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2295A -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2295A
CN101652295A CN200880000085A CN200880000085A CN101652295A CN 101652295 A CN101652295 A CN 101652295A CN 200880000085 A CN200880000085 A CN 200880000085A CN 200880000085 A CN200880000085 A CN 200880000085A CN 101652295 A CN101652295 A CN 101652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entioned
energy chamber
cushioning material
packed 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0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敏明
桥本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Networ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2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2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05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 B65D81/05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pillow-like elements filled with cushioning material, e.g. elastic foam, fabric filled with fluid, e.g. inflatabl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3Wrappers or envelopes with shock-absorbing properties, e.g. bubble fil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缓冲件,备有第1空气室和第2空气室。第1空气室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第2空气室构成收纳部的周壁部。第1空气室备有可注入·排出空气的阀、和形成有通气孔的顶面部。第1空气室和第2空气室通过上述通气孔连通。在从阀注入第1空气室的空气通过通气孔填充到第2空气室时,第2空气室朝收纳部侧膨出。这样,即使是对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的部分,也能充分地填充空气,可有效地发挥该空气的缓冲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Description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防止收纳在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破损等的空气缓冲件、以及使用该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背景技术
已往,在将被包装物包装运送时,广泛采用具有空气室的空气缓冲件。该空气缓冲件,将空气注入空气室,使该空气室与被包装物的一部分或全面相接,这样,利用空气室内的空气的缓冲作用,防止被包装物因外部的冲击等而破损等。
作为已往的该空气缓冲件200,例如如图6所示,提出有如下的结构等,即,备有与被包装物203的周面部及底部相接的第1空气室201、以及与被包装物203的顶面部相接并与第1空气室201分开独立的第2空气室202(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363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气缓冲件200的第1空气室201,是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的,该材料由乙烯树脂、橡胶、合成树脂等构成,所以,在把空气注入到收纳着被包装物203的第1空气室201中时,由于被包装物203的重量的原因,空气能充分地填充到第1空气室201的侧面部,但是,空气不能充分地填充到第1空气室201的底面部。因此,该空气缓冲件200不能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203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
为了把空气大致均匀地填充到第1空气室201内的全部部位,考虑过如下的方法,即,在把空气注入到使第1空气室201不完全膨胀的程度后,收纳被包装物203,再次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01。但是,由于被包装物203的重量的原因,在收纳被包装物203时,存在于第1空气室201底面部的空气移动到侧面部,用该方法也不能将空气充分地填充到第1空气室201的底面部,仍然存在着不能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203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缓冲件以及采用该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不受被包装物的重量影响,对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的部分,也能充分填充空气,可有效地发挥该空气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备有第1空气室和第2空气室,上述第1空气室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上述第2空气室构成上述收纳部的周壁部;上述第1空气室,备有可注入·排出空气的阀、和形成有通气孔的顶面部;上述第1空气室和上述第2空气室,通过上述通气孔连通;在从上述阀被注入到第1空气室的空气,通过上述通气孔填充到上述第2空气室时,上述第2空气室朝上述收纳部侧膨出(发明1)。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1),具有相互连通的第1空气室和第2空气室这样两个空气室,空气先被注入到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的第1空气室,然后空气流入第2空气室,所以,可用第1空气室的空气压支承被包装物,可充分发挥该空气的缓冲作用。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因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另外,上述发明(发明1)的空气缓冲件,只设置一个可将空气注入·排出第1空气室的阀,就可以将空气填充到第1及第2空气室,所以,可容易地进行向第1及第2空气室的空气注入。另外,上述发明(发明1)的空气缓冲件,由于备有可注入·排出空气的阀,所以,在使用后,通过将空气排出而折叠起来等,可以减小收纳空间,并且,通过再次注入空气,可再次使用。
