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7374B -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7374B
CN101757374B CN2008101480354A CN200810148035A CN101757374B CN 101757374 B CN101757374 B CN 101757374B CN 2008101480354 A CN2008101480354 A CN 2008101480354A CN 200810148035 A CN200810148035 A CN 200810148035A CN 101757374 B CN101757374 B CN 101757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edicine
spray
present
b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80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7374A (zh
Inventor
朱小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eru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eru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eru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eru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480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7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7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7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7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7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药剂的方法,它是由大黄、黄连、黄柏、龙血竭、煅炉甘石、煅石膏、明矾、猪胆粉为原料;其中,大黄、黄连、黄柏,采用60-90%v/v乙醇回流提取;龙血竭、炉甘石、煅石膏、明矾、猪胆粉混合粉碎过20-100目筛;混匀,干燥,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重量配比为物料∶水:1∶(0.4-5),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外用制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药物每次使用节约药量,疗效更好,使用范围更广,治疗烧烫伤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烧伤是临床常见外伤,烧伤后正确处理创面,不仅能减少感染,而且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中医药在外治烧伤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近年中医药外治烧伤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经验不断丰富,临床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中医药外用制剂治疗烧伤的剂型较多,如:油剂(如“龙虎烧伤油”)、混悬及液体剂(如金榆散水溶剂涂创面、虎杖烫伤液等)、膏剂(黄连膏)、酊剂(肤奇平酊)、散剂(溃疡散)、膜剂(复方大黄烧伤药膜)(见:郭静等,外用中医药制剂治疗烧伤的进展,中医外治杂志2004年8月第13卷第4期)。
专利申请号:88108752.1,发明名称:“无痕烧伤粉”生产方法,该发明涉及“无痕烧伤粉”生产方法,原料为:黄柏100g、大黄100g、黄连100g、猪苦胆3只、明矾10g、生石膏300g、炉甘石300g、血竭50g,将黄连、黄柏加水煎煮,煎煮液待用,黄连在瓷器中焙炒至表面呈黑色,分次倒放煎煮液并继续烙炒至干,加入食醋,再焙炒干燥。取猪苦胆放入75%乙醇酒精中浸泡20分钟捞起,取胆汁于瓷器中煮沸,取明矾粉倾入胆汁,除去液面杂质,武火3分钟后将其倒入纱布滤网,滤的黄色颗粒状矾胆结晶。取生石膏、炉干石混合放入75%酒精中浸泡24小时之后,点燃酒精烧至石膏呈不透明易碎状。将上述炮制好的黄连、矾胆结晶、石膏、炉甘石混合、粉碎,再加入粉状血竭,用400目过筛。该药物具有药源广泛、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经该方法生产的“无痕烧伤粉”治疗烧伤病1021例临床实践证明,治愈率高达99.8%以上,疗程短,抗感染力强,病人无痛苦,创面痊愈后无瘢痕与色素沉着。由于该方法中黄柏、大黄采用水提取、黄连醋制,其它药物均采用传统常规的炮制方法炮制,不能有效的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达到最佳的药效,且药物使用的剂型是常规的散剂,生产工艺简单落后;制药过程易污染,药物的包装过程及包装本身落后,药物的各组成成分无法定量测定,无法定量使用,有效活性成分更无法定量分析,临床使用不方便,且药物易污染。
喷雾剂系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若药液以中药提取物或中药细粉制成则为中药喷雾剂。与传统中药剂型相比,中药喷雾剂有其独特的优点,如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药物分散均匀,吸收速度快,药性稳定,剂量和毒副作用小等。最近20年,中药喷雾剂有较大的发展,据统计,中药喷雾剂在部颁中成药标准(1~20册)共收载3个品种;新药转正标准(1~44册)共收载3个品种;中成药地标升国标(1~13册)共收载19个品种(张慧燕.关于中药喷雾剂质量标准如何完善的探讨.中国药品标准,2004,5(4):22)。中药喷雾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或粘膜等途径给药,在治疗呼吸道疾病、皮肤损伤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药物可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可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用量,减轻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目前上市的中药喷雾剂内容物大多为溶液型,如部颁中药标准收载的“烧伤喷雾剂”、“烧伤净喷雾剂”、“口腔炎喷雾剂”等其内容物均为溶液型(如汪先梅,王春华.西瓜霜喷雾剂的方解与制作.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1,5(4):168;马平勃.银屑净喷雾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75;杨卫星,武华,贾志艳.抗感灵喷雾剂研制.中成药,2001,23(1):66),因喷雾剂容器的特殊要求,尚未见以混悬型溶液为内容物的中药喷雾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的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方法制备的药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1份。
