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6969A -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6969A
CN101726969A CN200910205379A CN200910205379A CN101726969A CN 101726969 A CN101726969 A CN 101726969A CN 200910205379 A CN200910205379 A CN 200910205379A CN 200910205379 A CN200910205379 A CN 200910205379A CN 101726969 A CN101726969 A CN 101726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tain objects
image
display
display elemen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5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26969B (zh
Inventor
高田洋平
祖川久茂
鸣户弘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26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269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69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Abstract

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图像拾取器件,用于捕捉关于物体图像的图像;物体检测器,用于从所捕捉的图像检测特定物体;焦点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来基于从在图像捕捉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执行对焦操作;显示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来使得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和第一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来基于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对焦操作。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图像拾取装置中使用的显示技术。
背景技术
在单镜头反光图像拾取装置(下文中也称作“单反相机”)中,通常通过光学取景器来观察物体。然而,在具有用于在监视器上显示物体作为移动图像的预览显示功能的图像拾取装置中,可以在监视器上观察物体。
一些具有预览显示功能的图像拾取装置能够在预览显示屏中检测特定物体并且能够在监视器上显示该特定物体的位置(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107335)。
通常,单反相机包括AF模块,其接收预先在图像捕捉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中的物体光,并且检测该物体的对焦信息。包括AF模块的单反相机通过相差检测方法来执行自动对焦(AF)操作。
具有上述功能的图像拾取装置显示被检测的特定物体的位置和AF区域的位置,在该AF区域中可以在监视器上获得对焦信息。因此,在选择一个特定物体作为距离测量的对象之后可以执行图像捕捉操作。
发明内容
然而,当在监视器上简单显示特定物体的位置和AF区域的位置时,难以确定实际上是否该特定物体在焦点上(in focus)。
相应地,期望提供一种允许用户容易地确定是否特定物体在焦点上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图像拾取器件,用于捕捉关于物体图像的图像;物体检测部件,用于从所捕捉的图像中检测特定物体;焦点控制部件,用于基于从在图像捕捉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中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执行对焦操作;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和第一确定部件,用于基于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对焦操作。所述显示控制部件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部件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容易地确定是否特定物体在焦点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外部结构的图示;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外部结构的另一图示;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另一垂直截面图;
图5是图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图解构图确定(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操作中的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图7是图解相应的AF区域和脸部帧(face frames)的显示模式的推移图(transition diagram);
图8是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图解构图确定操作中的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另一图示;
图10是在AF操作之后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图解在AF操作之后的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图12是图解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AF操作之前面部帧的显示模式的推移图;
图13是图解构图确定操作中的监视器的显示屏幕的图示;和