上述发明(发明1)中,理想的是,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在上述第1空气室内由支承部支承着,能防止朝上述收纳部侧过大地膨出(发明2)。
在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的过程中,如果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过大地膨出,则收纳在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可能会从收纳部中甩出。但是,根据上述发明(发明2),由于在第1空气室内备有支承部,所以,能防止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过大地膨出,可防止收纳在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从收纳部中甩出。
上述发明(发明1、2)中,理想的是,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如下大小:使得从上述阀注入第1空气室的空气,一边将上述第1空气室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上述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的程度,一边流入上述第2空气室(发明3)。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3),由于注入第1空气室的空气,一边将上述第1空气室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上述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的程度,一边流入上述第2空气室,所以,收纳在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不会沉入第1空气室,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上述发明(发明1~3)中,理想的是,上述第1空气室,从平面上看是大致长方形状;上述阀,设在构成从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短边的一个侧面部上;上述通气孔,形成在与上述一个侧面部相向的另一侧面部侧的上述顶面部上(发明4)。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4),作为从第1空气室流向第2空气室的空气通路的通气孔,形成在远离把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的阀的位置,所以,可以使空气一边遍布第1空气室,一边将空气注入第2空气室,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上述发明(发明1~4)中,理想的是,上述支承部,是周面至少设有一个通气孔的筒状部件;上述筒状部件的一端部,粘接在上述顶面部上,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端部,粘接在上述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上(发明5)。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5),由于支承部的两端分别粘接在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和底面部上,所以,在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时,可以抑制第1空气室朝收纳部侧过大地膨出,并且,由于在筒状部件的周面上形成了通气孔,所以,也能将空气填充到筒状部件内部,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在上述发明(发明5)中,上述筒状部件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最好比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大(发明6)。根据该发明(发明6),空气先填充到筒状部件内部,然后,通过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的通气孔注入到第2空气室,所以,可以使空气一边遍布整个第1空气室,一边注入第2空气室,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在收纳部的底部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在上述发明(发明1~6)中,在上述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的外侧,最好安装着具有硬弹性的板状部件(发明7)。根据该发明(发明7),可防止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朝外侧膨出,可以把空气缓冲件的底面部保持为大致平面状,所以,在空气的注入中,可以稳定地安放空气缓冲件。另外,也可防止第1空气室受到来自第1空气室下方的冲击等而破损。
另外,在把上述空气缓冲件收纳在包等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容器内使用时,如果把板状部件配置在包的底面部,则在把未填充空气的空气缓冲件收纳在包内的状态下,在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时,板状部件可能会朝空气缓冲件的侧面部侧移动、或者板状部件可能会咬入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导致第1空气室变形,但是,根据上述发明(发明7),由于板状部件安装在空气缓冲件的底面部的外侧,所以,板状部件配置在包的底面部与空气缓冲件的底面部之间,可以使收纳着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容器的底面部稳定。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特征在于,备有上述发明(发明1~7)的空气缓冲件、和内部能收纳上述空气缓冲件的包本体。
根据上述发明(发明8),借助上述空气缓冲件,可以在保护而不受外部冲击等的状态下运送被包装物,可防止运送时被包装物的破损等。
