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3187A -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3187A
CN101643187A CN200910001014A CN200910001014A CN101643187A CN 101643187 A CN101643187 A CN 101643187A CN 200910001014 A CN200910001014 A CN 200910001014A CN 200910001014 A CN200910001014 A CN 200910001014A CN 101643187 A CN101643187 A CN 101643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latform
shaped structure
platform
equipment
rod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1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3187B (zh
Inventor
孙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0010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3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3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3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3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它包括框架、至少一个工作平台、驱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杆状结构一端与框架活动连接,杆状结构的另一端与工作平台活动连接,工作平台可以和杆状结构一起运动;在动力作用下工作平台可以相对于框架做曲线轨迹运功,并可停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位置。本发明可以提供两平台协调工作或单平台独立工作。两平台工作面积大大超过目前常见的单平台作业的起重机、装载举升机、升降机以及其它举升搬运设备。它可以不晃动地装载建筑材料、汽车、矿石、船艇、活动房屋、集装箱等大体积的物体,也可以作为组合式或组装式的桥梁结构。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能效果突出、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重举升物体的工作平台,也可以作为组装桥梁的模块结构。它适用于下列领域:起重机、载重举升机、升降机、舞台设备、活动房屋的活动基础.立体停车设备、立体仓储物流设备、搬运设备、桥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起重机、举升机、升降机或其他搬运设备,都是起升时工作轨迹为垂直升降的工作方式,被吊重物会来回摆动,水平稳定性差;并且只配有一个工作平台,这对它们的使用范围造成了一定限制。此外这些设备工作时耗能是非常大的。
另一方面,桥梁建设已实现了模块化生产、组装,但仍然需要架桥机或起重机将结构件精确吊装以及大量的人工协同操作。并且施工周期长,建设和拆除难度大一直都是桥梁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大部分的组合式的快速架桥结构或机械仅能作架桥之用,不能作其他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工作轨迹为曲线的载重举升设备,它可以提供两平台协调工作或单平台独立工作。杆状结构铰接和支撑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相对于框架做曲线运动,并可停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位置。两平台工作面积大大超过目前常见的单平台作业的装载举升机、升降机、起重机以及其它举升搬运设备。它可以不晃动地装载建筑材料、汽车、矿石、船艇、活动房屋、集装箱等大体积的物体,也可以作为组合式或组装式的桥梁结构。
此外工作平台转换运动过程中,在工作平台的前后端可选择安装有无线发射、接收装置。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运行信号,设备停止运行,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工作平台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
可选择安装的带弹簧按键新型阻挡装置可以防止设备运行中重物滑落。此外,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轮子,使之具备移动性。可移动到任意地点。在四个立柱的内部设有尖桩,可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
本设备在每个工作平台装有自动识障监测装置的对面一侧可选择安装接触后急停装置,保障当工作平台的这一侧运行中接触到障碍物时,设备紧急停止。
当操纵单台或多台本设备,使每台设备的工作平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或接近同一水平位置(允许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并首尾连接各台设备,两端配以斜坡,可以快速构建桥梁,如图11所示。当然也可以与现有的已知桥梁结构混合排列组成桥梁,如图图11-1所示。可以在接缝处铺设弹性物质垫层,以减少路面的颠簸。允许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平台除了做成水平面的平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凸凹状的曲面平台。这种工作平台做桥梁的结构使得组装和拆除桥梁都比较容易,由于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自由度大,因此抗震性能好。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是桥梁组装构件。它包括框架、上下层工作平台、平台驱动机构、从动及助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可选择安装的自动识障监测装置、可选择安装的轮子及尖桩、可选择安装的阻挡装置和接触后急停装置;它提供一种单平台工作或双平台协调工作的载重起升设备,工作平台可以绕杆或杆状结构一端与框架直接或间接的连接点做曲线运动,并可停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位置。
