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9039A -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9039A
CN101759039A CN200910309293A CN200910309293A CN101759039A CN 101759039 A CN101759039 A CN 101759039A CN 200910309293 A CN200910309293 A CN 200910309293A CN 200910309293 A CN200910309293 A CN 200910309293A CN 101759039 A CN101759039 A CN 101759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r
pipeline
transmission
workstation
control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309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若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n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309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90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9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90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领域,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但是现在所有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接收均采用,传输器撞击传输系统,进行拦截接收;这样容易造成部件的损坏。本发明彻底解决了该问题。是这样实现的:在气动传输管道的预设发送和接收工作站的两端的外侧安装吹风机;在接收工作站的管道壁上开有开口;在发送工作站处开放入口和密封门;将传输器通过放入口,放入传输管道,密封门密闭;设在放入传输器的一端的管道上的吹风机启动,将传输器沿传输管道吹向预定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当接近于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时,另一端的吹风机启动,此时双向气流的共同作用,将传输器运至出口处。

Description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管道传输系统领域,特别涉及  一种接收用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是现代化的快速物流传输工具。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应用在医院、银行、办公楼、超市、生产车间、实验室等每日需要有大量物品传送的场所。可以传送病历、诊断书、药品、化验单、票据、现金、文件等任何适当体积的物品。物品在传输时置入传输载体中,如专用的传输筒,传输筒保证物品在传送的过程中不受损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在管道中将物品从一个工作站传送到另外一个工作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传送物品的安全,而且能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现在所有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接收均采用,传输器撞击传输系统,进行拦截接收;这样容易造成部件的损坏。本发明彻底解决了该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接收的方法,
1在气动传输管道的预设发送和接收工作站的两端的外侧安装吹风机;在接收工作站的管道壁上开有开口;在发送工作站处开放入口和密封门;
2将传输器通过放入口,放入传输管道,密封门密闭;
3设在放入传输器的一端的管道上的吹风机启动,将传输器沿传输管道吹向预定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当接近于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时,另一端的吹风机启动,此时双向气流的共同作用,将传输器运至出口处。
优选地
将传输器从出口处排除。
优选地
1、在需接收的工作站安装一侧向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一可开启和关闭的密封门的工作控制箱;控制箱两端为敞开口与两侧的传输管道连接;
2、在传输系统的两端安装吹风机;
3、工作时,将传输器从发送口放入传输管道,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的门开启,其它工作站的门关闭;
4、两端的吹风机同时启动,将传输管道的传输器吹到接收端的控制箱的开口出,将传输器排除。
优选地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靠自重落处。
优选地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撞击任何物体的导引就可以排除到工作站的控制箱外。
优选地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撞击任何物体的导引就可以排除到工作站的控制箱外。
优选地
传输器在开口处被侧向气流吹出;或传输器在开口处被侧向气流吸出。
优选地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的侧壁上连接有吹气源管。
优选地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吹气嘴。
优选地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装有抽风气源口。
