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9126A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Google Patents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9126A CN106559126A CN201510632620.1A CN201510632620A CN106559126A CN 106559126 A CN106559126 A CN 106559126A CN 201510632620 A CN201510632620 A CN 201510632620A CN 106559126 A CN106559126 A CN 1065591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mixed carrier
- merging
- carrier signal
- weight coeffic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04W40/06—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available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69—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main of operation
- H04L27/2671—Time dom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69—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main of operation
- H04L27/2672—Frequency domai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81—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aints
- H04L27/2688—Resistance to perturbation, e.g. noise, interference or fa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28—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modulators, e.g.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路信号,对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对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第一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根据该两路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传输信道的影响而出现信号衰落。
为了解决信号衰落的问题,可以采用多天线技术,在发射端放置多根天线,每根天线发射相同的信号,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会经过不同的传输信道到达接收端。由于信号在不同传输信道中的衰落情况互不相同,接收端接收到通过不同传输信道到达的多路信号时,可以对该多路信号进行恢复,得到原始信号。
但是,时域信号在时域衰落信道中会出现深衰落,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多路信号均出现较为严重的衰落,根据该多路信号进行恢复时,得到的原始信号的准确率很低。同理地,频域信号在频域衰落信道中会出现深衰落,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多路信号均出现较为严重的衰落,根据该多路信号进行恢复时,得到的原始信号的准确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路信号,所述多路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多路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信号;
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三信号;
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四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一信号,w0(a)表示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四信号,w3(a)表示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二信号,w1(a)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三信号,w2(a)表示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所述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接收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路信号,所述多路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三信号;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四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一信号,w0(a)表示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四信号,w3(a)表示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二信号,w1(a)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三信号,w2(a)表示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端还包括:
时延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所述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发射端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分别发送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利用该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且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调制及合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时延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根天线和两根天线的误码性能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载波体制的误码性能示意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WFRFT信号完整发射和分量发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WFRFT(Weighted-type FractionalFourier Transform,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进行如下说明:
一个平方可积函数g(x)的傅立叶变换为:
对函数g(x)分别进行1-3次傅立叶变换,变换结果可分别表示为G(x)、g(-x)、G(-x)。
进一步地,函数g(x)的WFRFT根据四个基本态函数和对应的加权系数确定,具体定义为:
F[g(x)]=w0(a)g(x)+w1(a)G(x)+w2(a)g(-x)+w3(a)G(-x);
其中,g(x)、G(x)、g(-x)、G(-x)为四个基本态函数,w0(a)、w1(a)、w2(a)、w3(a)为四个基本态函数的加权系数。
对经过WFRFT之后得到的F[g(x)]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可以得到原始函数g(x)。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发射端向接收端发送信号的场景下,该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该发射端配置有至少两根天线。
该发射端用于获取多路信号,该多路信号包括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该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并接收该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发射端配置有多天线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3G网络系统或者其他网络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射端,参见图2,该方法包括:
201、获取多路信号,该多路信号包括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202、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203、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204、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205、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该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当传输信道处于时域衰落时,时域信号会出现衰落,但频域信号受到的影响较小,且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对频域信号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可以恢复时域信号,则由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合并得到的混合载波信号受到的影响也很小。而当传输信道处于频域衰落时,频域信号会出现衰落,但时域信号受到的影响较小,且时域信号与频域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对时域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可以恢复频域信号,则由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合并得到的混合载波信号受到的影响也很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利用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的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并提高恢复原始信号的准确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分别发送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利用该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且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获取多路信号,包括:
获取该第一信号;
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二信号;
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三信号;
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四信号。
可选地,该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一信号,w0(a)表示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四信号,w3(a)表示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该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二信号,w1(a)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三信号,w2(a)表示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通过该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该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该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接收端,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301、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302、接收该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303、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发射端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分别发送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利用该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且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接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401、发射端获取多路信号。
