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6265A -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6265A
CN101706265A CN200910252825A CN200910252825A CN101706265A CN 101706265 A CN101706265 A CN 101706265A CN 200910252825 A CN200910252825 A CN 200910252825A CN 200910252825 A CN200910252825 A CN 200910252825A CN 101706265 A CN101706265 A CN 101706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pper plate
lower plate
oil cylinder
direction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6265B (zh
Inventor
苏建
徐观
苏丽俐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25282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6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62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旨在克服现有设备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等问题。其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运动系统组成,动力源和两个运动系统管路连接。每个运动系统由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组成。驱动单元主要由1号油缸、接近开关固定块、接近开关安装板、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感知板、感知固定板和吊环杆尼龙套组成。从动单元主要由下板和上板组成。下板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叠放在下板上,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采用上板铰链套、铰链轴盖、铰链尼龙衬套、铰链尼龙衬套和地脚螺栓转动连接,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1号油缸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Description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检测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背景技术
所谓汽车底盘松旷间隙,就是指汽车车轮总成、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相配合零部件之间的松旷间隙,如轮毂轴承副、主销配合副、球头配合副、独立悬架摆臂铰链、纵横拉杆、钢板吊耳、骑马螺栓等处以及传动系的配合松旷间隙。底盘行驶系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无论其中任何一处间隙过大或润滑不良,都会导致汽车的行驶性能下降,操纵稳定性变坏,行车摇摆不定,轮胎与悬架零件加速磨损,转向不灵敏等等不良后果,严重时更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对底盘行驶系松旷间隙的经常检测,及时维护。
现有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检测方法主要采用上、中、下三层台板的十字导轨结构完成台板的各向运动,同时带动停放在上台板上的待检车轮运动,通过传感器和数学模型检测汽车的底盘松况,检测设备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加工精度和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检测设备存在结构及运动控制复杂,加工精度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以及生产厂家对汽车底盘松旷间隙进行实地快速检测要求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与2号运动系统组成。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与2号运动系统之间分别采用管路连接。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或2号运动系统皆由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组成。
所述的驱动单元主要由1号油缸、接近开关固定块、接近开关安装板、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感知板、感知固定板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组成。
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分别装入1号油缸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为紧配合,接近开关固定块与1号油缸伸出活塞杆端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感知板与感知固定板垂直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与1号油缸活塞杆端的吊耳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从动单元主要由下板和上板组成。
下板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叠放在下板上,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上的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板为一个平钢板结构件,在其右下角加工一个缺口,在缺口处即在下板长边的端面焊接有弧形的底板耳,弧形的底板耳的弧形边和缺口的长边圆滑连接,在弧形的底板耳的外端加工有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在弧形的底板耳相对一侧加工两个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下板的上表面涂有耐磨材料层或装有耐磨材料板,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的形状或面积和上板的形状或面积相同。