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5917B -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5917B
CN101685917B CN2008101608930A CN200810160893A CN101685917B CN 101685917 B CN101685917 B CN 101685917B CN 2008101608930 A CN2008101608930 A CN 2008101608930A CN 200810160893 A CN200810160893 A CN 200810160893A CN 101685917 B CN101685917 B CN 101685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wall
pair
power connector
cross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08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85917A (zh
Inventor
郑义宏
刘阔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quan Technology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1608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85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85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5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85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5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壁。根据本发明的建议,所述端子还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端子防护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这种端子的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Description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路板之间或者背板连接系统之间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US6,319,075揭示了一种用于在两个电路板之间或者背板连接系统之间传输电力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并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电源端子。分别收容在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公端子和母端子分别具有用于安装在相应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建立机械和电性连接的安装脚。母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平行的板状壁,板状壁的前端形成用以插入公端子的插入口,所述插入口的长度与板状壁的长度一致。公端子包括一对接触臂,在自由状态下,接触臂(包括其前/末端在内)相互之间形成距离。当公端子的接触臂对穿过所述插入口并收容在母端子的配接空间内时,接触臂由于受到母端子的板状壁内表面的挤压而使接触臂的末端相互接触。
由于母端子的插入口通常十分狭窄,不仅不利于端子搭接,而且在搭接时,自由状态下的公端子的接触臂容易因受力不当而变形而增加不良率。另外,电源连接器的使用环境并不总是很好,从而异物容易侵入端子内,例如,母端子的配接空间或公端子,从而有可能造成端子变形、溃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其可有效降低异物进入端子内,从而增强电源连接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而且可靠的电源连接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这样的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端子防护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中至少一个为一体形成。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为一体形成。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向前突出于所述前端。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为母端子,包括形成在所述一对壁的前端之间的插入口以及与位于所述一对壁之间且与所述插入口相连通的用于收容一公端子的配接空间。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沿着所述插入口的至少一边缘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为公端子,所述壁包括一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边缘,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侧边缘之间形成间距。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形成在所述前端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端子防护结构的宽度至少为所述壁的前端的长度的一半。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一对壁分别具有一开口,用以与一母端子连接的悬臂从所述开口的一边缘向外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如以上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所述公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壁;与所述插头连接器配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该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壁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壁的前端之间的插入口以允许插入所述公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对在其朝向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端被桥接而形成第一连接桥,以及/或所述第二壁对在其朝向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前端被桥接而形成至第二连接桥。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桥沿着所述插入口的至少一边缘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连接桥向前突出于所述第二壁对的前端。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壁对在其前端的两侧端被桥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壁包括一对沿着公端子插入方向延伸的侧边缘,所述第一连接桥与至少一个所述侧边缘之间形成间距。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桥形成在所述第一壁对的前端的中部。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桥的宽度至少为所述第一壁的前端的长度的一半。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壁对分别具有开口,用以与相应的第二壁接触的悬臂从所述开口的一边缘向外延伸。
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壁对与所述第一连接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壁对与所述第二连接桥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端子在相对设置的壁的前端被桥接而形成端子防护结构,一方面,这可显著降低外界异物进入端子内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外部物质对公母端子的接触部分的损害,进而降低因外部物质入侵而使端子例如接触臂变形、溃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配接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时,防护结构(特别是在其设置在母端子上时)可先引导公母端子对位结合,从而降低结合时端子因受力而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公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公端子和母端子接合后的侧视图。