工作平台借助驱动机构以及从动及助动机构全部或部分结构或者是这二者之一的全部或部分结构的推动作用下运动,使工作平台绕杆状结构直接或间接与框架的连接点作曲线轨迹运动。
本设备具体结构如下:
(1)框架,分为两种类型:按顶部装有定滑轮的立柱数目分为,四立柱型和两中立柱型。
1.四立柱型框架;它包抬底座11和与其垂直的四根立柱12、横梁13,立柱的顶部装有定滑轮14,在靠近底部位置装有导向滑轮15,跨在两根横梁13之间的中间支撑结构16。其中中间支撑结构16可根据实际载重量的大小,选择安装或不安装。中间支撑结构的形状可以是
Figure GA20173715200910001014401D00021
型或
Figure GA20173715200910001014401D00022
型。如图1所示。四立柱型框架比两中立柱型框架结构安全性高,受力更合理。
2.两中立柱型框架:与四立柱型框架主要区别在于用两根顶部带两个定滑轮的中立柱121代替了四根顶部带一个定滑轮位于设备四周的立柱,其余结构与四立柱框架相同、如图11-1和图11所示、这种框架结构最经济,但是承载受力过多地集中在两根中立柱上,因此对中立柱的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要求高。
(2)工作平台:包括上层工作平台21、下层工作平台22。上下层工作平台可通过与从动及助动机构的联系,更好地实现互动。当只需要一个平台单独工作时,可以只装配和使用从动及助动机构的一部分结构,如图2-43、图2-44所示。工作平台与杆状结构铰接,它的工作轨迹是曲线,并可停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位置。工作平台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状,如椭圆形,圆形,最基本的是长方形。工作平台既可以是水平面的工作平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有凸凹状的非水平面的平台,这样的工作平台具有一定的曲线效果。例如当举升船艇时,工作平台可以制成有圆弧状内表面的平台或采用网状结构形式,以利于停泊船只,如图2-35和图2-36所示。同一设备的装配的两个工作平台尺寸可以有大有小,以适应特殊需要。平台也可以作为活动房屋的活动基础,如图2-43和图2-46所示。作为舞台设备时,平台可以设计成加高加厚的长板状结构,如图7-1所示,以阵列方式拼接成大舞台。
需要指出的是为适应某些场合下的起重需要,平台可简化为横梁、挂钩、吊环或专用的夹具和索具,如图2-37、图2-38、图2-39和图2-40所示。如果对被举升的重物移动的稳定性要求不高,即允许移动中货物来回摆动,则可以使用一根或两根并列的杆状结构做为起升机构来举升重物,此时工作平台被简化为吊钩、吊环、或专用的夹具和索具。如图2-40、图2-41所示。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工作平台的变化形式之一。
(3).驱动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减速电机31、传动带32、钢丝卷筒或收链机构33、一端与33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或者是端部固定并环绕在半圆形支杆轮缘凹槽中的钢丝绳或链条34-1和34-2组成(34-1、34-2既可以选用钢丝绳,也可以选用链条、传动带、绳索),当载重量很大时,可以将34-1、34-2设置成多股钢丝绳或链条。其中,减速电机31通过传动带带动卷筒33转动,卷筒上缠绕的钢丝绳43-1、43-2随之伸长或收紧,牵引相应的平台21、22运动。由于某种限制条件或需要,除了自身配有驱动机构的方式外,也可以由外部提供相应的驱动机构,而设备本身不再安装驱动机构;还可以采取与用其他外部动力源合用的方式实现运动。比如作为桥梁结构时,结构本身非常沉重,而且设备本身只需运动一、二次即可,大部分时间都是静止或停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仅靠设备本身自备的驱动机构既不经济也可能不够用,它需要由外部配置的大型驱动机组提供动力。
(4)从动及助动机构:此机构跟随平台运动并帮助平台运动,解决了机械学中连杆机构在低速运动中工作不流畅及可能出现的反转和失效情况,并能在工作平台之间转化和传递动能与势能。
由于选择杆状结构的类型不同,分为两种类型的从助及助动机构,任一种类型的从助及助动机构都可以独立使用于本设备中,也能够同时混合或相互替换使用于本设备中。还可以以其中一种类型的部分结构使用于本设备中。若两种类型机构混合使用,则更多地提供安全传动的保障,提高工作效率。
杆状结构指能够活动连接平台与框架的稳定结构,它的一端与平台铰接并支撑平台,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框架活动连接;杆状结构包括下文中提到的直角形杆、半圆形杆、圆形杆、椭圆形杆、半椭圆形杆、水滴形杆、半水滴形杆、倒水滴形杆、半倒水滴形杆。其中,半椭圆形杆、椭圆形杆如图2-12、2-13所示;水滴形杆、半水滴形杆、倒水滴形杆、半倒水滴形杆如图2-14、2-15、2-16、2-17所示,可以增大或减小设备的起动力矩。根据工作平台实际载重量增加,杆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建筑工程或机械工程当中的多种受力结构形式,如加强筋,桁架结构,如图2-47、2-48、2-49中所示三种桁架结构形式。杆状结构可以制成不等长的,以适应特殊用途,比如需要有倾斜度的工作平台。每个工作平台1根以上的杆状结构41支撑,常用形式为4或6根杆状结构支撑,如果实际载重量很大,就需要增加杆状结构的数量。例如选择6根杆状结构支撑工作平台,可以均匀地分配负荷,减小每根杆的横截面积,如图2-1所示。