图14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结构
图1和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A的外部视图的图示。图1是图像拾取装置1A的外部正视图。图2是图像拾取装置1A的外部后视图。图像拾取装置1A是具有可替换的镜头的单反数码相机。
如图1所示,图像拾取装置1A包括相机机身(机身)2。可替换的图像拍摄镜头单元(可替换的镜头)3可拆卸地附着到相机机身2。
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基本包括镜头筒36、放置在镜头筒36中的镜头组37(请查看图3)、和孔径光阑(未示出)。镜头组37包括对焦镜头,该对焦镜头沿着光轴移动以便改变焦点位置。
相机机身2具有环形安装部分Mt,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在正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到该环形安装部分Mt。在环形安装部分Mt附近提供用于拆卸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的(环)释放键(release button)89。
相机机身2在正面上的左上位置处具有模式设置转盘82以及在正面上的右上位置处具有控制值设置转盘86。模式设置转盘82被操作来设置(在)各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包括人像模式和风景模式的图像捕捉模式,用于播放被捕捉的图像的播放模式,用于与外部装置通信数据的通信模式,等等)。控制值设置转盘86被操作来设置在相应的图像捕捉模式中使用的控制值。
相机机身2包括在正面上的左端处的手持部分14,该手持部分14可以被用户抓住。在手持部分14的顶面上提供释放按钮(release button)11,用于发出开始曝光的命令。电池容纳仓和卡容纳仓被提供在手持部分14中。电池容纳仓容纳例如四个AA电池作为相机的电源。卡容纳仓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容纳存储卡90(请查看图5)。存储卡90存储被捕捉图像的数据。
释放按钮11能够检测下列两种状态:半按状态(S1)和完全按下状态(S2)。当释放按钮11被半按且检测到状态S 1时,执行用于捕捉将被存储的物体的静止图像的准备操作。例如,AF控制操作和AE控制操作作为准备操作被执行。当释放按钮11被进一步按下且检测到状态S2时,执行用于捕捉将被存储的图像的图像捕捉操作。在图像捕捉操作中,使用图像拾取器件(也称作“主图像拾取器件”)5(如下所述)来执行对物体图像的曝光操作,并且通过曝光操作获得的图像信号经受图像处理。
参考图2,监视器12被提供在相机机身2的背面的中心位置处。监视器12包括例如彩色液晶显示屏(LCD)。监视器12显示用来设置图像捕捉条件等的菜单屏幕。另外,在播放模式中,监视器12显示在存储卡90中存储的被捕捉的图像的播放显示。
取景器窗口10被提供在相机机身2的背面的上部中心位置处。从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获得的物体图像被导向取景器窗口10。用户通过透过取景器窗口10查看能够可视地检查等效于由主图像拾取器件5捕捉的物体图像的图像。更具体地,入射到图像捕捉光学系统的物体图像被反射镜机构6(请查看图3)向上反射并且被用户通过目镜67观看。因此,用户通过透过取景器窗口10查看能够确定构图(composition)。当检测到释放按钮11的状态S2并且开始了用于捕捉将被存储的图像的图像捕捉操作时,从形成物体图像的光的光学路径中去除反射镜机构6。因此,来自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的光(形成物体图像的光)到达主图像拾取器件5,并且通过主图像拾取器件5来捕捉物体的图像(图像数据)。
在取景器窗口10的下方提供接近传感器(proximity sensor)13。接近传感器13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并且被用来确定取景器是否正被用户使用。
在监视器12的左上位置处提供主开关81。主开关81是双位置滑动开关。当主开关81向左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图像拾取装置1A的电源切断,而当主开关81向右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图像拾取装置1A的电源接通。
在监视器12的右边提供方向选择键84和显示开关9。方向选择键84包括环形操作按钮,并且能够单独地检测包括上、下、左和右位置的四个位置处以及包括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位置的另外四个位置处的操作按钮的按压操作。除了上述总共八个位置处的按压操作以外,方向选择按键84也可以检测在中心处提供的推按钮的按压操作。
显示开关9是三位置滑动开关。当显示开关9是位于在上面的指示为“光学”的位置处时,选择了光学取景器(OVF)模式,并且在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显示物体图像。因此,用户能够通过取景器窗口10可视地检查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的显示,并且能够使用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的显示来执行构图确定操作(也称作“取景”(framing)操作)。
当显示开关9是位于在下面的指示为“液晶”的位置处时,选择了电子取景器(EVF)模式(这将在下面描述),并且在监视器12上显示物体图像的实时观看图像作为移动图像(实时观看显示或预览显示)。因此,用户能够执行取景操作同时可视地检查在监视器12上显示的实时观看显示。
另外,当显示开关9是位于在中间的指示为“自动”的位置处时,根据用户是否正通过取景器窗口10观看而自动执行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的显示和实时观看显示之间的切换。因此,用户能够执行取景操作,同时可视地检查光学取景器的视场中的显示或者实时观看的显示。
在监视器12的左边提供设置键组83,其包括用于设置菜单屏幕、删除图像等的多个键。
接着,将描述图像拾取装置1A的内部结构。图3和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A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图像拾取装置1A包括取景器单元(取景器光学系统)102、反射镜机构6、相差AF模块(下面也简称为AF模块)20、快门4、主图像拾取器件5和副图像拾取器件7。
