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1150A -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1150A
CN101631150A CN200910139649A CN200910139649A CN101631150A CN 101631150 A CN101631150 A CN 101631150A CN 200910139649 A CN200910139649 A CN 200910139649A CN 200910139649 A CN200910139649 A CN 200910139649A CN 101631150 A CN101631150 A CN 101631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e portion
slide
framework
slide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梶田宗昭
前原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3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1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滑动机构(1)具有:滑动销(4);底座(2),形成了沿上下方向引导滑动销(4)的第一引导部(24)以及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相连、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向右弯曲的第一钩挂部(25);滑动体(3),形成了沿上下方向引导滑动销(4)的第二引导部(36)、与第二引导部(36)的上端相连向左弯曲的第二钩挂部(37)、以及与第二引导部(36)的下端相连的避让部(38),并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于底座(2)滑动地设置;以及施力机构(5),一端连接在滑动销(4)上、另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在底座(2)上并使该另一端的上下位置在第一引导部(24)的两端之间,并向离开该另一端的方向对滑动销(4)施力。

Description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能够使其滑动体或框体以低负载移动的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滑盖式移动电话正在广泛普及。这种移动电话由滑动机构连接前框体的后面和后框体的前面。由此,使后框体能够相对于前框体上下滑动。并且,还有在后框体与前框体整体重叠的状态即闭合状态下能够沿上下两个方向滑动的移动电话。例如日本特开2007-67892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的移动电话。该移动电话在将后框体(S)相对于前框体(1)向下拉出的状态下,后框体(S)起操作部的功能。而在将后框体(S)相对于前框体(1)向上拉出的状态下,后框体(S)起相机等的功能。因此,能够根据使用的功能而灵活运用后框体的功能。
但是,在使后框体(S)相对于前框体(1)向上下方向中的某个方向拉出的情况下,必须手动使后框体在其整个滑动范围内滑动。同样,在使后框体(S)从拉出状态滑动到闭合状态的情况下,也必须手动使框体在其整个滑动范围内滑动。因此,滑动操作需要较大的力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能够减轻滑动操作的负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的滑动机构具有:滑动子;底座,形成有沿第1方向即上下引导上述滑动子的第一引导部以及与上述第一引导部的一端相连、从上述第一引导部的一端弯曲而形成、钩挂上述滑动子的第一钩挂部;滑动体,形成有沿上述第1方向即上下引导上述滑动子的第二引导部、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一端相连、钩挂上述滑动子的第二钩挂部、以及与上述第二引导部的另一端相连的避让部,并能够沿第1方向相对于上述底座滑动地被设置;以及施力机构,一端连接在上述滑动子上,另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在上述底座上,并使得该另一端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介于上述第一引导部的两端之间,该施力机构向离开该另一端的方向对上述滑动子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2方案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有前框体、与上述前框体相向的后框体、以及第1方案所述的滑动机构;上述底座被安装在上述前框体上,上述滑动体被安装在上述后框体上。
发明的效果:如果采用本发明,能够利用施力机构减轻使滑动体滑动时的负担。并且,能够根据滑动体的位置改变施力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5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所具备的滑动体的透视图;
图6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所具备的施力机构的透视图;
图7为表示具备上述滑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8为表示上述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9为表示上述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10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上述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图12A)及其具备的滑动体的透视图(图12B);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7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所具备的施力机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形态。但是,以下叙述的实施形态虽然在技术上对实施本发明进行了各种优选限制,但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形态及图示的例子。
<第1实施形态>
图1~图3为表示了滑动机构1的主视图。并且,图4为表示了滑动机构1的侧视图。
如图1~4所示,该滑动机构1具有底座2、滑动体3、滑动销4和施力机构5等。
在底座2的左右两端,形成有导轨21、22。导轨21、22沿上下形成为一条直线形状。底座2包括其两侧的导轨21、22为金属制。
在底座2的左部形成有引导部23。引导部23为从底座2的后面贯穿到前面的孔。另外,引导部23也可以是凹陷设置在底座2后面的沟槽。在这种情况下,主视图的形状与图1中的相同。
引导部23由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引导部24和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相连、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向右弯曲成直角的第一钩挂部25构成。第一引导部24与导轨21、22平行地设置。