类型1:包括直角形的杆状结构41(简称直角形杆41)、链轮42、轴承座43、链条44。杆状结构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3固定在框架上,链轮42与杆状结构41一端钢性连结,链条44环绕在链轮42上,各构件的装配组合关系如图3-1所示。每个工作平台至少由1根以上的杆状结构41支撑,本文为简化构图,简要说明原理以后均以4根杆状结构支撑工作平台为例进行叙述或绘图。杆状结构可以选用图2-1、图2-2、图2-3所示的直角形的杆中任一种形式。杆斜撑46的作用主要起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类型1中要求杆的材料力学性能要很好,足够承受链轮对支杆的扭矩作用。此机构的作用在于把一个工作平台的主动运动传递到另一个工作平台,使之做协同运动。另一工作平台的协同运动符合物理学中物体的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的原理,从而通过从动及助动机构又可以把一部分动能传递回做主动运动的一侧工作平台,使驱动机构不需输出很大的动力就可以使工作平台运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杆或杆状结构、链轮、链条、钢丝绳、上下层工作平台的空间布置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类型2:包括非直角形的杆状结构41(具体包括半圆形杆、圆形杆、直角形杆、椭圆形杆、半椭圆形杆、水滴形杆、半水滴形杆、倒水滴形杆、半倒水滴形杆),端部固定并环绕在轮缘凹槽上的钢丝绳或链条18、19、20(18、19、20既可以选用钢丝绳,也可以选用链条、传动带或绳索;其中钢丝绳、绳索的端部需要固定在轮缘上,链条和传动带可以选择环绕或端部固定方式。),轴承座43、轴承50。轴50穿过杆状结构中部的轴孔,通过轴承座43固定在框架上;钢丝绳或链条18、19、20缠绕在杆状结构的轮缘凹槽上,各构件的装配组合关系如图3-2所示。下面以半圆形杆或圆形杆为例介绍,半圆形或圆形杆可以选用图2-5、2-6、2-8、2-9、2-10、2-11、2-19、2-20、2-21中的任一种,其中2-6、2-7、是杆状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半圆形或圆形杆既可以采用整体成型,也可以采用分体拼接的形式。其中图2-10、2-11是轮缘上有齿的圆形杆或半圆形杆,它们需要与链条配合使用。在半圆形杆的半圆形轮缘的凹槽中装有钢丝绳,如图2-6、图2-8所示。半圆形杆比圆形杆节省材料,并且容易与杆上部固定在一起。在合适的位置上,圆形杆与半圆形杆可以相互替换,如图2-34和图2-46所示,各圆形杆、半圆形杆之间连线方式有多种,比较经济实用的环绕路径和连接位置如下:支杆41-1、41-2轮缘凹槽之间由钢丝绳或链条18连接,钢丝绳或链条18两端固定在轮缘凹槽上,用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方式如图2-22、2-23、2-24、2-25和图2-34所示的相应环绕路径和位置。半圆形杆41-3、41-4轮缘凹槽之间由钢丝绳或链条19连接,用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如图2-26、2-27、2-28.2-29和图2-34所示。半圆形杆41-2、41-3轮缘凹槽之间由钢丝绳或链条20连接,用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如图2-30、2-31、2-32、2-33和图2-34所示四种中的任一种。当完全采用以上措施连接后,可完全取代类型1中链轮42和链条44在本设备中的作用,即链轮和链条在类型2中可以省去不用。以上18,19,20三处位置的连接中每一处位置的连接都可以作为机构的一部分独立使用,比如只有单个工作平台工作时如图2-43,图2-44所示;也可以与其他位置的连接组合使用,比如两个工作平台协同工作时。
选用类型2式样的从动及助动机构,还有一个好处是降低了设备对杆材料的力学强度要求,减少了杆受力所需的自身横截面积,从而节省材料,节约成本,还可以省去支杆斜撑。缺点是比类型1结构复杂。本文为简化构图,简要介绍原理,仅在图1(从助及助动类型1与类型2混合使用)和图2-34(从动与助动类型2独自使用)中画有该机构部件,其他图中相应位置亦可装配装此机构。
类型1和类型2中有一种合并杆的变化方式,即将两个工作平台相邻的两根杆状结构用一种更长些的杆状结构来代替,这种杆状结构的中部有孔,用来安装轴承,两端分别与两个工作平台铰接。如图2-18.2-19、2-20、2-21和图2-45所示。这种构件减少了平台所需的杆状结构数量,但是对自身材料强度和结构强度要求高。工作状态如图2-45和图12-1所示。
(5)电气控制装置:包括芯片、继电器、控制开关、可调电阻、变压器、行程开关程等组成的数字电路集中控制箱5。控制开关可以控制电机正转、反转、停止;行程开关、继电器控制工作平台在设定位置停止。
(6)可选择安装的自动识障监测装置:包括设在在上、下工作平台的前后端装有无线发射、接收装置6,如图7所示。
在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运行信号,设备停止运行。可避免设备运行中工作平台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
(7)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轮子7,使之具备移动性。当装配汽车底盘并配有动力后可向汽车一样自由移动到任意地点,实现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图8所示。在四个立柱的内部可选择安装尖桩8,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图8所示。
(8)可选择安装的阻挡装置9:防止停放在工作平台上的物体滑下。阻挡装置也可以单独使用于停车场地面上,作为车位锁之用。它包括侧面特定位置开孔眼91的内卷边角钢92,截面形状
Figure GA20173715200910001014401D00051
方管93,头部有锁孔94及尾部有插管的弹簧按键95,有轮96的轴97,有转轴的护边98,提拉手柄99,如图9-1及图9-2所示。
使用时,通过手柄将水平放置的车位锁向上提起,嵌在内卷边角钢里的弹簧按键95遇到孔眼91的位置时,自动弹出并锁住,呈三角支撑状态,如图9-3和图9-4所示;将车位锁打开时,用手指将弹簧按键压下,阻挡装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滑下,呈水平位置,可供物体穿行,如图9-2所示。
(9)可选择安装的接触后急停装置10:在每个工作平台装有自动识障监测装置的对面一侧装有碰撞后急停装置,它有两种设计方案
