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8126B - 自行车避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避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126B
CN101638126B CN2009101596957A CN200910159695A CN101638126B CN 101638126 B CN101638126 B CN 101638126B CN 2009101596957 A CN2009101596957 A CN 2009101596957A CN 200910159695 A CN200910159695 A CN 200910159695A CN 101638126 B CN101638126 B CN 101638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valve
air chamber
containment member
suspension system
bicycl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6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126A (zh
Inventor
井上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 F16F9/46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allowing control from a distance, i.e. location of means for control input being remote from site of valves, e.g. on damper external wall
    • F16F9/466Throttling control, i.e. regulation of flow passage geometry
    • F16F9/467Throttling control, i.e. regulation of flow passage geometry using rotary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0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 B62K25/0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for front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suspension manual adjustment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避震系统。一种自行车避震系统,设有第一管状元件、活塞、活塞杆、第一密封构件和切换阀。该活塞联接到活塞杆且可滑动地安置在该第一管状元件中。该第一密封构件邻近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一端安置在该第一管状元件中,使得在活塞与第一密封构件之间形成第一空气腔室。切换阀联接到第一密封构件。该切换阀在处于打开位置时打开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连通,且当处于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分隔。

Description

自行车避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自行车避震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括空气腔室之间的切换机构的自行车避震系统。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成为日益流行的休闲方式和交通方式。而且,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员来说,骑自行车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竞技性运动项目。无论自行车是用于休闲、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产业都在不断地更改自行车的各种部件。过去,大多数自行车具有刚性车架和车叉,它们通常把凹凸不平的行车路面上造成的震动直接传输给骑车者。换言之,以往的大多数自行车并不设有任何前避震器或后避震器。近来,引进了包括前避震叉的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车(MTB)和全地形车(ATB),前避震叉用以吸收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骑车时传输给骑车者的震动。这使得在凹凸不平的地形上骑车变得更容易并减轻身体压力。
最初的避震叉具有大约1 1/2至2英寸(38至50mm)的避震行程。目前可提供的叉具有大约4至6英寸(100至150mm)或更长的避震行程。带有前避震器和刚性无避震后轮的自行车或者说是硬尾车几乎在一夜之间流行起来。在大多数山地车上,前叉包含一组减震器。避震行程和处理特性根据该叉被设计使用的山地车的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举例而言,自行车制造商生产用于越野(XC)、下坡和自由骑车的不同的叉。
减震器一般包括弹簧和阻尼器或缓冲器。弹簧可利用钢圈或钛圈、弹性体甚至压缩空气来实施。阻尼器一般通过迫使油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开口或垫片堆叠体来实施。在某些自行车上,弹簧、阻尼器,或者二者可根据骑车者重量、骑车风格、地形或者这些因素或其它因素的任何组合来调整。而且,有时两个部件是分开的,弹簧机构在一个腿中,而阻尼器在另一个腿中。
在具有前避震叉的这些自行车中,有时希望能够根据需要和/或要求快速地调整避震行程和/或弹簧机构的弹簧系数。因此曾提出包括调整避震行程和/或弹簧机构的弹簧系数的避震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系统,其中避震行程和/或弹簧机构的弹簧系数可以相对容易的方式来调整。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系统,其可同时实现至多个空气腔室内的气体供应,同时在使用期间可根据需要使这些空气腔室彼此分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自行车避震系统,其基本上包括:第一管状元件、活塞、活塞杆、第一密封构件和切换阀。第一管状元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活塞可滑动地安置在第一管状元件中。活塞杆具有联接到活塞的第一端和从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的第二端。第一密封构件邻近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一端安置在第一管状元件中使得在活塞与第一密封构件之间形成第一空气腔室。切换阀联接到第一密封构件,且切换阀可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切换阀在处于打开位置时打开在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连通,且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分隔。
