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0977A -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 Google Patents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80977A
CN101680977A CN200880020733A CN200880020733A CN101680977A CN 101680977 A CN101680977 A CN 101680977A CN 200880020733 A CN200880020733 A CN 200880020733A CN 200880020733 A CN200880020733 A CN 200880020733A CN 101680977 A CN101680977 A CN 101680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ed thickness
light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optics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2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博德
雨森正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U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U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U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UJ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80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80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 G02B5/128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transparent spheres being embedded in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5Interference filters comprising deposited thin solid fil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具有反射层和透明微小球(13),对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赋予与可见光波长对应的相位差并进行再合成,利用干涉对该可见光波长的光成分进行强调,使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光返回到入射光行进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含透光性的干涉层(14),在该干涉层中(14),以生成根据光的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色的方式,将每一层的光学层厚作为100~600nm。

Description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复反射材料。特别涉及对回复反射后的反射光利用金属化合物的干涉色的回复反射材料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回复反射材料(例如,专利文献1~3),在漫射光的条件下,显示鲜艳且所希望的色彩,并且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实现充分强度的反射亮度。
但是,以往的回复反射材料的反射光本身不能够着色,反射光为仅是单色的反射光。此外,在反射材料表面通过着色以及贴合薄膜等能够对反射光着色,但是在漫射光的条件下,不能够显示鲜艳且所希望的色彩,在基材的厚度、手感(硬度)上存在问题,难以进行所希望的设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32507号公报(彩色回复反射材料)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167010号公报(着色光回复反射材料)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表平10-500230号公报(回复反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反射材料广泛普及,并且被穿着,对于在夜间时穿着的反射材料来说,哪一种反射材料(道路标识、路侧带反射板、工程作业者背心、衣服用反射材料等)都是相同的反射光,溶入不是反射材料的路侧带的屋外电灯或远处的街灯等,穿着者的存在难以引起的注意,缺乏对驾驶者的可识别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复反射材料,能够在漫射光的条件下加工成任意的设计、形状,显示鲜艳且所希望的色彩,同时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发挥提高了安全性的回复反射性能,并且通过附加使回复反射光具有变化的干涉色,从而进一步提高夜间的可识别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制作具有更高的反射性能和干涉色的回复反射层,虽然对所述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技术也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能采用作为本发明的课题解决手段。
此外,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为了使反射光具有干涉色,有专利文献2、3记载的技术。
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仅能够表现一种颜色的反射光。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在反射表面贴合光干涉薄膜,所以,对于反射光来说,单色的反射光透过光干涉薄膜,能够得到干涉色,但是在漫射光的条件下不能够表现任意的色彩,存在基材的厚度、手感的问题,因此难以提供用作衣料,反射性能不满足JIS Z 9117-1984的1级,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欠缺。
因此,所述专利文献记载的技术没有作为在回复反射材料中提高可识别性的手段而被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可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针对回复反射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发现通过将具有透光性的干涉层的光学层厚设定为100~600nm,从而能够可靠地得到对于提高可识别性重要的彩虹色反射光,完成了本发明。
所得到的彩虹色反射光是通过干涉而被强调了的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根据入射光的向回复反射材料的入射角,通过干涉而被强调的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也进行变化。在通常的回复反射光中,实质上不能够根据入射角观察到颜色的变化,但是,本发明的彩虹色反射光根据入射角而颜色进行变化。即,当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使入射光的向回复反射材料的入射角变化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来自回复反射材料的反射光的颜色例如从橙色向红、红紫、紫、蓝紫、蓝、蓝绿、绿、黄绿、黄等彩虹色地进行变化的样子。本发明的彩虹色反射光是通过将干涉层的光学层厚控制在100~600nm而首次得到的。
<方案1>
即,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回复反射材料,该回复反射材料具有反射层和透明微小球,对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赋予与可见光波长对应的相位差并进行再合成,利用干涉对可见光波长的光成分进行强调,使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光返回到入射光行进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包含透光性的干涉层,在该干涉层中,以生成根据光的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色的方式,将每一层的光学层厚作为100~600nm。
本发明的光学层厚100~600nm假设使可见光波长的一级(order)(1/4λ)干涉色或二级(3/4λ)干涉色产生。
再有,在本发明的干涉层中,每一个层的光学层厚优选为100~600nm,特别优选100~200nm。
<方案2>
再有,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干涉层是将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和具有比该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干涉层,
将构成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分别作为100~200nm。
<方案3>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层干涉层在所述金属化合物的层叠方向两侧配置有具有比所述透明微小球高的折射率的金属化合物层。
即,这是因为通过在所述金属化合物层的层叠方向两侧配置具有比所述透明微小球高的折射率的金属化合物层,由此与其他配置相比较,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回复反射光。