下板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个2号U型支座,在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孔的轴线和下板下工作面垂直,在下板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所述的上板也为一个和下板长宽相等的平钢板结构件,在上板右上角和左上角各设置成一个三角形的缺口,上板的右下角的下工作面焊接一个1号U型支座,在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通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上板下工作面垂直,在上板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将上板安装在下板上表面的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上,上板和下板的长边与宽边对正。上板和下板一角上的两个圆通孔的轴线对正,上板和下板上的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都指向下方,并沿着上板和下板的宽边对称地设置;所述的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是指采用上板铰链套、铰链轴盖、铰链尼龙衬套、铰链尼龙衬套和地脚螺栓在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转动连接:下板铰链套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下板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同时下板铰链套也套装在已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上,再通过螺母和垫圈将下板固定在地基上。铰链尼龙衬套的内孔紧配合地套装在下板铰链套粗轴部分的外圆柱面上,上板铰链套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上板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成紧密配合,上板铰链套的内圆孔面与铰链尼龙衬套的外圆面为动配合转动连接。铰链轴盖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铰链套的上端面上,铰链轴盖下端面与上板铰链套和铰链尼龙衬套的上端面为滑动接触连接;所述的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是指驱动单元中1号油缸的一端吊耳是采用1号U型支座、角铁、尼龙垫、厚垫圈、薄垫圈、油缸销轴、油杯与销轴挡块和上板右下角的下工作面转动连接:角铁的一直角边与固定在上板右下角下工作面上的1号U型支座侧壁的外侧面焊接连接。角铁的另一直角边与尼龙垫铆接,尼龙垫与下板下工作面滑动配合接触。薄垫圈、安装在1号油缸一端吊耳孔中的吊环杆尼龙套和固定在上板下工作面上的厚垫圈依次套装在油缸销轴上为动配合连接,同时油缸销轴插入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圆形通孔中为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圆环体轴肩上的平面与销轴挡块侧面接触,销轴挡块通过螺栓和圆垫片与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的螺纹孔连接,圆垫片的下表面与油缸销轴圆环体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油缸销轴的中轴线上加工有润滑油槽,油杯与润滑油槽端部是螺纹连接;所述的动力源主要由电机、油泵、油箱、控制器、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和3号电磁换向阀组成。电机的输出轴与油泵的输入轴之间采用连轴器连接。油泵的输入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同时和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的P口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和溢流阀的进油口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的T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B口分别与1号油缸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2号电磁换向阀的A口与B口分别与2号油缸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1号电磁换向阀、2号电磁换向阀与3号电磁换向阀上的电磁铁分别与控制器电线连接,电机的接线端与控制器电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参阅图17,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采用上板与下板结构,通过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一角的轴转动,可以同时使车轮产生横向和纵向位移,简化了传统设备采用三层台板结构导致的成本过高,控制复杂等问题。
参阅图18,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宽边中点的轴运动时,上板中心一点A的运动路径为从A到A1再到A2,由于通常情况下上板与下板之间的相对转角为一个小角度,因此,A的运动路径可近似为平行于y轴的运动,因此当旋转轴位于上板与下板宽边中点时,只能提供y方向的单方向位移,无法检测x方向的汽车悬架间隙。参阅图19,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台板一角的轴相对运动,此时上板中心一点A的运动路径为从A到A1再到A2,这时A1到A2的位移分别明显地产生了在x与y方向的分量位移Δx与Δy,即当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一角的轴转动会同时产生x与y方向的分量位移,因此可以同时检测x与y方向的汽车悬架间隙。
2.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最主要特点是工作台面薄,仅为15毫米厚,所以无需专门为设备打基础,安装设备极其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具有检查轴载重质量不大于10T的各种类型汽车的底盘松旷间隙的功能,能够满足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以及生产厂家对汽车底盘松旷间隙进行实地快速检测的要求,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整体结构的轴测投影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动力源的轴测投影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处于工作位置时的轴测投影图;
图4是使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处于倒置状态下的轴测投影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驱动单元的轴测投影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驱动单元中的接近开关安装板结构的轴测投影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驱动单元中的接近开关感知板和感知固定板装配关系的轴测投影图;