通过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方面和优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相结合揭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参看附图,附图构成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图1是配备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前避震叉的自行车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说明的前避震叉的正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所说明的前避震叉的纵截面图;
图4是图1至图3所说明的前避震叉顶部的放大纵截面图,其中,切换阀处于关闭位置;
图5是图1至图4所说明的前避震叉顶部的类似于图4的放大纵截面图,其中,切换阀处于打开位置;
图6是在图1至图5所说明的前避震叉的中部的放大纵截面图,其示出第二腔室;以及
图7是在图1至图5所说明的前避震叉的中部的放大纵截面图,其示出前避震叉的阻尼单元;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前避震叉的左腿顶部的放大纵截面图,其中,切换阀处于关闭位置;以及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前避震叉的顶部的类似于图8的放大纵截面图,但其中,切换阀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看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通过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提供下文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均等物限定。
首先参看图1,其图示了自行车10的前端,该前端配备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前避震叉12。基本上,前避震叉12具有以常规方式可旋转地安装到自行车车架14前部(前管)的上端和可旋转地支承前轮16的下端。自行车10的其余部分可为任何类型的自行车,且因此在本文中现将不再进一步详细讨论或说明自行车10。
如在图2可见,前避震叉12基本上包括舵管20、肩盖22、第一腿或左腿24和第二腿或右腿26。第一腿或左腿24构成第一避震组件或右避震组件,而第二腿或右腿26构成第二避震组件或左避震组件。肩盖22被固定到舵管22的底端。腿24和26固定到肩盖22的横向相对两端。一般情况下,车把手28被固定地安装到舵管20上端以操纵前轮16,如图1所示。因此,舵管20提供用于将车把手28连接到前避震叉12的机构。
舵管20包括(例如)金属管构件。舵管20由车架14的前管可旋转地支承。舵管20的顶端固定到车把手28上。舵管20的底端插入到肩盖22的中心中,且使用诸如压配合、螺纹配合或焊接的适当方式固定于其中。
肩盖22构成叉肩单元,其包括(例如)金属模制构件。肩盖22在其中心具有圆筒形柱固定部分22a,用于安装舵管20。肩盖22还具有一对臂22b,其从柱固定部分22a横向延伸同时向下弯曲。臂22b的自由端分别具有圆筒形避震器安装部分22c,用于夹紧腿24和26的上端。
左腿24包括可伸缩地接纳在左下部管状元件34中的左上部管状元件32。换言之,上部管状元件32包括顶部和底部,其中上部管状元件32的底部可伸缩地安置在下部管状元件34的顶部内,使得上部管状元件32可相对于下部管状元件34伸缩移动。上部管状元件32和下部管状元件34的中空内部形成上部管状元件32和下部管状元件34的内部区域,当上部管状元件32和下部管状元件34移动到一起(压缩)或移动分开(膨胀或反弹)时内部区域的面积改变。
同样,右腿26包括可伸缩地接纳在右下部管状元件38中的右上部管状元件36。换言之,上部管状元件36包括顶部和底部,其中上部管状元件36底部可伸缩地安置在下部管状元件38顶部内,使得上部管状元件36可相对于下部管状元件38伸缩移动。上部管36和下部管38的中空内部形成上部管36和下部管38的内部区域,当上部管36和下部管38移动到一起(压缩)或移动分开(膨胀或反弹)时,该内部区域的面积改变。
肩盖22将右上部管状元件32连接到左上部管状元件36从而将避震叉12的左腿24连接到右腿26。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中的每一个包括勾爪(drop out)40,用于将前轮16连接到叉12上。弧梁42连接左下部管状元件34和右下部管状元件38以提供强度且最小化其扭曲。优选地,左下部管状元件34、右下部管状元件38和弧梁42形成为整体件。但左下部管状元件34、右下部管状元件38和弧梁42可为分开的工件且可用适当的紧固方法进行连接。
避震叉12也可设有其它常规部件。举例而言,盘式制动块(未图示)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设于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中的一个或二者上,用于安装盘式制动钳。当然,通过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前避震叉12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被构造成安装其它类型的制动系统。
现参看图3,说明了前避震叉12的纵截面图以示出前避震叉12的各种内部部件。如先前所提到的,上部管状元件32和36能够分别相对于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伸缩运动。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中的每一个具有封闭的下端和开口的上端。上部管状元件32和36的下端分别被接纳在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的开口上端内。叉腿24和26中的每一个优选地包括以常规方式定位在各上部管状元件32和36与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之间的密封/套管装置,密封/套管装置处于上部管状元件32和36进入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的开口端的位置处。上部管状元件32和36中的每一个构成第一管状元件,而下部管状元件34和38中的每一个构成第二管状元件,该第二管状元件相对于相对应的第一管状元件伸缩地布置。
