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0803B -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0803B
CN101700803B CN2009101607561A CN200910160756A CN101700803B CN 101700803 B CN101700803 B CN 101700803B CN 2009101607561 A CN2009101607561 A CN 2009101607561A CN 200910160756 A CN200910160756 A CN 200910160756A CN 101700803 B CN101700803 B CN 1017008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able
screw
brake
star wheel
joy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07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00803A (zh
Inventor
李有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607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0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0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0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00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08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保安全的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手闸按常规配制,在中接头和曲柄之间的中轴上配置超越离合器,外星轮与传动端连成一体;前踏脚蹬时滚柱移至星轮间隙大端而超越前行,倒踏时滚柱移至间隙小端而接合,外星轮驱动端拉紧新增后闸减速制动;遇曲柄位置欠佳,按板手拨动拨爪使滚柱移至星轮间隙大端就能轻松上下车和制动;脚闸制动快捷有力方便,可解在大坡、长坡、重载、急刹和寒冷地带左手按闸制动之辛劳;双闸合用制动更有效,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零部件少易装拆修。

Description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闸类自行车,特别是后轮手闸加脚闸双制动自行车。
现有手闸自行车的后轮制动时可能因钢绳接头断等等原因而造成安全事故;大坡、长坡、重载、急刹和寒冷地带左手按闸制动手较劳累;冷天戴手套不易操作,不戴手套手就受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双制动自行车,传统手闸加脚闸制动防万一;双后闸同时制动更有效更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保留原手闸制动系统上增加了脚闸制动系统,其中的脚闸驱动装置采用本人提出并经改进的专利技术CN101439751A;在中接头和曲柄内端面之间的中轴上安置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外星轮大端按中轴倒转时的方向向小端过渡,外星轮与拨爪一起套在曲柄内端的内环上;在外星轮和内环之间配有滚柱,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隔开;外星轮或车架上设有在必要时可触及对方的止动部件,以阻止外星轮越位影响驱动装置正常工作,防止损坏零部件;车架上上配置有托架,调节螺钉配于托架中,前端钢绳通过调节螺钉的中心孔;与车把上的板手连动的前端钢绳相连的手动控制超越离合器离合的操纵杆上配置有弹簧,其作用力既使操纵杆背离相对应的拨爪或其连动件,也拉紧了钢绳;操纵杆上有在必要时可顶压到拨爪或其连动件的触头;未制动状态下,当手指按压板手8手部,钢绳被提拉收紧进而拉动操纵杆4的触头顶压到径向外露端3的止动端,进而带动拨爪的爪拨动滚柱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人们因此可方便如常地上下车;驱动端有连接后闸传递件的装置;后闸钢绳定位套安置在车架上;前踏脚蹬时,滚柱滚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自行车向前行;当倒踏脚蹬时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小端而实现结合,使外星轮驱动末端前移而拉紧了后闸传递部件实现减速或制动。