滑动体3被形成为薄板状。该滑动体3设置在底座2的背面一侧。另外,在底座2的背面与滑动体3之间空开有间隔。在滑动体3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滑架(carriage)31、32。在滑架31、32上沿上下方向分别形成有纵长的缝隙33、34。导轨21插入缝隙33中。并且,导轨22插入缝隙34中。使滑架31能够沿导轨21滑动。并且,使滑架32能够沿导轨22滑动。由此,滑动体3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于底座2滑动。滑架31、322为树脂制。因此,与金属导轨21、22之间的润滑性高。另外,所谓的上下方向并不一定是指重力作用的方向,是指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滑动的方向。
如图5所示,在滑动体3的左部形成有引导部35。引导部35为从滑动体3的后面贯穿到前面的孔。另外,引导部35也可以是凹陷设置在滑动体3前面的沟槽。在这种情况下也主视图的形状与图1时的相同。
引导部35由第二引导部36、第二钩挂部37、以及避让部38构成。第二引导部36沿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第二钩挂部37与第二引导部36的上端相连并且从第二引导部36的上端向左斜上方弯曲;避让部38在第二引导部36的下端向左凹入。引导部35与引导部23相对独立。因此,可以任意地设定引导部35和引导部23的长度。
如图1~图3所示,引导部35的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引导部23的第一引导部24平行。而且,第二引导部36位于第一引导部24的右侧。并且,引导部35的第二钩挂部37与引导部23的第一引导部24左右的位置对齐。引导部23的第一钩挂部25与引导部35的第二引导部36左右的位置对齐。避让部38避让到与第一引导部24右边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即,避让部38与引导部23的第一引导部24稍稍重叠,但未到达第一引导部24的左侧边缘。
图2中滑动体3位于滑动体3的下端与底座2的下端对齐的位置(以下称为最下位置)。此时,第一引导部24的下端与第二钩挂部37的突出端重叠。图3中滑动体3位于滑动体3的上端与底座2的上端对齐的位置(以下称为最上位置)。此时,避让部38与第一钩挂部25的左侧的部分重叠。图1中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与最下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以下称为原点位置)。此时,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与第二钩挂部37的突出端重叠。
如图1~图3所示,滑动销4被插入到引导部23和引导部35中。滑动销4被引导部23沿引导部23引导。与此同时,滑动销4被引导部35沿引导部35引导。如图4所示,在滑动销4的两端设置有凸缘41、42。凸缘41在引导部23(图4中省略了图示)的两侧钩挂在底座2的前面。并且,凸缘42在引导部35(图4中省略了图示)的两侧钩挂在滑动体3的后面。由此,使滑动销4不会从引导部23、35中拔出。另外,由于凸缘41位于底座2的正面一侧,因此在图示的情况下,引导部23、35的一部分被凸缘41遮挡。因此,在图1~图3中为了使引导部23、35便于视认,用虚线表示凸缘41。
如图1~图4所示,在底座2的后面与滑动体3的前面之间配设有施力机构5。施力机构5的一端与滑动销4连接。并且,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由旋转轴51连接在引导部23和引导部35右边、底座2上。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即旋转轴5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与下端之间。由该施力机构5向离开旋转轴51的方向对滑动销4施力。
图6为表示了施力机构5的透视图。该施力机构5在第一可动部件52上形成有导轨53。并且,在第二可动部件55上形成有滑动部56。该滑动部56安装在导轨53上。由此,滑动部56能够沿导轨53滑动地设置着。在第一可动部件52上设置有多根滑动棒54。这些滑动棒54与导轨53平行地设置。这些滑动棒54插入第二可动部件55上形成的孔中。因此,这些滑动棒54能够相对于第二可动部件55滑动。同样,在第二可动部件55上设置有多根滑动棒57,这些滑动棒57能够相对于第一可动部件52滑动。在这些滑动棒54、57上卷装有压缩弹簧58。这些压缩弹簧58被夹在第一可动部件52与第二可动部件55之间。在第一可动部件52上形成有安装孔61。旋转轴51(图6中省略了图示)被枢轴支撑在该安装孔61中。在第二可动部件55上形成有安装孔62。滑动销4(图6中省略图示)被枢轴支撑在该安装孔62中。压缩弹簧58产生的推力的方向为使滑动销4和旋转轴51互相分离的方向。
上述结构的滑动机构1被组装到图7~图9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8中。该电子设备8为移动电话、个人电脑、数码相机、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ce,个人数字助理)、电子记事本、便携式无线电机(手提收音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8除了上述滑动机构1以外,还具有用该滑动机构1互相能够滑动地连接着的前框体80和后框体90。
在前框体80的后面形成有矩形形状的开口84。底座2(图7~图9中省略图示)嵌入该开口84中。因此,该开口84被底座2所闭塞。该底座2用螺钉安装在前框体80上。并且,滑动体3(图7~图9中省略图示)的一部分进入开口84中。而且,该滑动体3用螺钉安装到后框体90的前面。因此,滑动体3能够滑动的范围为滑动体3的上端与开口84的上部壁面85接触的位置(最上位置)到滑动体3的下端与开口84的下部壁面86接触的位置(最下位置)的范围。
在前框体80前面的下部分,设置有具有多个摁钮82等的输入部81。在前框体80的前面、输入部81的上侧,设置有具有液晶显示器或EL显示器等的显示部83。
在后框体90的前面、滑动体3的上侧,设置有具有多个摁钮91等的第一输入部92。在后框体90的前面、滑动体3的下侧,设置有具有多个摁钮93等的第二输入部94。另外,输入部92、94也可以是方向输入装置(例如跟踪球式定点设备、光学式定点装置、电容式定点装置)。并且,也可以设置显示部取代输入部92、94或显示部与输入部92、94一起设置。而且,还可以在其显示面上设置透明型触摸式传感器。并且,也可以设置具有摄像元件和透镜等的摄像部取代输入部92、94,或者与输入部92、94一起设置。
图7表示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时(图1)的电子设备8。此时,前框体80的上端与后框体90的上端的上下位置对齐。并且,前框体80的下端与后框体90的下端的上下位置也对齐。因此,后框体90的整个前面被前框体80所覆盖。而且,输入部92、94也被隐藏在前框体80的后面。
图8表示滑动体3位于最下位置时(图2)的电子设备8。此时,后框体90的下端向下错开前框体80的下端。即,后框体90的前面中的比滑动体3靠下的部分位于比前框体80靠下的位置。因此,第二输入部94露出。当滑动体3位于最下位置时,滑动体3的下端与开口84的下部壁面86接触。因此,后框体90不向比该位置还靠下的位置滑动。
