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1649A -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1649A
CN101651649A CN200910072874A CN200910072874A CN101651649A CN 101651649 A CN101651649 A CN 101651649A CN 200910072874 A CN200910072874 A CN 200910072874A CN 200910072874 A CN200910072874 A CN 200910072874A CN 101651649 A CN101651649 A CN 101651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information
signal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7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学军
梅林�
宁晓燕
吴宣利
迟永钢
张乃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72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516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51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16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它涉及通信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采用单载波与多载波系统受多普勒频移与多径的影响,无法根据信道状态动态的选择载波体制与信道进行匹配导致系统性能差的问题。它的待发送信息序列分别根据调制策略制定模块输出两组参数进行正变换处理、合成后进行脉冲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发射;接收机接收两组信号并合成,再经接收处理模块进行滤波、下变频处理,并根据变换参数进行逆变换处理,获得输出信息序列后输出。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

Description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整合单载波与多载波技术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OFDM技术因其在抗ISI性能上的天然优势以及简单的频域均衡器设计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采用OFDM作为物理层基本技术之一的WiMAX(802.16)被接纳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后的第四个3G国际标准,作为多载波典型代表的OFDM已经不仅仅是4G的宠儿,多载波似乎将要取代传统的单载波,成为无线通信系统中基本的载波体制。另一方面,OFDM在峰均功率比和同步等问题上的不足又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因而有相当多的OFDM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有关OFDM资源分配和多址的问题、OFDM与CDMA结合的MC-CDMA相关技术、OFDM与MIMO结合的相关技术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面对多载波凌厉的攻势,单载波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并无有效对策。一些技术的改进和新算法的提出,也仅仅是对既有体制的完善和优化。单载波技术的相对成熟和完善以及人们对它的熟悉,使得相关的理论研究很难有令人振奋的突破。直到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的提出,才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单载波体制上来。
在目前实用的通信系统中,更呈现出单/多载波分庭抗礼的局面。OFDM技术已经在有线ADSL系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无线方面,虽然目前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个人移动通信网络还属于单载波体制,但是OFDM技术却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热门技术。在个人无线局域网方面,IEEE 802.11系列标准中既有采用单载波的802.11b(及其后续协议),也有采用OFDM的802.11a(及其后续协议)。在城域网方面,跻身3G国际标准的WiMAX不但有OFDM技术,也有单载波的技术。数字电视标准的竞争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技术上最根本的也都是单载波与多载波之间的较量。
由此可见,目前传统的载波调制体制下,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单载波与多载波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用以实现同一功能但归属于不同体制的系统,不但硬件设备之间不兼容,甚至连工作的频段也不一样。即使像WiMAX这样同时包含单/多载波体制的规范,也是在不同应用环境、不同频段上分别使用不同载波体制的系统。这种情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有效的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所稀缺的频谱资源。因而,若能将二者整合在一个体系框架下,除了统一相关理论之外,更能使设计在新体系框架下的通信系统兼具二者的优点,进而在兼容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新系统的性能。
由于各有优势,所以有关单载波和多载波的性能孰优孰劣的争论不断。随着研究的深入,单载波与多载波在各自体系框架下所采用的技术逐渐接近,而其性能上的互补特点日趋明显。比如备受关注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SC-FDE),不单单在技术上引入了循环前缀、频域均衡等在OFDM系统中得以倚赖的方法,更提出了可以兼容OFDM系统的体系框架。
另一方面,近年来经历了“911恐怖袭击”、冰雪和地震等人为、自然灾害后,人们意识到应急条件下可靠通信的重要性。在基础通信设备遭到大规模破坏、损坏程度无法及时做出确切统计的情况下,要求应急通信设备应当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兼容性应以物理层的兼容性为基础,而在物理层技术中,载波体制的兼容是基础。因而一种可以广泛兼容不同载波体制的系统,是应急通信设备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
可以说,未来的通信系统,除了开发利用新的资源外,更是对现有时频域资源的综合利用;其通信体制,也将是对现有单载波、多载波体制的整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采用单载波与多载波系统受多普勒频移与多径的影响,无法根据信道状态动态的选择载波体制与信道进行匹配导致系统性能差的问题,从而提出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它是基于以下系统实现的:所述系统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所述发射部分包括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调制策略制定模块、一号发送处理模块、二号发送处理模块、一号天线和二号天线,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的第一、第二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发送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发送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天线和信号输入端连接;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发送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号发送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天线和信号输入端连接;它的接收部分包括接收天线、接收处理模块、信道状态估计模块、解调策略制定模块和WFRFT解调模块,所述接收天线的信号输出端与接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处理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信道状态估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WFRFT解调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调制策略制定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解调策略制定模块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与WFRFT解调模块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