基本上,左腿24构成空气弹簧机构,而右腿26构成阻尼机构。当然,若需要和/或要求,对于自行车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空气弹簧机构可处于右腿中且阻尼机构可处于左腿中。空气弹簧机构给避震叉12的压缩提供阻力并释放在压缩期间储存的能量以使避震叉12延伸或反弹。阻尼机构包括提供阻尼力的阻尼单元46,该阻尼力抵抗压缩和反弹运动以在任一方向上减缓避震叉12的运动。
仍参看图3,左腿24内的空气弹簧机构基本上通过向上部管状元件32提供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50、切换阀52、活塞54、活塞杆56和第二密封构件或下部密封构件58而形成。基本上,在上部管状元件32中,在上部密封构件50与活塞54之间形成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且在上部管状元件32中在活塞54与下部密封构件58之间形成负空气弹簧腔室62。正空气弹簧腔室60可被概括地认为是第一空气腔室,而负空气弹簧腔室62可被概括地认为是第二空气腔室。当下部管状元件32和34压缩在一起时,在左腿24的正空气弹簧腔室60内的空气压缩,而在左腿24的负空气弹簧腔室62内的空气膨胀。因此,通过利用压缩空气抵抗进一步压缩的特征而使空气弹簧起作用。由于通过压缩空气而不是金属圈来提供避震叉12的“弹簧”,因此可使避震器更轻。另外,利用这种类型的叉设计,可通过调整弹簧中空气压力而容易地调整弹簧系数。这允许避震叉12有效地根据骑车者的重量进行调整。
在这个第一实施例中,切换阀52被构造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使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负空气弹簧腔室62互连的上部密封构件50的连通通路64。换言之,如在图4中看出,当切换阀52处于关闭位置时,连通通路64使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负空气弹簧腔室62分隔,使得流体(例如,空气)不在两个腔室60与62之间流动。如在图5中看出,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连通通路64使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负空气弹簧腔室62连通,使得流体(例如,空气)可在两个腔室60与62之间自由地流动。通过在轴向旋转切换阀52而使切换阀52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切换阀52具有轴向安装的空气填充阀66,该空气填充阀66用于向左腿24的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负空气弹簧腔室62供应加压空气。特别地,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能通过旋转切换阀52到打开位置而经由空气填充阀66同时将流体(例如,空气)供应到正空气弹簧腔室60和负空气弹簧腔室62内。空气填充阀66是本领域中熟知的常规阀,且因此将不在本文中进一步地讨论和/或说明。
而且,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5所示,通过使上部管状元件32和下部管状元件34相对于彼此伸缩移动,能根据需要和/或要求来改变避震行程。换言之,如果使用者将切换阀52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同时保持上部管状元件32和下部管状元件34处于用于所希望的行程长度所希望的位置,那么可固定行程长度。而且,相对于切换阀52的关闭位置,当切换阀52留在打开位置时,正空气弹簧腔室60的有效体积将增加,且因此正空气弹簧腔室60的弹簧系数将减小。
优选地,上部管状元件32包括外管70和内管72,且在此实施例中负空气弹簧腔室62(即,第二空气腔室)的部分形成在外管70与内管72之间。特别地,如在图6中看出,内管72具有径向延伸的开口73,该开口73在内管72上,沿轴向位于活塞54与下部密封构件58之间,使得外管70与内管72之间的空间与活塞54与下部密封构件58之间的内管72内的空间连通。
如在图4中看出,外管70的上端具有内螺纹70a,内螺纹70a螺纹接合到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50上。如在图3中看出,外管70的下端70b可与下部管状元件34的内表面滑动地接合。同样,如在图4中看出,内管72的上端具有内螺纹72a,内螺纹72a螺纹接合到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50a上。如在图6中看出,内管72的下端具有内螺纹72b,内螺纹72b螺纹接合到第二下部密封构件或下部密封构件58上。因此,上部密封构件50和下部密封构件58密封外管70与内管72的相对端,且活塞54与内管72可滑动地接合。
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50邻近上部管状元件32(例如,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一端或上端安置在上部管状元件32中,使得正空气弹簧腔室60(例如,第一空气腔室)形成在活塞54与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50之间。因此,上部密封构件50封闭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上端以在上部密封构件50与上部管状元件32的内表面之间提供不透流体的密封。由于下部管状元件34的顶部相对于上部管状元件32的底部可伸缩地移动,在上部管状元件32与下部管状元件34内形成可调整的内部区域。
如在图4和图5中最佳地看出,上部密封构件50是管状部件,在其中心具有轴向延伸的通道74,用于在其内可旋转地接纳切换阀52。上部密封构件50的连通通路64从通道74在径向延伸。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来自正空气弹簧腔室60和负空气弹簧腔室62的流体(例如,空气)经由连通通路64和通道74连通。通道74具有安置在切换阀52的界面与通道74的内表面之间的一对密封件76和78。密封件76安置在通道74中位于连通通路64上方,而密封件78安置在通道74中位于连通通路64下方。当切换阀52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76和78都接触切换阀52以使正弹簧腔室60与负弹簧腔室62彼此隔离并防止流体(例如,空气)通过通道74从上部管状元件32(例如,第一管状元件)泄露出来。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仅密封件76接触切换阀52使得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负空气弹簧腔室62流体连通,并使得密封件76阻止流体(例如,空气)通过通道74从上部管状元件32(例如,第一管状元件)泄露出来。