图9表示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时(图3)的电子设备8。此时,后框体90的上端向上错开前框体80的上端。即,后框体90的前面中的比滑动体3靠上的部分位于比前框体80靠上的位置。因此,第一输入部92露出。当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时,滑动体3的上端与开口84的上部壁面85接触。因此,后框体90不向比该位置还靠上的位置滑动。
下面说明滑动机构1和电子设备8的操作方法及作用。
(1)当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时(图1、图7)
滑动销4在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的状态下,位于第二钩挂部37的突出端。并且,滑动销4位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由施力机构5向左斜上方对滑动销4施力。由滑动销4向左斜上方推挤滑动体3。此时,由于滑动销4与第一引导部24的上方尽头相抵接,因此滑动销4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滑动体3不向上移动,保持在停止于原点位置上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第二钩挂部37沿以旋转轴5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延伸着。
(2)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时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时,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此时,滑动销4在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中的状态下沿第一引导部24向下滑动。并且,施力机构5从正面看去以旋转轴51为中心绕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滑动销4向下滑动时,施力机构5产生的施力增大。即,从滑动销4到旋转轴51的距离缩短,第一可动部件52与第二可动部件55互相靠近。因此,压缩弹簧58被压缩,其推斥力增大。并且,当滑动销4与旋转轴5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对齐时,滑动销4到旋转轴51的距离最短。因此,压缩弹簧58的推斥力也最大。另外,当滑动销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比旋转轴51靠上时,由施力机构5向左斜上方对滑动销4施力。因此,如果使用者在滑动销4与旋转轴51的上下位置对齐之前放开前框体80或后框体90,则这个力使滑动体3向上滑动。由此,滑动体3返回到原点位置。
进而,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继续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时,滑动销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位于比旋转轴51靠下的位置(参照图10)。这样一来,施力机构5对滑动销4施力的方向为左斜下方向。因此,由施力机构5滑动体3自然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伴随于此,前框体80自然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
当滑动体3移动到最下位置时,第二输入部94所有的摁钮93都露出。此时,滑动销4到达第一引导部24的下端,滑动体3的滑架31、32与前框体80的开口84的下部壁面86接触。因此,即使施力机构5向下对滑动体3施力,滑动体3也不会从该最下位置相对于底座2还向下移动。即,前框体80不再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移动。
如上所述,使用者只要使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滑动销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旋转轴51对齐的位置,滑动体3就能在施力机构5的施加力作用下滑动到最下位置。即,使用者不必使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因此,不需要使用者使前框体80或滑动体3滑动很长的距离就可以。因此,使用者只要用指尖就能够简单地向上打开前框体80。
并且,滑动销4在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的状态下沿第一引导部24向下滑动。因此使用者能够进行顺畅的滑动操作。
(3)滑动体3位于最下位置时(图2、图8)
在滑动销4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的状态下,滑动体3被施力机构5向下施力。由此,滑动体3难以从最下位置向上移动。因此,保持滑动体3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另外,该状态如图8所示为第二输入部94全部露出的状态,并且还是后框体90被向下拉出的状态。
(4)滑动体3从最下位置滑动到原点位置时
使用者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这样一来,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由于滑动销4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因此滑动销4与滑动体3一起沿第一引导部24向上移动。此时,施力机构5从正面看以旋转轴51为中心绕顺时针旋转。
于是,滑动销4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为比旋转轴51靠上。这样一来,由于滑动销4处于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的状态,因此由施力机构5滑动体3自然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伴随于此,前框体80自然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因此,不用使用者使前框体80或滑动体3移动较长的距离就可以。
并且,当滑动体3移动到原点位置时,滑动销4位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并且,后框体90的整个前面被前框体80所覆盖。
