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2156A -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2156A
CN101662156A CN200910018542A CN200910018542A CN101662156A CN 101662156 A CN101662156 A CN 101662156A CN 200910018542 A CN200910018542 A CN 200910018542A CN 200910018542 A CN200910018542 A CN 200910018542A CN 101662156 A CN101662156 A CN 101662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spwm
control
storage batter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18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晓东
武志刚
刘文波
栾国军
庞志文
高金伟
张涛
刘承禄
王思成
刘西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185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215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2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2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首先,增加了一个与直流输入电压和电网电压相关的前馈电压控制量,该控制量经SPWM发生器调制后,产生一个SPWM脉冲;然后,预估出下一个SPWM周期的电流值,并据此在电流反馈环节中加入二阶电流预估环节,对系统进行校正;最后,控制系统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确保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之和远远小于1/10ω。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在系统起动的时候,加入一个前馈电压控制量,从而产生一个与电网电压匹配的占空比,避免主电路功率器件以及电容的损坏;(2)通过设置前馈和反馈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并降低了系统的误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并网放电装置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蓄电池的恒流放电,并使并网放电电流跟踪电网电压,实现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的同频同相。对并网电流控制的实质就是对蓄电池与电网之间能量流动的控制,即对蓄电池放电电流的控制,为了提高放电电流的精度、改善并网电流的波形、提高功率因数、加快系统响应速度和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就必须针对具体系统的特点采取有效、可行的跟踪控制方式。目前,并网电流的控制方式主要有滞环电流控制、双环控制、无差拍控制、重复控制和三角波比较方式等。
滞环电流控制技术是根据电流跟踪偏差来决定功率器件的开关状态的一种控制方法。它没有传统的电流调节器,具有实时控制、电流响应快、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不含特定次谐波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不固定,从而增加了系统参数设计的难度。
双环控制是采用电压、电流环控制来实现直流电压的稳定和调节并网电流的幅值。双环控制具有固定的开关频率,易于系统的设计,但在开关频率不够高的情况下,电流动态响应相对较慢,并且电流动态偏差随着电流变化率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
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被控制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无差拍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逆变器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来推算出下一个开关周期的SPWM脉冲宽度。它要求脉宽必须当拍计算当拍输出,否则会破坏系统特性,甚至会影响系统稳定性。近年来,带负载电流观察器的无差拍控制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缺点是算法复杂,且当采样频率不高时误差较大。
重复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内模原理的控制方法,它把作用于系统外部的信号模型植入系统控制器内部,以构成高精度的反馈控制。重复控制可以消除周期性干扰产生的稳态误差,但它的缺点是动态响应慢。
三角波比较方式是将指令电流与并网电流的实时值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值经PI调节与三角波比较,然后输出相应的SPWM信号。这种方式输出电流的谐波比滞环比较方式少,因此常用于对谐波和噪声要求较高的场合。其主要缺点是功率器件的开关频率等于载波频率,电流响应相对于滞环电流方式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和误差小的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首先,在蓄电池并网装置启动时,增加了一个与直流输入电压和电网电压相关的前馈电压控制量,该控制量经SPWM发生器调制后,产生一个的SPWM脉冲,该脉冲使得整个系统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也有一个与电网电压相匹配的占空比;
然后,根据当前电流采样值以及前两个SPWM周期的电流采样值,预估出下一个SPWM周期的电流值,并据此在电流反馈环节中加入二阶电流预估环节,对系统进行校正;
最后,控制系统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确保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之和远远小于1/10ω,ω为电网交流电压角频率。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在系统起动的时候,加入一个前馈电压控制量,从而产生一个与电网电压匹配的占空比,避免主电路功率器件以及电容的损坏;
(2)通过设置前馈和反馈控制,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并降低了系统的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单相全桥逆变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是并网电流控制结构框图。
图3是带有前馈控制的并网电流控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1、直流侧电压和占空比对并网电流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忽略各种器件损耗的情况下,驱动功率器件SPWM信号的占空比D与逆变电路直流输入电压Ui、电网交流电压瞬时值Us &间存在如下关系:
Figure A20091001854200051
其中ω为电网的角频率。
由式(1)可得
Figure A20091001854200052
当并网电流Is=0时,可求得
由上述推导可知,当逆变电路直流输入电压不变时,驱动信号的占空比D应跟随电网电压呈正弦变化,且随着并网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在系统起动初期,并网电流很小,过小的占空比将产生很高的直流电压,导致主电路功率器件的损坏,甚至损坏电容,因此需要对过小的占空比加以限制。