仍参看图4和图5,上部密封构件50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基本上包括环形凸缘或支台(abutment)80、第一密封环82、第一外螺纹84、第二外螺纹86和第二密封环88。环形凸缘或支台80用于限制上部密封构件50可插入到上部管状元件32内的量。具体地,支台80具有的直径大于外管70的内径。当上部密封构件50联接到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上端时,第一外螺纹84螺纹接合外管70的内螺纹70a且第二外螺纹86螺纹接合内管72的内螺纹72a。而且,第一密封环82接触外管70的内表面以在其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且第二密封环88接触内管72的内表面以在其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
上部密封构件50还包括用于将切换阀52联接到其上的内螺纹90。上部密封构件50的内螺纹90将切换阀52固持到上部密封构件50上,但也允许切换阀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旋转。而且当切换阀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旋转时,切换阀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在轴向上移动,使得切换阀52在关闭位置接触密封件78且在打开位置不接触密封件78。
切换阀52基本上包括手操作的致动器92、阀构件94和挡块96。手操作的致动器92具有外螺纹92a和非圆形中心孔92b,外螺纹92a螺纹接合上部密封构件50的内螺纹90,该非圆形中心孔92b不可旋转地接合阀构件94。在这个说明的实施例中,手操作的致动器92利用螺母98不动地固定到阀构件94上。因此,操作的致动器92和阀构件94整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单元。利用这个装置,当切换阀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旋转时,切换阀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在轴向上移动,使得切换阀52可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连通通路64。
阀构件94基本上为具有中心内孔94a的管状构件,中心内孔94a构成与正空气弹簧腔室60流体连通的气体供应端口。换言之,中心内孔94a(例如,气体供应端口)具备空气填充阀66,用于向正空气弹簧腔室60内供应加压空气(例如,空气)。阀构件94的外表面具有在其上端的第一外螺纹部分94b、非圆形轴杆部分94c、环形凸缘94d、环形凹部94e和在其下端的第二外螺纹部分94f。外螺纹部分94b设于阀构件94的上端以将空气填充阀66可拆除地固定到阀构件94上。外螺纹部分94b的尺寸适于接纳螺母98。当阀构件94安置在手操作的致动器92的非圆形中心孔92b中时,非圆形轴杆部分92b与阀构件94的非圆形轴杆部分94c接合,其中,螺母98接触手操作的致动器92的上侧且环形凸缘94d接触手操作的致动器92的下侧。以此方式,手操作的致动器92和阀构件94不可移动地固定在一起。
在这个图示的实施例中,挡块96螺纹接合到阀构件94的下端的外螺纹部分94f,以在手操作的致动器92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时防止切换阀52与上部密封构件50断开。换言之,当手操作的致动器92旋转时,外螺纹92a将接合上部密封构件50的内螺纹90使得切换阀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50在轴向上移动。阀构件94的环形凹部94e设置成使得当手操作的致动器92旋转到挡块96与上部密封构件50的下表面接触的点时(即,在打开位置),阀构件94的凹部94e与密封件78对准并使得密封件76下方的阀构件94的外表面与上部密封构件50的通道74的内表面之间的界面解除密封。换言之,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件78并不接触阀构件94的外表面。因此,在切换阀52的这个打开位置,加压流体(例如,空气)可经由通道74和连通通路64从正空气弹簧腔室60流动到负空气弹簧腔室62。但密封件76阻止加压流体(例如,空气)从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上端泄露出来。
参看图6,活塞54可滑动地安置在内管72中并分隔左腿24的正空气弹簧腔室60和负空气弹簧腔室62。具体地,活塞54具有密封件54a,密封件54a接触内管72的内表面以在其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活塞54响应于上部管状元件32与下部管状元件34之间的相对伸缩运动而相对于上部管状元件32移动。活塞杆56是刚性杆,其支承位于上部管状元件32内的活塞54,且可滑动地接合下部密封构件58。具体地,如在图3中看出,活塞杆56具有固定联接到活塞54的第一端或上端56a和不动地联接到下部管状元件34的第二端或下端56b。密封件56c安置在活塞杆56的上端56a上,处在活塞54与活塞杆56的上端56a之间。因此,活塞杆56的下端56b从上部管状元件32(例如,第一管状元件)的下端向外延伸,使得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下端与下部管状元件34(例如,第二管状元件)的底端间隔开。换言之,下部管状元件34的上端伸缩地接纳在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下端中且其下端不动地联接到活塞杆56的下端56b,使得活塞54和活塞杆56随着下部管状元件34相对于上部管状元件32移动。
再次参看图6,第二密封构件或下部密封构件58固定到内管72的下端,固定的位置向上与外管70的下端间隔开。具体地,内管72的下端上的内螺纹72b接合下部密封构件58的外螺纹58a。下部密封构件58还具有外部密封件58b,外部密封件5 8b接触外管70的内表面以在其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内部密封件58c接触活塞杆56的外表面以在它们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因此,负空气弹簧腔室62主要形成在活塞54与下部密封构件58之间,其安置在上部管状元件32中,处于活塞54与上部管状元件32的下端之间,且活塞杆56延伸穿过下部密封构件58。如上文所提到的情形,负空气弹簧腔室62还包括在内管70与外管72之间的空间。因此,负空气弹簧腔室62部分地向上延伸到上部密封构件50附近。因此,当切换阀52处于打开位置时,能通过将切换阀52旋转到打开位置并经由空气填充阀66同时向正空气弹簧腔室60和负空气弹簧腔室62供应流体(例如,空气)。