在上述发明(发明8)中,在上述包本体上,最好以上述空气缓冲件的阀能够露出到外部的方式设置孔部(发明9)。在要把注入空气而膨胀了的空气缓冲件收纳在包本体内时,比较费事,而根据本发明(发明9),可以把空气注入前的空气缓冲件收纳在包本体内,在该状态下将空气注入空气缓冲件,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被包装物的包装。
在上述发明(发明9)中,上述包本体,最好备有能覆盖上述空气缓冲件的阀的覆盖部(发明(10)。根据该发明(发明10),在运送时,由于阀不露出到外部,所以,可以防止阀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并且,包的外观也好看。
在上述发明(发明8~10)中,在上述空气缓冲件和上述包本体上,最好设有可相互卡定的卡定部件(发明11)。根据该发明(发明11),空气缓冲件被紧紧地保持在包本体内,在运送时,包本体内的空气缓冲件不会错动,所以,可更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空气缓冲件及采用该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对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的部分,也能充分地填充空气,可有效地发挥该空气的缓冲作用,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底面部侧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采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是表示已往的空气缓冲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及采用该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该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底面部侧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采用该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1,备有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第1空气室2构成收纳被包装物6的收纳部4的底部。第2空气室2构成收纳部4的周壁部。
如图2所示,把由树脂片等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顶面部21、底面部22、以及第1~4侧面部23~26粘接起来,形成大致长方体状(俯视是大致长方形状)的第1空气室2。
构成第1空气室2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即可。例如,从强度方面考虑,最好使用由聚氨基甲酸酯构成的树脂片等。另外,构成第1空气室2的材料,如果具有加热粘接性,则以使第1空气室2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平面上看是大致长方形)的方式,将顶面部21、底面部22、以及第1~4侧面部23~26加热粘接,就可以简单地制成第1空气室2。另外,顶面部21、底面部22、以及第1~4侧面部23~26,也可以分别用粘接剂粘接。
此外,第1空气室2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地形成,例如,也可以用树脂等的吹塑成形形成,也可以把包含顶面部21、底面部22、以及第1~4侧面部23~26的一片平坦的展开状态的树脂片等折起,将接触的各边粘接,以此形成第1空气室2。
在构成第1空气室2的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的一个短边的第1侧面部23的大致中央部,设有用于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从第1空气室2排出空气的阀5。
阀5具有大致L字形的管部、和设在管部一端部的开闭阀。在使该开闭阀成为开状态时,可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也可从第1空气室2排出空气。在使该开闭阀成为关闭状态时,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空气缓冲件1)内被密闭,可防止空气从空气缓冲件1中漏出。
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上,形成有1个通气孔27。该通气孔27形成在与设有阀5的第1侧面部23相向的、第2侧面部24侧的顶面部21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通过该通气孔27连通。
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的通气孔27的开口面积,设定为使从阀5注入到第1空气室2的空气,一边将第1空气室2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的程度,一边流入第2空气室3的大小即可。例如,阀5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比通气孔27的开口面积小即可。另外,在通气孔27和阀5的开口部是圆形时,例如,将通气孔27的开口径设定为比阀5的开口径小即可。
如图3所示,在第1空气室2的底面部22的外侧两端部,设置了具有开口的口袋221、221,该口袋221、221的开口彼此相向。口袋221,是将大致方形的树脂片的3边、粘接在底面部22的短边以及与该短边相邻的长边的一部分上而形成的。在第1空气室2的底面22的外侧,底板29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插入口袋221、221的各开口中,这样,底板29被安装上。底板29例如可以采用塑料板、厚纸等。
如图2所示,在第1空气室2内,设有支承部28,该支承部28是由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筒状部件构成的。该支承部28的上端部281,粘接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上,支承部28的下端部282,粘接在第1空气室2的底面部22上。另外,支承部28的上端部281和下端部282,也可以分别用加热粘接的方式粘接在顶面部21及底面部22上,也可以用粘接剂等粘接。
如果支承部28是例如4个带状或绳状物,则在把支承部28安装到第1空气室2内时,必须进行8次粘接作业,空气缓冲件1的制造作业就比较费事。但是,这里,由于把支承部28做成为筒状部件,所以,只要进行2次粘接作业即可,可容易地把支承部28安装到第1空气室2内。
支承部28的、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的面积(筒状部件的开口部面积),设定为稍小于收纳部4底部的面积。这样,可以抑制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朝第1空气室2侧(下方)下沉。
