CN101781107A -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1107A
CN101781107A CN200910310966A CN200910310966A CN101781107A CN 101781107 A CN101781107 A CN 101781107A CN 200910310966 A CN200910310966 A CN 200910310966A CN 200910310966 A CN200910310966 A CN 200910310966A CN 101781107 A CN101781107 A CN 101781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teamed
reactive powder
slag
iron 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10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秋义
安宝月
武鹏崑
张英杰
上官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310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81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81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1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养护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由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天然砂、减水剂、钢纤维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各原料组分相对于水泥的质量比如下: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天然砂、钢纤维、减水剂水1;0.10~0.25、1.25~1.45、0~0.25、0.01~0.04、0.15~0.28。本发明采用天然砂代替石英砂,在常温下养护制备200级活性粉末混凝土,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和成型养护成本,而且还利用了大量工业废渣,具有低成本、节约资源、利废环保等诸多优点。本发明的养护过程也无需高温或加压,简化了生产施工工艺,既可适用于生产薄壁制品或细长构件,又可以用于生产板、块等其它结构形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Description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材料,特别是一种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养护的活性粉末混凝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Bouygues实验室研制出一种超高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及高韧性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由于增加了组分的细度和反应活性,因此被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Powder Concrete,简称RPC)。RPC对混凝土内部及粗骨料与砂浆的过渡区作了改进:(1)选用最大粒径为0.5mm的石英砂为粗骨料,提高了混凝土的匀质性;(2)通过提高组分的细度使RPC内部达到最大填充密实度,将材料初始缺陷降至最低;(3)在成型过程中施加压力,减少孔隙,并通过90℃的热水养护或250~400℃的蒸汽养护来加速粉末的水化反应,强化水化物的结合力;(4)掺入细而短的钢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折强度。RPC作为一类新型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800MPa,抗拉强度可达25-150MPa,断裂能可达30000kg/m2,单位体积质量为2500-3000kg/m3,有效地克服了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的高脆性,利用RPC的超高强度和高韧性,甚至可以替代钢材制造薄壁制品或细长构件,RPC的优越性能使其在土木、石油、核电、市政、海洋工程及军事设施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RPC己成为国际工程材料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普通RPC的原料为水泥、硅灰、石英砂、石英粉、水、高效减水剂及钢纤维。由于在配方中采用了硅灰和石英砂等价格昂贵的原料组分,使得此类混凝土自身成本较高,此外,普通RPC一般需要在高温或加压的条件下进行成型养护,养护成本较高,所以工程实际应用中常导致工程造价显著提高,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此类新型材料的推广。例如,2001年,中瑞合资威胜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曾准备从澳大利亚引进商品名为“Ductal”的RPC袋装细粉,在国内试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后因造价大大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而暂缓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经济性更好,并且可以在常温下实施养护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由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天然砂、减水剂、钢纤维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各原料组分相对于水泥的质量比如下: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15~0.28
按照上述配方混合而成的浆料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养护即可制备200级活性粉末混凝土。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改变用水量,按照上述配方可以制备出适用于生产不同类型混凝土构件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例如,采用如下子配方一: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24~0.28
据此获得的混凝土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在成型时无需任何振动,可以依靠自重,填充模具的每个角落,并且可以依靠自重达到密实。用水量在上述配方范围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特别适用于生产薄壁制品或细长构件,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及便利性。
当采用如下子配方二时: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15~0.21
据此获得的混凝土浆料流动性较差,在成型时无法依靠自重达到自动充满模具并自密实的效果,必须辅助以振动。因此,用水量在上述配方范围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更适合制作板、块等形式的、尺寸相对较大的构件。例如污水井盖、雨水箅子等。
此外,用水量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流动性也介于两者之间,根据加工对象的结构及尺寸不同可以针对性的选择振动成型或自密实成型。
为提高活性,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采用的超细钢铁矿渣粉为比表面积不低于800m2/kg的粉料。该粉料具体可以由高炉铁矿渣或高炉钢渣经干燥、粉磨等工艺处理后得到。
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中添加的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优选的,采用减水率高于30%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中天然砂的粒径小于4.75mm,但是当采用子配方一制备混凝土时,为了保证浆料的流动性,也可以对天然砂进行预筛选,去除其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利用超细钢铁矿渣粉替代硅灰,利用天然砂替代石英砂,显著降低了原料成本。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养护即可制备200级活性粉末混凝土,无需高温或加压,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成型养护成本。
适用性强。根据最终制品的不同,只需调整用水量,就可以配制出不同流动性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以适用于不同形式的构件,十分灵活方便。
