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918B - 包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918B
CN101670918B CN2009102040159A CN200910204015A CN101670918B CN 101670918 B CN101670918 B CN 101670918B CN 2009102040159 A CN2009102040159 A CN 2009102040159A CN 200910204015 A CN200910204015 A CN 200910204015A CN 101670918 B CN101670918 B CN 101670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draw
tongue
tongue piece
fe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40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918A (zh
Inventor
丁崇宽
陈士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040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装结构,其包含有壳体及缓冲材。壳体主要包含有底板及侧壁,而缓冲材设置于壳体的底板上。缓冲材的端部上形成有卡槽及颚部。颚部位于卡槽朝向壳体侧壁的一侧,并朝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舌片向壳体内弯折;第一舌片的自由端则自卡槽的开口伸入卡槽中,其中颚部的背侧面与第一舌片相干涉并限制第一舌片进出卡槽。当缓冲材受外力向远离底板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舌片即撑住卡槽内的底部内表面以限制缓冲材朝远离底板方向的位移。

Description

包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于拆解的包装结构,供装载显示面板或其他易碎物品。
背景技术
易碎物品的包装向来为产品运送时的重要课题。包装不够妥善时,往往造成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损坏,进而增加生产成本。特别是具有特殊尺寸及形状的易碎物品,例如液晶玻璃或显示面板等,容易因其特殊尺寸及形状而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形,并增加破坏的可能性。
以显示面板的运送为例,传统上在运送显示面板时,通常需在运送的纸箱内加设保丽龙等缓冲材料,以减少外力对显示面板的直接冲击。如图1所示,传统的包装结构包含外纸箱10、中层纸箱20及缓冲材料30。缓冲材料30设置于中层纸箱30中,而外纸箱10则罩于中层纸箱20及缓冲材料30外。当进行装箱后,显示面板11即可受到缓冲材料30的保护。然而为节省缓冲材料30的使用,一般仅在局部使用缓冲材料30,而非全面性的覆盖。在未能充分填充的状况下,缓冲材料30与中层纸箱20间的固定则相形重要。为有效固定缓冲材料30在中层纸箱20上,一般均使用粘胶作为接着剂来进行固定。然而粘着后的缓冲材料30与中层纸箱20不易拆解,在使用后需要较大的废料存放空间。此外,由于不易拆解,因此使用后形成的废料也无法再回收利用,造成环保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具有较便利的组装及拆解流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具有可靠的缓冲材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可节省废料收纳的空间。
本发明的包装结构包含有壳体及缓冲材。壳体主要包含有底板及侧壁,其中侧壁与底板相交并夹一角度。缓冲材设置于壳体的底板上,其两端分别抵触于壳体的两侧壁。缓冲材的端部上形成有卡槽及颚部。卡槽由端部朝缓冲材内部的方向延伸,并朝底板方向倾斜。颚部位于卡槽朝向壳体侧壁的一侧,并朝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颚部的顶端与缓冲材的端部共同围成卡槽的在端部上的开口,并成为开口的上下两侧。
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舌片。第一舌片的根部连接于侧壁,且向壳体内弯折;而第一舌片的自由端则斜向朝壳体的底板延伸。第一舌片自卡槽的开口伸入卡槽中,其中颚部的背侧面及顶端与第一舌片相干涉并限制第一舌片进出卡槽。当缓冲材受外力向远离底板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舌片即撑住卡槽内的底部内表面,并将因此产生的反力传送至侧壁上,并限制缓冲材朝远离底板方向的位移。此外,第一舌片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与缓冲材的第一侧挡部及第二侧挡部抵触,以限制缓冲材在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
通过上述的设计,第一舌片与卡槽间的卡合关系可同时限制缓冲材朝两侧及远离底板方向上的位移。此外,由于缓冲材下方设有底板,因此缓冲材也无法向下移动。由于主要可移动的方向均设有位移限制,故当第一舌片与卡槽卡合时,缓冲材即可被定位于壳体内且无法任意产生位移。此外,在组合时仅需将第一舌片向内压入卡槽内,而在拆解时则仅需将第一舌片向外推出颚部外,组装及拆解的方向性均大幅提升。
包装结构可进一步包含最外层的箱体。箱体内的两个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分别以前述舌片及卡槽的连接方式与缓冲材组合。当待装箱或待运送的显示面板或其他物品放入箱体内时,位于箱体相对两端的缓冲材即可提供显示面板或其他物品在不同方向上的保护,减少外力带来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包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包装结构的实施例元件分解图;
图3为包装结构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包装结构的实施例正视图;