内环的非圆形内孔与中轴对应位置相配;内环也可以就是淬火的中轴外圆;外星轮由外星轮本体和传动件合并而成,外星轮可以是整体式,也可以是二件采用螺钉或铆钉紧固而成;拨爪的爪的孔壁上可以有储油凹槽,既储油又减小摩擦阻力;外星轮端面配置具防尘和调整轴向间隙作用的垫圈。
拨爪外露端可活动连接受力杆;
止动部件可配上减噪防护用的护垫和护套。
车架上配置有连接弹簧、后闸钢绳接头固定套的支架,支架可以是多功能合一。
安装后的受力杆上的圆弧槽孔、外圆弧与中轴同心;受力杆受力端有折边。
操纵杆上的触头可以是本体上制出,可以是可绕固定轴转动的空心圆套;可调长度的操纵杆上也带触头。受力杆外露端也可配置空心圆套。
本发明由于手闸加脚闸进行后轮双制动安全防万一,脚闸采用手控操纵部件可进行手控超越,上下车或减速制动前若需变更曲柄位置,只要先轻轻按操纵把拉动操纵部件逆转就能方便进行;遇曲柄位置欠佳,按操纵把拨动拨爪使滚柱移至星轮间隙大端就能轻松上下车和制动;脚闸制动快捷有力方便,可解在大坡、长坡、重载、急刹和寒冷地带左手按闸制动之辛劳;双闸互不干扰可独用;双闸同用制动更有效,它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零部件少易装拆修。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系列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后轮双钳形闸制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脚闸板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K向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托架螺母另一种安装方式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脚闸板手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后轮双悬臂闸制动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后轮双悬臂闸驱动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后轮双悬臂闸驱动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后轮碟刹双制动自行车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脚闸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中操纵杆触头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操纵杆触头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后轮抱闸制动自行车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A——A向视图。
图15是图14的K向视图。
图16是托架螺钉的主视图。
图17至图21各是本发明一种可调操纵杆的主视图。
图22是图21的左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种可调止动杆的主视图。
图24是装于拨爪外端的可调受力杆的局部视图。
图25是装于拨爪外端的另一种可调受力杆的局部视图。
图26是本发明一种可调拨爪的主视图。
图27至图34各是本发明一种可调操纵杆的主视图。
图35是本发明板手与相关部件的主视图。
图36和图37各是本发明把手上新增钢绳定位座的视图。
图38是本发明板手与相关部件的主视图。
图39是图38的俯视图。
图40是本发明另一种板手与相关部件的主视图。
图41是图40的俯视图。