其中,该发射端用于向接收端发送信号。该发射端可以位于基站或者用户设备,该接收端也可以位于基站或者用户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信号出现衰落,该发射端可以获取多路信号,该多路信号包括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一信号为待发送给接收端的原始信号,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具体地,发射端可以获取待发送的第一信号,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二信号,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三信号,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四信号。其中,该傅立叶变换是指离散傅立叶变换或者快速傅立叶变换等变换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02、发射端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具体地,该发射端可以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一信号,w0(a)表示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四信号,w3(a)表示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进一步地,每路信号的加权系数可以根据动态参数a确定,具体地,可以应用以下公式,确定每路信号的加权系数:
由于控制加权系数的调整阶数为4,该动态参数a可以设定为范围[0,4]或者[-2,2]内的任意实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03、发射端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具体地,该发射端可以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二信号,w1(a)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三信号,w2(a)表示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以步骤403在步骤402之后执行为例进行说明,而在实际应用中,步骤403还可以在步骤402之前执行,或者与步骤402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04、发射端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该发射端可以对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插入导频序列,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插入导频信号,之后,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得到的信号进行时延调整,从而得到时延调整完成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该发射端可以对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插入导频序列,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插入导频信号,之后,根据该时延反馈参数,对得到的信号进行时延调整,从而得到时延调整完成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其中,该时延反馈参数可以由接收端反馈给该发射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05、发射端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并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发射端配置有至少两根天线,可以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并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端发射的混合载波信号中既有时域信号,也有频域信号,且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当某一信道上的混合载波信号的衰落严重时,可以通过另一信道的混合载波信号来恢复该衰落严重的混合载波信号。
406、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接收到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射端按照WFRFT的定义,预先将四路信号两两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作为WFRFT信号的两路分量,再通过两根天线将两路混合载波信号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这两路混合载波信号时,可以得到这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从而实现了对原始信号的WFRFT过程。
即该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F1[g(x)]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F2[g(x)]进行合并,得到合并信号如下:
F[g(x)]=h1(t)F1[g(x)]+h2(t)F2[g(x)]
=h1(t)w0(a)g(x)+h2(t)w1(a)G(x)+h2(t)w2(a)g(-x)+h1(t)w3(a)G(-x)
其中,h1(t)用于表示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从发射端的第一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h2(t)用于表示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从发射端的第二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
此时,接收端对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即可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分别发送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利用该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且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在不占用额外频谱资源的情况下,利用时频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空间分集增益。进一步地,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以保证接收端能够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一步提高了准确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2天线发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5所示的发射系统中,该发射系统包括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时延反馈参数获取模块、一号时延调节模块、二号时延调节模块、一号天线和二号天线。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一号时延调节模块的输入端和二号时延调节模块输入端的连接,一号时延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一号天线和时延反馈参数获取模块连接,二号时延调节模块输出端与二号天线和时延反馈参数获取模块连接。
基于上述发射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方法可以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将待发送的第一信号送入信息调制及合并模块。
步骤二、进入信息调制及合成模块的第一信号经过信息调制,得到变换后的四路信号:待发送的数据序列、待发送的数据序列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序列、待发送的数据序列经过反转模块处理的序列以及待发送的数据序列依次经过傅立叶变换模块和反转模块处理后的序列。
参见图6A,该信息调制模块包括:傅立叶变换模块、一号反转模块、二号反转模块和系数产生模块。
第一信号经过一号反转模块,得到第三信号,第一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模块,得到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再经过二号反转模块,得到第四信号。四路信号的加权系数w0(a)、w1(a)、w2(a)和w3(a)由动态参数a控制并由系数产生模块产生,四路信号与对应的加权系数合成后送入合并模块。
步骤三、经过信息调制后的四路信号进行两两合并。
在合并模块中,待发送的第一信号和待发送的第一信号依次经过傅立叶变换模块和反转模块处理后得到的第四信号进行合并,合并后为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经过傅立叶变换模块处理后得到的第二信号和待发送的第一信号经过反转模块处理后得到的第三信号进行合并,合并后为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合并完成后同时进行步骤四和步骤五。
步骤四、经过信息调制及合并模块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进入一号时延调节模块,先对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插入导频序列,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插入导频信号后送入缓存器进行时延调整,时延控制由接收端反馈的时延参数进行控制,完成时延调整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一号天线进行发射,送入信道进行传输。
步骤五、经过信息调制及合并模块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入二号时延调节模块,先对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插入导频序列,每隔固定的时间间隔插入导频信号后送入缓存器进行时延调整,时延控制模块由接收端反馈的时延参数τ进行控制,完成时延调整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二号天线进行发射,送入信道进行传输。
参见图6B,时延调节模块包括插入导频序列模块、缓存器和时延控制模块,进入时延调节模块的信号经过插入导频序列模块后,进入缓冲器进行时延调整,由时延控制模块控制发射时延调整后的信号。
图7A给出了在时间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经过WFRFT变换后的信号分别由一根天线和两根天线发射的误码性能比较,横坐标为比特信噪比(Eb/N0),纵坐标为误比特率(BER)。参见图7A,采用一根天线发送经过WFRFT变换后的信号时的误比特率要大于采用两根天线发送时的误比特率。
图7B给出了时间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不同载波体制均由两根天线发射的误码性能比较,横坐标为比特信噪比(Eb/N0),纵坐标为误比特率(BER)。参见图7B,在较高比特信噪比时,单载波(Single Carrier)信号的误比特率大于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误比特率,OFDM信号的误比特率大于WFRFT变换信号的误比特率。
由图7A和图7B可以看出,WFRFT适用于多天线系统中,与单天线相比,其多天线发射误码率大大降低,并且在相同天线数和相同信道条件下,WFRFT比单载波和多载波系统的误码性能要好。
图7C给出了在时间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情况下,经过WFRFT后的信号直接发射和经过WFRFT后的信号分成两个分量发射的误码性能比较,横坐标为比特信噪比(Eb/N0),纵坐标为误比特率(BER)。参见图7B,可以看出大约在11db以后,由WFRFT分量发射比WFRFT完整发射的误码性能大大提升。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该发射端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多路信号,该多路信号包括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合并模块802,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该合并模块802,还用于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发送模块803,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该发送模块803,还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该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通过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两路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分别发送两路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利用该约束关系可以恢复原始信号,且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信号获取模块801还用于获取该第一信号;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二信号;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三信号;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四信号。