主图像拾取器件(在这个示例中,CCD传感器(也简称为CCD))5被布置在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中包括的镜头组37的光轴L上,并且被沿着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排列。主图像拾取器件5在它的成像表面接收物体图像,并且通过光电转换将所接收的物体图像转换为电信号。因此,生成将被存储的图像的图像信号。
快门4被布置在紧邻主图像拾取器件5的正前方。快门4是机械焦平面快门,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帘幕组件(curtain members),并且执行打开和关闭沿着光轴L被导向主图像拾取器件5的物体光的光学路径的操作。
反射镜机构6(反射板)在光轴L上被布置在物体光可被反射朝向取景器单元102的位置处。穿过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的物体光被反射镜机构6(下述的主反射镜(main mirror)61)向上反射,并且被聚焦到聚焦玻璃(毛玻璃)63上。
取景器单元102包括五角镜65、半透明反射镜(half mirror)68、目镜67、副图像拾取器件7和取景器窗口10。五角镜65具有反射物体图像的功能,因此通过垂直地和水平地反转物体图像来获得正像。半透明反射镜68被放置在五角镜65与目镜67之间,并且分离(分支)物体光。物体光被划分为导向目镜67的物体光分量和被导向副图像拾取器件7的物体光分量。目镜67将向其导向的物体光分量导向取景器窗口10的外部。因此,用户通过透过取景器窗口10观看能够可视地查看物体图像。因此,取景器单元102用作被用来可视地查看处于备用状态的物体的光学取景器(OVF)。
副图像拾取器件7接收向其导向的物体光分量,并且连续地捕捉物体的图像。由此捕捉的图像被连续地显示在监视器12上作为移动图像(实时观看显示)。因此,可通过取景器窗口10观看的物体图像被副图像拾取器件7捕捉,并且用户可以在监视器12上观看物体的实时观看图像。
反射镜机构6包括主反射镜61和副反射镜62。副反射镜62被提供在主反射镜61的背面上,因此副反射镜62可旋转地朝向主反射镜61。主反射镜61例如由半透明反射镜组成,并且允许一部分物体光穿过。穿过主反射镜61的一部分物体光被副反射镜62反射,并且被导向AF模块20。
反射镜机构6被形成为所谓的快速复原反射镜(quick return mirror)。当检测到释放按钮11的状态S2并且执行曝光操作时,反射镜机构6向上移动并且停止在聚焦屏(focusing glass)63(请查看图4)下面的位置处。因此,来自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的物体光到达主图像拾取器件5而不被反射镜机构6阻挡,并且主图像拾取器件5经受曝光操作。在曝光之后,反射镜机构6返回到初始位置(图3中所示的位置)。
AF模块20被形成为所谓的AF传感器,其包括检测物体的对焦信息的线传感器等。更具体地,AF模块20包括一对线传感器,其接收来自在图像捕捉区域中设置的每个距离测量区域(也称作“AF区域”)中的物体的光。AF模块20具有基于来自一对线传感器的输出向总体控制器101输出相差检测信号的功能。
1-2.功能块
现在将描述图像拾取装置1A的功能。图5是图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A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图6是图解构图确定操作中的监视器12上显示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如图5所示,图像拾取装置1A包括相差AF模块20、操作单元80、总体控制器101、反射镜机构6、快门4、图像拾取器件5、A/D转换器电路52、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和图像存储器56。
操作单元80包括各种开关和包括释放按钮11的按钮(请查看图1)。总体控制器101响应于由用户使用操作单元80执行的输入操作而执行各种操作。
主图像拾取器件5从定时控制电路(未示出)接收驱动控制信号,并且响应于所接收的驱动控制信号对在光接收表面(成像表面)上形成的物体图像执行曝光操作(通过引起光电转换执行电荷累积)。结果,获得与物体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
副图像拾取器件7基本具有与主图像拾取器件5的功能类似的功能。副图像拾取器件7对于导向取景器光学系统的物体图像执行曝光操作,并且获得关于将被显示为实时观看图像的图像的图像信号。
由主图像拾取器件5获得的图像信号(模拟信号)被A/D转换器电路52转换为数字信号。由此获得的数字图像信号被输入到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
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使得从A/D转换器电路52输入的图像信号经受数字信号处理。更具体地,执行黑度水平校正处理、白平衡(WB)处理、γ校正处理等等。在信号处理之后,将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
图像存储器56是高速可存取的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并且具有足以存储多个图像帧的数据的大容量。
在用于捕捉将被存储的图像的图像捕捉操作中,被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必要时经受总体控制器101的图像处理(例如,压缩处理),并且随后被存储在存储卡90中。
由副图像拾取器件7获得的图像数据经受A/D转换器电路52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路50的预定处理。然后,由此处理的数据被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并且被显示在监视器12上。
总体控制器101由微计算机形成,并且基本包括CPU、RAM和ROM。总体控制器101读取ROM中存储的程序,并且使得CPU执行所述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
总体控制器101执行上述的程序来实现相差AF控制器121、驱动控制器122、物体检测器123、显示控制器124和镜控制器125的功能。
相差AF控制器121按照相差AF方法来执行自动对焦(AF)操作(相差AF操作)。更具体地,相差AF控制器121执行镜头焦点位置确定操作,用以根据从AF模块20输出的相差检测信号来确定对焦状态下的图像拍摄镜头(更具体地,对焦镜头)的位置(镜头焦点位置)。
相差AF控制器121也实现重叠状态确定器211、距离测量可用性确定器212和焦点状态确定器213的功能。
重叠状态确定器211确定被物体检测器123从所捕捉的图像中检测的特定物体(在这个示例中是脸部区域)(将要在下面描述)是否与AF区域Ef的任一个重叠(将要在下面描述)。