b、取大黄、黄连、黄柏,粉碎,过10目筛,加60-90%v/v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40℃、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
c、龙血竭、炉甘石、煅石膏、明矾、猪胆粉混合粉碎过20-100目筛;
d、将c步骤粉末加入b步骤的清膏中,混匀,干燥,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重量配比为物料∶水:1∶0.4-5,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外用制剂。
其中,b步骤所述的乙醇浓度为85%v/v。
其中,c步骤所述的粉碎过100目筛。
其中,d步骤所述的干燥为减压干燥,干燥条件为:60℃,-0.1Mpa。
其中,d步骤所述的水和物料的重量配比为物料∶水:1∶3。
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散剂、凝胶剂、膜剂、喷雾剂或气雾剂、软膏剂。
其中,所述的软膏剂中基质配重量配比为: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为7.4∶1∶7.4时,含药量为0.2003g生药/g软膏为最佳优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喷雾剂,它是由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其特征在于:喷雾剂中不含有助悬液。
其中,所述的喷雾剂中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1份、抗氧化剂0.1-0.3份、抑菌剂0.5-1份。
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维生素C、硫脲;所述的抑菌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喷雾剂中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1份、维生素C0.2份、山梨酸钾0.8份。
喷雾剂中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不得低于540μg/ml。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收湿敛疮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烧烫伤。本发明喷雾剂的内容物为混悬型溶液,辅料用量少,每次使用药量节约,疗效更好,使用范围更广,使用方便、分布均匀、质量稳定的目的。
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外用制剂,能有效利用处方中大黄、黄连、黄柏等药味的抗菌消炎功效,保护受损皮肤免受感染,其余矿物类药材细粉覆盖于创面上,使创面保持湿润环境,也符合祖国传统医学中国烧伤湿性医疗学所倡导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MEBT)”,为临床外用烧伤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的药物喷雾剂的制备
原料处方用量:
大黄50g、黄连50g、黄柏50g、龙血竭5g、煅炉甘石25g、煅石膏25g、明矾4g、猪胆粉5g;
取处方量的大黄、黄连、黄柏,粉碎成最粗粉(过10目筛),加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加入量为8倍,回流时间2小时,趁热滤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40℃)的清膏,加入处方量的其余药材(均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减压干燥(60℃,-0.1MPa)24小时以上,粉碎,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比例为物料∶水(1∶3)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维生素C 1g、山梨酸钾4g,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混匀,分装成100瓶喷雾剂。
功能与主治:能清热解毒,收湿敛疮。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烧烫伤。
用法与用量:外用,将本发明药物摇匀,喷涂于创面或患处。每日3~4次。
按上述生产工艺进行三批中试生产,结果如下表1
表1三批样品的中试生产
结果表明,三批中试产品表明工艺路线可行,中试生产重复性好。
实施例2本发明的药物气雾剂的制备
原料处方用量:大黄50g、黄连50g、黄柏50g、龙血竭5g、煅炉甘石25g、煅石膏25g、明矾4g、猪胆粉5g;
取处方量的大黄、黄连、黄柏,粉碎成最粗粉(过10目筛),加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加入量为8倍,回流时间2小时,趁热滤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40℃)的清膏,加入处方量的其余药材(均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减压干燥(60℃,-0.1MPa)24小时以上,超微粉碎(粒径<20μm),粉碎时间10~20分钟,制成气雾剂300瓶。
实施例3本发明的药物喷雾剂的制备
原料处方用量:
大黄50g、黄连50g、黄柏50g、龙血竭25g、煅炉甘石125g、煅石膏125g、明矾12.5g、猪胆粉5g;
取处方量的大黄、黄连、黄柏,粉碎成最粗粉(过10目筛),加9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加入量为8倍,回流时间2小时,趁热滤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40℃)的清膏,加入处方量的其余药材(均粉碎过20目筛),混匀,减压干燥(60℃,-0.1MPa)24小时以上,粉碎,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比例为物料∶水(1∶5)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维生素C 1.5g、山梨酸钾5g,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混匀,分装成100瓶喷雾剂。
实施例4本发明的药物喷雾剂的制备
原料处方用量:
大黄50g、黄连50g、黄柏50g、龙血竭5g、煅炉甘石25g、煅石膏25g、明矾3.75g、猪胆粉5g;
