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18161A -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18161A CN101718161A CN200910253956A CN200910253956A CN101718161A CN 101718161 A CN101718161 A CN 101718161A CN 200910253956 A CN200910253956 A CN 200910253956A CN 200910253956 A CN200910253956 A CN 200910253956A CN 101718161 A CN101718161 A CN 1017181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 groove
- button iron
- button
- has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该新型搭扣结构包括扣铁组和搭扣座,该扣铁组包括至少两个扣铁,该至少两个扣铁层叠排列,相邻扣铁之间设置有供下侧门的折页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所述搭扣座包括折页凹槽和扣铁组凹槽,折页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折页,扣铁组凹槽用于与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相扣合;所述搭扣座的一端与所述扣铁组的一端由第一连接装置穿过,且所述搭扣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在敞车的下侧梁上,所述搭扣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而固定在所述下侧梁上;所述扣铁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本发明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搭扣结构是我国铁路通用敞车上装用的锁闭下侧门的一种装置。图1为现有技术中搭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搭扣结构包括搭扣座11和扣铁12,其中,搭扣座11包括扣铁凹槽15和折页凹槽16,下侧门的折页在锁闭下侧门时可置于折页凹槽16中,搭扣座11的一端和扣铁12的一端由螺栓14穿过,在搭扣座11的一端通过螺栓14固定在敞车下侧梁13上的同时,扣铁12的一端可绕螺栓14旋转,且扣铁12的另一端在锁闭下侧门时可置于扣铁凹槽15内,而搭扣座1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17而固定在敞车下侧梁13上。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搭扣结构正常锁闭下侧门的具体过程为:先放下下侧门,使下侧门的折页进入折页凹槽16内,接着正向转动扣铁12,使扣铁12的另一端置于扣铁凹槽15内,最终扣铁12压紧了折页且下侧门处于锁闭状态,此时搭扣结构也正常锁闭。在这种正常锁闭敞车的下侧门的情况下,敞车内一般都是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的,且当利用现有搭扣结构正常锁闭敞车后,下侧门与下侧梁间的间隙较小,可保证散粒货物不能从门缝中掉出。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搭扣结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现有搭扣结构在正常锁闭后,扣铁12全靠自身重力落在扣铁凹槽15内,而其反向转动并没有被限制,因此在车辆运行振动过程中,存在扣铁12从扣铁凹槽15内脱出的可能,并且造成敞车下侧门的自由开启,给铁路行车带来了安全隐患。为防止运行途中因搭扣结构的自开而导致敞车下侧门打开,各铁路局明确要求,敞车下侧门需用8号铁丝捆绑。每年用于铁丝捆绑消耗了大量资金。
(2)通用敞车在装载钢卷等集载货物时,捆绑加固集载货物用的钢丝绳、钢丝、或钢筋等需采用绳栓进一步固定,由于该绳栓的一端置于从敞车的车内通过且另一端置于敞车的车外,而导致了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即下侧门的折页不能顺利置于折页凹槽16内,从而导致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扣铁12不能在自然扣设于扣铁凹槽15内)。当强行关闭下侧门时容易造成敞车的其变形和损坏,若不进行强行关闭下侧门,则须采用8号钢丝直接将折页与搭扣座捆绑,这样会而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搭扣座与下侧梁的连接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很容易被盗窃,且存在大量丢失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搭扣结构,其中包括扣铁组和搭扣座,
所述扣铁组包括至少两个扣铁,所述至少两个扣铁层叠排列,相邻扣铁之间设置有供下侧门的折页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
所述搭扣座包括折页凹槽和扣铁组凹槽,所述折页凹槽用于放置所述折页,所述扣铁组凹槽用于与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相扣合;
所述搭扣座的一端与所述扣铁组的一端由第一连接装置穿过,且所述搭扣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在敞车的下侧梁上,所述搭扣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而固定在所述下侧梁上;所述扣铁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其中包括:
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
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其中包括:
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
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新型搭扣结构而锁闭敞车下侧门方式,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或者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即使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能正常锁闭的目的,并且提高了防自开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搭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扣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前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的一锁闭状态;
图8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的另一锁闭状态;
