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602B -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602B
CN101635602B CN2009100906250A CN200910090625A CN101635602B CN 101635602 B CN101635602 B CN 101635602B CN 2009100906250 A CN2009100906250 A CN 2009100906250A CN 200910090625 A CN200910090625 A CN 200910090625A CN 101635602 B CN101635602 B CN 1016356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pf
filtered
bandwidth
tot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06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5602A (zh
Inventor
张辉
王西强
林韶正
薛梓建
陈信宇
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OXIN S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ofid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06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5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5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如: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第二LPF的带宽;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本发明所述方案不但硬件结构简单,而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特别涉及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中频接收机(DCR,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各种干扰信号,如相邻信道干扰(ACI,Adjacent ChannelsInterference)等。
ACI信号位于期望信号所占用的频带的相邻频带内。这里所提到的期望信号,是指需要零中频接收机进行处理的信号。图1为现有ACI与期望信号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设N代表期望信号,那么N-1和N+1则分别代表ACI信号;ACI信号通常和期望信号具有相同的带宽(BW,Bandwidth)。
另外,ACI信号又可进一步分为窄带相邻信道干扰(NACI,Narrow BandAdjacent Channels Interference)信号和宽带相邻信道干扰(WACI,WidebandAdjacent Channels Interference)。如图2和3所示,图2为现有NACI信号的频谱示意图,图3为现有WACI信号的频谱示意图,若ACI信号的功率较高时,假设L代表期望信号的总功率,L1n代表NACI信号的总功率,L1w代表WACI信号的总功率,那么可以看出,L1n>>L,L1w>>L。这种情况下,NACI或WACI信号的存在将会对期望信号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希望能够有效检测出ACI信号并去除,以保证期望信号的正确处理。现有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干扰信号检测方式:
1)利用无线射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FRSSI,Radio FrequencyReceiver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和基带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Receiver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来检测干扰信号,即利用RFRSSI和基带RSSI各自的特性,利用RFRSSI来检测所有信号,包括期望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总功率,利用RSSI来检测期望信号的总功率,比较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则说明存在干扰信号。
2)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Demodulation)的过程中,对经过模数转换后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滤波器进行滤波,并利用功率检测器检测数字滤波器滤波前后信号的总功率,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存在ACI信号。
但是,上述两种检测方式在用于实际的ACI信号检测时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检测方式1)中,需要使用RFRSSI和基带RSSI来检测干扰信号,硬件实现比较复杂,且并无法得知是何种干扰信号,检测方式2)中,需要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并在数字滤波器滤波前后均使用功率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的比较,同样硬件实现比较复杂,相应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硬件结构简单,实现起来简单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包括:
A、将接收到的射频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
B、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
C、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D、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其中,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
判断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所述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较佳地,所述比较值为比值或差值。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方法,包括:
A1、将接收到的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
B1、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等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且小于所述RF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带宽;
C1、选择其中任一个LPF,确定其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
D1、将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同时调整为大于所述期望信号的带宽,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E1、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所述步骤E1包括:
通过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N为正整数;
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L为正整数;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增大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较佳地,所述比较值为比值或差值。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调谐器和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器中包括:频率转换器、第一LPF和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所述解调器中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频率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二LPF;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仍然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所述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包括:调谐器和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器中包括:频率转换器、第一LPF和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等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所述解调器中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频率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二LPF;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小于所述RF信号中期望信号的带宽;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用于对接收到信号进行滤波,并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带宽调整为大于所述期望信号的带宽;
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选择其中任一个LPF,并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L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增大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只需对检测到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出是否存在ACI信号,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使用RFRSSI和基带RSSI,且无需使用数字滤波器,也无需在滤波前后均使用功率检测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方案的硬件实现相对比较简单,便于普及;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案可在识别出ACI信号之后,通过调整LPF的带宽进一步确定出该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再有,本发明所述方案还可进一步检测出是否存在NCCI和CDI信号等干扰信号,检测功能全面,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ACI与期望信号的关系示意图。