图42至图49各是本发明利用左闸把的结构和位置特性所配置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1示出新增钳形闸25与原钳形闸同轴对称安装,紧闸钢绳末端与钳形闸25对应连接,其另一端与外星轮1末端的止动接头21连接;止动接头21常态下止动于平叉下方,其在与平叉支架18上放置钢绳定位套的对应位置上,制出可让钢绳穿过其间的孔或豁口以安装钢绳接头;图3示出支架18上具豁口的定位孔;止动接头21与支架18之间有与其区间等高且可让钢绳通过的定位套筒19;止动接头21与平叉对应处有护套20;在中接头和曲柄内端面之间的中轴上安置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外星轮体与传动件整体加工成外星轮1,淬火的圆中轴既内环;外星轮1大端按中轴倒转时的方向向小端过渡,外星轮1与拨爪2一起套在曲柄内端的中轴上;在外星轮和内环之间配有滚柱,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隔开;拨爪2与外星轮1装入曲柄内端中轴上,在内环和外星轮1之间配有滚柱,每一对滚柱由拨爪的爪隔开;拨爪的爪的孔壁上可以有储油凹槽(成熟技术未图示,下同不再述),既储油又减小摩擦阻力;外星轮1端面配置具防尘和调整间隙作用的平垫圈15;拨爪2露出有径向外端3;操纵杆4固定端与平叉支架18上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连接能灵活转动(下称:活动连接);也可以在操纵杆与支架18之间增设一调整间隙用的螺母,并穿过相应的螺钉紧定(普通技术未出图);也可以在操纵杆的安装孔中放入高度大于操纵杆板厚的定位环,盖上平垫圈后用普通螺钉紧定来实现灵活转动(普通技术未出图)。托架螺母5固定于鞍管螺钉上,也可如图4所示固定于立叉上的衣架螺母上;前端钢绳穿过固定其上的调节螺钉中心孔后,与操纵杆4上的紧绳螺钉13连接;用调节螺钉可调节操纵杆4触头与拨爪径向外露端3之间的最佳间隙。扭簧27与操纵杆4同轴安装在支架18上,扭簧27一端压于操纵杆4上,另一端压在支架18外伸的支点上;常态下扭簧27既拉紧前端钢绳也使触头背离拨爪径向外露端3;图2示出呈Z形的托架7上边有孔用车把管夹螺钉固定,托架7中部平面与车把轴线交叉,板手8与托架7中部平面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板手8具容留钢绳的环形凹槽,其凸起具豁口以容纳钢绳接头;图5示出呈Z形的托架7上边有孔用车把芯丝杆固定,托架7中部平面与车前后方向交叉,板手8与托架7中部平面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当手指按压板手8手部,钢绳被提拉收紧进而拉动操纵杆4的折转的触头顶压到径向外露端3的止动端时,进而带动拨爪的爪拨动滚柱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人们可方便如常地上下车。(板手8操作下不另述)支架18面向车后有螺孔或孔以安装泥板。
图6、图7与图8示出新增悬臂闸24与原悬臂闸同轴对称安装。图6示出新增悬臂闸24活动端引出钢绳导管23,其与驱动端的连接方式与图1所示相同。
图7示出在左右立叉之间安置托架螺母5,其车前后位置上各安置一个调节螺钉,前端钢绳调节螺钉后连接对应的吊座,吊座再与悬臂闸上的钢绳连接。
图8示出左右立叉之间安置钢绳定位托架22,其车前后方向上各安置对应的钢绳定位套,其间伸出的钢绳连接对应的吊座,吊座再与悬臂闸上的钢绳连接。
图9至图12示出本发明后轮碟刹双制动实施方式,整体式外星轮1,内环16的非圆形内孔与中轴对应位置相配;拨爪2和外星轮1装入曲柄内端的内环16上,在内环16和外星轮1之间配有滚柱,每一对滚柱由拨爪的爪隔开;外星轮大端和相邻小端相交接点处的内径与拨爪的爪的外径为间隙配合;外星轮1端面配置具防尘和调整间隙作用的平垫圈15;拨爪2露出有径向外露端3;图11示出操纵杆4上有在必要时可顶压到径向外露端3的触头,该触头为可绕着用螺纹固定的轴转动的空心圆套,固定轴与操纵杆4螺纹活动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图12示出的常用的活动铆接方法;同理拨爪径向外露端3也可采用如上的配置。操纵杆一端与焊接在平叉上的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或螺母连接,在对应采用配套的螺母或带定位台阶的螺钉紧定后能灵活转动;托架螺母5固定于立管或中接头上,前端钢绳穿过固定其上的调节螺钉中心孔后,沿着固定与中接头上的弧形钢绳导槽17与操纵杆4上的紧绳螺钉13连接;用调节螺钉可调节操纵杆4触头与拨爪径向外露端3之间的间隙。拉簧一端挂在操纵杆4上,一端挂在平叉上的支架14上;常态下拉簧既拉紧前端钢绳也使触头背离拨爪径向外露端3;在弧形钢绳导槽17车后端沿车轴方向伸出一阻止外星轮越位的止动块12;在操纵杆11有孔安装钢绳定位套,外星轮驱动端与车轴同向有可放入后闸钢绳接头的安装孔,该孔与纵横交错的只过后闸钢绳的豁口贯通;支架14上有承接后闸钢绳定位套的豁口;图9示出新增碟刹卡钳26用螺钉安于左平叉与左立叉之间,后闸钢绳末端与其连接两个卡钳共同制动一片碟刹;当倒踏脚蹬时,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小端而实现结合,使外星轮驱动末端前移而拉紧卡钳26制动部件实现减速或制动。