图8是在图7的基础上使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驱动单元中的接近开关感知板和感知固定板处于倒置状态下的轴测投影图;
图9是在图3的基础上使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中的从动单元处于倒置状态下的轴测投影图;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从动单元中的下板的轴测投影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从动单元中的下板处于倒置状态下的轴测投影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从动单元中的上板处于工作状态下的轴测投影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中的1号油缸与上板和角铁、尼龙垫与下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从动单元中的角铁、尼龙垫与下板之间连接关系的轴测投影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从动单元中的下板与上板之间通过上板铰链套、铰链尼龙衬套和下板铰链套相连接的轴测投影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中的油缸销轴与销轴挡块之间连接关系的轴测投影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1号运动系统中的上板摆动时致使上板中心点产生纵、横位移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8是分析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宽边中点的轴运动时只能提供y方向的单方向位移,无法检测x方向的汽车悬架间隙的示意图;
图19是分析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上板相对于下板绕位于上板与下板一角的轴相对运动时会同时产生x与y方向分量位移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中动力源(液压泵站)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1号油缸,2.接近开关固定块,3.接近开关安装板,4.接近开关,5.接近开关感知板,6.感知固定板,7.吊环杆尼龙套,8.下板,9.运输固定螺栓,10.上板,11.角铁,12.尼龙垫,13.厚垫圈,14.薄垫圈,15.油缸销轴,16.油杯,17.销轴挡块,18.上板铰链套,19.铰链轴盖,20.铰链尼龙衬套,21.下板铰链套,22.地脚螺栓,23.三角钢板,24.2号油缸,A.电机,B.油箱,D.控制器,V1.1号电磁换向阀,V2.2号电磁换向阀,V3.溢流阀,V4.3号电磁换向阀,E.1号运动系统,F.2号运动系统,I.驱动单元,II.从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具有检查轴载重质量不大于10T的各种类型汽车底盘松旷间隙的功能,能够满足国家质量监督部门以及生产厂家对汽车底盘松旷间隙进行实地快速检测的要求,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阅图1至图4,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是由动力源(液压泵站)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和2号运动系统F所组成.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E或2号运动系统F皆由驱动单元I和从动单元II组成.组成1号运动系统E的驱动单元I与从动单元II的结构和组成2号运动系统F中的驱动单元I与从动单元II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的动力源主要由电机A、油泵、油箱B、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溢流阀V3、3号电磁换向阀V4和控制器D组成,这些电器、液压元件按液压原理图有序地连接.动力源的两个进出油口与1号运动系统E中驱动单元I中的1号油缸1的进出油口管路连接,动力源的另两个进出油口与2号运动系统F中的2号油缸24的进出油口管路连接.动力源为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和2号运动系统F中的1号油缸1和2号油缸24提供液压油,驱动1号油缸1和/或2号油缸24中的活塞进、出运动,实现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和2号运动系统F中下板8与上板10之间的相对转动.
参阅图5至图8,驱动单元I主要由1号油缸1、接近开关固定块2、接近开关安装板3、接近开关4、接近开关感知板5、感知固定板6和吊环杆尼龙套7组成。两个吊环杆尼龙套7装入1号油缸1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两个吊环杆尼龙套7的外圆柱面和1号油缸1两端吊耳的内孔为紧配合,吊环杆尼龙套7的内孔动配合地套装在从动单元II中的油缸销轴15上。参阅图5与图7,接近开关固定块2为一面加工出曲率和1号油缸1外缸壁的曲率相同的圆弧面的长方体,接近开关固定块2的圆弧面与1号油缸1伸出活塞杆的端部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3为一加工有连接孔的板金件,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2的上表面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4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3与接近开关感知板5没有连接关系,当1号油缸1中的活塞杆移动时接近开关感知板5相对两个接近开关4的位置产生变化,进而达到了解或控制活塞杆移动的位置,达到了解或控制上板10转动的位置。参阅图8与图9,接近开关感知板5与感知固定板6也是板金件,接近开关感知板5为L型板金件,接近开关感知板5与感知固定板6之间为相交垂直并采用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6与1号油缸1活塞杆端部吊耳的端平面螺栓固定连接,感知固定板6与吊环杆尼龙套7的对称轴线垂直。
参阅图9,所述的从动单元II主要由下板8、运输固定螺栓9、上板10、角铁11、尼龙垫12、厚垫圈13、薄垫圈14、油缸销轴15、油杯16、销轴挡块17、上板铰链套18、铰链轴盖19、铰链尼龙衬套20、下板铰链套21和地脚螺栓22组成。