图2为现有NACI信号的频谱示意图。
图3为现有WACI信号的频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I、Q两路信号的生成及处理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转角频率的定义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N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N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W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W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NC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NC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CD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CD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全新的干扰信号检测方案,即首先将接收到的射频(RF)信号划分成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可具有相同的带宽,但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然后,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低通滤波器(LPF,Low Pass Filter),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第二LPF的带宽(两个LPF的带宽的起始频率相同);之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案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使用RFRSSI和基带RSSI,且无需使用数字滤波器,也无需在滤波前后均使用功率检测器,另外,本发明所述功率检测针对的既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方案的硬件实现相对比较简单,便于普及,且适用范围更广。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分别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并比较两者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来确定检测到的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再有,除上述ACI信号以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存在窄带同频道干扰(NCCI,Narrow Band Co-Channel Interference)以及经过零中频接收机降频后出现的靠近直流频点干扰(CDI,Close-to-DC Interference)等干扰信号。其中,NCCI信号是由外界空气或内部噪声源如激励(Spur)等引起的,可位于有效带宽内的任意频点内;CDI信号是由零中频接收机的二阶互调项(IP2项,2nd order Inter-modulation Term)引起的。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案,通过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同样能够检测出这些干扰信号。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方案的检测功能将更为全面,从而极大地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将接收到的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
本步骤中,首先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即将RF信号转换为频率较低的中频信号,以便后续处理;然后,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如何进行频率转换以及如何得到I和Q两路信号为本领域公知,不再赘述。
步骤402: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第一LPF的带宽大于第二LPF的带宽。
本步骤中,第一LPF和第二LPF需要尽量滤除掉所有干扰信号,并保留尽可能多的期望信号;另外,步骤401中所产生的I和Q两路信号会同时包括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本步骤中的第一LPF和第二LPF还负责滤除其中的高频部分。
图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I、Q两路信号的生成及处理方式示意图。其中,调谐器(Tuner)中进一步包括第一LPF和第二LPF,解调器(Demodulation)中进一步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Level Detector)和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如图5所示,对于输入到调谐器(Tuner)中的RF信号(由发射机产生,假设其中心频率为fc),由于各种原因混入了一定的干扰信号,干扰信号越强,对期望信号的影响越大;调谐器对输入的RF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并根据频率转换后的信号得到I、Q两路信号,分别输入到第一LPF和第二LPF;第一LPF对接收到的I路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信号输出给位于解调器中的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第二LPF对接收到的Q路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信号输出给位于解调器中的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其中,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作用就是要保证输入到解调器中的期望信号尽可能的等于输入到的调谐器中的期望信号,而同时,输入到解调器中的干扰信号需要尽可能的少于输入到调谐器中的干扰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功率检测单元可以是指模数转换器(ADC,Analog toDigital Convertor)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功率检测器件。
步骤403: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比较值可以是指比值,也可以是指差值。
也就是说,可通过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来确定是否存在ACI信号;或者,也可以通过判断两者的比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来确定是否存在ACI信号;如果差值或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则确定存在ACI信号。当然,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判断方式,对应的ACI判定阈值的具体取值也将不同。
假设采用比值判断方式,依据步骤402中的介绍可知,第一LPF的带宽设置为大于第二LPF的带宽,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设置方式示意图。可以看出,LPF的带宽设置得越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越低。假设图6中的L(BW1)代表滤波后的I路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总功率;L(BW1’)代表滤波后的I路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总功率;相应地,L(BW2)代表滤波后的Q路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总功率;L(BW2’)代表滤波后的Q路信号中的干扰信号的总功率。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可通过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使得L(BW1’)>>L(BW1),L(BW2)>>L(BW2’),通过比较(L(BW1’)+L(BW1))与(L(BW2’)+L(BW2))的比值,确定是否存在ACI信号。
步骤404:分别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通过比较两者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检测出的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在介绍本步骤的具体实现之前,首先介绍一下LPF的转角频率的概念。图7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转角频率的定义方式示意图。如图7所示,假设LPF的带宽的中心频率fc处的功率水平为AdB,那么,将功率水平为(A-3)dB时对应的两个频率称为转角频率,分别用fh和f1进行表示;具体地,将fh称为高通转角频率,将f1称为低通转角频率。同时,可将LPF的带宽表示为:BW=f1-fh=f1-0=f1,由于相比于f1,fh的取值通常较小,因此可忽略。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发现,在存在NACI信号的情况下,LPF的带宽设置得越大,功率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越大。图8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N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的fc表示期望信号的中心频率,f1表示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以及期望信号带宽的右端点处的频率;通过分析发现,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1、BW=fa,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1a、L1b和L1c将为:L1a>L1b>L1c。其中,fa的取值可略小于f1,比如f1取值为8MHz,那么可将fa取值为7MHz。