可选地,该合并模块802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一信号,w0(a)表示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四信号,w3(a)表示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该合并模块802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二信号,w1(a)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三信号,w2(a)表示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该发射端还包括:
时延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该发送模块803,还用于通过该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该发送模块803,还用于通过该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该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接收端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该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该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处理模块902,用于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通过发射端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获取到相互之间具有约束关系的四路信号,将得到的四路信号中的一路时域信号和一路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并将四路信号中的另一路时域信号和另一路频域信号进行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通过配置的两根天线发送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于第一混合载波信号与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之间具有约束关系,接收端根据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恢复时,能够有效抵抗信号对信道的衰落,提高原始信号的准确率,降低误码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在发送或接收信号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射端、接收端与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的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包括:变换器1001、多路合并器1002、发射器1003,变换器1001与多路合并器1002连接,多路合并器1002与发射器1003连接;
其中,该信号发送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用户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变换器1001用于获取多路信号,该多路信号包括该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多路合并器1002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多路合并器1002还用于根据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发射器1003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发射器1003还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该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变换器1001还用于获取该第一信号;对该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二信号;对该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三信号;对该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该第四信号。
可选地,多路合并器1002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一信号,w0(a)表示该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四信号,w3(a)表示该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多路合并器1002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该第二信号和该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该第二信号,w1(a)表示该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该第三信号,w2(a)表示该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可选地,发射器1003还用于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通过该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通过该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该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仅仅示出了信号发送设备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信号发送设备还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信号发送设备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包括:接收器1101、逆变换器1102,接收器1101与逆变换器1102连接;
其中,该信号接收设备可以为基站或者用户设备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接收器1101用于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接收器1101还用于接收该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逆变换器1102用于对该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该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该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该第二信号、该第三信号和该第四信号分别为该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选地,该第二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三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该第四信号为该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图11仅仅示出了信号接收设备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信号接收设备还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信号接收设备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路信号,所述多路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多路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信号;
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二信号;
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三信号;
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四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一信号,w0(a)表示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四信号,w3(a)表示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包括:
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二信号,w1(a)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三信号,w2(a)表示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所述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7.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接收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9.一种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包括:
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路信号,所述多路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合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和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配置的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接收端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接收,对所述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二信号;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三信号;对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所述第四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F1[g(x)]=w0(a)g(x)+w3(a)G(-x);
其中,F1[g(x)]表示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一信号,w0(a)表示所述第一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四信号,w3(a)表示所述第四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还用于应用以下公式,对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得到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F2[g(x)]=w1(a)G(x)+w2(a)g(-x);
其中,F2[g(x)]表示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G(x)表示所述第二信号,w1(a)表示所述第二信号的加权系数,g(-x)表示所述第三信号,w2(a)表示所述第三信号的加权系数,a表示动态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还包括:
时延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时延反馈参数,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进行时延调整;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发送时延调整后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使得所述接收端在同一时刻接收到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
