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1240B -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1240B
CN101731240B CN 200910266524 CN200910266524A CN101731240B CN 101731240 B CN101731240 B CN 101731240B CN 200910266524 CN200910266524 CN 200910266524 CN 200910266524 A CN200910266524 A CN 200910266524A CN 101731240 B CN101731240 B CN 101731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benzolar
medicine
days
behind
powdery mild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665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1240A (zh
Inventor
张承来
曹明章
杨立平
孔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2665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1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活化酯(A)和一种吗啉类杀菌剂(B),吗啉类杀菌剂选自十三吗啉、丁苯吗啉、十二环吗啉,A与B的质量比为100∶1至1∶100,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该组合物可以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剂型。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等,用于防治谷物、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上的多种植物病害尤其是白粉病、锈病。

Description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含有活化酯和一种吗啉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白粉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为害双子叶植物尤为普遍。中国主要的白粉病有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类白粉病;由苍耳单丝壳(Sphaerothecafuliginea)引起的瓜类、豆类、麻类等多种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钩丝壳(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针壳(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种树木的白粉病;由蔷薇单丝壳(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蔷薇属花卉的白粉病等。
白粉病初发生时叶片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病斑变黄褐色为病菌的闭囊壳。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代森锰锌等药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同时药剂的大量使用增加了农药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加重了环境污染。
活化酯:英文名称acibenzolar,化学名称 苯并(1、2、3)噻二唑-7-羧硫代酸-S-甲酯,试验代号CGA245704,简称BTH。分子式C8H6N2OS2
活化酯是苯并噻二唑羧酸酯类植物抗病激活剂。活化酯通过激活作物自身的防卫反应而使植物获得抗性,从而抗御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等病害。适宜的作物有水稻、小麦、蔬菜、香蕉、烟草等。
将活化酯与其它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应用,有增效作用的组合物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效,降低用药量和成本,还有助于避免病菌抗性的发生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可以解决目前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的抗性和成本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抗性风险小、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的杀菌组合物。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活化酯和一种吗啉类杀菌剂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白粉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所述吗啉类杀菌剂选自十三吗啉、丁苯吗啉、十二环吗啉。
所述十三吗啉,英文通用名称tridemorph,化学名称2,6-二甲基-4-正十三烷基吗啉,分子式C19H39NO。
十三吗啉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对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效。
适用作物包括小麦、大麦、黄瓜、马铃薯、豌豆、香蕉、茶树、橡胶等。可防治小麦与大麦的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黄瓜、马铃薯、豌豆的白粉病,橡胶树白粉病,香蕉叶斑病。
使用方法推荐使用剂量为200~750g(a.i.)/hm2
所述丁苯吗啉,英文通用名称fenpropimorph,化学名称(RS)-顺式-4[3-(4-特丁基苯基)-2-甲基丙基]-2,6-二甲基吗啉,分子式C20H33NO。
丁苯吗啉是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可向顶传导,对新生叶的保护达3~4周。适宜作物为禾谷类作物、豆科、甜莱、棉花和向日葵等。对大麦、小麦、棉花等作物安全。防治对象包括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黑穗病、立枯病等。
所述十二环吗啉,英文通用名称dodemorph,化学名称4-环十二烷基-2,6-二甲基吗啉,分子式C18H35NO。
十二环吗啉是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通过叶和根内吸。主要用于玫瑰及其它观赏植物、黄瓜以及其它作物的白粉病。
上述吗啉类杀菌剂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获得。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一种杀菌组合物,组合物中活化酯(A)和嘧啶类杀菌剂中的一种(B)的质量比为100∶1~1∶100,A与B质量优选比为30∶1~1∶50。组合物中活性组分总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这些制剂可由通用的方法制备,例如,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和/或固体载体混合,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还可以加入粘合剂、消泡剂、氧化剂、染料等。
对于悬浮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拉开粉、木质素磺酸盐如木质素磺酸钠盐、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脂)、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2500)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磷酸盐、茶枯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水分散粒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NNO4、烷基萘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碳酸氢钙、轻质碳酸钙、海泡石、高岭土、白炭黑、滑石粉、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于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呈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防治由子囊菌、担子菌等引起的重要病害,尤其适合于防治白粉病、锈病等。本发明的组合物施用场所为农田、果园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虫或杀菌性能的化合物特别是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现场杀灭真菌的方法,在作物和/或果实感病之前或之后,向作物和/或果实及其生长或储存的场所施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本发明的施用量随天气条件或作物状态变化。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的组合物具备以下优点:一是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药效大幅提高;二是组合物药效提高,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三是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四是扩大了杀菌谱,能同时防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或丁苯吗啉或十二环吗啉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详见生物测定实例1)。生物测定实施例1: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或丁苯吗啉或十二环吗啉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小麦白粉病菌(采自田间)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4-2006》。选取生长势一致的盆栽3-4叶期小麦苗,每个处理选用5盆,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试验处理参见表1、2、3、4,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24h后进行接种浓度为3×105个孢子/mL的小麦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小麦苗为空白对照。接种后将小麦苗放入温室中培养。10d后,按照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分级标准全株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小麦白粉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叶片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的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5%~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Figure G2009102665244D00061
Figure G2009102665244D00062
活性成分混合物的预期效力(即理论防治效果,%)使用Colby公式确定并与观察到的效力比较:
Colby公式:E=X+Y-(X*Y/100)
E:当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使用浓度为a,活性成分B使用浓度为b时的组合物预期效力。
X:活性成分A使用剂量为a时的效力。
Y:活性成分B使用剂量为b时的效力。
当观察到的实际防治效果超过预期防效时说明混合物有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至表4。
表1单独的活性化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Figure G2009102665244D00071
表2活化酯与十三吗啉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实施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实际效力(%)   预期效力(%)
  1   活化酯100∶十三吗啉1   93.7   90.0
  2   活化酯70∶十三吗啉1   75.2   69.0
  3   活化酯30∶十三吗啉1   58.1   51.3
  4   活化酯10∶十三吗啉1   39.4   33.8
  5   活化酯10∶十三吗啉10   48.5   43.1
6 活化酯1∶十三吗啉10 31.8 26.2
  7   活化酯1∶十三吗啉30   43.3   36.3
  8   活化酯1∶十三吗啉50   68.9   60.4
  9   活化酯0.5∶十三吗啉50   63.2   57.1
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酯与十三吗啉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
表3活化酯与丁苯吗啉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实施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实际效力(%)   预期效力(%)
  1   活化酯100∶丁苯吗啉1   92.5   90.0
  2   活化酯70∶丁苯吗啉1   72.3   68.9
  3   活化酯30∶丁苯吗啉1   55.6   51.1
  4   活化酯10∶丁苯吗啉1   38.7   33.6
  5   活化酯10∶丁苯吗啉10   43.1   39.2
  6   活化酯1∶丁苯吗啉10   25.8   21.1
  7   活化酯1∶丁苯吗啉30   34.2   30.8
  8   活化酯1∶丁苯吗啉50   62.8   57.1
  9   活化酯0.5∶丁苯吗啉50   58.9   53.6
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酯与苯霜灵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
表4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测定结果
实施例   混合物中活性成分浓度(ppm∶ppm)   实际效力(%)   预期效力(%)
  1   活化酯100∶十二环吗啉1   91.6   89.8
  2   活化酯70∶十二环吗啉1   72.5   68.3
  3   活化酯30∶十二环吗啉1   55.8   50.2
  4   活化酯10∶十二环吗啉1   36.1   32.4
  5   活化酯10∶十二环吗啉10   42.6   37.5