优选地
双向吹风机同时启动。
优选地
风机延时停;或传输器排出风机停。
优选地
两端风机分别启动两次。
一种接收的装置,
在接收工位的管道上,设置一传输器可以排出的口;并安装一可将口全开和全关的构件;关闭时传输器可以通过接收工位。
进一步的
所述一构件全开时传输器可以从排出的口排除;全关时将接收工位形成完整的传输器可以通过的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
在接收工位处的管道断开;在断开口处传输器可以排出;并安装一可全开全关一段管
进一步的
所述一段管上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管复位和移开。
进一步的
所述管的下侧安装一挡板,便于传输器的落下。
进一步的
接收工作站两端的传输器出口的距离大于传输器的长度;以使传输器可以顺利的从断开处落下。
进一步的
在接收工位的管道壁的下侧,设置一传输器可以排出的口;并安装一可全开全关门。
进一步的
包括吹风机,安装在传输管道的两侧,用于为传输管道内提供正压气流;包括开口,设置在工作端出的管道的侧壁上,用于排除传输器;包括开口密封门装置,安装在开口处,用于待机时将开口密封,接收时将开口打开。
进一步的
所述密封门装置,由密封门和门驱动组成。
进一步的
所述密封门枢接在开口处或用轨道连接在开口处,用于待机时将开口密封;接收时将开口开启。
进一步的
所述门驱动,包括机械驱动和气流驱动;所述机械驱动包括电磁铁直接驱动,或电机轴上安装曲拐、曲拐带动拉杆拉动门摆动;或用转角电磁铁代替电机。
进一步的
在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安装有吹风装置或吸风装置,用于对传输器从开口处排除提供排除力。
进一步的
所述接收工位的排除口,安装传感器,用于将传输器排除的信息报告给主控机。
进一步的
所述发送工位的传输器放入口,安装传感器,用于将传输器放入的信息报告给主控机。
进一步的
所述发送工位的传输器放入口,安装有锁装置;用于其中任意放入口被打开时,其它口被锁住打不开;防止同时放入两个将传输器到传输管道。
进一步的
所述锁装置为电磁铁。
进一步的
包括弯管,安装在接收工作站的传输器出口与传输管道之间,用于将传输器出口与传输管道连接在一起,用于调整传输器的运动方向,将传输器从出口顺利排除。
一种接收的方法,
在接受工作站出口与传输管道之间安装弯管;
A、传输器到达出口前,其运动方向,与传输运动出口相对齐;
B、传输器进入出口处后,排除。
优选地
所述一构件为一门或一段管。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双向吹风机同时启动。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风机延时停;或传输器排出风机停。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两端风机分别启动两次。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工位的管道上,设置一传输器可以排出的口;并安装一可将口全开和全关的构件;关闭时传输器可以通过接收工位。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构件全开时传输器可以从排出的口排除;全关时将接收工位形成完整的传输器可以通过的传输通道。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工位处的管道断开;在断开口处传输器可以排出;并安装一可全开全关一段管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段管上连接驱动装置,用于将管复位和移开。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的下侧安装一挡板,便于传输器的落下。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接收工作站两端的传输器出口的距离大于传输器的长度;以使传输器可以顺利的从断开处落下。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工位的管道壁的下侧,设置一传输器可以排出的口;并安装一可全开全关门。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包括吹风机,安装在传输管道的两侧,用于为传输管道内提供正压气流;包括开口,设置在工作端出的管道的侧壁上,用于排除传输器;包括开口密封门装置,安装在开口处,用于待机时将开口密封,接收时将开口打开。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门装置,由密封门和门驱动组成。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门枢接在开口处或用轨道连接在开口处,用于待机时将开口密封;接收时将开口开启。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驱动,包括机械驱动和气流驱动;所述机械驱动包括电磁铁直接驱动,或电机轴上安装曲拐、曲拐带动拉杆拉动门摆动;或用转角电磁铁代替电机。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安装有吹风装置或吸风装置,用于对传输器从开口处排除提供排除力。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工位的排除口,安装传感器,用于将传输器排除的信息报告给主控机。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工位的传输器放入口,安装传感器,用于将传输器放入的信息报告给主控机。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工位的传输器放入口,安装有锁装置;用于其中任意放入口被打开时,其它口被锁住打不开;防止同时放入两个将传输器到传输管道。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装置为电磁铁。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包括弯管,安装在接收工作站的传输器出口与传输管道之间,用于将传输器出口与传输管道连接在一起,用于调整传输器的运动方向,将传输器从出口顺利排除。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
