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7170U -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7170U
CN212817170U CN201721915012.2U CN201721915012U CN212817170U CN 212817170 U CN212817170 U CN 212817170U CN 201721915012 U CN201721915012 U CN 201721915012U CN 212817170 U CN212817170 U CN 21281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xibustion
head
main control
control module
moxibust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150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鹏
杨成
孙士松
王学民
马文娜
王军星
刘浩
张轶坤
周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 M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 M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 M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 M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dical Technology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150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中支架设置在控制结构下,艾灸输出端与控制结构连接;控制结构包括外壳和控制电路,所控制电路设置在外壳内,艾灸输出结构包括艾灸头和艾灸罩,艾灸头和控制电路连接;艾灸罩包括艾灸头部外壳和底盘,底盘设置于艾灸头部外壳的底端,还包括艾灸头驱动机构,艾灸头驱动机构夹持艾灸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集支架的结构,保证外热成像采集设备可以沿水平和垂直方向调整,电动云台实现360旋转,两者配合使用实现万向旋转,拍摄不同位置图像时,不需要病人配合完成,第一显示器和第二显示器增大医护人员的观察界面。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背景技术
中医艾灸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治疗、保健强身与养生延寿,并在亚健康的保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艾灸疗法的温热效应和光辐射效应是艾灸疗法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腧穴局部传人体内,能疏通经络气血,补虚助阳,温经散寒,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研究表明,艾绒燃烧时的辐射光谱在0.8~5.6微米之间,其峰值在1.5微米附近,属于近红外的波段,这表明燃烧艾绒辐射的光谱不仅具有热辐射的远红外光谱,而且还具有光辐射的近红外光谱。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毫米左右,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而为人体所吸收。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可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传统艾灸综合利用了艾及生成物的药性作用、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等主要因素,现有产品以利用中医艾灸原理分为两类:①采用艾的药性作用和温热效应的电子艾灸/灸疗仪。②采用温热效应和光辐射效应的激光艾灸仪。市场上尚无能。但传统中医艾灸由于烟雾缭绕、气味刺鼻、污染环境以及熏灼时热量飘散,局部受热不均,又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且操作繁琐复杂;现有艾灸产品操作简单但采用艾灸有效因素单一,综合应用艾及生成物的药性作用、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的电子艾灸产品,影响灸疗的最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包括支架、控制结构和艾灸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控制结构下,所述艾灸输出结构与所述控制结构连接;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外壳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艾灸输出结构包括艾灸头和艾灸罩,所述艾灸头设置在所述艾灸罩内,所述艾灸头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罩包括艾灸头部外壳和底盘,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艾灸头部外壳的底端,还包括艾灸头驱动机构,所述艾灸头驱动机构夹持所述艾灸头;
所述艾灸头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以及转轴,所述步进电机齿轮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步进电机;
所述底盘上对应所述艾灸头设置热辐射口。
进一步地,所述所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艾灸输出端口、所述语音报警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触摸液晶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所述触摸液晶屏通信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所述语音报警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艾灸输出端口上设置场效应管,所述艾灸输出端口为5芯接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头为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或七头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头包括温度保护器、加热丝、红外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R、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保护器连接所述加热丝,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限流电阻R 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报警模块包括连接的语音处理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还与微型热敏打印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采用C8051F020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 DSl8820,所述触摸液晶屏选用迪文DMT80480C070_0IW,所述语音处理单元采用WT588D和语音播放单元采用LM386,所述微型热敏打印机采用嵌入式串口SP—DIV微型热敏打印机。