图13示出外星轮1为外星轮体与传动件用铆钉铆合成一体,其它配置根据中轴类型依前述选配,操纵杆4活动连接于平叉上,前端钢绳接头置于板手8内;拉簧一端挂在操纵杆4上,一端挂在平叉的支架18上;支架18下部有两个孔,一个孔可过原手闸钢绳,一个孔可承接新置钢绳定位套;本发明局部改进抱闸使手刹和脚刹系统共用一付抱闸,在支架18下部有两个孔,一个孔可过加套手刹钢绳,一个孔可承接新置脚刹用后闸钢绳定位套;拉簧一端挂在操纵杆4上,一端挂在平叉的支架18上;图14和图15示出调节座28向车前方向延长,带螺孔的折边上共有两个连接调节螺钉的螺孔,紧闸曲拐31与左右对称的拉杆29的长槽孔同轴铆接,长槽孔有效长度大于曲拐的设计有效工作长度;两个拉杆可沿轴各自活动互不干扰,每个拉杆的另一端各通过紧绳螺钉13与从调节螺钉穿过来的手刹和脚刹的后闸钢绳末端对应连接,其间配有压簧。图16示出托架螺钉32穿过下管并用螺钉紧固,钢绳穿过安于其上的调节螺钉后与操纵杆4用紧绳螺钉13连接。
为了方便安装调节,在标定车的拨爪和外星轮的最佳配合位置可对应作标记;为了标准化,使操作系统能适应更多车型的应用,对操作部件及周边部件采用可调式结构,具体又分外调节或内调节。外调节包括外星轮、拨爪外露端和操纵杆位置的调节。内调节既拨爪的内部调节。
图17至图21示出的共同点:外星轮1均为外星轮体与传动件用铆钉铆合成一体;可调止动杆可以改变外星轮1、拨爪外露端的安装位置;它们面向车后的折边下部都有连接后闸钢绳接头的孔。图17示出外星轮折边的螺孔安有内六角调节螺钉作为止动杆,六角孔内压入护垫35,调后用螺母紧定;图18至图23示出的共同点:止动杆在平叉对应处安有护套20。图18示出Z形止动杆33带螺纹的一头通过外星轮的孔并可用螺母紧定,Z形止动杆33可绕轴转动调节;图19示出角状止动杆30一头穿过安于外星轮上的紧杆螺钉36,其可沿轴转动并可作上下方向复合调节;图20与图19的不同处在于紧杆螺钉36安于外星轮的侧面折边上,紧杆螺钉36一直边头部止动于外星轮1端面;图21和图22示出外星轮有一长槽孔,止动杆34带螺纹的一头铣出与槽等宽的工作平面,套上相配的垫片,穿过长槽孔,调后用螺母紧定。图23示出的Z形止动杆33带螺纹的一头旋入整体式外星轮3对应的螺孔内并可用螺母紧定,Z形止动杆33可绕轴转动调节。
图24示出的拨爪外露端3上有两个螺孔,安装其上的受力杆10上的圆弧槽孔、外圆弧与中轴同心;受力杆10止动端有折边。
图25示出的拨爪外露端3上有一个螺孔,安装其上的受力杆10上的圆弧槽孔、外圆弧与中轴同心;安装的螺钉在受力杆10圆弧槽孔的对应平行面与圆弧槽孔等宽,而其轴向尺寸小于受力杆10和外露端3的总厚度,以利于调后紧定;外露端3有刚好可过螺钉的止动孔;受力杆10止动端有折边。
图26示出的拨爪2由拨爪外环与本体采用内外齿轮间隙配合组成,它们各有标记,好找起点调节。内调节的拨爪外观间捷;拨爪外露端3的止动端有折边。
图27至图34示出的共同点:操纵杆4相对拨爪外露端3处有折边触头,可再配置可调触杆。图27示出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螺钉连接在操纵杆4上,操纵杆4上有二个对应贴近角状可调触杆6边的导向折边;图28示出带长条孔的操纵杆4用螺钉连接角状可调触杆6,角状可调触杆6上有个对应贴近操纵杆4边的导向折边;图29示出折转的角状可调触杆11依次穿过操纵杆折边和操纵杆4上的紧杆螺钉36上的孔;图30角状可调触杆11依次穿过操纵杆折边的豁口和操纵杆4上的紧杆螺钉36上的孔;图31示出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二个螺钉连接操纵杆4;图32示出带长条孔的操纵杆4用二个螺钉连接角状可调触杆6;图33示出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与槽有等宽工作平面的螺钉连接在有对应止动孔的操纵杆4上;图34示出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一个螺钉连接操纵杆4上,操纵杆4前端有一导向凸起自由落入可调触杆6上的长条孔。