(5)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移动到最上位置时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从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的状态开始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时,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此时,由于滑动销4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相抵接,因此滑动销4不能相对于底座2向上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和滑动销4向上移动,因此滑动销4沿第二钩挂部37相对于滑动体3向右斜下方向移动。这样,滑动销4在滑动体3上从第二钩挂部37移动到第二引导部36。另一方面,滑动销4在底座2上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移动到第一钩挂部25。此时,由于滑动销4稍微靠近一点旋转轴51,因此施力机构5的压缩弹簧58被压缩。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继续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时,滑动体3继续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此时,由于滑动销4钩挂在第一钩挂部25中,因此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向下移动(参照图11)。并且,保持从滑动销4到旋转轴51的距离。因此,施力机构5的姿势也被保持。
使用者使前框体80继续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此时,当滑动体3移动到最上位置稍微靠下时,滑动销4到达第二引导部36的下端。当滑动体3移动到最上位置时,第一输入部92的所有摁钮91露出。并且,滑动销4在施力机构5的按压下进入避让部38。此时,使用者能够咔哒一下感觉到施力机构5产生的施力。另外,即使滑动销4进入避让部38,滑动销4也并非整个移动到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实际上,滑动销4的一部分移动到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其他部分仍残留钩挂在第一钩挂部25中。
(6)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时(图3、图9)
滑动销4钩挂在避让部38中。并且,由施力机构5将滑动销4推挤到避让部38内。此时,由于滑动销4被避让部38和第一钩挂部25两者挂住,因此滑动体3难以从最上位置向上移动。因此,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被保持。该状态如图9所示为第一输入部92全部露出的状态,并且还是后框体90被向上拉出的状态。
(7)当滑动体3从最上位置滑动到原点位置时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时,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此时,滑动销4离开避让部38移到第二引导部36。由此,使用者能够获得咔哒感。另外,由于避让部38没有一直形成到第一引导部24的左边缘,因此滑动销4不会离开第一钩挂部25到第一引导部24。
然后,通过使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使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向上移动。另外,此时为滑动销4被第一钩挂部25钩挂的状态。
使用者继续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此时,当滑动体3移动到原点位置稍微靠上时,滑动销4到达第二引导部36的上端。然后,当滑动体3移动到原点位置时,滑动销4被施力机构5推挤进入第二钩挂部37,被第二钩挂部37钩挂。与此同时,滑动销4整个离开第一钩挂部25移动到第一引导部24。并且,后框体90的整个前面被前框体80所覆盖。当滑动销4被第二钩挂部37钩挂时,使用者能够咔哒一下感觉到施力机构5产生的推力。此时,第二钩挂部37的延伸方向为旋转轴51的径向方向。因此,滑动销4容易被第二钩挂部37钩挂。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由于引导部23、35互相独立,因此能够独立地设定引导部24、36的长度。因此,能够分别独立设定从前框体80与后框体90重叠的状态起向上滑动的范围和从前框体80与后框体90重叠的状态起向下滑动的范围。
并且,在前框体80的前面设置有显示部83、在后框体90前面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输入部92。并且,在后框体90前面的下部也设置有第二输入部94。因此能够根据电子设备8的形态切换电子设备8的功能。即,如果向下滑动前框体80使第一输入部92露出时电子设备8的功能与向上滑动前框体80使第二输入部94露出时的功能不同的话,则能够提供可以切换功能而加以利用的电子设备8。
另外,也可以将辊轴可旋转地安装到滑动销4上,该辊轴插入引导部23、35中。当滑动销4沿引导部23、35移动时,通过辊轴转动实现顺畅的移动。
<第2实施形态>
图12A为表示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A的主视图。图12B表示该滑动机构1A所具备的滑动体3。另外,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A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图5等所示,第1实施形态在滑动体3上形成的引导部35中的第二引导部36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延伸。与此不同,第2实施形态如图12所示,在滑动体3上形成的引导部35中的第二引导部36弯曲成向右突出的弓形。并且,整个引导部35也弯曲成弓形。而且,第一钩挂部25的右端与第二引导部36的右侧顶部(第二引导部36的最右侧部分)左右位置对齐。
除此以外,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A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同样设置。并且,该滑动机构1A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一样设置在前框体80与后框体90之间。并且,前框体80和后框体90由滑动机构1A连接。
第二引导部36弯曲成弓形。因此,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上位置或者反方向滑动时,施力机构5产生的施加力变化。下面对此具体进行说明。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从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的状态开始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时,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这样一来,由于滑动销4顶在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因此不会相对于底座2向上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和滑动销4向上移动,因此滑动销4在滑动体3上从第二钩挂部37移动到第二引导部36。并且,滑动销4在底座2上从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移动到第一钩挂部25。
