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73198B -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73198B
CN108273198B CN201810169791.9A CN201810169791A CN108273198B CN 108273198 B CN108273198 B CN 108273198B CN 201810169791 A CN201810169791 A CN 201810169791A CN 108273198 B CN108273198 B CN 108273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twenty
pin
hundred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69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73198A (zh
Inventor
郑华开
陈立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e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e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e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e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697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73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273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3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73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73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 A61N2005/06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far infrar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和用于理疗控制的APP,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主控器、功能组件、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电源,无线通信模块与用于理疗控制的APP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器连接,主控器与功能组件连接,功能组件包括均与主控器连接的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主控器内置有MCU控制电路、理疗功能控制电路、协议解析执行模块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MCU控制电路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理疗功能控制电路与MCU控制电路连接。本发明能达到理疗保健的功能、缓解人体许多亚健康症状、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理疗保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因素方式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使人们的身体出现了许多亚健康疾病,例如肥胖、视力长期疲劳、颈部酸痛等症状不断增加,且呈年轻化和普遍化趋势,因此研发一种既智能控制又有理疗保健功能的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而且还能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利用智能控制结合硬件电路实现理疗功能的产品较少,且其产品功能效果较弱,无法满足人们对理疗保健的要求,其原因是产品功能规划、结构工艺、软件控制和电路硬件上缺乏创新。例如传统的理疗按摩器等,有的采用外接电源,这样就需要连线,使用操作不方便;同时外接电源存在安全性的风险;有的采用5V或以下的电压供电,其热能效果差,热敷温度低,以致功能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达到理疗保健的功能、缓解人体许多亚健康症状、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和用于理疗控制的APP,所述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主控器、功能组件、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电源,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用于理疗控制的APP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器连接,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功能组件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主控器和功能组件连接、用于供电,所述功能组件包括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所述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器连接,所述主控器内置有MCU控制电路、理疗功能控制电路、协议解析执行模块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电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底层驱动控制模块与所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用于理疗控制的APP安装在移动终端上。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第二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一电阻和第一百零三电容,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源,所述单片机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和3.3V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二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五引脚与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零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一引脚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蓝牙BLE芯片、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八三极管、第二十七电容、第二电感、第七MOS管、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二十三电容,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均接地,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和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均与所述3.3V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和蓝牙BLE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包括DC/DC降压电路和USB Type C接口,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九MOS管、第三十八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一百一十电阻、第一百零三电阻、第二十一三极管、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第六电感、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和第五电感,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九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所述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六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第二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还与所述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SBType C接口的第一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还包括马达控制电路,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十三电容、第二十二二极管、第十八MOS管、第一百零六电阻、第一百零七电阻、第十七MOS管、第十七二极管、第六十二电容、第一百零二电阻、第二十二三极管、第一百零五电阻、第一百一十二电阻和第一百一十五电阻,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第一百一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百零二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十三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二二极管的阴极和USB