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6531B -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 Google Patents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6531B
CN101656531B CN2009101425493A CN200910142549A CN101656531B CN 101656531 B CN101656531 B CN 101656531B CN 2009101425493 A CN2009101425493 A CN 2009101425493A CN 200910142549 A CN200910142549 A CN 200910142549A CN 101656531 B CN101656531 B CN 101656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erminal
couple
integrated circuit
voltag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25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6531A (zh
Inventor
丁光庆
贺凯瑞
黄树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tive-Semi Co Ltd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Active Se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Active Semi Inc filed Critical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6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6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6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03K19/00315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使用单个端子将集成电路配置成三种状态之一。集成电路内的电路耦接到所述端子,并判断所述端子:1)是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2)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电压源,或是3)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当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当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电压源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当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所述端子和电路特别适合用于电源管理单元(PMU)集成电路中。

Description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的端子,其中所述端子用于接收对集成电路内的电路进行配置的配置信息。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电话1的简化图,移动电话1具有电源管理单元(PMU)4和中央处理器(CPU)5。如图1所示,移动电话1包括小孔2和ON/OFF(开/关)按键3。PMU 4包括两个输入端子T1和T2。T1和T2分别通过电阻器R1和R2在外部耦接到电源电压VDD。小孔2容纳开关A,开关A用于在开关A闭合时将PMU 4的端子T1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GND。ON/OFF按键3控制开关B,以在开关B闭合时将PMU 4的端子T2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GND。在正常工作中,PMU 4向CPU 5输出电源电压。用户可按压小孔2内的开关A以使移动电话复位,或者按下ON/OFF按键3以启用/禁用移动电话。
图2是表9,其说明现有技术中如何利用PMU 4的两个输入端子T1和T2配置图1的移动电话1。如果移动电话1出现某种故障,则用户按压小孔2内的开关A。开关A闭合,并使端子T1耦接到地(GND),在表9中将T1标记为“0”。响应于此,PMU 4输出第一数字逻辑信号以使CPU 5复位。相反,如果移动电话1正常工作,则开关A保持打开,并且用户利用ON/OFF按键3来启用或禁用移动电话。在图2的例子中,如果用户按下ON/OFF按键3,则开关B闭合,并且使端子T2耦接到地(GND),在表9中将T2标记为“0”。响应于此,PMU 4输出第二数字逻辑信号,以启用CPU 5(如果CPU 5此前被禁用)或禁用CPU 5(如果CPU 5此前被启用)。在正常运行期间,开关A和B均被释放,并且端子T1和T2具有数字逻辑高电压,在表9中将T1和T2标记为“1”。响应于此,PMU 4输出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并保持于空闲状态。如图2所示,开关A具有高于开关B的优先权。只要开关A被按下闭合,则无论开关B是被按下还是被释放,PMU 4均输出第一数字逻辑信号来使CPU 5复位。然而,需要使用两个输入端子T1和T2才能使PMU 4能够检测开关A和/或开关B是被按下还是被释放。PMU 4随后输出对应的数字逻辑信号来使CPU 5复位或启用/禁用CPU 5。因此,希望对上述PMU 4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通过判断耦接至电压源的阻抗,设置相应的数字逻辑信号,可以实现使用单个端子将集成电路配置成三种状态之一,降低了使用集成电路的装置的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电,其包括:端子;电路,判断所述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其中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其中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包括(a)判断集成电路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其中(a)的所述判断是由所述端子所属的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作出;(b)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c)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和(d)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浮动,则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其中(b)、(c)和(d)的所述设置由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的所述电路执行。
