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8954A -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8954A
CN101648954A CN200810147409A CN200810147409A CN101648954A CN 101648954 A CN101648954 A CN 101648954A CN 200810147409 A CN200810147409 A CN 200810147409A CN 200810147409 A CN200810147409 A CN 200810147409A CN 101648954 A CN101648954 A CN 101648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thalocyanine compound
cyclopentadienyl
metal
formula
alk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晋康
杨政奋
程平昌
张庆荣
颜光甫
洪安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GCHEM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ORGCHEM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GCHEM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ORGCHEM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0810147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8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8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8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亦有关一种制备式(1)所示之酞菁化合物的新颖方法,及该化合物用作为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层之应用。式(1)中,各符号如说明书之定义。

Description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光储存记录媒体、光电显示感应器等的材料,特别是一种可用于高倍速可录式光碟片记录层的新颖的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亦有关其制备方法及其包含在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鉴于时代的进步,近年来资讯化社会的急速发展,储存媒体的使用已变为广泛普及的技术。现在因光储存记录媒体,它提供使用者很容易进行资讯记录、读取及耐久性保存的优点,且价格低廉,故已成为小体积保存大量资料量的重要记录媒体工具。
本发明的领域为用于可写式光碟的记录层的染料,经由染料在写入和未写入的位置形成不同光学性质而进行记录;已知的光储存记录媒体有:(1)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光碟(Write Once Read Many WORM);(2)唯读式光碟(Read Onlymemory ROM);(3)可擦读写式光碟(Erasable Direct Read after Write EDRW)。目前是选择吸收近红外线范围(NIR范围)的辐射的染料应用于WORM系列当记录材料,此技术由M.Emmelius描述于Angewandte Chemie,No.11,1475-1502页(1989)中,主要藉由使用雷射照射记录材料经由物理变化(如升华、扩散)或经由化学变化(如:光致变色性,异构化或热分解)达成将资料记录成所需要的吸收改变而成为信号。近年来市面上读写型的记录装置有DVD记录装置和CD记录装置,就现况而言,DVD方面市售烧录器也提高至8-16倍速记录为主。而产品已成熟的CD烧录器方面,也全面从低倍速(12X~24X)的记录媒体逐渐转进至高倍速(32X~52X)。然而,CD-R光碟片在进行高倍速可录式光碟烧录时,需要用较短于通常写入的时间进行烧录,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高功率的雷射照射,因此在烧录读取特性上所需的界限(margin)会变得更狭窄,尤其是记录特性(抖晃率(jitter))不佳,雷射功率增加等等问题出现,因此记录层染料的特性更为重要。
目前合乎高倍速的CD-R可录式光学记录媒体性质中,酞菁染料是最被广泛应用于光碟记录层的主要材料。虽然酞菁染料在分子结构较为安定,但本身结构性质溶解度差且分子间容易慢慢地凝结(aggregated)而沉淀,对光的敏感性差、烧录温度太高、分解不佳及反射率过低等问题,需通过改变本身分子结构或添加其他化合物以改良染料的特性。
针对以上问题,曾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208702号揭示,对于酞菁染料主结构引入立体阻碍性大的取代基,尤其是烷氧基具有多分枝结构,且也引入卤素原子(溴、碘为最佳)方式,可提高立体阻碍效果。这种尝试所得到的酞菁化合物,其分解温度明显降低,有良好的烧录分解性。也因分子的对称性降低的关系及异构物亦较为多,溶剂溶解度明显增大,反射率亦明显提升许多,但当逐渐地要求较快的写入速度时,造成BLER(区段错误率)的数目增加,光碟片品质严重下降的问题也随的出现。
EP-A 600427揭露出一种光储存记录媒体的记录层染料是以酞菁化合物为主,并加入少许的添加剂,如双(环戊二烯基)亚铁衍生物(ferrocenyl derivatives)等助燃剂或其它抗爆剂,对染料层的热分解特性及记录特性有更大的改善效果,但对于所使用的添加剂会因溶解度的差异使得回收染料中添加剂和酞菁化合物浓度改变,因此必须随时注意回收染料在溶剂中的各浓度比例,其实未获得完全充分的改善效果。
后来WO97/23354也有提及在记录层的染料组成物中,将酞菁主结构中心金属原子的轴向配位结合金属双(环戊二烯基)(metallocenyl)衍生物,通过酞菁结构与金属双(环戊二烯)的键结的想法以改善回收染料问题及提升染料循环使用的效果,但其本身使用时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记录特性。
另一方面WO 00/09522、WO 03/068865和WO 02/083796中则记载着,更进一步尝试藉由将记录层染料的酞菁化合物的四个苯基环中,至少有一个苯基环带有至少一个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基团作为桥接基结合的取代基,此处桥接基包含至少两个选自-CH2-、-C(C=O)-、-CH(C1~C4烷基)-、-C(C1~C4烷基)2-、-NH-、-S-及-O-组成的组群的原子或原子团所组成的链,合成一种具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以改善添加物的缺点,也提供一种可以高倍速记录特性良好的最佳方案。
综合上述前案,也皆认为在酞菁化合物与金属双(环戊二烯基)或金属双(环戊二烯基)衍生物等有机金属的化合物通过原子团的键结作用,所得到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染料,可作为高倍速可录式记录媒体的记录层,且可以改善回收/再生循环使用时的问题,并且也增加溶解度,对于热分解的特性提升及烧录记录得到大幅的改善。
目前酞菁化合物染料无法通过改变本身的结构特异性来达成所需的高灵敏度(C/N比、最佳记录功率)和记录特性(抖晃率),但是以上相关研究也指出可通过键结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等化合物,可大幅提升染料的灵敏度和记录特性。然而因金属双(环戊二烯)化合物的结合过程有多步合成反应步骤,造成制造成本昂贵的问题,且目前仍需克服酞菁化合物为记录材料时,对一般非极性溶剂溶解度不大,因此染料溶液经过长期使用时,溶液中的酞菁化合物分子性质易慢慢发生凝结作用(aggregation),分子聚集沉淀,造成染料使用上有问题。
发明内容
