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148A -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148A
CN101668148A CN200910192710A CN200910192710A CN101668148A CN 101668148 A CN101668148 A CN 101668148A CN 200910192710 A CN200910192710 A CN 200910192710A CN 200910192710 A CN200910192710 A CN 200910192710A CN 101668148 A CN101668148 A CN 101668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anel
shared back
lamp
shared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赛棋
安三荣
郭敏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jing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jing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jing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jing Displa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92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814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该共用背板兼用作电视机的后壳和液晶模组的背板;且该共用背板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巩固共用背板强度的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相互之间呈0~180度交织的加强筋。该共用背板通过设置在内侧面的由若干条加强筋在相互之间以一定角度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来增强其承重强度;且通过设置卡扣、沉入螺丝盲孔等来增强其与电视机其余部件连接的便利性和简洁性。

Description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应用在一体化电视机中的共用背板。
背景技术
在本申请人于2009年7月6日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0910040873.4中,提出了将电视机做成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图2A、图2B,一体化电视机在结构上主要由液晶模组、电视机系统模块组成,其中液晶模组包括兼用作电视机前壳的共用前框16、兼用作电视机后壳的共用背板5、液晶面板14、source-PCB板15、反射片6、EEFL-PCB板7、灯扣8、灯管9、边灯罩10、扩散板11、扩散片12、胶框13;电视机系统模块包括电源模块3、主板模块2、保护盖1以及底座4。可见,与传统电视机相比,一体化电视机的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主要是整机无前壳与后壳,而使用液晶模组中的塑胶共用前框兼用作电视机的前壳,使用液晶模组中的塑胶共用背板兼用作电视机的后壳,从结构的概念上节约了电视机整机系统的前壳与后壳,从液晶模组过渡到整机系统只需要安装电视机系统模块、底座4和保护盖1,使电视机的成本降低化有一个质的突破。而此种简洁的设计方案使电视机的厚度更小,重量更轻,同时降低了包装及运输的成本。
其中共用背板一方面是液晶模组的主要部件,是背光源的承托,需要与灯管、反射片、灯管PCB板等相配合连接,从而在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另外一方面共用背板需要作为电视机的后壳使用,需要与电视机系统的电源和主板模块连接,又需要对外观以及安全方面着手设计。因而,本申请人的上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虽然简化了电视机的结构及生产工艺、减薄了电视机的厚度、减轻了整机的厚度,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电视机的生产成本;但所采用的共用背板的承重强度不是十分理想,且将它与电视机的其余部件组装时不够便利,仍需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共用背板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该共用背板通过设置在内侧面的由若干条加强筋在相互之间以一定角度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来增强其承重强度;且通过设置卡扣、沉入螺丝盲孔等来增强其与电视机其余部件连接的便利性和简洁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该共用背板兼用作电视机的后壳和液晶模组的背板;且该共用背板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巩固共用背板强度的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相互之间呈0~180度交织的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呈90度交织。