在支承部28的周面部283上,形成了两个相向的通气孔284、284,空气通过该通气孔284、284也流入支承部28的内侧。另外,形成在周面部283上的通气孔284的个数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支承部28的强度能保持在一定程度即可,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通气孔284。
形成在支承部28的周面部283上的通气孔284的总开口面积,最好大于形成在顶面部21上的通气孔27的开口面积。这样,注入到第1空气室2内的空气,在流入第2空气室3之前,容易先流入支承部28的内侧,可以用空气将第1空气室2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的程度。
构成支承部28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与构成上述第1空气室2的材料同样的材料。
第2空气室3备有内壁部31、外壁部32、和盖部33。内壁部31构成收纳部4的周壁部。外壁部32设在内壁部31的外侧,在与内壁部31之间形成空隙。盖部33覆盖内壁部31与外壁部32之间的空隙。第2空气室3的形状,从平面上看是大致长方形的环状。
第2空气室3的内壁部31和外壁部32形成如下的结构,即,通过把由树脂片等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的4个片状部件粘接、或把由树脂片等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状的1个片状部件折起并粘接,构成从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筒状部。内壁部31和外壁部32,也可以分别将片状部件加热粘接而形成,或者也可以用粘接剂等将片状部件粘接而形成。另外,构成第2空气室3的材料,可以使用与上述第1空气室2同样的材料。
盖部33是大致长方形的环状。盖部33的内侧缘部331与内壁部31的上端部311粘接着,盖部33的外侧缘部332与外壁部32的上端部321粘接着。另外,盖部33,也可以用加热粘接的方式与内壁部31及外壁部32粘接,还可以用粘接剂等粘接。
第2空气室3的内壁部31的下端部312,粘接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上。另外,第2空气室3的外壁部32的下端部322,粘接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的4边上。这样,形成了从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的环状的第2空气室3。在第2空气室3的内侧,形成了收纳被包装物6的收纳部4。
在第2空气室3的外壁部32(构成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的长边的外壁部32)的外侧上部,相向地安装着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面接合件34、34。这样,在把空气缓冲件1收纳到运送用容器(例如,后述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等内时,如果在该运送用容器的内面部上设置可与该面接合件34、34卡定的面接合件(图未示),则空气缓冲件1与运送用容器可相互卡定,可以把空气缓冲件1简单固定在运送容器内。另外,在把被包装物6收纳到收纳部4内时,借助面接合件34、34和可卡定的面接合件相互卡定,空气缓冲件1的收纳部4的收纳口扩大,所以可容易地将被包装物6收纳到收纳部4内。
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1,收纳到图4所示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内,可以作为被包装物运送用的空气缓冲件使用。
如图4所示,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备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包本体11、收纳袋12a、12b、拉锁13和提手14、14。包本体11具有上面部111、底面部112、前面侧侧面部113、后面侧侧面部114、右侧侧面部115和左侧侧面部116。收纳袋12a、12b分别设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大致中央。拉锁13设在包本体11的上面部111。提手14、14分别设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
包本体11,其上面部111、底面部112、前面侧侧面部113、后面侧侧面部114、右侧侧面部115和左侧侧面部116,分别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这些材料,例如有合成纤维纺织布、帆布等的布料、天然皮革或人造革等的革材、乙烯树脂材料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
包本体11的大小,是能将空气缓冲件1刚刚好地收纳在包本体11内程度的大小。这样,将空气注入空气缓冲件1,可抑制空气缓冲件1朝外侧过分地膨出,同时,空气缓冲件1向外侧稍稍膨出,可以将空气缓冲件1紧紧地保持在包本体11内,所以,在被包装物的运送时,可抑制空气缓冲件1在包本体11内错动。
在包本体11的左侧侧面部116的下部大致中央,形成有使收纳在包本体11内的空气缓冲件1的阀5可露出到外部的孔部15。能覆盖从孔部15露出的阀5的覆盖部16的一端部,安装在孔部15的下方,在孔部15的上方,安装着面接合件172。
在覆盖部16的另一端部的、靠左侧侧面部116侧的面上,安装着面接合件171。这样,在用覆盖部16覆盖着从左侧侧面部116的孔部15露出的阀5时,可以将安装在左侧侧面部116的孔部15上方的面接合件172与面接合件171相互卡定。
拉锁13,以从包本体11的左侧侧面部116的上部沿上面部1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连续设置到右侧侧面部115的上部。通过开闭该拉锁13,可以开闭包本体11的上面部111、右侧侧面部115的上部和左侧侧面部116的上部。在将拉锁13打开时,可在包本体11上形成开口部,可以从该开口部把空气缓冲件1收纳到包本体11内。
如图5所示,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内侧,分别安装着与前面侧侧面部113(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大小大致相同或稍小一些的、具有硬弹性的板状部件18、18。这样,在将空气注入空气缓冲件1时,可以抑制空气缓冲件1(包本体11)朝前面侧侧面部113侧及后面侧侧面部114侧过大地膨胀,同时,即使受到来自前面侧侧面部113和/或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外侧的冲击,也能利用板状部件18的面使冲击产生的外力分散,可以防止冲击集中在一点作用到空气缓冲件1上,所以,可以常时地用大致均匀的空气压保持、保护被包装物6。