再者,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其包括:端子;用于进行下列判断的装置:(a)所述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b)所述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c)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a),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b),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c),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其包括:端子;电路,判断所述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第一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第二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第一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第二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上浮动,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电路是电源管理单元(PMU),其向中央处理器(CPU)输出电源电压。当第一输入开关A闭合时,所述输入端子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当第二输入开关B闭合时,所述输入端子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电压源。当没有输入开关闭合时,所述输入端子浮动。PMU内的电路检测开关A和/或开关B是打开还是闭合,并且决定所述端子的三种状态之一。响应于此,当开关A闭合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以使CPU复位;当只有开关B闭合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以启用/禁用CPU;并且当开关A和开关B均不闭合时,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并保持于空闲状态。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电压源是数字逻辑低电压源(GND)。在另一例子中,所述电压源是数字逻辑高电压源(VDD)。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采用的集成电路和方法,通过使用新颖的单个输入端子,可减少集成电路中的端子数。减小端子数会降低采用集成电路的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的制造成本。此外,集成电路内的电路是简单电路;其不仅检测多个输入开关的状态,而且还划分所述多个输入开关的优先权。最后,当没有输入开关闭合时,所述电路以零静态电流状态工作,从而降低功耗。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编号指示相同的组件。
图1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电话中传统电源管理单元(PMU)集成电路的简化图。
图2是图解说明传统PMU集成电路的两个端子上的数字信号如何配置图1的移动电话的表。
图3(a)是依据一新颖性包括一新颖PMU集成电路14的移动电话11的示意图。
图3(b)是依据一新颖性包一括新颖的PMU集成电路24的移动电话21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如何利用新颖的PMU集成电路的单个输入端子来配置移动电话的表。
图5是简化方块图,其图解说明图3(a)所示新颖PMU集成电路14内的电路。
图6是PMU集成电路14内的电路21的第一实施例。
图7是列示图6的电路40操作的三种工作状态(Q0,Q1和Q2)的表。该表还列示PMU集成电路14在这三种状态的每一种状态中所执行的对应功能。
图8是PMU集成电路14内的电路21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PMU集成电路14内的电路21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依据一新颖性的一新颖PMU集成电路100示意图。
图11是列示图10所示电路101的三种工作状态(Q0,Q1和Q2)的表。该表还列示PMU集成电路100在这三种状态的每一种状态中所执行的对应功能。
图12是依据一新颖性的一新颖PMU集成电路200示意图。
图13是依据一新颖性,可将CPU耦接到新颖集成电路的替代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例子在附图中被示出。
图3(a)是依据一新颖性的一具有新颖的电源管理单元(PMU)集成电路14和中央处理器(CPU)15的移动电话11的简化图。移动电话11包括小孔12和ON/OFF按键13。PMU 14包括单个输入端子16(T1)。小孔12容纳开关A,当开关A闭合时,开关A将PMU 14的端子T1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GND。ON/OFF按键13控制开关B,当开关B闭合时,开关B将PMU 14的同一端子T1通过外部电阻器REXT耦接到GND。  在正常运行中,PMU 14向CPU 15输出电源电压。PMU 14还检测来自端子T1的数字输入信号IN,并响应于此而执行对应的功能。例如,如下文所更详细说明,移动电话11的用户可闭合开关A(通过按压小孔12内的开关A)以使移动电话的CPU 15复位,或者闭合开关B(通过按下ON/OFF按键13)以启用或禁用行动电话的CPU 15。
图3(b)是依据一新颖性的一具有新颖的PMU集成电路24和CPU 25的移动电话21的简化图。图3(b)的移动电话21类似于图3(a)的移动电话11。然而,在图3(b)中,开关A由ON/OFF按键23控制,而开关B被直接闭环控制线29取代。在图3(b)的例子中,端子T1通过REXT耦接到CPU 25的GPIO端子。
图4是表30,其说明如何利用图3(a)所示PMU集成电路14的单个输入端子T1来配置移动电话11。如果开关A被按下而闭合,则T1“被束缚为低电平”,或者换句话说,通过短接或相对低的阻抗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GND。此时称端子T1处于数字逻辑低状态“0”。PMU 14检测该“0”状态,并且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以使CPU 15复位。如果开关A释放、但开关B被按下而闭合,则T1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REXT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GND。该中等阻抗状态在图4所示的表30中被标记为“R”。PMU 14检测该“R”状态,并且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以启用CPU 15(如果CPU 15此前被禁用)或禁用CPU 15(如果CPU15此前被启用)。如果开关A和B二者均被释放,则称端子T1处于“浮动或基本浮动”的状态。PMU 14检测此种“浮动”状态,并且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通常,PMU 14在该“浮动”状态中只是保持空闲。
在上面所示出的例子中,PMU 14能够检测单个输入端子T1的三种状态之一,并且响应于此而执行与所检测状态相关联的预定功能。通过采用新颖的单个输入端子T1而不是两个输入端子(例如,图1中所示的端子T1和T2),在许多应用中可减少集成电路的端子数。减少端子数能降低采用集成电路的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的制造成本。