<方案4>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所述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方案5>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层叠厚度总计在光学层厚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厚度。
即,这是因为,当所述层厚比3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当比600nm厚时,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或者外观色白浊。
本发明的多层干涉层特别优选总计在光学层厚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厚度(整体厚度),但是若每一层的光学层厚在100~200nm的范围内的话,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进行使用。
<方案6>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层干涉层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氟化镁、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方案7>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层干涉层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二氧化硅、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方案8>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层干涉层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方案9>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以入射光相对于所述回射反射材料,以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方案10>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干涉层是单层的金属化合物,将所述单层干涉层的光学层厚作为100~600nm。
即,这是因为,当所述层厚比1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当所述层厚比600nm厚时,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或者外观色白浊。
<方案11>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金属化合物使用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方案12>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干涉层是光学层厚为400nm的硫化锌。
<方案13>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单层干涉层中,在100~600nm的范围内对其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方案14>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单层干涉层中,以光相对于所述回射反射材料,以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方案15>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干涉层设置在多个透明微小球的下方部。
<方案16>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干涉层中,设置在所述透明微小球的紧下方部的金属化合物层具有比该透明微小球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
即,这是因为在所述干涉层中,所述透明微小球的紧下方部的金属化合物具有比该透明微小球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由此与不考虑该折射率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回复反射光。
<方案17>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干涉层的下方部或所述透明微小球的上方部,设置有着色层或无色透明层。
<方案18>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干涉层的下方部设置有着色层、无色透明层或基材贴合粘接层。
作用
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具备反射层具有透光性的干涉层,将该干涉层的光学层厚设定为100~600nm,因此,可得到彩虹色发射光。
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具有透过性的一个金属化合物的层和具有透过性的其他金属化合物的层构成光学层厚(λ/4)的奇数倍的多层干涉层,并将其用于反射层。
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反射层包含具有透过性的金属化合物,所以,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通过上方的反射层,观察反射层的下方的着色层、实施了原材料的设计等的色彩。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从上方入射的入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层反射,产生回复反射。此外,反射层中层叠了种类不同的金属化合物,所以,根据叠层间的折射率的不同(λ/4的奇数倍),入射光的一部分得到金属化合物的干涉色,进行回复反射。其结果是产生如下的视觉效果:能够在反射光中出现彩色,通过光的入射角的变化,金属化合物的干涉色也进行变化,因此在反射光中也变化为彩虹色干涉光。
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对于一个金属化合物和其他的金属化合物来说,优选以在可见区域的光的折射率之差为约0.2以上的方式,选择金属化合物,优选为约0.3以上。例如,以一个金属化合物是折射率为1.74以上的高折射率化合物、其他的金属化合物是折射率为1.46以下的低折射率化合物的方式,构成回复反射材料。这样,通过使折射率之差变大,从而能够提高对反射光施加色彩、变化为彩虹色干涉光的视觉效果。此外,优选叠层为三层以上。
此外,使用方案2的基材,在反射层的下方,设置设计等的多色印刷着色或粘接层,由此能够形成方案17中记载的回复反射材料片,能够制作具有任意的涉及、形状的回复反射材料标志。
因此,根据方案2记载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显示鲜艳且所希望的色彩,同时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发挥提高了安全性的回复反射性能,并且附加使回复反射光具有变化的干涉色,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夜间可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
方案10记载的发明是在将从上方入射的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回复反射到大致入射方向的回复反射材料中,在反射层中包括具有透过性的单层的金属化合物的回复反射材料,是利用了单独金属化合物的厚度引起的干涉色的回复反射材料。
方案10记载的金属化合物反射层,是与方案2记载的多层干涉层的原理不同,利用金属化合物本来的干涉色的反射层,是使蒸镀层厚具有变化的反射层。
方案4或方案11记载的金属化合物等与作为回复反射材料的反射层而最通常使用的铝不同,是在真空蒸镀加工时,利用在突起部(最接近的部分)容易蒸镀层叠,难以松弛的性质,在作为蒸镀基材的透明微小球散布片上进行蒸镀。因此,金属化合物在透明微小球的上方部较厚地进行层叠,在透明微小球的侧部较薄地进行层叠,因此能够制造沿着透明微小球,具有卵型的金属化合物反射层的回复反射材料。
此外,使用方案10的基材,通过在反射层的下方设置设计等的多色印刷着色或粘接层,由此,能够形成方案18记载的回复反射材料片,能够制造具有任意的设计、形状的回复反射材料标志。
因此,根据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显示鲜艳且所希望的色彩,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发挥提高了安全性的回复反射性能,并且通过附加使回复反射光具有变化的干涉色,由此,能够提供提高了夜间的可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
根据方案4或方案11的发明,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通过使这些金属化合物以真空蒸镀或者溅射等方法在透明微小球表面等进行层叠,由此能够制造将该层叠后的蒸镀膜作为反射层,并且反射光具有干涉色的回复反射材料。此外,从经济性、耐久性的观点出发,通过层叠金属化合物的单层,也能够制造同样的反射光具有干涉色的回复反射材料。
各金属化合物的可见区域的光的折射率依赖于光的波长λ,但是,大致是以下那样的数值。
<高折射率化合物>
硫化锌(ZnS):2.40
二氧化钛(TiO2)-金红石:2.71,锐钛矿:2.52
氧化铟(In2O、In2O3):2.00
氧化锡(SnO、SnO2):1.90
二氧化锆(ZrO2):2.40
矾土(氧化铝Al2O3):1.76
氧化镁(MgO):1.74
<低折射率化合物>
氟化钙(CaF2):1.44
氟化镁(MgF2):1.38
氟化钠(NaF):1.29
二氧化硅(SiO2):1.46