图9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N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如图9所示,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1、BW=fa,那么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1d、L1e和L1f将为:L1d=L1e~L1f。
基于上述分析,本步骤中,可将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即f1)设置为大于(比如大于200KHz)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略小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然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检测到的ACI信号为NACI信号。
图10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W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出,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1、BW=fa,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2a、L2b和L2c将满足:L2a=L2b>L2c。其中,fa的取值可与f1的取值有较大差别,比如f1取值为10MHz,那么可将fa取值为6MHz。由于对于NACI信号,其总功率集中在一个很小的频带范围内,因此LPF的带宽作很小的调整,滤波后的I和Q路信号的总功率就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于WACI信号,其总功率分散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故需要LPF的带宽作较大的调整。
图11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WA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1、BW=fa,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2d、L2e和L2f将为:L2d~L2e~L2f,其中,L2f会略小于L2e,因为部分期望信号损失了。
基于上述分析,本步骤中,可将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处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将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处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设置后的两个低通转角频率的差值较大;然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ACI信号为WACI信号。
步骤405:分别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通过比较两者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是否存在NCCI信号。
同样,分析发现,在存在NCCI信号的情况下,LPF的带宽设置得越大,功率检测器检测到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越大。图1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NC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2所示,其中的f2表示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f1表示期望信号带宽右端点处的频率。通过分析发现,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2、BW=f3,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3a、L3b和L3c将为:L3a>L3b>>L3c。其中,f2和f3的取值差别较小,比如f2取值为2MHz,f1取值为1MHz。
图13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NCC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通过分析发现,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BW>>f1、BW=f2、BW=f3,那么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3d、L3e和L3f将为:L3d>L3e~L3f。
基于上述分析,本步骤中,可将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设置后的两个低通转角频率的差值为一预先设定的较小值;然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步骤406:分别调整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通过比较两者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确定是否存在CDI信号。
同样,通过分析发现,在存在CDI信号的情况下,LPF的带宽设置得越大,功率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越大。但与之前所述不同,在检测CDI信号时,需要通过调节LPF的高通转角频率,即fh来达到改变带宽的目的。图1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存在CD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如图14所示,其中f4表示CDI信号的中心频率,f5的取值略大于f4,比如比f4大1MHz或几百KHz左右。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比如LPF的高通转角频率取值近似为0或分别调至f4和f5,那么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4a、L4b和L4c将为:L4a>L4b>>L4c。
图15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在不存在CDI信号的情况下,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LPF带宽的关系示意图。随着LPF的带宽设置的不同,对应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L4d、L4e和L4f将为:L4d~L4e~L4f。
基于上述分析,本步骤中,可将第一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设置后的两个高通转角频率的差值为一预先设定的较小值;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LPF带宽的调整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采用其它的调整方式,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也是可以的。另外,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各阈值的具体取值均可根据实际需要或根据经验而定。再有,上述实施例中,假设NCCI以及CDI等信号的频带范围都是已知的,相应地,其中心频率也是已知的。
再有,图4所示各干扰信号的检测顺序同样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设置各干扰信号的检测顺序,比如,可将NCCI信号和CDI信号的检测放在ACI信号的检测之前进行等;总之,具体实现方式不限。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检测装置。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调谐器10和解调器11;其中,调谐器10中进一步包括:频率转换器101、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设置第一LP102F的带宽大于第二LPF102的带宽;解调器11中进一步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111、第二功率检测单元112和比较单元113。其中:
频率转换器101,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以降低信号的频率,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并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102,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103;
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用于对接收到信号进行滤波;
第一功率检测单元111,用于检测第一LPF102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的总功率;
第二功率检测单元112,用于检测第二LPF103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
比较单元113,用于判断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另外,
第一LPF102还可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ACI信号为NACI信号。
和/或,
第一LPF102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第一LPF输出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和/或,
第一LPF102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和/或,
第一LPF102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所述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上述比较值可以是指差值或比值。另外,在不需要进行干扰信号的检测时,第一LPF102和第二LPF的103的带宽需要设置为相同的。
图16所示装置的具体工作流程请参照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16所示实施例能够实现的前提是,第一LPF和LPF的带宽能够分开进行调整,比如可将一个LPF的带宽设置为10MHz,同时将另一LPF的带宽设置为8MHz。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两个LPF的带宽不能分开进行调整,即两个LPF的带宽必须是相同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以下干扰信号检测方式。
