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5687B -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5687B
CN101665687B CN 200810146579 CN200810146579A CN101665687B CN 101665687 B CN101665687 B CN 101665687B CN 200810146579 CN200810146579 CN 200810146579 CN 200810146579 A CN200810146579 A CN 200810146579A CN 101665687 B CN101665687 B CN 101665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agent
add
propping agent
pr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8101465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65687A (zh
Inventor
秦升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Renchuang San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1465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5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5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65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5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60Composition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acting on the underground formation
    • C09K8/80Compositions for reinforcing fractures, e.g. compositions of proppants used to keep the fractures open
    • C09K8/805Coated propp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支撑剂的基体加热至100-240℃;(b)向加热后的所述基体中加入树脂并搅拌形成混合料,以使所述树脂在所述基体表面覆膜,再加入固化剂并搅拌,以使覆膜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树脂开始固化;(c)所述树脂-基体的混合料开始结块前加入润滑剂以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搅拌;(d)经冷却、破碎、筛分步骤c中得到的混合物后得到前支撑剂;(e)采用疏水性高分子的有机溶液喷涂、浸渍或浸泡所述前支撑剂,最后经干燥得到成品支撑剂。本发明制备出的支撑剂具有耐环境侵蚀能力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采领域中的油、气井支撑剂,具体的说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中的油、气井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田原油粘稠度大,岩层空隙率低,空隙连通性差,给采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原油收率以及采油速度,人们普遍采用支撑剂来提高岩层空隙和空隙连通性。最初人们直接采用石英砂、陶粒砂等作为支撑剂,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和闭合应力,会产生大量碎片和细粉砂,这些物质会堵塞裂缝从而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因此目前人们通常在石英砂、陶粒砂等支撑剂的基体上包覆一层或多层树脂膜,以提高支撑剂的抗破碎能力。但由于井下环境非常复杂,支撑剂表面的树脂膜会受到岩层中油、油气、水、盐水,以及通常伴随的蒸汽、酸碱腐蚀性液体、微生物等的侵蚀,造成包覆层的腐蚀、降解、脱落等,从而造成岩层裂缝导流能力的大大降低。
美国专利US2005244641中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的油、气井水力压裂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即在支撑剂基体表面涂覆一层疏水性物质,从而提高支撑剂的耐环境腐蚀性能。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砂粒浸泡于疏水性物质中,几十分钟后将砂粒取出并干燥即可。但是该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仍然存在以下缺陷:采用涂敷的方法来达到改性支撑剂表面树脂层的目的,疏水性高分子附着于树脂层上,并且由于树脂层内外的浓度差,疏水性高分子通过渗透作用向树脂层内部迁移并缠绕于树脂网络中,从而提高树脂层的耐腐蚀性能。但一方面,疏水性高分子仅仅通过作用力较弱的物理缠绕固定于树脂层表层,疏水性高分子与树脂层间没有更强的作用力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物质表面势能降低的趋势,而疏水性高分子表面势能较低,易向树脂外层迁移而不容易向树脂网络内部迁移,使得疏水性高分子与树脂层间的作用力降低,因而在压裂液的冲击下,疏水层极易脱落而失去提高支撑剂耐腐蚀能力的作用;此外将疏水物质配制成水溶液势必造成所使用的喷涂液或浸渍液浓度不高,从而使得包覆于支撑剂表面的疏水性物质含量很低,其起到的改性作用不明显。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支撑剂表面疏水膜极易脱落所导致支撑剂耐腐蚀性能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耐腐蚀性能稳定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支撑剂的基体加热至100-240℃;
(b)向加热后的所述基体中加入树脂并搅拌形成混合料,以使所述树脂在所述基体表面覆膜,再加入固化剂并搅拌,以使覆膜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树脂开始固化,所述树脂与基体的重量比为0.1-15:100,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5-30wt%;
(c)所述树脂-基体的混合料开始结块前加入润滑剂以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搅拌,所述润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1-10wt%,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1-5wt%;
(d)经冷却、破碎、筛分步骤c中得到的混合物后得到前支撑剂;
(e)采用疏水性高分子的有机溶液喷涂、浸渍或浸泡所述前支撑剂,最后经干燥得到成品支撑剂。
所述疏水性高分子为聚硅氧烷、聚硅氧烷衍生物、聚烯烃、卤代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c中加入的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中的憎水单元与随后步骤e中的所述疏水性高分子中的憎水基团相对应。其中举例说明所述的相对应的涵义,如果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聚醚二甲基硅氧,其中重复的憎水单元为二甲基硅氧,疏水性高分子的憎水基团为二甲基硅氧烷,则说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中的憎水单元与疏水性高分子中的憎水基团相对应。
所述疏水性高分子的有机溶液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wt%以上。
所述有机溶液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b中,加入固化剂前包括加入增塑剂的步骤,所述增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30wt%。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型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0-20wt%。
所述树脂与基体的重量比为2-10:100,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0-20wt%,所述润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2-5wt%,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2-1wt%。
