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7996B -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7996B
CN101737996B CN2008102268067A CN200810226806A CN101737996B CN 101737996 B CN101737996 B CN 101737996B CN 2008102268067 A CN2008102268067 A CN 2008102268067A CN 200810226806 A CN200810226806 A CN 200810226806A CN 101737996 B CN101737996 B CN 1017379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heat pump
jar
cooling
absorben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26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7996A (zh
Inventor
苏庆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2268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7996B/zh
Priority to CN2009801412720A priority patent/CN102216702B/zh
Priority to JP2011535857A priority patent/JP2012508860A/ja
Priority to PCT/CN2009/001276 priority patent/WO2010054537A1/zh
Priority to US13/128,406 priority patent/US2011021443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737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7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7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79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该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工质蓄罐、吸收溶液蓄罐以及压缩式热泵,所述的压缩式热泵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构成;工质蓄罐,其内充有工质,并设置有供冷盘管,上述的蒸发器也设置在该工质蓄罐内;所述吸收溶液蓄罐,其内充有吸收溶液,并设置有供热盘管,上述的冷凝器也设置在该吸收溶液蓄罐内;所述工质蓄罐与吸收溶液蓄罐的上部通过气体通路相连接。该系统利用电力尤其是低谷电驱动压缩式热泵循环来完成吸收溶液的再生过程,可实现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Description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能工程领域的冷热联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式热泵与压缩式热泵相结合的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收式热泵系统,利用吸收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析出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在另一条件下又能强烈地吸收低沸点组分蒸气这一特性完成制冷或者热泵循环。吸收式循环通常采用二组分吸收溶液,习惯上称低沸点组分为工质,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常见的有以水为工质,以溴化锂为吸收剂的水-溴化锂工质对。现有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内设换热器的发生器、内设换热器的冷凝器、内设换热器的蒸发器和内设换热器的吸收器,另外还有作为辅助设备的吸收溶液自换热器、吸收溶液泵以及节流器等。发生器和冷凝器通过蒸气通路相连,蒸发器和吸收器通过蒸气通路相连。吸收溶液通过吸收溶液管道在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进行循环。
现有的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1)利用驱动热源(如水蒸气、热水及燃气等)在发生器中加热从吸收器输送来的具有一定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并使溴化锂溶液中的水蒸发出来,形成的浓溴化锂溶液循环到吸收器中。(2)水蒸气通过蒸气通路进入冷凝器中,又被换热器中的冷却工质冷凝成冷凝水。(3)该冷凝水经冷凝水管道进入蒸发器中,吸收换热器中工质的热量而成为低压水蒸气,蒸发器中换热器中的工质的热量被吸收后温度降低,从而成为该吸收式热泵系统对外输出的冷量。(4)上述的低压水蒸气通过蒸气通路进入发生器,被来自发生器中的浓溴化锂溶液吸收并产生吸收热,同时溴化锂溶液的浓度降低,所述的吸收热由吸收器中换热器内冷却工质带走向外供热,低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循环至发生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结构简单,提高该热泵循环系统的性能系数,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工质蓄罐、吸收溶液蓄罐以及压缩式热泵,所述的压缩式热泵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构成;所述工质蓄罐,其内充有工质,并设置有供冷盘管,上述的蒸发器也设置在该工质蓄罐内;所述吸收溶液蓄罐,其内充有吸收溶液,并设置有供热盘管,上述的冷凝器也设置在该吸收溶液蓄罐内;所述工质蓄罐与吸收溶液蓄罐的上部通过气体通路相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工质为水、氨、甲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优选的,前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的吸收溶液由所述工质和吸收剂组成,该吸收剂为LiBr、LiCl、LiNO3、Li2SO4、ZnCl2、ZnBr2、NaCl、KCl、Na2SO4、K2SO4、NaBr、KBr、CaCl2和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优选的,前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的吸收溶液为饱和溶液或者过饱和溶液。