参阅图10与图11,下板8的主体为一个平钢板结构件(厚度为15毫米),确切地说是一块近似长方形的钢板,在其右下角去除一小块近似长方形的钢板即形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缺口,在去除一小块近似长方形钢板的地方即在下板8长边的端面焊接有弧形的底板耳,弧形的底板耳的弧形边和近似长方形缺口的长边圆滑连接,在弧形的底板耳的外端加工有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在弧形的底板耳相对一侧(下板8的长边)也加工两个安装同型号的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其正常工作状态为水平放置,下板8的上表面即与上板10的下工作面相接触面涂有耐磨材料层或装有耐磨材料板(材质为聚乙烯),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的形状或面积和上板10的形状或面积相同。下板8的下工作面一角(即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个2号U型支座,在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孔的轴线和下板8下工作面垂直。在下板8的左下角即和焊接有一个2号U型支座一角成对角线的一角处加工一个安装下板铰链套21的圆通孔。
参阅图12,上板10也为一个平钢板结构件(厚度为15毫米),确切地说也是一块和下板8长宽相等的近似长方形的钢板,在其右下角和左下角各去除一小块三角形的钢板即形成两个三角形的缺口.其正常工作状态为叠放置在下板8的上表面上,确切地说,上板10的下工作面与下板8上表面涂有的耐磨材料层或装置的耐磨材料板表面相接触.上板10的下工作面的一角(即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个1号U型支座,在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通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上板10底面垂直.在焊接有1号U型支座的上板10的上工作面上焊接一块起加强刚度与强度的三角钢板23,在上板10的左上角即和焊接有一个1号U型支座的一角同处一侧的另一角处加工一个安装上板铰链套18的圆通孔(孔径大于下板8左下角圆通孔的孔径).当将上板10安装在下板8的上表面时,上板10和下板8的长边与宽边对正;上板10和下板8一角上的两个圆通孔的轴线对正,并借助于上板铰链套18、铰链尼龙衬套20、下板铰链套21和地脚螺栓22等另件将上板10和下板8动配合地相连接;上板10和下板8上的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都指向下方,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的开口方向相对,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沿着上板10和下板8的宽边对称地设置,并借助于油缸销轴15将1号油缸1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在下板8上的2号U型支座上,同时也借助于结构相同的油缸销轴15将1号油缸1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在上板10上的1号U型支座上.当1号油缸1的进出油口通入压力油时活塞将进出移动,推动上板10相对下板8转动.
参阅图1、图13、图14与图16,详细描述从动单元II及其与驱动单元I的连接关系,下板8的通过4个(3个地脚螺栓型号是相同的)地脚螺栓固定在地基上,下板8上工作面上的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平面与上台板10下工作面滑动配合接触。角铁11的一个直角边与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上的1号U型支座侧壁的外侧面焊接固定,角铁11的另一直角边与尼龙垫12铆接,尼龙垫12与下板8下工作面(特别是与下板8上弧形的底板耳的下工作面)滑动配合接触,这样对上台板10的转动起到导向作用。薄垫圈14、安装在1号油缸1一端吊耳孔中的吊环杆尼龙套7和固定在上板10下表面上的厚垫圈13依次套装在油缸销轴15上并与油缸销轴15为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15是插入固定在上板10下表面上的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圆形通孔中,油缸销轴15与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的圆通孔为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15为一端加工出圆环体轴肩的长轴,圆环体轴肩的侧面加工成的平面与长方体形的销轴挡块17的侧面接触,加工有通孔的销轴挡块17通过螺栓和圆垫片与1号U型支座上的螺纹孔连接,圆垫片的下表面压紧油缸销轴15的圆环体轴肩的上端面,油缸销轴15的中轴线上加工有润滑油槽,油杯16与润滑油槽端部是螺纹连接。
下板8是采用(上台板10与1号油缸1一端吊耳转动连接所采用的1号U型支座、厚垫圈13、薄垫圈14、油缸销轴15、油杯16与销轴挡块17)结构完全相同的一套2号U型支座、厚垫圈13、薄垫圈14、油缸销轴15、油杯16与销轴挡块17和1号油缸1另一端吊耳转动连接:2号U型支座焊接固定在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上,薄垫圈14、安装在1号油缸1另一端吊耳孔中的吊环杆尼龙套7和固定在下板8下工作面上的厚垫圈13依次套装在油缸销轴15上并与油缸销轴15实现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15是插入固定在下板8下工作面上的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圆通孔中,油缸销轴15与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的圆通孔为动配合连接。同样,沿圆环体形轴肩轴线方向的侧面加工成的平面与长方体形的销轴挡块17的侧面接触,加工有通孔的销轴挡块17通过螺栓和圆垫片与2号U型支座上的螺纹孔连接,圆垫片的下表面压紧油缸销轴15的圆环体形轴肩的上端面,油缸销轴15中轴线上加工有润滑油槽,油杯16与润滑油槽端部是螺纹连接。
1号油缸1两端的吊耳哪一端的吊耳与上板10上的U型支座连接或是与下板8上的U型支座连接没有严格要求。
参阅图15,详细描述上板10和下板8之间滑动配合接触连接关系,下板8是借助于下板铰链套21、地脚螺栓22和螺母垫圈固定在地基上.下板铰链套21下端的外圆柱面加工成阶梯轴式,下板铰链套21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下板8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同时下板铰链套21也套装在已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22上,再通过螺母和垫圈就将下板8固定在地基上.铰链尼龙衬套20的内孔紧配合地套装在下板铰链套21粗轴部分的外圆柱面上,上板铰链套18下端的外圆柱面也加工成阶梯轴式,上板铰链套18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上板10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并成紧密配合,上板铰链套18的内圆孔面与铰链尼龙衬套20的外圆面为动配合转动连接,铰链轴盖19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铰链套21的上端面上,铰链轴盖19下端面与上板铰链套18和铰链尼龙衬套20的上端面为滑动接触连接.由驱动单元I中的1号油缸1驱动,上板10绕着铰链尼龙衬套20转动,同时在下板8上的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表面滑动.
