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7740B -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7740B
CN101757740B CN2008102300630A CN200810230063A CN101757740B CN 101757740 B CN101757740 B CN 101757740B CN 2008102300630 A CN2008102300630 A CN 2008102300630A CN 200810230063 A CN200810230063 A CN 200810230063A CN 101757740 B CN101757740 B CN 101757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lter
lens
combined filters
assembling dish
infra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300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7740A (zh
Inventor
高兴华
齐瑞群
徐峰
陈洪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an Yang high tec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Liaoning Yan Y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300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7740B/zh
Priority to US12/742,811 priority patent/US8246668B2/en
Priority to PCT/CN2009/071260 priority patent/WO20100720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7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7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7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7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Abstract

本发明属红外研究、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包括壳体(16);在所述壳体(16)内配有红外光源(1)、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凸透镜(3)、凹透镜(4)、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光缆接收机构(6)及执行端;所述凸透镜(3)位于红外光源(1)与凹透镜(4)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位于凹透镜(4)与光缆接收机构(6)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设有第一滤光片(23);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设有第二滤光片(7)。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选择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能对受试物进行精确加热且实施温度控制并合理确定辐照范围。

Description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红外线研究与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背景技术
从临床医学角度,可采用多种物理方法治疗皮肤病,常用的有激光、冷冻、温热、电灼等。在一些肿瘤性、赘生物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多采用适宜物理方法进行损毁性去除,如:激光烧灼尖锐湿疣疣体,液氮冷冻Bowen病(癌前病变)等。这些方面的治疗均可造成一定创伤,耐受性差,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由于皮肤兼有健康防护及美容等作用,治疗皮肤病时需兼顾祛病、避免损毁容貌。因此,一些损毁性手段治疗某些皮肤肿瘤及赘生物就存在很大弊端。
在探索非创伤性治疗的研究中,卫生部皮肤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实验室研究发现红外加热对某些皮肤病有确切疗效。更重要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免疫组化、PCR、real-time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等)研究证实,适宜波长、适宜温度的红外光加热可以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如Langerhans细胞游走活化,病毒感染细胞凋亡等。机体成功建立针对病原的免疫识别之后,身体远隔部位未经红外光处理的病损也同样可以得到清除。
不同波长的光穿透皮肤的深度不同,皮肤各层对不同波长红外线吸收率也不同,从而在不同皮肤层面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也各异。根据不同波长红外光在皮肤中的穿透深度特征,红外光可划分为三种不同于传统物理学近-中-远红外的波段范围。生物学红外波谱划分及不同深度皮肤对红外线吸收率示意图如图11、12。
红外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监控、成像、理疗治病等方面。在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目前,市售的红外加热仪、加热绷带等普遍是仅能粗略加热,而波长、温度控制以及辐照范围等方面远远达不到研究红外线生物学效应以及治疗某些特定皮肤疾病的目的。与紫外线、γ射线及χ射线相比较,红外线的生物学研究以及相应的医疗应用较为缺乏、滞后。特定波长红外线对某些皮肤疾病有确切生物学效应,并且不会使受试部位有疼痛、痒、胀等不适感觉,在相应疾病的治疗方面极有前景。通过选择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对受试物选定区域进行精确照射,实施定量靶向控制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一种能自动实现上述功能的治疗、研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选择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对受试物进行精确照射加热且实施温度控制并合理确定辐照范围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配有红外光源、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凸透镜、凹透镜、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光缆接收机构及执行端;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同轴;所述凸透镜位于红外光源与凹透镜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位于凹透镜与光缆接收机构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设有第一滤光片;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上设有第二滤光片;所述第一滤光片与第二滤光片同轴对应;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凸透镜、凹透镜及组合滤光片装配盘相互平行;所述光缆接收机构的输出端经光缆与执行端相接;