欲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人经合成方面仔细研究,发现将酞菁化合物以佛里得-克拉夫(Friedel Craft)的反应,将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通过一个碳原子为架桥与酞菁结构中的四个苯基环中至少一个苯基环键结,所得到酞菁化合物/混合物,不但可以使用于高倍速记录媒体,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记录灵敏度,且减低晃动率。更特别的是此化合物/混合物只经由简短合成步骤制造,可大幅降低成本,并且桥接基原子团链仅一个碳原子,具有很好的溶解度,不易凝结,解决了目前所用酞菁染料会凝结沉淀的问题。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合成方法较为简短、而且性能较佳并具有溶解度大(>6%)、不易凝结的酞菁化合物/混合物,可容易使用于高倍速可录式光碟片的记录层为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高倍速可录式的光学记录媒体的材料,其为一种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如下一般式(1)所表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31
式(1)中,M1代表2个氢原子、二价的金属原子、具单一配位基的三价金属原子或具二个配位基的四价金属原子;
Y1、Y2、Y3、Y4选自-O-R1、-S-R1及-NR1R2所组成的组群;
R1、R2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烯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炔基;
Z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41
其中R3和R4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或C2~C4烯基;
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原子、硝基、C1~C4烷氧基、C1~C4烷胺基、二(C1~C4烷基)胺基或P(Ar)2的二芳基膦,而Ar为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
M2选自Fe、Co、Ni;
其中l、m、n、o独立分别为0、1或2,且(1+m+n+o)在1~8的范围。
本发明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下文中有时仅称为”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亦可未经分离而以混合物的形态使用,为此,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可代表为经单离的纯化合物的情况以及未经分离而以混合物存在的情况。
本发明又有关一种制备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的方法,及该化合物用作为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层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前述式(1)中所记载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中,当M1代表2个氢原子时,表示氢原子各自键结至含氮杂环的氮上。
又,M1所示的二价金属原子实例为过渡金属阳离子,例如Cu、Zn、Fe、Ni、Ru、Mn、Pd、Pb或Co。
M1所示的具有单一配位基的3价金属原子实例为,例如Al-Cl、Al-Br、Al-I、Ga-Cl、Ga-Br、Ga-I、In-Cl、In-Br、In-I、Ti-Cl、Ti-Br、Ti-I、Fe-Cl、Ru-Cl、Mn(OH)、Al(OH)等;M1所示的具有二个配位基的4价金属原子实例为,例如CrCl2、SiCl2、SiBr2、SiI2、ZrCl2、GeCl2、GeBr2、GeI2、SnCl2、SnBr2、SnI2、TiCl2、TiBr2、TiI2、Si(OH)2、Ge(OH)2、Zr(OH)2、Mn(OH)2或Sn(OH)2等。
R1、R2所示的C1~C10的直链、分枝链或环状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烷基实例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己基、新己基、庚基、辛基、壬基、异丙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新戊基、异戊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3-二甲基丁基、1-异丙基丙基、1,2-二甲基丁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4-甲基己基、5-甲基己基、1,2-二甲基戊基、1,3-二甲基戊基、1,4-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戊基、2,4-二甲基戊基、2,3-二甲基-2-戊基、2,4-二甲基-2-戊基、3,3-二甲基-2-戊基、3,4-二甲基-2-戊基、4,4-二甲基-2-戊基、2,2-二甲基-3-戊基、2,3-二甲基-3-戊基、2,4-二甲基-3-戊基、2-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4-甲基庚基、2,2-二甲基己基、2,3-二甲基己基、2,4-二甲基己基、2,5-二甲基己基、3,5-二甲基己基、2,2,3-三甲基戊基、2,2,4-三甲基戊基、2,3,4-三甲基-2-戊基、2,4,4-三甲基-2-戊基、2,2,4-三甲基-3-戊基、2,3,4-三甲基-3-戊基、2,2-二甲基庚基、2,4-二甲基庚基、2,5-二甲基庚基、3,5-二甲基庚基、2,6-二甲基-4-庚基、2-甲基-1-异丙基丙基、1-乙基-3-甲基丁基、3-甲基-1-异丙基丁基、2-甲基-1-异丙基丁基、1-第三丁基-2-甲基丙基、2-乙基己基、环戊基、环己基、2-甲基环戊基、1-甲基环戊基、环庚基、1-甲基环己基、2-甲基环己基、4-甲基环己基、2,4-二甲基环戊基、2,6-二甲基环戊基、2-乙基环戊基、环辛基、2-甲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壬基、等之未经取代的烷基。
R1、R2亦可为例如2-氯乙基、3-溴丙基、2,2,3,3-四氟丙基、1,1,1,3,3,3-六氟-2-丙基、2-氯环戊基、2-氯环己基等经卤素取代的烷基及环烷基。
R1、R2亦可为例如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2-丁氧基乙基、1-乙氧基-2-丙基、2-甲氧基丙基、3-甲氧基丁基等经烷氧基取代的烷基。
R1、R2亦可为例如2-二甲胺基乙基、2-二乙胺基乙基、2-二丙胺基乙基、2-二丁胺基乙基、2-二乙胺基丙基等经二烷基胺基取代的烷基。
R1及R2所示的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烯基实例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正丁烯基、第二丁烯基、异丁烯基、正戊烯基、新戊烯基、己烯基、庚烯基、辛烯基、壬烯基、癸烯基、2-甲基丁烯基、3-甲基丁烯基、2-甲基戊烯基、3-甲基戊烯基、4-甲基戊烯基、2,3-二甲基丁烯基、2-甲基己烯基、3-甲基己烯基、4-甲基己烯基、5-甲基己烯基、2,4-二甲基戊烯基、2-甲基庚烯基、6-甲基庚烯基、环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环壬烯基、环癸烯基等。
R1及R2所示的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炔基实例为,例如:乙炔基、丙炔基、炔丙基、正丁炔基、第二丁炔基、异丁炔基、正戊炔基、新戊炔基、己炔基、庚炔基、辛炔基、壬炔基、癸炔基等。
Z所示如下:
其中M2为二价过渡金属,如Fe、Co、Ni;
R3、R4、R5、R6所示的C1~C4烷基实例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
R3、R4所示的C2~C4烯基实例为,例如: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第二丁烯基、异丁烯基等。