参阅图2与图20,图中表示了动力源(液压泵站)结构外形和结构原理。动力源包括电机A、油泵、油箱B、控制器D、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溢流阀V3和3号电磁换向阀V4。
电机A的输出轴与油泵的输入轴之间采用连轴器连接,油泵的输入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经单向阀同时和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的P口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和溢流阀V3的进油口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的T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溢流阀V3的出油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V1的A口与B口分别与1号油缸1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2号电磁换向阀V2的A口与B口分别与2号油缸24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上的电磁铁分别与控制器D电线连接,电机A的接线端与控制器D电线连接。
通过对控制器的控制,当1号电磁换向阀V1和/或2号电磁换向阀V2欲动作时,3号电磁换向阀V4接通电源,3号电磁换向阀V4关闭,使主油道建立油压。
当操作人员按下控制器的控制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左侧的1号运动系统E的后推键后,1号电磁换向阀V1通电,其阀芯右移,主油道的高压油经P口与A口进入1号油缸1的左腔,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上板10向后运动。当操作人员抬起按下的控制器的控制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左侧的1号运动系统E的后推键后,在油缸行程位置开关的作用下,1号电磁换向阀V1的阀芯左移,主油道的高压油经P口与B口进入1号油缸1的右腔,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左移动,上板10向前运动,直至上板10回到零位。
当操作人员按下控制器的控制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左侧的1号运动系统E的前拉键后,1号电磁换向阀V1的阀芯左移,主油道的高压油经P口与B口进入1号油缸1的右腔,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左移动,上板10向前运动。当操作人员抬起按下的控制器的控制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左侧的1号运动系统E的前拉键后,在油缸行程位置开关的作用下,1号电磁换向阀V1的阀芯右移,主油道的高压油经P口与A口进入1号油缸1的左腔,活塞带动活塞杆向右移动,上板10向后运动,直至上板10回到零位。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右侧的2号运动系统F的工作原理与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左侧的1号运动系统E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工作原理:
参阅图17,使汽车行驶到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的上板10上,启动动力源(液压泵站),电机A驱动液压泵转动建立油压,高压油通过1号电磁换向阀V1和/或2号电磁换向阀V2等进入1号油缸1和/或2号油缸24的一端工作腔,1号油缸1和/或2号油缸24的活塞及活塞杆产生移动.上板10在1号油缸1和/或2号油缸24的带动下,绕下板铰链套21摆动,在每次双向最大幅度为18度的摆动中,上板10中心点沿与汽车纵向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前后位移为160毫米,上板10中心沿与汽车横向对称轴线平行的方向左右位移90毫米.所以,在一次摆动中上板10中心点同时产生两个方向的位移,即向前或向后运动,并带动停在上板10上的车轮一同运动进而观察被检验车轮与悬架总成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上的松旷间隙.