  6   活化酯1∶十二环吗啉10   23.5   18.8
  7   活化酯1∶十二环吗啉30   33.7   28.2
  8   活化酯1∶十二环吗啉50   61.9   56.4
  9   活化酯0.5∶十二环吗啉50   56.3   52.7
试验结果表明,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所有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悬浮剂例
按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或高速剪切后制成悬浮剂。
实施例1:20.2%活化酯·十三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20%,十三吗啉0.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甘油(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地点河南邓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按4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7%;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3%和83.1%。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得以降低,从而起到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2:40.4%活化酯·十三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0.4%,十三吗啉40%,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锈病。试验地点甘肃兰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2按10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89.6%;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2%和79.5%。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3:30.3%活化酯·丁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30%,丁苯吗啉0.3%,木质素磺酸钠盐(分散剂)10%、皂角粉(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聚乙烯醇(增稠剂)1%、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甜菜白粉病。试验地点黑龙江鸡西。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八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八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3按48g(a.i.)/ha处理,药后16天的防治效果为91.3%;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6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6%和82.1%。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4:20.2%活化酯·丁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0.2%,丁苯吗啉20%,烷基萘磺酸盐(分散剂)10%、无患子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尿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豆角锈病。试验地点广东高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4按100g(a.i.)/ha处理,药后17天的防治效果为90.3%;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和80.5%。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豆角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5:20.2%活化酯·十二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20%,十二环吗啉0.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烷基磺酸盐(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黄原胶(增稠剂)1%、甘油(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肇庆。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5按45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6%;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3%和82.5%。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6:40.4%活化酯·十二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0.4%,十二环吗啉40%,聚羧酸盐(分散剂)10%、烷基硫酸盐(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黄原胶(增稠剂)1%、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月季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顺德陈村花卉基地。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八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八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6按100g(a.i.)/ha处理,药后16天的防治效果为93.6%;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6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4%和83.7%。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7:20%活化酯·十三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0.5%,十三吗啉19.5%,聚羧酸盐(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尿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丝瓜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高要。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7按80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89.7%;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和79.3%。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丝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同时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8:20%活化酯·丁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10%,丁苯吗啉10%,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黄原胶(增稠剂)1%、氯化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地点甘肃天水。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十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8按7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88.5%;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7%和79.8%。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9:20%活化酯·十二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15%,十二环吗啉5%,聚羧酸盐(分散剂)10%、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黄原胶(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尿素(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甜瓜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珠海。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9按48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5%;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3%和83.6%。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0:31%活化酯·十三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30%,十三吗啉1%,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苦瓜白粉病。试验地点海南三亚。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0按45(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1%;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5%和80.8%。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同时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1:25.5%活化酯·丁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0.5%,丁苯吗啉25%,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甘油(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甜菜锈病。试验地点黑龙江佳木斯。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十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1按48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91.8%;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4%和82.3%。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甜菜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2:15.5%活化酯·十二环吗啉悬浮剂
活化酯15%,十二环吗啉0.5%,聚羧酸盐(分散剂)10%、茶枯粉(润湿剂)3%、聚乙烯醇(增稠剂)2%、膨润土(增稠剂)1%、丙二醇(抗冻剂)5%,水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玫瑰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惠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2按48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5%;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3%和81.4%。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玫瑰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可湿性粉剂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主要设备:混合机、气流粉碎机。