根据方案5记载的发明,所述反射层为了确保所需的反射亮度率和透光度的平衡、并且确保在较宽角度的反射光的干涉色,优选总计300nm~600nm的最大厚度。关于各层叠的层厚能够任意选择,但优选是在反射增加膜或防反射膜中利用的光学层厚λ/4的奇数倍。
根据方案13记载的发明,所述反射层为了确保所需的反射亮度率和透光度的平衡、并且确保在较宽角度的反射光的干涉色,优选300nm~600nm的最大厚度。层叠膜的形状优选均匀平行地沿着反射折射透明微小球的反射层,但为了更强地显现干涉色,特别优选层叠层厚的厚度出现差异的结构。
方案15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在被铺满的多个透明微小球下方的反射光折射焦点位置,层叠有方案5至12的干涉色反射层。
方案17记载的发明的着色层位于干涉层的下方,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显示鲜艳并且所希望的色彩。此外,在使着色层为无色透明的层的情况下,能够从透明微小球上方识别贴合原材料或原材料表面的设计、色彩,同时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发挥提高了安全性的回复反射性能,并且,通过附加使回复反射光具有变化的干涉色,由此能提供提高了夜间的可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
此外,在透明微小球上方(反射表面),也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能够显示鲜艳并且所希望的色彩,但是,妨碍所入射的入射光的轨道(或者使其折射),不能够得到回复反射光。因此,针对透明微小球上方(反射表面)的印刷不是前面印刷,优选采用一部分的设计、文字等的色彩。
方案18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回复反射材料,在反射层具有干涉层,在方案2至10的反射材料着色任意的设计等,并具有粘接于贴合基材(薄膜、布料、广告板、其他)的粘接层。此外,通过对着色层以及粘接层进行印刷(丝网印刷、胶版印刷、凹板印刷),由此,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色彩。能够提出回复反射材料标志、标志图符。
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的类型并不特别限定,在开放型(透明微小球露出)之外,在封闭型(透明微小球埋没)、压印凸起立方体(微棱镜)等下方反射焦点位置使用干涉层,也能够得到同样的反射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具有透光性的干涉层,将该干涉层的光学层厚设定为100~600nm。其结果是,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得到可识别性特别地优良的彩虹色反射光,因此能够可靠地谋求可识别性的进一步提高。
更详细地说,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加工为任意的设计、形状,显示鲜艳并且所希望的色彩,同时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发挥提高了安全性的回复反射功能,并且,通过附加使回复反射光具有变化的干涉色,从而能够提供提高了夜间的可识别性的回复反射材料。因此,由于是与反射材料广泛普及且使用的通常的反射材料的反射光、或不是反射材料的路侧带的屋外电灯或远处街灯等的光不同的反射光,所以,能够提高对驾驶者的可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将多层干涉层作为反射层的回复反射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将单层干涉层作为反射层的回复反射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的形状表现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中作为特征的反射层的制作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对本实施例中作为特征的反射层的层厚分布进行测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特征的反射层的层厚分布的测定位置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特征的反射层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对本实施例中的作为特征的反射层的色调进行测定的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反射层的情况和使用现有例的反射层的情况的色相变化的比较照片。
图10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反射层的情况和使用现有例的反射层的情况的色相变化的比较说明图。
图11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反射层的情况和使用现有例的反射层的情况的明亮度的比较说明图。
图12是使用本实施例的反射层的情况和使用现有例的反射层的情况的色饱和度的比较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基础层
12覆盖层(玻璃珠球暂时粘接树脂层)
13玻璃珠球(透明微小球)
14多层干涉层(干涉层)
15单层干涉层(干涉层)
16着色树脂层
17上方着色树脂层
18反射颜料粉体
19反射着色树脂层(着色层)
20透明树脂层(无色透明层)
21粘接树脂层(粘接层)
22被摄体
23基材片(11、12、13)
24形状记号(13、14、15、16、18、19、20、21)
25被摄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的最优方式以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再有,以下说明是为了更加深刻理解发明的内容,并不限定技术方案的范围。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放大剖面图。在图1以及以下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如下方式描画回复反射材料:玻璃珠球不被切断而整齐地排列了仅在平面方向连续的片材的一部分断片,此外,各层在层的以平面的方式扩展的方向上厚度均匀。进而,玻璃珠球的大小和各层的厚度相对于其他层的厚度并不一定是以准确的比例进行图示的,为了说明,存在变厚或者变薄的情况。
在图1中,回复反射材料是从上方起依次层叠基础层11、覆盖层12、玻璃珠球(透明微小球)13、多层干涉层(干涉层)14、着色树脂层(着色层)16、粘接树脂层(粘接层)21而成的回复反射材料。
回复反射材料被粘接到薄膜、衣料、熔膜等的被摄体22上。
基础层11为树脂薄膜制或者纸制,在使用时,与基础层11的下方的覆盖层12一起被从回复反射材料剥离,成为图1的左部部分所示那样的开放式(玻璃珠球露出)的回复反射材料。覆盖层12例如是聚乙烯这样的无色透明的树脂层。
在覆盖层12的下方,排列有玻璃珠球13。玻璃珠球13选择折射率为1.9左右的玻璃珠球,此处,优选折射率为1.92、球直径为38μm~50μm或者球直径为50μm~85μm的范围的球直径。玻璃珠球13的折射焦点位置与玻璃珠球13的下半球的表面一致。多层干涉层14是在玻璃珠球13的下侧的表面(在相邻的玻璃珠球13彼此的间隙成为覆盖层12的表面)蒸镀覆盖层的干涉金属化合物制成的,将硫化锌140nm(光学层厚)、二氧化硅140nm(光学层厚)、硫化锌140nm(光学层厚)蒸镀层叠为三层。各金属化合物层的蒸镀层厚是光学层厚,优选是可见光波长400~800nm的1/4的奇数倍,特别优选是1/4、3/4。
在多层干涉层14的下方,如图1所指示,印刷层叠有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透明层)20。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和着色树脂层16在不同类颜色下使用,或者在同类颜色下使用,能够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识别花纹,或者利用反射光识别花纹。此外,即使加入透明树脂层20,也能够表现与上述相同的识别,也能够表现被摄体22的原材料性、色彩等。再有,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但是,当然也可以使整体为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中的任意一种。在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为淡色的情况下,由于与被摄体22的颜色进行了混色,所以也能够进一步将混入了二氧化钛粉末等的树脂层设置在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的下方进行隐藏。
在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的下方设置有粘接树脂层21。粘接树脂层21是用于将回复反射材料粘接到被摄体22的层。在粘接树脂层21为热熔膜、粘接片材的情况下,贴合有剥离纸(未图示),在粘接时将其剥离进行使用。
上方着色树脂层17是着色树脂、透明树脂等,是不伴随反射光的层,成为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识别的着色。但是当相对于回复反射材料的表面面积,上方着色树脂层17的比例较大时,反射光的可识别性降低。在使用了透明树脂层的情况下,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能够透过透明树脂识别下方(玻璃珠球下方)的着色,在回复反射的条件下,上方着色树脂层17妨碍反射光。由此,能够进行隐藏文字、设计等的特殊加工。
在本发明中的特征是,对入射光的一部分赋予与可见光波长对应的相位差进行再合成,利用干涉对该可见光波长的光成分进行强调,使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光返回到入射光行进方向。
