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31201A -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1201A
CN101731201A CN201010104434A CN201010104434A CN101731201A CN 101731201 A CN101731201 A CN 101731201A CN 201010104434 A CN201010104434 A CN 201010104434A CN 201010104434 A CN201010104434 A CN 201010104434A CN 101731201 A CN101731201 A CN 101731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chrysanthemum
flower
flower chrysanthemum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思兰
周玉欣
杨秀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04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1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1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花菊保鲜剂以及采用该保鲜剂保鲜处理切花菊的方法,该保鲜剂含有6-苄氨基腺嘌呤。本发明的切花保鲜剂能够有效的保持切花菊的品质,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2-6天,延缓切花菊的衰老;同时能够使切花菊的花型饱满,颜色持久,色泽鲜亮,改善切花菊的整体观赏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局部保存的调节剂以及保存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剪切下的花枝的化学保鲜调节剂以及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花卉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切花生产,其种类和数量都以惊人的速度扩增,已经逐渐规模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切花生产基本是以欧美流行种类为主,除了切花月季等少数木本种类之外,基本以草本种类为主。另外,我国国土辽阔,气候条件差异显著,而切花生产地分布却比较集中,切花生产区域化现象突出,切花采后贮藏、运输工作就十分突出,异地之间的余缺互补主要通过远距离运输来调节;单远距离运输的损耗十分突出。我国每年因为无保鲜措施和保鲜技术不当造成的损失巨大,例如从昆明空运到深圳的鲜切花,因保鲜不当造成的损失高达40-50%(彭永宏,2002,鲜切花衰老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20-126)。
切花离体后,体内的激素平衡受到破坏,细胞分裂素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的激素合成逐渐减少,脱落酸、乙烯等促进衰老和脱落的激素逐渐增多,导致切花叶片衰老,影响整体观赏价值。为了提供鲜切花的质量,延长鲜切花的保存时间,避免因保鲜不当造成的巨大经济损伤,对切花保鲜的研究众多,例如:公开号为CN1486605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花烛鲜切花保鲜剂,以一升水溶液中所含重量克计的组成如下:蔗糖5-20、抗坏血酸0.001-0.005、6-苄基嘌呤0.0005-0.005、激动素0.00005-0.0005。该保鲜剂只能适用于花烛鲜切花,而且保鲜剂组成成分复杂,生产成本高。
又如:公开号为CN1015432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切花保鲜剂,其含有终浓度为下述的成分:30-50g/L的蔗糖。8-1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200-300mg/L的8-羟基喹啉和2-6ml/L的曲拉通,pH5.5-6.0。该切花保鲜剂防止微生物滋生,但是只能延长桃切花的瓶插寿命1-4天。
公开号为CN10130217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类具有花卉保鲜活性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所述的化合物的通式为: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021
其中通式中,R1为氢、烷基(C1-C4)或卤代烷基,R2代表H、CH2COOEt、CH2CH2COOEt、CH2CH2CH2COOEt、(CH2)4COOEt、CH(CH3)COOEt、CH(C2H5)COOEt、CH(C3H7)COOEt、CH(C4H9)COOEt,R3和R4为烷基(C1-C6)或R3,R4可以连接成为五元环、六元环,n为0-6。通式中化合物由羧烷氧基酮肟与卤代羧酸酯反应制得。所述的化合物对植物体内乙烯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菊花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花色丰富,水养持久,但其叶片容易过早衰老而影响观赏整体价值。国内外诸多研究者认为菊花叶片的早萎、黄化现象如同月季的弯颈和蓝变现象,也是切花保鲜领域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乙烯在切花采后生理中的作用一直是采后研究的重点,在菊花上也有较多报道,脱落酸和生长素类对切花菊采后的作用机理则少见报道。目前国内外对乙烯敏感型切花的衰老进程研究较为透彻,但对于非乙烯敏感型切花的致衰因子仍未有定论。对于菊花这类属于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欠缺的非乙烯跃变型切花,研究者认为另一种衰老激素脱落酸(ABA)是其主要的致衰因子,这种作用可被细胞分裂素(CTK)相应的拮抗。CTK在植物衰老的早期起到调节基因的作用,在叶片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减少,而通过施用外源CTKs或内源CTKs的过量表达可延缓衰老。