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下设置支脚,所述支脚下设置调平装置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为刹车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温热效应及传统艾灸光辐射效应的利用,具有多路输出口,每路输出口能单独设定温度、灸疗时间,创新性地设计了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七头并联4个种类的艾灸头,艾灸头温度检测快速、实时,超温超限报警快速,报警后切断输出快速,治疗疗过程中不产生烟雾,不产生明火,营造良好的环境,且安全可靠。实现了智能检测与控制,测试结果满足艾灸仪的参数要求,并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艾灸输出结构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和2的艾灸头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艾灸输出端口和艾灸头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主控模块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艾灸头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语音报警模块的电路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中:1、支架,2、控制结构,3、艾灸输出结构,4、外壳,5、控制电路,6、艾灸头,7、艾灸罩,8、艾灸头部外壳,9、底盘,10、艾灸头驱动机构,11、步进电机齿轮,12、转轴,13、套管,14、套管固定件,15、触摸液晶屏,16、热辐射口,17.保护板,18.输出口,19.支脚,20.调平装置,21. 滚轮,22.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包括支架1、控制结构2和艾灸输出结构3,支架1 设置在控制结构2下,艾灸输出结构3与控制结构连接;
控制结构2包括外壳4和控制电路5,所控制电路5设置在外壳4内,艾灸输出结构3包括艾灸头6和艾灸罩7,艾灸头6设置在艾灸罩7内,艾灸头6和控制电路5连接。
艾灸罩7包括艾灸头部外壳8和底盘9,底盘9设置于艾灸头部外壳8的底端,还包括艾灸头驱动机构10,艾灸头驱动机构10夹持艾灸头6;
艾灸头驱动机构10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11和转轴12,步进电机齿轮11通过转轴12连接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11通过转轴5由步进电机驱动带动艾灸头6在套管13内根据程序指令做上下移动,调整艾灸头与治疗者距离,满足不同艾灸温度的需要。套管13由套管固定件14固定在艾灸头部外壳8内部。
底盘上对应艾灸头6设置热辐射口16,以保证热辐射均匀地作用人体表面的特定位置。
控制电路5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均与主控模块连接,触摸液晶屏15 设置在外壳4上与主控模块连接。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还与微型热敏打印机连接。主控模块是整台仪器的核心,由电压转换、单片机最小系统、串口通信及艾灸输出接口电路组成。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触摸液晶屏通信,将检测到的艾灸头温度值传输至触摸液晶屏上显示,同时接受触摸液晶屏发送的控制命令,设置艾灸头的灸疗时间、温度等参数;当艾灸头温度超温超限或灸疗结束,主控模块通过I/O口驱动语音报警模块发声报警或播放结束音乐;主控模块通过I/0口产生脉冲宽度调制波(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以驱动控制艾灸头工作,并实时接收艾灸头上发送的温度值,并当仪器开机后,主控模块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的序列号(SN)或数值,以判断已经连接上艾灸头的输出端口并显示其温度值。
艾灸输出端口是连接主控模块和艾灸头的关键部分。艾灸头需要发热、发光,将检测到的温度上传至主控单片机,具有温度保护功能,而且艾灸头有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七头并联4种类型。主控单片机还能自动识别已连接上艾灸头的通道及类型,输出端口为5芯接插件。
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触摸液晶屏15通信连接,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语音报警模块连接,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艾灸输出端口连接,艾灸输出端口上设置场效应管,艾灸输出端口为5芯接插件,艾灸头6为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或七头并联。主控单片机还能自动识别已连接上艾灸头的通道及类型。
触摸液晶屏15能设定每路艾灸头的温度、灸疗时间,并将灸疗参数通过串口发送至主控模块的单片机;同时触摸液晶屏能显示各个艾灸头的实时温度、灸疗剩余时间、使用的通道,具有超温报警显示功能、病历档案存储查询管理功能及人体穴位提示图。
艾灸头6包括温度保护器、加热丝、红外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R、温度传感器,温度保护器连接加热丝,加热丝通过艾灸输出端口连接主控模块;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限流电阻R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艾灸输出端口连接主控模块。艾灸头6加热丝加热、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模拟实现艾灸的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艾灸头6使用温度保护器和温度传感器DS 1 8820 进行双重超温超限保护:当艾灸头温度超过温度保护器的额定温度时,温度保护器内的触点断开,加热电阻丝断路,加热停止;当DSl8820检测的温度值超过设定的温度值后,主控模块的单片机停止产生PWM波,加热电阻丝停止加热。
语音报警模块包括连接的语音处理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艾灸头温度超温超限和灸疗结束时,主控模块驱动控制语音报警模块发声报警或播放提示音乐。由主控单片机的I/O驱动进行报警和提示。