可以大量利用高炉铁矿渣及高炉钢渣,将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利废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
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采用超细钢铁矿渣粉代替硅灰,采用天然砂代替石英砂,在常温下养护制备200级活性粉末混凝土,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和成型养护成本,而且还利用了大量工业废渣,具有低成本、节约资源能源、利废环保等诸多优点。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无需高温或加压,大大简化了生产施工工艺,既可适用于生产薄壁制品或细长构件,又可以用于生产板、块等其它结构形式的混凝土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              1.45      0         0.01       0.28
其中,超细钢铁矿渣粉为高炉铁矿渣粉料,其比表面积为800m2/kg,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按照上述质量比配制的浆料制成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28天后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02MPa,抗折强度为18MPa。
实施例二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8              1.42      0         0.025     0.24
其中,超细钢铁矿渣粉为高炉钢矿渣粉料,其比表面积为800m2/kg,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按照上述质量比配制的浆料制成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28天后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10MPa,抗折强度为23MPa。
从本例可以看出,增加超细钢铁矿渣粉的掺量,减少天然砂的掺量,有助于提高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不同,在配方中加入钢纤维,并仅相应提高水和减水剂用量,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8              1.42      0.15      0.03     0.26
其中,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超细钢铁矿渣粉仍为高炉钢矿渣粉料,其比表面积为800m2/kg,减水剂为相同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按照上述质量比配制的浆料制成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28天后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23MPa,抗折强度为26MPa。
从本例可以看出,掺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
实施例四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8              1.42      0.25      0.035     0.27
其中,与实施例三完全相同,超细钢铁矿渣粉仍为高炉钢矿渣粉料,其比表面积为800m2/kg,减水剂为相同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按照上述质量比配制的浆料制成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28天后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25MPa,抗折强度为28MPa。
从本例可以看出,初期增加钢纤维可以显著提高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但掺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的提升效果有所减弱,因此,为寻求最佳性价比,应合理控制钢纤维的使用量。
按本例所述配方制备的混凝土浆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因此在成型时无需任何振动,可以依靠自重,填充模具的每个角落,并且可以依靠自重达到密实。因此本例所述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特别适用于生产薄壁制品或细长构件,并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及便利性。
高炉铁矿渣粉料和高炉钢渣粉料都可以作为超细钢铁矿渣粉用于本发明,其作为活性粉末都可以很好地起到提高活性的效果,都可以满足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另外,提高超细钢铁矿渣粉的细度,即提高所使用的超细钢铁矿渣的比表面积,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
实施例五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25              1.25      0.20      0.04       0.15
其中,超细钢铁矿渣粉为高炉铁矿渣粉料,其比表面积为800m2/kg,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范围在0.075~4.75mm的天然砂。按照上述质量比配制的浆料制成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标准养护28天后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30MPa,抗折强度为30MPa。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改变其他条件,单纯提高活性粉末的细度,所得混凝土的强度会有所提高。例如,按本例所述配方,采用比表面积为1200m2/kg的高炉铁矿渣粉料作为超细钢铁矿渣粉使用,最终所得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经测试,其抗压强度为135MPa,抗折强度为34MPa。
根据大量试验测量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一般规律:其余条件不变,适当增加超细钢铁矿渣粉或钢纤维掺量,所得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有所提高;其余条件不变,增加天然砂用量,所得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有所降低。
实施例六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聚羧酸系减水剂    水
1       0.15              1.40      0.12      0.02              0.18
其中,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超细钢铁矿渣粉采用的是比表面积为1000m2/kg的高炉铁矿渣粉料,其主要化学成分如表一所示。
表一超细钢铁矿渣粉的化学成分
  成分   CaO   SiO2   Al2O3  Fe2O3   Na2O   K2O   MgO   SO3   TiO2   P2O5   Cl
  含量   47.07   29.34   11.96  0.91   0.79   0.33   7.38   1.35   0.81   0.04   0.03
按如下方法制备成雨水箅子:
(1)搅拌:将称量好的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及天然砂倒入搅拌机,开动搅拌机搅拌1min,使上述固体物料混合均匀;再将减水剂和水混合,首先加入约一半的混合液,搅拌2min,再将余下混合液加入,搅拌3min;最后加入钢纤维,搅拌2min,即得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浆料;
(2)成型:将搅拌好的浆料注入雨水箅子模具,放在振动台上振动密实。为了使砂浆密实,分二次装料,每次装料后振动2min。在第一次振动完毕之后,将钢筋骨架放入,再进行第二次装料及振动,然后抹平雨水箅子表面。
(3)脱模:成型后的料坯直接脱模;
(4)养护:脱模后的料坯常温下静停10h之后,移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养护,直至规定龄期,即得成品。
按照《雨水口井箅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DB11/053-95),对所得成品进行压力实验测试表明,利用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按照上述方法制得的雨水箅子,与采用C40混凝土及相同钢筋骨架在相同条件下制得的雨水箅子相比,承载力有了大幅提高,基本达到了铸铁材质同等产品水平,具体的承载力与价格的对比情况如表二所示。根据表二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的雨水箅子与普通C40混凝土制成的雨水箅子相比,承载力提高了1倍,价格仅增加21%;与同等形状及尺寸的铸铁雨水箅子相比,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的雨水箅子的承载力已靠近其上限,而价格尚不足铸铁雨水箅子的26%。