图35、图36和图37的共同点:在定位套座7与把套或闸把之间安置板手8。
图35示出在左车把上焊有钢绳定位套座7,钢绳穿过钢绳定位套座7后,钢绳接头压入板手8的安置孔内。此为最少零件的板手。
图36示出在左车把上用螺钉紧定双瓣的钢绳定位套座7。
图37示出左车把上用螺钉紧定具豁口的钢绳定位套座7。
图38和图39示出有安装孔的钢绳定位套座7安于车把紧闸螺钉上,钢绳定位套座7有挡边阻挡板手8外移。钢绳接头压入板手8的安置孔内。
图40和图41示出有安装孔的钢绳接头定位座9安于车把把芯丝杆上,钢绳接头定位座9有挡边阻挡板手8外移。板手8上有孔安置钢绳定位套,钢绳穿过板手8和钢绳接头定位座9的豁口,钢绳接头定位于钢绳接头定位座9的安置孔内。
图42和图43的共处:左闸把向左伸出一突起,其在与板手8对应位置上有带豁口的钢绳定位套座7,在把套与闸把之间安置板手8,板手8与左闸把突起对应处有带豁口的钢绳接头定位座。不同处:图42示出采用前述带柄的板手8,图43示出采用旋套式的板手8。
图44、图45和图46的共处:左闸把右侧边向上伸出一突起,将板手8置于左闸把上并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于左闸把原紧定螺孔处。不同处:图44示出板手8与左闸把突起对应处有带豁口的钢绳定位套座,而左闸把突起则为钢绳接头定位座9;图46示出板手8与左闸把突起对应处有带豁口的钢绳接头定位座,而左闸把突起则为钢绳定位套座7。
图47示角钢式钢绳接头定位座9用螺钉固定在左闸把下方原紧定螺孔处,其再折起的折边上有带豁口以容通过带接头的钢绳;板手8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于板式钢绳接头定位座9上。
图48和图49示出板手8活套于左闸把右侧,板式钢绳接头定位座9用螺钉固定在左闸把车前方原紧定螺孔处,钢绳接头定位座9于板手8右侧有挡边以阻止向右位移;板手8有容留钢绳定位套的座孔。
为节能降耗,本发明所述降噪护垫和护套采用可更换式,以再利用金属原件。本发明许多零部件是可以互换使用的;工厂可根据各种车型结构和尺寸大小,统一标准优化设计、改进造型艺术,以获得简捷经济完美的整车外观。就此,凡涉及零部件的互换包括螺钉与螺母、螺纹连接与铆接转换、弹簧类型或装配位置的改变、护垫和护套的外形配制以及零部件的配备数量变化等等转换或变形设计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该自行车包含手动绳闸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中接头和曲柄内端面之间安置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外星轮由外星轮本体和传动件合并而成,外星轮(1)大端按中轴倒转方向向小端过渡,外星轮与拨爪(2)一起套在曲柄内端的内环上;在外星轮和内环之间配有滚柱,每一对滚柱间由拨爪的爪隔开;
外星轮和车架之间设有能触及对方的止动部件,以阻止外星轮越位影响驱动装置正常工作,防止损坏零部件;车架上配置有托架螺母(5)或托架螺钉(32),调节螺钉装于其中,前端钢绳通过调节螺钉的中心孔;手动控制超越离合器离合的操纵部件与车架或安装于车架上的支架活动连接,和车把上的板手(8)连动的前端钢绳与操纵部件相连;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作用于操纵部件上,弹簧的作用力既使操纵部件背离相对应的拨爪或其连动件,也拉紧了前端钢绳;操纵部件有能顶压到拨爪外露端(3)或其连动件的止动端的触头;未制动状态下当轻按扳手(8)时,收紧的钢绳就拉动操纵部件顶住拨爪外露端(3)或其连动件的止动端,进而带动拨爪的爪拨动滚柱移向外星轮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人们便能方便如常地上下车;外星轮驱动末端有与后闸传递部件连接的装置;前踏脚蹬时,滚柱滚向外星轮(1)间隙大端而实现超越,使自行车向前行;当倒踏脚蹬时候滚柱在摩擦力作用下滚向外星轮间隙小端而实现结合,外星轮驱动端前移并拉紧后闸传递部件减速或制动;驱动端有连接后闸传递部件的装置;后闸钢绳定位套安置在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内环(16)的非圆形内孔与中轴对应位置相配;或者淬火的圆中轴就是内环:外星轮(1)的外星轮本体与传动件是整体,或者二件采用螺钉或铆钉紧固而成,拨爪的爪的内孔上有储油凹槽,它既储油又减小摩擦阻力;标定车的拨爪和外星轮的最佳配合位置对应作标记;外星轮端面配置防尘和调整轴向间隙之用的平垫圈(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