基于上述系统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一、将待发送信息序列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
步骤二、调制策略制定模块根据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产生两组参数并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和二号信号调制及合成模块;并同时执行步骤三一和步骤三二;所述每组参数中均包括载波方式和变换参数;
步骤三一、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一号发送处理模块进行脉冲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一号天线发射至一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三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二号发送处理模块进行脉动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二号天线发射至二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接收天线接收所述一号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和二号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并将这两个信号合成,获得4-WFRFT信号;接收天线将所述4-WFRFT信号送入接收处理模块;
步骤五、接收处理模块将所述4-WFRFT信号进行滤波、下变频处理后,获得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分别送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和WFRFT解调模块;
步骤六、信道状态估计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状态估计,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送入调制策略制定模块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
步骤七、解调策略制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生成变换参数,并将所述变换参数发送至WFRFT解调模块;
步骤八、WFRFT解调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变换参数接收到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得输出信息序列,并将所述输出信息序列输出;
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具有相同的策略制定机制。
所述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两个信道的时延扩展、可分离多径数、最大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功率谱类型。
所述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地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状态信息包括:接收机移动速度和接收机地理信息。
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策略机制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A、根据信道信息确定信道的弥散类型;
步骤B、根据步骤A所述的信道的弥散类型选择载波体制;
步骤C、根据信道衰落状态确定WFRFT变换系数。
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4-WFRFT信号同时具有单载波和多载波成份的特性,采用分布式发送天线发送方式,以信道和接收机状态信息为判断依据,令发射机将相同的信息分别以4-WFRFT分量的形式(单载波、多载波或者二者混合的形式)发射;在接收机处,信号经过信道的作用后形成完整的4-WFRFT信号,再通过相应的4-WFRFT逆变换恢复出原始信息。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根据信道状态动态的选择载波体制与信道进行匹配,使用本发明方法的系统性能优于采用任何一种单一载波体制的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联合分布式天线发送与四项加权傅立叶变换的载波协同通信系统框图;图2是单载波系统的传输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示意图;图3是多载波系统的传输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发明系统的传输信号能量的时频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所使用的4-WFRFT数学流程的并行实现的信号处理流程框图;图6是理想状态下采用本发明方法的系统与单载波系统、OFDM系统在时频双弥散信道下的误码率比较图;图7是本发明的信息调制与合成模块的原理框图;图8是图5中反转模块的串行工作方式示意图;图9是图5中反转模块的并行工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5、图7、图8和图9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它是基于以下系统实现的:所述系统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所述发射部分包括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一号天线6和二号天线7,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的第一、第二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天线6和信号输入端连接;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天线7和信号输入端连接;它的接收部分包括接收天线8、接收处理模块9、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和WFRFT解调模块12,所述接收天线8的信号输出端与接收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的信号输入端和WFRFT解调模块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与WFRFT解调模块12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
基于上述系统的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一、将待发送信息序列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
步骤二、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根据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产生两组参数并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号调制及合成模块2;并同时执行步骤三一和步骤三二;所述每组参数中均包括载波方式和变换参数;
步骤三一、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进行脉冲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一号天线6发射至一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三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进行脉动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二号天线7发射至二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接收天线8接收所述一号频率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和二号频率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并将这两个信号合成,获得4-WFRFT信号;接收天线8将所述4-WFRFT信号送入接收处理模块9;