因此,反射层包含透光性的干涉层,在该干涉层中,以根据入射角而产生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色的方式,将光学层厚设定为100~600nm。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层干涉层14设置在玻璃珠球13的着色树脂层16的埋没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玻璃珠球13的下方反射焦点位置的整个区域,将构成多层干涉层14的各金属化合物的光学层厚分别设定为100~600nm。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层干涉层14的层叠厚度总计在光学层厚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厚度。
即,这是因为当多层干涉层14的最大厚度比光学层厚3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与此相对,当其最大厚度比光学层厚600nm厚时,外观色白浊、或者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
再有,在多层干涉层14中,特别优选使每一个层的光学层厚为100~200nm。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干涉层作为多层,所以与通过上层产生的干涉色相同的干涉色也通过下层产生,并进一步被强调,所以能够进一步得到所希望的干涉色。
第二实施方式
图2的基本结构与图1相同,但是,与多层干涉层14相比较,作为减少成本以及损失率的规格,优选应用单层干涉层15。
单层干涉层(干涉层)15是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或者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技术方案12中记载的金属化合物)的单层的金属化合物。在利用了干涉的反射层中,使层叠的厚度进行变化,并且在金属化合物层的干涉中也能够得到干涉色。在上述的金属化合物中,蒸发了的化合物容易层叠在蒸镀面的突起的部分,具有难以松弛的性质,因此通过不在薄膜等的平坦的面进行蒸镀,在玻璃珠球散布片材(基础层11、覆盖层12、玻璃珠球13)上进行蒸镀,由此,能够制作存在厚度变化的单层干涉层15。但是,为了蒸镀单层干涉层15,当然根据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或者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而在真空、温度、时间上存在差异。
因此,单层干涉层15是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或者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单层,是对蒸镀层叠厚度带来变化的干涉层。此处,以成为最高(最大)几何学层厚为180nm、最低(最小)几何学层厚为120nm的方式设定温度、时间、蒸镀方向的倾斜角度,对硫化锌进行层叠。此外,向单层干涉层15的下方的层叠,能够实施与图1所指示的相同的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粘接树脂层21等的加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在于,在玻璃珠球(透明微小球)13的着色树脂层16的埋没面设置有单层的干涉层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玻璃珠球13的下方反射焦点位置的整个区域,将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设定为100~600nm。
即,这是因为,当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比1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相对于此,当该光学层厚比600nm厚时,外观色白浊,或者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示出使用了本发明的回复反射材料的实施方式、结构的图。基材23包含基础层11、覆盖层12、玻璃珠球13。在基材23的一部分以任意的设计、形状对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粘接树脂层21进行丝网印刷。将粘接树脂层21面与被摄体25粘接,当剥离基材23时,包含以任意设计、形状进行丝网印刷的玻璃珠球13、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粘接树脂层21的转印24与被摄体25粘接。
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与着色树脂层16在不同类颜色下使用,或者在同类颜色下使用,能够在漫射光的条件下识别花纹,或者利用反射光识别花纹。此外,即使加入透明树脂层20,也能够表现与上述同样的识别,也能够表现被摄体25的原材料性、色彩等。再有,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但是,不用说当然可以使整体为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透明树脂层20的任意一种。在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为淡色的情况下,与被摄体25的颜色混色,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在反射性着色树脂层19、着色树脂层16的下方设置混入了二氧化钛粉末等树脂层,进行隐藏。
粘接树脂层21可以是热转印用热熔树脂或感压粘接树脂或者粘接树脂等,能够配合被摄体进行选择。由此,能够制作热转印标志、粘接片材、嵌花等需要设计、文字的回复反射材料。
虽未图示,但是,在作为其他的回复反射材料的闭合型回复反射材料(玻璃珠球埋没)或凸起立方体(微棱镜)等的下方反射焦点位置,使用本发明的干涉反射层,也能够得到同样的彩虹色反射光。但是,在上述两种回复反射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反射基础层是薄膜规格,所以,为了形成所希望的标识、文字,需要切断、高频焊接机等的熔断粘接。但是,能够在整个面使用的道路标识或安全服、保安背心等中使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成为基础的厚度为100μm的PET薄膜(EMBLET(商标))的上表面,利用涂敷机(COMMA COATER)涂敷硅酮配合聚乙烯树脂(5150S(商标)),形成厚度约25μm的覆盖层,在其上散布玻璃珠球(UB-13M(商标)折射率1.92、粒直径38μm~53μm),在100℃下进行加热干燥约6分钟,使玻璃珠球的下半球埋没在聚乙烯树脂中。进而,在其上表面(玻璃珠球面),以蒸镀机蒸镀硫化锌140nm、氟化镁140nm、硫化锌140nm,生成多层干涉层14,将其作为基材1。
使硫化锌的蒸镀层厚为140nm、二氧化硅的蒸镀层厚为140nm、硫化锌的蒸镀层厚为140nm进行蒸镀,生成多层干涉层14,将其作为基材2。
此外,蒸镀165nm的硫化锌、137nm的二氧化硅、165nm的硫化锌、137nm的二氧化硅、165nm的硫化锌,生成多层干涉层14,将其作为基材3。
为了确认上述基材1、2、3的外观色以及多层干涉层14,在各基材的多层干涉层面,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G-946HV(商标))65重量部、微粒颜料(珍珠釉(pearl glaze)MF-100R(商标))20重量部、着色颜料(K Color K603(商标))1重量部、固化剂加速剂(HM(商标))5重量部、溶剂(甲苯)9重量部,利用涂敷机(COMMA COATER)以W/间隙200μm、70℃/90℃/120℃的温风干燥,以涂敷2m/分对着色反射层树脂进行涂敷,得到单色的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整面着色反射层回复反射材料)。
实施例2
进而,为了削减成本、生产损耗率,单独以金属化合物生成单层干涉层15。
在成为基础的厚度为100μm的PET薄膜(EMBLET(商标))的上表面,利用涂敷机(COMMA COATER)涂敷硅酮配合聚乙烯树脂(5150S(商标)),形成厚度约25μm的覆盖层,在其上散布玻璃珠球(UB-13M(商标)折射率1.92、直粒径38μm~53μm),在100℃下进行加热干燥约6分钟,使玻璃珠球的下半球埋没在聚乙烯树脂中。进而,在其上表面(玻璃珠球面),利用蒸镀机,以硫化锌为240nm的方式设定最大层叠层厚并进行生成。将其作为基材4。
以上述生成方法,蒸镀最大层叠层厚为360nm的硫化锌(基材5)、最大层叠层厚为432nm的硫化锌(基材6)、最大层叠层厚为600nm的硫化锌(基材7),生成单层干涉层15。
对上述基材4、5、6、7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G-946HV(商标))65重量部、微粒颜料(珍珠釉MF-100R(商标))20重量部、着色颜料(K Color K603(商标))1重量部、固化剂加速剂(HM(商标))5重量部、溶剂(甲苯)9重量部,利用涂敷机(COMMACOATER)以W/间隙200μm、70℃/90℃/120℃的温风干燥,以涂敷2m/分对着色反射层树脂进行涂敷,得到单色的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整面着色反射层回复反射材料)。
对生成了实施例1或2的干涉层的反射基材薄膜进行着色,确认了外观色(漫射光的条件下)以及反射光色(回复反射的条件下)的角度引起的干涉的变迁、以及对回复反射材料最需要的反射亮度。将结果示出在表1中。
表1
Figure G2008800207334D00161
*表1所示的反射亮度率为(以Z 9117-1984为基准)观测角为0.2°、入射角为5°下的反射亮度率。
由表1可知,关于任意的外观色,能够得到所希望的着色,干涉色反射具有透过性。但是,当层叠层厚变厚时,与任意的外观色相比产生一些白浊。关于反射亮度率,满足了作为Z 9117-1984的规格的1级70cdl/xm2、2级35cdl/xm2,确认了是具有安全性较高的反射性能的商品。
如实施例1所示,使用了多层干涉层14的反射光与通常的反射光不同,与所希望的反射光干涉。此外,若重叠层叠,角度引起的反射干涉色变的细密,能够得到多彩的干涉色。此外,根据实施例2的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即便是单层干涉层15也能够得到干涉光。但是,干涉光的程度在较薄的情况下,干涉光暗淡,过于厚也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与较薄的层叠的反射光相似)。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实施例1的基材1或2、以及实施例2的基材6在平均兼有所希望的外观色、反射光色、反射性能的这点上是优选的。此外,若仅考虑反射光(干涉色)的话,实施例1的基材3特别优选。