止动部件或者是在外星轮(1)传动端上安装的止动接头(21),其止动于平叉下方;止动接头(21)与支架(1)之间有与其区间等高且可让钢绳通过的定位套筒(19);止动部件或是在弧形钢绳导槽(17)车后端沿与车轴平行的方向伸出一阻止外星轮越位的止动块(12);止动部件或是可调止动杆,它能改变外星轮、拨爪外露端的安装位置:Z形止动杆(33)带螺纹的一头通过外星轮的孔并用螺母紧定,其能绕轴转动调节;角状止动杆(30)一头穿过安于外星轮上的紧杆螺钉(36),其能沿轴转动并作上下方向复合调节;紧杆螺钉(36)安于外星轮的侧面折边上,其一直边头部止动于外星轮(1)端面;或者外星轮有一长槽孔,止动杆(34)带螺纹的一头铣出与槽等宽的工作平面,套上相配的垫片,穿过长槽孔,调节后用螺母紧定;Z形止动杆(33)带螺纹的一头能旋入整体式外星轮(3)对应的螺孔内并用螺母紧定,其能绕轴转动调节;以上止动杆在与平叉对应处安有护套(20);外星轮折边的螺孔或者安上内六角调节螺钉作为止动杆,六角孔内压入护垫(35),调节后用螺母紧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外星轮(2)驱动末端与后闸传递部件连接的装置,它或是在驱动未端有直接连接的接口,它或是在驱动末端制出沿车前后方向只能过钢绳的豁口;整体式外星轮驱动端与车轴同向有能放入后闸钢绳接头的安装孔,该孔与纵横交错的只过后闸钢绳的豁口贯通;一体式外星轮面向车后的折边下部有连接后闸钢绳接头的孔;一端与外星轮(1)末端连接的止动接头(21),其在与平叉支架(18)上放置钢绳定位套的对应位置上,制出能让钢绳穿过其间的孔或豁口以实装钢绳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操纵部件或是操纵杆(4)固定端与平叉支架(18)上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连接能灵活转动;或是在操纵杆(4)与支架(18)之间增设一调整间隙用的螺母,并穿过相应的螺钉紧定:或是在操纵杆的安装孔中放入高度大于操纵杆板厚的定位环,套上平垫圈后用普通螺钉紧定来实现操纵杆的灵活转动;用调节螺钉能调节操纵杆(4)的触头与拨爪径向外端(3)之间的最佳间隙;扭簧(27)与操纵杆(4)同轴安装在支架(18)上,扭簧(27)一端压在操纵杆(4〕上,另一端压在支架(18)外伸的支点上;扭簧(27)既拉紧前端钢绳也使触头背离拨爪径向外露端(3);
操纵部件的触头或是操纵杆(4)相对拨爪外露端(3)处的折边触头,或者是能绕着用螺纹固定的轴转动的空心圆套,固定轴与操纵杆(4)螺纹活动连接,或者采用常用的活动铆接方法;拨爪(2)径向外露端(3)也采用如上的配置;
对操作部件及周边部件采用可调式结构,具体又分外调节或内调节;外调节包括外星轮、拨爪外露端和操纵杆外部相互位置的调节;内调节既拨爪的内在调节;
拨爪外露端(3)上有两个螺孔,安装其上的可调连动件——受力杆(1)上的圆弧槽孔、外圆弧与中轴同心;受力杆(1)止动端或者有折边;
拨爪外露端(3)上有一个螺孔,安装其上的受力杆(10)上的圆弧槽孔、外圆弧与中轴同心;安装的螺钉在受力杆(10)的圆弧槽孔的对应平行面与圆弧槽孔等宽,而其轴向尺寸小于受力杆(10)和拨爪外露端(3)的总厚度,以利于调后紧定;拨爪外露端(3)有刚好能过螺钉的止动孔;受力杆(10)止动端有折边;
拨爪(2)由拨爪外环与本体采用内外齿轮间隙配合组成,它们各有标记,好找起点调节;拨爪外露端(3)的止动端有折边;
操纵杆(4)上再配置可调触杆;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螺钉连接在操纵杆(4)上,操纵杆(4)上有二个对应贴近角状可谓触杆(6)边的导向折边;带长条孔的操纵杆(4)用螺钉连接角状可调触杆(6),角状可调触杆(6)上有个对应贴近操纵杆(4)边的导向折边;折转的角状可调触杆(1)依次穿过操纵杆折边和操纵杆(4)上的紧杆螺钉(36)上的孔;角状可调触杆(11)依次穿过操纵杆折边的豁口和操纵杆(4)上的紧杆螺钉(3)上的孔;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二个螺钉连接操纵杆(4);带长条孔的操纵杆(4)用二个螺钉连接角状可调触杆(6);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与槽有等宽工作平面的螺钉连接在有对应止动孔的操纵杆(4)上;带长条孔的角状可调触杆(6)用一个螺钉连接在操纵杆(4)上,操纵杆(4)前端有一导向凸起自由落入可调触杆(6)上的长条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托架螺母(5)或安置在中接头或下管上,或固定于鞍管螺钉上,或固定于立叉上的衣架螺母上;托架螺钉(32)穿过下管并用螺钉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新增钳形闸(25)与原钳形闸同轴对称安装;