所述第一滤光片将红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及可见光滤出;
所述凹透镜使经由凸透镜汇聚的红外入射光转换成平行光束;
所述第二滤光片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
所述光缆接收机构接收来自第二滤光片的光波,再经光缆传输至执行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在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上还设有第三滤光片;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上设有光路通道;所述光路通道与第三滤光片同轴;所述第三滤光片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所述光缆接收机构接收来自第三滤光片的光波,再经光缆传输至执行端。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设有相互平行的二向透镜A及二向透镜B;所述二向透镜A及二向透镜B分别与组合滤光片装配盘的盘面呈45°角;在所述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上对应二向透镜B处设有光路通道B;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上设有第四滤光片;所述第四滤光片与二向透镜A同轴;所述二向透镜A接收来自凹透镜及第四滤光片的光束,经其作用后再由二向透镜B通过光路通道B传导到光缆接收机构中。
为增加控制效果,本发明还可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显示部分、驱动部分及温度信号采集部分;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固定配接于执行端上;所述CPU的输出端接显示部分的输入端;所述CPU的输出端经驱动部分与红外光源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的端口接CPU的端口;
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用以采集温度信号,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送入CPU进行处理;
所述CPU处理相关数据,并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驱动部分用以驱动红外光源。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壳体内还可固定设有驱动电机及支架;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的中轴上固定设有从动轮;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可绕支架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从动轮相配接。
其次,本发明在所述壳体内还固定设有风扇。
再次,本发明所述执行端上的通光孔可为开合结构。
本发明所述二向透镜A及二向透镜B对于波长为1400~25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800~13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本发明所述第二滤光片对于波长为1600~26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750~14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本发明所述第三滤光片对于波长为3000~50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波长为200~27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选择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谱,能对受试物进行精确辐照加热且实施温度控制并合理确定辐照范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采用根据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在皮肤中的穿透深度划分的光谱范围,这种划分比传统物理学所划分的近、中、远红外线更适合用于研究红外线在皮肤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2、本发明有针对性选用相应的滤光片,从而可以实现获得根据生物学特性划分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3、本发明可精确测量并控制上述红外光在受试物表面的作用温度和时长。
4、通过本发明,可对部分特定疾病进行非创伤性的治疗,比传统手段更容易耐受,减少治疗痛苦。可达到非接触式干预,完全避免交叉传染。
5、本发明可用于研究三段特定波长红外光对在体或离体组织、体外培养细胞等的生物学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稀缺的实施设备。
6、可根据皮损大小自由调节光斑大小,目前没有同类仪器。
7、可智能存储患者相关治疗信息,保存治疗参数,存储个性化治疗模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既往“治疗耐受度”智能调节发射光源功率,达到最佳治疗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将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执行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光路图;
图4-1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光路图;
图4-2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光路图;
图5-1为本发明控制系统电路原理框图;
图5-2为本发明控制系统驱动部分电路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系统驱动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显示部分具体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控制系统温度采集子程序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控制系统加热控制子程序流程图;
图11为红外光谱范围示意图;
图12为不同波长红外线穿透皮肤深度及吸收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作为一波段选择路线,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包括壳体16;在所述壳体16内配有红外光源1、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凸透镜3、凹透镜4、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光缆接收机构6及执行端18;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同轴;所述凸透镜3位于红外光源1与凹透镜4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位于凹透镜4与光缆接收机构6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设有第一滤光片23;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设有第二滤光片7;所述第一滤光片23与第二滤光片7同轴对应;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凸透镜3、凹透镜4及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相互平行;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的输出端经光缆8与执行端18相接;所述第一滤光片23将红外光源1发出的紫外光及可见光滤出;所述凹透镜4使经由凸透镜3汇聚的红外入射光转换成平行光束;所述第二滤光片7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接收来自第二滤光片7的光波,再经光缆8传输至执行端18。