第一种方案:在工作平台这一侧的两个角上安装有两个金属管10-3,如图10所示,金属管的顶端装有按压式紧急停止开关10-1,在两个金属管之间连接一条拉绳10-2,拉绳10-2是另一急停开关的启动拉绳。当工作平台的这一侧运行中碰到障碍物时,障碍物与这一侧的急停按压式开关发生挤压,或与拉绳发生挤压,则设备紧急停止。
第二种方案:在工作平台这一侧的两个角上安装弹性支架10-5,支架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基本的是
Figure GA20173715200910001014401D00061
型结构。在支架的两个脚上装有弹性材料可以伸缩,在弹性材料中间有孔,支架上的杆状触头10-4穿过弹性材料中间的孔,可以在弹性材料被压缩时与平台上的另一电路触头接触,发出停止信号,使设备停止。
附图说明
附图中11是底座,12是立柱,121是中立柱,13是横梁,14是定滑轮,15是导向滑轮,16是中间支撑结构,2是工作平台的统称,细分为21是上层工作平台,22是下层工作平台,23是斜坡,31是减速电机,32是传动带,33是卷筒,34是一端与卷筒连接,另一端与工作平台或半圆形支杆或圆形支杆连接的钢丝绳或链条的统称,其中34-1表示与一个工作平台有关的钢丝绳或链条,34-2表示与另一个工作平台有关的钢丝绳或链条。36是旋转底盘,41是杆状结构,其中41-1、41-2、41-3、41-4是选装的半圆形杆部件,42是链轮,43是轴承座,44是链条,45是防脱链装置,46是杆斜撑,47是半圆形轮,48销轴孔,49销轴,50是轴,5是集中控制箱,6是无线识障监测装置,7是轮子(选装件),8是固定松软地基的尖桩(选装件),9是阻挡装置整体,91是孔眼,92是内卷边角钢支杆,93是方管支杆,94是弹簧,95是弹簧按键,96是轮子,97是轴,98是带转轴的护边,99是提拉手柄。10-1是按压式紧急停止开关,10-2是紧急停止开关启动拉绳,10-3是金属管。10-4是触头,10-5是弹性支架。另外单独设定连接半圆形或圆形支杆特定位置的钢丝绳或链条或传动带为18、19、20。24是立柱之间连接横梁,25是斜坡及铺垫层。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6根杆状结构支撑一个工作平台,每侧横梁上并排3根杆状结构的情形。
图2-2、2-3、2-4、2-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47、2-48、2-49是杆状结构的各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其中2-6、2-7是非直角形的杆状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是钢丝绳、链条、传动带或绳索18、19、20在半圆形或圆形杆轮缘凹槽中的连接路径和位置图,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
图2-34和图2-46是从助及助动机构类型2中钢丝绳或链条18、19、20完全连接的示意图,其中34一端与杆状结构的轮缘特定位置连接,另一端与卷筒连接。
图2-43、图2-44是单个工作平台工作时的整体结构图。
图2-47、2-48、2-49是杆状结构承受很大负载重量时,采取的几种桁架结构形式。
图2-35和图2-36是举升船艇时,制成有圆弧状内表面的工作平台;图7-1是作为舞台设备时,设计成计成加高加厚的长板状结构的平台,可以以阵列方式拼接成大舞台。
图2-37、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图2-42是平台简化为横梁、挂钩、吊环、专用的夹具和索具的各种变化形式。
图3-1是从助及助动机构类型1中杆、链条、链轮.轴及轴承座相互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2是从助及助动机构类型2中半圆形或圆形杆、钢丝绳或链条、轴及轴承座或轴套相互配合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杆、链轮、链条、钢丝绳、上下层工作平台的空间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1是两工作平台运动时,杆与平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杆状结构为直角型或曲拐型时,一个工作平台上升时,另一个工作平台下降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当杆状结构为半圆形杆时,一个工作平台上升,另一个工作平台下降时工作示意图。
图7是自动识障装置及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选装的轮子安装部位示意图及选装的用于固定松紧地基上的尖桩示意图。
图9-1是阻挡装置内部构造图,此时弹簧按键受外力被压缩。图9-2是阻挡装置水平放置时的侧面图,图9-3是阻挡装置向上提起并锁住时的俯视图,图9-4是阻挡装置向上提起并锁住时的侧视图。
图10-1是接触后急停装置的方案1示意图,10-1是按压式紧急停止开关,10-2是紧急停止开关的启动拉绳,10-3是两根金属棒。图10-2是接触后急停装置的方案2示意图。10-4是触点,10-5是型结构。
图11-1是顶部带两个定滑轮的中立柱,图11是以中立柱框架布置的设备整体图。其中钢丝绳或链条34-1,34-2分别连结在圆形支杆41-2和41-3上。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
图12是以中立柱框架布置的本设备运行时示意图。其中牵引钢丝绳或链条34-1、43-2分别连在41-1、41-4上。画在绳子上的小圆圈表示固定点的位置。
图12-1是采用四立柱框架的合并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33是采用两中立柱型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操纵多台设备的工作平台组建桥粱时的侧立面示意图。为简化构图,省去了从动及助动机构,图13-1是本设备与现有的已知桥梁结构混合排列组成桥梁的示意图。图13-2是采取多组平台并列同步起重举升的方式。
图14是多个工作平台组合成桥梁时的立体示意图,框架类型为两中立柱型框架和四立柱型框架。为简化构图,省去了从动及助动机构,只画了几处立柱设置拉索的情形。其中23是立柱之间增加的横梁。阴影部分表示下层通道路面平坦设置的填充物和铺垫层。