另外,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由板状部件18、18支承着,即使冲击作用到包本体11的上面部111、右侧侧面部115或右侧侧面部116上,也只是上面部111、右侧侧面部115或左侧侧面部116的短边方向的长度朝内侧陷入。因此,来自上面部111、右侧侧面部115及左侧侧面部116的外侧的冲击,不容易传递到被包装物6,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6的破损等。
另外,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由板状部件18、18支承着,所以可以保持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的形状。另外,板状部件18可以采用与底板29同样的部件。
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大致中央,分别安装着收纳袋12a、12b。收纳袋12a、12b是大致方形的,其大小是可收纳记载着送递公司等的送达目的地的货签、表示被包装物6的种类的标签等的大小,在周缘的4边中,除了上部的一边外,其余三边安装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和后面侧侧面部114上。
这样,安装了两个收纳袋12a、12b,在一个收纳袋12a中收纳货签,在另一个收纳袋12b中可以收纳表示被包装物6的种类的标签,这样,不必打开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就能很容易地判断被包装物6的种类。
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的上部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的上部,分别缝制了一对提手14、14。这样,可以方便地拎着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进行运送。
在包本体11的前面侧侧面部113的内侧上部和后面侧侧面部114的内侧上部,分别安装着面接合件(图未示),该面接合件能与安装在空气缓冲件1的第2空气室3的外壁部32上的面接合件34卡定。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空气缓冲件1和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中,将空气缓冲件1收纳在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的包本体11内,将被包装物6收纳在收纳部4内,使阀5的开闭阀处于打开的状态,从阀5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
形成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上的通气孔27,其大小设定为:使得注入第1空气室2的空气一边将第1空气室2充满到能支承被包装物6的程度,一边流入第2空气室3。所以,在将被包装物6收纳在收纳部4中的状态下,在从阀5注入空气时,可以使空气一边遍布第1空气室2,一边流入第2空气室3。
此时,通过形成在设于第1空气室2内的支承部28的周面部283上的通气孔284、284,空气也被注入到支承部28的内侧,所以,被包装物6由注入了空气的第1空气室2支承。
这时,由于支承部28的上端部281和下端部282分别粘接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及底面部22上,所以,可以使顶面部21不朝收纳部4侧过大膨出地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结果,收纳在收纳部4中的被包装物6不会从收纳部4中甩出。
然后,在继续从阀5注入空气时,第1空气室2保持着空气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的程度,并且空气通过形成在顶面部21的通气孔27,流入第2空气室3。由于空气流入第2空气室3,所以第2空气室3的内壁部31朝收纳部4侧膨出,将被包装物6紧紧地保持住,可防止被包装物6的错动、破碎。
另外,在被包装物6的高度比收纳部4的高度低时,构成收纳部4的周壁部的第2空气室3的内壁部31中的、不接触被包装物6的部分,朝收纳部4侧膨出。这样,该膨出部分的空气,相对于被包装物6的顶面部发挥缓冲作用,所以,可以保护被包装物6的整个面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
在将空气注入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内并达到了能紧紧保持被包装物6的程度后,停止空气的注入,将阀5的开闭阀关闭。这样,可以防止空气从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中漏出,可以紧紧地将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保持住。同时,借助填充在第1空气室2和第2空气室3内的空气的缓冲作用,可防止被包装物6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破损等。
最后,将包本体11的拉锁13锁住。这样,可以将被包装物6包装成便于运送的形状,同时,被包装物6被空气缓冲件1紧紧地保持住,在运送时,可以防止被包装物6受到外部冲击等而破损等。同时,也可防止收纳部4内的被包装物6的错动、破碎。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缓冲件1,空气先被注入第1空气室2,然后空气流入第2空气室3,所以,第1空气室2内充分地填充了空气,可用第1空气室2的空气压支承被包装物6,可充分发挥该空气的缓冲作用。这样,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6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破损等。
另外,收纳着该空气缓冲件1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可以在不受外部冲击等的状态下运送被包装物6,在运送时可有效地防止被包装物6的破损等。