具体实现包括:将接收到的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这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第一LPF的带宽始终等于第二LPF的带宽,且初始状态,两个LPF的带宽均小于RF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带宽;任选择其中一个LPF,确定其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将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同时调整为大于期望信号的带宽,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两个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另外,在确定存在ACI信号之后,还可进一步包括:按预定方式,通过改变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并根据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信号的总功率的变化情况,判断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N为正整数。
其中,判断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具体包括: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所述NACI判定阈值大于所述WACI判定阈值,如果该比较值大于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ACI信号为WACI信号。
举例说明:假设将Q路信号对应的第二LPF的带宽(第一LPF的调整方式相同,仅以第二LPF为例)依次调整为10MHz、9.5MHz、9.3MHz、9.1MHz、8MHz和7MHz,如果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在9.4MHz附近,那么在带宽分别为9.5MHz和9.3MHz时,检测得到的两个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将具有较大的差别。如果不存在NACI信号,而是存在WACI信号,且假设其带宽位于10MHz到8MHz附近,那么在带宽分别为10MHz和8MHz时,检测得到的两个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将具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在9.5MHz、9.3MHz以及9.1MHz等带宽时,检测得到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将不会有较大变化,即变化比较平稳。
确定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之后,可进一步包括:按预定方式,通过改变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L为正整数;确定是否存在某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举例说明:假设将Q路信号对应的第二LPF的带宽依次调整为8MHz、7.5MHz、7MHz、6.5MHz和6MHz,如果某次调整前后的两个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较大,则可确定存在NCCI信号。
之后,按预定方式,通过改变第一LPF和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确定是否存在某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举例说明,假设将Q路信号对应的第二LPF的带宽分别调整为1MHz、500KHz、100KHz、10KHz和1KHz,如果某次调整前后的两个滤波后的Q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较大,则可确定存在CDI信号。
对应于上述干扰信号检测方式,图16所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将分别如下:
频率转换器101,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102,将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103;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的带宽均小于RF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带宽;
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用于对接收到信号进行滤波,并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带宽调整为大于期望信号的带宽;
第一功率检测单元111,用于检测第一LPF102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
第二功率检测单元112,用于检测第二LPF103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
比较单元113,用于选择其中任一个LPF,并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此外,
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还可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N为正整数;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值大于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ACI信号为WACI信号。
和/或,
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L为正整数;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和/或,
第一LPF102和第二LPF103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增大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P为正整数;
比较单元113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同样,上述比较值可以是指差值或比值。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但能够检测出NACI、WACI、NCCI和CDI等各种干扰信号,而且实现起来简单方便,便于普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将接收到的射频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所述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
B、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
C、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D、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其中,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
判断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将所述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所述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值为比值或差值。
6.一种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1、将接收到的RF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
B1、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等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且小于所述RF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带宽;
C1、选择其中任一个LPF,确定其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
D1、将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同时调整为大于所述期望信号的带宽,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E1、判断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还是WACI信号;
所述步骤E1包括:
通过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N为正整数;
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L为正整数;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增大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
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值为比值或差值。
11.一种干扰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谐器和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器中包括:频率转换器、第一LPF和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大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所述解调器中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频率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两路信号的相位设置为相差90度;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二LPF;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