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冷热联供方法,其采用上述的热泵循环系统,该方法包括:工作过程,在第一压力下,供冷盘管内流动有冷媒,供热盘管内流动有热媒,工质蓄罐内的工质吸收冷媒的热量蒸发为气态工质,该气态工质进入吸收溶液蓄罐并被吸收溶液所吸收,同时释放出吸收热,所述的冷媒供冷,所述的热媒供热;以及再生过程,在第二压力下,所述的压缩式热泵启动,由蒸发器吸收热量,由冷凝器释放热量加热吸收溶液使其蒸发出工质蒸汽,该工质蒸汽进入工质蓄罐并冷凝为液态工质。
优选的,前述的冷热联供方法,所述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交替进行。
优选的,前述的冷热联供方法,所述的第二压力小于所述的第一压力。
优选的,前述的冷热联供方法,所述的再生过程中采用低谷电作为压缩式热泵的动力。
优选的,前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压力大于1KPa,所述的第二压力为0.6-1KPa。
优选的,前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中所述的吸收剂为溴化锂。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以吸收式热泵循环与压缩式热泵循环相融合为特征的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该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工质蓄罐,其内充有工质,并设置有供冷盘管和蒸发器;吸收溶液蓄罐,其内充有吸收溶液,并设置有供热盘管和冷凝器,所述工质蓄罐与吸收溶液蓄罐的上部通过气体通路相连接,构成吸收式热泵循环回路,其作用是,通过工质在工质蓄罐的蒸发吸热和在吸收溶液蓄罐的吸收放热,完成经所述供冷盘管向外部供给冷量的同时,经所述供热盘管向外部供给热量的工作过程;压缩机以及节流阀,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构成压缩式热泵循环回路,其作用是,通过制冷剂在工质蓄罐中的蒸发器蒸发以吸收热量,经压缩升温后在吸收溶液蓄罐中的冷凝器冷凝以放出热量并加热吸收溶液蓄罐中的吸收溶液以产生工质蒸汽,所述工质蒸汽经连接管道流入工质蓄罐冷凝放热,从而完成吸收溶液的再生过程。该系统利用电力尤其是低谷电驱动压缩式热泵循环来完成吸收溶液的再生过程,可实现极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热泵循环系统比现有的吸收式热泵循环系统具有更加简单的结构,从而可以节约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的热泵循环系统采用压缩式热泵来实现吸收溶液的浓缩从而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COP),本发明的冷热联供的方法中的再生过程可以在用电低谷时进行,在用电高峰时仅进行工作过程即可实现供热和/或供冷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利用低谷电,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图。
图2是溴化锂饱和溶液和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吸收溶液再生系统以及供热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热泵循环系统的流程图。该实施例的热泵循环系统,包括:工质蓄罐40、吸收溶液蓄罐10以及压缩式热泵。其中所述的压缩式热泵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该压缩式热泵由压缩机30、冷凝器11、节流阀20以及蒸发器41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构成。所述工质蓄罐40,其内充有工质,并设置有供冷盘管42,上述的蒸发器41也设置在该工质蓄罐40内。该工质蓄罐40用于工质的蒸发或者冷凝,其中的供冷盘管42内流动冷媒,在工质进行蒸发时,用于向工质提供热量,该冷媒释放热量后温度降低,从而可以向用户供冷。所述吸收溶液蓄罐10,其内充有吸收溶液,并设置有供热盘管12,上述的冷凝器11也设置在该吸收溶液蓄罐内。该吸收溶液蓄罐10用于吸收溶液的浓缩或者稀释,当吸收溶液的工质被加热蒸发时吸收溶液进行浓缩,当吸收溶液吸收工质蒸汽时,吸收溶液被稀释同时释放吸收热。其中的供热盘管12内流动有热媒,吸收溶液吸收工质时释放的吸收热被热媒所吸收,热媒温度升高后流出吸收溶液蓄罐,从而向用户提供热量。所述工质蓄罐40与吸收溶液蓄罐10的上部通过气体通路50相连接,用于工质蒸汽在工质蓄罐40和吸收溶液蓄罐10之间流动。在工质蓄罐40内充填的工质为水、氨、甲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吸收溶液蓄罐10内的吸收溶液由工质和吸收剂组成,所述的工质与工质蓄罐内的工质相同,所述的吸收剂为LiBr、LiCl、LiNO3、Li2SO4、ZnCl2、ZnBr2、NaCl、KCl、Na2SO4、K2SO4、NaBr、KBr、CaCl2和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吸收溶液的浓度越高吸收能力越强,较佳的,吸收溶液蓄罐10内的吸收溶液为饱和溶液或者过饱和溶液,并在工作过程结束时吸收溶液蓄罐10内仍有吸收剂结晶存在。