R5、R6所示的卤素原子实例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R5、R6所示的C1~C4烷氧基实例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
R5、R6所示的C1~C4的烷胺基及二(C1~C4烷基)胺基实例为,例如: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异丙基胺基、丁基胺基、第二丁基胺基、异丁基胺基、第三丁基胺基、二甲基胺基、二乙基胺基、二丙基胺基、二异丙基胺基、二丁基胺基、二第二丁基胺基、二异丁基胺基、二第三丁基胺基等。
R5、R6所示的二芳基膦为,例如:二苯基膦等。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的说明:
更进一步阐述说明,兹对一般式(1)所代表的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苯基环上位置编号如下: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61
式(1)
式(1)中,Y1、Y2、Y3、Y4可为相同取代基,Y1、Y2、Y3、Y4亦可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取代基。此Y1、Y2、Y3、Y4取代基可连接在苯基环骨架上的可键结碳上,即可以选择在位置1~16的任一位置,在许多个排列情况中,以Y1在位置1或4,Y2在位置5或8,Y3在位置9或12,Y4在位置13或16的化合物为较佳。尤其是以Y1为位置1、Y2为位置5、Y3为位置9、Y4为位置13的酞菁化合物为最佳。此外,Z取代基可取代在位置1~16中未被Y1、Y2、Y3、Y4取代基所占据的其余任意位置。对于Z取代基的个数以l、m、n和o表示之,而l、m、n和o可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8的范围。若是(l+m+n+o)为1时,表示仅一个Z取代基在未被Y1、Y2、Y3、Y4取代基占据的苯基环结构上任意位置连接,其余位置为氢原子连结在苯基环上。若是(l+m+n+o)为2时,表示有二个Z取代基在未被Y1、Y2、Y3、Y4取代基占据的苯基环结构上任意位置连接着。
综合以上,就酞菁化合物的苯基环结构上接有Y1、Y2、Y3、Y4取代基和Z取代基,其中Z取代基总个数(l+m+n+o)为至少一个以上,最多八个,其余为氢原子,所表示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如式(1)。
本发明中较佳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其中Y1、Y2、Y3、Y4表示为-O-R1取代基,如下列式(2)所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71
式(2)
M1为Cu或Pd;
Z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72
式中R1,R5,R6,M2如前式(1)所述;
其中l’、m’、n’、o’可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4的范围。
本发明中特佳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其中M1为Cu,-O-R1为2,4-二甲基-3-戊氧基,系如下一般式(3)所示的酞菁化合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81
式(3)
Z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82
其中l’、m’、n’、o’可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4的范围。
酞菁混合物的说明:
本发明中合成的式(1)所表示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在未单离状态下为一种混合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83
式(1)
式(1)中M1、Y1、Y2、Y3、Y4、Z、l、m、n、o如前面所述。
本发明又有关一种光学记录媒体的记录层,其包括纯化的式(1)所表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以及视需要的其它酞菁化合物/酞菁混合物例如下式(4)所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91
式(4)
式(4)中M1、Y1、Y2、Y3、Y4如前述式(1)所示。
此记录层中所含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以总重量为100%计,其包含(a)70到100%的式(1)所表示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b)0到30%的式(4)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的记录层中,较佳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为式(2)所示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092
式(2)
式(2)中M1、R1、Z、l’、m’、n’、o’如前所述。
此记录层中所含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以总重量为100%计,其包含(a)70到100%的式(2)所表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b)0到30%的式(4)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的记录层中,特佳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如式(3)所示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01
式(3)
Z为
其中l’、m’、n’、o’可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4的范围。
此记录层中所含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以总重量为100%计,其包含(a)70到100%的式(3)所表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b)0到30%的式(4)所表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制备方法
此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制备如式(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的方法。
在本发明中式(1)所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可藉由使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与酞菁化合物进行佛里得-克拉夫烷化反应而获得。
所使用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如下式(5)所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03
式(5)
其中L为离去基例如Cl、Br、I、OTs(甲苯磺酰氧基)、OSO2CH3(甲烷磺酰氧基)、OSO2CF3(三氟甲烷磺酰氧基)、OAc(乙酰氧基)、OPiv(三甲基乙酰氧基)、OBz(苄氧基)、OH、等;式(5)中R3、R4、R5、R6、M2如前述式(1)的定义。
其中较好为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12
式(6)
L’的离去基以Cl、Br、I、OTs(甲苯磺酰氧基)、OH等较佳;式(6)中M2、R5及R6如前述式(1)所示的定义。
特佳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为下式(7)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13