苄基异硫氰酸盐(BITC)是国际上近十几年来推出的乙烯拮抗剂,在香石竹切花保鲜上有显著作用。苏军等人将B ITC用于切花菊的保鲜,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由8.5d延长至17.5~23.9d,但对花径增大无效(苏军,BITC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福建热作科技,1990,53(4):36237)。
1-甲基环丙稀(1-MCP)是近几年研究出的一种新型乙烯作用抑制剂,能与乙烯竞争结合位点,抑制乙烯的释放。Sylvia M等人在20℃条件下,采用200nL/L的1-MCP连续处理菊花6h,保鲜效果最好。Able等(2003)也证明1-MCP能够延长菊花的货架期。菊花对乙烯的敏感性以及乙烯抑制剂对菊花的保鲜作用可能因品种而异(1-Methylcyclopropene:a review[J].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03,28:1225)。
杨际双等人用苯扎溴铵对切花菊预处理,发现100ml/L的苯扎溴铵溶液对菊花鲜切花进行3h的预处理,对其贮运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即使有叶片萎蔫,但花瓣仍然保持鲜艳,没有萎蔫(苯扎溴铵预处理对切花菊保鲜的影响初探.中国农学通讯,2006,22,12)。
蔗糖能有效地补充鲜切花在开放过程中对糖的需要,因此,在大多数切花保鲜液中都含有蔗糖。菊花对糖很敏感,在保鲜液中蔗糖的浓度通常不超过3%,否则就会对菊花造成伤害(Wilkinson J Q,Lanahan M B,Clark DG A,et al.A dominant mutant receptor from Arabidopsis confers ethylene insensitivity in heterologous plants[J].Nature Biotechnology,1997,15:444-447.),通常安全浓度为2%。还有研究在保鲜剂中加入清洁剂或杀菌剂,抑制花枝瓶插过程中微生物增殖,防止花茎导管堵塞,通过促进花枝吸水保持水分平衡,其中的杀菌剂包括8-羟基喹啉(8-HQ)及其柠檬酸盐(8-HQC)和硫酸盐(8-HQS)、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水杨酸、柠檬酸等。
6-苄氨基腺嘌呤(6-BA)是人工化学方法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别称为细胞分裂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非分化组织分化,生物体内物质的积累,侧芽发生,防止老化等生理作用。6-苄氨基腺嘌呤为白色结晶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酸、碱溶液中稳定。研究发现,6-BA在膜水平、大分子降解水平延缓植物的衰老,保持植物细胞的分裂能力,而且应用6-BA延缓植物叶片衰老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上,极少用于牡丹、菊花等观赏植物研究。
郭维明等人采用6-BA处理菊花“四季黄”,结果表明,6-BA延衰保鲜作用在低浓度,特别是1mg/L对瓶插品质及寿命影响效果最好,瓶插方式下,超过1mg/L即出现抑制效应。采用6-BA预处对四季黄,结果表明浓度为1mg/L的6-BA切花观赏品质及瓶插寿命效果晟好,高于1mg/L随浓度增加而逐渐出现抑制作用(郭维明章志红园艺学报1997,24(4):364-368)。
章志红等人用含6-BA的预处液处理菊花‘黄天寿’,结果表明,1mg/L的6-BA预处理对切花菊延衰效果较好,6-BA的浓度超过1mg/L,其延衰效果降低。6-BA调节衰老的作用机理之一是维持膜的稳定性。经过6-BA预处理,“黄天寿”在瓶插期间花冠和叶片膜透性的增大均被延缓,6-BA通过抑制了酯类的降解、电解质的渗漏从而较好地保护了膜的稳定性,6-BA在膜、自由基代谢等水平上阻抑、延缓了切花菊“黄天寿”的衰老进程(章志红郭维明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48-51)。
不同品种的切花菊对保鲜剂的种类,保鲜剂的组成成分、浓度和配比要求不同,针对特定的品种,选择特定的保鲜剂才能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
切花菊‘优香’(Chrysanthemum‘Youxiang’)花色纯白,瓶插持久,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是夏季主要的切花菊栽培品种。但其叶片容易过早衰老而影响整体观赏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切花菊的保鲜剂以及采用该保鲜剂的保鲜处理方法,本发明的保鲜剂配方简单,组成成分单一,制备方法操作容易,保鲜处理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保鲜效果显著,延缓开花速度,延迟了花序达最大花径的时间,有效保持切花菊的颜色,保鲜时间长,减缓切花菊的衰老进程。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含有6-苄氨基腺嘌呤的切花菊保鲜剂。
其中,6-苄氨基腺嘌呤的浓度为1-3mg/L,优选为2mg/L。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切花菊保鲜处理方法,采用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对新鲜的切花菊进行浸泡处理。
其中,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的浓度为1-3mg/L,优选为2mg/L。
特别是,浸泡处理的时间为6-24小时,优选为6-18小时。
其中,所述的保鲜处理为采用浓度为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浸泡新鲜的切花菊6-18小时。
特别是,切花菊浸泡在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中的深度为6-10cm,优选为6-8cm。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切花菊保鲜处理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1)称取适量6-苄氨基腺嘌呤加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3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
