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682A -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72682A
CN101772682A CN200880100380.9A CN200880100380A CN101772682A CN 101772682 A CN101772682 A CN 101772682A CN 200880100380 A CN200880100380 A CN 200880100380A CN 101772682 A CN101772682 A CN 101772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ehouse
inner housing
container
film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0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宫完
鹈尾崇之
栗山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72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72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25D23/066L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4/12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reinforcements
    • B29C44/18Filling preformed cavi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10T29/49359Cooling apparatus making, e.g., air conditioner, refrig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在冷却集装箱内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中,得到能够在部分补强库内壳体的同时提高该库内壳体的生产性的构成。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包括通过周缘部固定于集装箱体(1)上来封堵该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的库外壳体(12)和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的库内壳体(13)。所述库内壳体(13),在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

Description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集装箱内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特别是涉及提高壳体强度的措施。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为了冷却用于海上运输等的集装箱内使用了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这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一例。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设置在一端开放的集装箱开口部。也就是说,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具有堵塞集装箱开口部的壳体。在该壳体的下部,形成了面向集装箱库外的库外收纳空间,在该库外收纳空间内,收纳着压缩机、冷凝器、库外风扇等。
另一方面,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形成了面向集装箱库内的库内收纳空间。这个库内收纳空间,是用分隔板从集装箱库内空间隔出来的空间。分隔板,是由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库内侧的两侧端部的侧撑条(side-stay)支撑。还有,所述库内收纳空间中,设置了库内风扇以及蒸发器,形成库内空间的通风路。
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运转时,由库内风扇将集装箱库内的空气导入所述库内收纳空间的通风路内,该空气在通过蒸发器之际被冷却。冷却后的空气流出通风路,再一次被送回集装箱库内。如以上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使库内空气在通风路内边冷却边循环,进行集装箱库内的冷藏或冷冻。
另外,所述壳体,一般是由位于库外侧的金属制库外壳体和覆盖该库外壳体的库内侧的树脂制(FRP纤维增强塑胶制)库内壳体形成,作为该库内壳体的制造方法,有手工在玻璃纤维布上涂树脂形成树脂层的涂层成型法、以及用成形模对树脂材料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片状模塑料成形法(SMC:Sheet Molding Compound)等已为所知。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93122号公报-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一般来讲,由于船只的倾斜,在重叠的集装箱上会作用产生剪切变形的力,所以,作为模拟这种状态的产品试验,进行在该集装箱角部施加比实际情况大的力,使该集装箱产生剪切变形,确认这时的集装箱强度的试验。在这样的试验中,特别是对所述集装箱的同侧两个角部施加力的情况下,位于集装箱体的开口端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壳体上作用了比通常作用的力大的力。即,在这样的试验中,只对所述集装箱上部施加集装箱宽方向的力,在该壳体的上部,产生与面垂直相交的波纹形变形。
在此,如上所述那样,因为构成所述壳体的库内侧的库内壳体是树脂制的,由于该库内壳体的形状,在部分上集中应力,就有可能使该部分受到损伤。
还有,所述库内壳体上,因为安装了设置在库内收纳空间内的库内风扇以及蒸发器等重量大的物体,若由所述的集装箱的变形在壳体的垂直于面的方向产生波纹变形,则由这些库内风扇以及蒸发器等的构成机器在所述壳体上作用拉伸应力,就有可能在与该库内壳体的构成机器的连接部分受到局部损伤。