如果通过重叠状态确定器211确定特定物体与AF区域的任一个重叠,则距离测量可用性确定器212根据从与特定物体重叠的AF区域输出的相差检测信号而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对焦操作。
在执行对焦操作之后,焦点状态确定器213根据与特定物体对应的相差检测信号而确定特定物体是否已经受对焦操作。
另外,相差AF控制器121与驱动控制器122联合操作来执行镜头驱动操作,用以将图像拍摄镜头(聚焦镜头)移动到所确定的镜头焦点位置。
驱动控制器122具有控制驱动图像拍摄镜头的操作的功能,并且实际上联合相差AF控制器121来驱动图像拍摄镜头。
更具体地,相差AF控制器121经由驱动控制器122将控制信号传送到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中包含的镜头控制器31。因此,镜头驱动器38被驱动用来沿着光轴移动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中的镜头组37中包含的对焦镜头。对焦镜头的位置被由图像拍摄镜头单元3中包含的镜头位置检测器39检测,并且表示对焦镜头的位置的数据从镜头控制器31被传送到相机机身中的总体控制器101。
物体检测器123在由副图像拾取器件7捕捉的图像(辅助图像)中指定被设置为检测目标的特定物体。在这个示例中,人脸(也被称作“脸部区域”)被设置为检测目标,并且从辅助图像中检测该脸部区域。
该脸部区域例如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检测。也就是,第一,根据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从被捕捉的图像中提取肤色区域。然后,如果所提取的肤色区域的区域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则确定该肤色区域是人脸。可替换地,人脸也可以通过公共模式识别方法从被捕捉的图像中提取特定部位,例如人脸的眼睛和嘴巴来检测。
显示控制器124控制在监视器12的显示单元上示出的显示内容。显示控制器124根据由副图像拾取器件7连续捕捉的多个图像使得监视器12显示实时观看图像。
显示控制器124也具有使得监视器12示出实时观看图像上的显示元素的功能,每个显示元素表示由物体检测器123指定的特定物体(在这个示例中是人脸)的位置。检测到的脸的位置例如由围绕相应脸区域的帧(下文中也称作“脸部帧”或“脸显示帧”)WK来显示。在图6中,显示了围绕人脸HM的脸部帧WK1。
另外,显示控制器124也具有使得监视器12示出与在监视器12上显示的辅助图像上的图像捕捉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对应的显示元素的功能。与AF区域对应的显示元素例如可以是线图像。在图6中,显示了九个线图像GL。
与AF区域对应的显示元素表示在辅助图像(监视器12的显示屏幕)上示出在图像捕捉区域中设置的AF区域的情况下的AF区域的位置,并且被称作相应AF区域(或者“等效AF区域”)。
监视器控制器125控制在光径中去除反射镜机构6的状态(镜开启状态)与反射镜机构6阻挡光径的状态(镜关闭状态)之间的切换操作。镜控制器125通过驱动镜开关电机(未示出)在镜开启状态与镜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显示控制概述
在使用实时观看显示的取景(flaming)操作中,在监视器12上显示相应AF区域Ef和脸部帧WK。在执行自动对焦操作之后的相应AF区域Ef和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从在执行自动对焦操作之前的显示模式改变了。图7是相应AF区域Ef和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的推移图。
如图7所示,在执行AF操作之前,恒定地显示相应AF区域Ef。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根据对于由脸部帧WK表示的帧区域是否可以执行对焦(距离测量)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下列示例:其中,如果对于由脸部帧WK表示的特定物体的对焦是可能的,则用橙色显示每一脸部帧WK,并且如果对于由脸部帧WK表示的特定物体的对焦是不可能的,则用白色显示每一脸部帧WK。
在执行AF操作之后,从监视器12中去除相应AF区域Ef。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根据由由脸部帧WK表示的脸部区域是否已经被设置为距离测量的目标并且是否已经执行相应特定物体的AF操作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已经执行相应特定物体的AF操作,则用绿色显示每一脸部帧WK,并且如果未执行相应特定物体的AF操作,则用白色显示每一脸部帧WK。
现在将描述在AF操作之前和之后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
首先,将描述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图8是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图9是图解在构图确定操作中在监视器12上显示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参考图8,当例如响应于显示开关9的操作而选择EVF模式时,处理继续到步骤SP11。
在步骤SP11中,通过显示控制器124在监视器12上显示实时观看图像,并且在监视器12上叠加所有相应的AF区域Ef(请查看图6)。
在步骤SP12中,物体检测器123确定是否检测到特定物体。如果检测到特定物体,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13。如果没有检测到特定物体,则结束在AF操作之前的控制显示操作。
在步骤SP13中,相差AF控制器121中的重叠状态确定器211确定特定物体是否与一个或多个相应AF区域Ef重叠。
通过例如下列方法可以确定特定物体是否与一个或多个相应AF区域Ef重叠。也就是,将辅助图像上的相应AF区域Ef中包含的每个像素的坐标与被检测的特定物体中的每个像素的坐标进行比较。因此,确定相应AF区域Ef中的至少一些像素是否被包含在被检测的特定物体中。
辅助图像上的相应AF区域Ef中的每个像素的坐标在制造图像拾取装置1A的同时获得,并且被预先存储在图像拾取装置1A的ROM等中。
因此,在步骤SP13中,如果确定在特定物体中包含辅助图像上的相应AF区域Ef中的至少一些像素,则确定特定物体与一个或多个相应AF区域Ef重叠。
如果在步骤SP13中确定特定物体未与任何相应AF区域Ef重叠,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16,并且确定特定物体的自动对焦是不可能的。因此,用白色显示相应脸部帧WK。