取处方量的大黄、黄连、黄柏,粉碎成最粗粉(过10目筛),加9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乙醇加入量为8倍,回流时间2小时,趁热滤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40℃)的清膏,加入处方量的其余药材(均粉碎过20目筛),混匀,减压干燥(60℃,-0.1MPa)24小时以上,粉碎,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比例为物料∶水(1∶5)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维生素C 0.5g、山梨酸钾2.5g,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混匀,分装成100瓶喷雾剂。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4A紫外检测仪、G1316A柱温箱;phenomenex luna-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0∶20),柱温为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于同一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各约80μg的溶液,即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实施例1制备的喷雾剂溶液摇匀,精密量取2ml,加10%盐酸溶液20ml、三氯甲烷10ml,水浴回流1小时,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加入量分别为20ml、20ml、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发明药物喷雾剂中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不得低于540μg/ml。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中具体步骤的选择试验
1、大黄、黄连、黄柏提取工艺试验
(1)药材粉碎程度对提取物收率的影响
取大黄、黄连、黄柏三味药材各50g,共取3份,分别为不粉碎(黄连、大黄切成约1cm长的小块)、最粗粉(过10目筛)、粗粉(过20目筛),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共三次,每次2小时,滤过,浓缩至少量,减压干燥(60℃),计算提取物收率,结果见表2。
表2粉碎粒度对提取物收率的影响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51
由上表可知,样品粉碎成粗粉、最粗粉均可,但当粉碎成粗粉时回流易爆沸,故选择粉碎成最粗粉(过10目筛)。
(2)工艺条件优选的实验方法
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每因素选择三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设置见表3。
表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61
每份称取过10目筛的大黄、黄连、黄柏三味药材粗粉各50g,按正交表进行实验。提取液滤过,减压回收乙醇,真空干燥24小时,得干浸膏,称量并进行测定。
正交试验及结果:
以干浸膏量及浸膏中大黄酸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的评分,将双指标转化为单指标,两指标占分值分别为:出膏率20分、大黄酸80分。对综合评分值进行直观分析,确定最佳工艺方法。综合评分方法如下: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62
表4正交试验及结果
由综合评分的级差R可知:影响因素A>C>B>D,即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提取次数。A因素(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应选最高水平(A3);直观分析得最佳提取条件为A3B3C3D2,即: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
验证试验
为保证提取工艺的重复性,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称取经粉碎过10目筛的大黄、黄连、黄柏药材粉各200g,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见表5。
表5提取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71
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此提取工艺稳定,具有重现性和可操作性。
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浓缩工艺研究:
由于提取溶媒为85%乙醇,药渣与药液的分离比较容易,采用普通滤过方法如350目尼龙筛布或滤纸滤过,均可得澄清药液。
由于该醇提取液经处理后需加入矿物类药混合,故要求浓缩时清膏的相对密度适当,经结合生产实际,清膏的相对密度确定为1.10(40℃测)。
2.矿物类药物粉碎工艺确定
本发明药物的生产工艺是将大黄、黄连、黄柏三味药材用醇提取液浓缩成清膏后,加入龙血竭及矿物类药材,干燥,再进行超微粉碎,为了混合均匀,将龙血竭及矿物类药材均粉碎过100目筛。
3.成型工艺合理性研究
3.1半成品的制备
3.1.1混合及干燥
大黄、黄连、黄柏三味药材醇提取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40℃测)的清膏,加入已粉碎过100目筛的其余药材,混合,减压干燥(60℃,-0.1MPa)24小时以上,粉碎,过40目筛,备用。
3.1.2超微粉碎制备半成品
因本发明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烧烫伤,剂型为喷雾剂,不能用含醇溶剂,原料组方中又有大量矿物类药物,也不能溶解于水,需制备成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混悬型溶液。
一般的粉碎技术仅能使物料粒径达到45μm左右,而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将物料粉碎至10μm以下,故选择将上述已制备好的混合样品进行超微粉碎,并进行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的比较研究,考察相同浓度水溶液的喷雾情况,结果见表6。
表6不同粉碎方法的比较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72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法超微粉碎较干法好,故确定用湿法超微粉碎法制备半成品。
湿法粉碎所加物料及水的比例通常为(1∶0.4~0.6),能产生最大分散效果,但本发明药物中含大量矿物类药物,与普通药材不同,故结合本发明药物的实际生产情况,确定水和物料的比例为物料∶水(1∶3),粉碎时间7~10分钟,所得微粒粒度12~20μm。
3.2半成品收率及性质
经上述提取工艺及粉碎工艺制备所得半成品收率及性质见下表。
表7半成品收率及性质
3.3剂型选择