片机需要的I/O口较多,并兼有12C、UART、SPI等通讯口,且单片机在市场上应用面广、技术成熟,选取C8051F020(美国Cygnal公司)作为主控模块的核心单片机。C8051F020单片机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混合信号系统级单片机,具有与MCS一5 1内核及指令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除了具有标准 8051的数字外设部件外,片内还集成了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部件和其他数字外设及功能部件。主要包括模拟多路选择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C、DAC、电压比较器、电压基准、温度传感器、SMBUS、12C、UART、 SPI、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定时器、I/0端口、电源监视器、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等,且该单片机内部还具有JTAG和调试电路。通过JTAG接口可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产品上的单片机进行非侵入、全速及在线系统调试。
温度传感器采用DSl8820,DSl88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l820 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字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O 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从 DSl8820读出信息或写入DSl8820信息仅需要1根口线(单线接口);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l88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使用DSl88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
触摸液晶屏选用迪文DMT80480C070_0IW,触摸液晶屏是内嵌CPU及GUI 功能完善的智能液晶屏,使用精简统一的指令集,用户只需发送简单的串口指令,即可实现完美的人机交互功能。除了传统的GUI的点、线、图形、文本等功能外,该触摸液晶屏的多参数显示、动态曲线缩放、中英文触摸屏输入法及触控自动处理等功能,极大降低了开发者的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
语音处理单元采用WT588D和语音播放单元采用LM386,WT588D是一款具有单片机内核的语音芯片,也可称为WT589D系列语音单片机,是集单片机和语音电路于一体的可编辑语音芯片,具有功能多、音质好、应用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弥补了其他语音芯片应用领域狭小的缺陷。该语音芯片具有 MP3控制模式、按键控制模式、按键组合控制模式、并口控制模式、一线串口控制模式、三线串口控制模式以及三线串15控制端13扩展输出模式。采用一线串口控制模式,通过WT588D系列语音单片机配套软件WT588D voiceChip 将舒缓音乐下载到语音单片机中,由仪器主控模块C8051F020控制语音播放。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微型热敏打印机采用嵌入式串口SP—DIV微型热敏打印机。可打印患者病案及治疗参数等。并通过串口与迪文7英寸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相连接。
新型智能艾灸仪使用市网AC 220V、50Hz供电,艾灸头使用+12V、+5 V供电,触摸屏+5V供电,热敏打印机+5v供电,语音发声报警模块+5V供电,主控模块的单片机+3.3v供电,故整台仪器使用一个带+12V、+5V的开关电源和LMlll7.3.3的电压转换芯片(将+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供单片机使用)。开关电源选用100W、+12V、±5V开关电源。
支架1下设置支脚19,支脚下设置调平装置20和滚轮21,滚轮21设置锁紧装置22;锁紧装置22为刹车把。调平装置帮助适应低洼不平的地面,滚轮方便移动设备整体,滚轮设置锁紧装置,设备整体移动到所需位置后。
锁紧装置为刹车把,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现有产品。
使用例:当开机后,新型智能艾灸仪能检测、显示已经连接上艾灸头的输出端口及其当前的温度;一切正常后,通过新型智能艾灸仪上的触摸液晶屏管理病案,设置灸疗时间、温度,新型智能艾灸仪的主控模块控制艾灸头加热、发光,并实时检测、显示艾灸头温度;当灸疗时间到后,主控模块驱动语音芯片播放音乐提示灸疗结束,并断开艾灸头输出,艾灸头停止加热,并根据医者要求打印病案信息及灸疗的穴位、设置的灸疗温度、时间。当灸疗过程中,艾灸头温度超过预设温度,主控模块发声报警并断开艾灸头的输出控制,艾灸头停止工作;当艾灸头温度超过温度保护器的额定温度或电热熔丝的熔断温度,温度保护器或电热熔丝断开,艾灸头停止工作,主控模块检测到艾灸头工作异常而发声报警。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包括支架1、控制结构2和艾灸输出结构3,支架1 设置在控制结构2下,艾灸输出结构3与控制结构连接;
控制结构2包括外壳4和控制电路5,所控制电路5设置在外壳4内,艾灸输出结构3包括艾灸头6和艾灸罩7,艾灸头6和控制电路5连接。
艾灸罩7包括艾灸头部外壳8和底盘9,底盘9设置于艾灸头部外壳8的底端,还包括艾灸头驱动机构10,艾灸头驱动机构10夹持艾灸头6;
艾灸头驱动机构10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11和转轴12,步进电机齿轮11通过转轴12连接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11通过转轴5由步进电机驱动带动艾灸头6在套管13内根据程序指令做上下移动,调整艾灸头与治疗者距离,满足不同艾灸温度的需要。套管13由套管固定件14固定在艾灸头部外壳8内部。艾灸头6加热丝加热、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模拟实现艾灸的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
底盘上对应艾灸头6设置热辐射口16,以保证热辐射均匀地作用人体表面的特定位置。
控制电路5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均与主控模块连接,触摸液晶屏15 设置在外壳4上与主控模块连接。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还与微型热敏打印机连接。主控模块是整台仪器的核心,由电压转换、单片机最小系统、串口通信及艾灸输出接口电路组成。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触摸液晶屏通信,将检测到的艾灸头温度值传输至触摸液晶屏上显示,同时接受触摸液晶屏发送的控制命令,设置艾灸头的灸疗时间、温度等参数;当艾灸头温度超温超限或灸疗结束,主控模块通过I/O口驱动语音报警模块发声报警或播放结束音乐;主控模块通过I/0口产生脉冲宽度调制波(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以驱动控制艾灸头工作,并实时接收艾灸头上发送的温度值,并当仪器开机后,主控模块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的序列号(SN)或数值,以判断已经连接上艾灸头的输出端口并显示其温度值。
实施例2