参看图3和图7,阻尼单元46是形成在右腿26内用于控制避震叉12的阻尼力的阻尼机构的一个实例。阻尼单元46提供阻尼力,阻尼力抵抗压缩和反弹运动,以减缓避震叉12在任一方向中的运动。阻尼单元46定位在上部管状元件36的下部处。由于阻尼机构是熟知的,因此将不再详细地讨论和/或说明在左腿26内示出的阻尼单元46。
第二实施例
现参看图8至图9,现将解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更改的左腿124。通过用更改的左腿124来代替上文所讨论的左腿24,更改的左腿124用于避震叉12。除了下文所述的内容之外,更改的左腿124与避震叉12的左腿24相同。鉴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相似性,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件将被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简要起见,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描述。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这个实施例中,负空气弹簧腔室62并不延伸到弹簧单元(即,腔室60和62)的上部。替代地,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设在弹簧单元的上部。在此实施例中,能根据需要通过选择性地使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分隔和连通来改变正空气弹簧腔室60的总体积,从而可调整正空气弹簧的特征。
在此实施例中,上部管状元件仅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外管70。因此,此实施例排除了第一实施例的内管72。鉴于这个变化,活塞54和下部密封构件58的外径略微增加以直接抵靠外管70的内表面密封。因此,此第二实施例的负空气弹簧腔室并不向上延伸穿过活塞54。
而且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具有更改的切换阀152的更改的第一密封构件或上部密封构件150来密封外管70的上端。除了上部密封构件150在此第二实施例中更长且包括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更改的上部密封构件150基本上与上部密封构件50相同。除了更改的切换阀152的轴杆部分在此第二实施例中更长以将正空气弹簧腔室60连接到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更改的切换阀152基本上与切换阀52相同。
仍参看图8和图9,上部密封构件150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基本上包括环形凸缘或支台180、第一密封环182、外螺纹184、环形凹部186和第二密封环188。环形凸缘或支台180用于限制上部密封构件150可插入到管70的上端内的量。具体地,支台180具有大于管70内径的直径。当上部密封构件150联接到管70的上端时,外螺纹184螺纹接合管70的内螺纹70a。另外,密封环182和188接触管70的内表面以在其间形成不透流体的密封。环形凹部186位于密封环182与188之间以围绕接纳切换阀152的上部密封构件150的管状部件形成额外正空气弹簧腔室163。上部密封构件150的上端构成端部。上部密封构件150的下端构成将正空气弹簧腔室60与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分隔的分隔部件。上部密封构件150的管状部件将端部与分隔部件连接在一起,且管状部件具有开口和连通通路164,该开口和连通通路164经由通道174连通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与正空气弹簧腔室60。因此,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安置在正空气弹簧腔室660与管70的上端之间。
上部密封构件150还包括用于将切换阀152联接到其上的内螺纹190。上部密封构件150的内螺纹190将切换阀150固持到上部密封构件150上,但也允许切换阀1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旋转。而且,当切换阀1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旋转时,切换阀1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在轴向上移动,使得切换阀152在处于关闭位置时接触密封件178且在处于打开位置时不接触密封件178。
切换阀152基本上包括手操作的致动器192、阀构件194和挡块196。手操作的致动器192具有外螺纹192a和非圆形中心孔192b,外螺纹192a螺纹接合上部密封构件150的内螺纹190,非圆形中心孔192b不可旋转地接合阀构件194。在这个图示的实施例中,手操作的致动器192利用螺母192不动地固定到阀构件194上。因此,操作的致动器192和阀构件194整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单元。利用这个布置,当切换阀152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旋转时,切换阀1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在轴向上移动,使得切换阀152可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连通通路164,以选择性地将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与正空气弹簧腔室60连通。相对于切换阀152的关闭位置,当切换阀152留在打开位置时,正空气弹簧腔室160的有效体积将增加且因此正空气弹簧腔室160的有效弹簧系数将减小。
阀构件194基本上为具有中心内孔194a的管状构件,该中心内孔194a构成与正空气弹簧腔室60流体连通的气体供应端口。换言之,中心内孔194a(例如,气体供应端口)具备空气填充阀66,用于向正空气弹簧腔室60内供应加压流体(例如,空气)。阀构件194的外表面具有在其上端的第一外螺纹部分194b、非圆形轴杆部分194c、环形凸缘194d、环形凹部194e和在其下端的第二外螺纹部分194f。外螺纹部分194b设于阀构件194的上端以将空气填充阀66可拆除地固定到阀构件194。外螺纹部分194b的尺寸适于接纳螺母198。当阀构件194安置在手操作的致动器192的非圆形中心孔192b中时,非圆形轴杆部分194c与阀构件194的非圆形轴杆部分194c接合,其中,螺母198接触手操作的致动器192的上侧,且环形凸缘194d接触手操作的致动器192的下侧。以此方式,手操作的致动器192和阀构件194不可移动地固定在一起。