3.3.1软膏剂
本发明药物为外用制剂,考虑药物性质,可制备成软膏剂,而且软膏剂具有吸收好、使用量小、质量稳定、贮存、运输、携带方便等优点,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取一定处方量的药物,对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药用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等常用基质进行了筛选。
评价标准:
①均匀、细腻,具有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在皮肤或粘膜上并无刺激性。
②存贮一个月后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油水分离等变质现象。
试验结果:影响涂抹时稠度感觉的是样品中含药量的多少,处方量中约60%的药物为矿物类药,粉状矿物药的分散程度是影响成品外观稠度程度的主要药物因素。试验表明有含药量为0.2~0.4g生药/g软膏时,以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组成的基质有较好分散成膏作用。进行了各种比例的筛选,结果见表8。
表8基质筛选试验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082
由试验结果可知,处方比例为4、5号时,基质稠度较好,涂抹较均匀,所制备成型的软膏的使用感观效果也好。
该实验证明,将本发明药物制备成软膏剂,其中基质配重量配比为: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为7.4∶1∶7.4时,含药量为0.2003g生药/g软膏为最佳优选。
3.3.2喷雾剂
喷雾剂系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按内容物组成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本发明药物若制备成喷雾剂,具有临床使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分布均匀、疗效好、质量稳定的优点。故确定制备成喷雾剂,并进行了制剂成型工艺的考察。
根据目前上市喷雾剂、所查询资料及研制喷雾剂的情况,考虑选用水或乙醇为溶媒。若以乙醇为溶媒,对新鲜创面有很强的刺激性,给患者尤其是儿童带来极大痛苦,同时对酒精过敏者也会限制使用;而采用水做溶媒,具有无疼痛、无刺激、作用快、疗效高,喷洒于创面后能形成一层药膜,从而保护创面减少渗出,缩短疗程。初步确定采用水为溶媒。
3.4药物粉碎方法的研究
本发明药物含大量矿物类药材,在水中不能溶解,只能制备成混悬型溶液,颗粒过大时混悬效果差,不易分散均匀,易堵塞喷雾瓶口,不能形成均匀雾状,而将其经超微粉碎后再加入水溶性辅料,可解决问题。
一般粉碎技术仅能使物料粒径达到45μm左右,而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将物料粉碎至10μm以下,赋予物料高细腻度、高溶解性、强吸附性和流动性等物理化学方面的新特性。
3.5辅料的筛选及确定
根据药效学筛选结果,本发明药物混悬液有效浓度为20g生药/100ml。在此浓度药液的基础上进行辅料的筛选。
3.5.1助悬剂的筛选
因本发明药物中含大量矿物类药,临床常用助悬剂,结合本发明药物为水溶液的特点,确定进行水溶性助悬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甘油用量的筛选。
(1)制备方法取不同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先用少量水溶胀并研磨均匀,甘油可直接加入,再加入较浓半成品溶液,研磨均匀,并用水定容使所含药物浓度为20g生药/100ml。
(2)考察方法
①沉降容积比将已配制好的混悬液转移至50ml具塞量筒中,密塞,记录初始高度H0,再分别记录1.0小时时的沉降物高度H,分别计算沉降容积比F值。(F=H/H0)
②重新分散试验混悬液摇匀后倒入具塞量筒中,以20r/min的速度转动,经过30分钟沉降,观察量筒底部的沉降物是否重新分散。
③喷雾情况将已配制好的混悬液倒入喷雾瓶中,拧紧盖子,摇匀,按揿,观察喷出雾滴情况及喷雾头的堵塞程度。
(3)试验及结果如下表
表9助悬剂的考察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01
表10助悬剂的考察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02
根据上述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喷雾情况考察,选择CMC-Na在0~0.2%浓度范围、甘油在0~0.3%浓度范围进行两个因素的综合考察。
表11助悬剂的考察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03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因本发明药物不加助悬剂1小时的沉降容积比为F=0.436,再加上本发明药物中矿物类药物较多,不易产生凝聚,再分散性好,选择不加入助悬剂。
3.5.2抗氧剂及抑菌剂的种类及用量筛选
半成品溶液在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由棕褐色逐渐变深,可能是由于氧化所致,需加入抗氧剂;本发明药物中大黄、黄连、黄柏均含有抗菌成分,考虑到本发明药物是用于轻、中度烧烫伤,为加强抑菌效果,需加入一定抑菌剂。所加入抗氧剂及抑菌剂在水溶性辅料中筛选;本发明药物PH为6~7,故在适合于弱酸性溶液的辅料中选择。确定抗氧剂为维生素C、硫脲,抑菌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设计实验进行筛选。
表12抗氧剂及抑菌剂筛选试验
按上表配制相应浓度20g生药/100ml的溶液,分别于强光(4500±500LX)、高温(60℃)条件下放置,并分别于0、5、10天进行喷雾剂喷雾效果、内容物外观性状、鉴别等项目考察。结果见下表
表13强光、高温考察(0天)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12
表14强光、高温考察(5天)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13
表15强光、高温考察(10天)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14
硫脲有毒性,考虑原料成本,确定抗氧剂为维生素C,抑菌剂为山梨酸钾,用量分别为维生素C 0.1%,山梨酸钾0.4%。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药品与试剂
受试药:棕褐色混悬液。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1ml药液相当于0.8g原生药。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药化室张爱军提供,批号:20070328。
烧伤喷雾剂,国药准字,Z42021897。规格:40ml/瓶。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601。
烧伤肤康液,国药准字Z20054801。规格:40ml/瓶。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0104。