采用上述的热泵循环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冷热联供的方法,主要包括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在工作过程中向用户提供冷量和热量,在再生过程中浓缩吸收溶液为下一个工作过程提供高浓度的吸收溶液和液态工质。
所述的工作过程为:系统的工质蓄罐40和吸收溶液蓄罐10保持在第一压力下,供冷盘管42内流动有冷媒,供热盘管12内流动有热媒。在第一压力下,工质蓄罐40内的工质吸收供冷盘管内的冷媒的热量蒸发为气态工质,而冷媒被吸收了热量,其温度降低后被输送到用户,从而实现向用户供冷的功效。该气态工质经气体通路50进入吸收溶液蓄罐10并被高浓度的吸收溶液所吸收,同时释放出吸收热。该吸收热被供热盘管内的热媒所吸收,热媒温度升高后被输送到用户,从而实现向用户供热的功效。随着工质蓄罐40内的工质被不断蒸发,吸收溶液蓄罐10内的吸收溶液浓度不断下降,最终在该第一压力下两个蓄罐之间达到平衡,或者工质蓄罐40内的工质用尽时,工质蓄罐40内的工质不再蒸发,而吸收溶液蓄罐10内的吸收溶液浓度也不再下降,此时,工作过程停止。
所述再生过程为吸收溶液蓄罐内的吸收溶液浓度升高和工质蓄罐40内液态工质增多的过程,是对上述工作过程之后吸收溶液的浓缩与液态工质的再蓄过程。该再生过程是蒸发吸收溶液蓄罐中吸收溶液中的工质,并将该工质转移到工质蓄罐中的过程。具体为,启动压缩机运转,进行压缩式热泵循环,该压缩式热泵循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再生过程中,工质蓄罐40和吸收溶液蓄罐10处于第二压力,供冷盘管42内没有冷媒流动,供热盘管12内也没有热媒流动。所述的压缩式热泵循环的蒸发器41从工质蓄罐40中吸收热量,使工质蓄罐40内温度降低;冷凝器11向吸收溶液蓄罐10内的吸收溶液释放热量使吸收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使工质蒸发为气态。气态工质经气体通路50进入工质蓄罐40,由于温度低,气态工质变为液态。较佳的,采用用电低谷时的低谷电作为压缩式热泵的动力。在第二压力下,吸收溶液蓄罐内的吸收溶液浓度不断升高,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冷凝器提供的温度不足以蒸发吸收溶液的工质时,工质蓄罐和吸收溶液蓄罐之间达到平衡,工质不再转移,此时,再生过程停止。较佳的,再生过程中使所述的吸收溶液成为饱和状态或者过饱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吸收溶液,水作为工质。所述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交替进行,优选的,在用电高峰时进行工作过程,在用电低谷时进行再生过程,这样既可以满足向用户提供冷、热两种能量,又可以有效地利用低谷电。本方法也是一种对于低谷电力的高效蓄能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压力小于所述的第一压力,优选第一压力大于1KPa,第二压力为0.6-1KPa。参考本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工质为还可以采用氨、甲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或者上述物质的水溶液。而所述的吸收溶液中的吸收剂也可以选择LiBr、LiCl、LiNO3、Li2SO4、ZnCl2、ZnBr2、NaCl、KCl、Na2SO4、K2SO4、NaBr、KBr、CaCl2和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选择适合的工质和吸收剂。
请参阅图2所示,图中上部的曲线为溴化锂饱和溶液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下部的曲线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第二压力为0.6KPa时,进行再生过程,只要向溴化锂溶液提供51℃(或者更高的温度)的热量就可以使溴化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作为工质的水,在0.6KPa的压力下,温度为0℃。在再生过程中,工质蓄罐中的工质温度为0℃,吸收溶液蓄罐中的温度为51℃,采用压缩式热泵循环即可实现两个蓄罐之间51℃的温差。
再生过程停止后,控制第一压力为4.5KPa,进行工作过程,此时吸收溶液蓄罐中的溴化锂饱和溶液作为吸收溶液吸收工质时会在100℃的温度下释放吸收热,而此压力下,工质蓄罐中的工质的蒸发温度为32℃,两个蓄罐之间的温差为68℃。也就是说,通过压缩式热泵在51℃的温差条件下进行再生过程,可以实现68℃的温度提升。由于温度提升的程度越大,压缩式热泵的能量效率越低,所以采用本发明的供热方法,在所需温升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热泵在较小的温差下工作,从而提高了热泵循环的能量效率。具体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的压力选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例和图2中两条曲线的关系,并根据具体的冷热需求做出适当的选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工质蓄罐、吸收溶液蓄罐以及压缩式热泵,
所述的压缩式热泵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以及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所构成;
所述工质蓄罐,其内充有工质,并设置有供冷盘管,上述的蒸发器也设置在该工质蓄罐内;
所述吸收溶液蓄罐,其内充有吸收溶液,并设置有供热盘管,上述的冷凝器也设置在该吸收溶液蓄罐内;
所述工质蓄罐与吸收溶液蓄罐的上部通过气体通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工质为水、氨、甲醇和乙醇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吸收溶液由所述工质和吸收剂组成,该吸收剂为LiBr、LiCl、LiNO3、Li2SO4、ZnCl2、ZnBr2、NaCl、KCl、Na2SO4、K2SO4、NaBr、KBr、CaCl2和MgBr2其中之一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循环系统,其中所述的吸收溶液为饱和溶液或者过饱和溶液。