实施例3
选择实施例1的基材1、2、3以及实施例2的基材6,形成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薄膜,验证作为接下来的课题的任意的设计、形状。
为了研究设计、色彩以及任意的形状与物性,以丝网印刷对文字以及花样进行制版印刷,进而对被摄体贴合用的热粘接树脂进行同版印刷,制成热转印标志。作为着色配色,以白色(淡色)、黑色(浓色)、透明色的色彩进行验证。
在基材1、2、3、6的各反射层上表面进行丝网印刷。印刷制版中使用150网格,对A/B的两个版进行制版。在A版中,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G-946HV(商标))65重量部、微粒颜料(珍珠釉MF-100R(商标))20重量部、着色颜料(K Color K208(黑))1重量部、固化剂(accelerator HM(商标))5重量部、溶剂(甲苯)9重量部,制作着色反射层树脂,进行印刷。印刷层厚设定为50μm,进行干燥。其他的色彩(白色)也是同样的,但是,在透明色的情况下,除去微粒颜料和着色颜料。此外,在此处以单色的色彩进行表现,但是,当然也能够追加实施多色印刷或隐藏的层。
进而,在B版中,混合聚氨基甲酸酯树脂(AG-865HV(商标))60重量部、粉末熔融粉(P906(商标))20重量部、溶剂(CHA)20重量部,将热粘接剂树脂设定为印刷层厚50μm,并进行印刷,制作热转印标志。在冲压温度150℃、加压500g/cm2、时间10秒的条件下与摄体粘接,进行冷却之后,将作为基础层的PET衬垫剥离,并且,在冲压温度150℃、加压500g/cm2、时间15秒的条件下进行主粘接。
在表2中示出按照上述基材的色彩的外观色和反射光色的结果,在表3中示出上述基材的物性实验结果。
表2
表3
Figure G2008800207334D00182
对反射性能、反射干涉光、外观色、衣料用的牢固度进行物性实验。反复进行耐洗涤实验(JIS-L-0217 103法),洗涤50次,干燥:恒温干燥机(60℃×30分钟)
耐干洗实验(JIS-L-0217 401法)全氯乙烯重复10次
耐干洗实验(JIS-L-0217 402法)石油类重复10次
耐摩擦实验(JIS-L-0849)摩擦实验机II形准用负重:500gf摩擦次数:200次
从表2的结果可知,在着色层的色彩为浓色的情况下,在外观色中观察到作为干涉色的色彩,不会成为任意的外观色。在表3的结果中,作为基材1的多层干涉层的一部分的氟化镁通过水进行溶解,破坏折射层叠,所以,在反射光中不能够得到干涉色,成为通常的带黄色的反射光。进而,在基材3的多层层叠的情况下,金属化合物和玻璃珠球的密贴性变差,在耐选择性实验中,玻璃珠球脱落。
根据上述结果,作为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能够采用的基材,最优选实施例1规格的基材2以及实施例2规格的基材6。但是,若在使用于不进行水洗的商品的情况下,也优选干涉反射最高的基材3。对于各实验的结果来说,能够评价为作为实用的衣料所应该具有的性能、物性是充分的。
实施例4
使用实施例2的基材6,试着进行其他附属品的证实。但是,虽然在此处使用基材6,可当然基材2以及基材3也是同样的。着色层使用透明树脂,作为贴合被摄体,分别贴合在25μmPET薄膜、聚酯衣料、热熔膜上。在25μmPET薄膜中,贴合两面反射材料,以微裁切机裁切为0.275mm、0.5mm、0.75mm,制作反射平线,编入织物、编织物以及带子等中。贴合被摄体的聚酯衣料(素色)以0.75mm、1mm、3mm进行裁切,并编入织物以及衣料用附属带中。此外,贴合被摄体的热熔膜裁切为2mm、5mm、10mm,热转印到衣料用附属带等。
其结果是,当产品裁切宽度为0.75mm以下时,反射光的干涉色不发挥。但是,集中的部分成为通常的干涉反射色。此外,将聚酯衣料裁切,对试用的衣料用附属带实施染色加工,进行确认,利用染料对聚酯衣料进行染色,制成同类色的后染加工用反射线。外观色示出与表2同样的结果,在浓色的情况下,在外观色中还能观察到干涉色。热熔膜规格也是与表2以及表3同样的结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能够适当进行变形实施。
可识别性的进一步提高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回复反射材料的可识别性,综合地提高散射光的条件下的外观色、回复反射的条件下的反射光色、反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干涉层的光学层厚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为了对干涉层的光学层厚和回复反射材料的性能的关系进行验证,改变干涉层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进行外观色、反射光色、以及反射性能的评价。
<评价方法>
◎:非常好
○:好
△:稍好
×:差
(1)多层干涉层
在本实验例中,为了验证多层干涉层14的光学层厚和性能的关系,改变多层干涉层14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进行外观色、反射光色、以及反射性能的评价。将其结果示出在下述的表4中。
表4
  光学层厚(nm)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外观色的可识别性   ◎   ◎   ◎   ◎   ○   ○   △   △   ×
  反射光的色变化   ×   △   ○   ◎   ◎   ○   ○   △   ×
  反射性能(亮度)   △   △   ○   ◎   ◎   ◎   ◎   ◎   ◎
由该表可知,当多层干涉层14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比3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有时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色。
另一方面,当多层干涉层14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比600nm厚时,也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或者外观色白浊,有时得不到干涉色。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多层干涉层14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
根据具有这样的多层干涉层14的回复反射材料,能够以极高的水平且平衡良好地得到外观色、反射光色以及反射性能。
(2)单层干涉层
然后,为了验证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和性能的关系,改变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进行外观色、反射光色、以及反射性能的评价。将其结果示出在表5中。
表5
  光学层厚(nm)   5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外观色的可识别性   ◎   ◎   ◎   ◎   ○   ○   △   △
  反射光的色变化   ×   △   △   ○   ◎   ◎   △   ×
  反射性能(亮度)   ×   △   △   ○   ◎   ◎   ◎   ◎
由该表可知,当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比100nm薄时,干涉光暗淡,有时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色。
另一方面,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即便比600nm厚,也不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光,或者外观色白浊,有时得不到干涉色。
根据以上的结果,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1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整个厚度)。
根据具有这样的单层干涉层15的回复反射材料,能够以极高的水平且平衡良好地得到外观色、反射光色以及反射性能。
识别性的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谋求可识别性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反射光色的进一步多彩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特别优选以根据入射角而干涉层的光学层厚不同的方式,在100~600nm的范围对干涉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制作方法>
以下,参照图4对渐变性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再有,在该图中,作为回复反射材料,假定开放型的材料。此外,为了说明,将结构简化。
在该图中,渐变性的制作方法包括:薄膜蒸镀工序(同图(A))、薄膜基材贴合工序(同图(B))、保护薄膜剥离工序(同图(C))。
在该图(A)所示的薄膜蒸镀工序中,在保持于保护薄膜30的珠原织物(玻璃珠球)13上蒸镀ZnS薄膜。此时,在表面上,由于玻璃珠球13的半球部而存在凹凸,所以,在ZnS薄膜的厚度上产生渐变性、即从顶点到其他部分产生厚~薄的变化。
其结果是,能够制作同图(B)所示的沿着玻璃珠球13由卵型的ZnS薄膜构成的单层干涉层15。
在所述薄膜蒸镀之后,在同图(B)所示的薄膜基材贴合工序中,在该图(A)示出的部分贴合薄膜基材32。
在所述薄膜基材贴合后,在该图(C)所示的保护薄膜剥离工序中,从该图(B)所示的部分剥离保护薄膜30。
在这样的方法中,在100~600nm的范围内对单层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制作本实施例的回复反射材料。
再有,在回复反射材料中存在封闭型、开放型,但是,在对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时,特别优选对开放型的材料进行蒸镀。