表二相同规格、不同材质雨水箅子的承载力及价格对照
  雨水箅子的材质  承载力(T)   价格(元)
  铸铁   20~30   150
  普通C40混凝土   13.6   31.6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27.2   38.1
利用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制得的雨水箅子具有强度高、抗冲击、耐疲劳、断裂韧性好、耐磨损、耐腐蚀、制造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推广应用这种雨水箅子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普通混凝土雨水箅子承载力低、易破损等缺陷,以及铸铁雨水箅子易丢失、造价高等缺点。
利用本例所述方法获得的浆料制成标准混凝土试块,对混凝土试块进行相关性能测试表明,其抗压强度等各种参数指标均达到了200级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要求,其性能远强于普通C40混凝土,具体性能对比如表三所示:
表三不同材质标准试块性能对比表
  标准混凝土试块的材质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冻融循环(J/m2)   45d收缩率(×10-4)
  普通C40混凝土   53   4   120   8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118   26   25000   2
实施例七
以掺入水泥的质量为参照基准,按照如下质量比称量各组分原料: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8              1.41      0.14      0.029    0.21
其中,减水剂为减水率大于30%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使用粒径小于4.75mm的天然砂,超细钢铁矿渣粉采用的是比表面积为800m2/kg的高炉铁矿渣粉料,按如下方法制备成雨水箅子:
(1)搅拌:将称量好的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及天然砂倒入搅拌机,开动搅拌机搅拌1min,使上述固体物料混合均匀;再将减水剂和水混合,首先加入约一半的混合液,搅拌2min,再将余下混合液加入,搅拌3min;最后加入钢纤维,搅拌2min,即得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浆料;
(2)成型:将搅拌好的浆料注入雨水箅子模具,放在振动台上振动密实。为了使砂浆密实,分二次装料,每次装料后振动2min。在第一次振动完毕之后,将钢筋骨架放入,再进行第二次装料及振动,然后抹平雨水箅子表面。
(3)脱模:成型后的料坯直接脱模;
(4)养护:脱模后的料坯常温下在室外、水中养护,直至28天规定龄期,即得成品。
按上述材料及方法制得的雨水箅子,经测试,其承载力由原来的13.6T提高到25.3T。各方面性能均远优于普通C40混凝土制品的水平。
本例仅以雨水箅子为例进行说明,除雨水箅子外,本例所述的本发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还可以用于生产污水井盖或污水沟盖板等其他产品,在此不一一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本发明所述配方制得的混凝土浆料,如采用传统施压成型及蒸汽养护的工艺,所得最终制品与常温标准养护所得制品相比,在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等性能指标上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工艺成本提高,其经济性有所下降。另外,如果利用石英砂替代或部分替代天然砂用于本发明配方,则所得混凝土制品的性能有所提高,但由于原料成本增加,相应的,经济性也有所下降。

Claims (7)

1.一种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混凝土由水泥、超细钢铁矿渣粉、天然砂、减水剂、钢纤维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各原料组分相对于水泥的质量比如下: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15~0.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中各原料组分相对于水泥的质量比如下: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24~0.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中各原料组分相对于水泥的质量比如下:
水泥  超细钢铁矿渣粉  天然砂      钢纤维   减水剂      水
1     0.10~0.25      1.25~1.45  0~0.25  0.01~0.04  0.15~0.21。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超细钢铁矿渣粉为比表面积不低于800m2/kg的高炉铁矿渣粉料或高炉钢渣粉料。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天然砂的粒径小于4.7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天然砂的粒径尺寸范围为0.075~4.75mm。
CN200910310966A 2009-12-07 2009-12-07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Pending CN101781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10966A CN101781107A (zh) 2009-12-07 2009-12-07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10966A CN101781107A (zh) 2009-12-07 2009-12-07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1107A true CN101781107A (zh) 2010-07-21

Family

ID=4252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10966A Pending CN101781107A (zh) 2009-12-07 2009-12-07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81107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9195A (zh) * 2011-06-10 2011-11-02 天津成强大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新型高强度免蒸养混凝土及管桩的制备方法
CN102285780A (zh) * 2011-06-15 2011-12-21 创斯达(南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金融设备用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5099A (zh) * 2012-07-30 2012-11-14 北京工业大学 掺超细水泥的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
CN103910534A (zh) * 2013-07-24 2014-07-09 彭建家 一种利用金矿尾砂现制的节能环保型速干加气免砌墙体材料
CN10400368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
CN104386992A (zh) * 2014-10-30 2015-03-0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免蒸养干拌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1507A (zh) * 2014-12-22 2015-05-20 隋旭光 一种混凝土复合井盖及其制作方法
CN104831753A (zh) * 2015-05-27 2015-08-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超高强钢纤维水泥基材料窨井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584A (zh) * 2015-08-28 2015-12-16 广州华隧威预制件有限公司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5864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东南大学 免蒸养、高流动性、低碳环保型混凝土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1017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常温养护型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8523A (zh) * 2018-04-17 2018-08-03 上海复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混凝土专用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应用