所述共用背板还设有向内侧面凸起的、用于安装灯扣的灯扣凸台,灯扣凸台的高度与加强筋的高度相同;所述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形成与灯扣凸台对应的灯扣凹槽,灯扣凹槽上设有与其相配的灯扣盖。
所述灯扣凸台设置在纵向加强筋上。
所述共用背板的外侧面设有沉入式螺丝盲孔,所述共用背板的内侧面形成与沉入式螺丝盲孔对应的螺丝凸台,所述沉入式螺丝盲孔的沉入深度、螺丝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强筋的高度。
所述螺丝凸台设置在横向加强筋或纵向加强筋上。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所采用的技术关键点是加强筋的设计、装配结构的设计以及外观的处理,再有就是使用塑胶材料注塑成型。其中:
一、加强筋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共用背板的强度,也就是液晶模组背板和电视机后壳的强度。加强筋十字交叉分布于整个共用背板的内侧面,高度为5毫米,每相邻两根加强筋之间间隔50毫米,反射片平铺在加强筋顶端面;加强筋的分布巩固了共用背板在横向和竖向两个方向的强度,因为加强筋的分布较密,所以反射片平铺后效果理想。加强筋设计在内侧面一方面是因为外观上的要求,可以使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平整美观;另外一个方面,设置在内侧面的加强筋会使加强筋顶端面到加强筋底面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的高度大约为5毫米,这个空间的高度对螺丝安装孔柱的高度要求很适合,所以在这个空间内部增加了数个螺丝用的盲孔,用来使用螺丝固定其他元件,对外观处理提供了优势。
二、装配结构的设计。共用背板作为整个电视机的重要承托,本发明设计在装配整机时主要使用螺丝连接和卡扣连接,因此共用背板需要和很多部位连接或存在装配关系:与反射片、灯管PCB板、灯扣、边灯罩、扩散片、胶框、共用前框以及电视机系统的保护盖都有装配或定位关系。共用背板加强筋的空间内部设计数个盲孔,是利用自攻螺丝用来固定EEFL-PCB板、电源模块、主板模块以及保护盖等。共用背板的四周边框上设计了卡扣,可以和边灯罩、胶框以及共用前框卡合连接;另外,共用背板内侧面的上下侧增加了定位柱、定位孔或导向柱等,用来定位扩散板、固定扩散片、固定胶框等。
三、外观的处理:由于灯管的中间悬浮长度较长,所以在中间位置需要增加灯扣固定灯管的中间悬浮位置,灯扣从内侧面通过共用背板的通孔卡在背板上,所以灯扣的一端从共用背板外侧面伸出来,本发明利用加强筋形成的5毫米空间以及背板外侧面形成5毫米的灯扣凹槽,使灯扣伸出的一端隐藏在该灯扣凹槽;然后增加一个灯扣盖与该灯扣凹槽配合安装,从而使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平整,且光线不会泄露出来。另外,由于注塑产品要求厚度均匀,在保证背板内侧面结构的同时,在背板外侧面的上下部位有较深较宽的横向带状凹槽形成,外观上不美观,为了弥补外观,本发明在共用背板的外侧面设计了一整排的从左到右的横向带状加强筋来填满该横向带状凹槽,使背板的整个外侧都是平整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强度。
从以上技术方案及原理可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共用背板的内侧面分布横竖向加强筋,增强了共用背板的承重强度。
2、在加强筋形成的高度空间内,设计了数个螺丝安装孔,方便安装其它部件,且螺丝安装孔不突出于共用背板的外侧面,不会影响整机组装后的外观。
3、利用加强筋形成的高度空间,在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安装灯扣的位置增加了灯扣凹槽设计,使灯扣伸出端隐藏于此灯扣凹槽,再将灯扣盖安装于在灯扣凹槽,从而使灯扣隐藏起来。
4、共用背板的四周边框设计卡扣,方便与胶框、共用前框等进行装配,快捷简单。另外,共用背板的外侧面上下部位使用横向的带状加强筋来填补横向带状凹槽,进一步巩固共用背板强度的同时,使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平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体化电视机的结构分解图,其中:1.保护盖;2.主板模块;3.电源模块;4.底座;5.共用背板;6.反射片;7.EEFL-PCB板;8.灯扣;9.灯管;10.边灯罩;11.扩散板;12.扩散片;13.胶框;14.液晶面板;15.Source-PCB板;16.共用前框;
图2A是一体化电视机的纵向剖视图,其中17为灯扣盖;
图2B是一体化电视机的横向剖视图;
图3A是共用背板的内侧面结构图;
图3B是共用背板的外侧面结构图;
图4是一体化电视机的正面分层剖视图;
图5A是灯扣与灯扣盖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5B是灯扣盖安装在灯扣凹槽后的效果图;
图6是一体化电视机整机的背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之共用背板的设计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参见图3A,共用背板5的整个内侧面布满了横竖交叉分布的加强筋5010,即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加强筋5010以一定的行距和列距布置于共用背板的内侧面,主要作用是增加共用背板的平面强度,以及形成各种安装孔的设计空间。加强筋5010可以采用如图3A中5011所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图3A中5012所示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如图3A中5013所示的结构。