即,在封闭型中,从蒸镀源进行观察,表面在垂直方向大致平坦,所以,成为干涉层的ZnS薄膜的厚度是固定的。由此,进行反射的部分的层厚几乎不变。另一方面,在开放型中,由于透明微小球的半球部,在表面存在凹凸,所以,成为干涉层的ZnS薄膜的厚度存在渐变性、即从顶点朝向其他部位产生厚~薄的变化。
根据所述制作方法,例如,能够得到以下层厚分布。
<层厚分布的测定方法>
以如下方式测定所述干涉层的层厚分布。
如图5(A)所示,在保持于保护薄膜30的珠原织物(玻璃珠球)13蒸镀ZnS薄膜,得到同图(B)所示的单层干涉层15.
如同图(B)所示,在同图(A)所示的部分上贴合两面带基材40。
如同图(C)所示,将同图(B)所示的部分固定在台42上,剥离保护薄膜30。
如同图(D)所示,在同图(C)所示的部分贴合粘接带44。
如同图(E)所示,当从同图(D)所示的部分剥离粘接带44时,与粘接带44一起剥离玻璃珠球13。
从同图(F)所示的干涉层15的上表面,以超深度形状测定显微镜测定单层干涉层15的层厚(nm)的分布。
再有,在单层干涉层15的图6所示的各位置进行层厚的测定。图6(A)是从上方观察单层干涉层15的图、该图(B)是从横向观察同样的单层干涉层15的图。如该图所示,单层干涉层15的位置,从上方观察单层干涉层15,将其中心P3作为中心,在左右以约10μm间隔设定位置P1、P2、P4、P5。将所得到的各位置P1~P5处的层厚(nm)的一例示出在下述的表6中。
表6
  测定位置   P1   P2   P3   P4   P5
  光学层厚(nm)   190   330   400   330   190
此外,对单层干涉层15的优选的层厚分布进行研究的结果是,在单层干涉层15中,以光相对于回射反射材料的面方向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这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干涉色,因此优选。
<作用>
以下,参照图7对所得到干涉层15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7中放大地示出作为回复反射材料的特征部分的干涉层15及其附近。
如该图所示那样,干涉层15以上述方式对层厚赋予变化。
其结果是,例如,如该图(A)~(C)所示,当使入射角从90度向60度、30度变化时,入射光被聚光,进行反射(干涉)的干涉层部分15a、15b、15c的硫化锌膜的层厚T90、T60、T30进行变化(T90>T60>T30)。
因此,光的干涉作用引起的被强调(衰减)的光的波长进一步显著变化,所以,能够更清晰地得到干涉色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所谓的彩虹色干涉色。
然后,为了验证所述回复反射材料的性能,使用下述的样品、测定方法,进行色调测定。
<实施例3>
干涉层材质:ZnS
干涉层光学层厚:如所述表6所示
在干涉层的下方部贴合了透明层的层叠体
<实施例4>
干涉层材质:ZnS
干涉层光学层厚:如所述表6所示
在干涉层的下方部贴合了白色层的层叠体
<比较例1>
反射层材质:铝
<比较例2>
株式会社资生堂制インフイニツトカラ一プリベ一ルブル一(外观色为蓝色、干涉色为紫色的Li2CoTi3O8覆盖云母钛)
<测定方法>
为了对所得到的回复反射材料的色调进行测定,使用图8所示的回复反射光色调测定装置。
该图所示的回复反射光色调测定装置50具有:白色光源52、半反射镜(可见光反射率为90%)54、非接触图像测色计56。并且,在光路上设置作为样品的回复反射材料10。
为了进行测定,对成为样品的回复反射材料10照射白色直线光,使样品10的角度从90度向15度变化。以非接触图像测色计56对各角度的回复反射光的色调(光亮度、色相等)进行测定。
<色相>
关于各样品,在图9中示出利用非接触图像测色计56得到的反射光色的摄像图像。在图10中,以L*a*b*颜色系统示出同样的结果。在下述的表8中,对于干涉层15的光学层厚(nm)、利用干涉最强调的反射光的波长(nm)、光的入射角(度)以及反射光的干涉色的四个项目,示出观察到的同样的结果。
表7
一级干涉色
Figure G2008800207334D00241
表8
二级干涉色
Figure G2008800207334D00242
在示出比较例1的图9(A)中,即便使白色直线光的入射角从90度变化为15度,回复反射光的颜色为白色(入射角为90度)、白色(入射角为75度)、白色(入射角为60度)、白色(入射角为45度)、白色(入射角为35度)、白色(入射角为25度)、稍暗的白色(入射角为15度),保持白色不进行变化。
此外,在示出比较例2的该图(B)中,即便使白色直线光的入射角从90度变为45度,回复反射光的颜色为蓝紫(入射角为90度)、蓝紫(入射角为75度)、蓝(入射角为60度)、暗蓝(入射角为45度),基本保持蓝色的状态,从超过入射角45度的附近起,该蓝色几乎是难以观察,变得非常暗。
相对于此,在示出实施例3的该图(C)中,当将白色直线光的入射角从90度变为15度时,回复反射光的颜色为黄绿(入射角为90度)、绿(入射角为75度)、蓝(入射角为60度)、蓝紫(入射角为45度)、红紫(入射角为35度)、红(入射角为25度)、橙(入射角为15度),发生很大变化。
从这些结果可知,在实施例3中,当使入射角向90~15度变化时,回复反射光的颜色为黄绿(90度)、绿(75度)、蓝(60度)、蓝紫(45度)、红紫(35度)、红(25度)、橙(15度),发生很大变化。
另一方面,即使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2都使入射角向90~15度内变化,色相也基本不进行变化。
因此,实施例3中,在入射角90~15度中,与比较例相比,色相发生很大变化,能够谋求反射光色的多彩化。
<明亮度>
对于各样品,测定白色直线光的入射角和回复反射光的明亮度的关系。将其结果示出在图11中。
由该图可知,在实施例3、4中,在入射角90~15度的较宽的角度范围,与比较例1同样,与比较例2相比,示出非常高的明亮度。
<色饱和度>
对于各样品,测定白色直线光的入射角和回复反射光的色饱和度的关系。将其结果是示出在图12中。
由该图可知,在实施例3、4中,特别是在入射角30~90度下,与比较例1同样,与比较例2相比,示出非常高的色饱和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回复反射材料,在入射角15~90度下,回复反射光的色相的变化丰富,并且,明亮度以及色饱和度较高,所以,能够得到回复反射材料的多彩化以及光的利用效率的提高的双方。由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入射角15~90度的较宽的角度范围,谋求识别性的进一步提高。
在所述渐变性的说明中,以单层的干涉层15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在多层干涉层14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

Claims (18)

1.一种回复反射材料,具有反射层和透明微小球,对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赋予与可见光波长对应的相位差并进行再合成,利用干涉对该可见光波长的光成分进行强调,使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光返回到入射光行进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包含透光性的干涉层,在该干涉层中,以生成根据光的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色的方式,将每一层的光学层厚作为100~6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层是将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和具有比该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干涉层,
将构成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分别作为100~20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干涉层在所述金属化合物的层叠方向两侧配置有具有比所述透明微小球高的折射率的金属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所述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层叠厚度总计在光学层厚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氟化镁、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二氧化硅、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8.如权利要求2~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以光相对于所述回射反射材料的面方向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层是单层的金属化合物,
在100~600nm的范围内选择所述单层干涉层的光学层厚的最大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该单层干涉层的金属化合物使用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层干涉层是光学层厚为400nm的硫化锌。
13.如权利要求9~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层干涉层中,在100~600nm的范围内对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层干涉层中,以光相对于所述回射反射材料的面方向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600nm的范围内对其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15.如权利要求1~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层设置在多个透明微小球的下方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涉层中,设置在所述透明微小球的紧下方部的金属化合物层具有比该透明微小球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