式(7)
式(7)中,R5及r6可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较佳为氢原子。
我们发现已知文献中(J.Am.Chem.Soc.1966,88,3442页),记载α碳阳离子烷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α-ferrocenyl carbonium ion)的结构式有不寻常的正碳离子稳定性(carboncation stabilization)。因此式(5)所示的化合物在酸性试剂催化的下,很容易形成类似α-碳阳离子烷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的结构中间体如下: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14
本发明式(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通常是以下列式(4)的酞菁化合物作为起始物: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21
式(4)
式(4)中M1、Y1、Y2、Y3、Y4如前述式(1)所示;与式(5)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在酸性试剂存在下,进行烷化反应,该式(5)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先形成前述的α-碳阳离子烷基金属双(环戊二烯)衍生物与含L阴离子的酸性离子对(ion-pair),在适当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式(4)酞菁化合物会经由一个碳原子架桥与所形成的α-碳阳离子烷基金属双(环戊二烯)衍生物的中间体键结连接在一起,而得到式(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
式(5)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对式(4)酞菁化合物的莫耳比通常依据预定烷化程度而决定,较好于8∶1至0.5∶1,及特好于4∶1至1∶1的范围。
反应通常在溶剂中进行,所使用的溶剂为非质子溶剂例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氯苯、甲苯、二甲苯、乙腈、三甲苯、四氢呋喃(tetrahydrofuran)、乙二醇二甲醚(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等。而反应溶剂与反应物式(4)酞菁化合物的重量比通常为2∶1至40∶1,其较好为6∶1至12∶1中。
至于反应催化剂偏好使用的酸性催化剂,其实例为例如无机酸如:H2SO4、HClO4、H3PO4、HCl、HBr等;有机酸如:甲苯磺酸、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三氟醋酸等;路易士酸如:AlCl3、ZnCl2、BF3等。
催化剂用量依据催化剂种类及性质而定,但通常相对于式(4)酞菁化合物的莫耳比为0.1~2.0,较佳者为0.2~1.0莫耳比。
反应温度通常依据使用的溶剂及催化剂的不同而决定,但反应温度范围一般在20~120℃之间,其中较佳者为50~90℃之间。
反应时间随使用的温度、溶剂及催化剂而异,而会有长短的差异,但通常为2~24小时,较佳者为12~16小时。
同样地,式(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就合成较佳的式(2)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而言,也可由式(8)的酞菁化合物作为起始物,与式(6)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衍生物进行佛里得-克拉夫反应而制得。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131
式(8)
式(8)中,M1、R1如前述式(2)所示。
应用上述反应条件,对于合成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是藉由佛里得-克拉夫反应,以含一个碳原子的架桥引入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基团取代基到酞菁的苯基环结构上,而形成本发明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该式(1)的酞菁化合物与过去已公开的酞菁染料相较,最大的区别是以含一个碳原子的基作为架桥的方式,将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和酞菁化合物连接为一个大分子,其制备合成步骤非常简短。此式(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应用于光储存记录媒体的记录层时,得到灵敏度极好的改善,且对光储存记录的性能得到良好的提高。
本发明的记录层,含有本发明的式(1)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其λmax存在于690nm~780nm。其可使用多种已知公开涂布的技术应用于记录层中,例如,可藉由旋转涂布、蒸镀、溅镀、浸涂等方式使其成膜,但从成膜的容易度及沟槽(groove)部和平台(land)部的染料膜厚控制的容易度而言,则以旋转涂布法较简便且佳。对于使用旋转涂布法时,使用的溶剂较好能确保基板(substrate)对该溶剂不敏感。
本发明的酞菁化合物的特殊优点为式(1)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易溶于极性较低的溶剂,因而可免除活泼性或高极性溶剂如丙酮、二氯乙烷、二甲基甲酰胺等对基板具敏感性。此时,溶剂宜使用不会损及基板的溶剂例如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二甲基环己烷、异丙基环己烷、环辛烷等脂环式碳化氢系;二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二丁醚、二异丁醚、二戊醚等醚系的非极性溶剂;异丙醇、异丁醇、环戊醇等醇系的极性溶剂。
再者,欲添加第二溶剂时,以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甲基异丁基酮、二异丁基酮、2,6-二甲基-4-庚酮等。
对于溶解度上,通常以酞菁化合物为染料用于记录层时,一般常使用溶剂如DBE(二丁基醚)、ECH(乙基环己烷)、DMCH(二甲基环己烷)等为主,添加1,2,4-三甲基苯为第二溶剂,在光碟片制作的过程中应用的浓度为重量体积比约2~3%间。而本发明式(1)所示的酞菁化合物溶解度都能够达到6%(重量体积比)以上。因为有如此良好的溶解度才能使得在制作光碟片过程中,对溶剂类型的选择范围就会更加灵活方便。并且不会出现酞菁化合物在溶剂中凝结析出沉淀,已能满足现行高倍速可录式CD-R光碟对记录层材料性质的要求,同时可以提供制造步骤简短,且价廉的染料,大大的降低光碟片制造成本。
实施例:
下列实例用以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目的及其可达成功效,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均等变化及修饰,皆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tetra-(α-2,4-dimethyl-3-pentyloxy)copper phthalo-cyanine,简称CuPc)30g溶解于二氯乙烷3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Chloromethylferrocene,简称FcCH2Cl,此处Fc代表双(环戊二烯基)亚铁)12.2g(依照J.Am.Chem.Soc.1966,88,3442页的方法制备)加入,接着,取三氯化铝1.56g压碎快速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80℃,反应4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80g和水18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7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之10℃甲醇9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4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生成物1】21.5g。