图9为本发明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一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新型搭扣结构包括扣铁组和搭扣座,该扣铁组包括至少两个扣铁,为叙述方便起见,以扣铁组以包括两个扣铁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新型搭扣结构。图2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侧视图。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包括扣铁组和搭扣座11,扣铁组包括层叠排列的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且该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之间设置有供下侧门的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18;搭扣座11包括折页凹槽16和扣铁组凹槽,其中,折页凹槽16可用于放置下侧门的折页,且该扣铁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第一凹槽151用于与内层扣铁121的另一端相扣合,第二凹槽152用于与外层扣铁122的另一端相扣合;搭扣座11的一端与扣铁组的一端由第一连接装置14穿过,即第一连接装置14穿过搭扣座11的一端、第一凹槽151的一端以及第二凹槽152的一端,且搭扣座11的一端通过该第一连接装置14而固定在敞车的下侧梁13上,搭扣座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17而固定在下侧梁13上;且该扣铁组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装置14上,即第一凹槽151的以及第二凹槽152可分别独立绕第一连接装置14旋转。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装置14可为台阶式专用销铆钉;且第二连接装置17可为专用拉铆钉,由于铆钉结构不但连接强度高,而且需专用工具才能够拆卸,因此在保证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起到了防盗的作用。并将搭扣座11的高度设置为90mm,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需旋转36°才能脱离搭扣座11,而结合图1,相比现有技术中高度仅为70mm的搭扣座11,且扣铁12仅需27°就能脱离搭扣座11,在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分别自然扣合于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中后,由于本实施中的搭扣座11比现有技术中的搭扣座11高出了20mm,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防自开的能力。
进一步地,图5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前的正视图,结合图2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还包括锁铁19,锁铁19包括锁铁立面191和中空部分192,中空部分192为椭圆形,其中锁铁立面191设置于锁铁19的一端,锁铁19与第三连接装置20铰接,且第三连接装置20穿过中空部分192固定连接于搭扣座11,即锁铁19通过中空部分192可以在第三连接装置20上旋转滑动,且锁铁19通过第三连接装置20穿过中空部分192而与第三连接装置20铰接,即锁铁19通过中空部分192可以在第三连接装置上旋转滑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还包括突出部21,该突出部21对应于扣铁组的一端而设置于搭扣座11的底部,在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分别自然扣合于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中后,可通过锁铁19利用其上中空部分192在第三连接装置20上的旋转滑动,而使锁铁立面191面向第一凹槽151的一端以及第二凹槽152的一端,这时,结合如图6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锁闭后的局部示意图所示,在突出部21与锁铁19点接触以抵住锁铁19的另一端的同时,锁铁立面191抵住了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即在锁铁立面191抵住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的一端的过程中,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的另一端将无法通过其一端在第一连接装置14上的旋转而脱离各自所对应的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进一步,再如图6所示,锁铁19与突出部21实现点接触的面可设置为缓和斜面,且当锁铁19需脱出时,需要沿突出部21向上滑动一段距离才能完全脱出,增强锁铁19的防脱性能,进而提高了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防自开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连接装置20可为专用销铆钉,由于铆钉结构不但连接强度高,而且需专用工具才能够拆卸,因此在保证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扣铁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上半部分设置有外凸的导向斜面22,图1中现有扣铁12都为直壁结构,当下侧门的折页有较大的外涨力时,扣铁12进入扣铁凹槽15前容易与搭扣座上沿触碰,不利于锁闭,而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增加了导向斜面22,即使折页外涨力较大时,通过敲击内层扣铁121和/或外层扣铁122的头部,内层扣铁121和/或外层扣铁122都可沿着该导向斜面22导入各自所对应内的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方便了本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锁闭的操作。
下面具体介绍,通过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锁闭下侧门的过程:
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下侧门与下侧梁13间的间隙较小,下侧门可紧密地正常锁闭,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16内,并将内层扣铁121和外层扣铁122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内;然后将锁铁19通过其中空部分192在第三连接装置20(即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191面向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的一端,在突出部21抵住锁铁19的另一端的同时,锁铁立面191也同时抵住了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可参照如图7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的一锁闭状态所示。
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下侧门与下侧梁13间的间隙较小,下侧门无法紧密地正常锁闭,即下侧门锁闭时折页无法置于折页凹槽16内,在这种情况下,可先将内层扣铁121扣设于第一凹槽151内,再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18内,然后将外层扣铁122扣设于与第二凹槽152内;然后将锁铁19通过其中空部分192在第三连接装置20(即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191面向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的一端,在突出部21抵住锁铁19的另一端的同时,锁铁立面191也同时抵住了第一凹槽151和第二凹槽152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可参照如图8为本发明新型搭扣结构的另一锁闭状态所示。这样就使折页稳固地置于折页凹槽16内,在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打开之前,而无法从折页凹槽16内跳出。