Type C接口的第九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七电阻的一端、第一百零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一端、第一百零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十二电容的一端、USB Type C接口的第十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中,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还包括生物电灸控制电路,所述生物电灸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感、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九三极管、第十三极管、第十一三极管、第十二三极管、第十三三极管、第十四三极管、第十五三极管、第七十四电阻、第七十七电阻、第八十电阻、第八十一电阻、第七十八电阻、第七十五电阻和第七十九电阻,所述第四电感分别与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一端、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七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八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七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和用于理疗控制的APP,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主控器、功能组件、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电源,功能组件包括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通过用于理疗控制的APP可以下发功能操控指令,通过功能组件可以实现多种理疗功能,本发明能达到理疗保健的功能、缓解人体许多亚健康症状、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智能理疗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MCU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蓝牙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DC/DC降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所述实施例中USB Type C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所述实施例中马达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所述实施例中生物电灸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实施例中,该智能理疗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理疗控制装置1和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该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遥控器等。智能理疗控制装置1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主控器11、功能组件12、无线通信模块13和供电电源14,无线通信模块13与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模块13与主控器11连接,主控器11通过连接线与功能组件12连接,供电电源14分别与主控器11和功能组件12连接、用于为主控器11和功能组件12供电。
本实施例中,功能组件12根据功能定义制作成型。功能组件12包括远红外光疗组件121、电灸组件122、律动按摩组件123、热敷组件124和指标监测模块125,远红外光疗组件121、电灸组件122、律动按摩组件123、热敷组件124和指标监测模块125均与主控器11连接,主控器11内置有MCU控制电路111、理疗功能控制电路112、协议解析执行模块113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114,MCU控制电路111与无线通信模块13连接,理疗功能控制电路112与MCU控制电路111连接,协议解析执行模块113与无线通信模块13连接,底层驱动控制模块114与协议解析执行模块113连接。上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113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114均属于软件程序模块。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为蓝牙模块。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无线通信模块13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种类的无线模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以蓝牙方式与主控器11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并实现各功能的操控,主控器11通过连接线控制功能组件12,使远红外光疗组件121、电灸组件122、律动按摩组件123、热敷组件124和指标监测模块125实现各自相应的功能,本发明可实现产品理疗功能,具有远红外光疗、热敷、电灸、律动按摩等功能,同时还可实现人体某些指标的动态检测。本发明能达到理疗保健的功能、缓解人体许多亚健康症状、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
图2为本实施例中MCU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MCU控制电路111包括单片机U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三发光二极管D13、第二十六电阻R26、第十一电容C1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一电阻R31和第一百零三电容C103,其中,单片机U4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蓝牙模块连接,单片机U4的第四引脚分别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和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蓝牙模块连接,单片机U4的第五引脚分别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蓝牙模块和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源。
单片机U4的第八引脚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第十三发光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第十三发光二极管D13的阳极连接3.3V电源,单片机U4的第十引脚分别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和3.3V电源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4的第十二引脚接地,单片机U4的第十五引脚与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4的第十六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和第一百零三电容C103的一端连接,第一百零三电容C103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4的第三十一引脚与蓝牙模块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中蓝牙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中,蓝牙模块包括蓝牙BLE芯片U7、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八三极管Q8、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电感L2、第七MOS管Q7、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二十二电容C22和第二十三电容C23,蓝牙BLE芯片U7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均接地,蓝牙BLE芯片U7的第三引脚与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蓝牙BLE芯片U7的第四引脚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蓝牙BLE芯片U7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U7的第一引脚连接,蓝牙BLE芯片U7的第八引脚分别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和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与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连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均与蓝牙BLE芯片U7的第六引脚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单片机U4的第二引脚连接。