图15是多个工作平台组合成桥梁时的桥面形状示意图。工作平台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根据需要制成曲面,其中2是各种形状的工作平台,25是斜坡及伸缩缝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框架类型选用顶部带滑轮的四立柱型框架,重物以装载汽车为例。因选择杆状结构的类型不同,驱动方式有所差异,表现在钢丝绳或链条34的连接位置不同。现分二种情况介绍:
类型1:选择图2-1、2-2、2-3所示的直角形的杆时,钢丝绳或链条34固定在工作平台上,如图5所示,34可以选用钢丝绳或链条,也可以选用传动带。以下为简化叙述,将34统一以钢丝绳为例介绍。在工作平台22上存车并将车位上升到上层空间时,停车设备在图5状态下,启动运行开关,减速电机31正转,通过传动带32带动卷筒33及钢丝绳34运动,与固定在工作平台22上的钢丝绳34-1收紧,与另一工作平台21连接的钢丝绳34-2则放松。在钢丝绳34-1的拉动下,工作平台22主动上升,带动与之铰接的从动及助动机构(包括4根杆41、4个链轮42及链条43)转动。这4个链轮的转动借助链条传动又带动与另一工作平台21铰接的另外4个链轮及杆转动,从而带动另一工作平台21做相应地下降运动,两个工作平台由于通过链条及链轮传递动力,既可保证协调同步运动,又可节约电动机动力输出。即工作平台22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另一工作平台21必然同时到达下降位置。当工作平台22接近上升预定位置时,触及行程开关,设备停止,如图5所示。
在取车时,通过控制开关使减速电机反转,带动卷筒及钢丝绳反转,环绕在半圆形杆轮缘绳槽上的钢丝绳放松,工作平台22下降;与另一工作平台21铰接的半圆形支杆轮缘绳槽中的钢丝绳34-2则收紧,带动另一工作平台21主动上升,通过链轮、链条、杆的传动,相应地使载车板22由高位下降到地面,完成取车过程。
在工作平台21上装载汽车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与工作平台22存取车运动方式相反。
类型2:当选择半圆形杆或圆形杆,钢丝绳或链条或传动带34通过轮缘绳槽端部固定在半圆形杆或圆形杆上的特定位置,如图6和图2-46所示;34也可以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的特定位置,如图1所示。在工作平台22上存车并将车位上升到上层空间时,停车设备在图6状态下,启动运行开关,减速电机31正转,通过传动带32带动卷筒33及钢丝绳或链条34运动,固定在半圆形杆轮缘绳槽上的钢丝绳或链条34-1收紧,与另一工作平台21铰接的半圆形杆轮缘上的钢丝绳或链条34-2则放松。在钢丝绳或链条34-1的拉动下,工作平台22主动上升,带动与之铰接的从动及助动机构(包括4根杆41、4个链轮42及链条43)转动。这4个链轮的转动借助链条传动又带动与另一工作平台21铰接的另外4个链轮及杆转动,从而带动另一工作平台21做相应地下降运动,两个工作平台由于通过链条及链轮传递动力,既可保证协调同步运动,又可节约电动机动力输出。即工作平台22上升到预定位置后,另一工作平台21必然同时到达下降位置。当工作平台22接近上升预定位置时,触及行程开关,设备停止,如图6所示。
在取车时,通过控制开关使减速电机反转,带动卷筒及钢丝绳反转,环绕在半圆形支杆轮缘绳槽上的钢丝绳或链条放松,工作平台22下降;与另一工作平台铰接的半圆形支杆轮缘绳槽中的钢丝绳或链条34-2则收紧,带动另一工作平台21主动上升,通过链轮、链条、支杆的传动,相应地使载车板22由高位下降到地面,完成取车过程。
在工作平台21上存、取车的过程与工作平台22存取车运动方式相反。
当设备选用两中立柱框架时,驱动机构和从动助动机构的布置位置与以上方式有所不同,而工作运动方式基本相同。具体表现在牵引钢丝绳或链条34-1、43-2分别连在圆形支杆41-2和41-3上,如图11所示。其中34-1一端连接在圆形支杆41-2上,另一端绕过一根中立柱121上的一个定滑轮向下与卷筒或收链装置相连(中立柱121上有2个并排的定滑轮)。34-2一端连接在圆形支杆41-3上,另一端绕过中立柱121上另一个定滑轮向下与卷筒或收链装置相连。也可以将34-1、34-2连结在圆形支杆41-1,41-4上,只是钢丝绳或链条要长些,如图12所示。
用一种更长些的杆状结构来代替两个工作平台相邻的杆状结构,即合并杆的情况下钢丝绳34-1、34-2的一端分别反向绕过中立柱121上的一个定滑轮向下,再绕过一个变向滑轮与卷筒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工作平台或圆形杆或半圆形杆上的特定位置,如图12-1所示。
选用中立柱框架的本设备,其工作运动方式与选用四立柱框架时一致。
为提高起重能力,可以采取多组平台并列同步起重举升的方式,如图13-2所示,例如在桥梁建设中将多组平台并列,可以增加桥面宽度,提高桥梁的承重能力。
此外在上、下工作平台转换运动过程中,在上、下工作平台的前后端装有无线发射、接收装置,如图7所示。在人为设定的反射距离内,如1.5米以内发现障碍物,则发出停止运行信号,设备停止运行,可避免设备运行中工作平台不会与周边运动的或静止的障碍物或人相碰。
阻挡装置使用时,通过手柄将水平放置的车位锁向上提起,嵌在内卷边角钢里的弹簧按键95遇到孔眼91的位置时,自动弹出并锁住,如图9-3和图9-4所示;将阻挡装置打开时,用手指将弹簧按键压下,阻挡装置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滑下,呈水平位置,如图9-2所示。
本设备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选择安装轮子7,当配有汽车底盘后可自主移动到任意地点,或由卡车拖到任意地点,实现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如图8所示;在四个立柱的内部可选择安装尖桩8,用于松软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图1和图8所示。对于标准的硬化地面只须用地脚螺钉将底座与地面紧固连接。
最后,接触后急停装置10保障当工作平台的一侧运行中碰到障碍物时,障碍物与这一侧的接触后急停装置接触后,则设备紧急停止。
本设备可以起降多种重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替代装载举升机、起重机的某些功能。并且操纵单台或多台设备可以快速组成桥梁,供车辆、行人通行,而且提供上下二层通道,这在某些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发生时是非常有用的。下面具体介绍本设备作为桥梁组装结构的用途:
操纵单台或多台本设备,使每台设备的工作平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或接近同一水平位置(允许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并首尾连接每台设备,两端配以斜坡,可以快速构建桥梁,当然也可以与现有的已知桥梁结构混合排列组成桥梁,如图13和图13-1所示。每台设备的两个平台之间或者多台设备的平台之间不需要处于绝对的同一水平面,允许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13所示,这样可以制造适当的坡度,可以在接缝处铺设橡胶垫层和斜坡,以减少路面的颠簸。其中平台与平台之间对接,即桥面结构与桥面结构之间的对接很方便,无须很严格。因为传统方式的组装和对接桥梁,桥面结构对接处的下方常常靠柱子来支撑,各段桥梁的重量都集中在这些立柱上,并且需要架桥机或起重机精确吊装到位;而本设备的多个平台组成的桥梁结构在平台连接处可以不设立柱支撑,这样大大降低架桥难度,节省了建桥时间。原因在于整个结构的受力由钢丝绳或链条34以及铰接在横梁上的杆状结构、立柱来支撑,并且借助从动与助动机构可以调节单台设备两个工作平台之间受力平衡。当然增加桥面连接处的立柱支撑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体桥梁结构的受力状况。
还可以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设计不同高度的工作平台和立柱,如图13所示。
采取多组平台并列同步起重举升的方式,如图13-2所示,例如在桥梁建设中将多组平台并列,可以增加桥面宽度,提高桥梁的承重能力。
另外,根据工作平台实际载重量的增加,可以参照建筑工程中斜拉索桥或悬索桥拉索的布置方式增加工作平台与立柱之间钢丝绳或链条的连接数量,增加杆状结构的数量,必要的时候再增加两立柱之间连接横梁24:如图14所示。根据工作平台实际载重量大小,杆或杆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建筑工程或机械工程当中的多种受力结构形式,例如加强筋,桁架结构。图14中阴影部分表示为下层通道路面平坦设置的填充物和铺垫层。
工作平台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有凸凹状的非水平面的平台,这样的工作平台在某些方面有特别的用处,比如对架桥很有帮助,如图15所示,其中25指斜坡及伸缩缝装置。
当需要拆除架设的桥梁,可以操纵各台设备自动“收缩”成上下两层平台,然后由施工方将各台设备拖走;若其中某段架桥平台发生故障或破损,可以另外由新的设备来替换该段设备,或者操纵设备把发生故障或破损的某段架桥平台降低高度,在低高度或接近地面、海平面处进行维修替换。这种方法降低了维修难度,节省了维修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为适应某些场合下的起重需要,平台可简化为横梁,如图2-37、图2-38;甚至直接用杆状结构配有的挂钩或吊环来起重,如图2-39和图2-40所示,在图当起重集装箱时,设备的杆状结构可以直接落在集装箱两侧,此时平台简化为横梁,再通过横梁配有的夹具索具可以与集装箱的顶角件或底角件用销连接;或者直接用网状物兜住载重物体底部,网状物再与两根横梁挂接。图2-37中采用的是沿集装箱长度方向吊装,也可以沿集装箱宽度方向吊装,如图2-38和图2-41;
如果对被举升的重物移动的水平稳定性要求不高,即允许移动中货物来回摆动,则可以使用一根或两根并列的杆状结构做为起升机构来举升重物,此时工作平台被简化为吊钩、吊环、或专用的夹具和索具,如图2-40、图2-41所示。在图2-41中采用一根杆状结构,工作平台简化为专用的集装箱夹具,并可以将集装箱进行竖直面上接近360度的旋转作业;图2-42中采用并列的两根杆状结构,工作平台简化为专用的集装箱夹具,并可以将集装箱进行竖直面上接近360度的旋转作业。
以上描述只是本专利一些特定的实施例,本专利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图示或描述的特定的结构,权利要求将覆盖本专利的实质精神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方案。

Claims (10)

1.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桥梁结构,它包括框架、至少一个工作平台、驱动机构、电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杆状结构(41)一端与框架活动连接,杆状结构(41)的另一端与工作平台活动连接,工作平台可以和杆状结构一起运动;在动力作用下工作平台可以相对于框架做曲线轨迹运功,并可停在运行轨迹上的任意位置。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杆状结构(41)的形式包括半圆形杆、圆形杆、直角形杆、椭圆形杆、半椭圆形杆、水滴形杆、半水滴形杆、倒水滴形杆、半倒水滴形杆。
3.包含权利1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装配有从动及助动机构,所述的从动及助动机构解决了机械学中连杆机构在低速运动中工作不流畅及可能出现的反转和失效情况,并能在工作平台之间转化和传递动能与势能。
所说的从动及助动机构有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既可以单独使用,也能够以其全部或部分结构的方式混合或相互替换使用于本设备中,还可以以其中一种类型的部分结构使用于本设备中;这两种机构除了应用于本设备中,也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原理应用在需要协同运动的其他设备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助及助动机构包括:杆状结构(41)、链轮(42)、轴承座(43)、链条(44),其中杆状结构的一端通过轴承座(43)固定在框架上,链轮(42)与杆状结构(41)一端钢性连结,链条(44)环绕在链轮(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助及助动机构包括:杆状结构(41),环绕在杆状结构轮缘凹槽上的钢丝绳、链条、传动带或绳索,轴承座(43),轴(50);其中其中轴(50)穿过杆状结构,通过轴承座(43)固定在框架上,钢丝绳、链条、传动带或绳索环绕在杆状结构轮缘凹槽上,其中钢丝绳、绳索的端部需要固定在轮缘上。
6.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杆状结构(41)之间由钢丝绳、链条、传动带或绳索以单独或相互组合的方式环绕连接,实现协调运动。