除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外,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艾灸输出端口是连接主控模块和艾灸头的关键部分。艾灸头需要发热、发光,将检测到的温度上传至主控单片机,具有温度保护功能,而且艾灸头有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七头并联4种类型。实施例2中采用单头类型。
主控单片机还能自动识别已连接上艾灸头的通道及类型,输出端口为5 芯接插件。
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触摸液晶屏15通信连接,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语音报警模块连接,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艾灸输出端口连接,艾灸输出端口上设置场效应管,艾灸输出端口为5芯接插件,艾灸头6为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或七头并联。主控单片机还能自动识别已连接上艾灸头的通道及类型。
触摸液晶屏15能设定每路艾灸头的温度、灸疗时间,并将灸疗参数通过串口发送至主控模块的单片机;同时触摸液晶屏能显示各个艾灸头的实时温度、灸疗剩余时间、使用的通道,具有超温报警显示功能、病历档案存储查询管理功能及人体穴位提示图。
艾灸头6包括温度保护器、加热丝、红外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R、温度传感器,温度保护器连接加热丝,加热丝通过艾灸输出端口连接主控模块;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限流电阻R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艾灸输出端口连接主控模块。艾灸头6加热丝加热、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模拟实现艾灸的温热效应、光辐射效应,艾灸头使用温度保护器和温度传感器DS18820 进行双重超温超限保护:当艾灸头温度超过温度保护器的额定温度时,温度保护器内的触点断开,加热电阻丝断路,加热停止;当DSl8820检测的温度值超过设定的温度值后,主控模块的单片机停止产生PWM波,加热电阻丝停止加热。
语音报警模块包括连接的语音处理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艾灸头温度超温超限和灸疗结束时,主控模块驱动控制语音报警模块发声报警或播放提示音乐。由主控单片机的I/O驱动进行报警和提示。
实施例3
除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外,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片机需要的I/O口较多,并兼有12C、UART、SPI等通讯口,且单片机在市场上应用面广、技术成熟,选取C8051F020(美国Cygnal公司)作为主控模块的核心单片机。C8051F020单片机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混合信号系统级单片机,具有与MCS一5 1内核及指令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除了具有标准 8051的数字外设部件外,片内还集成了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部件和其他数字外设及功能部件。主要包括模拟多路选择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C、DAC、电压比较器、电压基准、温度传感器、SMBUS、12C、UART、 SPI、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定时器、I/0端口、电源监视器、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等,且该单片机内部还具有JTAG和调试电路。通过 JTAG接口可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产品上的单片机进行非侵入、全速及在线系统调试。
温度传感器采用DSl8820,DSl88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l820 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数字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O 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从 DSl8820读出信息或写入DSl8820信息仅需要1根口线(单线接口);温度变换功率来源于数据总线,总线本身也可以向所挂接的DSl8820供电,而无需额外电源。使用DSl88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简单,可靠性更高。触摸液晶屏选用迪文DMT80480C070_0IW,
语音处理单元采用WT588D和语音播放单元采用LM386,WT588D是一款具有单片机内核的语音芯片,也可称为WT589D系列语音单片机,是集单片机和语音电路于一体的可编辑语音芯片,具有功能多、音质好、应用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弥补了其他语音芯片应用领域狭小的缺陷。该语音芯片具有 MP3控制模式、按键控制模式、按键组合控制模式、并口控制模式、一线串口控制模式、三线串口控制模式以及三线串15控制端13扩展输出模式。采用一线串口控制模式,通过WT588D系列语音单片机配套软件WT588D voiceChip 将舒缓音乐下载到语音单片机中,由仪器主控模块C8051F020控制语音播放。 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微型热敏打印机采用嵌入式串口SP—DIV微型热敏打印机。可打印患者病案及治疗参数等。并通过串口与迪文7英寸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相连接。
新型智能艾灸仪使用市网AC 220V、50Hz供电,艾灸头使用+12V、+5 V供电,触摸屏+5V供电,热敏打印机+5v供电,语音发声报警模块+5V供电,主控模块的单片机+3.3v供电,故整台仪器使用一个带+12V、+5V的开关电源和LMlll7.3.3的电压转换芯片(将+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供单片机使用)。开关电源选用100W、+12V、±5V开关电源。
支架1下设置支脚,支脚下设置调平装置和滚轮,滚轮设置锁紧装置;锁紧装置为刹车把。调平装置帮助适应低洼不平的地面,滚轮方便移动设备整体,滚轮设置锁紧装置,设备整体移动到所需位置后。
锁紧装置为刹车把,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采用现有产品。
外壳4侧壁对应艾灸输出端口的位置设置输出口18,外壳4侧壁设置保护板17,保护板17一端与外壳4侧壁底端铰连接,保护板17一端与外壳4侧壁上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连接结构采用搭扣锁、卡扣。仪器不使用时保护板17 不使用时,保护板17与外壳4侧壁锁紧,保护输出口18,仪器使用时,可用于搁置等待连接的艾灸输出结构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包括支架、控制结构和艾灸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控制结构下,所述艾灸输出结构与所述控制结构连接;
