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512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2512A CN101622512A CN200880007072A CN200880007072A CN101622512A CN 101622512 A CN101622512 A CN 101622512A CN 200880007072 A CN200880007072 A CN 200880007072A CN 200880007072 A CN200880007072 A CN 200880007072A CN 101622512 A CN101622512 A CN 1016225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sheet
- slit
- lines portion
- condensed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其由以下部件构成:传热管(12);多个传热翅片(13a),它们沿着与传热管(12)的轴线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切出立起片(14),其设置在各个传热翅片(13a)的传热面上。在切出立起片(14)的上端或者上下两端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的切口。该切口对在传热翅片的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引导以使其流动至下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用的室内机等的热交换器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机用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一般采用交叉翅片盘管型的空气热交换器。在这种热交换器中,制冷运转时在热交换器(蒸发器)的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因其自重而沿着热交换器的翅片表面流下。进而,该冷凝水被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方的排水盘收集并被排出至室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21和图23中示出具备这种热交换器的现有的空调机用室内机。该空调机用的室内机1具备折弯成λ字状的空气热交换器32以及横流风扇31。在该室内机1中,从室内机1的上面和前面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室内机1的底面朝斜下方吹出。并且,室内机1具备箱型的主体外壳20。主体外壳20以使背面面板抵接在房屋的壁面上的状态设置在壁面上。
在主体外壳20的前表面和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口25。在主体外壳20内设置有空气热交换器32和横流风扇31。空气热交换器32由前热交换部32a和后热交换部32b构成。横流风扇31设置在前热交换部32a和后热交换部32b的下方。通过横流风扇31,温度调节空气通过涡旋构造的送风通路30以及主体外壳20的吹出口29被朝斜下方吹出。前热交换部32a和后热交换部32b的下端分别固定并支承在各排水盘28a、28b内。
如图22所示,各热交换部32a、32b由传热管12、传热翅片13a、切出立起片14以及未图示的管板构成。传热管12在空气流F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两列、并且交替错开位置地配置。传热翅片13a沿着传热管12的轴线以预定的间距排列、并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切出立起片14由多个狭缝或者通气窗构成,并且在各个传热翅片13a的传热面上设置在各个传热管12的上侧和下侧。
各个切出立起片14由从空气流F的上游排列到下游(从图22的左侧到右侧)的四列狭缝或者通气窗构成。各个切出立起片14中的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a比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b长。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在进行制冷或者制热运转时,当驱动作为送风单元的横流风扇31时,室内的空气经由吸入口25被吸入。进而,经由热交换面积大并且空气吸入区域广的λ形状的热交换器32以低压损且均匀地被热交换,该热交换后的温度调节空气(冷气或者暖气)从主体外壳20的吹出口29被吹出。这样被吹出的温度调节空气流动至下方,由此,实现舒适的制冷或者制热奏效的室内环境。
在这种壁挂式的空调机用室内机中,当进行热交换器32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制冷运转时,空气中的水分在传热翅片13a、13b的表面上冷凝、结露。进而,该水滴附着、滞留在翅片之间以及切出立起片14上。
这样产生的冷凝水在运转停止后也容易残存在翅片和切出立起片14等上。进而,该残存的水引起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或者翅片的腐蚀等,成为翅片表面的亲水性变差或产生气味的原因。
从图21可以清楚,前热交换部32a和后热交换部32b大致沿着竖直方向配置。即,各个热交换部32a、32b相对于竖直轴以极小的倾斜角度配置。因此,在热交换器上产生的冷凝水因其自重而沿着翅片面朝下方流动,并被收集在排水盘28a、28b中。
但是,实际上,由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中的翅片的间距较窄、或者翅片表面的亲水性下降等原因,即使热交换器大致沿着竖直方向设置,也存在冷凝水滞留在翅片或切出立起片等上、难以朝下方流动的问题。
并且,根据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种类不同,例如如图23所示,也存在热交换器42的主要部42a相对于竖直轴大幅向下方倾斜的热交换器。在这种情况下,重力不沿着翅片和切出立起片的长度方向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和风的方向相反,因此存在冷凝水的动作容易变得不稳定、水容易从吹出口49飞散的问题。
另外,图23示出空调机用室内机1、顶棚3、送风通路40、横流风扇41、热交换器42的主要部42a、热交换器42的上端部42b、顶棚面板44、空气吸入口45、空气吹出口49、主体外壳50以及第一~第三排水盘48a~48c。
这些问题即使是在设置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a如图24所示那样被分割为上部和下部的情况下也完全同样地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39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切出立起片的下端或者上端和下端设置沿着纵向延伸的线状部,从而能够促进冷凝水朝向下方的流动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等的热交换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以下部件的热交换器:传热管;多个传热翅片,它们沿着与传热管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及切出立起片,其设置在传热翅片的传热面上。在切出立起片的下端设置有线条部,所述线条部向下方延伸,并且用于将在传热面上产生的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根据该结构,冷凝水经由线条部顺畅地流下,而不会滞留在传热翅片之间、特别是传热翅片的切出立起片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由于制冷运转中的排水性也变好,因此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能够防止水飞溅等。