在接受工作站出口与传输管道之间安装弯管;
A、传输器到达出口前,其运动方向,与传输运动出口相对齐;
B、传输器进入出口处后,排除。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接收简单,使传输器不会在高速下与控制箱相撞;减少了拦截部件;和电控制部分也得到了减少;从而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QQ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接收工作站设有吹气管道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接收工作站设有多个吹气管道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没有设有密封门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接收工作站连接有吸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竖向接收工作站设有吹气装置和吹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的开口上侧为传输管道壁的没有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延时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11为传输器出口处两侧为弯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传输器出口设在弯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传输器出口处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接收工位是断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接收工位的密封管段处在接受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接收工位的密封管段下端安装有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控制的接收方法及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包括气动管道19,运行于气动管道19内的传输器8,在气动管道19上的两端设置的吹风装置29、9以及接收工作站7,所述吹风装置29、9与传输管道密封连接;使风机的作用力最大,效率最高;所述接收工作站设有开口17和密封门7;密封门7安装在开口处,用于开启闭密封门;开口设置在横向管壁的下侧,吹风机设置在传输管道的两端;还包括传输器放入口和放入口密封门,在7处的上侧,用于打开门放入传输器到管道内,然后门可以密封在传输管道内。
其工作过程为当把传输器从图的左端7处放入时传输管道后,左端风机29启动,传输器在传输管道内被吹向右侧的37预定处;且37处的接收门被门的驱动打开,当接近37处时;9风机启动;将气流通过管道吹向37敞开的出口处;由于37为敞开口;因此双向吹入的气流在此处会和后顺开口排处传输管道;这样也将传输器排除;当开口足够大时;传输器不会撞到开口,就会顺利排出来;因开口是开在下侧,重力也会有助于帮助将传输器拖出。
图2中,1为传输系的传输器的放入门;门也可开在其它处,此处设为管道壁如图9所示;只要能够放入传输器即可;2为下门的转轴;7为下门,为传输管道壁的一部分,通过轴2安装在传输管道上,用于关闭时将管道上的开口密封;且使传输管道形成完整的管道,使传输顺畅;打开时,传输器可以从开口处排出;4为拉杆或成下门的驱动杆,为一杆,两端开孔;3为拉杆与下门的连接轴,在门上设有连接孔;5为拉杆与曲柄的连接轴;10为曲柄,可为圆盘或曲拐状,连接在电机轴上,另一端连接在拉杆上;6为电机与曲柄连接轴,电机可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或用转角电磁铁代替。
其工作过程为,电机转到图2装态时,将门关闭,步进电机自锁,将门保持在密封状态;需要打开门时,电机转到图3的状态,控制电机的控制器可通过传感器控制感知到门到了开的状态,让电机停在此处,并自锁,也可以靠门的自重使门处于全打开状态。
图4中为开口的上官道壁上连接有吹风管的示意图,12为吹风机;11为风源管;接收时,吹风机启动,将气流吹入开口的内腔里;便于传输器偏离运动方向,是传输器排出传输管道。
如图5所示,16为接收工作的下开口,可为在下管道壁上的开口,开口在圆周方向大于半圆;13为吹气孔,设在开口的上侧的管道壁上,用于便于将传输器吹出;14为风源的连接管;15为风机,为吹风机。其它同上。
图6中,16为开口,开在传输管道的下侧,便于传输器靠自重和气流力落下;其长度大于传输器的长度,长度指沿传输管道的方向的距离。其它同上。
图8所示,15为抽风气源管,为软管,16为抽风机;在接收时,风机启动,抽风便于将传输器排出。其它同上。
图9所示,为竖向接收装置,也可为横向使用;
21为吹风机;23为风源管;22为吹风口,设在传输器排出口的对面,用于将传输器通过排出口吹离传输管道;24为接收工作的开口;25为吸气管,设置在开口处,同时兼有接收暂存的功能;即接收箱的功能,用于将传输器吸出。其它同上。
图10为延时控制电路示意图。其中,按钮4与延时继电器的端子6电连接,按钮3与延时继电器的端子2电连接,延时继电器的端子2、10分别接在220伏的交流供电线上,
延时继电器的端子9接在12伏的直流供电线上,延时继电器的端子11与固态继电器的端子3电连接;按下启动按钮后,风原装置启动,当继电器所设定的时间到时,风源装置停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包括:
在发送工作站的传输器入口处将传输器放入传输管路;
与吹气管路相连的风源装置工作,在传输器与接收工作站之间的传输管路中形成正压,设在接收工作站的传输器出口处的门体打开;其体所有门关闭,接收工作站另一端进气管路相连的风源装置同时工作,在所述接收工作站端口传输管路形成正压;
所述传输器在所述第一吹风机的作用下,从所述发送工作站传输到接收工作站;
在第二吹风机的共同作用下,传输器在接收工作站开口排出。
本发明气动管道传输方法,在发送工作站处由风源装置提供正压,在接收工作站处,接收门体被打开,在接收工作站处的另一端,风源装置提供的逆向正压的作用下将传输器从出口处排出。省去设置接收工作站处的拦截体,结构简单,从而使得系统的故障发生率较低。