如果在步骤SP13中确定特定物体与一个或多个相应AF区域Ef重叠,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14。
在步骤SP14中,相差AF控制器121中的距离测量可用性确定器212使用从与特定物体重叠的一个或多个AF区域(也称作“重叠AF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对焦操作。
如上所述,基于从重叠AF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也就是,来自线传感器的输出,来确定是否可以执行对焦操作。更具体地,如果在来自与确定重叠AF区域对应的一对线传感器的输出之间不存在差异并且在重叠AF区域中的对比度是低的,则确定从所述重叠AF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无效,并且不能执行对焦操作。
如果在步骤SP14中确定不能执行对焦操作,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16,并且确定对于特定物体的自动对焦是不可能的。因此,用白色显示表示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
如果在步骤SP14中确定可以执行对焦操作,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15,并且确定对于特定物体的自动对焦是可能的。因此,用橙色显示表示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
因此,相差AF控制器121在步骤SP13和SP14中确定是否可以对特定物体执行对焦操作,并且根据确定的结果来改变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
例如,假设两个脸部区域FR2和FR3被检测为特定物体,如图9中所示。脸部区域FR2与相应的AF区域Ef2重叠,并且脸部区域FR3不与任何相应AF区域EF重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脸部区域FR2与一个相应AF区域Ef重叠,因此确定对于脸部区域FR2的自动对焦是可能的。从而,用橙色来显示相应的脸部帧WK2。另外,由于脸部区域FR3不与任何相应AF区域Ef重叠,因此确定脸部区域FR3的自动对焦是不可能的。因此,用白色来显示相应的脸部帧WK3。
例如,每隔预定时间,执行AF操作之前的上述显示控制操作,并且根据构图的变化来改变相应AF区域Ef和脸部帧WK的显示。
接着,将描述AF操作之后的显示控制操作。图10是在AF操作之后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图11是说明在AF操作之后在监视器12上显示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如图10所示,当检测到释放按钮11的半按状态时,执行AF操作。
在AF操作之后,在步骤SP21中从监视器12中去除相应的AF区域Ef(请查看图11)。
在步骤SP22中,确定物体检测器123是否检测到特定物体。如果检测到特定物体,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23。如果未检测到特定物体,则结束AF操作之后的显示控制操作。
在步骤SP23中,焦点状态确定器213确定是否已经开始对焦特定物体。
基于是否已经使用从重叠AF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而执行AF操作来确定是否已经开始对焦特定物体,对于所述重叠AF区域,距离测量可用性确定器212已经确定可以执行对焦操作。
如果在步骤SP23中确定已经开始对焦特定物体,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24,并且表示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的颜色从白色变为绿色。如果在步骤SP23中确定未开始对焦特定物体,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25,并且表示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的颜色不改变,且保持白色。
在AF操作之后的显示控制操作中,从监视器12中去除相应的AF区域Ef。相应地,在用户使用AF锁定方法(其中通过预先将AF区域放置在人脸上并且随后确定构图来设置镜头对焦位置)执行图像捕捉操作的情况下,可以防止AF区域Ef在监视器12上的显示阻碍图像捕捉操作。
根据由焦点状态确定器213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也就是,如果确定已经开始对焦相应的特定物体,则改变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出已经开始对焦特定物体。另外,由于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改变,因此即使当去除所有相应AF区域Ef的显示时,用户也可以识别出对焦的特定物体。
2.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A中,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根据针对相应的检测的特定物体是否可以执行对焦操作而改变。然而,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B中,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根据相应的特定物体可以开始对焦的可能性而改变。图12是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的推移图。图13是图解在构图确定操作中在监视器12上显示的显示屏幕的图示。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1B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类似于图像拾取装置1A的结构和功能(请查看图1到图5)。然而,图像拾取装置1B的重叠状态确定器211的功能不同于图像拾取装置1A的重叠状态确定器的功能。现在将详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