对此,可以考虑增加所述库内壳体的部分强度,但是,为此就有必要在该库内壳体成型时在该处设置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进行成型。为此,要提高库内壳体一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一般地,不是使用由成型模进行热压成型来使材料流动的片状模塑料成型,而是利用能够确实将补强用薄膜设置在所希望的部位由手工铺迭成型形成树脂制库内壳体。然而,由于这个手工铺迭成型是手工操作,与片状模塑料成型相比生产性差,要有效地大量生产部分补强的库内壳体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各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在冷却集装箱内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中,获得能够在部分补强了库内壳体的同时提高了该库内壳体的生产性的构成。-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中,因为所述库内壳体13,在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一对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所以确实可以将该补强用薄膜71、72设置在所希望的部位有效地生产库内壳体13。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为对象。所述库外壳体12,通过周缘部固定于集装箱体1来封堵该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所述库内壳体13,通过一对成型模75热压成型树脂材料成型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的形状。
并且,所述库内壳体13,在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
通过以上构成,因为是在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的状态下由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所以,树脂材料没有大地流动而形成库内壳体13。因此,即便是在规定部位上叠层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进行热压成型,该补强用薄膜71、72不会有大地移动,确实能够在所希望的部位上设置补强用薄膜71、72。因此,通过所述构成,就可以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有效地制造规定部位确实补强了的库内壳体13。
在所述构成中,所述库内壳体13内,安装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上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第二方面的发明)。
这样,通过将库内壳体13内的设置该库内壳体13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不只是对材料薄膜73,而是在与作为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一起叠层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就可以获得该部分强度的提高。
而且,通过使用作为补强用薄膜的树脂材料的浸渗性好的连续绞合垫71,就可以在设置了该连续绞合垫71的部位防止与树脂材料之间产生剥落。因此,即便是集装箱C同侧的两处角部上施加力(以下称之为冲击荷载)在所述库内壳体13上由于所述构成机器15的位移而作用了拉伸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该库内壳体13的这一部分产生剥落。
特别是,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安装所述构成机器15的部分上,优选的是以跨越该构成机器15的多个安装部42a的方式设置有安装金属零件16(第三方面的发明)。由此,在所述库内壳体13上作用了由所述构成机器15的位移产生的拉伸力的情况下,从该构成机器15的安装部42a传递给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上的安装金属零件16的拉伸力可以由该库内壳体13的大范围承受,所以就能够防止该库内壳体13的局部上作用了大力而使该库内壳体13受到损伤。
还有,所述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第四方面的发明)。由此,通过在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上与树脂材料一起叠层作为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则获得该应力集中部位的强度提高。即,因为在所述应力集中部位,剥落方向的力大于拉伸/压缩方向的力作用着,所以通过在这部分设置强度好的玻璃布72,则能够更有效地获得库内壳体13的强度提高。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以包括: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所述库外壳体12,通过周缘部固定于集装箱体1来封堵该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所述库内壳体13,通过一对成型模75热压成型树脂材料成型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的形状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对象的。
在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使用成型模75热压成型所述库内壳体13。
通过以上的方法,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使用成型模75热压成型,所以,树脂材料没有大地流动形成库内壳体13。因此,确实可以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规定一部分上叠层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就可以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有效地大量生产部分补强了的库内壳体13。