新增悬臂闸(24)与原悬臂闸同轴对称安装,其活动端引出钢绳导管(23);在左右立叉之间安置托架螺母(5),其车前后位置上各安置一个调节螺钉,前端钢绳通过托架螺母(5)上的调节螺钉后再连接到对应的吊座,吊座再与悬臂闸上的钢绳连接;左右立叉之间安置钢绳定位托架(22),其车前后方向上各安置对应的钢绳定位套,其间伸出的钢绳连接对应的吊座,吊座再与悬臂闸上的钢绳连接;
新增碟刹卡钳(26)用螺钉安于在平叉与左立叉之间;两个卡钳共同制动一片碟刹;支架(14)上安置弹簧,弹簧另一端挂在操纵杆(4),支架(14)上有豁口以安置后闸钢绳定位套;
后闸钢绳末端与新增钳形闸(25)、新增悬臂闸(24)和新增碟刹卡钳(26)连接;
手刹和脚刹系统能共用一付抱闸,在支架(18)下部有两个孔,一个孔能过加护套的手刹钢绳,一个孔承接新置脚刹用后闸钢绳定位套;拉簧一端挂在操纵杆(4)上,一端挂在平叉的支架(18)上;调节座(28)向车前方向延长,带螺孔的折边上共有两个能连接调节螺钉的螺孔,紧闸曲拐(31)与左右对称的拉杆(29)的长槽孔同轴铆接,长槽孔有效长度大于曲拐的设计有效工作长度;两个拉杆可沿轴各自活动而互不干扰,每个拉杆的另一端各通过紧绳螺钉(13)并与从调节螺钉穿过来的手刹和脚刹的后闸钢绳末端对应连接,其间配有压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呈Z形的托架(7)上边有孔用车把管夹螺钉固定,托架(7)中部平面与车把轴线交叉,扳手(8)与托架(7)中部平面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呈Z形的托架(7)上边有孔用车把芯丝杆固定,托架(7)中部平面与车前后方向交叉,扳手(8)与托架(7)中部平面的螺孔用带定位台阶的螺钉活动连接;
在左车把上焊有钢绳定位套座(7),在定位套座(7)与把套或闸把之间安置板手(8),钢绳穿过钢绳定位套座(7)后,钢绳接头压入板手(8)的安置孔内;
在左车把上用螺钉紧定双瓣的钢绳定位套座(7),或在左车把上用螺钉紧定具豁口的钢绳定位套座(7),在定位套座(7)与把套或闸把之间安置扳手(8);
有安装孔的钢绳定位套座(7)安于车把紧闸螺钉上,钢绳定位套座(7)有挡过以阻挡板手(8)外移,钢绳接头压入板手(8)的安置孔内;
有安装孔的钢绳接头定位座(9)安于车把把芯丝杆上,钢绳接头定位座(9)有挡边以阻挡板手(8)外移;板手(8)上有孔安置钢绳定位套,钢绳穿过板手(8)和钢绳接头定位座(9)的豁口,钢绳接头定位于钢绳接头定位座(9)的安置孔内。
CN2009101607561A 2009-07-11 2009-07-11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08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7561A CN101700803B (zh) 2009-07-11 2009-07-11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07561A CN101700803B (zh) 2009-07-11 2009-07-11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0803A CN101700803A (zh) 2010-05-05
CN101700803B true CN101700803B (zh) 2011-09-28

Family

ID=4215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07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00803B (zh) 2009-07-11 2009-07-11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08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1633A (zh) * 2012-09-28 2013-03-27 余启佳 一种自行车后轮双制动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0888A (en) * 1995-05-17 1996-11-20 Fichtel & Sachs Ag Multi-speed hub for bicycles has actuating collar with claw teeth engaging sun gears