在这个说明的实施例中,挡块196螺纹接合在阀构件194的下端的外螺纹部分194f上,以在手操作的致动器192从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时防止切换阀152与上部密封构件150断开。换言之,当旋转手操作的致动器192时,外螺纹192a将接合上部密封构件150的内螺纹190,使得切换阀152将相对于上部密封构件150在轴向上移动。阀构件194的环形凹部194e布置成当手操作的致动器192旋转到挡块196与上部密封构件150的下表面接触的点(即,打开位置)时,阀构件194的凹部194e与密封件178对准并使得密封件176下方的阀构件194的外表面与上部密封构件150的通道174的内表面之间的界面解除密封。换言之,当切换阀152处于打开位置时,密封件178并不接触阀构件194的外表面。因此,在切换阀152的这个打开位置,加压流体(例如,空气)可经由连通通路164从正空气弹簧腔室60流到额外的正空气弹簧腔室163。但是,密封件176防止加压流体(例如,空气)从管70的上端泄露出来。
术语的一般解释
为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术语“包括”和其派生词预期是开放式术语,其规定所陈述的特点、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其它未陈述的特点、元件、部件、群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前文的描述也适用于具有类似意义的术语,诸如术语“包括”、“具有”和其派生词。而且,术语“部件”、“部段”、“部分”、“构件”或“元件”当以单数使用时可具有单数或复数的双重意义。如本文用于描述上述实施例的下列描述性术语“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任何其它类似的描述性术语是指配备了自行车避震系统的自行车的那些方向。因此,如用于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相对于配备了自行车避震系统的自行车如在其正常骑车位置使用来解释。最后,如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大体上”、“基本上”、“大约”和“近似”的程度术语表示与所修饰术语的合理量的偏移,这些偏移不会使得最终结果显著地改变。
虽然仅选择了选定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通过本公开内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举例而言,可根据需要和/或要求来改变各种部件的大小、形状、位置或方位。被示出相互直接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在其间可具有中间结构。一个元件的功能可由两个元件来执行,且两个元件的功能也可由一个元件来执行。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在另一实施例中采用。无需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同时具备所有优点。与先前技术不同的每个部件,单独地或与其它部件组合,也应被认为是本申请人的其它发明的单独的描述,包括该等部件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提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自行车避震系统,包括:
第一管状元件,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活塞,其可滑动地安置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中;
活塞杆,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活塞杆的第一端联接至所述活塞,活塞杆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二端向外延伸;
第一密封构件,其邻近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一端安置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中,使得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之间形成第一空气腔室;以及
切换阀,其联接到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所述切换阀可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换阀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打开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连通,所述切换阀在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所述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以使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所述第二空气腔室分开,
所述切换阀包括与所述第一空气腔室流体连通的气体供应端口,
所述自行车避震系统还包括:
第二管状元件,所述第二管状元件具有伸缩地接纳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二端的上端和固定地联接到活塞杆的第二端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空气腔室位于所述活塞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安置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中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二端之间,所述活塞杆延伸穿过所述第二密封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空气腔室主要形成在所述活塞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之间且部分地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密封构件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状元件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第二空气腔室的部分形成在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处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相对端处,所述活塞可滑动地接合所述内