7.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平台的前后端可选择装配无线监测装置(6),可保证在设备运行中工作平台不会与周边障碍物或人相碰;在工作平台上装配有阻挡装置(9),配有头部有锁眼(94)的弹簧按键(95),并配有提拉手柄(99),带轮(96)的轴(97),更方使用;阻挡装置也可以单独使用于停车场地面上,作为车位锁之用;在工作平台的一侧装有碰撞后急停装置(10),可保障当平台的一侧运行中接触到障碍物时,则设备紧急停止;在本设备的框架底座上可选择装配轮子(7),具备移动性,实现设备资源的合理调配。
8.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作为桥梁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方法为:操纵具有权利要求1-7特征的单台或多台本设备,使所述的各台设备的工作平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或接近水平位置,并首尾连接各台设备的平台,可以快速构建桥梁;选择所述的桥梁结构与现有的已知桥梁结构混合排列组建桥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9.根据权利8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需要拆除架设的桥梁,可以操纵各台设备自动“收缩”成上下两层平台,然后由施工方将各台设备拖走;若其中某段架桥平台发生故障或破损,可以另外由新的设备来替换该段设备,或者操纵设备把发生故障或破损的某段架桥平台降低高度,在低高度或接近地面、海平面处进行维修替换。
10.根据权利8要求所述的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结构在架桥时,允许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平台可以做成水平面的平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凸凹状的曲面平台。
CN200910001014.4A 2008-04-15 2009-01-19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Active CN101643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01014.4A CN101643187B (zh) 2008-04-15 2009-01-19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079945.7 2008-04-15
CN200820079945 2008-04-15
CN200910001014.4A CN101643187B (zh) 2008-04-15 2009-01-19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187A true CN101643187A (zh) 2010-02-10
CN101643187B CN101643187B (zh) 2014-08-06

Family

ID=4165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1014.4A Active CN101643187B (zh) 2008-04-15 2009-01-19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318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2820A (zh) * 2017-02-17 2017-05-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小型节能起重设备
CN106744364A (zh) * 2017-02-17 2017-05-3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轻型摆动式起重设备
CN108049624A (zh) * 2018-01-28 2018-05-18 中交第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高处焊接钢梁悬臂的移动平台装置
CN109252883A (zh) * 2018-11-23 2019-01-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液压支架用可复位的移动凸轮机构抬底装置
CN109610336A (zh) * 2018-12-24 2019-04-12 李建鑫 一种桥梁拱助施工用一体化吊运装置
CN11266104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云南六洲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建筑施工用物料提升机
CN112962944A (zh) * 2021-02-24 2021-06-15 陈晓蓉 一种建筑装修用升高装置及其升高方法
CN114105036A (zh) * 2021-11-15 2022-03-0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变压器检修的辅助拆装平台
CN116986232B (zh) * 2023-09-20 2024-01-30 成都盛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巡检机器人的转运装置和转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6417U (zh) * 1977-10-19 1979-05-11
CN2076585U (zh) * 1990-05-09 1991-05-08 王素霞 多层停车装置
CN2347939Y (zh) * 1998-07-31 1999-11-10 苏明达 输送机紧急停车装置
CN2731002Y (zh) * 2004-09-01 2005-10-05 赵秋鲧 可自由存取双层机械式停车设备
CN2937039Y (zh) * 2006-07-18 2007-08-22 南昌捷安达电子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自动驳岸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6417U (zh) * 1977-10-19 1979-05-11