如上所述,在图像拾取装置1B中,执行AF操作之前的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根据由脸部帧WK表示的脸部区域可能开始对焦(可以执行距离测量)的可能性(对焦可能性)而不同。更具体地,如图12中所示,如果对于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较高,则用红色显示每一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并且如果对于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较低,则用橙色显示每一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另外,如果对焦可能性是0,则用白色显示脸部帧WK。
根据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来确定每一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
图像拾取装置1B中包含的重叠状态确定器211确定从由物体检测器123捕捉的图像中检测的每一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
基于在特定物体中包含的相应AF区域Ef中的像素(也称作“区域像素”)的数目来确定重叠的程度。
更具体地,如果特定物体中包含的区域像素的数目等于或多于预定数目,则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高”。如果特定物体中包含的区域像素的数目小于预定数目但是至少一些区域像素被包含在特定物体中,则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低”。如果在特定物体中未包含区域像素,则确定“特定物体没有与任意相应AF区域Ef重叠”。
如果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高,则存在可以获得与特定物体对应的相差检测信号的高可能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差AF控制器121确定特定物体可以开始对焦的可能性较高。
如果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低,则可以获得与特定物体对应的相差检测信号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差AF控制器121确定特定物体可以开始对焦的可能性较低。
如果确定特定物体不与任何相应AF区域重叠,则不可能获得与特定物体对应的相差检测信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差AF控制器121确定特定物体可以开始对焦的可能性为0。
因此,相差AF控制器121用作对焦可能性确定器,用来基于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可以开始对焦特定物体的可能性。
显示控制器124基于由相差AF控制器121执行的对焦可能性的确定的结果,改变每个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
例如,在当等于或多于区域像素的一半被包含在特定物体中时确定重叠的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因为相应AF区域Ef4中的多于一半的像素被包含在脸部区域FR4中,用红色显示图13中示出的脸部帧WK4。另外,因为相应AF区域Ef5中的少于一半的像素被包含在脸部区域FR5中,用橙色显示图13中所示的脸部帧WK5。
将描述图像拾取装置1B中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图14是在AF操作之前执行的显示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4,当例如响应于显示开关9的操作而选择EVF模式时,处理继续到步骤SP31。
在步骤SP31中,通过显示控制器124在监视器12上显示实时观看图像,并且在监视器12上叠加所有相应的AF区域Ef。
在步骤SP32中,物体检测器123确定是否检测到特定物体。如果检测到特定物体,则处理继续到步骤SP33。如果没有检测到特定物体,则结束在AF操作之前的显示控制操作。
在步骤SP33中,相差AF控制器121确定被检测的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
如果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较高,则处理通过步骤SP34继续到步骤SP35。
在步骤SP35中,显示控制器124以红色来显示用于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
如果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较低,则处理通过步骤SP34和SP36继续到步骤SP37。
在步骤SP37中,显示控制器124以橙色来显示用于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
如果特定物体的对焦可能性是零,则处理通过步骤SP34和SP36继续到步骤SP38。
在步骤SP38中,显示控制器124用白色来显示用于特定物体的脸部帧WK。
如上所述,在图像拾取装置1B中,根据被检测的特定物体可能开始对焦的对焦可能性,改变表示特定物体被改变的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
3.修改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每一个上述实施例中,人脸设置为特定物体。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将其它身体部位(例如,躯干)设置为特定物体。
另外,取代人脸,也可以将动物(例如,狗或猫)的脸设置为特定物体。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改变显示脸部帧WK的颜色,来改变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然而,也可以通过改变脸部帧WK的形状来改变每一脸部帧WK的显示模式。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如果特定物体中包含的区域像素的数目少于预定数目但是至少一些区域像素被包含在特定物体中,则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更具体地,上述预定数目可被设置为第一预定数目,并且可以另外设置比第一预定数目少的第二预定数目。然后,可以根据两个预定数目来确定重叠的程度。如果特定物体中包含的区域像素的数目少于第一预定数目且多于第二预定数目,则可以确定“特定物体与相应AF区域Ef之间的重叠的程度较低”。