图5是简化方块图,其图解说明如何实现图3(a)的PMU 14以检测输入端子T1的三种状态之一的实例。PMU 14的电路21包括电子元件22和检测电路23。在图5的例子中,元件22是上拉电阻器R1或电流源ISOURCE,其将端子T1耦接到电源电压VDD。检测电路23从端子T1接收数字输入信号IN,并决定以下三种状态之一:Q0,Q1,或Q2。更具体而言,检测电路23决定:1)是将端子T1通过相对低的阻抗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此称为状态Q0),还是2)将端子T1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此称为状态Q1),或3)使端子T1浮动或基本浮动(此称为状态Q2)。
图6是电路40的方块图,其图解说明图5的电路21的第一实施例。在图6的实施例中,电路40包括上拉电阻器31(R1)、具有阈值电压VTH的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PFET)32、反相器34、比较器35和解码逻辑电路36。上拉电阻器31将端子T1耦接到电源电压VDD。PFET 32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栅极、耦接到电源电压VDD的源极和通过电阻器33耦接到GND的漏极。PFET 32的漏极还耦接到反相器34的输入引线。反相器34将第一数字信号X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36的第一输入引线上。比较器35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非反相输入引线和耦接到参考电压VREF的反相输入引线。VREF高于GND、但低于VDD。比较器35将第二数字信号Y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36的第二输入引线上。解码逻辑电路36接收这两个数字信号X和Y,并将它们解码成三种可能的状态:Q0,Q1和Q2。
图7是表50,其列示图6的电路40操作的三种工作状态(Q0,Q1和Q2)。该表还列示PMU集成电路14在这三种状态中的每一种中所执行的对应功能。如前面结合图4的表30所解释,在第一种情形中,如果开关A被按下而闭合,则T1通过相对低的阻抗耦接到GND。此时称端子T1处于数字逻辑低状态“0”。因此,端子T1所具有的电压低于PFET 32的阈值电压VTH和比较器35的参考电压VREF。结果,PFET 32变得导电,并且反相器34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X=0)的信号X。此外,比较器35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Y=0)的信号Y。解码逻辑电路36接收状态X=0和Y=0,并将这些状态解码成“状态Q0”。相应地,PMU 14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以使CPU 15复位。
在第二种情形中,如果开关A被释放、但开关B被按下而关闭,则T1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REXT耦接到GND。此时称端子T1处于中等阻抗状态“R”。在一个例子中,端子T1上的电压低于阈值电压VTH,但高于参考电压VREF。结果,PFET 32变得导电,并且反相器34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X=0)的信号X。此外,比较器35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Y=1)的信号Y。解码逻辑电路36接收状态X=0和Y=1,并将这些状态解码成“状态Q1”。相应地,PMU 14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以启用/禁用CPU 15。
在第三种情形中,如果开关A和B均被释放,则称T1“浮动”。在此种浮动状态中,端子T1上的电压在内部被电路40通过上拉电阻器R1上拉到数字逻辑高电压。因此,端子T1上的电压既高于阈值电压VTH也高于参考电压VREF。结果,PFET 32仍保持不导电,并且反相器34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X=1)的信号X。此外,比较器35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Y=1)的信号Y。解码逻辑电路36接收状态X=1和Y=1,并将这些状态解码成“状态Q2”。相应地,PMU 14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在正常运行中,PMU 14的电路40通常以该Q2状态运行,并且由于这两个输入开关均未被按下而保持空闲。
如图6所示,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比较器35被电路37取代。电路37包括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NFET)38。NFET 38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栅极、耦接到GND的源极、和通过电阻器41(或其它上拉电流的源,例如电流源或第二MOSFET)耦接到电源电压VDD的漏极。NFET 38的漏极还通过反相器42耦接到解码逻辑电路36的第二输入引线。电路37以与比较器35相同的方式,根据所检测的输入端子T1的状态输出数字信号Y。
采用图6所示的新颖的单个输入端子16(T1)和电路40不仅可减少输入端子的数量,而且还提供更多的优点。首先,图6的电路40非常简单。尽管认为可采用模拟-数字(A/D)转换器来检测在输入端子上接收的电压的许多离散电压电平之一,然而多位式A/D转换器一般需要用户在用于驱动该端子的集成电路中提供具有类似分辨率和精确度的D/A转换器。第二,图6的电路40不仅检测多个输入开关的状态,而且还在这多个输入开关中划分优先权。在图7的具体例子中,开关A具有高于开关B的优先权,因为无论开关B是否被按下,只要开关A被按下,即称端子T1处于状态“0”。此种类型的优先权划分使得重要功能(例如硬件复位)与最高优先权输入开关相关联。第三,在这两个输入开关A和B均未被按下而使T1处于“浮动”状态时,图6的电路40保持空闲。当T1浮动时,电源电流减小到实质为零,并且电路40以零静止电流状态运行。此使便携式装置(例如,图3(a)的移动电话11)能够降低功耗并且延长电池寿命。
图8是电路60的方块图,其图解说明图5的电路21的第二实施例。在图8的实施例中,电路60包括上拉电阻器61(R1)、第一比较器62、第二比较器63、和解码逻辑电路64。上拉电阻器61将端子T1耦接到电源电压VDD。比较器62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非反相引线、和耦接到第一参考电压VREF的反相引线。比较器62将第一数字信号X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36的第一输入引线上。比较器63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非反相引线、和耦接到第二参考电压(例如,图8中示出的VREF/2)的反相引线。比较器63将第二数字信号Y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36的第二输入引线上。如果T1处于状态“0”,则这两个比较器均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的信号;如果T1处于状态“R”并且T1上的电压低于VREF、但高于VREF/2,则比较器62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的信号X,并且比较器63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的信号Y;如果T1处于“浮动”状态并且具有相对高的电压,则这两个比较器均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的信号。图8的表65图解说明解码逻辑电路64如何接收这两个数字信号X和Y,并且将它们解码成三种可能的状态Q0、Q1和Q2。