第一滤光片23的基片选择Φ30±1×3±0.2mm(HB780),不镀膜,第二滤光片7的基片选择Φ30±1×5±0.2mm(IR-B膜系镀膜B270)。上述第二滤光片7的波长范围在1600~2600nm,透过率T均≥85%;波长范围在750~1400nm,透过率T均≤5%。
为增加可选择波段的红外光,本发明在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还设有第三滤光片9;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上设有光路通道24;所述光路通道24与第三滤光片9同轴;所述第三滤光片9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接收来自第三滤光片9的光波,再经光缆8传输至执行端18。
第三滤光片9的基片选择Φ30±1×2±0.2mm锗玻璃(IR-C膜系镀膜锗玻璃)1片,第三滤光片9的波长范围在3000nm~5000nm,透过率T均≥85%,波长范围在200nm~2700nm透过率T均≤5%。
为增加可选择波段的红外光,本发明还设有相互平行的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所述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分别与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的盘面呈45°角;在所述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对应二向透镜B11处设有光路通道光路通道B13;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上设有第四滤光片25;所述第四滤光片25与二向透镜A10同轴;所述二向透镜A10接收来自凹透镜4及第四滤光片25的光束,经其作用后再由二向透镜B11通过光路通道B13传导到光缆接收机构6中,其光路图见图3。
第四滤光片25的基片可选择Φ30±1×3±0.2mm(HB780),不镀膜;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的基片可选择Φ30±1×5±0.2mm(IR-A膜系镀膜B270),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的波长范围在1400~2500nm的情况下,透过率T均≥85%;波长范围在800~1300nm的情况下,透过率T均≤5%。如图11、12,上述经过第四滤光片25、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处理的波长范围为IR-A的红外光主要对真皮组织的生物学效应突出。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现上述结构的光路图。
如图5-1、图5-2、图6及图7,为增加红外光波的控制精度,本发明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显示部分、驱动部分及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固定配接于执行端18上;所述CPU的输出端接显示部分的输入端;所述CPU的输出端经驱动部分与红外光源1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的端口接CPU的端口;
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用以采集温度信号,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送入CPU进行处理;
所述CPU处理相关数据,并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驱动部分用以驱动红外光源1。
为合理选择特定波段的红外光波,本发明在所述壳体16内还固定设有驱动电机14及支架20;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的中轴22上固定设有从动轮15;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可绕支架20转动;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与从动轮15相配接。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可采用皮带传动或齿轮传动方式将输出动力传输给从动轮15。
如图1,为调整系统的温度环境,本发明在所述壳体16内还固定设有风扇17。风扇17可采用温控装置来控制风扇17的开启。当系统的环境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风扇17自动开启。当系统的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风扇17自动关闭。
如图2,本发明所述执行端18上的通光孔21可为开合结构。当需要调整执行端18的辐照范围时,可通过旋转执行端18上的辐照范围调整机构12来实现辐照范围的调整。上述机构可采用相机的光圈调整机构来实现。
如图4-1所示,为红外光经光路通道24及第三滤光片9情况下的光路图。
如图4-2所示,为红外光经第一滤光片23及第二滤光片7情况下的光路图。
本发明所述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对于波长为1400~25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800~13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本发明所述第二滤光片7对于波长为1600~26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750~14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本发明所述第三滤光片9对于波长为3000~50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波长为200~27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两种透镜相关参数
本发明所涉及凸透镜及凹透镜均为红外级氟化钙透镜。
四种滤光片相关参数
一:基片:共3种,如下
Φ30±1×3±0.2mm(HB780),不镀膜
Φ30±1×5±0.2mm(B270),镀膜(两种膜系镀膜得两种滤光片)
Φ30±1×2±0.2mm(锗玻璃),镀膜
二:3种镀膜滤光片,均为单面镀膜,指标如下:
1)IR-A红外滤光片
45°入射,取反射光
1400-2500nm    T均≥85%
800-1300nm     T均≤5%
2)IR-B红外滤光片
0°入射
1600-2600nm    T均≥85%
750-1400nm     T均≤5%
3)IR-C红外滤光片
0°入射
3000nm-5000nm  T均≥85%
200nm-2700nm   T均≤5%
三:镀膜材料:TIO2/SIO2,GeO2/ZnS用离子源辅助,镀多层膜。
四:使用说明:
第1种:IR-A滤光片组,由3片组成,
a)Φ30×3mm(HB780)1片,
置于光源前,0度入射,用于过滤紫外和可见光;
b)Φ30×5mm(IR-A膜系镀膜B270)2片,
在HB780之后,45度入射;
第2种:IR-B滤光片组,由2片组成,
即:
a)Φ30×3mm(HB780)1片,
置于光源前,0度入射,用于过滤紫外和可见光;
b)Φ30×5mm(IR-B膜系镀膜B270)1片,
在HB780之后,0度入射;
第3种:IR-C滤光片组,由一片组成,
即:
a)Φ30×2mm(IR-C膜系镀膜锗玻璃)1片,
0度入射;
三种镀膜滤光片膜系参数
Figure GSB00000533449400101