二甲苯:分析纯,500ml/瓶。成都化学试剂厂,批号:20001206。
角叉菜胶:规格10g/瓶,沈阳药学院提供,批号040801。
硫化钠:分析纯,500g/瓶。重庆北碚化学试剂厂,批号:050221。
丙酮:分析纯,500ml/瓶。成都长联化工试剂有限公司出品,批号:20041214。
硫酸卡那霉素,广州展晨生物科技公司,Ameresco0408分装,效价750u/mg。
2、实验动物(菌株)与环境
2.1实验动物及菌株
Km(昆明种)小鼠,清洁级,SCXK(川)2005-19号,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SD大鼠,清洁级,SCXK(川)2005-19号,由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35984,血液链球菌ATCC10556,肺炎克雷伯肺炎菌ATCC700603,白念菌株ATCC10556。菌株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保存。试验用临床分离菌株来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2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符合国家小鼠、大鼠、豚鼠、兔屏障系统使用设施标准(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会许可证第100号)。
3实验仪器
EB-3200D电子天平(d=0.01g)日本岛津
JA1003A电子天平(d=1mg)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抗炎作用实验
1、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的影响
(1)目的:给小鼠耳壳涂抹一定浓度的二甲苯可引起诱发小鼠耳壳急性炎性水肿。该模型可观察本发明药物对炎症早期的对抗作用。
(2)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设模型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烧伤喷雾剂),受试药物3个剂量组(40%,20%,10%浓度药液,分别为:0.32g原生药/ml,0.16g原生药/ml,0.08g原生药/ml)。对照组给相应体积的空白水。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40分钟后,滴15ul二甲苯于鼠右耳。20分钟后,沿耳廓基线部位剪下左右耳称重,计算两耳重量差,即肿胀度。用t检验比较各组鼠耳肿胀度有无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
肿胀度(mg)=右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
(3)结果:由表16可见,本发明药物10%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抑制作用。
表16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肿胀度(mg)   抑制率(%)
  模型对照组   10   34.60±5.89   -
  40%本发明药物   10   36.50±14.55*   -5.49
  20%本发明药物   10   33.20±7.84*   4.04
  10%本发明药物   10   27.00±6.86**   21.96
  烧伤喷雾剂   10   28.60±10.02*   17.34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检验):*p>0.05,**p<0.05,***p<0.01。
2、对小鼠角叉菜胶足爪肿胀的影响
(1)目的:给小鼠爪注射角叉菜胶可引起小鼠足局部炎性水肿。通过小鼠足肿胀度及含水量来观察本发明药物的抗炎作用。
(2)方法:KM雄小鼠50只,体重为18-22g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设模型设模型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烧伤喷雾剂),受试药物3个剂量组(40%,20%,10%浓度药液)。对照组给相应体积空白水。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3天。次日上午给药2hr后,给小鼠右后肢足跖Sc 1%角叉菜胶0.05ml/只,然后再涂抹给药1次。3hr后处死动物,自踝关节处剪下双足,分别称重,以两足重量差值作为足肿胀度。再将右足放入烘箱中,55℃烘24hr后称干重,按下列公式计算组织含水量,结果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32
表17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角叉菜胶足爪肿胀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肿胀度(mg)   含水量(mg)
  模型对照组   10   59.70±14.13   2.60±0.15
  40%本发明药物   10   46.30±17.54*   2.39±0.33*
  20%本发明药物   10   49.2±20.85*   2.45±0.27*
  10%本发明药物   10   42.90±21.97*   2.25±0.23***
  烧伤喷雾剂   10   49.50±14.93*   2.30±0.26***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检验):*p>0.05,**p<0.05,***p<0.01。
(3)结果:由表17可见,本发明药物10%剂量组小鼠足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40%,20%本发明药物两个剂量组小鼠足肿胀度及含水量有减少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喷雾剂对角叉菜胶局部注射诱发小鼠足肿胀具有抑制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对烧伤模型治疗作用
1、对小鼠热水足烫伤的影响
(1)目的:将小鼠左足浸入55±1℃水中20秒,小鼠足部出现红肿疼痛,通过给受试药观察该药是否对轻度烫伤有消肿作用。
(2)方法:取50只KM小鼠,17-19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设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烧伤喷雾剂)、受试药40%、20%、10%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将其余各组小鼠左足浸入55±1℃水中20秒,烫伤部位立即给药,模型对照组涂空白水。每2小时涂一次,涂2次。末次给药2小时后处死动物,自膝关节处剪下双下肢,分别称重,以两足重量差值作为肿胀程度。并将左足放入烘箱中,55℃烘24h后称干重,并按下列公式每克组织含水量。结果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各组肿胀度、含水量有无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