图5A为具第一舌片及第二舌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A为缓冲材倚靠背壁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A及图7B为加设第三舌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A及图8B为卡槽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C为缓冲材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A为卡槽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9B为卡槽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9C为卡槽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10为配合箱体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壳体及缓冲材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2A为上舌片及下舌片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12B为上舌片及下舌片的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13为包含中段壳体及箱体的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箱体
110 显示面板
200 壳体
201 第一壳体
202 第二壳体
203 中段壳体
210 底板
230 侧壁
250 背壁
300 缓冲材
301 凹槽
303 第一支撑板
305 第二支撑板
306 中段缓冲材
307 吸震层
310 端部
321 第一侧挡部
322 第二侧挡部
330 卡槽
331 开口
332 底部内表面
333 侧向开口
338 开口区段
339 转折区段
350 颚部
351 背侧面
353 顶端
360 背侧卡槽
361 背侧开口
365 背侧颚部
510 第一舌片
511 自由端
520 第二舌片
521 自由端
530 第三舌片
550 桥接部
570 凸出部分
710 第一侧边
711 第一凸部
720 第二侧边
721 第二凸部
810 上舌片
811 第一自由端
820 下舌片
821 第二自由端
830 上卡槽
835 上颚部
840 下卡槽
845 下颚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较佳地是应用于包装用的箱体结构。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也可作为单独的缓冲包装材。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包装结构用于包装易受损伤的片状物品,例如液晶玻璃、显示面板或一般玻璃等。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包装结构也可用于包装其他形状易受损伤的物品。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包装结构包含有壳体200及缓冲材300。壳体200主要包含有底板210及侧壁230,其中侧壁230与底板210相交并夹一角度。在此实施例中,侧壁230由底板210的一端弯折后向上延伸,并与底板210相互垂直。此外,壳体200较佳地是由纸板所组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壳体200也可由塑料或其他材质所形成。
如图2所示,缓冲材300设置于壳体200的底板210上。缓冲材300较佳地是形成为长条体,其两端分别抵触于壳体200的两侧壁230。在此实施例中,由于底板210呈一矩形,因此缓冲材300横跨于底板210所形成的矩形。缓冲材300的顶部较佳形成有多个凹槽301,当显示面板或其他待装箱或待运送的物品装入时,凹槽301即可提供定位的功用。缓冲材300的两侧则分别形成为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较佳地是为缓冲材300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但也可为设置在缓冲材300侧边的其他结构。在较佳实施例中,缓冲材300由发泡聚丙烯(EPP)材质所制成,但也可使用其他的有机树脂或橡胶材料所制成。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材300的端部310上形成有卡槽330及颚部350。如图2及图3所示,卡槽330由端部310朝伸入缓冲材300内部的方向延伸,并朝底板210方向倾斜;其倾斜角度可介于0度到90度之间,但较佳地是介于30度到45度之间。在此实施例中,卡槽330的剖面呈直线延伸;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卡槽330也可呈上曲或上曲线延伸,或具有不同角度的弯折。颚部350位于卡槽330朝向壳体200侧壁230的一侧,并朝远离底板210的方向延伸;换言之,颚部350的背侧面351即形成为卡槽330的内表面,且颚部350背侧的底部与缓冲材300的本体连接。由于颚部350的背侧形成有卡槽330,且仅有背侧底部与缓冲材300本体连接,因此在受外力向内压迫或向外推出时允许颚部350相对于卡槽330产生形变或位移。此外,除结构上的设计外,颚部350本身较佳也具有弹性,使其在产生位移或形变后,得以于外力解除后回复原位。
如图2及图3所示,颚部350的顶端353与缓冲材300的端部310共同围成卡槽330的在端部310上的开口331,并成为开口331的上下两侧。在此实施例中,卡槽330于端部310的开口331横切整个端部310表面,并延伸至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上,形成为侧向开口333。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开口331也可仅形成于端部310的表面上,使开口311的周缘形成为封闭的状态。
如图2所示,壳体200的侧壁230上形成有第一舌片510。第一舌片510的根部连接于侧壁230,且向壳体200内弯折;而第一舌片510的自由端511则斜向朝壳体200的底板210延伸。在较佳实施例中,可直接于侧壁230上切割出第一舌片510的形状并保留根部连接于侧壁230,再将切割的部分向壳体200内推入以形成第一舌片510。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也可以外加粘贴、锁固或其他方法组合于侧壁230上。