图8是公端子和母端子结合后的一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2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2包括插头绝缘本体4、固定在该插头绝缘本体4内的多个用以传输电力的公端子6及多个公信号端子8。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绝缘本体4具有大致为长方体的外轮廓。插头绝缘本体4具有多个端子固定槽40以收容并固定相应端子6,8的相应部分。插头绝缘本体4在其前端形成凹槽41。公端子6和公信号端子8的接触部分(下面具体描述)暴露在该凹槽41内。在与插座连接器4配接时,插头绝缘本体4的前表面42与插座绝缘本体1的相应表面接触。
每个公端子6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其中之一进行具体描述。请参照图1和图2,公端子6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平行隔开的固定板60、多个分别沿着相应固定板60的一端延伸的安装脚61以及一对从相应的固定板60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一壁62。
固定板60为板状,收容并固定在插头绝缘本体4的固定槽40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板60上延伸出4个安装脚61,自固定板60向后延伸,适用于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连接至对应电路板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脚61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61也可以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或者通过穿孔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来实现公端子6与相应电路板的机械和电性连接。
由于宽度不同,第一壁62和固定板60之间形成阶梯。第一壁62具有开口63,优选地,该开口63冲压形成。悬臂64从开口63的靠近固定板60的边缘上向外延伸。悬臂64在靠近其末端处弯折形成接触部65。当安装在插头绝缘本体4上时,第一壁62暴露在凹槽41内。
这对第一壁62相对设置并间距预定距离。然而在第一壁62的前端,第一壁62被第一连接桥66桥接而形成第一端子防护结构。无论第一壁62或悬臂64是在自由状态还是被挤压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桥66始终连接隔开的第一壁62,这有助于防止第一壁62在结合时对接不当而变形的情况发生,另外,这也有利于大大降低异物进入公端子6内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桥66与第一壁62为一件式结构,这不仅利于制造,而且有助于获得结构简单但性能稳定的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桥66设置在第一壁62的前端的中部,而与第一壁62的侧边缘67之间存有间距。所述第二连接桥的宽度最好不小于为第一壁的宽度的一半。第一壁62在侧边缘67和前端交汇处以圆弧过渡,从而进一步有助于公端子6与母端子5顺利接合。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1的立体分解图。与插头连接器2类似地,插座连接器1包括插座绝缘本体3、固定在该插座绝缘本体3内的多个用以传输电力的母端子5及多个母信号端子7。
插座绝缘本体3在它的中部设有若干以矩阵形式分布用以收容对应母信号端子7的收容通道32。收容通道32贯穿插座绝缘本体3的前后表面。在收容通道32矩阵的两侧,插座绝缘本体3分别设有多个贯通其前后表面的用以收容相应母端子5的收容槽30。收容槽30大致为扁平的中空长方体,相互之间以分隔壁31隔开。插座绝缘本体3还包括位于其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且与前后表面平行的配接表面33,配接表面33与插座绝缘本体3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插头绝缘本体4的凹槽41的深度。在插头连接器2和插座连接器1结合时,插头连接器2的前表面与插座连接器1的配接表面33贴合。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母端子的立体图。请结合图3参照图4,与公端子类似地,每个母端子5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对其中之一进行具体描述。
母端子5包括一对面对面设置且平行的第二壁50以及多个分别沿着相应的第二壁50的一端延伸的安装脚51。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壁50延伸出4个安装脚51,并向后延伸。根据本实施例,安装脚51适用于压入式配合技术(Press-fit Technology)连接至对应电路板上。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脚51的个数可以视设计需要变化,而且,安装脚51也可以采用常见的其他方式的与电路板的连接结构,如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焊接,或者通过穿孔技术(Through-Hole Technology)来实现母端子5与相应电路板的机械和电性连接。
两个第二壁50之间形成间隔,而在第二壁50之间形成用以收容公端子6的第一壁62的配接空间52。与配接空间52相连通以允许公端子6插入的插入口53设置在第二壁50的前端。第二壁50的前端缘54构成的插入口53的边界,同时一对设置在两侧端的桥接第二壁50的前端的以形成端子防护结构的第二连接桥55也构成了插入口53的边界,因此插入口53的宽度小于第二壁50的宽度。
桥接在第二壁50之间的第二连接桥55包括大致垂直于第二壁50所在平面的主体部56以及分别连接在主体部56相应一端与第二壁50的前端缘54之间的过渡部57。过渡部57从前端缘54向前延伸并向着第二壁50之间弯折。第二连接桥55因此向前突出于第二壁50的前端,即突出于第二壁50的前端缘54。从而第二连接桥55具有引导公端子6插入的作用,同时兼具降低外部物质进入配接空间52内的作用。第二壁50的前端在对应插入口53处形成了导引斜面58以更加利于公端子6与母端子5的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桥55与第二壁50为一体式结构。更优选地,母端子5为一件式结构。
如图5及图6所示,在配接时,插座连接器1位于配接表面33之前的部分收容在插头连接器2的凹槽41内,公端子6与母端子5相互配接。具体地,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公端子6的一对第一壁62穿过插入口53进入配接空间52。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连接桥66和第二连接桥55以及导引斜面58有助于使公端子6顺利地与母端子5配接。在进入配接空间52后,悬臂64的接触部65受第二壁50的挤压而与第二壁50的内表面形成良好的接触。第一连接桥66和第二连接桥55此时则有助于降低外部物质进入端子内而造成对端子的损害的可能性,从而获得使用寿命长而可靠的电源连接器也就可以预期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举的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可以有许多其它实施方式。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桥66和第二连接桥55分别是公端子6和母端子5的一个整体部分,然而,本发明不应当受限于此。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连接桥66,55也可以是另外提供后固定在公端子6或母端子5上。另外,在以上所述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桥50是设置在插入口53的两侧,然而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可以仅在插入口53的一端设置第二连接桥55。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主张的范围中。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端子防护结构,所述端子为母端子,包括形成在所述一对壁的前端之间的插入口以及与位于所述一对壁之间且与所述插入口相连通的用于收容一公端子的配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中至少一个为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为一体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向前突出于所述前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沿着所述插入口的至少一边缘设置。
6.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端子防护结构,所述端子为公端子,所述壁包括一对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边缘,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至少一个所述侧边缘之间形成间距,所述一对壁分别具有一开口,用以与一母端子连接的悬臂从所述开口的一边缘向外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形成在所述前端的中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的宽度至少为所述壁的前端的长度的一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中至少一个为一体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与所述一对壁为一体形成。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防护结构包括桥接所述一对壁的前端的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向前突出于所述前端。