在所述方法中,用所述材料薄膜73夹着所述补强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第六方面的发明)。通过这样做,树脂材料能够确实且有效地渗进补强用薄膜71、72,也就能够确实地提高库内壳体13的强度。而且,例如用连续绞合垫71等的较厚的垫作为补强用薄膜使用的情况下,若该补强用薄膜露出的话就有可能在由成型模75热压成型之际损伤到补强用薄膜,但是,如上所述,通过用材料薄膜73夹着补强用薄膜71、72进行热压成型,就能够确实防止该补强用薄膜71、72受到损伤。
还有,优选的是在所述库内壳体13内安装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第七方面的发明)。
由此,能够获得所述库内壳体13内安装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的强度的提高。而且,通过使用作为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就能够提高树脂材料的浸渗性,使得补强部分不容易产生剥落。因此,通过所述的构成,即便是在集装箱C同侧的两处角部作用了力,库内壳体13承受构成机器15的拉伸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更确实地防止该构成机器15的安装部分产生剥落。
还有,优选的是所述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第八方面的发明)。通过这样做,就可以获得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的强度提高。而且,通过使用作为补强用薄膜的强度好的玻璃布72,就能够更确实地补强拉伸/压缩方向作用了大的力的应力集中部位。-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库内壳体13通过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在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与该材料薄膜73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所以即便是片状模塑料成型,也能够使该一部分上确实设置补强用薄膜71、72,能够只在库内壳体13的所要求的部位进行补强。因此,通过所述构成,就可以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有效地大量地制造规定部位确实补强了的库内壳体13。
还有,根据所述第二方面的发明,通过将库内壳体13内的设置该库内壳体13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因为是在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与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了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即便是在集装箱C上作用了冲击荷载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实防止由构成机器15对库内壳体13产生的拉伸方向的位移而使该构成机器15的安装部分的剥落。再有,如第三方面的发明那样,在所述库内壳体13上,通过跨过该构成机器15的多个安装部42a设置安装金属零件16,使得该构成机器15的拉伸力可以通过所述安装金属零件16由该库内壳体13的大范围承受,所以就能够防止使该库内壳体13受到损伤。
还有,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是在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上,通过作为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和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热压成型,所以,通过在这部分设置强度好的玻璃布72,确实可以提高与剥落强度相比所要求的拉伸/压缩强度的应力集中部位的强度更强。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作为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规定一部分上叠层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形成了库内壳体13,所以能够在该库内壳体13的规定部位确实设置补强用薄膜71、72。因此,确实可以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大量有效地生产规定部位确实补强了的库内壳体13。
还有,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因为是用材料薄膜73夹着补强用薄膜71、72进行热压成型,所以,提高了树脂材料对补强用薄膜71、72的浸渗性而使两者更一体化。由此,也就能够确实地提高库内壳体13的强度。而且,由于补强用薄膜71、72不露出,就能够确实防止该补强用薄膜71、72在热压成型之际由于成型模75的摩擦而受到损伤。
还有,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所述补强用薄膜是连续绞合垫71,在所述库内壳体13内安装构成机器15的部分上与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与第二方面的发明一样,即便是在集装箱C的同侧的两处角部作用冲击荷载,也能够更确实地防止由该构成机器15的拉伸变形使该构成机器15的安装部分产生剥落。
再有,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所述补强用薄膜是玻璃布72,因为是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上叠层了材料薄膜73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的,所以和第四方面的发明一样,就可以通过使用强度好的玻璃布72确实地提高应力集中部位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库外侧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从库内侧看库外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从库内侧看用库内壳体覆盖库外壳体的库内侧后形成的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从库内侧看蒸发器支撑框安装在库内侧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补强用密封件的位置的库内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库内壳体的制造方法的示意说明图。图8,是表示热压前的库内壳体的各密封件的叠层状态的图7的VIII-VIII线剖视图。-符号说明-