如图3所示,第一舌片510自卡槽330的开口331伸入卡槽330中,其中颚部350的背侧面及顶端353与第一舌片510相干涉并限制第一舌片510进出卡槽330。换言之,第一舌片510需具有足够长度,较佳地是长于第一舌片510的根部至颚部350的顶端353间的直线距离。因此当由外侧将第一舌片510推入卡槽330时,第一舌片510即压迫颚部350产生旋转、位移或形变,以通过颚部350进入卡槽330。当第一舌片510进入卡槽330后,颚部350即回复原位,以限制第一舌片510离开卡槽330。
如图3所示,第一舌片510的自由端511与卡槽330内的底部内表面332抵触。当缓冲材300受外力向远离底板21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舌片510即撑住卡槽内的底部内表面332,并将因此产生的反力传送至侧壁230上,因此可限制缓冲材300朝远离底板210方向的位移。此外,第一舌片510的第一侧边710及第二侧边720与缓冲材300的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抵触,以限制缓冲材300于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舌片510的第一侧边710及第二侧边720分别位于自由端511的两侧。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的第一侧边710形成有第一凸部711突出于自由端511,而第二侧边720形成有第二凸部721突出于自由端511。如图4所示,第一舌片510的宽度大于卡槽330开口331的宽度。由于卡槽330于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上的侧向开口333连通于开口331,因此第一侧边710及第二侧边720可分别突出于两侧的侧向开口333外,且第一凸部711及第二凸部721分别抵触于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的外表面靠近卡槽330的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凸部711及第二凸部721分别由两侧夹持住缓冲材300,并限制了缓冲材300朝两侧的位移。
通过上述的设计,第一舌片510与卡槽330间的卡合关系可同时限制缓冲材300朝两侧及远离底板210方向上的位移。此外,由于缓冲材300下方设有底板210,因此缓冲材300也无法向下移动。另由于侧壁230较佳地是采成对设置,而缓冲材300夹设于两个相对的侧壁230间,因此缓冲材300也无法在朝向或远离侧壁230的方向上移动。由于主要可移动的方向均设有位移限制,故当第一舌片510与卡槽330卡合时,缓冲材300即可被定位于壳体200内且无法任意产生位移。此外,在组合时仅需将第一舌片510向内压入卡槽330内,而在拆解时则仅需将第一舌片510向外推出颚部350外,组装及拆解的方向性均大幅提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A及图5B所示,除第一舌片510外,也可加设第二舌片520。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采对称设置;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在功能性的考量下也可采不对称设置。例如可调整两者采用不同的长度、有不同的弯折角度或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舌片520与第一舌片510并排设置,两者的自由端511、521均朝向底板210延伸;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二舌片520倒置,使其自由端521朝相反方向延伸。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分别于朝外的侧边形成第一凸部711及第二凸部721,并分别突伸于自由端511、521之外。当伸入卡槽330之后,第一凸部711及第二凸部721即可分别自缓冲材300的两侧夹持缓冲材300。
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间夹设有桥接部550。桥接部550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侧壁230位于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上下的部分。在较佳实施例中,先于侧壁230上切割出第一凸部711及第二凸部721的形状并保留根部连接于侧壁230,再将切割的部分向壳体200内推入以形成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在切割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的形状时,即可在两者间预留桥接部550的部分不进行切割;当推动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向内后,即可直接形成桥接部550。通过桥接部550的设置,可将侧壁230上在切割第一舌片510及第二舌片520后留下来的凸出部分570连接于上方的侧壁230部分,以避免凸出部分570向外翘曲或弯折。
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缓冲材300设置于壳体200底端的部分时,可选择性对第一舌片510的结构进行调整。如图6A所示,除底板210及侧壁230外,壳体200另包含有背壁250分别垂直于底板210及侧壁230。背壁250与侧壁230相接,并共同直立于底板210上。如图6A及图6B所示,当缓冲材300的第二侧挡部322贴合或抵触于背壁250时,第一舌片510上可仅使第一侧边710向外突出而形成第一凸部711,但不使第二侧边720向外突出,因此不具有第二凸部721。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缓冲材300的一侧倚靠于壳体200的背壁250,因此在没有第二凸部721的状况下,缓冲材300也无法朝该侧方向移动。
另外在图7A、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缓冲材300的第二侧挡部322靠合于背壁250时,也可在背壁250上形成第三舌片530。相似于第一舌片510,第三舌片530也向壳体200内弯折并具自由端531斜向朝底板210延伸。第二侧挡部322上形成背侧卡槽360及背侧颚部365位于背侧卡槽360朝向背壁250的一侧。背侧颚部365朝远离底板210的方向延伸,其顶端与第二侧挡部322共同围成背侧卡槽360的背侧开口361。第三舌片530与背侧卡槽360及背侧颚部365的关系类似于前述第一舌片510及卡槽330间的关系。如图7A、图7B所示,第三舌片530可自背侧开口361伸入背侧卡槽360中;背侧颚部365与第三舌片530相干涉并限制第三舌片530进出背侧卡槽360。当外力尝试使缓冲材300移出壳体200时,第三舌片530的自由端531即与背侧卡槽360内的内表面抵触并限制缓冲材300朝远离底板210方向的位移。