进而,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继续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时,滑动体3继续相对于底座2向上移动。此时,由于滑动销4钩挂在第一钩挂部25中,因此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移动。并且,由于第二引导部36弯曲成弓形,因此滑动销4沿第一钩挂部25向右移动。由此,滑动销4受到来自施力机构5的更强的施力。即,滑动销4到旋转轴51的距离缩短,第一可动部件52与第二可动部件55互相靠近。因此,压缩弹簧58被压缩,其推斥力增大。另外,如果在滑动销4到达第二引导部36的右侧顶部之前使用者松开前框体80或后框体90,则由施力机构5的施力滑动销4回到第二钩挂部37。由此,滑动体3向下滑动,滑动体3回到原点位置。
使用者继续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使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这样一来,滑动销4到达第二引导部36的右顶部。此时,施力机构5的施力变得最大。使用者继续使前框体80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此时,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向左下方移动。因此,当滑动销4移动到比第二引导部36的右顶部靠下的位置时,利用施力机构5滑动体3自然相对于底座2向上滑动。伴随于此,前框体80自然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下滑动。当滑动体3移动到最上位置时,第一输入部92所有的摁钮91露出。并且,滑动销4被施力机构5推挤而进入到避让部38(图12A)。即使滑动销4进入避让部38,滑动销4也只是一部分移动到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其他部分仍残留钩挂在第一钩挂部25中。
如上所述,使用者只需要使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滑动销4的上下位置与第二引导部36的右顶部对齐的位置,滑动体3就在施力机构5的施力作用下滑动到最上位置。即,使用者不需要使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上位置。因此,对使用者来说可以不用长距离地滑动前框体80或滑动体3即可。因此,使用者仅用指尖就能够简单地向下打开前框体80。
当使用者使前框体80从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起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时,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此时,由于滑动销4顶在第一钩挂部25上,因此不会相对于底座2向下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和滑动销4向下移动,因此滑动销4沿避让部38和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移动。并且,滑动销4沿第一钩挂部25相对于底座2向右移动。由此,施力机构5产生的施力增大。进而,使用者使前框体80继续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滑动体3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此时,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向右上移动。当滑动销4移动到比第二引导部36的右顶部靠上的位置时,施力机构5的施力使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向左上移动。由此,滑动体3自然相对于底座2向下滑动。伴随于此,前框体80自然相对于后框体90向上滑动。并且,当滑动体3移动到原点位置时,滑动销4被施力机构5推挤而进入第二钩挂部37,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与此同时,滑动销4整体离开第一钩挂部25到第一引导部24中。并且,后框体90的整个前面被前框体80所覆盖。
另外,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沿相反方向滑动时,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A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同样作用。
<第3实施形态>
图13为表示第3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B的主视图。另外,第3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B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等所示,第1实施形态在底座上形成的引导部23中的第一引导部24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延伸。与此不同,第3实施形态如图13所示,第一引导部24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24a弯曲成向右侧突出的弓形。并且,第一引导部24的上部24b和下部24c沿上下方向直线状延伸。第一引导部24的中央部位24a的右侧顶部与旋转轴51上下的位置对齐。
除此以外,第3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B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同样设置。并且,该滑动机构1B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一样设置在前框体80与后框体90之间。并且,前框体80和后框体90由滑动机构1B连接。
本实施形态中第一引导部24设置成中央部位24a向右侧突出的弓形。因此,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者反方向滑动时,施力机构5产生的推力比第1实施形态时的大。
另外,第一引导部24也可以不设置成中央部位24a向右侧突出的弓形而设置成中央部位向左侧突出的弓形。此时,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者反方向滑动时,施力机构5产生的推斥力比第1实施形态时的小。
并且,第一引导部24也可以不设置成中央部位24a向右侧突出的弓形,而设置成第一引导部24从上端到下端曲折的波形。由此,当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反方向滑动时,能够使施力机构5产生的推斥力带缓急。
并且,如果第一引导部24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话,则通过适当改变其形状,能够适当改变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反方向滑动时施力机构5产生的推斥力。例如,第一引导部24也可以是直线状并相对于滑动体3的滑动方向倾斜。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说明过的第一引导部24的形状也可以适用于第2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A的第一引导部24。