2)采取花蕾饱满,枝条健壮,生长状态相近,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菊花花枝试样,其中,花枝试样的长度为60-80cm,开花指数为2级或3级。
3)在花枝试样基部茎端2-4cm的茎段内以30-60°倾斜角剪切,接着摘除花枝下部长10-15cm茎段上的叶片,插入清水中静置,进行复水和恢复植株膨压处理,其中复水处理过程中花枝插入清水中的深度为6-10cm,处理时间10-24小时;
4)将复水处理后的切花菊花枝,插入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其中浸泡时间为6-24小时,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强度为800-2000lx。
此外,还包括将浸泡处理后的菊花花枝取出后插入清水中,进行清水瓶插。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的浓度为2mg/L;步骤4)中浸泡处理过程中花枝试样浸泡于6-BA溶液中的深度为6-10cm,优选为6-8cm。
特别是,所述菊花品种选择‘优香’(Chrysanthemum‘Youxiang’)菊。
本发明制备的保鲜剂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本发明保鲜剂6-BA处理的切花菊,切花菊的瓶插时间长,花序直径稍有增大,而且菊花的开花速度延缓,延迟了花序达最大花径的时间;
2、采用本发明保鲜剂6-BA处理的切花菊,明显延缓切花菊瓶插过程的叶片中叶绿素的降解,防止叶片过早褪绿黄化,延长叶片的观赏期,花冠瓶插寿命延长2-6天,叶片瓶插时间延长3-6天,对叶片的保鲜的效果作用尤其明显。
3、本发明的保鲜处理后的瓶插切花菊的叶片和小花中POD的活性提高或酶活性达最大值的时间推迟,减少切花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即减少自由基对膜系统和大分子活性物质的伤害,从而维持切花菊花、叶器官在外观形态上的良好观赏性。
4、采用本发明保鲜剂6-BA处理的切花菊瓶插过程中保鲜剂6-BA对切花菊叶片中的ABA生成量无显著地抑制作用,对IAA的生成有促进作用,6-BA与IAA协同作用,对衰老产生一定延缓作用。
5、本发明保鲜剂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污染,保鲜剂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易得,生产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采用北京新华园艺公司生产的切花菊‘优香’,随机选择花蕾饱满,枝条健壮,粗度相近,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长约70cm,舌状花外层开始松散的开花指数2级的‘优香’菊花枝作为切花菊试样进行试验。
实施例1
1、配制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
称取适量6-苄氨基腺嘌呤加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备用;
2、复水处理
在10枝‘优香’切花菊试样的花枝基部茎端3cm的茎段内以45°倾斜角剪切,摘除花枝下部长度为15cm的茎干上的叶片,插入清水中静置12小时,进行复水和恢复植株膨压处理,其中复水处理过程中花枝插入清水中的深度为10cm;
3、保鲜浸泡处理
将复水处理后的切花菊花枝,插入浓度为2mg/L的6-BA溶液,进行保鲜浸泡处理6小时,其中,浸泡处理过程中花枝浸泡于6-BA溶液的深度为6-8cm;保鲜处理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自然光源结合日光灯补光,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强度为800-2000lx。
4、瓶插处理
将保鲜处理后的切花菊花枝取出后插入清水中,进行清水瓶插,其中瓶插过程中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以自然光源为主,阴天光线较弱时适当补充光照;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强度为800-2000lx,每2-4天换清水一次。
实施例2
除了复水处理过程中以30°倾斜角剪切,清水中静置24小时;保鲜浸泡处理过程中保鲜剂6-BA溶液浸泡处理时间为12小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除了复水处理过程中以60°倾斜角剪切,清水中静置24小时;保鲜浸泡处理过程中保鲜剂6-BA溶液浸泡处理时间为18小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除了保鲜浸泡处理过程中保鲜剂6-BA溶液浸泡处理时间为24小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除了6-BA溶液的浓度为1mg/L,保鲜浸泡处理过程中保鲜剂6-BA溶液浸泡处理时间为18小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除了6-BA溶液的浓度为3mg/L,保鲜处理过程中保鲜剂6-BA溶液浸泡处理时间为6小时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对照例
在‘优香’切花菊花枝试样基部3cm左右的茎段内以45°倾斜角剪切,摘除花枝下部15cm左右茎段上的叶片后直接插入清水中进行瓶插,清水处理设10枝重复。
试验例1鲜切花外花序直径测定
对实施例1-6和对照例瓶插切花菊每隔5天测定一次花序直径,观察并记录瓶插5、10、15、20、25天切花菊的花序直径,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和方差分析。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花序直径的测量方法:采用游标卡尺通过花朵中心量取花序的最大直径。
表1‘优香’切花菊的花序直径测定结果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081