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在切出立起片的上端设置有线条部,所述线条部向上方延伸,并且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根据该结构,冷凝水顺畅地流入切出立起片内,而不会滞留在传热翅片之间、特别是传热翅片的切出立起片的上端。进而,冷凝水经由从切出立起片的下端朝下方延伸的线条部顺畅地流下。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制冷运转中的排水性也变好,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能够防止水飞溅等。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切出立起片被分割为上部和下部,在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有线条部,所述线条部沿着纵向延伸,并且用于将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根据该结构,在分割后的切出立起片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冷凝水也被线条部引导至下方。因此,即使是在采用分割式的切出立起片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排出冷凝水。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线条部连通至切出立起片内。
根据该结构,沿着线条部流动的冷凝水顺畅地流入切出立起片内。进一步,冷凝水从切出立起片内朝下方顺畅地流出,并流落至传热翅片的下方。因此,切出立起片处的冷凝水的排出效果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热交换器中,优选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倾斜,线条部在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在窄角部。
在以往的结构中,狭缝的上端和下端处的倾斜角度大,沿着圆弧设置在各个传热管的周围。因此,在各个狭缝中流下的冷凝水容易滞留在狭缝的上端面附近,即使在停止空调用室内机的运转之后也很长时间都不会流下。
对于这一点,根据该结构,切出立起片的上端附近的冷凝水从切出立起片的窄角部顺畅地流入切出立起片内,并且,切出立起片内的冷凝水从切出立起片的下端的窄角部顺畅地流下。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倾斜,切出立起片的上端的线条部设置在切出立起片的广角部。
这样,即使将切出立起片的上端的线条部设置在广角部,也能够得到与设置在窄角部的情况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线条部设置在切出立起片的端部中央。
即使将线条部设置在切出立起片的端部中央,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结构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在线条部为切口的情况下,由于狭缝的切出立起线的位置和切口线的位置错开,因此切出立起加工的精度提高,能够抑制翅片面的变形。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线条部沿着传热翅片的级间距延伸。
这样,在设置有沿着传热翅片的级间距延伸的线条部的情况下,冷凝水沿着纵向呈直线状地被引导,因此冷凝水的排出效率提高。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切出立起片的上端或者下端的线条部避开供传热管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倾斜地延伸。
根据该结构,由于线条部从翅片套环离开,因此,能够消除在翅片套环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与线条部的干涉。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热交换器具备排水用肋,所述排水用肋沿着传热翅片的前缘或者后缘设置,并且与切出立起片的下端的线条部接近或者连接。
根据该结构,冷凝水被切出立起片的下端的线条部引导至排水用肋,并且冷凝水经由该排水用肋更加高效地被排出。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线条部是线状的切口。
根据该结构,沿着线状的切口流动的冷凝水顺畅地流入切出立起片内。进而,切出立起片内的冷凝水从切出立起片内顺畅地流下,并流落至传热翅片的下方。因此,切出立起片中的冷凝水的排出效果更佳有效地提高。并且,与线条部是槽的情况相比,通风阻力被抑制得较小。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线条部是线状的槽。
根据该结构,沿着线状的槽流动的冷凝水顺畅地流入切出立起片内。进而,切出立起片内的冷凝水从切出立起片内顺畅地流下,并流落至传热翅片的下方。因此,切出立起片中的冷凝水的排出效果更加有效地提高。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切出立起片是通气窗。
根据该结构,冷凝水经由从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延伸的线条部顺畅地流下,而不会滞留在传热翅片之间、特别是由通气窗构成的切出立起片上。由此,能够防止环境浮游物于附着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制冷运转中的排水性变好,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能够防止水飞溅等。
在上述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热交换器是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
根据以上的各发明的结构,在传热翅片表面上容易产生结露的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当进行制冷运转时,能够将在传热翅片之间以及切出立起片上产生的冷凝水顺畅地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2是将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4是将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18(a)~(c)是将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20(a)~(e)是将各个实施方式中共用的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21是示出具备第一现有例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示出具备第二现有例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用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第三现有例所涉及的空气热交换器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参照图21、图23等)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和作用。
空气热交换器32(32b)由传热管12、传热翅片13a、13b、切出立起片14以及未图示的管板构成。传热管12在空气流F的上游侧(前侧)和下游侧(后侧)配置两列、并且交替错开位置地配置。传热翅片13a、13b沿着传热管12的轴线以预定的间距排列、并且相互平行地配置。切出立起片14由多个狭缝14a、14b构成,并且在各个传热翅片13a的传热面上设置在各个传热管12的上侧和下侧。管板设置在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附近。