<第4实施形态>
图14~图18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C的主视图。图19为表示了该滑动机构1C所具备的施力机构的透视图。另外,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C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图6等所示,第1实施形态使用压缩弹簧58作为施力机构5。与此不同,第4实施形态如图14~19所示使用拉伸弹簧101作为施力机构5。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施力机构5。
轴102的一端固定在旋转轴51上。并且,轴102的轴心与旋转轴51的轴心垂直。轴1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弹簧钩挂部件103。可动部件104安装在轴102上。该可动部件104能够沿轴102滑动地设置。可动部件104上安装有滑动销4。可动部件104上设置有弹簧钩挂部件105。弹簧钩挂部件105位于比弹簧钩挂部件103靠近旋转轴51一侧。弹簧101的一端被钩挂在弹簧钩挂部件103上,弹簧101的另一端被钩挂在弹簧钩挂部件105上。此时,由弹簧101的拉力向弹簧钩挂部件103一侧对弹簧钩挂部件105施力。
该轴102、可动部件104、弹簧钩挂部件103、105和拉伸弹簧101配置在底座2的后面与滑动体3的前面之间。该滑动销4插入引导部23和引导部35中。并且,凸缘41设置在滑动销4的头部。该凸缘41在引导部23的两侧钩挂在底座2的前面。旋转轴51与第1实施形态时一样连接在底座2上。此时,轴102能够以旋转轴51的轴心为中心旋转。旋转轴51设置的位置与第1实施形态时一样。该施力机构5利用拉伸弹簧101的拉力向离开旋转轴51的方向对滑动销4施力。
除此以外,第4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C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之间彼此相对应的部分同样设置。并且,该滑动机构1C与第1实施形态的滑动机构1一样设置在前框体80与后框体90之间。并且,前框体80和后框体90用滑动机构1C连接。
图14为表示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时的状态的图。如图14所示,滑动销4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中、位于第二钩挂部37的突出端。并且,滑动销4抵接在第一引导部24的上端。因此,即使由施力机构5向左斜上方对滑动销4施力,滑动体3也不会向上方移动。
图15为表示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与最下位置之间的状态的图。如图15所示,在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下位置或者反向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销4与旋转轴51上下位置对齐时,拉伸弹簧101(图15中省略了图示)的拉力最大。如果滑动体3的位置位于比图15的位置靠上,则拉伸弹簧101的拉力使滑动体3滑动到原点位置。相反,如果滑动体3的位置位于比图15的位置靠下,则拉伸弹簧101的拉力使滑动体3滑动到最下位置。这样的动作与第1实施形态时的相同。
图16为表示滑动体3位于最下位置时的状态的图。如图16所示,在滑动销4钩挂在第二钩挂部37上的状态下,滑动体3被施力机构5向下拉动。因此,滑动体3的位置被保持。
图17表示滑动体3位于原点位置与最上位置之间的状态。如图17所示,在滑动体3从原点位置滑动到最上位置或者反向滑动的过程中,滑动销4钩挂在第一钩挂部25中。因此,即使滑动体3滑动,滑动销4也不相对于底座2移动。另一方面,滑动销4沿第二引导部36相对于滑动体3移动。
图18为表示滑动体3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图。如图18所示,滑动体3钩挂在避让部38中。并且,由施力机构5将滑动销4推挤到避让部38中。而且,滑动销4同时钩挂于避让部38和第一钩挂部25。因此,滑动体3的位置被保持。
另外,施力机构5也可以是扭簧。此时扭簧的一个臂被连接在滑动销4上。该滑动销4能够绕滑动销4的轴心相对于扭簧旋转。另一方面,扭簧的另一个臂连接在旋转轴51上。该旋转轴51能够绕旋转轴51的轴心相对于扭簧旋转。于是,由扭簧向离开旋转轴51的方向对滑动销4施力。
并且,也可以将图12B所示形成了弯曲成弓形的引导部35的滑动体3适用于图14等所示的滑动机构1C中。并且,还可以将图13所示形成了具有弯曲部分(24a)的引导部23的底座2适用于图14等所示的滑动机构1C中。

Claims (18)

1.一种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具有:
滑动子(4);
底座(2),形成有沿第1方向即上下引导上述滑动子(4)的第一引导部(24)以及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一端相连、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一端弯曲而形成、钩挂上述滑动子的第一钩挂部(25);
滑动体(3),形成有沿上述第1方向即上下引导上述滑动子(4)的第二引导部(36)、与上述第二引导部(36)的一端相连、钩挂上述滑动子的第二钩挂部(37)、以及与上述第二引导部(36)的另一端相连的避让部(38),并能够沿第1方向相对于上述底座(2)滑动地被设置;以及
施力机构(5),一端连接在上述滑动子(4)上,另一端能够旋转地连接在上述底座(2)上,并使得该另一端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介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两端之间,该施力机构向离开该另一端的方向对上述滑动子(4)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钩挂部(25)相对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向上述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侧弯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和上述第二引导部(36)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位置错开;