步骤五、接收处理模块9将所述4-WFRFT信号进行滤波、下变频处理后,获得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分别送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和WFRFT解调模块12;
步骤六、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状态估计,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送入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
步骤七、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生成变换参数,并将所述变换参数发送至WFRFT解调模块12;
步骤八、WFRFT解调模块12根据接收到的变换参数接收到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得输出信息序列,并将所述输出信息序列输出;
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具有相同的策略制定机制。
所述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两个信道的时延扩展、可分离多径数、最大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功率谱类型。
所述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状态信息包括:接收机移动速度和接收机地理信息。
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策略机制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A、根据信道信息确定信道的弥散类型;
步骤B、根据步骤A所述的信道的弥散类型选择载波体制;
步骤C、根据信道衰落状态确定WFRFT变换系数。
本发明所采用的数学工具有为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它是一种将时频域有效整合的新型数学工具,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4-WFRFT),又是有别于经典分数傅立叶变换的一种更新的数学变换方法。离散序列的多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定义为
g ( n ) = F α , m k , n k [ x ( n ) ] = w 0 x ( n ) + w 1 X ( n ) + w 2 x ( - n ) + w 3 X ( - n ) - - - ( 1 )
其中
w l ( α , m k , n k ) = 1 4 Σ k = 0 3 exp { ± 2 πi 4 [ ( 4 m k + 1 ) α ( k + 4 n k ) - lk ] } , l = 0,1,2,3 - - - ( 2 )
x(n)与X(n)是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对(经过变量代换n=k),N点的DFT采用以下形式定义:
X ( k ) = 1 N Σ n = 0 N - 1 x ( n ) e - j 2 π N kn x ( n ) = 1 N Σ k = 0 N - 1 X ( k ) e j 2 π N kn - - - ( 3 )
4-WFRFT的逆变换为:
x ( n ) = F - α , m k , n k [ g ( n ) ] = w 0 g ( n ) + w 1 G ( n ) + w 2 g ( - n ) + w 3 G ( - n ) - - - ( 4 )
其中g(n)与G(n)是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对(经过变量代换n=k)。
本发明中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可以采用既有的信道估计方法,但是采用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的信道估计技术将更适应于本发明所述方法。
本发明对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采用的具体技术没有限制,可以采用现有通信领域中的信道状态估计模块实现。
本发明中根据信道衰落状况确定WFRFT变换系数,简单的做法是事先建立WFRFT变换系数与信道状态的对照选择表,根据信道状态直接选择变换系数输出。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输出的WFRFT变换系数为α、mk、nk时,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输出的WFRFT参数应为-α+Δ(|Δ|<1%)、mk、nk,其中Δ为解调参数调整偏差。WFRFT解调模块12对接收处理模块9输入的接收序列进行参数为-α+Δ(|Δ|<1%)、mk、nk的WFRFT,参见公式(4)所定义。
系统中发送处理模块、接收处理模块、信道状态估计模块及发送/接收天线等均可采用现有系统中的相应功能模块和器件。接收策略对于天线数目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多天线接收还是单天线接收。
图1中包含有两个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即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所述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的信号处理流程相同,均如图7所示。
在图7中,载波体制选择控制模块2有两条输出支路:单载波支路和多载波支路。两条支路的输出受输入参数“载波方式”控制,有四种输出状态,即:全部关闭状态、单载波支路开启状态(多载波支路关闭状态)、多载波支路输出状态(单载波支路关闭状态)、全部开启状态。当支路处于开启状态时载波体制选择控制模块2会将输入的数据在该支路输出。系数产生模块6根据输入的变换参数,即4-WFRFT变换参数α、mk和nk产生4-WFRFT变换系数wl(l=0,1,2,3)。为了降低系统复杂度,令系数产生模块6受控于输入参数中的载波方式,根据不同的支路状态只产生开启支路的加权系数即可。
在单载波系统中,如图2所示,信息比特被分配到不同的时隙中传输,而所有信息比特占据相同的带宽;多载波系统与单载波系统对偶,如图3所示,信息比特被分配到不同的子频带上传输,而所有信息比特(一帧)在相同的时刻并行传输。因而从信息比特能量在时频平面上的分布来看,单载波、多载波二者地位是对等的,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单载波系统与多载波系统性能的高低取决于实际通信过程中的信道环境。
由4-WFRFT的定义可以看出:四项中的第一项和第三项分别对应于输入信息序列的时域形式,对应着单载波系统;第二项和第四项分别为第一项和第三项的DFT,其刚好对应于输入信息序列的频域形式,即对应于OFDM系统。因而,利用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化,可以整合单载波、多载波这两种不同的载波体制,如图4所示。经过4-WFRFT后信息能量被分散到整个时频平面上,不过这种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其在某段时间和频率上的能量会稍多一些。
相同带宽的单载波和多载波系统,分别对码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ICI)敏感,而又分别相对适合应用于频率弥散信道和时间弥散信道。单载波与多载波性能的优劣,取决于最大多普勒频移与最大时延扩展对于信道的影响谁更强。倘若能够根据信道状态动态选择载波体制与信道匹配,比如当时延扩展影响大时采用多载波体制,而频率扩展影响大时采用单载波体制,则系统的性能会较单一载波体制有明显的提升。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通信系统可以等效为单载波与多载波系统的混合模型,在时间、频率双弥散信道下,恰当的使用本方法,并辅助以其他技术,将带来令人振奋的结果。
本方法在理想状态下进行仿真,设置有两条独立的信道,一号弥散信道仅存在时延扩展、多普勒频移为0;二号弥散信道仅存在多普勒频移、时延扩展为0。仿真选择恰当的参数,使得时延扩展与多普勒频移对于信道误码特性的影响相同。仿真结果参见图6,其中横坐标为信噪比,纵坐标为误码率;曲线61为单载波系统的误码特性曲线;曲线62为OFDM系统的误码特性曲线;曲线63、曲线65和曲线64分别为WFRFT分量在信道2、信道1以及最终信号合成后的误码特性曲线;由图可见,单载波与OFDM系统在两条信道中保持载波体制不变,最终误码特性由两条信道下的误码率综合得到。对于WFRFT系统,根据信道特性选择与信道匹配的载波体制分别传输,即在信道1中发送“频率”项,在信道2中发送“时间”项。在接收端,采用WFRFT逆变换进行合并,“WFRFT-SC”、“WFRFT-MC”和“WFRFT-CC”分别表示WFRFT分量在信道2、信道1以及最终信号合成后的误码特性。

Claims (4)