出于上面结合图6的比较器35所述的类似原因,图8的比较器62或比较器63也可由NFET取代,所述NFET具有耦接到端子T1的栅极、耦接到GND的源极、和通过上拉电阻器(或其它上拉电流的源,例如电流源或第二MOSFET)耦接到电源电压VDD的漏极。可通过恰当确定晶体管和上拉电阻器的规格来调整NFET的阈值电压。
图9是电路70的方块图,其图解说明图5的电路21的第三实施例。在图9的实施例中,电路70包括上拉电阻器71(R1)、第一反相器72、第二反相器73、和解码逻辑电路74。上拉电阻器71将端子T1耦接到电源电压VDD。反相器72从端子T1接收输入信号IN,并将第一数字信号X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74的第一输入引线上。反相器73从端子T1接收输入信号IN,并将第二数字信号Y输出到解码逻辑电路74的第二输入引线上。反相器72所具有的阈值电压VTH1高于反相器73的阈值电压VTH2。如果T1在状态“0”中被束缚为低电平,则这两个反相器均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的信号;如果T1处于状态“R”并且T1上的电压低于VTH1、但高于VTH2,则反相器72输出具有数字逻辑高值的信号X,并且反相器73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的信号Y;而如果T1处于“浮动”状态并且具有相对高的电压,则这两个反相器均输出具有数字逻辑低值的信号。图9的表75图解说明解码逻辑电路74如何接收这两个数字信号X和Y,并且将它们解码成三种可能的状态Q0、Q1和Q2。
图10图解说明依据一新颖性的新颖PMU集成电路100。PMU 100包括单个输入端子101(T1)、电流源102和电路103。图10的电路103与图6的电路40基本相同。在图6的例子中,开关A和B将端子T1直接地或通过外部电阻器耦接到数字逻辑低电压。然而,在图10的例子中,当开关A闭合时,开关A将端子T1耦接到数字逻辑高电压(VDD),并且当开关B闭合时,开关B将端子T1通过外部电阻器REXT耦接到数字逻辑高电压VDD。电流源102用作电流镜,并且将流过端子T1的电流I转换成内部节点104上的信号V。在此种转换之后,相对于图6的电路40而言,节点104等价于图6的端子T1。电路103接收节点104上的信号V,并以与图6的电路40相同的方式决定这三种状态Q0、Q1或Q2之一。
图11是列示图10所示电路102和103操作的三种工作状态(Q0,Q1和Q2)的表。如果开关A被按下而闭合,则T1“被束缚为高电平”,或者换句话说,通过短接或相对低的阻抗耦接到数字逻辑高电压VDD。相对大的电流I流过端子T1。因此,称信号V处于数字逻辑低状态“0”。如果开关A释放、但开关B被按下而闭合,则T1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REXT耦接到数字逻辑高电压VDD。中等电流I流过端子T1。因此,称信号V处于中等阻抗状态“R”。如果开关A和B二者均被释放,则T1“浮动或基本浮动”。相对小的电流I流过端子T1。因此,称信号V处于数字逻辑高状态“1”。如前面结合图6和图7所解释,电路103决定这三种状态(Q0、Q1或Q2)之一,并且PMU 100设置数字对应的逻辑信号,以使CPU复位或启用/禁用CPU。
图12图解说明依据一新颖性的新颖PMU集成电路200。PMU 200包括单个输入端子201(T1)、电流源202和电路203。图12的电流源202和电路203以与图10的电流源102和电路103类似的方式运行。然而,在图12的例子中,端子T1可耦接到电压源,该电压源为数字逻辑低电压源或者数字逻辑高电压源。在一个例子中,使用开关205指示是选择数字逻辑低电压还是数字逻辑高电压。如果选择数字逻辑低电压GND,则开关205将输入端子T1直接耦接到节点204。相反,如果选择数字逻辑高电压VDD,则开关205将输入端子T1耦接到电流源202。电流源202用作电流镜,并且将流过端子T1的电流I转换成节点204上的信号V。在这两种情形中,电路203均接收节点204上的信号,并决定这三种状态Q0、Q1或Q2之一。
图13是可将CPU 301耦接到新颖集成电路302的替代方法的图。CPU 301包括两个端子GPIOA和GPIOB。集成电路302包括单个输入端子303(T1)和电路304。图13的端子T1和电路304类似于图5的端子T1和电路21。然而,在图13的例子中,端子T1耦接到GPIOA。端子T1还通过电阻器R耦接到GPIOB。由于CPU 301在端子GPIOA和GPIOB上输出不同信号,因而端子T1具有多种状态。电路304检测端子T1的这多种状态之一,并设置指示所检测状态的数字逻辑信号。此外,电路304可执行与所设置数字逻辑信号相关的预定功能。因此,集成电路的所示新颖单个输入端子和电路可不仅用于与用户接口应用进行接口(例如图5的输入开关A和B),而且还用于与另一集成电路(例如图13的CPU301)进行接口。
关于多功能输入端子的其它信息,参见由Hurtz等人在2007年7月31日提出申请且标题为“多功能输入端子(Multi-Function Input Terminal)”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1/888,606号(该文件的主题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尽管出于说明目的,上文结合某些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图3(a)所示的单输入端子集成电路并不限于电源管理单元,并且与图4所示被设置的数字逻辑信号相关的所执行功能并不限于复位或启用/禁用或保持于空闲状态。此外,检测单个端子上的三种输入状态可扩展到检测单个输入端子上的多于三种输入状态。相应地,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述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对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实施各种修改、改动和组合。

Claims (24)

1.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端子;
电路,判断所述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其中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其中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其中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浮动,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低逻辑电平电压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高逻辑电平电压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是电源管理单元,并且其中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向中央处理器提供电源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则所述中央处理器复位,其中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则所述中央处理器被启用或禁用,并且其中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则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保持空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时,较大的电流流出所述端子,当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时,中等电流流出所述端子,并且当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浮动时,小的电流流出所述端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用于将所述端子耦接到电源电压的元件,所述元件取自由下列组成的组:上拉电阻和电流源;