17.如权利要求1~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涉层的下方部或所述透明微小球的上方部,设置有着色层或无色透明层。
18.如权利要求1~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干涉层的下方部,设置有着色层、无色透明层或基材贴合粘接层。
CN200880020733A 2007-06-19 2008-06-19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Pending CN1016809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1170 2007-06-19
JP161170/2007 2007-06-19
PCT/JP2008/061237 WO2008156138A1 (ja) 2007-06-19 2008-06-19 虹色反射光を持つ再帰性反射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80977A true CN101680977A (zh) 2010-03-24

Family

ID=4015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20733A Pending CN101680977A (zh) 2007-06-19 2008-06-19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84544B2 (zh)
EP (1) EP2169434B1 (zh)
JP (1) JP5248496B2 (zh)
CN (1) CN101680977A (zh)
WO (1) WO200815613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22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
CN104849786A (zh) * 2015-04-23 2015-08-19 成都中节能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彩彩色反光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50479A (zh) * 2017-05-27 2017-09-12 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全反光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9313293A (zh) * 2016-05-24 2019-02-05 恩希爱(杭州)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3250A (zh) * 2019-10-18 2020-04-10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幻彩膜真空镀膜方法
CN111610585A (zh) * 2020-06-17 2020-09-01 南阳市新长兴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耐水洗炫彩反光布
CN112433284A (zh) * 2020-11-04 2021-03-02 合肥市辉耀真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亮度彩色光反光产品
CN114836137A (zh) * 2022-04-27 2022-08-02 石狮市晓光服饰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七彩反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57081A (zh) * 2022-12-01 2023-03-28 广州鑫铂颜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曲面夹层光反射变色的干涉滤光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99200A1 (en) * 2009-07-17 2012-04-26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 Inc.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of micro glass sphere provided with image having visual direction
JP6355185B2 (ja) * 2011-09-27 2018-07-11 エスケイシー ハイテク アンド マーケティング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高輝度光学シー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KR101423120B1 (ko) 2013-03-20 2014-07-25 (주)서흥 알 이에프 반사과정에서 빛의 손실을 최소화할 수 있는 칼라를 가지는 큐브 코너형 재귀반사물
JP5766343B1 (ja) 2014-10-24 2015-08-19 ユニチカスパ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再帰性反射性材料
JP6494255B2 (ja) * 2014-11-19 2019-04-03 株式会社小松プロセス 不燃性再帰反射材、壁面工事方法、及び再帰反射材の製造方法
EP3185052B1 (en) * 2015-02-05 2022-10-19 Hangzhou Chinastars Reflective Material Co., Ltd. Composite glue coating mechanis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ancy reflective material using same
JP6767646B2 (ja) * 2015-07-03 2020-10-14 株式会社小松プロセス 表示物
CN105334559A (zh) * 2015-12-09 2016-02-17 施盈吉 高亮度反光发光膜、制备方法及其物件
KR20180044474A (ko) * 2016-10-21 2018-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재귀반사층을 갖는 컬러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766106B (zh) 2017-09-29 2022-06-0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具有結構性色彩的物件
JP2020008797A (ja) * 2018-07-12 2020-01-16 株式会社小松プロセス 再帰反射材、再帰反射物、再帰反射性インクまたは塗料、再帰反射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再反射物の製造方法
KR102170421B1 (ko) * 2019-03-08 2020-10-27 주식회사 지비라이트 투명 재귀반사재
DE102019206480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Audi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äußeren Oberfläch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2249359B1 (ko) * 2019-06-19 2021-05-06 윤세원 재귀반사시트
EP3969947A1 (en) 2019-06-26 2022-03-23 Nike Innovate C.V. Structurally-colored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tructurally-colored articles
KR102444794B1 (ko) * 2019-11-14 2022-09-20 (주)에이치제이 재귀반사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117041B1 (ko) * 2020-01-20 2020-05-29 임승호 투명 재귀반사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17042B1 (ko) * 2020-01-20 2020-06-02 임승호 개선된 세탁 내구성을 갖는 재귀반사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53802B2 (ja) 2020-02-25 2024-03-21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筆記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8116A (en) * 1977-07-09 1979-02-09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 Method of assembling modular room
US4763985A (en) 1986-08-01 1988-08-1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heet with enhanced brightness
US5169707A (en) 1991-05-08 1992-12-0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laminates with dual level verification
IT1261494B (it) 1993-07-30 1996-05-23 Gideon Raphael Tock Chiodo endomidollare e osteosintesi reticolati, componibili per l'applicazione in ortopedia senza l'esposizione a raggi ionizzanti.