1   集装箱体10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1            壳体12            库外壳体13            库内壳体15            蒸发器支撑框(构成机器)16            安装金属零件40            侧撑条42            扩大板部42a           螺栓紧固部71            连续绞合垫72            玻璃纤维(补强用密封件)73            材料密封件75            成型型C             集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从本质上说不过是个示例,无意于限制本发明的适用物或其用途。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是在海上运输等所使用的集装箱C内进行冷藏或冷冻,制成堵塞有底筒状的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更详细地说,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的壳体11,由多个螺栓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部。
还有,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包括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也就是说,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构成为利用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冷却集装箱C库内的空气。以下,说明所述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的整体构成。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整体构成>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包括周缘部安装在集装箱体1上的壳体11,使其封堵形成为有底筒状的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该壳体11的下部,形成了向集装箱C库内侧鼓起的形状,由此,该壳体11下部的库外侧形成有库外侧收纳空间S1,在该壳体11上部的库内侧形成有库内侧收纳空间S2。
所述壳体11的库内侧,设置了由侧撑条40支撑的分隔板50。由该分隔板50分隔成集装箱C的库内和所述库内收纳空间S2。另外,所述分隔板50,设置在集装箱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为上下留有间隙(参照图2)。
所述库外侧收纳空间S1中,设置有压缩机21、冷凝器23、库外风扇24及库外风扇24的马达45等。这些压缩机21及冷凝器23,由未图示的所述制冷剂回路连接。所述库外风扇24,由马达45驱动旋转,将库外空气引入库外收纳空间S1内送向冷凝器23。该冷凝器23,构成为进行该库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也就是说,所述库外收纳空间S1构成外侧通路。
所述库内收纳空间S2中,在壳体11的库内侧上部设置了蒸发器25、库内风扇26及库内风扇26马达46。该蒸发器25也和所述冷凝器23一样,由未图示的制冷剂回路连接。所述库内风扇26,由马达46驱动旋转,从所述分隔板50上侧的间隙引入集装箱C的库内空气送向蒸发器25。并且,在该蒸发器25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库内空气,由所述库内风扇26从所述分隔板50的下侧间隙引回库内侧。因此,所述库内收纳空间S2构成内侧通风路。
如图5所示,在壳体11库内侧的上部,在壳体整个横方向上设置了为支撑所述库内风扇26、马达46及蒸发器25的蒸发器支撑框15。该蒸发器支撑框15,构成为在该蒸发器25的上方支撑库内风扇26及马达46,而由该库内风扇26使库内空气相对于蒸发器25从上向下流动。
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它的宽方向两端部连接着构成所述侧撑条40、40的上部的扩大板部42、42的一面。详细的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上的对应该扩大板部42、42的连接部分设置了安装金属零件16、16。
还有,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的宽方向中央部分,与固定于所述壳体11的库内侧宽方向中央部且在上下方向的延伸框支撑部件43的上端部连接。
所述侧撑条40,固定在所述壳体11的库内侧。详细地说,该侧撑条40,包括连接于向库内侧鼓出的壳体11下部的柱部41、戴在该柱部41上的状态下连接于该柱部41的上端部及所述壳体11上部的所述扩大板部42。
由此,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由所述侧撑条40支撑集装箱C的宽方向两端部,并且由所述框支撑部43支撑宽方向中央部。另外,所述框支撑部43,是断面形成为槽钢断面状的柱状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下部的库内侧宽方向中央部分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所述壳体11上,如图1所示,在靠其上侧的部位上设置了检修时能够开关的门的视窗27及通风口28。该通风口28,构成进行库内换气的换气装置。还有,所述壳体11的库外收纳空间S1内,在邻接库外风扇24的位置设置了配电盒29。
所述壳体11,如图2所示,包括位于库外侧的库外壳体12和位于库内侧的库内壳体13。所述库外壳体12,是由铝合金构成的,安装在集装箱体1的周缘部用以堵塞集装箱体1的端面。所述库内壳体13,使用纤维强化塑料(FRP)构成,安装为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