CN114436592A (zh) * 2022-02-16 2022-05-06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免蒸养c110强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4790101A (zh) * 2022-04-21 2022-07-26 苏州市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蒸养无锈蚀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井盖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9195B (zh) * 2011-06-10 2012-11-28 天津成强大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新型高强度免蒸养混凝土及管桩的制备方法
CN102229195A (zh) * 2011-06-10 2011-11-02 天津成强大型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新型高强度免蒸养混凝土及管桩的制备方法
CN102285780A (zh) * 2011-06-15 2011-12-21 创斯达(南通)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金融设备用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5099A (zh) * 2012-07-30 2012-11-14 北京工业大学 掺超细水泥的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
CN102775099B (zh) * 2012-07-30 2014-06-18 北京工业大学 掺超细水泥的经济型活性粉末混凝土
CN103910534B (zh) * 2013-07-24 2015-07-22 彭建家 一种利用金矿尾砂现制的节能环保型速干加气免砌墙体材料
CN103910534A (zh) * 2013-07-24 2014-07-09 彭建家 一种利用金矿尾砂现制的节能环保型速干加气免砌墙体材料
CN10400368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
CN104386992A (zh) * 2014-10-30 2015-03-0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免蒸养干拌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1507A (zh) * 2014-12-22 2015-05-20 隋旭光 一种混凝土复合井盖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31507B (zh) * 2014-12-22 2016-06-22 隋旭光 一种混凝土复合井盖的制作方法
CN105801017A (zh) * 2014-12-29 2016-07-27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常温养护型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1753A (zh) * 2015-05-27 2015-08-12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超高强钢纤维水泥基材料窨井盖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584A (zh) * 2015-08-28 2015-12-16 广州华隧威预制件有限公司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5864A (zh) * 2015-12-29 2016-06-08 东南大学 免蒸养、高流动性、低碳环保型混凝土基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8523A (zh) * 2018-04-17 2018-08-03 上海复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混凝土专用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应用
CN114436592A (zh) * 2022-02-16 2022-05-06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免蒸养c110强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4790101A (zh) * 2022-04-21 2022-07-26 苏州市兴邦化学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免蒸养无锈蚀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井盖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1107A (zh) 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
Shi et al. A review o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Part I. Raw materials and mixture design
Liu et al. Influence of steam curing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containing supplementary cementing materials
CN109608068A (zh) 一种胶凝材料、混凝土预制件及混凝土预制件的制备方法
CN110482883B (zh) 一种现场配制混凝土专用混合水泥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279861B (zh) 一种自密实复合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墙砖
CN103755279B (zh) 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0823A (zh) 一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CN111732382A (zh) 利用尾矿砂制成的补偿收缩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CN100560532C (zh) 钢渣粉活性粉末混凝土
Xiong et al. Performance and microstructure of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with silica fume replaced by inert mineral powders
CN111423180A (zh) 一种高流动性环保型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41618A (zh) 一种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掺合料及生产方法
CN113336508A (zh)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81400A (zh) 一种低收缩免蒸养自密实的c140uhpc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16640B (zh) 一种凝灰岩基复合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2889A (zh) 一种天然凝灰岩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41101A (zh) 一种轻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4273A (zh) 一种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Ibrahim The effect of using Waste Glass [WG] a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sand on concrete
CN113896475B (zh) 一种利用岩棉炉底渣制备高强免烧实心砖的方法
CN103242015A (zh) 一种掺磷渣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Zaidi et al. Utilisation of glass powder in high strength copper slag concrete
CN100540247C (zh) 电石膏砖的制造方法
CN113968705A (zh) 一种桥面铺装用多元胶凝体系stc超高韧性混凝土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