实施例13:80%活化酯·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50%,十三吗啉3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10%(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橡胶白粉病。试验地点海南儋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3按48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2%;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6%和81.5%。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橡胶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同时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4:80%活化酯·丁苯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20%,丁苯吗啉6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10%(填料),高岭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豆角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博罗。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4按8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3.1%;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84.7%。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豆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起到了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5:80%活化酯·十二环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40%,十二环吗啉40%,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10%(填料),陶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冬瓜白粉病。试验地点广西梧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5按48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8%;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2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9%和82.7%。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冬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6:51%活化酯·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1%,十三吗啉50%,烷基硫酸盐(湿润剂)3%,聚羧酸盐(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膨润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地点河北石家庄。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十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6按48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91.8%;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和82.6%。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同时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7:31%活化酯·丁苯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30%,丁苯吗啉1%,烷基硫酸盐(湿润剂)3%,聚羧酸盐(分散剂)3%,高岭土(填料)11%,凹凸棒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叶锈病。试验地点湖北当阳。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十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7按45(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90.8%;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5%和81.4%。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18:51%活化酯·十二环吗啉可湿性粉剂
活化酯1%,十二环吗啉50%,烷基磺酸盐(湿润剂)3%,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白碳黑(填料)11%,陶土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节瓜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江门。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8按10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3.5%;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3%和83.1%。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节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水分散粒剂例
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粉状载体、湿润展着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加水捏合后,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围)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9:30%活化酯·十三吗啉水分散粒剂
活化酯25%,十三吗啉5%,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硫酸铵(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豌豆白粉病。试验地点湖北荆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19按48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2.1%;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十三吗啉乳油按375g(a.i.)/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和83.6%。活化酯与十三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豌豆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同时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20:40%活化酯·丁苯吗啉水分散粒剂
活化酯38%,丁苯吗啉2%,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尿素(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豆角白粉病。试验地点广东化州。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20按45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0.3%;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2%和81.7%。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豆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21:50%活化酯·十二环吗啉水分散粒剂
活化酯5%,十二环吗啉45%,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葡萄糖(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哈密瓜白粉病。试验地点海南陵水。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七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七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21按9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为91.7%;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40%十二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14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3%和82.8%。活化酯与十二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对哈密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实施例22:20%活化酯·丁苯吗啉水分散粒剂
活化酯2%,丁苯吗啉18%,聚羧酸盐(分散剂)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2%,硫酸铵(崩解剂)5%,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燕麦白粉病。试验地点山西吕梁。于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十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药前和第二次药后十天调查病情指数。实施例22按9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为92.9%;50%活化酯可湿性粉剂按50g(a.i.)/ha和75%丁苯吗啉乳油按750g(a.i.)/ha处理,药后2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8%和82.7%。活化酯与丁苯吗啉按该比例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在亩有效成分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对燕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各单剂,施药成本和使用次数降低,具有避免和延缓病菌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A和B,A为活化酯,B为十三吗啉、丁苯吗啉、十二环吗啉中的一种,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100∶1~1∶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30∶1~1∶50。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2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谷物、蔬菜、果树、花卉上的病害方面的应用。
CN 200910266524 2009-12-30 2009-12-30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1731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66524 CN101731240B (zh) 2009-12-30 2009-12-30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66524 CN101731240B (zh) 2009-12-30 2009-12-30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1240A CN101731240A (zh) 2010-06-16
CN101731240B true CN101731240B (zh) 2013-02-27

Family

ID=4245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66524 Active CN101731240B (zh) 2009-12-30 2009-12-30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1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4150B (zh) * 2013-12-28 2016-04-06 上海艳紫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农药悬浮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3068B (en) * 1995-12-11 1999-02-21 Novartis Ag Anti-fungus crop protection products
TW200718359A (en) * 2005-04-08 2007-05-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esticidal mixt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1240A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2255B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1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58179A (zh) 一种含有氰霜唑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37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43983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43980B (zh) 含有氟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8001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11616154A (zh) 一种含氯氟醚菌唑和苦参碱的农药组合物
CN101731240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7722B (zh) 含有噁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38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43979B (zh) 一种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822256A (zh) 含有苯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55766A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08004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47447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1984818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1708003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39B (zh) 一种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857600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55765B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31252A (zh) 含有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96623B (zh) 一种含有苯醚双唑与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125256A (zh) 一种苯磺隆和唑草酮复配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5787B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