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NA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期望信号带宽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期望信号带宽的两个端点中取值大的端点处的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WACI判定阈值,且小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或等于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所述NCC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小于或等于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设置为大于所述CDI信号的中心频率;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并判断两路信号的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16.一种干扰信号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谐器和解调器;其中,所述调谐器中包括:频率转换器、第一LPF和第二LPF;设置所述第一LPF的带宽始终等于所述第二LPF的带宽;所述解调器中包括: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第二功率检测单元和比较单元;
所述频率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RF信号按照预定要求进行频率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划分为I和Q两路信号;设置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90度;将所述I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LPF,将所述Q路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二LPF;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的带宽均小于所述RF信号中的期望信号的带宽;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用于对接收到信号进行滤波,并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将自身的带宽调整为大于所述期望信号的带宽;
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LPF输出的滤波后的I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LPF输出的滤波后的Q路信号总功率;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选择其中任一个LPF,判断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是否大于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信号总功率,并判断调整前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ACI判定阈值,如果是,则确定存在ACI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N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在每次调整时,计算该次调整前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与该次调整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并将该比较值与预先设定的NACI判定阈值和WACI判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NACI信号,如果该比较值大于所述WACI判定阈值但小于所述NACI判定阈值,则确定所述ACI信号为WACI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降低自身的低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L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L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NCC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NCCI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LPF和第二LPF进一步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外部指令,通过增大自身的高通转角频率的取值,连续P次逐渐降低自身的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
所述比较单元进一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任一次调整前后,所选择的LPF输出的滤波后的信号总功率的比较值大于预先设定的CDI判定阈值的情况,如果是,则确定存在CDI信号。
CN2009100906250A 2009-09-01 2009-09-01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56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6250A CN101635602B (zh) 2009-09-01 2009-09-01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6250A CN101635602B (zh) 2009-09-01 2009-09-01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02A CN101635602A (zh) 2010-01-27
CN101635602B true CN101635602B (zh) 2012-07-25

Family

ID=41594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06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5602B (zh) 2009-09-01 2009-09-01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2404B (zh) * 2017-10-24 2021-04-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发射装置及其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890929B (zh) * 2019-12-19 2021-07-09 锐迪科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86A (zh) * 2006-06-2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486A (zh) * 2006-06-23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02A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777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harmonic interference effects in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
US6646449B2 (en) Intermodulation detector for a radio receiver
US7873342B2 (en) Low IF receiver of rejecting image signal and image signal rejection method
JP2009081839A (ja) Fmチューナ
EP1179887B1 (en) Overload distortion protection for a wideband receiver
JP4837591B2 (ja) Fm受信機
CN106443122B (zh) 一种宽频带大动态信号高精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JP3703878B2 (ja) Am受信機の受信品質を決定する方法
CN101635602B (zh) 干扰信号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US8265578B2 (en)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0700912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udio detection
CN101034904B (zh) 一种调频收音机准确搜索电台的装置及方法
US7031685B2 (en) Receiver for regenerating a signal wave via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US8285237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WO2014103267A1 (ja) 受信装置及び復調方法
JP2005117286A (ja) オーディオ放送受信装置及び自動選局方法
WO2011030664A1 (ja)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信号処理方法
US20050249307A1 (en) Integrated burst FSK receiver
EP2398151A1 (en) Radio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apparatus
CN204131528U (zh) 一种短波/超短波即时动态频谱检测系统
US7796964B2 (en) Intermediate-frequency type radio signal receiver
KR101250564B1 (ko) 주파수 체배 가변 기능을 갖는 rf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04297574A (ja) 信号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利用可能な受信装置
JP2007281909A (ja) 受信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I517612B (zh) 頻譜感測系統及頻譜感測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2

Address after: 100080, Beijing, Zhongguancun Haidian District Street 11, 100 million world wealth center, block A, 12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XIN SHIT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4, No. 803, building A,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8, Zhongguancun East Road, building 1,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uangyi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