如图8A及图8B所示,卡槽330的开口331在横切缓冲材300端部310方向上的长度较端部310的厚度小,因此开口331的位置仅限制于端部310上而未扩及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此时开口331在端部310上具有封闭的边缘,而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的内表面则分别形成为卡槽330的两侧内壁面。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舌部510的宽度小于缓冲材300的厚度,且刚好可伸入开口331内。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的内表面分别与第一舌部510的第一侧边710及第二侧边720抵触,以夹持第一舌部510。如此的设置可避免第一侧挡部321或第二侧挡部322向第一舌部510移动,进而定位缓冲材300及侧壁230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8C所示,缓冲材300包含第一支撑板303、第二支撑板305及吸震层307。吸震层307夹设于第一支撑板303及第二支撑板305之间,以形成夹心板结构。相比较于第一支撑板303及第二支撑板305,吸震层307具有较小的刚性,以提供较佳的吸震及缓冲能力。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吸震层307由15倍的发泡聚丙烯(EPP)材质所制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吸震层307也可以30倍或45倍等其他倍数的发泡聚丙烯材质制成,或由其他的有机树脂或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支撑板303及第二支撑板305由30倍的发泡聚丙烯(EPP)材质所制成。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材200也可以15倍或45倍等其他倍数的发泡聚丙烯材质制成,或由其他的有机树脂或橡胶材料制成。如图8C所示,第一支撑板303及第二支撑板305分别形成为第一侧挡部321及第二侧挡部322。第一舌片510的两侧即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03及第二支撑板305的内表面抵触。
如图9A所示,卡槽330的开口331在剖面上具有开口宽度d。在较佳实施例中,开口宽度d不小于第一舌部510的厚度,且较佳地是等于第一舌部510的厚度。此外,卡槽330在不同深度的剖面宽度可维持为相同,亦即形成为等口径的卡槽330。但在不同实施例中,如图9B所示,也可使卡槽330的剖面宽度自开口331朝底部渐增,使得最底部的剖面宽度D大于开口的剖面宽度d。此外,颚部350的外表面355也可自底部向卡槽330倾斜一导角θ,以增加第一舌片510进出时的便利性。
另外在图9C所示的实施例中,卡槽330可分为开口区段338及转折区段339。开口区段338为直接自开口331伸入的部分,而转折区段330则为卡槽330接近底部的部分。转折区段330连通开口区段338,并自开口区段338弯折一角度。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伸入开口区段338,并抵触开口区段338与转折区段339相接位置处的内表面;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舌片510也可伸入转折区段339中。如图9C所示,转折区段339位于颚部350的背侧,当颚部350遭压迫向内时,转折区段339即可提供颚部350向内退缩的空间。
如图10所示,包装结构可进一步包含最外层的箱体100。箱体100内的两个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壳体201及第二壳体202。第一壳体201及第二壳体202分别以前述舌片及卡槽的连接方式与缓冲材300组合。当待装箱或待运送的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放入箱体100内时,位于箱体110相对两端的缓冲材300即可提供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在不同方向上的保护,减少外力带来的冲击。此外,缓冲材300上的凹槽301即可提供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适当的定位。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00上并未设有底板210,而仅由侧壁230及背壁250围成。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侧壁230上形成有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与前述的第一舌片510的结构相似,唯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采共线设置,亦即两者自与侧壁230连接位置延伸的方向为共线;其中此处的共线关系主要指在上下舌片810、820向壳体200内弯折前的状态。上舌片810的第一自由端811与下舌片820的第二自由端821异向延伸,且均朝壳体200内倾斜。为相应于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缓冲材300的端部310上也形成有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分别对应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端部310上并形成有上颚部835及下颚部845分别位于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朝向侧壁230的一侧。由于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为异向延伸,因此上颚部及上颚部也配合采反向延伸,并与缓冲材300的端部310分别围成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的开口。