解码逻辑电路,具有第一输入引线和第二输入引线,其中所述解码逻辑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逻辑信号;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栅极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源极耦接到电源电压,所述漏极通过反相器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引线;和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端子,其中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引线耦接到参考电压,并且其中所述比较器的输出引线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引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用于将所述端子耦接到电源电压的元件,所述元件取自由下列组成的组:上拉电阻器和电流源;
解码逻辑电路,具有第一输入引线和第二输入引线,所述解码逻辑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逻辑信号;
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栅极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源极耦接到电源电压,所述漏极通过反相器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引线;和
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源极、栅极和漏极,所述栅极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源极耦接到地,所述漏极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引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用于将所述端子耦接到电源电压的元件,所述元件取自由下列组成的组:上拉电阻器和电流源;
解码逻辑电路,具有第一输入引线和第二输入引线,并且所述解码逻辑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逻辑信号;
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引线耦接到参考电压,并且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引线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引线;和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参考电压的分数,并且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引线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引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由具有较高阈值电压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取代,所述第二比较器由具有较低阈值电压的第二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取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用于将所述端子耦接到电源电压的元件,所述元件取自由下列组成的组:上拉电阻器和电流源;
解码逻辑电路,具有第一输入引线和第二输入引线,所述解码逻辑电路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逻辑信号;
第一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引线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一输入引线;和
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引线耦接到所述端子,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引线耦接到所述解码逻辑电路的第二输入引线,并且所述第二反相器的阈值电压低于所述第一反相器的阈值电压。
12.一种用于集成电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a)判断集成电路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其中(a)的所述判断是由所述端子所属的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的电路作出;
(b)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
(c)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则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和
(d)如果在(a)中判断出所述集成电路端子浮动,则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其中(b)、(c)和(d)的所述设置由所述集成电路内部的所述电路执行。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集成电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低逻辑电平电压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集成电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高逻辑电平电压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集成电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时,较大的电流流出所述端子,当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时,中等电流流出所述端子,并且当所述端子浮动或基本浮动时,小的电流流出所述端子。
16.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端子;