上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例举的,并不限定本发明。因此,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各要素,也包含了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全部设计变更、等同物。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上,在远离阀5的位置形成了1个通气孔27,但是,只要注入第1空气室2的空气,一边能将第1空气室2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收纳部的被包装物的程度,一边流入第2空气室,就可以形成两个以上的通气孔,也可以在顶面部21的任何位置形成该通气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承部28是由筒状部件构成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防止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朝收纳部侧过大地膨出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若干个带状部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缓冲件1是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状(大致长方体状),但是,也可以根据被包装物6的外形作适当变形,例如,可以是从平面上看的椭圆形、圆形、正方形等的形状。这时,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的形状,最好是符合空气缓冲件1的形状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空气室3的内壁部31、第1空气室2的顶面部21的收纳部4侧,也可以设置由尼龙等构成的保护片。这样,即使在包装具有突起部的被包装物6时,第1空气室2、第2空气室3也不会因被包装物6而穿孔、破损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缓冲件1收纳在被包装物运送用包10内进行使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收纳在瓦楞纸箱、集装箱等的箱体内使用。
实施例
下面,用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定。
使用厚度为0.3mm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片(日本マタイ社制),用加热粘接制作第1空气室2、第2空气室3和支承部28,在第1空气室2的第1侧面部23上,安装L型阀5,制成图1所示的空气缓冲件1。
第1空气室2、第2空气室3和支承部28的大小,如下述地设定。
第1空气室2...高度:90mm,长度方向长度:420mm,短边方向长度:180mm,
顶面部21的通气孔27的开口径(开口面积)...8mm(16πmm2),
第2空气室3...高度:210mm,内壁部31与外壁部32之间的宽度:40mm。
支承部28...高度:90mm,长度方向长度:320mm,短边方向长度:80mm。
支承部28的通气孔284的开口径(开口面积)...8mm(16πmm2)。
L型阀5的开口径(开口面积)...10mm(25πmm2)。
把作为被包装物6的重380g的陶器制杯子、重1560g的玻璃制花瓶,分别收纳到上述空气缓冲件1的收纳部4内,从L型阀5注入空气,结果,空气先流入第1空气室2,第1空气室2一定程度地膨胀,可用流入第1空气室2的空气支承被包装物6。然后,第2空气室3膨胀,朝收纳部4侧膨出,被包装物6在收纳部4内被紧紧保持住。然后,把杯子或花瓶以收纳在收纳部4内的状态,从1.7m的高度落下,杯子和花瓶没有损伤。这样,可以确认:本实施例的空气缓冲件1对被包装物6能发挥优良的缓冲作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空气缓冲件以及采用该空气缓冲件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适用于上门送递、工厂间的物件运送等。

Claims (11)

1.一种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备有第1空气室和第2空气室,上述第1空气室构成收纳被包装物的收纳部的底部;上述第2空气室构成上述收纳部的周壁部;
上述第1空气室,备有可注入·排出空气的阀、和形成有通气孔的顶面部;
上述第1空气室和上述第2空气室,通过上述通气孔连通;
在从上述阀被注入到第1空气室的空气,通过上述通气孔填充到上述第2空气室时,上述第2空气室朝上述收纳部侧膨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在上述第1空气室内由支承部支承着,能防止朝上述收纳部侧过大地膨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如下大小:使得从上述阀注入第1空气室的空气,一边将上述第1空气室充满到能支承收纳在上述收纳部内的被包装物的程度,一边流入上述第2空气室。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空气室,从平面上看是大致长方形状;
上述阀,设在构成从平面上看为大致长方形状的短边的一个侧面部上;
上述通气孔,形成在与上述一个侧面部相向的另一侧面部侧的上述顶面部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部,是周面至少设有一个通气孔的筒状部件;
上述筒状部件的一端部,粘接在上述顶面部上,上述筒状部件的另一端部,粘接在上述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状部件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比上述第1空气室的顶面部的通气孔的开口面积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缓冲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空气室的底面部的外侧,安装着具有硬弹性的板状部件。
8.一种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特征在于,备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空气缓冲件、和内部能收纳上述空气缓冲件的包本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包本体上,设有上述空气缓冲件的阀可露出到外侧的孔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特征在于,上述包本体,备有能覆盖上述空气缓冲件的阀的覆盖部。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被包装物运送用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缓冲件和上述包本体上,设有可相互卡定的卡定部件。
CN200880000085A 2008-02-29 2008-02-29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Pending CN1016522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53605 WO2009107225A1 (ja) 2008-02-29 2008-02-29 空気緩衝材及び被梱包物搬送用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2295A true CN101652295A (zh) 2010-02-17

Family

ID=4050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0085A Pending CN101652295A (zh) 2008-02-29 2008-02-29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9589A1 (zh)