Figure G2008101480354D00141
(3)结果:由表18可见,本发明药物40%,20%浓度组小鼠足肿胀度,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本发明药物10%浓度组肿胀度、含水量有减少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故可认为本发明药物对热水致小鼠足烫伤引起的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表18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热水足烫伤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肿胀度(mg)   含水量(mg)
  模型对照组   10   133.40±22.13   3.57±0.24
  40%本发明药物   10   103.00±18.99***   3.20±0.36**
  20%本发明药物   10   115.80±13.19**   3.30±0.23**
  10%本发明药物   10   119.50±16.87*   3.43±0.22*
  烧伤喷雾剂   10   117.50±15.67*   3.27±0.38**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检验):*p>0.05,**p<0.05,***p<0.01。
2、对大鼠蒸汽烫伤模型的影响
(1)目的:用水蒸气烫伤大鼠背部6秒钟,造成大鼠深II度烧伤,烫伤部位给药,观察受试药的治疗效果。
(2)方法:取60只SD大鼠,180-200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设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烧伤肤康液)、受试药40%、20%、10%剂量组。大鼠背部8%硫化钠脱毛,24小时后用水蒸气烫伤大鼠背部6秒钟,造成大鼠深II度烧伤。半小时后烫伤部位给药,模型对照组涂空白水。第一天每2小时涂一次,涂4次。以后每天给药2次,连续给药28天,观察烫伤部位的愈合情况,记录烫伤部位的愈合面积,结果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各组愈合面积有无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28天后,处死动物,取背部烫伤部位皮肤,做病理检查。
(3)结果:由表19可见,本发明药物40%,20%,10%浓度组烫伤后20天大鼠足烫伤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本发明药物10%浓度组伤后20天大鼠烫伤面积有减少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故可认为本发明药物对水蒸气致大鼠烫伤模型引起的烫伤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表19本发明药物对大鼠水蒸气烫伤模型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初始烫伤面积(cm2)   烫伤后10天面积(cm2)   烫伤后20天面积(cm2)
  模型对照组   11   14.76±3.88   12.25±1.74   10.64±1.83
  40%本发明药物   12   15.05±2.90*   12.15±2.15*   8.24±2.55**
  20%本发明药物   12   13.84±2.77*   11.15±1.29*   6.92±1.88***
  10%本发明药物   10   15.02±1.83*   12.58±3.00*   8.00±1.95***
  烧伤肤康液   11   13.40±1.30*   12.35±1.25*   7.27±1.5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检验):*p>0.05,**p<0.05,***p<0.01。
3、对小鼠酒精烧伤模型的影响
(1)目的:将小鼠背部放置酒精火焰2.5cm处4秒钟,造成小鼠深II度烧伤,烧伤部位给药,记录动物创面愈合时间,观察受试药是否具有促创面愈合作用。
(2)方法:取50只KM小鼠,18-22g,雌雄各半。小鼠背部8%硫化钠脱毛,24小时后,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将背部放置酒精火焰2.5cm处4秒钟小鼠背部脱毛区域置于孔洞面积为6cm2的圆的厚纸板,点燃乙醇,以中焰(皮肤距火焰2.5cm)烧灼脱毛部位4秒钟,造成小鼠深II度烧伤。造模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烧伤肤康液)、受试药①40%、20%剂量组、10%剂量组。半小时后烧伤部位立即给药,模型对照组喷空白水。第一天每3小时涂一次,共3次。以后每天给药2次,直至烧伤部位愈合。记录每只小鼠的愈合时间。结果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各组愈合时间有无显著性差异,检验水准α=0.05。
表20本发明药物对小鼠酒精烧伤模型的影响(x±S)
  组别   动物数(只)   愈合天数(天)
  模型对照组   10   27.8±3.1
  40%本发明药物   10   24.2±3.2**
  20%本发明药物   10   23.9±2.9***
  10%本发明药物   10   26.3±3.9*
  烧伤肤康液   10   24.9±2.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检验):*p>0.05,**p<0.05,***p<0.01。
(3)结果:由表20可见,本发明药物40%,20%浓度组小鼠愈合时间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本发明药物10%浓度组愈合时间有减少趋势但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故可认为本发明药物喷雾剂对小鼠烧伤具有促创面愈合作用。
试验例3本发明药物抑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抗菌试验
(1)目的:选择烧伤常见致病菌的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用两倍连续稀释法测定本发明药物烧伤最低杀菌浓度,评价本发明药物的杀菌作用。
(2)方法:采用两倍连续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
(3)结果: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标准菌株无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血液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MBC分别为0.025g原生药/ml,0.05g原生药/ml,0.1g原生药/ml。烧烫伤中药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无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链球菌,白色念珠菌标临床分离菌株MBC分别为0.025g原生药/ml,0.025g原生药/ml,0.1g原生药/ml。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MBC分别为0.5u/mg,0.25u/mg,1u/mg,对血液链球菌,白念珠菌标准菌株无杀菌作用。