CN2076585U (zh) * 1990-05-09 1991-05-08 王素霞 多层停车装置
CN2347939Y (zh) * 1998-07-31 1999-11-10 苏明达 输送机紧急停车装置
CN2731002Y (zh) * 2004-09-01 2005-10-05 赵秋鲧 可自由存取双层机械式停车设备
CN2937039Y (zh) * 2006-07-18 2007-08-22 南昌捷安达电子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自动驳岸输送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2820A (zh) * 2017-02-17 2017-05-17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小型节能起重设备
CN106744364A (zh) * 2017-02-17 2017-05-31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轻型摆动式起重设备
CN106744364B (zh) * 2017-02-17 2018-06-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轻型摆动式起重设备
CN108049624A (zh) * 2018-01-28 2018-05-18 中交第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高处焊接钢梁悬臂的移动平台装置
CN109252883A (zh) * 2018-11-23 2019-01-2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液压支架用可复位的移动凸轮机构抬底装置
CN109252883B (zh) * 2018-11-23 2023-09-0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液压支架用可复位的移动凸轮机构抬底装置
CN109610336A (zh) * 2018-12-24 2019-04-12 李建鑫 一种桥梁拱助施工用一体化吊运装置
CN112661048A (zh) * 2020-12-18 2021-04-16 云南六洲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建筑施工用物料提升机
CN112962944A (zh) * 2021-02-24 2021-06-15 陈晓蓉 一种建筑装修用升高装置及其升高方法
CN114105036A (zh) * 2021-11-15 2022-03-0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变压器检修的辅助拆装平台
CN114105036B (zh) * 2021-11-15 2023-02-28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变压器检修的辅助拆装平台
CN116986232B (zh) * 2023-09-20 2024-01-30 成都盛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列车巡检机器人的转运装置和转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3187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3187B (zh) 多用途载重举升工作平台或/和组合式桥梁结构
AU2009230956B2 (en) Multi-purpose load lifting working platform or/and composite bridge structure
CN201517027U (zh) 多用途载重举升或/和组合式建造桥梁的工作平台
CN101559905A (zh) 一种缆载吊机
CN101476287A (zh) 轮胎式门吊搬运大型箱梁的施工方法
KR100716454B1 (ko) 다중 커튼월 양중틀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월 설치방법
CN208844424U (zh) 组合式多功能施工台车
CN110065783B (zh) 一种轨道跨越式运输车
CN208948712U (zh) 基于风电机组塔筒本体的自爬式起重机
CN205500636U (zh) 一种水工构件搬运装置
CN201891087U (zh) 辅助运架一体机的喂梁平台
CN201209237Y (zh) 移动模架多梁段托架
CN110644372B (zh) 一种山区高空附塔悬臂式提梁桁吊系统
CN202913361U (zh) 造桥车的顶升机构
CN102912734B (zh) 造桥车
CN2516584Y (zh) 混凝土桥梁运输安装机
CN208948706U (zh) 缆索起重机t型天车及配套的索鞍
CN205526362U (zh) 一种预制件运输小车
CN220283359U (zh) 工业厂房垂直吊装装置
CN115949218B (zh) 一种扩展式多功能集成施工空中造楼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87678A (zh) 钢结构节点滑移装置
CN220890419U (zh) 一种重力储能系统
CN213475222U (zh) 一种带有无极变跨装置的提梁机
CN216198095U (zh) 一种地下通道钢平台施工结构
CN214089423U (zh) 一种拱桥用吊装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n M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an Office Ac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n M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n Meng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Sun Meng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