5.一种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循环系统,该方法包括:
工作过程,在第一压力下,供冷盘管内流动有冷媒,供热盘管内流动有热媒,工质蓄罐内的工质吸收冷媒的热量蒸发为气态工质,该气态工质进入吸收溶液蓄罐并被吸收溶液所吸收,同时释放出吸收热,所述的冷媒供冷,所述的热媒供热;以及
再生过程,在第二压力下,所述的压缩式热泵启动,由蒸发器吸收热量,由冷凝器释放热量加热吸收溶液使其蒸发出工质蒸汽,该工质蒸汽进入工质蓄罐并冷凝为液态工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交替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压力小于所述的第一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过程中采用低谷电作为压缩式热泵的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压力大于1KPa,所述的第二压力为0.6-1KPa。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热联供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吸收剂为溴化锂。
CN2008102268067A 2008-11-17 2008-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7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8067A CN101737996B (zh) 2008-11-17 2008-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CN2009801412720A CN102216702B (zh) 2008-11-17 2009-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JP2011535857A JP2012508860A (ja) 2008-11-17 2009-11-17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システム及び冷熱供給方法
PCT/CN2009/001276 WO2010054537A1 (zh) 2008-11-17 2009-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US13/128,406 US20110214435A1 (en) 2008-11-17 2009-11-17 Heat pump cycle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combined cooling and heating supp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268067A CN101737996B (zh) 2008-11-17 2008-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7996A CN101737996A (zh) 2010-06-16
CN101737996B true CN101737996B (zh) 2012-02-01

Family

ID=421696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2680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37996B (zh) 2008-11-17 2008-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CN2009801412720A Active CN102216702B (zh) 2008-11-17 2009-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2720A Active CN102216702B (zh) 2008-11-17 2009-11-17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4435A1 (zh)
JP (1) JP2012508860A (zh)
CN (2) CN101737996B (zh)
WO (1) WO20100545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3632A1 (en) * 2008-04-30 2016-05-0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using a lgwp refrigerant
DE102011105742A1 (de) * 2011-06-24 2012-12-27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Periodisch arbeitende Sorptionsvorrichtung
CN102778070B (zh) * 2012-05-31 2015-04-01 苟仲武 吸收式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2755760A (zh) * 2012-07-16 2012-10-3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冻结的溶液再生方法及装置
CN103090582B (zh) * 2013-02-04 2015-10-28 清华大学 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
CN103322655B (zh) * 2013-07-10 2015-09-09 李志东 新型高效能源阶梯使用闭式循环中央空调系统
US10544968B2 (en) 2013-07-17 2020-01-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frigeration device