1、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它是基于以下系统实现的:所述系统由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组成,所述发射部分包括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一号天线(6)和二号天线(7),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的第一、第二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的调制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的信号输出端与一号天线(6)和信号输入端连接;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的信号输出端与二号天线(7)和信号输入端连接;它的接收部分包括接收天线(8)、接收处理模块(9)、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和WFRFT解调模块(12),所述接收天线(8)的信号输出端与接收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处理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的信号输入端和WFRFT解调模块(1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的信号输出端同时与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出端与WFRFT解调模块(12)的解调策略制定信号输入端连接;
其特征是:基于上述系统的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一、将待发送信息序列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
步骤二、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根据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产生两组参数并分别送入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和二号信号调制及合成模块(2);并同时执行步骤三一和步骤三二;所述每组参数中均包括载波方式和变换参数;
步骤三一、一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1)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一号发送处理模块(4)进行脉冲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一号天线(6)发射至一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三二、二号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2)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调制及合成,获得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所述调制及合成后的信号经二号发送处理模块(5)进行脉动成型、滤波、中频及射频调制处理后,由二号天线(7)发射至二号弥散信道;然后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接收天线(8)接收所述一号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和二号弥散信道中的信号,并将这两个信号合成,获得4-WFRFT信号;接收天线(8)将所述4-WFRFT信号送入接收处理模块(9);
步骤五、接收处理模块(9)将所述4-WFRFT信号进行滤波、下变频处理后,获得处理后的信号,并将所述处理后的信号分别送入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和WFRFT解调模块(12);
步骤六、信道状态估计模块(1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状态估计,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送入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
步骤七、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接收机状态信息生成变换参数,并将所述变换参数发送至WFRFT解调模块(12);
步骤八、WFRFT解调模块(12)根据接收到的变换参数接收到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得输出信息序列,并将所述输出信息序列输出;
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具有相同的策略制定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两个信道的时延扩展、可分离多径数、最大多普勒频移和多普勒功率谱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地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状态信息包括:接收机移动速度和接收机地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策略制定模块(3)和解调策略制定模块(11)的策略机制由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A、根据信道信息确定信道的弥散类型;
步骤B、根据步骤A所述的信道的弥散类型选择载波体制;
步骤C、根据信道衰落状态确定WFRFT变换系数。
CN200910072874A 2009-09-14 2009-09-14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16516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2874A CN101651649A (zh) 2009-09-14 2009-09-14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72874A CN101651649A (zh) 2009-09-14 2009-09-14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1649A true CN101651649A (zh) 2010-02-17

Family

ID=4167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72874A Pending CN101651649A (zh) 2009-09-14 2009-09-14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5164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901A (zh) * 2013-09-12 2013-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信道感知的混合载波信号传输方法
CN103532904A (zh) * 2013-11-11 2014-0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场强驱动型单载波-多载波融合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5262528A (zh) * 2015-09-18 2016-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4天线发射分集方法
CN105871440A (zh) * 2016-06-15 2016-08-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混合载波多天线分量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6487731A (zh) * 2016-12-22 2017-03-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载波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06559126A (zh) * 2015-09-29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CN106953825A (zh) * 2017-03-21 2017-07-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多用户多址通信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08924077A (zh) * 2018-06-25 2018-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义混合载波系统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传输方法