试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例相比,切花菊经过保鲜浸泡处理后,开花速度延缓,花序达到最大花径的时间延迟,对照例在瓶插第15天花径达到最大值,实施例1-6的处理均在瓶插20天后达到最大值。当对照例的花序达到最大花径,并开始逐渐衰老时,本发明中经6-BA处理过的花枝还处在花径不断增大的过程。
2、本发明经6-BA处理过的花枝的花期相应延长,花径大小不受影响,与对照相比,花序直径稍有增大。
试验例2切花菊叶绿素、花序瓶插寿命、叶片瓶插寿命试验
对实施例1-6和对照例切花菊测定瓶插初期、中期、后期(5、15、20天)菊花花枝同一位置的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和方差分析。记录瓶插切花菊的花序瓶插寿命、叶片瓶插寿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采用叶绿素含量测定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PAD-502)测定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或“绿色程度”;
花序瓶插寿命以切花菊舌状小花萎焉程度达到3级时,切花菊瓶插寿命结束,其中,瓶插切花菊舌状小花萎焉程度以舌状花萎焉,褐化的数量来衡量,分为四个等级:无小花萎焉、外缘1-3轮小花萎焉、外缘4-6轮小花萎焉、全部萎焉;
叶片瓶插寿命以切花菊叶片萎焉或黄化程度达到3级时,叶的瓶插寿命结束,其中,叶片黄化程度以叶片变黄数量来衡量并分为四个等级:无、轻微、中度及严重;叶片萎焉程度以叶片萎焉下垂的数量来衡量并分为四个等级:无、0-1/4、1/4-1/2、全部。
表2切花菊‘优香’的叶绿素含量、花序瓶插寿命、叶片瓶插寿命结果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091
试验结果表明:
1、本发明保鲜处理后的切花菊在瓶插初期,叶片中的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对照例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瓶插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与对照例相比差异呈显著水平,本发明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例。
2、本发明保鲜处理后的切花菊的花序、叶片的瓶插寿命延长,其中,花序瓶插寿命延长2-6天,叶片瓶插寿命延长6天以上。
3、本发明保鲜处理有利于延长叶片瓶插寿命,但对花序瓶插寿命产生不利影响。解决了切花菊‘优香’采后叶片早衰而影响整体观赏价值的问题。
试验例3对叶片和小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试验
对实施例1-6和对照例瓶插切花菊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在瓶插处理第5、10、15、20、25天菊花花枝同一位置的叶片和小花中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和方差分析。测定结果如表3、4所示。
表3切花菊‘优香’叶片POD活性检测结果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101
表4切花菊‘优香’小花POD活性检测结果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102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111
试验结果表明:
1、POD是细胞膜脂过氧化酶促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保护酶之一,其含量和活性随植株衰老过程不断增加,以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植株细胞的损害。
2、本发明保鲜处理瓶插切花菊的叶片和小花中的POD活性提高幅度大,而且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延长,推迟了POD活性开始下降的时间,适当的6-BA处理可以保护POD的活性,使酶活性在瓶插期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而延长花序和叶片的瓶插寿命。
3、本发明的保鲜剂6-BA通过保护切花菊中POD的活性,抑制切花菊的过度代谢,减少切花菊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了自由基对膜系统的伤害和大分子活性物质的降解,从而维持切花菊的花、叶器官在外观形态上的良好观赏性,相应延长观赏期。
试验例4切花菊叶片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生成量的影响试验
对实施例1-6和对照例瓶插切花菊测定在瓶插处理第5、10、15、20、25天菊花花枝同一位置的叶片中脱落酸(ABA)的含量、生长素/脱落酸比(IAA/ABA),其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ABA的含量,不同保留时间出现的IAA与ABA的峰面值之比,为二者生成量的比值。采用并采用Excel、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均值计算和方差分析。测定结果如表5、6所示。
表5切花菊‘优香’叶片ABA含量检测结果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112
Figure GSA00000012702300121
表6切花菊‘优香’叶片IAA/ABA检测结果
  5天   10天   15天   20天   25天
  实施例1   0.254   0.056   0.046   0.016   0.012
  实施例2   0.336   0.097   0.086   0.017   0.009
  实施例3   0.265   0.048   0.032   0.014   0.006
  实施例4   0.255   0.084   0.056   0.046   0.008
  实施例5   0.38   0.073   0.071   0.059   0.016
  实施例6   0.12   0.048   0.046   0.012   0.008