其中,所述吹气管路相连的风源装置为可为一个或两个风源装置;或一组或两组风源装置。
优选地,与所述进气管路相连的风源装置和与所述抽吹管路相连的风源装置为同一个吹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工作站口与发送工作站口为同一个口或在同一位置的口。
双向吹风机可同时启动。
进一步的,第一吹风机吹一定时间后;第二风再第二次启动。
即经过风机的左,右相互反复吹;对风机进行延时停的控制;或在开口处安装传感器,传输器排出后风机停。
这样,在接收工位的管道壁的下侧,只设置一传输器可以排出的口和一可全开全关门;充分利用两端的吹风机;就可以实现双向接收的功能。
另一实施例
如图11-13所示,1为传输管道;57为传输器出口;8为传输器;7为传输器出口门;88为弯管,将传输器出口与传输管道1连接在一起,用于调整传输器的运动方向,将传输器从出口顺利排除。这样传输器排除更加顺畅;同时接收工作站由过去不能设在较小的弯道处;变为方便的设在弯道处。扩大了安装范围,扩大了安装所适应的空间。节省了原料,提高了利用率。
另一实施例
如图14-17所示,1为传输管道;57为传输器出口;8为传输器;7为传输器出口密封管段,为一段管,为传输管道的一部分,将两端的传输器出口连接在一起,用于接收时将管段移开将传输器从出口顺利排除和没有接收任务时连接两端的传输器出口形成一完成的传输管道让传输器顺利通过;67为管段驱动杆;87为驱动电机,通过带动67的上下摆动,让管段做上、下移动,进行复位和移开动作。
其工作过程为:管段移开时,传输器可以从出口处排除,管段复位时,将两端的传输器出口连接在一起,传输器可以顺利的从该处通过。接收工作站两端的传输器出口的距离大于传输器的长度;以使传输器可以顺利的从断开处落下。
这样传输器排除更加顺畅;使控制部分更为简单,使驱动部分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便于现场的安装空间的要求。扩大了安装范围,扩大了安装所适应的空间。节省了原料,提高了利用率。
这样,本发明实现了上述目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如下门的设置方式可为枢接或轨道连接或类似于公共汽车门的支杆连接等;只要可以实现全关闭和全开启即可;即门关闭时密封,门开启时传输器可以从开口排除即可。再比如,吹风机设置的位置,可以时传输管道的两端,也可以时能为传输器提供吹力气流和在排出口提供将传输器排出的气流运动的其它地方,即通过风机的对吹气流力将传输器排出,实现这样功能的风机可以安装的任何地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气动传输管道的预设发送和接收工作站的两端的外侧安装吹风机;在接收工作站的管道壁上开有开口;在发送工作站处开放入口和密封门;
2将传输器通过放入口,放入传输管道,密封门密闭;
3设在放入传输器的一端的管道上的吹风机启动,将传输器沿传输管道吹向预定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当接近于接收工作站的开口处时,另一端的吹风机启动,此时双向气流的共同作用,将传输器运至出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传输器从出口处排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需接收的工作站安装一侧向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一可开启和关闭的密封门的工作控制箱;控制箱两端为敞开口与两侧的传输管道连接;
2、在传输系统的两端安装吹风机;
3、工作时,将传输器从发送口放入传输管道,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的门开启,其它工作站的门关闭;
4、两端的吹风机同时启动,将传输管道的传输器吹到接收端的控制箱的开口出,将传输器排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靠自重落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撞击任何物体的导引就可以排除到工作站的控制箱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器在控制箱的开口处在气流的作用下不撞击任何物体的导引就可以排除到工作站的控制箱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传输器在开口处被侧向气流吹出;或传输器在开口处被侧向气流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的侧壁上连接有吹气源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吹气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工作站的控制箱上的开口处装有抽风气源口。
CN200910309293A 2008-12-25 2009-11-04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7590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309293A CN101759039A (zh) 2008-12-25 2009-11-04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306545.X 2008-12-25
CN200910309293A CN101759039A (zh) 2008-12-25 2009-11-04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9039A true CN101759039A (zh) 2010-06-30

Family

ID=4249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309293A Pending CN101759039A (zh) 2008-12-25 2009-11-04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903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5192A (en) * 1979-04-05 1980-10-29 Sp Konstrukt Bjuro Plant for pneumatic transport of loads in containers through a pipeline