JP (1) JP4237250B1 (zh)
CN (1) CN101652295A (zh)
WO (1) WO20091072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2414A (zh) * 2018-11-22 2020-05-29 递易(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实用的快递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40134A1 (en) * 2016-11-21 2018-05-24 William Braddy, JR. Barbeque/grilling utensil carrying k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9743A (en) * 1971-03-16 1975-06-17 Michael C Presnick Inflatable insulation for packaging
US4215778A (en) * 1979-05-29 1980-08-05 Michael Kovins Inflatable instrument case
JPS57117366U (zh) * 1981-01-12 1982-07-21
US4573202A (en) * 1984-01-20 1986-02-25 Aaron Lee Container with inflatable, floating liner of uniform thickness
US4569082A (en) * 1984-12-13 1986-02-04 Ainsworth Kathryn L Bag construction with inflatable bladder
US4809352A (en) * 1987-11-27 1989-02-28 Walker Kyle B Inflatable cooler
FR2625172B1 (fr) * 1987-12-24 1990-04-20 Apple Computer France Emballage a coussins gonflables
ES2124296T3 (es) * 1991-11-12 1999-02-01 Sealed Air Corp Bolsa hinchable para embalaje.
US5624035A (en) * 1995-06-07 1997-04-29 Inno Design, Inc. Carrying case with inflatable sections
JPH10129731A (ja) * 1996-10-25 1998-05-19 Seiji Tsukamoto 梱包容器および梱包容器用保護材
JP2002177037A (ja) * 2000-12-14 2002-06-25 Maintech Kanzai:Kk バッグ、バッグの形成方法及びバッグの使用方法
US6513658B1 (en) * 2001-06-13 2003-02-04 Adkins Collectable Toys, Ltd. Protective package
JP2003034363A (ja) * 2001-07-24 2003-02-04 Canon Inc 梱包方法
JP3091111U (ja) * 2002-06-28 2003-01-17 耕一郎 権田 ボトル用緩衝包装容器
US20060151353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Wan-I Wang Safety container for carrying round, cylindrical, or odd shaped objects securely
US7510359B2 (en) * 2006-01-23 2009-03-31 Sealed Air Corporation (Us) Inflatable dunnage bag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nd making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2414A (zh) * 2018-11-22 2020-05-29 递易(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实用的快递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07225A1 (ja) 2011-06-30
WO2009107225A1 (ja) 2009-09-03
JP4237250B1 (ja) 2009-03-11
US20100329589A1 (en) 201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32678T3 (es) Embalaje de envío inflable y procedimiento para hacer el mismo
KR101210517B1 (ko) 다중구획 배출가능 저장 백
CN101316767B (zh) 具有熔接的饮用管或分注管的密封液袋
RU2015142092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е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отходов/сепар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205708082U (zh) 防摔鸡蛋包装盒
CN101652295A (zh) 空气缓冲件及被包装物运送用包
CN101528554A (zh) 包装装置
KR200487661Y1 (ko) 완충용 지퍼백
WO2008035562A1 (fr) Corps de stockage
KR200468667Y1 (ko) 김치 포장용기
CN205738773U (zh) 内嵌式充气包装装置
ES2612525B1 (es) Envase dispensador y método de llenado del envase
CN105711960A (zh) 内嵌式充气包装装置
CN209396254U (zh) 一种高强度再生塑料编织袋
KR200390052Y1 (ko) 강화부를 가진 기체포장 자루
KR20110011056U (ko) 완충용 에어팩
KR200417132Y1 (ko) 강화부를 가진 기체포장 자루
AU686018B2 (en) A container
CN206813721U (zh) 一种内部可视封口式集装袋
CN206265550U (zh) 采用柔性加强结构的粉体干料袋
KR200406737Y1 (ko) 포장용 에어캡 백
KR101223432B1 (ko) 파우치용 스파우트
KR20090111107A (ko) 음식물쓰레기 이송용 캐리어
KR200488382Y1 (ko) 포대 자루
KR200248546Y1 (ko) 복합형 호첩식 밸브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