Claims (6)

1.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由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组成,动力源和两个结构相同的1号运动系统(E)与2号运动系统(F)之间分别采用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运动系统(E)或2号运动系统(F)皆由驱动单元(I)和从动单元(II)组成;
所述的驱动单元(I)主要由1号油缸(1)、接近开关固定块(2)、接近开关安装板(3)、接近开关(4)、接近开关感知板(5)、感知固定板(6)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组成;
两个结构相同的吊环杆尼龙套(7)分别装入1号油缸(1)两端吊耳的内孔中为紧配合,接近开关固定块(2)与1号油缸(1)伸出活塞杆端的外缸壁相接触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接近开关安装板(3)一端与接近开关固定块(2)螺栓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与两个接近开关(4)固定连接,接近开关感知板(5)与感知固定板(6)垂直焊接固定,感知固定板(6)与1号油缸(1)活塞杆端的吊耳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从动单元(II)主要由下板(8)和上板(10)组成;
下板(8)通过地脚螺栓水平地固定在地基上,上板(10)叠放在下板(8)上,上板(10)与下板(8)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另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1号油缸(1)上的进出油口和动力源管路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板(8)为一个平钢板结构件,在其右下角加工一个缺口,在缺口处即在下板(8)长边的端面焊接有弧形的底板耳,弧形的底板耳的弧形边和缺口的长边圆滑连接,在弧形的底板耳的外端加工有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在弧形的底板耳相对一侧加工两个安装地脚螺栓的圆通孔,下板(8)的上表面涂有耐磨材料层或装有耐磨材料板,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的形状或面积和上板(10)的形状或面积相同,下板(8)右上角的下工作面焊接有一个2号U型支座,在2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孔的轴线和下板(8)下工作面垂直,在下板(8)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0)也为一个和下板(8)长宽相等的平钢板结构件,在上板(10)右上角和左上角各设置成一个三角形的缺口,上板(10)的右下角的下工作面焊接一个1号U型支座,在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加工一个圆形通孔和一个螺纹通孔,该圆形通孔和螺纹通孔的轴线和上板(10)下工作面垂直,在上板(10)的左下角加工一个圆通孔,将上板(10)安装在下板(8)上表面的耐磨材料层或耐磨材料板上,上板(10)和下板(8)的长边与宽边对正;上板(10)和下板(8)一角上的两个圆通孔的轴线对正,上板(10)和下板(8)上的1号U型支座和2号U型支座都指向下方,并沿着上板(10)和下板(8)的宽边对称地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0)与下板(8)的左下角为转动连接是指采用上板铰链套(18)、铰链轴盖(19)、铰链尼龙衬套(20)、铰链尼龙衬套(20)和地脚螺栓(22)在上板(10)与下板(8)的左下角转动连接:
下板铰链套(21)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下板(8)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同时下板铰链套(21)也套装在已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22)上,再通过螺母和垫圈将下板(8)固定在地基上;铰链尼龙衬套(20)的内孔紧配合地套装在下板铰链套(21)粗轴部分的外圆柱面上,上板铰链套(18)下端的细轴部分插入上板(10)左下角的圆形通孔中成紧密配合,上板铰链套(18)的内圆孔面与铰链尼龙衬套(20)的外圆面为动配合转动连接,铰链轴盖(19)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板铰链套(21)的上端面上,铰链轴盖(19)下端面与上板铰链套(18)和铰链尼龙衬套(20)的上端面为滑动接触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与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一端的吊耳转动连接是指驱动单元(I)中1号油缸(1)的一端吊耳是采用1号U型支座、角铁(11)、尼龙垫(12)、厚垫圈(13)、薄垫圈(14)、油缸销轴(15)、油杯(16)与销轴挡块(17)和上板(10)右下角的下工作面转动连接:
角铁(11)的一直角边与固定在上板(10)右下角下工作面上的1号U型支座侧壁的外侧面焊接连接,角铁(11)的另一直角边与尼龙垫(12)铆接,尼龙垫(12)与下板(8)下工作面滑动配合接触,薄垫圈(14)、安装在1号油缸(1)一端吊耳孔中的吊环杆尼龙套(7)和固定在上板(10)下工作面上的厚垫圈(13)依次套装在油缸销轴(15)上为动配合连接,同时油缸销轴(15)插入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圆形通孔中为动配合连接,油缸销轴(15)圆环体轴肩上的平面与销轴挡块(17)侧面接触,销轴挡块(17)通过螺栓和圆垫片与1号U型支座底边平面上的螺纹孔连接,圆垫片的下表面与油缸销轴(15)圆环体轴肩的上端面相接触,油缸销轴(15)的中轴线上加工有润滑油槽,油杯(16)与润滑油槽端部是螺纹连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主要由电机(A)、油泵、油箱(B)、控制器(D)、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溢流阀(V3)和3号电磁换向阀(V4)组成;
电机(A)的输出轴与油泵的输入轴之间采用连轴器连接,油泵的输入油口与油箱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同时和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的P口管路连接,油泵的出油口和溢流阀(V3)的进油口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的T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溢流阀(V3)的出油口与油箱B管路连接,1号电磁换向阀(V1)的A口与B口分别与1号油缸(1)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2号电磁换向阀(V2)的A口与B口分别与2号油缸24两端的进出油口管路连结,1号电磁换向阀(V1)、2号电磁换向阀(V2)与3号电磁换向阀(V4)上的电磁铁分别与控制器(D)电线连接,电机(A)的接线端与控制器(D)电线连接。