此【生成物1】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30(CuPc-CH2Fc)(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1428(CuPc-(CH2Fc)2)(二[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1626(CuPc-(CH2Fc)3)(三[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
该【生成物1】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N-methyl-2-pyrrolidinone)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8nm
εmax值1.79×105ml/g.cm
IR光谱(KBr)3091、2961、2873、1587、1486、1335、1266、1089、1038、746cm-1
实施例2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二氯乙烷3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12.2g加入,接着,取98%H2SO40.86g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90℃,反应3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60g和水30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15℃左右,加完之后搅拌半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7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9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4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19.7g。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30(CuPc-CH2Fc)、1428(CuPc-(CH2Fc)2)、1626(CuPc-(CH2Fc)3)。
该混合物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9nm
εmax值1.68×105ml/g.cm
IR光谱(KBr)3092、2963、2872、1586、1485、1335、1266、1087、1038、745cm-1
实施例3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二氯乙烷3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34.1g加入,接着,取三氯化铝2.33g压碎快速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80℃,反应6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80g和水18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10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9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4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生成物2】24.9g。
此混合物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30(CuPc-CH2Fc)、1428(CuPc-(CH2Fc)2)、1626(CuPc-(CH2Fc)3)、1824(CuPc-(CH2Fc)4)(四[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2022(CuPc-(CH2Fc)5)(五[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
该【生成物2】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22nm
εmax值1.57×105ml/g.cm
IR光谱(KBr)3091、2961、2873、1588、1485、1335、1266、1087、1038、745cm-1
实施例4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甲苯24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12.2g加入,接着,取三氯化铝1.56g压碎快速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70℃,反应5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20g和水24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的。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15℃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8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10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4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生成物3】18.5g。
此混合物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30(CuPc-CH2Fc)、1428(CuPc-(CH2Fc)2)、1626(CuPc-(CH2Fc)3)、1824(CuPc-(CH2Fc)4)。
该【生成物3】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9nm
εmax值1.72×105ml/g.cm
IR光谱(KBr)3091、2963、2872、1587、1486、1335、1266、1088、1038、747cm-1
实施例5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二氯乙烷300ml中,搅拌30min。然后取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基甲醇(Ferrocenemethanol,简称FcCH2OH,此处Fc代表双(环戊二烯基)亚铁)12.6g和三氟甲烷磺酰酐(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nhydride)11.1g加入,在室温下搅拌30min。接着,取98%H2SO41.71g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90℃,反应3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60g和水30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15℃左右,加完之后搅拌半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7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9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4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19.7g。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30(CuPc-CH2Fc)、1428(CuPc-(CH2Fc)2)、1626(CuPc-(CH2Fc)3)。