12.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如以上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端子,所述端子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13.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
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内的公端子,所述公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壁;
与所述插头连接器配接的插座连接器,其包括插座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该插座绝缘本体内的母端子,所述母端子包括一对相对设置且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壁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壁的前端之间的插入口以允许插入所述公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对在其朝向所述插座连接器的前端被桥接而形成第一连接桥,以及所述第二壁对在其朝向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前端被桥接而形成第二连接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桥沿着所述插入口的至少一边缘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桥向前突出于所述第二壁对的前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对在其前端的两侧端被桥接。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包括一对在公端子插入方向上延伸的侧边缘,所述第一连接桥与至少一个所述侧边缘之间形成间距。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桥形成在所述第一壁对的前端的中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桥的宽度至少为所述第一壁的前端的长度的一半。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对分别具有开口,用以与相应的第二壁接触的悬臂从所述开口的一边缘向外延伸。
21.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对与所述第一连接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壁对与所述第二连接桥为一体结构。 
CN2008101608930A 2008-09-28 2008-09-28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01685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08930A CN101685917B (zh) 2008-09-28 2008-09-28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608930A CN101685917B (zh) 2008-09-28 2008-09-28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5917A CN101685917A (zh) 2010-03-31
CN101685917B true CN101685917B (zh) 2012-07-18

Family

ID=4204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08930A Active CN101685917B (zh) 2008-09-28 2008-09-28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8591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9075B1 (en) * 1998-04-17 2001-11-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
US6402566B1 (en) * 1998-09-15 2002-06-11 Tvm Group, Inc. Low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CN201285966Y (zh) * 2008-09-29 2009-08-0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9075B1 (en) * 1998-04-17 2001-11-2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Power connector
US6402566B1 (en) * 1998-09-15 2002-06-11 Tvm Group, Inc. Low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pin and socket connectors for use therewith
CN201285966Y (zh) * 2008-09-29 2009-08-0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5917A (zh)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5966Y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US892633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sitioning assembly
US7785152B2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having two-leveled contact interface
TWI362147B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CN101364694A (zh) 电连接器
CN1113708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123213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200728766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301667A (zh) 連接器組件
JP200951780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7194198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6173998A (ja)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CN107196114B (zh) USB Type-C连接器
US201000689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CN101587995B (zh) 电源接触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101685917B (zh) 用于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电源连接器以及电源连接器组件
US682116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tab-receiving insulated spring sleeve and a dual contact with pairs of spaced apart contact members and tails
JP2018170174A (ja) 多接点コネクタ
CN201466269U (zh) 一种电源接触件及具有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14280268U (zh) 一种设置有推进器的端子连接结构
JP2007335094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218867409U (zh)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储能设备
CN217562992U (zh)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CN105071166A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0941436Y (zh) 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Shaxi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quan Technology (Taic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425 Taic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Shaxi Fu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ALLTOP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