所述库外壳体12,也如图3所示,形成为下部向库内侧鼓出的形状。该库外壳体12,包括形成为近似平面状的上部32、向库内侧呈长方形鼓出的下部鼓出部33和围绕它们且位于库外壳体12的外周端部的从正面看为矩形的安装部31。该安装部31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库外壳体宽方向的两端部)上,焊接着未图示的断面近似P字形的凸缘,并且,设置了多个螺栓用孔。另外,所述安装部34中沿横方向延伸的部分(库外壳体的上下两端部)上,设置了未图示的铝合金制的断面近似F字形的凸缘。
所述库外壳体12的上部32,如图3所示,形成为连接于下侧鼓出部33的上侧,在靠上的位置形成了两个视窗用开口32a、32a。详细地说,这些开口32a、32a,形成为近似长方形,横向排列在上部32中。并且,所述上部32上形成的开口32a、32a,如后所述,与在所述库内壳体13上形成开口36e、36e一起构成所述视窗27。
所述下侧鼓出部33,是由上表面部33a、两个侧面部33b、33c、下表面部33d和底面部33e构成。具体地讲,上表面部33a、下表面部33d及底面部33e,各自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状,并且,所述侧面部33b、33c,形成为一个脚部倾斜的近似台形。由此,所述下侧鼓出部33,如图3所示,该上表面部33a、侧面部33b、33c、下表面部33d及底面部33e连接使得上表面部33a向库内下侧斜下方延伸的箱状。
所述库内壳体13,如图2及图4所示,是沿着所述库外壳体12而形成的,包括对应于该库外壳体12向库内侧鼓出的下侧覆盖部37和平板状的上侧覆盖部36。这些下侧覆盖部37和上侧覆盖部36,形成为一体,设置成上侧覆盖部36连接于下侧覆盖部37的上侧。
所述上侧覆盖部36,包括被覆盖主体36a和围绕该被覆盖主体36a近似成槽钢断面形状的上框部36b及横框部36c、36d。这些上框部36b及横框部36c、36d,各自位于所述被覆盖主体36a的上侧及侧边,从上框部36b的两端横框部36c、36d分别向下侧延伸使整体成为近似槽钢断面的形状。还有,所述上框部36b及横框部36c、36d,相对于所述被覆盖主体36a仅仅向库内侧突出一点。另外,所述被覆盖主体36a上,对应所述库外壳体13的上部32的各开口32a形成了两个视窗的开口36e、36e。
所述下侧覆盖部37,基本与所述库外壳体12的下侧鼓出部33相同形状,包括上表面部37a、两个侧面部37b、37c、下表面部37d和底面部37e。所述下侧覆盖部37,形成得仅仅比该下侧鼓出部33大一点,使得它能够从库内侧覆盖库外壳体12的下侧鼓出部33。
另外,所述下表面部37d上,形成了能够插入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之间的空间V(发泡空间)内注入发泡剂60的注入管65的多个注入口(省略图示)。
还有,所述库内壳体13,如所述图2及图4所示,外周端部13a向库外侧(库外壳体一侧)弯曲,在与所述库外壳体12组合的状态下,该库内壳体13的外周端安装在库外壳体12的安装部31上。
由此,若在库外壳体12上安装库内壳体13,则所述上侧覆盖部36覆盖上部32的库内侧,所述下侧覆盖部37覆盖下侧鼓出部33的库内侧,使得该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之间形成用以隔热层14的发泡空间V。并且,在所述发泡空间V中,使从所述库内壳体13的注入口注入的发泡剂60发泡,形成如图2所示的隔热层14。
再有,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所述库内壳体13的上侧覆盖部36的横框部36c、36c的库外侧,如图4及图5所示,对应支撑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的两端部的侧撑条40的扩大板部42的安装部分(螺栓紧固部42a、42a),设置了安装金属零件16。该安装金属零件16,是形成为近似长方形的金属制板部件,在所述侧撑条40的扩大板部42中设置为跨过多个螺栓紧固部42a、42a(图示例中为两处)。
通过这样的构成,由所述安装金属零件16能够在更大的范围支撑侧撑条40的扩大板部42,该扩大板部支撑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因此,即便是在例如集装箱C的同侧两个角部上施加力(冲击荷载(racking荷载),图5中的空心箭头方向)而使得蒸发器支撑框15相对于库内壳体13产生拉伸方向(图5中实心箭头方向)的变形的情况下,由所述安装金属零件16能够接收库内壳体13的更宽范围的由该蒸发器支撑框15引起的拉伸力,也就能够防止该库内壳体13的局部破损。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金属零件16设置为跨过两个螺栓紧固部42a、42a,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为跨过三个以上的螺栓紧固部。
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树脂制的所述库内壳体13内部的一部分中,设置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具体地讲,所述库内壳体13的上侧覆盖部36左右两端部及中央部(开口36e、36e之间),分别设置了连续绞合垫71、71、71,从该上侧覆盖部36的左右两端部的下侧部分到下侧覆盖部37的左右两端的上侧部分,分别设置了玻璃布72、72。
更具体地讲,所述连续绞合垫71,以安装支撑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的侧撑条40扩大板部42的部分为中心设置,补强所述库内壳体13使得在施加了所述那样的冲击荷载的情况下能够承受该蒸发器支撑框15的拉伸力。而且,象这样通过在支撑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部分设置浸渗性好的连续绞合垫71,使该连续绞合垫71与树脂一体化,更能确实地防止该部分产生剥落。因此,即便是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相对于库内壳体13产生拉伸方向的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实地防止在该库内壳体13产生剥落。
另一方面,所述玻璃布72,设置在集装箱C的如上所述冲击荷载作用了的情况下应力容易集中的部分,也就是以近似平板部分的上侧覆盖部36和向库内侧鼓出的下侧覆盖部37的分界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为中心而设置。这样,通过将强度好的所述玻璃布72设置在应力集中部位,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该部位的强度。另外,所述玻璃布72,与所述连续绞合垫相比浸渗性差,但是,因为在所述应力集中部位,与防止剥落相比希望提高拉伸/压缩方向上的强度更强,所以,优选的是设置强度好的玻璃布72。