在图12A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分别自侧壁230相背延伸形成第一自由端811及第二自由端821;而上颚部835及下颚部845相向延伸以分别对应第一自由端811及第二自由端821。换言之,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的延伸方向自侧壁230向外张开。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分别自开口伸入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中。上颚部835及下颚部845分别与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相干涉并限制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进出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分别与上卡槽830及下卡槽840间的关系相同于前述第一舌片510及卡槽330间的关系。由于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分别限制缓冲材300往上及往下的位移,因此即便壳体200没有底板210,也能有效限制缓冲材3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至于缓冲材300在其他方向上的位移,即可如前述实施例采用侧向的定位方式加设适当的结构。
在图12B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分别自侧壁230相向延伸形成第一自由端811及第二自由端821;而上颚部835及下颚部845相背延伸以分别对应第一自由端811及第二自由端821。换言之,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的延伸方向自侧壁230向内合拢。此处所述上下舌片810、820的相向延伸,主要指在上舌片810及下舌片820尚未向壳体200弯折倾斜时的状况。
如图13所示,当上述具上下舌片810、820的实施例与最外层的箱体100共用时,缓冲材300即可作为上下两排显示面板110间的缓冲。除原有设于相对两端的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及缓冲材300的组合外,并可在上下两排显示面板110间加设无底板且中空的中段壳体203。中段壳体203采前述上下舌片810及820的设计以与中段缓冲材306组合。当待装箱或待运送的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放入箱体100内时,位于上下排显示面板110间的中段缓冲材306即可提供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在不同方向上的保护,减少外力带来的冲击。此外,中段缓冲材306上的凹槽301即可提供显示面板110或其他物品适当的定位。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34)

1.一种包装结构,包含:
壳体,包含:
底板;以及
侧壁,与该底板相交并夹一角度,其中该侧壁上形成一第一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以及
缓冲材,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缓冲材具有一端部,该端部上形成一卡槽及一颚部位于该卡槽朝向该侧壁的一侧,其中该颚部朝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该颚部的顶端与该缓冲材的端部共同围成该卡槽的一开口;
其中,该第一舌片自该开口伸入该卡槽中,该颚部与该第一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一舌片进出该卡槽,该第一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卡槽内的一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该第一舌片的一第一侧边与该缓冲材的一第一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于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颚部具弹性,该第一舌片压迫该颚部产生形变以进出该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侧壁上形成一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与该第一舌片并排设置,并与该第一舌片间夹设有一桥接部连接该侧壁位于该第一舌片及该第二舌片的上下部分,该第二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其中,该第二舌片自该开口伸入该卡槽中,该颚部与该第二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二舌片进出该卡槽,该第二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卡槽内的一底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该第二舌片的一第二侧边与该缓冲材相对于该第一侧挡部的一第二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同时沿该侧壁及该底板产生的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于该第一侧挡部具有一侧向开口连通于该开口,该第一舌片的该第一侧边形成一第一凸部突出该自由端,该第一侧边并突出于该侧向开口外而该第一凸部抵触于该第一侧挡部的外表面靠近该卡槽的位置,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该第一凸部的位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舌片具有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形成一第二凸部突出该自由端,该凸部抵触于该缓冲材相对该第一侧挡部的一第二侧挡部外靠近该卡槽的位置,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该第二侧挡部的位移;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共同夹持该缓冲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壳体包含一背壁分别垂直于该底板及该侧壁,该缓冲材具有一第二侧挡部相对于该第一侧挡部;其中,该第二侧挡部抵触该背壁,且该背壁与该第一凸部共同夹持