各个切出立起片14由从空气流F的上游侧排列到下游侧(从图示左侧到右侧)的四列狭缝14a、14b构成。各个切出立起片14中的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b比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各个切出立起片14a长。
在各个传热翅片13a、13b中,各个切出立起片14的狭缝14a、14b具备具有预定的倾斜角的上端和下端。在前两列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沿着狭缝14a、14b的前缘分别设置有向上方或者下方延伸的各个线条部。另一方面,在后两列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沿着狭缝14a、14b的后缘也分别设置有向上方或者下方延伸的各个线条部。各个线条部是用于通过毛细管作用将冷凝水引导至下方的部分、具体而言是线状的切口(图20(a)所示的切断部)a、b,它们连通至各个狭缝14a、14b内。
根据该结构,在传热翅片13a、13b的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从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延伸的切口a中之后,抑制了冷凝水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内的作用。然后,经由从各个狭缝14a、14b的下端延伸的切口b朝向传热翅片13a、13b的下端顺畅地流动。进而,通过传热翅片13a、13b流入到位于它们的下方的排水盘(参照图5的28a、28b)内。
因此,在传热翅片13a、13b的翅片面之间,冷凝水不会滞留在切出立起片14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上。因此,能够防止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在制冷运转中排水变好,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防止了水飞溅等。
其结果是,能够简单地且低成本地提供如下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是适用于图21和图23所示的空调机用室内机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的空气热交换器,能够防止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制冷运转中的排水性良好,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能够防止水飞溅。
也可以代替狭缝14a、14b,例如使用通气窗来形成切出立起片14。并且,也可以变更狭缝14a的方式和数量、列数。并且,也可以将切口a、b变更为浅且狭窄的线状的槽。由于切口与槽不同、不具有凸面,因此在几乎不产生通风阻力这点上是有利的。
(第二实施方式)
图3和图4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中,与图24的现有例同样,作为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分割型的狭缝14a。进而,如图4所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此处,位于分割狭缝14a之间的切口b与向下方延伸的切口c和向上方延伸的切口a连续。在该情况下,顺着翅片面流下的冷凝水经由线条部a、b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并且,该冷凝水经由切口b、c从各个狭缝14a、14b顺畅地流出至下方。因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狭缝14a、14b中,而是迅速地流下至下方。即,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顺畅的冷凝水的排出作用。
(第三实施方式)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作为切出立起片14采用分割型的狭缝14a。但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狭缝分割部的分割面并不倾斜的、而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进而,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此处,位于分割狭缝14a之间的切口b与向下方延伸的切口c和向上方延伸的切口a连续。在该情况下,顺着翅片面流下的冷凝水经由线条部a、b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并且,该冷凝水经由切口b、c从各个狭缝14a、14b顺畅地流出至下方。由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狭缝14a、14b中,而是迅速地流下至下方。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顺畅的冷凝水的排出作用。
(第四实施方式)
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各个狭缝14a、14b中,在横向邻接的各个狭缝14a、14b之间进一步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即线条部d、e、f。
在从空气流的上游排列到下游的四列狭缝14a、14b中,在第一列的分割型狭缝14a和第二列的一体型狭缝14b之间设置有线条部d、e。各个线条部d、e以在上部和下部这两处分离的状态设置。并且,在第二列的一体型狭缝14b和第三列的一体型狭缝14b之间设置有线条部f。线条部f由从其上端到下端连续的一条线构成。另外,在第三列的一体型狭缝14b和第四列的分割型狭缝14a之间也设置有线条部d、e。各个线条部d、e以在上部和下部这两处分离的状态设置。各个线条部d、e、f均沿着纵向延伸。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顺着翅片面流下的冷凝水经由线条部a、b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并且,该冷凝水经由切口b、c从各个狭缝14a、14b顺畅地流出至下方。由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狭缝14a、14b中,而是迅速地流下至下方,而且,残存在翅片面的各个狭缝14a、14b之间的冷凝水也经由设置在各个狭缝14a、14b之间的狭缝d、e、f顺畅地流下。因此,能够实现比第三实施方式更加顺畅的冷凝水的排出作用。
(第五实施方式)
图7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中的从狭缝14a、14b的上端延伸的线状的切口a不是设置在窄角部、而是设置在广角部。如公知的那样,翅片面上的冷凝水具有集中于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fin collar)的中央下部的倾向。因此,通过将线状的切口a设置在狭缝14a、14b的上端的广角部,对于将集中于翅片套环下部的冷凝水顺畅地排出是有效的。
(第六实施方式)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与将线状的切口a、b、c设置在各个狭缝14a、14b的窄角部和分割部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如图8所示,切口a、b、c被设置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中央以及下端中央。