用于进行下列判断的装置:(a)所述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电压源,还是(b)所述端子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相对中等的阻抗耦接到所述电压源,或(c)所述端子浮动,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a),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b),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如果所述装置判断出(c),则所述装置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低逻辑电平电压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是高逻辑电平电压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是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向中央处理器提供电源电压。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一逻辑信号,则所述中央处理器复位,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二逻辑信号,则所述中央处理器被启用或禁用,并且如果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设置所述第三逻辑信号,则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保持空闲。
21.一种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端子;
电路,判断所述端子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低阻抗耦接到第一电压源、还是在所述集成电路外部通过中等阻抗耦接到第二电压源、或是所述端子浮动,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低阻抗耦接到所述第一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一数字逻辑信号,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通过所述中等阻抗耦接到所述第二电压源,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二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如果所述电路判断出所述端子浮动,则所述电路设置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源和所述第二电压源是同一电压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可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可选的一种模式运行,所述电压源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是数字逻辑低电压源,并且所述电压源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是数字逻辑高电压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电流源,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电流源从所述端子接收输入信号并且响应于此而输出内部信号;和
检测电路,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检测电路从所述端子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并且响应于此而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数字逻辑信号,并且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检测电路接收所述内部信号并且响应于此而输出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数字逻辑信号。
CN2009101425493A 2008-07-02 2009-06-26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Active CN101656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217,161 US8159269B2 (en) 2008-07-02 2008-07-02 Multi-function input terminal of integrated circuits
US12/217,161 2008-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6531A CN101656531A (zh) 2010-02-24
CN101656531B true CN101656531B (zh) 2013-09-18

Family

ID=414638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25493A Active CN101656531B (zh) 2008-07-02 2009-06-26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CN20092015653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50096U (zh) 2008-07-02 2009-06-26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653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50096U (zh) 2008-07-02 2009-06-26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159269B2 (zh)
CN (2) CN101656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59269B2 (en) * 2008-07-02 2012-04-17 Active-Semi, Inc. Multi-function input terminal of integrated circuits
FR2992484B1 (fr) * 2012-06-21 2015-05-22 Sagem Defense Securite Circuit electrique de coupure d'une alimentation electrique a transistors et fusibles
CN116455373B (zh) * 2023-06-14 2023-09-05 芯迈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芯片的复位触发电路、数字芯片以及数字电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398A (en) * 1998-07-23 2000-11-14 Via Technologies, Inc. Setting/driving circuit for use with an integrated circuit logic unit having multi-function pins