CN110176978A (zh) * 2019-05-24 2019-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单载波与多载波交叉调制2天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11245766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域双分量扩展加权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分集方法
CN115982527A (zh) * 2023-03-21 2023-04-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时频域变换算法实现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7901B (zh) * 2013-09-12 2016-0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信道感知的混合载波信号传输方法
CN103457901A (zh) * 2013-09-12 2013-12-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信道感知的混合载波信号传输方法
CN103532904A (zh) * 2013-11-11 2014-01-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场强驱动型单载波-多载波融合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3532904B (zh) * 2013-11-11 2016-08-3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场强驱动型单载波-多载波融合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5262528A (zh) * 2015-09-18 2016-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4天线发射分集方法
CN105262528B (zh) * 2015-09-18 2018-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4天线发射分集方法
WO2017054632A1 (zh) * 2015-09-29 2017-04-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CN106559126A (zh) * 2015-09-29 2017-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CN105871440A (zh) * 2016-06-15 2016-08-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混合载波多天线分量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
CN106487731A (zh) * 2016-12-22 2017-03-0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合载波调制方法和系统
CN106953825A (zh) * 2017-03-21 2017-07-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多用户多址通信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08924077A (zh) * 2018-06-25 2018-11-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义混合载波系统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传输方法
CN108924077B (zh) * 2018-06-25 2020-10-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义混合载波系统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传输方法
CN110176978A (zh) * 2019-05-24 2019-08-2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单载波与多载波交叉调制2天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10176978B (zh) * 2019-05-24 2021-12-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单载波与多载波交叉调制2天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传输方法
CN111245766A (zh) * 2020-01-19 2020-06-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频域双分量扩展加权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分集方法
CN115982527A (zh) * 2023-03-21 2023-04-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时频域变换算法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1649A (zh)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CN103580703B (zh) 发射电路、收发机、通信系统和发射数据的方法
CN100464543C (zh) 兼容的单载波正交频分多址信号发送方法
CN101515917B (zh) 基于双向中继的多用户无线通信系统
KR100830614B1 (ko) 다중 안테나 송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6936485A (zh) 一种针对大规模mimo多播系统的混合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01494627A (zh) 宽带移动通信中利用压缩感知减少导频数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941663B (zh) 多天线信道复用的方法及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5530217A (zh) 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gfdm系统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方法
CN112532350B (zh) 一种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时域两分量信号的交织传输方法
CN102932091B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信令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790744B (zh)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干扰噪声比估计方法
CN101218769A (zh) 用于减小功率峰均比的方法
CN112714090B (zh) 一种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扩展混合载波传输方法
CN103428154B (zh) 基于Vector OFDM的双选择性信道的变换域复用方法
CN108737317B (zh) 广义混合载波频选信道传输方法
CN104917714A (zh) 降低大规模mimo-ofdm下行链路功峰均比的方法
CN103595679A (zh) 降低lte上行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峰均比的方法
CN1787413A (zh) 低峰均比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技术方案
CN108833326B (zh) 多分量功率平均的广义混合载波传输方法
CN101867553A (zh) 一种利用时域预编码器的lte系统及预编码方法
CN106936555A (zh) 基于ofdm的双向中继系统比特分配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01729134B (zh) 基于正交变换处理的广义多载波频分多址传输装置
Xiao et al. Joint beamforming design in DFRC systems for wideband sensing and OFDM communications
CN112152684A (zh) 基于ofdm的混合预编码设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