2、并网电流的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
对于图1的输出端部分,取并网电流为状态变量,有
L 1 dI s dt = U AB - U s - I s R 1 - - - ( 5 )
其复数域形式为
I ( s ) = 1 L 1 s + R 1 ( U AB ( s ) - U s ( s ) ) = G 1 ( s ) ( U AB ( s ) - U s ( s ) ) - - - ( 6 )
其中 G 1 ( s ) = 1 L 1 s + R 1 , 为滤波器传递函数。
当逆变开关频率较高时,忽略功率器件Q1~Q4和死区时间的非线性影响,SPWM控制方式下的桥式逆变环节可近似为一个线性比例环节,该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2(s)=Kpwm    (7)
由式(6)和(7)及PI反馈控制原理可得出电流跟踪控制系统的模型,如图2所示。对控制系统而言,Us为电网电压的扰动输入,Ic *为并网电流给定值。
图2中,并网电流给定值Ic *与Ic进行比较,误差经过PI调节器处理后,经SPWM发生器产生相应的SPWM信号,然后驱动主电路工作,从而把与电网同频同相的正弦波电流馈入电网。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电网电压的扰动在前向通道上,但由于起动瞬间并网电流尚未建立,这时电网电流会反灌到逆变器的直流侧,给电容充电。为了抑制这种扰动,这里增加了一个与直流输入电压和电网电压有关的前馈控制量U*,U*经SPWM发生器调制后,产生一个占空比符合式(4)的SPWM脉冲,使系统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也有一个与电网电压相匹配的占空比,这样就消除了电网电压对系统的扰动影响,使控制系统近似为一个无源电流跟随系统,有利于反馈调节,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电流跟踪精度。3、系统校正
如前所述,前馈运算产生的U*与电网电压Us的差在SPWM一个载波周期时间T内的积分值为零,即
∫ 0 T ( U * - U s ) dt = ∫ 0 T ( U i D - U s ) dt = 0 - - - ( 8 )
因此,可不考虑前向通道中的前馈电压U*和电网电压Us的影响。
如图3所示,在电流反馈环节Gr(s)中,加入二阶电流预估环节eTs,以抵消前向通道中e-Ts的影响,这有利于系统的校正。电流预估环节的计算公式为
I c ( t n + 1 ) = 5 2 I c ( t n ) - 2 I c ( t n - 1 ) + 1 2 I c ( t n - 2 ) - - - ( 9 )
由式(9),根据当前时刻电流采样值Ic(tn)及前二个SPWM周期内的电流采样值Ic(tn-1)和Ic(tn-2),可预估下一SPWM周期内电流采样值Ic(tn+1)。
引入预估环节后的电流检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r(s)=Kf·eTs    (10)
可求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K ( s ) = G C ( s ) · K PWM · 1 L 1 s + R 1 · K f - - - ( 11 )
设GC(s)为PI控制器,即
G C ( s ) 1 T C s + K C = K C T C s + 1 T C s - - - ( 12 )
K C T C = L 1 R 1 - - - ( 13 )
可求得
G K ( s ) = K f K PWM R 1 T C s - - - ( 14 )
上式表明,并网放电装置采用前馈及反馈预估处理后,是一个稳定系统。系统动态响应指标仅与控制器的积分时间常数Tc值有关,Tc值越小,系统的动态响应就越快。
在实际系统中由于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影响,Tc值无限制取小将导致系统不稳定。假设系统中各环节的小时间常数之和为Tx,Tc的取值应使由式(11)所决定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小于
Figure A20091001854200072
这样才能保证闭环系统有一定的稳定裕量。
由此可求得
T C ≥ 10 · K f K PWM T X R 1 - - - ( 15 )
T X ≤ R 1 T C 10 K f K PWM T X - - - ( 16 )
Tc求出后,则可根据式(13)求得控制器相应的Kc值。
4、系统跟踪误差分析
由图3可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I s ( s ) I c * ( s ) = G K ( s ) K f · e Ts 1 + G K ( s ) = K PWM R 1 T C s 1 + K f K PWM R 1 T C s · e - Ts = 1 K f · e - Ts R 1 T C K f K PWM s + 1 - - - ( 17 )
式(17)表明,实际并网电流Is总是滞后于给定电流Ic *,在 | R 1 T C K f K PWM s | < < 1 的情况下,实际电流Is可较好地跟踪给定电流Ic *,两者仅相差一个载波周期T的相位差。
令s=jω,其中ω为电网交流电压角频率,由 | R 1 T C K f K PWM s | = R 1 T C K f K PWM &omega; < < 1
和式(16)可得
10 &CenterDot; K f K PWM T X R 1 &le; T C &le; K f K PWM R 1 &omega; - - - ( 18 )
由上式可得
T X < < 1 10 &omega; - - - ( 19 )
当TX满足式(19)时,实际并网电流可较好地跟踪给定电流。

Claims (1)

1.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在蓄电池并网装置启动时,增加了一个与直流输入电压和电网电压相关的前馈电压控制量,该控制量经SPWM发生器调制后,产生一个的SPWM脉冲,该脉冲使得整个系统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也有一个与电网电压相匹配的占空比;
2)根据当前电流采样值以及前两个SPWM周期的电流采样值,预估出下一个SPWM周期的电流值,并据此在电流反馈环节中加入二阶电流预估环节,对系统进行校正;
3)控制系统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确保各环节分布参数的小时间常数之和远远小于1/10ω,ω为电网交流电压角频率。
CN200910018542A 2009-09-18 2009-09-18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6621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8542A CN101662156A (zh) 2009-09-18 2009-09-18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18542A CN101662156A (zh) 2009-09-18 2009-09-18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2156A true CN101662156A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9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18542A Pending CN101662156A (zh) 2009-09-18 2009-09-18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215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1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套自动控制的电力设备平衡输出的复合控制结构
CN104836465A (zh) * 2015-06-04 2015-08-12 湖南大学 一种lc串联式三相pwm整流器电流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CN104953611A (zh) * 2015-04-24 2015-09-30 苏州同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改进无差拍控制方法