该混合物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7nm
εmax值1.73×105ml/g.cm
IR光谱(KBr)3091、2962、2873、1586、1485、1335、1266、1087、1037、744cm-1
实施例6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二氯乙烷3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乙酸-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酯化合物(1-ferrocenylethyl acetate,简称FcCH(CH3)OAc,此处Fc代表双(环戊二烯基)亚铁)15.8g加入,接着,取三氯化铝1.94g压碎快速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80℃,反应12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80g和水18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15℃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8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9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5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3.1g。
此混合物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44(CuPc-CH2(CH3)Fc)(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1456(CuPc-(CH2(CH3)Fc)2)(二[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
该混合物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9nm
εmax值1.92×105ml/g.cm
IR光谱(KBr)3086、2960、2924、2870、2855、1584、1488、1337、1265、817cm-1
实施例7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30g溶解于甲苯3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乙酸-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酯化合物15.8g加入,接着,取三氯化铝1.94g压碎快速加入,添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100℃,反应8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80g和水18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倒入其中,控温在10~15℃左右,加完的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3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8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10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绿色细粉末粗产物。再将此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5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蓝绿色固体混合物2.6g。
此混合物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
1244(CuPc-CH2(CH3)Fc)(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1456(CuPc-(CH2(CH3)Fc)2)(二[1-双(环戊二烯基)亚铁乙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化合物)。
该混合物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9nm
εmax值1.85×105ml/g.cm
IR光谱(KBr)3086、2961、2924、2870、2855、1585、1488、1338、1265、816cm-1
实施例8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tetra-(α-2,4-dimethyl-3-pentyloxy)palladium phthalocyanine,简称PdPc)100g溶解于二氯乙烷1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FcCH2Cl)44g。接着,取三氯化铝7.5g压碎快速加入,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80℃,反应8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5L烧杯放入冰块400g和800ml混合,以机械搅拌器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慢慢倒入,控温在10℃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8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20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2.4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120ml洗三次,得到翠绿色细粉末产物。将此翠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6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绿色固体混合物【生成物4】84g。
此【生成物4】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1272(PdPc-CH2Fc)(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1470(PdPc-(CH2Fc)2)(二[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1668(PdPc-(CH2Fc)3)(三[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
该【生成物4】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2nm
εmax值1.54×105ml/g.cm
IR光谱(KBr)3090、2962、2874、1598、1499、1325、1264、1107、1042、817、746cm-1
实施例9
在干燥反应瓶中,将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20g溶解于二氯乙烷200ml中,搅拌溶解30min。然后取氯化甲基双(环戊二烯基)亚铁化合物(FcCH2Cl)21.8g。接着,取三氯化铝1.5g压碎快速加入,加完后搅拌10min,然后加热升温至80℃,反应8小时,再降温至室温。