JP6164537B2 (ja) * 2015-09-14 2017-07-19 クラフトワーク株式会社 冷温熱発生装置
CN106524578B (zh) * 2016-12-16 2022-09-09 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储能系统、供能系统及方法
CN108815867A (zh) * 2018-08-01 2018-11-16 相城区黄桥宜智机电技术服务部 一种具有压缩式热泵的蜂蜜浓缩机
CN115077129A (zh) * 2021-03-11 2022-09-20 香港城市大学 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4592930B (zh) * 2022-03-07 2023-07-21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小型orc发电及热泵一体化模块式实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9172A (ja) * 1982-01-29 1983-08-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冷却設備
FR2548340B1 (fr) * 1983-07-01 1986-03-21 Elf Aquitaine Pompe a chaleur triphasique
FR2670570B1 (fr) * 1990-12-14 1994-03-18 Commissariat A Energie Atomique Fluide de travail pour pompes a chaleur a absorption fonctionnant a tres hautes temperatures.
JPH06201216A (ja) * 1992-12-28 1994-07-19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吸収・圧縮ハイブリッド冷凍機
CN2274321Y (zh) * 1996-01-18 1998-02-11 常州能源设备总厂 吸收增压泵式制冷机
JPH11264625A (ja) * 1999-01-18 1999-09-28 Hitachi Ltd 冷水製造装置及びその冷凍容量制御方法
JP200413831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Tokyo Gas Co Ltd 複合冷凍装置
CN100575822C (zh) * 2003-06-12 2009-12-30 上海交通大学 复合式太阳能制冷装置
EP1621827A1 (fr) * 2004-07-30 2006-02-01 SFT Services SA Système de refroidissement à absorption d'un véhicule à moteu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6702B (zh) 2012-11-21
WO2010054537A1 (zh) 2010-05-20
US20110214435A1 (en) 2011-09-08
CN102216702A (zh) 2011-10-12
JP2012508860A (ja) 2012-04-12
CN101737996A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7996B (zh) 热泵循环系统以及冷热联供方法
CN107388620B (zh) 一种复合型太阳能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
Gao et al. An air-source hybrid absorption-compression heat pump with large temperature lift
CN102032706B (zh) 吸收式制冷机
CN101571330B (zh) 一种无霜型多功能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CN103090593B (zh) 热泵循环系统及热泵循环方法及蒸发系统
CN102322705B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CN202216448U (zh) 扩散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
JPH0252962A (ja) 冷熱発生方法
JP2011089722A (ja) 冷凍・空調方法及び装置
KR100756240B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WO2022033604A1 (zh) 一种热管式取热集成冷电热联用的采-用一体化地热系统
CN204593941U (zh) 一种双效吸收式汽车空调
CN203177527U (zh) 单效复叠式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
CN109682115A (zh) 太阳能-半导体驱动的扩散吸收式混合制冷装置
KR100983092B1 (ko) 히트펌프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에너지 절감 장치
KR101210968B1 (ko) 하이브리드 흡수식 공기조화시스템
JP6232251B2 (ja) 吸収式冷温水システム
CN202361696U (zh) 热泵循环系统及蒸发系统
CN201497255U (zh) 一种太阳能回热式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冰箱空调及热泵装置
KR200431243Y1 (ko) 냉난방 시스템
KR101949679B1 (ko) 폐열흡수 타입 냉동 시스템
CN202792316U (zh) 一种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空调系统
CN203053079U (zh) 燃气辅热蓄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1975487B (zh) 应用太阳能的扩散吸收制冷和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