该缓冲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背壁上形成一第三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该第二侧挡部上形成一背侧卡槽及一背侧颚部位于该背侧卡槽朝向该背壁的一侧,其中该背侧颚部朝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该背侧颚部的顶端与该第二侧挡部共同围成该背侧卡槽的一背侧开口;该第三舌片自该背侧开口伸入该背侧卡槽中,该背侧颚部与该第三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三舌片进出该背侧卡槽,该第三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背侧卡槽内的一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侧挡部形成于该卡槽的一侧,该第一舌片的该第一侧边于该卡槽内与该第一侧挡部的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第一侧挡部朝该第一舌片位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开口的张开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舌部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的剖面宽度自该开口朝底部渐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包含一开口区段及一转折区段,该转折区段连通该开口区段且自该开口区段弯折一角度,该第一舌片伸入该开口区段;该转折区段位于该颚部的背侧,提供该颚部向内退缩的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颚部的外表面自该壳体的该侧壁向该卡槽倾斜一导角。
13.如权利要求3、5、6或7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缓冲材包含:
第一支撑板,形成为该第一侧挡部;
第二支撑板,与该第一支撑板平行并形成为该第二侧挡部;以及
吸震层,夹设于该第一支撑板及该第二支撑板之间;其中该吸震层的刚性小于该第一支撑板及该第二支撑板的刚性。
14.一种包装结构,包含:
壳体,由一侧壁围成,该侧壁上形成有:
上舌片,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其中,该上舌片弯折使该第一自由端朝该壳体内倾斜;以及
下舌片,与该上舌片共线设置,并具有一第二自由端与该第一自由端反向延伸;其中,该下舌片弯折使该第二自由端朝该壳体内倾斜;以及
缓冲材,具有一端部,该端部上形成一上卡槽及一下卡槽分别对应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该端部上并形成一上颚部及一下颚部分别位于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朝向该侧壁的一侧,其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反向延伸,并与该缓冲材的端部分别围成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的开口;
其中,该上舌片及下舌片分别自开口伸入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分别与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进出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的该自由端分别与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内的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沿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布方向上的位移;该上舌片的一侧边与该缓冲材的一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于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具弹性,该上舌片及该上舌片分别压迫该颚部产生形变以进出该卡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别自该侧壁相背延伸形成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相向延伸以分别对应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别自该侧壁相向延伸形成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相背延伸以分别对应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
18.一种包装结构,包含:
箱体;
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相向地分别设置于该箱体内的两个相对端,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分别包含:
底板;以及
侧壁,与该底板相交并夹一角度,其中该侧壁上形成一第一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以及
缓冲材,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缓冲材具有一端部,该端部上形成一卡槽及一颚部位于该卡槽朝向该侧壁的一侧,其中该颚部朝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该颚部的顶端与该缓冲材的端部共同围成该卡槽的一开口;