本实施例的新型搭扣结构,提供了一种利用新型搭扣结构而锁闭敞车下侧门方式,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或者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即使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能正常锁闭的目的,并且提高了防自开的能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中由于扣铁组仅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并且根据敞车内装在货物的不同,可将折页折页凹槽或折页间隙不同的位置,实现了利用新型搭扣结构可两级锁闭敞车的下侧门的目的。但是本发明的扣铁组不限于仅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的结构,还可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扣铁,且各个扣铁层叠排列,相邻扣铁之间设置有供所述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根据敞车内装在货物的不同,且在保证安全运输的前提下,可将折页置于不同的折页间隙以实现多级锁闭敞车的下侧门的目的。
图9为本发明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一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中扣铁组仅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包括:
步骤901、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
步骤902、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还包括:将锁铁通过其中空部分在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面向所述扣铁组的一端,并使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
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新型搭扣结构而锁闭敞车下侧门方式,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或者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即使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能正常锁闭的目的,并且提高了防自开的能力。
图10为本发明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另一流程图。本实施例也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新型搭扣结构中扣铁组仅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1、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步骤1002、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
步骤1003、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还包括:将锁铁通过其中空部分在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面向所述扣铁组的一端,并使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
本实施例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新型搭扣结构而锁闭敞车下侧门方式,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或者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无法正常锁闭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即使敞车下侧门无法正常关闭时,搭扣结构也能正常锁闭的目的,并且提高了防自开的能力。
针对上述两个方法实施例,是基于新型搭扣结构中扣铁组仅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当新型搭扣结构中扣铁组包括或三个以上时,根据敞车内装在货物的不同,且在保证安全运输的前提下,可将折页置于不同的折页间隙以实现多级锁闭敞车的下侧门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扣铁组和搭扣座,
所述扣铁组包括至少两个扣铁,所述至少两个扣铁层叠排列,相邻扣铁之间设置有供下侧门的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
所述搭扣座包括折页凹槽和扣铁组凹槽,所述折页凹槽用于放置下侧门的折页,所述扣铁组凹槽用于与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相扣合;
所述搭扣座的一端与所述扣铁组的一端由第一连接装置穿过,且所述搭扣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固定在敞车的下侧梁上,所述搭扣座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而固定在所述下侧梁上;所述扣铁组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座的高度为9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台阶式专用销铆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专用拉铆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铁,
所述锁铁包括锁铁立面和中空部分,所述锁铁立面设置于所述锁铁的一端,且所述锁铁与第三连接装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穿过所述中空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搭扣座;
当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扣合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后,且当所述锁铁通过所述中空部分在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上旋转滑动,而使所述锁铁立面面向所述扣铁组的一端时,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座还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对应于所述扣铁组的一端而设置于所述搭扣座的底部,用于当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的同时,抵住所述锁铁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铁的另一端为缓和斜面,在所述突出部抵住所述锁铁的另一端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缓和斜面为点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连接装置为专用销铆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铁组包括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所述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层叠排列,且所述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之间设置有供所述折页放置的折页间隙;