另取一个1L烧杯放入冰块100g和200ml混合,放入磁石搅拌之。将上述反应液慢慢倒入,控温在10℃左右,加完之后搅拌1小时,倒入萃取瓶中分层,泄掉水层,连续以水200mL萃取两次,收集有机层。接着减压浓缩下蒸馏至剩下约60g,然后倒入有机械搅拌器搅拌的10℃甲醇500ml溶液中,大量结晶析出,过滤之。滤饼以甲醇30ml洗三次,得到翠绿色细粉末产物。将此翠绿色粗产物干燥之,然后将粗产物经管柱层析法(硅胶(silica gel 60H,Merck),以甲苯∶正己烷=1∶6为冲提液)纯化、浓缩,干燥之,得到绿色固体混合物【生成物5】17.6g。
此【生成物5】经FAB Mass加以分析的结果,m/z如下:1272(PdPc-CH2Fc)(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1470(PdPc-(CH2Fc)2)(二[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1668(PdPc-(CH2Fc)3)(三[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1866(PdPc-(CH2Fc)4)(四[双(环戊二烯基)亚铁甲基]-肆(α-2,4-二甲基-3-戊氧基)钯酞菁化合物)。
该【生成物5】具有以下性质:在N-甲基-2-吡咯啶酮溶剂中的吸收极大波长(λmax)值及最大重量吸光系数(εmax)值。
λmax值716nm
εmax值1.47×105ml/g.cm
IR光谱(KBr)3093、2961、2873、1599、1499、1326、1265、1107、1042、812、749cm-1
实施例10(光碟测试实验)
室温下取2.85g染料【生成物1】溶于94g的二丁基醚与3g的1,2,4-三甲基苯中,成为均匀的溶液,溶液以孔径0.1um的Teflon滤膜过滤,滤液以旋转涂布的方式均匀涂布于厚度为1.18mm,直径为120mm的圆形聚碳酸酯透明基板上,上述旋转涂布依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以转速350rpm历时5sec进行,第二步骤以转速3000rpm历时10sec进行,上述基板表面具有螺旋状预刻沟槽,沟槽深度200nm,半高宽650nm,相邻沟槽间距1.6um,沟槽具有周期性摆动对时间调变的格式,符合CD-R规格书”Orange Book Part III:CD-RW,Volume 1,Version 2.0”的规范,以UV-visible光谱仪(Lambda 25UV/VIS Spectrometer,生产厂商Prekin Elmer)量测其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值为0.52,将涂有染料【生成物1】的聚碳酸酯透明基板置于80℃的热循环烘箱20min将溶剂除去,而后于染料层上方以溅镀方式(Swivel型溅镀机,生产厂商Balzers Co.)均匀镀上一层70nm的Ag薄膜(Ag靶材:光洋应用材料公司),Ag薄膜上以旋转涂布的方式均匀涂布约5um厚的UV硬化型丙烯酸系树酯(产品编号SD-394,生产厂商大日本油墨公司,DIC),而后以UV灯(产品编号UVM-201,生产厂商台湾恒基公司)照射使丙烯酸系树酯硬化成为保护层。
为测试上述可录式CD在高倍速的烧录特性,以三款市售光碟烧录机LTR-52327S(生产厂商建兴科技公司)、5232X(生产厂商明碁电通公司)、PX-W5224TA(生产厂商plextor Co.)分别选择以最高48X速度进行烧录不特定的电脑档案内容,烧录完成后以CD-cats(生产厂商Audio Development),读取半径在55-56mm的烧录讯号,其测值表列于表1。
表1:以【生成物1】作为记录层所制作CD-R碟片的高倍速烧录性质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211
实施例11(光碟测试实验)
除了以2.90g染料【生成物2】代替实施例11中的染料【生成物1】之外,与实施例11作同样的操作,得到结果。其测值表列于表2
表2:以【生成物2】作为记录层所制作CD-R碟片的高倍速烧录性质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212
实施例12(光碟测试实验)
除了以2.94g染料【生成物4】代替实施例11中的染料【生成物1】之外,与实施例11作同样的操作,得到结果。其测值表列于表3。
表3:以【生成物4】作为记录层所制作CD-R碟片的高倍速烧录性质
Figure G2008101474090D00221

Claims (12)

1.一种以下式(1)所表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metallocenyl-phthalocyanines),
式(1)
其中,M1代表2个氢原子、二价的金属原子、具单一配位基的三价金属原子或具二个配位基的四价金属原子;
Y1、Y2、Y3、Y4选自-O-R1、-S-R1及-NR1R2所组成的组群;
R1、R2可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烯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炔基;
Z为
其中R3和R4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或C2~C4烯基;
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原子、硝基、C1~C4烷氧基、C1~C4烷胺基、二(C1~C4烷基)胺基或P(Ar)2的二芳基膦,而Ar为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
M2为Fe、Co或Ni;
其中l、m、n、o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8的范围。
2.如权利要求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M1为2个氢原子、Cu、Pd、Zn、Co或Ni。
3.如权利要求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M1为Cu或Pd。
4.如权利要求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Y1、Y2、Y3、Y4为-O-R1
5.如权利要求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Y1、Y2、Y3、Y4为2,4-二甲基-3-戊氧基。
6.如权利要求1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R3和R4为氢原子;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M2为Fe。
7.一种可录式记录媒体,其特征为,该记录媒体的记录层中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8.一种如下列一般式(2)所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metallocenyl-phthalocyanines),
Figure A2008101474090003C1
式(2)
其中M1为Cu或Pd;
R1为氢原子;C1~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烯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炔基;
Z为
Figure A2008101474090003C2
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原子、硝基、C1~C4烷氧基、C1~C4烷胺基、二(C1~C4烷基)胺基或P(Ar)2的二芳基膦,而Ar为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
M2为Fe、Co或Ni;
其中l’、m’、n’、o’独立分别为0、1或2,且(l’+m’+n’+o’)在1~4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8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R1为2,4-二甲基-3-戊基。
10.如权利要求8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其中,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M2为Fe。