所述树脂为酚醛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多聚甲醛、六亚甲基四胺的一种或多种;或所述树脂为呋喃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苯磺酸、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的一种或多种;或所述树脂为环氧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脂肪族胺及其加成物、叔胺及其盐、芳香族胺及其改性体、咪唑的一种或多种;或所述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氧化酯类的一种或多种;或所述树脂为乙烯基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氧化酯类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基体为石英砂和/或陶粒砂,所述润滑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硬脂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达到本发明要提高支撑剂耐环境腐蚀,尤其是水的侵蚀的性能及稳定性,本发明采用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引入至基体表面包覆的树脂层中,并通过在树脂膜外部再次包覆疏水性高分子膜,以提高整个支撑剂的抗腐蚀能力,尤其是抗水侵蚀能力。其中,所述的疏水性高分子优选硅氧烷、硅氧烷衍生物、聚烯烃、卤代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尤其优选硅氧烷、硅氧烷衍生物,主要是其具有不易挥发以及良好的润滑性能。接下来对具体作用机理进行描述。
本发明在步骤c中加入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方面相对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而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性、增稠性更优,可以使加入的润滑剂在包覆有树脂膜的基体周围分散的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由于表面张力趋于减小趋势的存在,在树脂固化的过程中长链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上非极性的憎水单元不断向树脂膜外层迁移,从而形成非憎水单元与树脂固化时生成的交联网络紧密缠结而大部分憎水单元存在于树脂膜的表层,同时由于随后步骤e中引入并包覆于树脂膜表面的疏水性高分子中的憎水基团与该高分表面活性剂中憎水单元相对应,而相同的基团具有很强的亲和能力,使得疏水性高分子与处于树脂层表层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上的憎水单元间形成很强的静电引力作用,而这种作用力在酸碱性环境下以及高压冲击下不易受到破坏,疏水性高分子可以牢固地包覆于前支撑剂表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通常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单元和憎水单元,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故可以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在基体表面包覆的树脂层中引入憎水单元与最外层包覆的疏水性高分子中憎水基团相对应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大大增强了最外层疏水膜与前支撑剂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表面改性后的支撑剂在岩层中耐环境侵蚀能力的稳定性。
(2)采用有机溶剂配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大大提高支撑剂中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负载量,同时由于不采用水作溶剂,一方面可以避免增加支撑剂中水分子的引入,进一步防止支撑剂受到水分子的侵蚀,另一方面,由于有机溶剂通常容易挥发,可以缩短干燥过程,缩短支撑剂的制备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1kg酚醛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2kg六次甲基四胺并搅拌均匀。当酚醛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5kg硬脂酸钙、0.01kg聚醚二甲基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50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1。
其中给石英砂加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下一步骤中提供一定的反应温度。在实际操作中可将基体先加热至更高温度,如150-300℃,然后再降温至100-240℃,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基体原料表面上的可挥发杂质去除以保证随后包覆的树脂材料与基体材料间粘结更加紧密,同时还以使基体材料温度更加均匀。
六次甲基四胺作为固化剂的作用是使腹膜于石英砂表面的树脂固化以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树脂层。硬脂酸钙作为润滑剂的作用为使得固化后的树脂-基体混合物更加容易处理成为颗粒状且保证树脂膜的完整性和表面的光滑程度,保证支撑剂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抗破碎能力。
实施例2
将10kg陶粒砂20/40目加热至26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100℃。向加热后的陶粒砂中加入0.2kg呋喃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04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再加入0.02kg苯磺酸、甲苯磺酸混合物并搅拌均匀。当呋喃树脂-陶粒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04kg乙撑双硬脂酸酰胺、0.01kg聚醚甲基氢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150wt%的聚甲基氢硅氧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浸泡1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的作用为可以改善树脂膜的性能,降低其脆性并增加抗破碎能力。
实施例3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和陶粒砂20/40目的混合物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4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和陶粒砂的混合物中加入1.5kg呋喃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045kg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再加入0.045kg二甲苯磺酸并搅拌均匀。当呋喃树脂-石英砂和陶粒砂的混合物的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15kg聚乙烯蜡和氧化聚乙烯蜡的混合物、0.003kg聚羟乙烯基甲基氢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等体积浸渍于浓度为80wt%的聚甲基氢硅氧烷的乙醇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3。
实施例4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26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15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0.01kg环氧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001kg己二酸二丁酯,再加入0.002kg脂肪族胺类固化剂并搅拌均匀。当环氧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01kg硬脂酸酰胺、0.0005kg聚氯乙烯醚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浓度为10wt%的聚氯乙烯的二硫化碳溶液连续喷涂于该前支撑剂上,待前支撑剂全部浸润后停止喷涂并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4。
实施例5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1kg不饱和聚酯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01kg癸二酸二异辛酯,再加入0.15kg过氧化酰类固化剂并搅拌均匀。当不饱和聚酯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01kg硬脂酸锌、0.001kg聚异丁烯醚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100wt%的聚异丁烯的氯仿溶液中,浸泡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5。