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阀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轴向延伸的通道中,使得所述切换阀可沿着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轴向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所述连通通路的一部分,该部分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通道流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安置于所述切换阀的界面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通道的内表面之间的一对密封件,该对密封件中的一个被布置成在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密封所述界面,并在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所述界面解除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阀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通过螺纹安装到所述第一密封构件上以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换阀。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包括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将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所述第二空气腔室分开,使得所述第二空气腔室安置在所述第一空气腔室和所述第一管状元件的第一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端部和接纳所述切换阀的管状部件,所述管状部件将所述端部与所述分隔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管状部件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形成所述第一空气腔室与第二空气腔室之间的连通通路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阀安装在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管状部件中,用于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轴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构件还包括安置在所述切换阀的界面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的管状部件之间的密封件,该密封件被布置成当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密封所述界面,并当所述切换阀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使所述界面解除密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避震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阀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通过螺纹安装到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上,以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切换阀。
CN2009101596957A 2008-07-31 2009-07-31 自行车避震系统 Active CN101638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83,304 US7900947B2 (en) 2008-07-31 2008-07-31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12/183304 200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126A CN101638126A (zh) 2010-02-03
CN101638126B true CN101638126B (zh) 2012-04-04

Family

ID=4150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6957A Active CN101638126B (zh) 2008-07-31 2009-07-31 自行车避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00947B2 (zh)
CN (1) CN101638126B (zh)
DE (1) DE102009023249B4 (zh)
TW (1) TWI3809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9528B (zh) * 2017-02-23 2018-11-01 台灣穗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Bicycle seat post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6787B2 (en) * 2009-10-08 2012-09-04 Shimano Inc. Adjustable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8511448B2 (en) * 2010-02-01 2013-08-20 Trek Bicycle Corp. Bicycle air shock assemblies with tunabl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DE102010021076A1 (de) * 2010-05-19 2011-11-24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Federgabel
DE102011081576A1 (de) * 2011-08-25 2013-02-28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Federgabel
US8740237B2 (en) * 2011-09-23 2014-06-03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with suspension