KR100375893B1 (ko) 1994-05-12 2003-05-16 미네소타 마이닝 앤드 매뉴팩춰링 캄파니 재귀반사성물품및그제조방법
JP3541128B2 (ja) 1997-09-30 2004-07-07 株式会社資生堂 着色光再帰反射材
US6000804A (en) 1997-09-30 1999-12-14 Shiseido Co., Ltd. Colored light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and retroreflective hologram reconstructor using the same
US6172810B1 (en) 1999-02-26 2001-01-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reflective articles having polymer multilayer reflective coatings
US20030093718A1 (en) 2001-11-15 2003-05-15 Sutton Christopher K. Electronic test program with selectable specifications
US7036944B2 (en) 2002-04-11 2006-05-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trochromic articles
JP3432507B1 (ja) 2002-06-13 2003-08-04 株式会社丸仁 カラー再帰性反射材
JP2004294668A (ja) 2003-03-26 2004-10-21 Shiseido Co Ltd 透明再帰反射材
FR2856214B1 (fr) 2003-06-13 2005-09-02 Giat Ind Sa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JP4787173B2 (ja) 2003-12-30 2011-10-0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色シフティング再帰反射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72261B1 (ko) 2004-04-28 2008-12-05 기와 가가쿠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색상 가변형 재귀성 반사시트
US20110200789A1 (en) * 2007-12-21 2011-08-18 Budd Kenton D Retroreflective pavement marking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0022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
CN102910022B (zh) * 2011-08-03 2015-01-14 株式会社石井表记 装饰膜构造体及装饰成形部件
US9079375B2 (en) 2011-08-03 2015-07-14 Ishii Hyoko Co., Ltd. Decorative film structure and decorative member
CN104849786A (zh) * 2015-04-23 2015-08-19 成都中节能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多色彩彩色反光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313293B (zh) * 2016-05-24 2021-12-28 恩希爱(杭州)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3293A (zh) * 2016-05-24 2019-02-05 恩希爱(杭州)薄膜有限公司 一种防伪反射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50479A (zh) * 2017-05-27 2017-09-12 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全反光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10983250A (zh) * 2019-10-18 2020-04-10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幻彩膜真空镀膜方法
CN111610585A (zh) * 2020-06-17 2020-09-01 南阳市新长兴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耐水洗炫彩反光布
CN112433284A (zh) * 2020-11-04 2021-03-02 合肥市辉耀真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亮度彩色光反光产品
CN112433284B (zh) * 2020-11-04 2022-10-21 合肥市辉耀真空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亮度彩色光反光产品
CN114836137A (zh) * 2022-04-27 2022-08-02 石狮市晓光服饰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七彩反光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57081A (zh) * 2022-12-01 2023-03-28 广州鑫铂颜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曲面夹层光反射变色的干涉滤光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69434A4 (en) 2012-07-18
US9239412B2 (en) 2016-01-19
JP5248496B2 (ja) 2013-07-31
WO2008156138A1 (ja) 2008-12-24
US20140092474A1 (en) 2014-04-03
EP2169434B1 (en) 2016-10-19
US20110038048A1 (en) 2011-02-17
JPWO2008156138A1 (ja) 2010-08-26
US8684544B2 (en) 2014-04-01
EP2169434A1 (en) 201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0977A (zh) 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
US6534158B2 (en) Color shifting film with patterned fluorescent and non-fluorescent colorants
EP0583424B1 (en) Retroreflective security laminates with dual level verification
EP0170439B1 (en) Thin film optical variable article having substantial color shift with angle and method
CN1138992C (zh) 隐藏有逆向反射图案的反射制品
CN101946192B (zh) 回射制品以及包括球芯和两个同心光学干涉层的回射元件
US6506480B2 (en) Color shifting film with a plurality of fluorescent colorants
JP4071095B2 (ja) 反射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1434065B1 (en) Colored light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and retroreflective hologram reconstructor using the same
TW201625990A (zh) 反光著色物品
AU2001280567A1 (en) Color shifting film with a plurality of fluorescent colorants
CN101946191A (zh) 衣服、纤维和细丝形式的回射制品
CN104395096A (zh) 安全装置
CN101946043A (zh) 回射道路标记
CN111279226A (zh) 包括局部色彩层的暴露透镜回射制品
TW201315598A (zh) 反光物品製程
CN111344606A (zh) 包括含有主反射层和次反射层的回射元件的回射制品
US201001082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US9268146B2 (en) User interface with a composite image that floats
JP3432507B1 (ja) カラー再帰性反射材
JP2005506228A (ja) エンボス加工フィルムおよびセキュリティー・ドキュメント
JP2005506228A5 (zh)
KR102438218B1 (ko) 재귀성 반사성 재료
CN114667468A (zh) 包括反射率不同的多个层的回射制品
KR102221481B1 (ko) 재귀반사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5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405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