上述第二引导部(36)和上述第一钩挂部(25)在第2方向上的位置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子(4)钩挂在上述第一钩挂部(25)中的状态下,上述第二引导部(36)沿上述第1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引导部(36)沿上述第1方向直线状延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1A),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引导部(36)被形成为向上述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侧突出的弓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两端和上述第二钩挂部(37)在第2方向上位置对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子(4)在钩挂在上述第二钩挂部(37)中的状态下沿上述第一引导部(24)滑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动子(4)钩挂在上述第二钩挂部(37)中、位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一端的状态下,上述第二钩挂部(37)沿以上述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为中心的径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沿上述第1方向直线状延伸。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机构(1B),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被形成为向上述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侧突出的弓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机构(1B),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弓形部分的顶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位置与上述施力机构(5)的另一端的位置对齐。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避让部(38)从上述第二引导部(36)的另一端退避到与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一端的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引导部(24)和上述第一钩挂部(25)具有第1沟槽或长孔;上述第二引导部(36)、上述第二钩挂部(37)和上述避让部(38)具有第2沟槽或长孔;上述第1沟槽或长孔与第2沟槽或长孔互相独立。
15.一种电子设备(8),其特征在于,具有前框体(80)、与上述前框体(80)相向的后框体(90)、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机构;
上述底座(2)被安装在上述前框体(80)上,上述滑动体(3)被安装在上述后框体(90)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8),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框体(80)的后面形成有开口,上述底座被嵌入上述开口内,并且上述滑动体(3)的一部分进入上述开口内;
上述滑动体(3)在第1方向上滑动的范围为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所述第1位置为上述第一引导部(24)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钩挂部(37)对齐即相对,并且上述滑动体与上述开口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一个壁面(86)接触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为上述避让部(38)与上述第一钩挂部(25)对齐即相对,并且上述滑动体(3)与上述开口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另一个壁面(85)接触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8),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输入部(92),被设置在上述后框体(90)的前面、以上述滑动体(3)的安装位置为基准作为上述第1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相反侧的一侧;
第二输入部(94),被设置在上述后框体(90)的前面、以上述滑动体(3)的安装位置为基准作为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一侧的相反侧的上述另一侧。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8),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上述前框体(80)前面的显示部(83)。
CN200910139649A 2008-07-18 2009-06-30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6311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7414/2008 2008-07-18
JP2008187414A JP4513911B2 (ja) 2008-07-18 2008-07-18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1150A true CN101631150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30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649A Pending CN101631150A (zh) 2008-07-18 2009-06-30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20396B2 (zh)
JP (1) JP4513911B2 (zh)
CN (1) CN10163115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191A (zh) * 2010-02-15 2011-08-24 有限会社田岛 电子设备用的滑动式弹簧机构
CN102458073A (zh) * 2010-10-22 2012-05-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有轻推移力及高弹引力之相对位移装置
CN102891214A (zh) * 2011-07-19 2013-01-23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引线准备装置及引线准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1963A (en) * 2009-06-23 2011-0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TWI426189B (zh) * 2010-10-19 2014-02-11 First Dome Corp And has a light thrust and high elastic force of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device
TWM436311U (en) * 2011-11-15 2012-08-21 First Dome Corp Opening/closing guiding structure of long stroke sliding cover