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外壳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艾灸输出结构包括艾灸头和艾灸罩,所述艾灸头设置在所述艾灸罩内,所述艾灸头和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罩包括艾灸头部外壳和底盘,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艾灸头部外壳的底端,还包括艾灸头驱动机构,所述艾灸头驱动机构夹持所述艾灸头;
所述艾灸头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齿轮和转轴,所述步进电机齿轮通过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步进电机;
所述底盘上对应所述艾灸头设置热辐射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电源模块、艾灸输出端口、语音报警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艾灸输出端口、所述语音报警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触摸液晶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通过串口与所述触摸液晶屏通信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所述语音报警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I/O口与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艾灸输出端口上设置场效应管,所述艾灸输出端口,为5芯接插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头为单头、双头并联、三头并联或七头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头包括温度保护器、加热丝、红外发光二极管、限流电阻R、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保护器连接所述加热丝,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限流电阻R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艾灸输出端口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报警模块包括连接的语音处理单元和语音播放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液晶屏的控制芯片还与微型热敏打印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采用C8051F020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DSl8820,所述触摸液晶屏选用迪文DMT80480C070_0IW,所述语音处理单元采用WT588D和语音播放单元采用LM386,所述微型热敏打印机采用嵌入式串口SP—DIV微型热敏打印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设置支脚,所述支脚下设置调平装置和滚轮,所述滚轮设置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为刹车把。
CN201721915012.2U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Active CN21281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5012.2U CN212817170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5012.2U CN212817170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7170U true CN212817170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1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15012.2U Active CN212817170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7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8474A (zh) * 2023-02-08 2023-03-14 深圳市玉玄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电子中医调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8474A (zh) * 2023-02-08 2023-03-14 深圳市玉玄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电子中医调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9807B (zh) 一种多功能综合治疗平台
CN203329193U (zh) 多功能综合治疗平台
CN202859912U (zh) 一种腿部机能治疗康复仪
CN203468994U (zh) 生物调节无创治疗机
TWI607778B (zh)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with photoelectric thermotherapy function and its signal control method
CN212817170U (zh) 一种新型智能艾灸仪
CN104688523B (zh) 灸头以及灸疗仪
KR20140028894A (ko) 저강도 초음파 관절염 치료기
CN111870820A (zh) 一种便携式红外led治疗仪及治疗设备
CN109999354A (zh) 一种热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27166B (zh) 一种热凝手术刀装置
CN101987229A (zh) 光动力治疗肿瘤系统
CN101229413A (zh)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CN108273198B (zh)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CN209900463U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超声理疗仪
CN208302683U (zh) 一体式远红外碳纤维数显恒温磁力搅拌仪
CN110681066B (zh) 一种宽光谱动静态热辐射理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TWM624314U (zh) 多功能節電裝置
CN113856060B (zh) 一种便携式家用led治疗仪
WO2022036518A1 (zh) 一种便携式红外 led 治疗仪及治疗设备
TWM525754U (zh) 具有光電熱療功能之經皮神經刺激裝置
CN214343986U (zh) 一种便携式红外led治疗仪及治疗设备
CN201200727Y (zh) 微电脑红外理疗仪
CN208525663U (zh) 一种移动式碳素光疗仪
CN206499778U (zh) 一种具有加热自调节的磁疗功能服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