JPH03147623A (ja) * 1989-11-02 1991-06-24 Nippon Shiyuutaa:Kk 空気搬送装置
KR20030002851A (ko) * 2001-06-29 2003-01-09 주식회사 널문시스템 공기순환형 기송관
CN1522941A (zh) * 2003-02-18 2004-08-25 陆洪瑞 传票设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177204A (zh) * 2006-11-06 2008-05-14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负气压驱动远程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95442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单向气动传输系统的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01195444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050331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陆洪瑞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5192A (en) * 1979-04-05 1980-10-29 Sp Konstrukt Bjuro Plant for pneumatic transport of loads in containers through a pipeline
JPH03147623A (ja) * 1989-11-02 1991-06-24 Nippon Shiyuutaa:Kk 空気搬送装置
KR20030002851A (ko) * 2001-06-29 2003-01-09 주식회사 널문시스템 공기순환형 기송관
CN1522941A (zh) * 2003-02-18 2004-08-25 陆洪瑞 传票设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177204A (zh) * 2006-11-06 2008-05-14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正负气压驱动远程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95442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单向气动传输系统的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01195444A (zh) * 2006-12-04 2008-06-11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050331A (zh) * 2009-10-28 2011-05-11 陆洪瑞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7204A (zh) 一种正负气压驱动远程传输管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50331B (zh)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92204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161572A (zh) 一种多点多层交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318283C (zh) 传票设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1759039A (zh) 一种接收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47038B (zh) 集中控制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101767721B (zh)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方法及接收工作站
CN101195444A (zh) 一种气动物流传送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001526B (zh) 一种高效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1804917B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11713B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92036A (zh) 洗衣房中的布草风送装置
CN105270868A (zh) 气动管道传输系统、方法及接收工作站
CN207531896U (zh) 一种卷烟机蜘蛛手风机清洁装置
CN101759020B (zh) 一种接收的自动气控的方法及装置
CN209501092U (zh) 布袋除尘新型卸灰装置
CN208742133U (zh) 一种除尘管路装置
CN215026954U (zh) 一种袋式收尘器
CN101774489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及其传输方法
CN218024218U (zh) 一种开闭式缓冲单元以及气力输灰缓冲管路结构
CN105987614B (zh) 适用于热态铜锍处理的环保转炉
CN101759019A (zh)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的减缓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CN217131415U (zh) 一种洁净工作室
CN217376467U (zh) 一种垃圾输送用室内投放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