图3A中5020是设置在纵向加强筋上的灯扣凸台,加设了灯扣凸台5020之后的纵向加强筋如图3A中的5011所示;灯扣凸台5020的中间设计有灯扣8的安装孔5030,灯扣凸台5020的高度与加强筋5010高度相同,且一起形成一个平面,共同支撑反射片6。在共用背板5的外侧面形成与灯扣凸台5020对应的灯扣凹槽5100(参见图3B);灯扣8利用卡扣通过安装孔5030安装在共用背板5上(参见图2A与图4),灯扣8的下端在共用背板5的外侧面伸出,因为共用背板5的外侧面形成了灯扣凹槽5100,所以灯扣8的下端伸出部分低于共用背板5的外侧面(参见图2A、图5A及图5B)。17是与灯扣凹槽相配的灯扣盖,其作用是遮掩灯扣8的伸出部分,与共用背板5外侧面的灯扣凹槽5100配合组装,安装方式与安装后效果参见图5A、图5B,保证了一体化电视机的背面平整,又防止光线从安装孔5030泄露出来。
参见图2A,反射片6平铺在共用背板5的内侧面,上、下边缘贴附在共用背板5的上下侧;通过灯扣8压平,保证反射片6的平面特性。
参见图3A与图2A及放大视图a,胶框13与共用背板5是通过卡扣5070连接固定,卡扣5070设置在共用背板5的四周边框5080上,如图4所示。图2A中的放大视图b示意了共用前框16通过自身卡扣与共用背板5的凹槽配合固定。参见图2B,液晶模组左右侧的边灯罩10是通过自身卡扣与共用背板的卡扣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共用前框16、胶框13和边灯罩10与共用背板5的连接方式除了采用卡扣方式之外,也可以采用螺丝连接方式。参见图3A,共用背板5的上边缘设计有定位孔5040,用于定位胶框13,防止胶框13的移动与晃动,定位孔5040与胶框13的下面突出的定位柱相配合。
参见图3A,共用背板5的上侧设计有扩散片定位柱5050,用于定位扩散片12,装配效果图参见图4,定位柱5050可以防止扩散片12的移动;安装好胶框13后可以防止扩散片12从定位柱5050顶部脱离。
共用背板5的下侧设计有长孔5090,目的是让连接液晶面板与电视机系统的主板信号线穿过(参见图1和图3A)。
EEFL-PCB板7与共用背板5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螺丝安装孔5061是利用加强筋5010以及灯扣凸台5020形成的空间高度注塑成型的(参见图3A),然后使用自攻螺丝将EEFL-PCB板7固定到共用背板5上。
电视机系统包括保护盖1、主板模块2、电源模块3与电视机底座4。共用背板5与主板模块2、电源模块3采用螺丝连接固定,在共用背板5的外侧面设计有注塑型突出螺丝安装孔柱5130,用来支撑系统模块并使用螺丝连接固定(参见图3B)。5061及5062是设计在共用背板5外侧面的沉入式螺丝盲孔(参见图3B),沉入式螺丝盲孔5062使共用背板5的内侧面相应地形成螺丝凸台5060(参见图3A)。螺丝盲孔5061可以设置在横向加强筋上,设置螺丝盲孔5061后的横向加强筋如图3A中的5013所示。螺丝凸台5060可以与纵向加强筋重合(即设置在纵向加强筋上),如图3A中的5012所示;也可以在共用背板上的其他位置注塑成型。螺丝盲孔5061的沉入深度小于或等于加强筋的高度,螺丝凸台5060的高度也小于或等于加强筋的高度,从而不会影响反射片6平铺设于加强筋的上面。同理,安装电视机底座4的螺丝安装孔也是如此设计。
参见图3B,5120为穿线孔,方便安装在共用前框16或共用背板5内侧面的喇叭、开关等与安装在共用背板5外侧面的系统模块的信号线连接;横向带状加强筋5110和5111是为了填补共用背板5外侧面形成的横向带状凹槽,美化外观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共用背板5的强度。
而图6则展示了一体化电视机的背面效果,此共用背板的设计使整个背面简洁平整,在厚度方便也有较大的优势。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该共用背板兼用作电视机的后壳和液晶模组的背板;且该共用背板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巩固共用背板强度的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包括若干条相互之间呈0~180度交织的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横向加强筋与纵向加强筋呈90度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背板还设有向内侧面凸起的、用于安装灯扣的灯扣凸台,灯扣凸台的高度与加强筋的高度相同;所述共用背板的外侧面形成与灯扣凸台对应的灯扣凹槽,灯扣凹槽上设有与其相配的灯扣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扣凸台设置在纵向加强筋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背板的外侧面设有沉入式螺丝盲孔,所述共用背板的内侧面形成与沉入式螺丝盲孔对应的螺丝凸台,所述沉入式螺丝盲孔的沉入深度、螺丝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加强筋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凸台设置在横向加强筋或纵向加强筋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背板的四周边框设有用于与电视机其余部件连接的卡扣、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背板内侧面的上下侧设有用于固定电视机其余部件的定位柱、定位孔或导向柱。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背板的外侧面上下部位设有横向带状加强筋。