本申请包含与在2008年10月2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270898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整体内容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根据迄今为止的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图像拾取器件,用于捕捉关于物体图像的图像;
物体检测部件,用于从所捕捉的图像中检测特定物体;
焦点控制部件,用于基于从在图像捕捉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执行对焦操作;
显示控制部件,用于使得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和
第一确定部件,用于基于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对焦操作,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件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部件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如果所述第一确定部件根据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已经执行了对焦操作,则所述显示控制部件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件使得显示单元显示关于所述距离测量区域的显示元素,并且使得显示单元在执行对焦操作之后去除关于所述距离测量区域的显示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部件,用于确定是否能够获得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
其中,在执行对焦操作之前,所述显示控制部件根据由所述第二确定部件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件使得显示单元在主图像捕捉操作之前根据由所述图像拾取器件连续捕捉的图像来显示预览图像,并且使得显示单元在执行对焦操作之前在预览图像上显示关于所述距离测量区域的显示元素和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所述特定物体包括人脸。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还包括:
确定部件,用于确定可以开始对焦特定物体的可能性,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件在执行对焦操作之前,根据所述可能性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8.一种控制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
a)从由图像拾取器件捕捉的图像检测特定物体;
b)使得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
c)基于从在图像捕捉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执行对焦操作;
d)基于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执行了对焦操作;和
e)根据在d)中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9.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包括:
图像拾取器件,用于捕捉关于物体图像的图像;
物体检测器,用于从所捕捉的图像中检测特定物体;
焦点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来基于从在图像捕捉区域中的预定位置处设置的距离测量区域获得的相差检测信号,执行对焦操作;
显示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来使得显示单元显示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和
第一确定单元,其被配置来基于关于所述特定物体的相差检测信号,确定是否已经执行对焦操作,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第一确定单元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改变表示所述特定物体的位置的显示元素的显示模式。
CN2009102053799A 2008-10-21 2009-10-21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69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0898A JP2010103615A (ja) 2008-10-21 2008-10-21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70898/08 2008-10-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6969A true CN101726969A (zh) 2010-06-09
CN101726969B CN101726969B (zh) 2011-12-21

Family

ID=42108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53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26969B (zh) 2008-10-21 2009-10-21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05481B2 (zh)
JP (1) JP2010103615A (zh)
CN (1) CN1017269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43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1446B2 (ja) * 2008-06-05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79967B2 (ja) * 2011-06-30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写体検出機能を備えた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219856B2 (en) * 2012-09-11 2015-12-22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control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performed by imaging control device