第二十七电容C27的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均与3.3V电源连接,第二十七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MOS管Q7的源极和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第七MOS管Q7的栅极分别与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R37的一端连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第七MOS管Q7的漏极分别与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一端和蓝牙BLE芯片U7的第六引脚连接,第二十二电容22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C23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施例中,该理疗功能控制电路112包括DC/DC降压电路和USB Type C接口,图4为本实施例中DC/DC降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USB Type C接口的电路原理图。DC/DC降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DC_IN、第九MOS管Q9、第三十八电阻R38、第四十二电阻R42、第一百一十电阻R110、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第一百一十一电阻R111、第一百一十四电阻R114、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第六电感L6、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和第五电感L5,其中,电压输入端DC_IN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一端和第九MOS管Q9的源极连接,第九MOS管Q9的栅极分别与第三十八电阻R38的另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第九MOS管Q9的漏极分别与第一百一十电阻R110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一百一十电阻R1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一百零三电阻R10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百一十一电阻R111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四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一百一十一电阻R11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U4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第一百一十四电阻R114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的发射极均接地。
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的第三引脚与第六电感L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分别与USB Type C接口U8的第二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连接,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的第二引脚还与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的第三引脚与第五电感L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分别与USB Type C接口U8的第一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对于远红外光疗及热敷功能的实现,硬件主要有移动终端、主控器11、远红外光疗组件121及热敷组件124。远红外光疗组件121及热敷组件124通过导线与远红外发生体(主要为碳纤维线或石墨烯发热片)连接,施予5~7V的电压和一定的电流,使远红外发生体产生8~14微米的光波和40~65℃热度。
科学研究表明,波长为8~14微米的远红外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生物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时具备了渗透性能,能有效地促进动物及植物的生长。由于远红外线与人体内细胞分子的振动频率接近,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所以远红外线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
远红外光疗及热敷功能的控制电路由第九MOS管Q9、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组成;在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上选择远红外光疗及热敷功能和时间,通过蓝牙方式把命令传给单片机U4,当单片机U4接收到命令后,就发出PWM控制信号开控制由第九MOS管Q9、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组成的控制电路,具体的,电池电压从第九MOS管Q9的源极输入,控制由第九MOS管Q9、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组成的控制电路,通过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U16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U17的直流降压输出5.8V的电压,给远红外发热体(如碳纤维、石墨烯等)供电。保证远红外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能够在更小范围的波动。DC/DC降压电路可以减少元器件对电压造成压降。第九MOS管Q9和第二十一三极管Q21组成PWM控制电路,对远红外发热体的供电时间进行控制,达到需要的工作温度,同时远红外发热体产生远红外线。
本实施例中,理疗功能控制电路112还包括马达控制电路,图6为本实施例中马达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中,马达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十三电容C63、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十八MOS管Q18、第一百零六电阻R106、第一百零七电阻R107、第十七MOS管Q17、第十七二极管D17、第六十二电容C62、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第二十二三极管Q22、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第一百一十二电阻R112和第一百一十五电阻R115,其中,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电阻R11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U4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第一百零五电阻R105的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第一百一十二电阻R1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百一十五电阻R115的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Q22的基极连接,第一百一十五电阻R115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Q22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二十二三极管Q22的集电极与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的一端连接。
第十八MOS管Q18的漏极分别与第六十三电容C63的一端、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阴极和USB Type C接口U8的第九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连接,第六十三电容C63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阳极均接地,第十八MOS管Q18的栅极分别与第一百零七电阻R107的一端、第一百零二电阻R102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Q17的栅极连接,第十八MOS管Q18的源极分别与第一百零六电阻R106的一端、第一百零七电阻R107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Q17的源极连接,第一百零六电阻R106的另一端连接3.3V电源,第十七MOS管Q17的漏极分别与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阴极、第六十二电容C62的一端、USB Type C接口U8的第十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连接,第十七二极管D17的阳极和第六十二电容C62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施例中,对于律动按摩功能的实现,硬件部分主要有移动终端、主控器11和律动按摩组件123。律动按摩组件123由振动马达与外部材料模压制作成型,同时振动马达M1通过电线与主控器11相连。使微震动马达进行轻柔、舒适、高效,且频率范围分别为0.9~1Hz、1.4~1.5Hz或3~3.5Hz的多模式震动,以促进人体微循环和放松肌肉,实现律动按摩功能。