CN105515495A (zh) * 2015-12-10 2016-04-20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变频电机控制方法
CN105763094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前馈和复合电流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501A (zh) * 2005-12-30 2007-07-0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并网发电逆变器及其输出电流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501A (zh) * 2005-12-30 2007-07-0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并网发电逆变器及其输出电流的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汪海宁: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实现》", 《太阳能学报》 *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 *
王飞,谢磊,周毅人,马利明: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电力电子技术》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010A (zh) * 2010-07-27 2010-12-15 荣信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套自动控制的电力设备平衡输出的复合控制结构
CN104953611A (zh) * 2015-04-24 2015-09-30 苏州同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改进无差拍控制方法
CN104953611B (zh) * 2015-04-24 2017-04-12 舟山济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改进无差拍控制方法
CN104836465A (zh) * 2015-06-04 2015-08-12 湖南大学 一种lc串联式三相pwm整流器电流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CN104836465B (zh) * 2015-06-04 2017-05-17 湖南大学 一种lc串联式三相pwm整流器电流迭代学习控制方法
CN105515495A (zh) * 2015-12-10 2016-04-20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变频电机控制方法
CN105763094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前馈和复合电流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5763094B (zh) * 2016-04-08 2018-07-03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前馈和复合电流控制的逆变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nfared et al. Direct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single-phase grid-tie converters
Mehrasa et al. A control plan for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microgrids during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ed modes
CN103872703B (zh) 一种用于解决低电压穿越的控制系统及其策略方法
Barra et a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 for photovoltaic grid connected system: An approach based on multilevel converters
US2017015524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upling the power of grid-connected inverter
US2005011045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cking maximum power point of solar electricity generating system
CN102723740B (zh) 单级光伏逆变器稳定mppt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021960B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孤岛微电网电压频率控制方法
CN104600753B (zh) 一种基于电容电压微分的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方法
CN103490653B (zh) 光伏并网电流和直流电压二次纹波抑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223100A (zh) 基于修正比例谐振调节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3606954A (zh) 一种新型光伏并网发电控制方法
CN101662156A (zh)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蓄电池并网电流控制方法
CN104201721A (zh)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模式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法
CN104135021A (zh) 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的离网型储能变流器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CN102299521B (zh) 一种基于反馈线性化理论的混沌控制方法
Fernandes et al. State feedback control for DC-photovoltaic systems
CN103500998A (zh) 自适应前馈补偿的微电网控制方法和微电网孤岛运行微电压源控制器
Trabelsi et al. An original observer design for reduced sensor control of Packed U Cells base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CN103944186A (zh) 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装置
Ojha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sampled hysteresis and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s for tracking current in APF
CN103337976A (zh) 一种在线式高频ups的逆变控制方法
CN103366053B (zh) 一种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的改进及数学建模方法
Yang et al. Adaptive integral sliding mode direct power control for VSC‐MVDC system converter stations
CN105162343B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