在该情况下,顺着翅片面流下的冷凝水经由线条部a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并且,该冷凝水经由切口b、c从各个狭缝14a、14b顺畅地流出至下方。因此,冷凝水不会滞留在狭缝14a、14b中,而是迅速地流下至下方。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顺畅的冷凝水的排出作用。
在该情况下,当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中央和下端中央加工切口时,能够在与形成狭缝的翅片切开部不同的位置加入切口a、b、c。因此,加工的自由度变高,能够避免形成狭缝时产生的翅片面的变形,还能够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大。
(第七实施方式)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分别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a、14b。进而,在将切口a、b设置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中,除去各个狭缝的上端的切口a。
根据该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抑制了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狭缝14a、14b的上端没有切口,因此能够抑制冷凝水从狭缝的上部流入。并且,当成形翅片套环等时,至少上侧的切口a不会与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干涉。
(第八实施方式)
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倾斜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去各个狭缝的上端的切口a,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
根据该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抑制了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各个狭缝14a、14b的上侧的切口a中之后、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狭缝14a、14b的上端没有切口,因此能够抑制冷凝水从狭缝的上部流入。并且,当成形翅片套环等时,至少上侧的切口a不会与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干涉。并且,由于狭缝分割部倾斜地形成,因此能够促进冷凝水从分割部的上部朝向下部的流动。
(第九实施方式)
图11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翅片14a。与第七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去各个狭缝的上端的切口a,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
根据该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比,虽然较小地抑制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各个狭缝14a、14b的上侧的切口a中之后、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的作用,但是能够抑制冷凝水从狭缝的上部流入。并且,当成形翅片套环等时,至少上侧的切口a不会与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干涉。
(第十实施方式)
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六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中除去各个狭缝的上端的线状的切口a,所述第六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
根据该结构,与第六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抑制了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各个狭缝14a、14b的上侧的切口a中之后、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中的作用,但能够抑制冷凝水从狭缝的上部流入。并且,当成形翅片套环等时,至少上侧的切口a不会与供传热翅片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干涉。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了平行分割型狭缝14a的中央的切口b之外所有的切口a、b、c都避开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的窄角部以及各个狭缝14a的分割部中央分别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并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
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与翅片套环15的存在无关,在各个传热翅片13a、13b上设置有沿着方向延伸的切口部a、b、c的情况下,在翅片套环15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有可能会与切口a、b、c干涉。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切口a、b、c和翅片套环15的距离,因此能够避免切口与模具的干涉,翅片加工的自由度变高,其成形精度也提高。并且,如公知的那样,翅片面上的冷凝水具有集中于翅片套环15的中央下部而垂下的倾向。对于这一点,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的切口a倾斜,因此冷凝水容易被切口a捕捉,冷凝水朝向狭缝14a、14b的流入变得容易。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了平行分割型狭缝14a的中央的切口b之外的所有的切口a、b、c都避开供传热管12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15倾斜地延伸,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的窄角部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分别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
像第三实施方式那样,与翅片套环15的存在无关,在各个传热翅片13a、13b上设置有沿着纵向延伸的切口部a、b、c的情况下,在翅片套环15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有可能会与切口a、b、c干涉。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充分地确保切口a、b、c和翅片套环15的距离,因此能够避免切口与模具的干涉,翅片加工的自由度变高,其成形精度也提高。并且,如公知的那样,翅片面上的冷凝水具有集中于翅片套环15的中央下部而垂下的倾向。对于这一点,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的切口a倾斜,因此冷凝水容易被切口a捕捉,冷凝水朝向狭缝14a、14b的流入变得容易。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该实施方式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倾斜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去各个狭缝的上端的切口a,所述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翅片14a的中央分别设置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另一方面,在除了分割型狭缝14a的中央的切口之外的所有的切口a、b、c都避开翅片套环15倾斜地延伸。