具体的,在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上选择律动按摩功能和时间,通过蓝牙方式把命令传给单片机U4,当单片机U4接收到命令后,就发出PWM控制信号,来控制由第十七MOS管Q17、第十八MOS管Q18和第二十二三极管Q22组成的振动马达控制电路。PWM信号从第二十二三极管Q22输入,通过调节PWM的工作频率来控制振动马达M1的振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理疗功能控制电路112还包括生物电灸控制电路,图7为本实施例中生物电灸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7中,生物电灸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感L4、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九三极管Q9、第十三极管Q10、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三三极管Q13、第十四三极管Q14、第十五三极管Q15、第七十四电阻R74、第七十七电阻R77、第八十电阻R82、第八十一电阻R81、第七十八电阻R78、第七十五电阻R75和第七十九电阻R79,其中,第四电感L4分别与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分别与第七十四电阻R74的一端、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第七十五电阻R75的一端连接,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第七十四电阻R74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七电阻R77的一端连接,第七十七电阻R7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四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第八十一电阻R81的一端连接,第十四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
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第七十八电阻R78的一端连接,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与第八十电阻R80的一端连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七十八电阻R78的另一端和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第十三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基极与第八十一电阻R8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分别与第七十五电阻R75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九电阻R79的一端连接,第七十九电阻R7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十电阻R80的另一端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五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
本实施例中,对于生物电灸功能的实现,硬件部分主要有移动终端、主控器11和电灸组件122。电灸组件122由导电硅胶作为针灸电极,导电硅胶通过电线与主控器11相连。
具体的,在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上选择生物电灸功能和时间,通过蓝牙方式把命令传给单片机U4,当单片机U4接收到命令后,就发出PWM控制信号,来控制由第四电感L4、第九三极管Q9、第十三极管Q10、第十一三极管Q11、第十二三极管Q12、第十三三极管Q13、第十四三极管Q14和第十五三极管Q15组成的电灸,可以通过用于理疗控制的APP2进行控制,产生各种电压,输出特殊波形的生物微电流刺激眼部穴位,形成对人体有镇痛、消炎等理疗功效的生物电灸功能。除了功能上的操作外,还能实现一些更人性化的功能比如:无人使用的情况下自动关机,电池电量检测,充电插头插入提醒用户,低电量提醒等。
总之,本发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结合材料制造工艺等多项技术实现智能理疗控制装置1的远红外光疗、热敷、生物电灸和律动按摩等功能,从而达到理疗保健的功能,缓解人体许多亚健康症状,同时操作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和用于理疗控制的APP,所述智能理疗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主控器、功能组件、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电源,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用于理疗控制的APP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主控器连接,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功能组件连接,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所述主控器和功能组件连接、用于供电,所述功能组件根据功能定义制作成型,所述功能组件包括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所述远红外光疗组件、电灸组件、律动按摩组件、热敷组件和指标监测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器连接,所述主控器内置有MCU控制电路、理疗功能控制电路、协议解析执行模块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电路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底层驱动控制模块与所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连接;所述协议解析执行模块和底层驱动控制模块均属于软件程序模块;所述用于理疗控制的APP安装在移动终端上;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
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第二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一电阻和第一百零三电容,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四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五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蓝牙模块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3.3V电源,所述单片机的第八引脚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一端和3.3V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二引脚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五引脚与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零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一引脚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
所述蓝牙模块包括蓝牙BLE芯片、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八三极管、第二十七电容、第二电感、第七MOS管、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二十二电容和第二十三电容,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五引脚均接地,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和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蓝牙BLE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一端和第二电感的一端均与所述3.3V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和蓝牙BLE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包括DC/DC降压电路和USB Type C接口,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电压输入端、第九MOS管、第三十八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一百一十电阻、第一百零三电阻、第二十一三极管、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第六电感、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和第五电感,所述电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一端和第九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