实施例6
将10kg陶粒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陶粒砂中加入0.5kg乙烯基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075kg磷酸三苯酯,再加入0.075kg过氧化酯类固化剂并搅拌均匀。当乙烯基树脂-陶粒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15kg硬脂酸钙、0.001kg聚醚甲基氢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60wt%的聚甲基氢硅氧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浸泡1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6。
实施例7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1kg酚醛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25kg磷酸三甲苯酯和磷酸三异辛酯,再加入0.25kg六聚甲醛并搅拌均匀。当酚醛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4kg硬脂酸钙、0.003kg聚醚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20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乙醚溶液中,浸泡6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7。
实施例8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1kg酚醛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25kg磷酸三异辛酯,再加入0.25kg六次甲基四胺并搅拌均匀。当酚醛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7kg硬脂酸钙、0.002kg聚醚硅氧烷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40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中,浸泡1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S8。
对比例1
将10kg石英砂20/40目加热至300℃后放入混砂机中搅拌再降温到200℃。向加热后的石英砂中加入1kg酚醛树脂并搅拌均匀形成混合料,然后加入0.2kg六次甲基四胺并搅拌均匀。当酚醛树脂-石英砂混合料开始结块成团前加入0.05kg硬脂酸钙并搅拌均匀。得到的混合物经冷却、破碎、过筛后得到支撑剂在未包覆疏水性高分子前的前支撑剂。
将该前支撑剂浸泡于浓度为5w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水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在常温下干燥后得到支撑剂C1。
评价例
将实施例1-8以及对比例1制备得到S1-S8以及C1进行酸溶解度、浊度以及支撑剂导流能力的测试。其中,
酸溶解度是指在规定的酸溶液以及酸溶时间内,支撑剂被酸溶解的质量与支撑剂原始质量的百分比,具体操作条件为:将各个支撑剂在0.5mol/L磷酸溶液中浸泡1小时后,经洗涤干燥后测量各自重量并求算溶解掉的重量,通过前述方法测定酸溶解度。
浊度是指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支撑及,经加热搅拌一段时间后,测定液体的混浊程度,加热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60分钟。
支撑剂导流能力的测试的条件是在API标准导流室中,采用等质量测量法,铺砂浓度5.0kg/m2,实验流体为2wt%的KCl溶液,闭合压力为20MPa。
上述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与未加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支撑剂C1相比,树脂固化过程中引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各个支撑剂耐酸腐蚀的能力均得以提高,且在水中溶解出的物质明显减少,同时在较高的闭合压力下仍具有优异的导流能力,说明支撑剂外层的疏水膜起到的耐水、酸等物质侵蚀的作用更加明显、稳定,进一步说明疏水膜与基体上的树脂膜间作用力大大增加,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耐侵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避免较短时间内由于支撑剂受到侵蚀,树脂层脱落导致支撑剂破碎,从而使得岩层间隙导流能力下降的弊端,相应延长了支撑剂的使用寿命。
通过比较S1、S3、S4分别采用浸泡、浸渍、喷涂三种手段得到的支撑剂的性质可以看出,采用浸泡方法得到的支撑剂S1的耐环境腐蚀能力最强,说明当疏水性高分子与前支撑剂接触的越充分,疏水性高分子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作用的时间越长,最终包覆在支撑剂外层的疏水膜与树脂层的作用力越强、包覆越牢固,从而耐环境侵蚀的能力越强。
比较采用不同的疏水性高分子制备的支撑剂S1、S5,可以看出采用聚硅氧烷疏水性高分子改性的支撑剂S1具有相对较优的耐侵蚀性能,主要由于硅氧烷具有良好的侵润性,在喷浸过程中更易与前支撑剂外层的高分子表明活性剂作用并使得高分子链间的缠绕程度更高,最终导致改性后的支撑剂耐环境腐蚀能力更加稳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表1
 
支撑剂样品 酸溶解度wt‰ 浊度NTU 导流能力μm2·cm
S1 0.2 5 152.4
S2 0.1 4 157.9
S3 0.4 7 141.3
S4 0.8 10 138.0
S5 0.7 8 139.2
S6 0.5 7 140.1
S7 0.4 6 142.7
S8 0.3 4 149.6
C1 4.7 56 117.3

Claims (9)

1.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支撑剂的基体加热至100-240℃;
(b)向加热后的所述基体中加入树脂并搅拌形成混合料,以使所述树脂在所述基体表面覆膜,再加入固化剂并搅拌,以使覆膜于所述基体上的所述树脂开始固化,所述树脂与基体的重量比为0.1-15:100,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5-30wt%;
(c)所述树脂-基体的混合料开始结块前加入润滑剂以及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搅拌,所述润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1-10wt%,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1-5wt%;
(d)经冷却、破碎、筛分步骤c中得到的混合物后得到前支撑剂;
(e)采用疏水性高分子的有机溶液喷涂、浸渍或浸泡所述前支撑剂,最后经干燥得到成品支撑剂;
其中,所述树脂为酚醛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多聚甲醛、六亚甲基四胺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为呋喃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苯磺酸、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为环氧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脂肪族胺及其加成物、叔胺及其盐、芳香族胺及其改性体、咪唑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氧化酯类的一种或多种;或