-壳体的制造方法-说明具有所述那样的构成的壳体11的制造方法。这个壳体11,在铝合金制库外壳体12与树脂制库内壳体13组合的状态下,通过对各孔部等进行密封处理后,向两壳体12、13之间的发泡空间V内注入发泡剂60,通过使该发泡剂60发泡而成。
具体地讲,首先,通过铝部件的焊接等形成铝合金制库外壳体12,并且,由挤压加工等成型树脂制(FRP制)的库内壳体13。该库内壳体13的制造方法在下面详细说明。
所述库内壳体13,是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由成型模75热压成型成型而制造的。该片状模塑料成型,与手工作业一层一层地形成的手工铺迭成型相比,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同一形状的树脂成型产品。一般的片状模塑料成型,通过成型模热压成型树脂材料,通过使该树脂材料在成型模间流动得到规定形状的树脂成型产品。
对此,本实施方式中,用薄材料膜73做所述树脂材料,通过设置成覆盖一对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进行热压成型,由该成型模75热压成型时树脂材料基本不流动。详细地说,如图7所示,重合基本和库内壳体13同样大小的树脂材料形成多层材料薄膜,在这种状态下装到成型模75中,再由未图示的热压机边加热边挤压。
在此,所述材料薄膜73,是在树脂材料(例如聚酯)中添加结合剂(例如苯乙烯),混合了玻璃短纤维而成。
在重合所述材料薄膜73、73、…之际,如图7的虚线和点划线所示,在规定的位置(参照图6)设置作为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71、71及玻璃布72、72。在此之际,该连续绞合垫71、71、71及玻璃布72、72,如图8所示,优选的是由材料薄膜73、73夹着(图例中是设置上下两层材料薄膜由该材料薄膜夹入)状态下设置。通过这样做,就可以防止较厚的所述连续绞合垫71露出而与所述成型模75摩擦而受到损伤。
另外,没有特别图示,如上所述,不是在成型模75上而是在另外的地方预先重叠材料薄膜73等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用能够将这些薄膜移动到成型模75上的夹具。还有,所述图7,是材料薄膜73及补强用薄膜71、72的设置一例,这些薄膜71、72、73只要是形成库内壳体13无论如何设置均可。再有,在所述图8中,是用上下各有两层材料薄膜73夹入了补强薄膜71、72,但是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上下各有三层以上的材料薄膜73夹入了补强薄膜71、72,也可以是将多层补强薄膜71、72夹入材料薄膜73之间,使得该补强用薄膜71、72的层成为多层。
如上所述那样,形成库内壳体13及库外壳体12后,在各个壳体12、13上实施孔加工等各种加工,并且,在所述库外壳体12的安装部31上焊接凸缘等。而且,所述库外壳体12及库内壳体13的孔部以及间隙等由密封部件进行密封处理,组合该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另外,在所述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的合缝处也涂布了密封材料进行了密封处理。
接下来,在所述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之间的空间V内填充发泡剂60并使其发泡。另外,在向所述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之间的空间V注入发泡剂之际,优选的是使得这些壳体12、13的上部比下部还低,从形成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下侧覆盖部37下表面部37d的注入口(省略图示)注入发泡剂60。由此,就能够在所述空间V内有效且确实地填充发泡剂60。
-运转动作-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通过启动压缩机21、库外风扇24及库内风扇26开始运转。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21的喷出制冷剂送给冷凝器23。这个冷凝器23中,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由库外风扇24送来的库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制冷剂向库外空气放热而冷凝。
所述冷凝器23冷凝了的制冷剂,由膨胀阀减压后送往蒸发器25。在蒸发器25中,流通于内部的制冷剂与库内风扇26送来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其结果,制冷剂从库内空气吸热蒸发,库内空气被冷却。另外,库内空气,如图2所示,从分隔板50上侧流入库外收纳空间S 1通过蒸发器25,并且在蒸发器25冷却后从分隔板50下侧返回库内。在蒸发器25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再一次压缩。
-实施方式的效果-由上,该实施方式中,在构成集装箱用冷冻装置10的壳体11的库内壳体13内,因为设置了部分补强用薄膜71、72,所以获得该库内壳体13的部分强度的提高。具体地讲,因为所述库内壳体13中,用以支撑收纳在库内收纳空间S2内的库内风扇26以及蒸发器25的蒸发器支撑框15通过侧撑条40的扩大板部42连接部分上设置了连续绞合垫71,所以即便是在集装箱C上施加了冲击荷载使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产生拉伸方向的位移而在所述库内壳体13上作用了拉伸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该库内壳体13的连接部分产生剥落。还有,因为在库内壳体13内的上侧覆盖部36和下侧覆盖部37之间,即当在集装箱C上作用了冲击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的部分设置了作为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所以确实可以提高该应力集中部分的强度。
并且,在形成所述库内壳体13之际,因为使在以覆盖成型模75的整个挤压面的方式设置材料薄膜73的同时,将所述连续绞合垫71即玻璃布72设置在所述部位的状态下由该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的,所以就能够通过片状模塑料成型得到如上所述的生产性好的部分实施了最合适的补强的库内壳体13。
因此,通过所述的构成,就能够有效且大量地生产确实实施了部分补强的库内壳体13,获得该库内壳体13的强度和生产性的双提高。