所述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六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SB Type C接口的第二引脚和第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还与所述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六高压降压转换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USB TypeC接口的第一引脚和第十三引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还包括马达控制电路,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十三电容、第二十二二极管、第十八MOS管、第一百零六电阻、第一百零七电阻、第十七MOS管、第十七二极管、第六十二电容、第一百零二电阻、第二十二三极管、第一百零五电阻、第一百一十二电阻和第一百一十五电阻,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百一十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百零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第一百一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百一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百零二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六十三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二二极管的阴极和USB Type C接口的第九引脚和第二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二二极管的阳极均接地,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七电阻的一端、第一百零二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八MOS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一端、第一百零七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七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百零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3.3V电源,所述第十七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阴极、第六十二电容的一端、USB Type C接口的第十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七二极管的阳极和第六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理疗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疗功能控制电路还包括生物电灸控制电路,所述生物电灸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感、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九三极管、第十三极管、第十一三极管、第十二三极管、第十三三极管、第十四三极管、第十五三极管、第七十四电阻、第七十七电阻、第八十电阻、第八十一电阻、第七十八电阻、第七十五电阻和第七十九电阻,所述第四电感分别与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一端、第十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七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十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八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七十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八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七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十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八十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CN201810169791.9A 2018-03-01 2018-03-01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Active CN108273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9791.9A CN108273198B (zh) 2018-03-01 2018-03-01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69791.9A CN108273198B (zh) 2018-03-01 2018-03-01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3198A CN108273198A (zh) 2018-07-13
CN108273198B true CN108273198B (zh) 2024-03-29

Family

ID=62808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69791.9A Active CN108273198B (zh) 2018-03-01 2018-03-01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731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482A (zh) * 2018-09-13 2019-01-15 厦门极乐岛科技有限公司 理疗仪及其理疗方法
CN112515857A (zh) * 2020-12-15 2021-03-19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按摩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04635A (ko) * 2001-07-06 2003-01-15 지용태 다기능 물리치료기의 제어장치
CN205814889U (zh) * 2016-05-24 2016-12-21 向文 一种智能远红外温灸理疗装置
CN106492355A (zh) * 2016-12-29 2017-03-15 深圳益生康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理疗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21706A (zh) * 2017-03-16 2017-06-13 中科(深圳)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的文胸
CN107126631A (zh) * 2017-06-14 2017-09-05 北京全民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控制设备及光疗系统
CN208911299U (zh) * 2018-03-01 2019-05-31 深圳市康美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04635A (ko) * 2001-07-06 2003-01-15 지용태 다기능 물리치료기의 제어장치
CN205814889U (zh) * 2016-05-24 2016-12-21 向文 一种智能远红外温灸理疗装置
CN106492355A (zh) * 2016-12-29 2017-03-15 深圳益生康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理疗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21706A (zh) * 2017-03-16 2017-06-13 中科(深圳)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的文胸
CN107126631A (zh) * 2017-06-14 2017-09-05 北京全民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外接控制设备及光疗系统
CN208911299U (zh) * 2018-03-01 2019-05-31 深圳市康美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73198A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73198B (zh)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US11376186B2 (en) Phototherapy body roller
CN104174119A (zh) 一种多光谱理疗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2909321U (zh) 一种乳贴及乳腺治疗仪
CN205198723U (zh) 超声波治疗仪
CN104740766A (zh) 耳部佩戴经颅微电流刺激器
CN105920734A (zh) 微型单片式柔性亲肤电针
CN111870820A (zh) 一种便携式红外led治疗仪及治疗设备
CN107982644A (zh) 一种led可穿戴式骨质疏松治疗仪
CN208911299U (zh) 智能理疗控制系统
CN208541691U (zh) 基于碳纳米复合柔性电极的微型智能针灸理疗仪
CN203400411U (zh) 按键激光与红外光针炙固紧带治疗仪
CN111888619B (zh) 一种穿戴式颈椎康复睡眠仪
CN201510654U (zh) 毫米波治疗仪系统
CN205494694U (zh) 一种治疗风湿的仪器
CN211561592U (zh) 便携式红蓝光治疗仪
CN203647557U (zh) 电热磁疗一体的安全电极
CN1943814A (zh) 多功能随身理疗器
CN209270636U (zh) 一种智能理疗仪
CN2719341Y (zh) 女用半导体光子理疗保健仪
CN214343986U (zh) 一种便携式红外led治疗仪及治疗设备
CN212730731U (zh) 一种便携式脉冲电磁场理疗仪
CN211242507U (zh) 保健保暖床垫
CN206526406U (zh) 一种具有微振功能的过滤透镜模组
CN203736722U (zh) 一种医疗用红外线治疗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