CN2009102528251A 2009-11-27 2009-11-27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6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28251A CN101706265B (zh) 2009-11-27 2009-11-27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28251A CN101706265B (zh) 2009-11-27 2009-11-27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6265A true CN101706265A (zh) 2010-05-12
CN101706265B CN101706265B (zh) 2012-02-01

Family

ID=42376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8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6265B (zh) 2009-11-27 2009-11-27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626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027A (zh) * 2012-09-06 2013-01-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便携式主动车轮独立扭转装置
CN103196409A (zh) * 2013-03-08 2013-07-10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
CN103206940A (zh) * 2013-03-07 2013-07-17 吉林大学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104457670A (zh) * 2014-12-14 2015-03-25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坐垫间隙检测设备
CN107044842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吴明 汽车传动系间隙角的检测方法
CN111928750A (zh) * 2020-07-12 2020-11-13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汽车造型设计用组合式局部细节验证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027A (zh) * 2012-09-06 2013-01-02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便携式主动车轮独立扭转装置
CN103206940A (zh) * 2013-03-07 2013-07-17 吉林大学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103196409A (zh) * 2013-03-08 2013-07-10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
CN103196409B (zh) * 2013-03-08 2015-10-28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
CN104457670A (zh) * 2014-12-14 2015-03-25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坐垫间隙检测设备
CN104457670B (zh) * 2014-12-14 2017-08-01 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坐垫间隙检测设备
CN107044842A (zh) * 2017-05-22 2017-08-15 吴明 汽车传动系间隙角的检测方法
CN111928750A (zh) * 2020-07-12 2020-11-13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汽车造型设计用组合式局部细节验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6265B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6265B (zh)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104724166A (zh) 液压悬挂重载运输车
CN206811554U (zh) 一种转向横拉杆制作用卧式钻孔专用夹具
CN205191170U (zh) 一种斗轮机用智能润滑系统
CN203223436U (zh) 一种法兰式双齿条摆动缸
CN201575803U (zh)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204490415U (zh) 一种新型移动升降平台
RU2539442C2 (ru) Малогабаритный электропогрузчик
CN107505149A (zh) 液压作动器激励五维振动接地装置试验台
CN106515846A (zh) 一种电磁驱动锁止分离式液压对中缸
CN201970815U (zh) 工程车辆和双前桥联动前悬系统
CN102529987B (zh) 台车式搬送装置与其转向控制方法
CN203132526U (zh)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101818768B (zh) 汽车浮动蹄轴式平衡增力制动器
CN208149334U (zh) 一种用于轨道车的自动刹车防脱轨器
CN110979136A (zh) 一种无油电缸汽车尾板
CN106289761A (zh) 仓储叉车立式减速箱疲劳试验装置
CN202114433U (zh) 一种随车起重机联接板部件的焊接装置
CN104827956A (zh) 一种搅拌车
CN103979249B (zh) 升降式万向辊轮输送装置
CN207015420U (zh) 一种电磁驱动锁止分离式液压对中缸
CN103206940A (zh) 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
CN203844574U (zh) 车辆主动稳定杆系统
CN2450002Y (zh) 矿用自行自卸式摆渡车
CN208948795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油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