  对照例   0.054   0.034   0.011   0.005   0.002
试验结果表明:
1、切花菊在瓶插过程中,ABA在叶片中不断积累,瓶插初期叶片中ABA含量较低,但随时间变化增加较快。
2、本发明处理后的切花菊瓶插初期第5、10、15天,叶片中的ABA含量与对照例的ABA含量相当或稍高,但是叶片中的ABA的增加速度低于对照例的增加速度,叶片中的ABA的最终生成量均低于对照例。
3、叶片中IAA/ABA的比值随瓶插时间的延长而急剧降低;在瓶插初期(瓶插第5天),本发明处理的切花菊叶片中的IAA/ABA比值为对照例的2-7倍,瓶插末期(第25天)为对照例的4-8倍。
4、本发明处理的瓶插切花菊,保鲜剂6-BA对IAA/ABA的比值影响较大,促进植株叶片中IAA的生成,6-BA与IAA协同作用,抑制IAA/ABA的的急剧下降,维持内源激素的平衡状态,起到延缓切花菊叶片早衰的作用。6-BA通过调节并维持内源激素的平衡,使切花菊在瓶插周期维持正常的代谢状态,从而保持花枝持久新鲜,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叶片观赏价值和整体花枝的保鲜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其特征是含有6-苄氨基腺嘌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鲜剂,其特征是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的浓度为1-3mg/L。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鲜剂,其特征是所述浓度为2mg/L。
4.一种切花菊保鲜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对新鲜的切花菊进行浸泡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的浓度为1-3mg/L。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浸泡处理的时间为6-24小时。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浓度为2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浸泡新鲜的切花菊6-18小时。
8.一种切花菊保鲜处理方法,包括如下顺序进行的步骤:
1)称取适量6-苄氨基腺嘌呤加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3mg/L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
2)采取花蕾饱满,枝条健壮,生长状态相近,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的菊花花枝试样,其中,菊花花枝试样的长度为60-80cm,开花指数为2级或3级;
3)在花枝试样基部茎端2-4cm的茎段内以30-60°倾斜角剪切,接着摘除花枝下部长10-15cm茎段上叶片,插入清水中静置,进行复水和恢复植株膨压处理,其中复水处理过程中花枝插入清水中的深度为6-10cm,处理时间为10-24小时;
4)将复水处理后的切花菊花枝,插入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其中浸泡时间为6-24小时,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40%-60%;光照时间为14-16h/d;光照强度为800-2000lx;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所述的6-苄氨基腺嘌呤溶液的浓度为2mg/L。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菊花的品种选择夏花菊“优香”(Chrysanthemum‘Youxiang’)。
CN201010104434A 2010-02-01 2010-02-01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17312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4434A CN101731201A (zh) 2010-02-01 2010-02-01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4434A CN101731201A (zh) 2010-02-01 2010-02-01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1201A true CN101731201A (zh) 2010-06-16

Family

ID=42455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4434A Pending CN101731201A (zh) 2010-02-01 2010-02-01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120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8718A (zh) * 2014-03-07 2014-06-0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菊花离体育种方法
CN104472477A (zh) * 2014-12-18 2015-04-01 李金枝 非洲菊切花保鲜剂
CN107258771A (zh) * 2017-08-01 2017-10-20 芜湖玖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洲菊切花保鲜剂
CN109430256A (zh) * 2018-11-21 2019-03-08 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花菊采后瓶插保鲜工艺
CN111011366A (zh) * 2019-12-24 2020-04-17 邸锐 一种鲜切花预处理保鲜剂及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4600873A (zh) * 2022-01-24 2022-06-10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夏菊鲜切花瓶插保鲜液及提高切花瓶插寿命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8718A (zh) * 2014-03-07 2014-06-04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菊花离体育种方法