温度测量及加热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5-1所示。系统主要包括现场温度采集、实时温度显示、加热控制参数设置、加热电路控制输出、滤光片轮电机驱动等。
温度采集电路以数字输出将现场温度传至单片机,单片机结合现场温度与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按照已经编程固化的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计算出实时控制量。以此控制量使能光电隔离驱动电路,决定加热电路的工作状态,使温度逐步稳定于用户设定的目标值。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参量均由LCD实时显示。系统控制框图如图5-1;系统驱动部分如图5-2。
系统控制算法
系统采用基于增量式PID算法的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法,即PWM方波的占空比由增量式PID算法求得。增量式PID算法的输出量为
ΔUn=Kp[(en-en-1)+(T/Ti)en+(Td/T)(en-2en-1+en-2)]
式中,en、en-1、en-2分别为第n次、n-1次和n-2次的偏差值,Kp、Ti、T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T为采样周期。
单片机每隔固定时间T将现场温度与用户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带入增量式PID算法公式,由公式输出量决定PWM方波的占空比,后续加热电路根据此PWM方波的占空比决定加热功率。现场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偏差大则占空比大,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大,使温度的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迅速减小;反之,二者的偏差小则占空比减小,加热电路加热功率减小,直至目标值与实测值相等,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硬件设计
Microchip单片机
本系统采用PIC16F877作为中央处理器,Microchip技术公司的PIC系列微控制器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哈佛(Harvard)双总线和两级指令流水线结构,性能价格比高。具有高速度、低工作电压、低功耗、较大的输入输出直接驱动LED能力(灌电流可达25mA)、一次性编程,芯片的低价位、小体积、指令简单易学易用。
现场温度采集
如图6及图7,现场温度由温度传感器获得。在本系统中,温度传感器选用Melexis公司生产的MLX90614测温模块,它是应用非常方便的红外测温装置,其所有的模块都在出厂前进行了校验,并且可以直接输出线性或准线性信号,具有很好的互换性,免去了复杂的校正过程。
LCD显示电路
加热过程中,被控对象的实际温度、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等参量通过LCD显示电路实时显示。LCD显示电路采用Hitachi公司的LM032L芯片,其与PIC16F877的连接如下图7所示。
加热驱动电路
加热器X1选用AC220V,100W的红外加热灯,其波长覆盖整个红外区间。由于PIC16F877的I/O口输出负载能力最大为40mA,无法直接驱动加热元件,必须通过中间驱动电路实现单片机对功率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间接驱动。由于继电器或交流接触器具有机械接触特点,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避免机械接触开关的缺点,本系统选用以可控硅为主体的完全光电隔离的中间驱动电路。可控硅是大功率开关型半导体器件,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具有无机械接触、体积小、便于安装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中。加热驱动电路示意图如图6所示。
PIC16F887根据现场温度和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及相关控制参数算出实时控制量。将此控制量写入单片机定时器1的寄存器中,以决定输出PWM波的占空比。在PWM波的高电平期间,通过限流保护电阻器R4的双向光电耦合器上电工作,双向可控硅D1的栅极被经由R1、R2和双向光电耦合器的信号触发导通,加热电路得电工作;PWM波低电平期间,双向光电耦合器截止,双向可控硅D1栅极无触发信号被关断,加热电路断电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R3、C2组成阻容吸收单元,可减小可控硅关断时加热电路中感性元件所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对可控硅的过压冲击。R1、C1组成低通滤波单元,能降低双向光电耦合器误触发对后续电路的影响。同时,双向光电耦合器的使用彻底隔离了强弱电路,避免了大功率器件对单片机的干扰。
软件设计
如图8、图9及图10,系统程序由主程序、温度采集子程序、加热控制子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等部分组成。主程序主要完成加热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初始化和自检,以及实际测量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协调。键盘扫描和控制算法等子程序利用PIC丰富的中断资源,在外部中断和定时器溢出中断子程序中完成上述工作。

Claims (8)

1.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包括壳体(1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6)内配有红外光源(1)、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凸透镜(3)、凹透镜(4)、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光缆接收机构(6)及执行端(18);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同轴;所述凸透镜(3)位于红外光源(1)与凹透镜(4)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位于凹透镜(4)与光缆接收机构(6)之间;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设有第一滤光片(23);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设有第二滤光片(7);所述第一滤光片(23)与第二滤光片(7)同轴对应;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凸透镜(3)、凹透镜(4)及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相互平行;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的输出端经光缆(8)与执行端(18)相接;
所述第一滤光片(23)将红外光源(1)发出的紫外光及可见光滤出;
所述凹透镜(4)使经由凸透镜(3)汇聚的红外入射光转换成平行光束;