TWM441997U (en) * 2012-04-30 2012-11-21 First Dome Corp Improved structure of elastic device
CN108802460B (zh) * 2017-05-04 2024-01-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及实现兼容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9723B2 (en) * 2003-08-25 2009-10-06 Laird Technologies Korea Yh Sliding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KR100543777B1 (ko) 2003-08-25 2006-01-23 주식회사 엠투시스 슬라이딩 방식 개폐장치를 갖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4252428B2 (ja) * 2003-11-25 2009-04-0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
JP4345005B2 (ja) * 2004-05-31 2009-10-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FI20040853A (fi) * 2004-06-18 2005-12-19 Nokia Corp Käyttöliittymäelementin avaaminen ja sulkeminen
US20060056141A1 (en) * 2004-09-13 2006-03-16 Nokia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4344887B2 (ja) * 2004-10-13 2009-10-14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情報端末
JP2007067892A (ja) 2005-08-31 2007-03-15 Toya Kensetsu Kogyo:Kk 携帯電話機
US20070060220A1 (en) * 2005-09-14 2007-03-15 An-Szu Hsu Gliding structure for glide-open type mobile phone
CN201039241Y (zh) 2007-05-11 2008-03-19 东莞智得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手机滑盖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191A (zh) * 2010-02-15 2011-08-24 有限会社田岛 电子设备用的滑动式弹簧机构
CN102458073A (zh) * 2010-10-22 2012-05-16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有轻推移力及高弹引力之相对位移装置
CN102458073B (zh) * 2010-10-22 2015-07-08 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兼具有轻推移力及高弹引力之相对位移装置
CN102891214A (zh) * 2011-07-19 2013-01-23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引线准备装置及引线准备方法
CN102891214B (zh) * 2011-07-19 2015-07-29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引线准备装置及引线准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13911B2 (ja) 2010-07-28
JP2010028453A (ja) 2010-02-04
US20100016043A1 (en) 2010-01-21
US8620396B2 (en) 2013-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1150A (zh) 滑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JP4731587B2 (ja) 移動通信端末機
CN202904430U (zh) 设备打开和关闭机构以及信息设备
JP4521489B2 (ja)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US80264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ejecting an external device
JP5676818B2 (ja) スライディング及びティルティング可能なタブレットコンピューター
CN104023097B (zh) 便携式信息处理终端
CN211344498U (zh) 电子设备
JP5019229B2 (ja)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WO2009106671A1 (en) A slider actuator
CN104299826A (zh) 键盘
KR101094164B1 (ko) 단말기
KR101266376B1 (ko)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CN101420827A (zh) 横向弯曲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装置的滑动组合件及其部件
JP4282458B2 (ja) パネルの角度が調節可能な電子機器
KR101107122B1 (ko) 모바일 기기
CN103376839B (zh) 电子设备
KR20100008659U (ko) 슬라이드 겸용 스윙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US20120120574A1 (en) Slid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KR200402997Y1 (ko) 휴대폰용 슬라이딩 장치
KR101154420B1 (ko)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KR101086720B1 (ko)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전자기기
KR101129266B1 (ko) 슬라이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KR10110712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라이드 힌지 장치
JP5592135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1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2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5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orp.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