US9926035B2 (en) * 2014-07-05 2018-03-27 Hayes Bicycle Group Inc. Suspension system
WO2018086024A1 (zh) * 2016-11-10 2018-05-17 顾承杰 自行车气压式可闭锁龙头避震器
US10549803B2 (en) * 2017-06-30 2020-02-04 Sram, Llc Seat post assembly
US10668968B2 (en) * 2017-06-30 2020-06-02 Sram, Llc Seat post assembly
TWM559380U (zh) * 2017-12-06 2018-05-01 Dah Ken Industrial Co Ltd 自行車避震器氣壓平衡裝置
TWI686323B (zh) 2017-12-28 2020-03-0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自行車的懸吊系統
TWI744598B (zh) * 2019-01-07 2021-11-0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用於自行車的懸吊系統
US20220411007A1 (en) * 2021-06-23 2022-12-29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utomatic venting
US11884359B2 (en) 2022-02-25 2024-01-30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27917A (fr) 1962-04-13 1963-05-24 Dispositif pneumatique permettant notamment la modification des caractéristiques des suspensions de véhicules
JPS5855379B2 (ja) 1975-11-29 1983-12-09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クウキバネソウチ
GB8921962D0 (en) * 1989-09-28 1989-11-15 Browning Michael R S Variable suspension system
JP3381961B2 (ja) * 1993-03-18 2003-03-0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自転車用車輪懸架装置
US5634652A (en) * 1995-03-30 1997-06-03 Tsai; Chin-Sung Bicycle suspension
US5848675A (en) * 1996-10-03 1998-12-15 Answer Products, Inc. Damp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 forks
US6105988A (en) 1997-07-16 2000-08-22 Rockshox, Inc. Adjustable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rings
TW576900B (en) 2000-05-22 2004-02-21 Kayaba Industry Co Ltd Air spring
US6669219B2 (en) * 2002-04-10 2003-12-30 Maverick American Llc Telescoping suspension fork having a quick release wheel axle clamp
TWI265894B (en) * 2004-04-16 2006-11-11 Giant Mfg Co Lt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bicycle
TWI291426B (en) * 2005-04-15 2007-12-21 Giant Mfg Co Ltd Bicycle with rear suspensory damping
US7401800B2 (en) * 2005-09-14 2008-07-22 Slam Corporation Gas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DE102006010245A1 (de) 2006-03-02 2007-09-06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Federwegsverstellung
US7870936B2 (en) 2006-08-18 2011-01-18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2009000168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suspension assembly
US7722069B2 (en) * 2008-06-06 2010-05-25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9528B (zh) * 2017-02-23 2018-11-01 台灣穗高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Bicycle seat pos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80929B (zh) 2013-01-01
US20100025957A1 (en) 2010-02-04
DE102009023249A1 (de) 2010-02-11
CN101638126A (zh) 2010-02-03
US7900947B2 (en) 2011-03-08
DE102009023249B4 (de) 2022-03-03
TW201004834A (en) 201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8126B (zh) 自行车避震系统
US10161474B2 (en) Bicycle with suspension
CN101596922B (zh) 自行车避震系统
US8356829B2 (en) Bicycle suspension-setting adjustor assembly
US6688626B2 (en) Bicycle
US20090001685A1 (en) Bicycle frame
CN117302387A (zh) 气动仅高度调节的座杆组件
US9126651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adjustor
AU2012227197B2 (en) Bicycle with suspension
JPH0710064A (ja) 自転車用リアクッション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