所述扣铁组凹槽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所述内层扣铁的另一端相扣合,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所述外层扣铁的另一端相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铁的上半部分设置有外凸的导向斜面。
11.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新型搭扣结构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包括:
当敞车空载或装有散粒货物时,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凹槽内;
并将内层扣铁和外层扣铁依次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锁铁通过其中空部分在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面向所述扣铁组的一端,并使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
13.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新型搭扣结构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包括:
当敞车装有集载货物时,将内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将下侧门的折页置于折页间隙内;
并将外层扣铁扣设于与之相对应的扣铁凹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锁铁通过其中空部分在专用销铆钉上旋转滑动,而使其锁铁立面面向所述扣铁组的一端,并使所述锁铁立面用于抵住所述扣铁组的一端,以防止所述扣铁组的另一端从所述扣铁组凹槽内脱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539561A CN101718161B (zh) | 2009-12-09 | 2009-12-09 |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2539561A CN101718161B (zh) | 2009-12-09 | 2009-12-09 |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8161A true CN101718161A (zh) | 2010-06-02 |
CN101718161B CN101718161B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243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539561A Active CN101718161B (zh) | 2009-12-09 | 2009-12-09 |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71816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1516A (zh) * | 2012-12-06 | 2013-03-27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货车侧门开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5320B (zh) * | 2013-04-07 | 2015-07-29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36561Y (zh) * | 2008-07-25 | 2009-05-13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货运敞车下侧门搭扣锁闭装置 |
CN101323309B (zh) * | 2008-07-25 | 2010-06-30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货运敞车下侧门搭扣锁闭装置 |
-
2009
- 2009-12-09 CN CN2009102539561A patent/CN10171816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1516A (zh) * | 2012-12-06 | 2013-03-27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货车侧门开启装置 |
CN102991516B (zh) * | 2012-12-06 | 2015-08-19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货车侧门开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18161B (zh) | 201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83405B (zh) | 一种卸扣 | |
CN101718161B (zh) | 新型搭扣结构及锁闭敞车下侧门的方法 | |
CN102616640A (zh) | 电梯层门防撞装置 | |
CN203066676U (zh) | 货车搭扣 | |
CN101323309B (zh) | 铁路货运敞车下侧门搭扣锁闭装置 | |
KR101128442B1 (ko) | 철도차량 스커트 패널 보조잠금장치 | |
CN209704250U (zh) | 一种锁闭解锁装置及其微动塞拉门 | |
CN103161362A (zh) | 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 | |
CN204703643U (zh) | 防脱勾的货车厢门锁紧装置 | |
CN103195320A (zh) | 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 | |
CN201099198Y (zh) | 自卸车车箱后门封闭装置 | |
CN212716243U (zh) | 铁道车辆敞车下侧门两级锁闭装置 | |
CN210941786U (zh) | 一种用于轨道作业车直取式车载止轮器防盗托架 | |
CN207809416U (zh) | 一种矿车及车载一体式矿车阻车器 | |
CN102991516A (zh) | 铁路货车侧门开启装置 | |
CN201236561Y (zh) | 铁路货运敞车下侧门搭扣锁闭装置 | |
CN203160895U (zh) | 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 | |
CN217864401U (zh) | 一种货车车厢门新型开关锁扣 | |
CN110217532A (zh) | 一种密集型仓库中防止穿梭车失控的装置 | |
CN202806754U (zh) | 一种单侧曲轨侧卸式矿车 | |
CN201597956U (zh) | 一种门固定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集装箱 | |
CN203160894U (zh) | 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 | |
CN215621965U (zh) | 一种用于铁路货车下侧门关闭的安全装置 | |
CN218400527U (zh) | 一种用于火车侧门搭扣的安全自锁装置 | |
CN201264609Y (zh) | 一种双重自锁搭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VEHIC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