DE19951705A1 (de) * 1998-12-02 2003-02-13 Rudolf Holzer Fußbrems-Mechanismus für ein Fahrrad
CN1673566A (zh) * 2004-03-24 2005-09-28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多挡轮毂的制动装置
CN2858468Y (zh) * 2006-01-13 2007-01-17 陈锋 自行车后轮脚闸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00888A (en) * 1995-05-17 1996-11-20 Fichtel & Sachs Ag Multi-speed hub for bicycles has actuating collar with claw teeth engaging sun gears
DE19951705A1 (de) * 1998-12-02 2003-02-13 Rudolf Holzer Fußbrems-Mechanismus für ein Fahrrad
CN1673566A (zh) * 2004-03-24 2005-09-28 Sram德国有限公司 多挡轮毂的制动装置
CN2858468Y (zh) * 2006-01-13 2007-01-17 陈锋 自行车后轮脚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0803A (zh) 201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5422B2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interlocking brake system and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1627221B (zh) 用于车辆制动器组件的电致动器单元
CN102112773B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调节装置
US9550544B2 (en) Bicycle handlebar clamp assembly
CN102112772B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调节装置
US20100230214A1 (en) Safe Braking Apparatus
CN101778746A (zh) 在初次安装时作用于产生鲍登线缆的持续预负荷的用于鼓式制动器的手制动杠杆的支撑板
CN105065518B (zh) 带手制动装置的单元制动缸
EP0995653B1 (en) Brake device for vehicle having barhandle
CN110023184A (zh) 同步制动系统
CN101700803B (zh) 后轮手刹加脚刹双制动自行车
CN201209101Y (zh) 铝合金紧线器离合装置
US9863488B2 (en) Drum brake operating in simplex mode and/or in servo-dual mode
CN102491214A (zh) 一种具有楔块增力结构的摩擦制动装置
CN101439751A (zh) 自行车脚闸驱动装置
CN219013228U (zh) 一种支销制动器安装结构
CN101362497A (zh) 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
CN101386328A (zh) 自行车后闸驱动装置
JP2015186954A (ja)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205468552U (zh) 一种客车换挡气助力系统
CN219792321U (zh) 一种绞车用的制动器
CN213948399U (zh) 一种拖拉机的液压推动型一体式行车驻车制动装置总成
CN103224001A (zh) 自行车脚闸驱动和操纵装置
CN102642589A (zh) 自行车脚闸驱动和操纵装置
CN1081567C (zh) 强力防崩线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