JP6007687B2 (ja) * 2012-09-11 2016-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方法
CN117061869A (zh) * 2018-12-28 2023-11-14 株式会社尼康 电子设备、照相机以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0002B1 (en) * 2001-04-12 2011-03-0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ick-up device
JP2003107335A (ja) 2001-09-28 2003-04-09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自動合焦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7298412B2 (en) 2001-09-18 2007-11-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ickup device,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utomatic exposure method, electronic flash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603761B2 (ja) * 2002-10-24 2010-12-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合焦状態表示装置、携帯端末装置並びに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4344299B2 (ja) * 2004-09-16 2009-10-14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オートフォーカス合焦時間報知方法
JP4566732B2 (ja) * 2004-12-24 2010-10-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US20060182433A1 (en) * 2005-02-15 2006-08-17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US7565075B2 (en) * 2005-07-11 2009-07-21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hibiting image focus information on a viewfinder
EP1909229B1 (en) * 2006-10-03 2014-02-19 Nikon Corporation Tracking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US7544919B2 (en) * 2006-11-20 2009-06-09 Red.Com, Inc. Focus assist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436A (zh) * 2016-07-07 2018-01-16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模块
CN107592436B (zh) * 2016-07-07 2020-01-10 采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97513A1 (en) 2010-04-22
CN101726969B (zh) 2011-12-21
US8305481B2 (en) 2012-11-06
JP2010103615A (ja) 201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7971B (zh) 图像拾取设备
JP5233720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54482B (zh) 图像拾取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的控制方法
US7936384B2 (en) Image taking system
CN101237529B (zh) 成像设备与成像方法
CN101567972B (zh) 图像拾取设备
US8345147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726969B (zh)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控制该图像拾取装置的方法
CN101184163A (zh) 成像装置
CN101360190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00045853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1359150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73254B (zh) 摄影装置及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293087B (zh)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59085B (zh) 数字单反相机和数字单反相机的控制方法
JP4914688B2 (ja) 撮影装置
CN101494730B (zh) 摄像设备
CN106101495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219085A (ja) 撮像装置
CN101403846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0190925A (ja) 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