还有,因为所述连续绞合垫71即玻璃布72是在由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夹着的状态下进行热压成型的,所以确实能够防止厚度较厚的所述连续绞合垫71在热压成型之际由于成型模75的摩擦而受到损伤。
再有,所述库内壳体13内,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由侧撑条40的扩大板部42安装的部分,跨过该扩大板部42的螺栓紧固部42a、42a设置安装金属零件16,由此,即便是在集装箱C上作用了冲击荷载而由所述蒸发器支撑框15在库内壳体13上作用了拉伸力的情况下,该拉伸力也可以通过安装金属零件16作用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更广范围上,所以就可以防止该库内壳体13局部受到损伤。
(其他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是以下的构成。
所述实施方式中,是在安装库内壳体13的蒸发器支撑框15的部分设置了作为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在应力集中部分设置了玻璃布72,但是,也可以在这些部分以外的部分设置补强用薄膜。还有,补强用薄膜也不限制于所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连续绞合垫71以及玻璃布72,能够补强树脂制库内壳体且由玻璃纤维形成的均可。
-产业上的实用性-
正如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对于冷却集装箱内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特别是对于位于库内侧的树脂制库内壳体的补强构成是有用的。

Claims (8)

1.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包括: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所述库外壳体(12),通过周缘部固定于集装箱体(1)来封堵该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所述库内壳体(13),通过一对成型模(75)热压成型树脂材料成型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的形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内壳体(13),在作为所述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所述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内壳体(13)中,安装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上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内壳体(13)中的所述构成机器(15)的安装部分上,以跨越该构成机器(15)的多个安装部(42a)的方式设置有安装金属零件(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热压成型而成。
5.一种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该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包括:库外壳体(12)和库内壳体(13),所述库外壳体(12),通过周缘部固定于集装箱体(1)上来封堵该集装箱体(1)的开口端面,所述库内壳体(13),通过所述一对成型模(75)热压成型树脂材料成型覆盖所述库外壳体(12)的库内侧的形状,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所述树脂材料的材料薄膜(73)覆盖所述成型模(75)之一的整个挤压面且该材料薄膜(73)的一部分上叠层了由玻璃纤维形成的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使用成型模(75)热压成型,由此成型所述库内壳体(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用所述材料薄膜(73)夹着所述补强用薄膜(71、72)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库内壳体(13)中,安装设置在该库内壳体(13)上的构成机器(15)的部分,在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连续绞合垫(71)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用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库内壳体(13)的应力集中部位,使作为所述补强用薄膜的玻璃布(72)与所述材料薄膜(73)一起叠层的状态下,由所述成型模(75)进行热压成型。
CN200880100380.9A 2007-07-24 2008-07-09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772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1611 2007-07-24
JP2007191611A JP4333783B2 (ja) 2007-07-24 2007-07-24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08/001840 WO2009013861A1 (ja) 2007-07-24 2008-07-09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72682A true CN101772682A (zh) 2010-07-07

Family

ID=4028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0380.9A Pending CN101772682A (zh) 2007-07-24 2008-07-09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92620A1 (zh)
EP (1) EP2177850A1 (zh)
JP (1) JP4333783B2 (zh)
CN (1) CN101772682A (zh)