CN103828718B (zh) * 2014-03-07 2015-09-23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菊花离体育种方法
CN104472477A (zh) * 2014-12-18 2015-04-01 李金枝 非洲菊切花保鲜剂
CN107258771A (zh) * 2017-08-01 2017-10-20 芜湖玖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洲菊切花保鲜剂
CN109430256A (zh) * 2018-11-21 2019-03-08 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花菊采后瓶插保鲜工艺
CN111011366A (zh) * 2019-12-24 2020-04-17 邸锐 一种鲜切花预处理保鲜剂及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4600873A (zh) * 2022-01-24 2022-06-10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夏菊鲜切花瓶插保鲜液及提高切花瓶插寿命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meron et al. The use of controlled water stress to manipulate growth of container-grown Rhododendron cv. Hoppy
CN101731201A (zh) 一种切花菊保鲜剂及保鲜处理方法
Lyr Effect of the root temperature on growth parameters of various European tree species
Walton et al. The dynamics of starch and sugar utilisation in cut peony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stems during storage and vase life
CN104381131B (zh) 一种油松体细胞胚发生与植株再生方法
CN101543211A (zh) 一种切花保鲜剂及其应用
Balasubramanian et al. Unique graft combination of tea, Cr-6017/UPASI-9
Oliveira et al. IBA levels and substrates in the rooting of UENF/CALIMAN 02 hybrid papaya minicuttings in a semi-hydroponic system
CN103858763A (zh) 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块茎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
Picchioni et al. Calcium and 1-methylcyclopropene delay desiccation of Lupinus havardii cut racemes
CN113039955A (zh) 一种抑制枇杷成花的方法
CN113287506A (zh) 一种提高烟叶幼苗抗冻性的方法
Nan Effects of pre-and postharvest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longevity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cv. Superior Sunset)
CN104509349A (zh) 一种人参榕贮运期间降低落叶率的方法
CN102742570B (zh) 一种百合鲜切花保鲜方法
Aiken et al. Substrate pH impacts efficacy of ethephon drenches on growth of herbaceous perennials
Naznin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preservatives on vase life of tuberose
Londers Leaf damage in CAM bromeliads: a hydrophysiological approach
Stuepp et al. Propagação vegetativa e aplicação da silvicultura clonal em espécies arbóreas nativas do Brasil
CN101861788A (zh) 快速繁殖制造草坪(草皮)的方法
Nolet Freezing Tolerance, Metabolite Profiles and Spring Vigor of Asparagus (Asparagus officinalis) after Autumn Defoliation in Southern Ontario
Paz Rhizome manipulation affec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ornamental gingers
Sinumporn et al. Cryopreservation of Habenaria radiata and Habenaria rhodocheila seeds using the aluminum cryo-plate vitrification method
Torres-Hernández et al. Hydroponics and colored shade nets in lisianthus (Eustroma grandiflorum) production
Pawar et al. Effect of holding solutions on post-harvest life of anthurium flowers cv. tropical re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