11.一种可录式记录媒体,其特征为,该记录媒体的记录层中含有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12.一种如权利要求8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以式(8)化合物为起始物,
Figure A2008101474090004C1
式(8)
其中,M1为Cu或Pd;
R1为氢原子;C1~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烯基;C2~C10直链、分枝、环状的炔基;
在非质子溶剂中,于温度20℃~120℃之间,与下式(6)的金属双(环戊二烯基)化合物,在酸性试剂催化下,进行佛里得-克拉夫(Fridel-Craft)反应,获得式(2)所示的含有金属双(环戊二烯基)的酞菁化合物;
Figure A2008101474090004C2
式(6)
其中L’为离去基;R5和R6独立分别为氢原子、C1~C4烷基、卤素原子、硝基、C1~C4烷氧基、C1~C4烷胺基、二(C1~C4烷基)胺基或P(Ar)2的二芳基膦,而Ar为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苯基;M2为Fe、Co或Ni。
CN200810147409A 2008-08-15 2008-08-15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Pending CN101648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409A CN101648954A (zh) 2008-08-15 2008-08-15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47409A CN101648954A (zh) 2008-08-15 2008-08-15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8954A true CN101648954A (zh) 2010-02-17

Family

ID=4167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409A Pending CN101648954A (zh) 2008-08-15 2008-08-15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895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70924B (en) Metallocenyl-phthalocyanine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EP0313943B1 (en) 1,2-naphtalocyanine near-infrared absorbent and recording/display materials using same
US5028467A (en) Dithiolate metal complex compou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45678C (zh) 取代的酞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7378221B2 (en) Metallocenyl phthalocyanines as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EP0575816B1 (en) Light-absorbing compound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same
JPS6125886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01648954A (zh) 含有机金属错合物的酞菁化合物及其用途
WO1998016588A1 (fr) Composes de phtalocyanin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sdits composes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optique les comprenant
EP0717403A1 (en) Heterocyclylazoaniline dyes, heterocyclylazoaniline dye metal complexes and their use in optical elements
EP0464959B1 (en) Na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reof, as well a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a using the derivatives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thereof
KR100747976B1 (ko) 신규한 프탈로시아닌 유도체,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의 광학기록 매체에의 응용
US8222401B2 (en) Metallocenyl phthalocyanine compounds and use thereof
KR20040091039A (ko) 프탈로시아닌 화합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하는광학 기록 매체
JP3663528B2 (ja) ピリドフェノオキサジン金属キレート化合物
TWI418595B (zh) 三次甲基花青化合物及其應用
JPH10273603A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誘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記録媒体
TWI342324B (en) Phthalocyanine compounds bearing organometallic complex groups and the use thereof
EP2154140A1 (en) Metallocenyl phthalocyanine compounds and use thereof in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JPH07179042A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してなる光記録媒体
JPH10330635A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媒体
CN1880380A (zh) 新颖酞青衍生物、其合成以及在记录媒体中的应用
JPS6222858A (ja) イソインドリン色素
JPH07207172A (ja) フタロシアニン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してなる光記録媒体
CZ2001505A3 (cs) Zařízení (10) pro ošetřování ran obsahuje bandáž (12) upravenou pro zakrytí rány (16) a utěsnění této rány (16) kolemjejího obvodu, přičemž v bandáži (12)je nad ránou * (16) vytvořena dutina, kteráje propojena s přívodem kapaliny a s drenáží pro odvod kapaliny. V přívodu kapaliny je zařazen rozprašovač (26) a čerpadlo pro kapalné léčivo. V drenáží pro odvod kapaliny je zařazeno odsávací čerpadlo a bandáž (12) vytváří nad ránou (16) poměrně utěsněný prostor pro udržování podtlaku.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