表21本发明药物对试验用标准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g/ml)
  药物浓度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血液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白念珠菌
  0.4   +   +   -   -   -   +   -
  0.2   +   +   -   -   -   +   -
  0.1   +   +   -   -   -   +   (-)
  0.05   +   +   -   (-)   -   +   +
  0.025   +   +   (-)   +   (-)   +   +
  0.0125   +   +   +   +   +   +   +
  阳性对照   +   +   +   +   +   +   +
+表示试验管长菌;-表示试验管未长菌;(-)为最低杀菌浓度
表22本发明药物对试验用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g/ml)
  药物浓度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血液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白念珠菌
  0.4   +   +   -   +   -   +   -
  0.2   +   +   -   +   -   +   -
  0.1   +   +   -   +   -   +   (-)
  0.05   +   +   -   +   -   +   +
  0.025   +   +   (-)   +   (-)   +   +
  0.0125   +   +   +   +   +   +   +
  阳性对照   +   +   +   +   +   +   +
+表示试验管长菌;-表示试验管未长菌;(-)为最低杀菌浓度
表23本发明药物硫酸卡那霉素对试验标准菌株的抑菌试验结果(g/ml)
  药物浓度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血液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1   +   -   -   (-)   +   +
  0.5   +   -   -   +   +   +
  0.25   +   (-)   (-)   +   +   +
  0.125   +   +   +   +   +   +
  0.0625   +   +   +   +   +   +
  0.031   +   +   +   +   +   +
  0.016   +   +   +   +   +   +
  阳性对照   +   +   +   +   +   +
+表示试验管长菌;-表示试验管未长菌;(-)为最低杀菌浓度
2、试验结论
本发明药物在制备工艺上采用了低温超微粉碎,可使原料药在物理状态下形成均匀微粒,与常规制剂相比,可减少辅料用量,有利于药物的快速、完全释放,从而达到高效、速效治疗效果,主要药效学证明本发明药物具有抗炎、抑菌、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理作用;可用于烧烫伤。

Claims (1)

1.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 1份。
b、取大黄、黄连、黄柏,粉碎,过10目筛,加85%v/v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40℃、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
c、龙血竭、炉甘石、煅石膏、明矾、猪胆粉混合粉碎过100目筛;
d、将c步骤粉末加入b步骤的清膏中,混匀,减压干燥,干燥条件为:60℃,-0.1Mpa,过40目筛,按水和物料的重量配比为物料︰水:1︰3,超微粉碎,粉碎时间7~10分钟,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外用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散剂、凝胶剂、膜剂、喷雾剂、气雾剂或软膏剂。
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喷雾剂,它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混悬液型喷雾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悬剂中不含有助悬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剂中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 1份、抗氧化剂0.1~0.3份、抑菌剂0.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为维生素C、硫脲;所述的抑菌剂为山梨酸钾、苯甲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剂中原料和辅料的配比为:
大黄10份、黄连10份、黄柏10份、龙血竭1~5份、煅炉甘石5~25份、煅石膏5~25份、明矾0.75~2.5份、猪胆粉 1份、维生素C0.2份、山梨酸钾0.8份。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喷雾剂中含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总量不得低于540ug/ml。
CN2008101480354A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7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80354A CN10175737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80354A CN10175737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7374A CN101757374A (zh) 2010-06-30
CN101757374B true CN101757374B (zh) 2013-10-16

Family

ID=42488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803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57374B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7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5608A (zh) * 2011-07-27 2013-01-30 天津瑞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止血定痛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7731B (zh) * 2015-07-21 2018-11-27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一种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气雾剂