WO (1) WO20090138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0014A (zh) * 2010-11-26 2013-08-14 洋马株式会社 集装箱冷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3298A (en) * 2007-08-07 2009-06-01 Daikin Ind Ltd Refrigerator for container
FR3020396B1 (fr) 2014-04-25 2016-05-13 Saipem Sa Procede d'installation et mise en œuvre d'un tube rigide depuis un navire ou support flottant
JP5862737B1 (ja) * 2014-09-16 2016-0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CN104329860B (zh) * 2014-11-12 2017-07-14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冷库
JP6056923B1 (ja) * 2015-08-28 2017-0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US20180020547A1 (en) * 2016-07-13 2018-01-18 Alcatel-Lucent Canada Inc. Underlying recessed component placement
JP6863427B2 (ja) * 2019-09-30 2021-04-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9336Y2 (ja) * 1990-06-27 1995-11-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用冷凍装置のモータ取付構造
US6214753B1 (en) * 1998-09-08 2001-04-10 Stephen E. Brenot Layered composite construction material made from finespun filaments of glass
JP4788070B2 (ja) * 2001-06-25 2011-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熱硬化性樹脂化粧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071941A (ja) * 2001-08-31 2003-03-12 Nittobo Frp Laboratory Co Ltd Frp積層体およびfrp補強部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0014A (zh) * 2010-11-26 2013-08-14 洋马株式会社 集装箱冷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33783B2 (ja) 2009-09-16
JP2009024985A (ja) 2009-02-05
EP2177850A1 (en) 2010-04-21
US20100192620A1 (en) 2010-08-05
WO2009013861A1 (ja)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682A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72903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底板单元
US6722287B2 (en) Roof assembly and airflow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railway car
CN103889833B (zh) 跨乘式电动车辆
CN106374066A (zh) 蓄电池装置和方法
CN101443180B (zh) 用于制造一种复合结构元件的方法
CN101669004B (zh)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壳体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140975A1 (en) Integrated Composite-Material Vehicle Body for a Transportation Vehicle,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700628A (zh) 玻璃钢骨架结构发泡冷藏车用保温厢板
US20180170206A1 (en) Vehicle high voltage battery apparatus
CN101688742A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22671C (zh) 车顶空调设备
US6702964B2 (en) Method of making a flat composite body with an asymmetric laminar structure
CN100491152C (zh) 控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这种面板的自动车辆
CN102717516A (zh) 多墙体复合材料构件及其rtm制备方法
JPH1178874A (ja) 高速車両の外壁構造および高速車両の外壁の製造方法
CN202624412U (zh) 玻璃钢骨架结构发泡冷藏车用保温厢板
CN105644071A (zh) 一种冷藏车用厢体内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17922B (zh) 整体式水泵泵壳的生产方法
CN111891234B (zh) 一种隔热车厢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35360A (zh) 冷藏车
CN118040197A (zh) 一种轻量托架式储能箱及其制作工艺
CN218133024U (zh) 一种带冷却功能的复合机
CN220447103U (zh) 一种可快速冷却的注塑模具
WO2012108848A1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heat and sound insulation providing profile created in monolithic structure using strength increasing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