所述第二滤光片(7)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所述第二滤光片(7)对于波长为1600~26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750~14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接收来自第二滤光片(7)的光波,再经光缆(8)传输至执行端(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还设有第三滤光片(9);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上设有光路通道(24);所述光路通道(24)与第三滤光片(9)同轴;所述第三滤光片(9)用以截获所需波长的红外光;所述第三滤光片(9)对于波长为3000~50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波长为200~27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所述光缆接收机构(6)接收来自第三滤光片(9)的光波,再经光缆(8)传输至执行端(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相互平行的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所述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分别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的盘面呈45°角;在所述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上对应二向透镜B(11)处设有光路通道B(13);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上设有第四滤光片(25);所述第四滤光片(25)与二向透镜A(10)同轴;所述二向透镜A(10)接收来自凹透镜(4)及第四滤光片(25)的光束,经其作用后再由二向透镜B(11)通过光路通道B(13)传导到光缆接收机构(6)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CPU、显示部分、驱动部分及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配接于执行端(18)上;所述CPU的输出端接显示部分的输入端;所述CPU的输出端经驱动部分与红外光源(1)的输入端相接;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19)的端口接CPU的端口;
所述温度信号采集部分用以采集温度信号,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送入CPU进行处理;
所述CPU处理相关数据,并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驱动部分用以驱动红外光源(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6)内还固定设有驱动电机(14)及支架(20);在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的中轴(22)上固定设有从动轮(15);所述第一组合滤光片装配盘(2)与第二组合滤光片装配盘(5)可绕支架(20)转动;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与从动轮(15)相配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6)内还固定设有风扇(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端(18)上的通光孔(21)为开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向透镜A(10)及二向透镜B(11)对于波长为1400~25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大于等于85%,对于波长为800~1300nm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等于5%。
CN2008102300630A 2008-12-23 2008-12-23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Active CN101757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00630A CN101757740B (zh) 2008-12-23 2008-12-23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US12/742,811 US8246668B2 (en) 2008-12-23 2009-04-14 Controllable infrared bioeffect system
PCT/CN2009/071260 WO2010072061A1 (zh) 2008-12-23 2009-04-14 可控波红外线生物效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00630A CN101757740B (zh) 2008-12-23 2008-12-23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7740A CN101757740A (zh) 2010-06-30
CN101757740B true CN101757740B (zh) 2012-03-07

Family

ID=4228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00630A Active CN101757740B (zh) 2008-12-23 2008-12-23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6668B2 (zh)
CN (1) CN101757740B (zh)
WO (1) WO2010072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0148A (zh) * 2013-02-20 2013-05-15 李民主 一种医疗用热谱仪及温度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08A (zh) * 1995-09-07 1997-03-12 黄益富 半导体绿色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
CN2374148Y (zh) * 1998-05-29 2000-04-19 天津市津军新技术开发公司 多功能红外治疗仪
US20030212442A1 (en) * 2001-12-21 2003-11-13 Jackson Streeter Low level ligh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N1658804A (zh) * 2002-04-11 2005-08-24 莱特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成纤维细胞和衍生成纤维细胞的哺乳动物细胞和胶原的低强度光疗法
CN1723594A (zh) * 2002-12-10 2006-01-18 株式会社尼康 紫外光源、包括紫外光源的激光治疗设备和包括紫外光源的曝光设备
CN201085852Y (zh) * 2007-09-24 2008-07-16 游智勇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CN201316485Y (zh) * 2008-12-23 2009-09-3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可控波红外线生物效应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1740A (en) * 1994-09-06 1996-07-02 Rapistan Demag Corporation Automatic color-activated scanning treatment of dermatological conditions by laser
EP1176779A3 (en) 2000-07-24 2004-02-04 ViaGOLD Direct Network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world wide web sites
MXPA04008713A (es) * 2002-03-08 2006-02-24 Sensys Medical Inc Aparato compacto para la medicion no invasiva de glucosa a traves de espectroscopia del infrarrojo cercano.