CN106491470A (zh) * 2016-11-30 2017-03-1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龙血竭提取物化妆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25155B (zh) * 2022-06-06 2023-11-14 贵州中医药大学 高粱泡叶在制备治疗烧烫伤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1C (zh) * 1989-04-10 1999-05-05 平尾银藏 蚕丝纤维及其织物的精炼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1A (zh) * 1988-12-17 1990-06-27 郑大超 “无痕烧伤粉”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61C (zh) * 1989-04-10 1999-05-05 平尾银藏 蚕丝纤维及其织物的精炼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治疗烧伤概况;杨家辉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0228(第01期);第70-72页 *
杨家辉等.中医治疗烧伤概况.《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第01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7374A (zh) 201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2563B (zh) 治疗小儿咽喉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1199683B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094632A1 (zh) 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83851B (zh) 西贝素氮氧化物和异浙贝甲素氮氧化物的新用途
CN101757374B (zh) 一种制备治疗烧烫伤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WO2008145064A1 (fr) Procédé d'obtention d'un extrait contenant du séquoyitol à partir d'une espèce du genre trifolium, de soja et de ginkgo biloba, et utilisation de celui-ci
EP4190342A1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having mental relief an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4224813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2302615B (zh) 一种祖师麻叶有效部位群、其制备方法、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TWI610676B (zh) 神經細胞死抑制劑、抗阿茲海默症劑、抗腦機能減退劑、具有抗阿茲海默症作用或抗腦機能減退作用的醫藥品及神經細胞死抑制劑的製造方法
CN105362337B (zh) 一种具有清热散结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5912B (zh) 控制人体血脂和体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525797C (zh) 一种阴道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47767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CN103110890B (zh) 协日嘎四味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质量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01816762A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7766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0998696A (zh) 一种治疗咽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2517C (zh) 牛黄解毒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450A (zh) 一种止痛的局部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926858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皮炎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7848A (zh) 山莨菪麝香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7712A (zh) 一种咳喘宁制剂的制作方法
CN105998164B (zh) 一种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颗粒剂和制备方法
CN103919851A (zh) 荆芥穗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在制备儿童感冒喷雾剂中的应用及该喷雾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08000 Chongqing city Fuling East Street 17 floor, No. 3

Applicant after: Zhu Xiaofa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Kerui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8000 Chongqing city Fuling East Street 17 floor, No. 3

Applicant before: Zhu Xiaofang

Applicant before: Ke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hongqi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