15.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射端通过第一天线发送的第一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一信号和第四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通过第二天线发送的第二混合载波信号,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由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加权合并得到;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混合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二混合载波信号的合并信号进行加权分数傅立叶逆变换,得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估计值;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三信号和所述第四信号分别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至少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一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三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两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所述第四信号为所述第一信号经过三次傅立叶变换得到的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2620.1A CN10655912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PCT/CN2016/098476 WO2017054632A1 (zh) | 2015-09-29 | 2016-09-08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32620.1A CN10655912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9126A true CN106559126A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1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32620.1A Pending CN106559126A (zh) | 2015-09-29 | 2015-09-29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59126A (zh) |
WO (1) | WO201705463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0306A (zh) * | 2020-06-28 | 2020-09-08 | 南京敏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 面向交通违章识别的自适应射频探测及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16015372A (zh) * | 2022-12-29 | 2023-04-25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 大规模mimo数字信息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8539B (zh) * | 2019-05-24 | 2022-06-07 | 沈阳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混沌映射参数池的wfrft安全通信方法 |
CN111682923B (zh) * | 2019-11-22 | 2022-04-2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wfrft的数据块内部能量交织ofdm信号传输方法 |
CN110933011B (zh) * | 2019-12-11 | 2022-06-10 | 沈阳理工大学 | 一种wfrft信号的高分辨盲扫描方法 |
CN112583574B (zh) * | 2020-12-04 | 2023-01-2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基于二维混沌映射幅度相位加密的wfrft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2714090B (zh) * | 2020-12-23 | 2022-07-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扩展混合载波传输方法 |
CN114157322B (zh) * | 2021-11-16 | 2023-03-21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基于加权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低截获信号产生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3813A (zh) * | 2002-02-08 | 2005-07-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用于发送预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45616A (zh) * | 2008-08-15 | 2009-0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多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通信加密和解密方法 |
CN101651649A (zh) * | 2009-09-14 | 2010-02-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
CN102201914A (zh) * | 2011-07-14 | 2011-09-2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多维单/多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保密通信方法 |
CN102624660A (zh) * | 2012-04-23 | 2012-08-0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窄带干扰抑制的方法 |
CN103746803A (zh) * | 2014-01-17 | 2014-04-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多序列联合扩频保密通信方法 |
WO2015184875A1 (zh) * | 2014-06-06 | 2015-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选信道的补偿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1440A (zh) * | 2016-06-15 | 2016-08-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混合载波多天线分量传输的信号接收方法 |
-
2015
- 2015-09-29 CN CN201510632620.1A patent/CN106559126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9-08 WO PCT/CN2016/098476 patent/WO201705463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3813A (zh) * | 2002-02-08 | 2005-07-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用于发送预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345616A (zh) * | 2008-08-15 | 2009-0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多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通信加密和解密方法 |
CN101651649A (zh) * | 2009-09-14 | 2010-02-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与分布式发送天线的载波协同通信方法 |
CN102201914A (zh) * | 2011-07-14 | 2011-09-2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多维单/多参数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保密通信方法 |
CN102624660A (zh) * | 2012-04-23 | 2012-08-0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四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窄带干扰抑制的方法 |
CN103746803A (zh) * | 2014-01-17 | 2014-04-2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多序列联合扩频保密通信方法 |
WO2015184875A1 (zh) * | 2014-06-06 | 2015-12-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选信道的补偿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梅林: "加权类分数傅立叶变换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0306A (zh) * | 2020-06-28 | 2020-09-08 | 南京敏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 面向交通违章识别的自适应射频探测及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16015372A (zh) * | 2022-12-29 | 2023-04-25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 大规模mimo数字信息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CN116015372B (zh) * | 2022-12-29 | 2023-09-12 |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 大规模mimo数字信息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54632A1 (zh) | 2017-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59126A (zh) | 信号发送方法、信号接收方法、发射端及接收端 | |
EP3780443A1 (en)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11743821B2 (en) | Signal send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 |
CN104244296B (zh) | 多rru间通道校正方法及装置 | |
CN100492937C (zh) | 具有多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 |
CN1478341A (zh) |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054275B (zh) | 一种dsl系统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2291855A (zh) | 一种降低Ir接口带宽的方法及分布式基站 | |
CN103973349A (zh) | 一种信号干扰的抑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 |
CN105850222A (zh) | 用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6060943A (zh) | 一种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 | |
CN105262528B (zh) |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4天线发射分集方法 | |
CN1618185A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根据接收信号特性的可变分集发射 | |
CN104168574A (zh) | 一种混合蜂窝系统中基于干扰适变选择的上行传输方法 | |
CN106953825A (zh) |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多用户多址通信发射和接收方法 | |
CN110191476B (zh) |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 |
CN108900449B (zh) | 多小区mimo-imac的干扰对齐方法 | |
CN110213183A (zh) | 一种基于Chu序列的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2256301B (zh) | 一种同时满足单播及多播业务的用户选择方法 | |
CN106160814B (zh) | 一种基于干扰对齐技术的多基站协作下行传输方法 | |
CN103402213B (zh) | 对时间异步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法 | |
CN101790228B (zh) | 一种td-scdma增强演进系统的下行传输方法 | |
CN107408969A (zh) |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959520A (zh) |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 |
CN106230527B (zh) | 一种用于多输入多输出信道测试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