KR100470187B1 (ko) * 2002-05-01 2005-02-21 덕 수 김 적외선 조사기
CN2559366Y (zh) 2002-07-05 2003-07-09 长春市金乌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脉冲式近红外线偏振光治疗仪
US8133180B2 (en) * 2004-10-06 2012-03-13 Guided Therapy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cellulite
CN100502977C (zh) 2005-03-24 2009-06-24 李家俊 一种碳素红外波动场治疗仪
CN1861214A (zh) 2005-05-10 2006-11-15 徐福裕 可切换波长的多功能光疗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08A (zh) * 1995-09-07 1997-03-12 黄益富 半导体绿色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
CN2374148Y (zh) * 1998-05-29 2000-04-19 天津市津军新技术开发公司 多功能红外治疗仪
US20030212442A1 (en) * 2001-12-21 2003-11-13 Jackson Streeter Low level ligh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CN1658804A (zh) * 2002-04-11 2005-08-24 莱特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成纤维细胞和衍生成纤维细胞的哺乳动物细胞和胶原的低强度光疗法
CN1723594A (zh) * 2002-12-10 2006-01-18 株式会社尼康 紫外光源、包括紫外光源的激光治疗设备和包括紫外光源的曝光设备
CN201085852Y (zh) * 2007-09-24 2008-07-16 游智勇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
CN201316485Y (zh) * 2008-12-23 2009-09-3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可控波红外线生物效应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7740A (zh) 2010-06-30
WO2010072061A1 (zh) 2010-07-01
US20100324634A1 (en) 2010-12-23
US8246668B2 (en) 201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9807B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治疗平台
CN201316485Y (zh) 可控波红外线生物效应仪
JPH0137645Y2 (zh)
JPH0213479A (ja) 光照射治療具
CN101757740B (zh) 可控波红外线皮肤病治疗仪
US4794925A (en) Solar ray energy radiating device for use in medical treatment
CN106362304B (zh) 智能光子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26779A (zh) 一种智能光谱治疗床
CN105413065A (zh) 一种冷红光治疗仪
CN204840694U (zh) 一种智能紫外线红光皮肤治疗系统
CN202566523U (zh) Led紫外线光波杀菌加碳纤维远红外线加热的鞋
CN204582318U (zh) 一种红外光治疗装置
CN204219629U (zh) 一种激光理疗仪
CN201389272Y (zh) 半导体激光治疗装置
RU55601U1 (ru) Светолучевая повязка
CN104042343B (zh) 一种多波段激光综合治疗仪
CN202027715U (zh)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CN106730399A (zh) 一种多波长激光口腔治疗仪
CN106422075A (zh) 一种光学疼痛治疗仪
CN212817170U (zh)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CN211798282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理疗仪
CN204364690U (zh) 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
CN106237538B (zh) 光治疗软被
CN205494694U (zh) 一种治疗风湿的仪器
CN201692522U (zh) 阳光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15

Address after: 100089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Kitamura 25 Hospital No. 5 Building 1 Room 10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dams damm Purcell technolog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Heping District, Liaoning city of Shenyang province Nanjing 110001 No. 155 North Street

Patentee before: Attached Hospital No.1 China Univ. of Medical Scie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Assignee: Liaoning Yan Y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ssignor: Beijing Adams damm Purcell technolog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ontract record no.: 201721000004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ntrollable wave infrared biological effect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7121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21

Address after: 100045 room 5023 and 5025, 1 building, 26 South altar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Liaoning Yan Yang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an Yang high tech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Da Liu Shu Bei Cun 25 hospital 5 Building 1 door 102 room.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dams damm Purcell technolog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