所述树脂为乙烯基树脂,其对应的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酰类、过氧化酯类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高分子为聚硅氧烷、聚硅氧烷衍生物、聚烯烃、卤代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加入的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中的憎水单元与随后步骤e中的所述疏水性高分子中的憎水基团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高分子的有机溶液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wt%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液的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加入固化剂前包括加入增塑剂的步骤,所述增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30w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型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增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0-20wt%。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与基体的重量比为2-10:100,所述固化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10-20wt%,所述润滑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2-5wt%,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树脂重量的0.2-1w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石英砂和/或陶粒砂,所述润滑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硬脂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CN 200810146579 2008-09-04 2008-09-04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665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46579 CN101665687B (zh) 2008-09-04 2008-09-04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146579 CN101665687B (zh) 2008-09-04 2008-09-04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687A CN101665687A (zh) 2010-03-10
CN101665687B true CN101665687B (zh) 2013-07-10

Family

ID=4180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46579 Active CN101665687B (zh) 2008-09-04 2008-09-04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5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0246B (zh) * 2012-04-28 2014-11-05 武汉工程大学 中低温油藏防砂用覆膜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3780B (zh) * 2012-11-20 2014-04-23 山东鲲鹏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链脂肪酸改性的石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5766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5767A (zh) * 2015-02-04 2016-10-05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1086B (zh) * 2018-05-07 2020-09-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覆膜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54391A (zh) * 2022-06-17 2022-08-05 秦皇岛贝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水压裂支撑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981A (zh) * 2004-01-16 2005-07-20 北京仁创制造技术研究院 采油用覆膜石英砂压裂支撑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0981A (zh) * 2004-01-16 2005-07-20 北京仁创制造技术研究院 采油用覆膜石英砂压裂支撑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5687A (zh)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5686B (zh) 一种表面改性的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65687B (zh) 一种支撑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66225A (zh) 一种表面改性的支撑剂
US8846584B2 (en) Methods of preparing degradable materials
EP1394355B1 (en) Subterranean fractures containing resilient proppant packs
CA2528677C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nsolidating unconsolidated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US5522460A (en) Water compatible chemical in situ and sand consolidation with furan resin
US20070289781A1 (en) Consolidating agent emulsion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1586024A (zh) 采油用覆膜颗粒、压裂支撑剂及采油方法
CN105542739B (zh) 一种油井防砂用涂敷砂及其制备方法
NO20161561A1 (en) Smart filtrate for stregthening formations
US20070169934A1 (en) Method for Stimulating a Petroleum Well
JP2016507602A (ja) プロパント
CN101735793A (zh) 一种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9120A (zh) 一种秸秆直接制备富纤维素气凝胶的方法
CN101768431B (zh) 一种耐磨损支撑剂
CN101768432B (zh) 一种耐侵蚀支撑剂
CN111196889B (zh) 一种基于多臂交联剂和淀粉纳米晶改性的呋喃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40076559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a Subterranean Formation with Stress-Activated Resins
Li et al. Preparation of microcapsules with IPDI monomer and isocyanate prepolymer as self-healing agent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elf-healing materials
CN112680209B (zh) 一种支撑剂及制备方法
W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lf-healing polymeric materials with microencapsulated epoxy and imidazoline derivatives curing agent
CN104830306A (zh) 一种蒸汽吞吐油井高温用防砂剂
CN102559015B (zh) 一种防水藻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235A (zh) 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杂化瓜尔胶压裂液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NER MONGOLIA RECHSAND INDUST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RENCHUANG SCI-TECH GROUP CORP.,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O: 028300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0

Address after: 0283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ongliao Naiman Banner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Renchuang Sand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room 508, building B, Ka Wah building, No. nine, 3rd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enchuang Sci-Tech Group Cor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