其中,该第一舌片自该开口伸入该卡槽中,该颚部与该第一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一舌片进出该卡槽,该第一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卡槽内的一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该第一舌片的一第一侧边与该缓冲材的一第一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于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颚部具弹性,该第一舌片压迫该颚部产生形变以进出该卡槽。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侧壁上形成一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与该第一舌片并排设置,并与该第一舌片间夹设有一桥接部连接该侧壁位于该第一舌片及该第二舌片的上下部分,该第二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其中,该第二舌片自该开口伸入该卡槽中,该颚部与该第二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二舌片进出该卡槽,该第二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卡槽内的一底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该第二舌片的一第二侧边与该缓冲材相对于该第一侧挡部的一第二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同时沿该侧壁及该底板产生的位移。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于该第一侧挡部具有一侧向开口连通于该开口,该第一舌片的该第一侧边形成一第一凸部突出该自由端,该第一侧边并突出于该侧向开口外而该第一凸部抵触于该第一侧挡部的外表面靠近该卡槽的位置,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该第一凸部的位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舌片具有相对于该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该第二侧边形成一第二凸部突出该自由端,该凸部抵触于该缓冲材相对该第一侧挡部的一第二侧挡部外靠近该卡槽的位置,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该第二侧挡部的位移;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共同夹持该缓冲材。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壳体包含一背壁分别垂直于该底板及该侧壁,该缓冲材具有一第二侧挡部相对于该第一侧挡部;其中,该第二侧挡部抵触该背壁,且该背壁与该第一凸部共同夹持该缓冲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背壁上形成一第三舌片,向该壳体内弯折并具一自由端斜向朝该底板延伸;该第二侧挡部上形成一背侧卡槽及一背侧颚部位于该背侧卡槽朝向该背壁的一侧,其中该背侧颚部朝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该背侧颚部的顶端与该第二侧挡部共同围成该背侧卡槽的一背侧开口;该第三舌片自该背侧开口伸入该背侧卡槽中,该背侧颚部与该第三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第三舌片进出该背侧卡槽,该第三舌片的该自由端与该背侧卡槽内的一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缓冲材朝远离该底板方向的位移。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第一侧挡部形成于该卡槽的一侧,该第一舌片的该第一侧边于该卡槽内与该第一侧挡部的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第一侧挡部朝该第一舌片位移。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开口的张开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舌部的厚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的剖面宽度自该开口朝底部渐增。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卡槽包含一开口区段及一转折区段,该转折区段连通该开口区段且自该开口区段弯折一角度,该第一舌片伸入该开口区段;该转折区段位于该颚部的背侧,提供该颚部向内退缩的空间。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颚部的外表面自该壳体的该侧壁向该卡槽倾斜一导角。
30.如权利要求20、22、23或2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缓冲材包含:
第一支撑板,形成为该第一侧挡部;
第二支撑板,与该第一支撑板平行并形成为该第二侧挡部;以及
吸震层,夹设于该第一支撑板及该第二支撑板之间;其中该吸震层的刚性小于该第一支撑板及该第二支撑板的刚性。
3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包装结构,进一步包含:
中段壳体,由一中段侧壁围成且位于该二壳体之间,该中段侧壁上形成有:
上舌片,具有一第一自由端;其中,该上舌片弯折使该第一自由端朝该中段壳体内倾斜;以及
下舌片,与该上舌片共线设置,并具有一第二自由端与该第一自由端反向延伸;其中,该下舌片弯折使该第二自由端朝该中段壳体内倾斜;以及
中段缓冲材,具有一端部,该端部上形成一上卡槽及一下卡槽分别对应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该端部上并形成一上颚部及一下颚部分别位于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朝向该侧壁的一侧,其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反向延伸,并与该中段缓冲材的端部分别围成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的开口;