US6507173B1 (en) * 2001-06-22 2003-01-14 0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ingle chip power management unit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532573A (en) * 2004-01-13 200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CN201550096U (zh) * 2008-07-02 2010-08-11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1870B2 (en) * 2007-08-01 2010-06-22 Active-Semi, Inc. Multi-function input terminal
JP2009151573A (ja) * 2007-12-20 2009-07-09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
US8084987B2 (en) * 2008-02-13 2011-12-27 Active-Semi, Inc. USB port with smart power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398A (en) * 1998-07-23 2000-11-14 Via Technologies, Inc. Setting/driving circuit for use with an integrated circuit logic unit having multi-function pins
US6507173B1 (en) * 2001-06-22 2003-01-14 02 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Single chip power management unit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532573A (en) * 2004-01-13 2005-10-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data storage apparatus
CN201550096U (zh) * 2008-07-02 2010-08-11 技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97546A 1999.04.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50096U (zh) 2010-08-11
CN101656531A (zh) 2010-02-24
US20100001761A1 (en) 2010-01-07
US8159269B2 (en) 2012-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80104B1 (en) A CMOS power backup switch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MOS power backup switching circuit
US20080224669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US9350180B2 (en) Load switch having load detection
US20100253554A1 (en) Ghost key detecting circuit and related method
US4709172A (en) Input-voltage detector circuit for CMOS integrated circuit
CN101656531B (zh) 集成电路的多功能输入端子
CN102147670A (zh) 鼠标装置
US7023352B2 (en) Voltage-detecting method and related circuits
CN111157877B (zh) 一种关态负载断路检测电路
CN105406875B (zh) 按键检测电路
US7573393B2 (en) Integrated fault output/fault response delay circuit
US7902844B2 (en) Voltage drop measurement circuit
JP2004318748A (ja) クロック信号検出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集積回路
KR101125428B1 (ko) 신호 입출력 회로
JP3667288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バッファ
US20210172772A1 (en) Flowmeter Comprising an Electronic Magnetic Sensor with Buffered Power Supply
TWI540837B (zh) 按鍵偵測電路
JP2005164357A (ja) 電圧検出回路
CN114080724B (zh) 包括多个电流路径的电池组
CN103001274B (zh) 多功能输入终端及方法
US6118308A (en)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a comparator
CN115589133B (zh) 一种电源多路复用器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19697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tection circuit for a digital multi-level strap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7535245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section to aid in testing
JP3105808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この半導体装置のモード設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CTIVE SEMICONDUCTORS INTERNATIONA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CTIVE SEMICONDUCTORS INTERNATIONAL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3 BUILDING 2-3, LANE 912, BIBO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XIN DISTRICT, SHANGHAI CITY TO: 201203 BUILDING 2-3, LANE 912, BIBO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SHANGHAI CIT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407

Address after: 201203, building 912, Lane 2-3, blue wave road,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Active-Sem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building 912, Lane 2-3, blue wave road,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Applicant before: Active Semi (Shanghai) Co., Ltd.

Co-applicant before: Active-semi International, Inc.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