CN200910192710A 2009-09-25 2009-09-25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Pending CN1016681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2710A CN101668148A (zh) 2009-09-25 2009-09-25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2710A CN101668148A (zh) 2009-09-25 2009-09-25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148A true CN101668148A (zh) 2010-03-10

Family

ID=41804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92710A Pending CN101668148A (zh) 2009-09-25 2009-09-25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814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836A (zh) * 2011-11-18 2012-0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92995A (zh) * 2011-11-18 2012-03-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01352A (zh) * 2011-12-02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506391A (zh) * 2011-10-20 2012-06-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锁附背板加强筋的方法
CN109991771A (zh) * 2018-01-03 2019-07-09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后部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6391A (zh) * 2011-10-20 2012-06-2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锁附背板加强筋的方法
WO2013056477A1 (zh) * 2011-10-20 2013-04-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锁附背板加强筋的方法
CN102345836A (zh) * 2011-11-18 2012-02-0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92995A (zh) * 2011-11-18 2012-03-2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92995B (zh) * 2011-11-18 2016-0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401352A (zh) * 2011-12-02 2012-04-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9991771A (zh) * 2018-01-03 2019-07-09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后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8465B (zh) 一种一体化液晶电视机
CN101888510B (zh) Led平板电视机的外壳
CN101668148A (zh) 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CN103090271A (zh) 一种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
CN10239357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机壳
CN104660940A (zh) 一种电视显示器及其边框结构
CN201515451U (zh) 一种一体化电视机的共用背板
CN102392995A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86136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263433U (zh) 一种背光源的胶框和铁框的连接结构
CN205302839U (zh) 一种显示产品边框
CN203705770U (zh) 背板、中框及液晶模组
KR20130125655A (ko) 패널 지지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발광 채널
CN202771737U (zh) 显示装置
CN202328042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485156U (zh) Led曲面显示器及使用该显示器的曲面电视
CN201059491Y (zh) 一种led灯或者led显示屏安装支架
CN202328044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0271626U (zh) 一种超薄液晶显示屏的加固装置
CN102420959A (zh) 平板电视装配结构
KR101152980B1 (ko) 가변설치부가 형성된 경관 조명장치
CN208009076U (zh) 一种显示屏的透明窗及洗衣机
CN202444557U (zh) 平板电视装配结构
CN102345836B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2328045U (zh) 一种框架式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