其中,该上舌片及下舌片分别自开口伸入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分别与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相干涉并限制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进出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的该自由端分别与该上卡槽及该下卡槽内的内表面抵触并限制该中段缓冲材沿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布方向上的位移;该上舌片的一侧边与该缓冲材的一侧挡部抵触并限制该中段缓冲材于该抵触方向上的位移。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颚部及该下颚具弹性,该上舌片及该上舌片分别压迫该颚部产生形变以进出该卡槽。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别自该侧壁相背延伸形成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相向延伸以分别对应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中该上舌片及该下舌片分别自该侧壁相向延伸形成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该上颚部及该下颚部相背延伸以分别对应该第一自由端及该第二自由端。
CN2009102040159A 2009-09-30 2009-09-30 包装结构 Active CN101670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40159A CN101670918B (zh) 2009-09-30 2009-09-30 包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40159A CN101670918B (zh) 2009-09-30 2009-09-30 包装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918A CN101670918A (zh) 2010-03-17
CN101670918B true CN101670918B (zh) 2011-06-15

Family

ID=4201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40159A Active CN101670918B (zh) 2009-09-30 2009-09-30 包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70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8387B (zh) * 2010-12-28 2013-06-11 Au Optronics Corp 包裝結構
CN102114946B (zh) * 2011-02-18 2012-07-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用的下缓冲结构、包装缓冲结构及包装制作方法
CN102431734A (zh) * 2011-08-30 2012-05-02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震型储物容器
CN102514829B (zh) * 2011-12-04 2014-01-08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一种衬底组装方法及衬底组装产品
TWI424944B (zh) * 2011-12-30 2014-02-01 Au Optronics Corp 包裝外箱結構
TW201429829A (zh) * 2013-01-28 2014-08-01 Briview Corp 箱體結構
TWI586593B (zh) * 2014-03-28 2017-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緩衝結構
CN105465907B (zh) * 2015-12-16 2018-12-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装置及设置该减震装置的空调器
CN105501677B (zh) * 2015-12-30 2017-12-26 江阴道达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汽车饰件电镀用包装内衬
CN106553804B (zh) * 2017-01-06 2019-03-08 湖北华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表包装用瓦楞纸箱
CN112492863B (zh) * 2019-09-10 2023-09-26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罩固定结构以及防护装置
CN112248021B (zh) * 2020-09-29 2022-10-21 北海职业学院 一种基于机器人控制气动卡盘夹取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918A (zh) 2010-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918B (zh) 包装结构
KR200397141Y1 (ko) 공기 주입식 완충 포장재 구조
JP5029859B2 (ja) 合成樹脂製壜体
CN100565056C (zh) 用于制冷装置的内胆
US7306102B2 (en) Dimension adjustable shock-absorbing package structure
JP4840645B2 (ja) 合成樹脂製角型ボトル
CN205470653U (zh) 包装材和包装体
CN108177848A (zh) 液晶面板包装箱
JP4936247B2 (ja) 合成樹脂製角形壜体
USD966100S1 (en) Packaging
JP5207178B2 (ja) 合成樹脂製角形壜体
USD986736S1 (en) Foam packaging assembly
KR102103278B1 (ko) 분할형 포장박스
CN109720682B (zh) 一种具有展示功能的包装盒的盒坯
CN212172865U (zh) 一种左右通用防护缓冲及其裁片
JP2015016875A (ja) トレイ
TWI586593B (zh) 包裝緩衝結構
CN111169765B (zh) 一种防护缓冲及其裁片
TWI499543B (zh) 緩衝包裝結構
CN220616521U (zh) 一种固定缓冲包装盒
KR200383972Y1 (ko) 엘시디패널용 펄프몰드포장재 어셈블리
CN216103838U (zh) 塑料制成的鸡蛋盒
CN209921788U (zh) 纸箱
CN211365412U (zh) 一种镜片包装盒
CN215437579U (zh) 一种台灯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