根据该结构,与第十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抑制了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各个狭缝14a、14b的上侧的切口a中之后、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内的作用,但是,在翅片套环15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不会与切口a干涉。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16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除去狭缝的上端的切口a,所述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各个狭缝14a的中央分别设置沿着纵向延伸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a、b、c,另一方面,除了分割型狭缝14a的中央的切口之外的所有的切口a、b、c都避开翅片套环15倾斜地延伸。
根据该结构,与第十一实施方式相比,虽然抑制了在翅片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被收集至各个狭缝14a、14b的上侧的切口a中之后、不绕入各个狭缝14a、14b的上端面而流入各个狭缝14a、14b内的作用,但是,在翅片套环15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不会与切口a干涉。
(第十五实施方式)
图17示出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倾斜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沿着前列的翅片13a的前缘和后列的翅片13b的后缘设置有排水用的肋16a、16b,所述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仅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下端的窄角部设置有朝斜下方延伸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b、c。这些肋16a、16b在一方的翅片面上具有凹部,在另一方的翅片面上具有凸部。进而,从狭缝14a、14b的下端的窄角部延伸的线状的切口c与肋16a、16b连接,或者接近肋16a、16b。
在该情况下,作为肋16a、16b,例如可以列举出图18(a)所示的截面半圆形状的肋、图18(b)所示的截面三角形状的肋、图18(c)所示的截面方形状的肋等。根据该结构,除了消除在翅片套环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与切口的干涉之外,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侧缘附近的狭缝14a内的冷凝水经由肋16a、16b的槽顺畅地被排出至下方。
(第十六实施方式)
图19示出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适用于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中央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一体型的狭缝14b,作为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两侧缘附近的切出立起片14采用平行分割型的狭缝14a。在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中,沿着前列的翅片13a的前缘和后列的翅片13b的后缘设置有排水用的肋16a、16b,所述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的结构为,仅在各个狭缝14a、14b的下端的窄角部设置有避开翅片套环15朝斜下方延伸、并且具有预定的长度的线状的切口(线条部)c、b。这些肋16a、16b在一方的翅片面上具有凹部,在另一方的翅片面上具有凸部。进而,从狭缝14a、14b的下端的窄角部延伸的线状的切口与肋16a、16b连接,或者接近肋16a、16b。
在该情况下,作为排水用的肋16a、16b例如可以列举出图18(a)所示的截面半圆形状的肋、图18(b)所示的截面三角形状的肋、图18(c)所示的截面方形状的肋等。根据该结构,除了消除在翅片套环的冲压成形中使用的模具与切口的干涉之外,位于各个传热翅片13a、13b的侧缘附近的狭缝14a内的冷凝水经由肋16a、16b的槽顺畅地被排出至下方。
(具有冷凝水的流入排出效果的线条部的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作为各个实施方式的线条部a~c,除了图20(a)所示的切口以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图20(b)所示的微小空间、图20(c)所示的划线(罫書)状的微小槽、图20(d)所示的微小狭缝、图20(e)所示的微小通气窗等。在这些情况下,由于能够发挥由微小的间隙产生的毛细管现象,因此能够引入周围的冷凝水,并能够将该冷凝水顺畅地排出。
(各种应用方式)
各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例如作为图21、图23所示的空调机用室内机的交叉翅片盘管型空气热交换器是最合适的。具体而言,能够简单地、并且低成本地提供如下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不会产生环境浮游物附着于翅片表面、细菌的繁殖、翅片的腐蚀等,并且制冷运转中的排水性良好,制冷能力提高,通风阻力降低,且能够防止水飞溅等。本发明的热交换器能够应用于其他的所有方式的冷冻装置中。
Claims (14)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备:传热管;多个传热翅片,它们沿着与所述传热管的轴线交叉的方向相互平行地排列;以及切出立起片,其设置在所述传热翅片的传热面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下端设置有线条部,所述线条部向下方延伸,并且用于将在所述传热面上产生的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设置有线条部,所述线条部向上方延伸,并且用于将所述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立起片被分割为上部和下部,在所述上部和下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线条部,所述线条部沿着纵向延伸,并且用于将所述冷凝水引导至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条部连通至所述切出立起片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倾斜,所述线条部在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在窄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和下端倾斜,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的线条部设置在所述切出立起片的广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条部设置在所述切出立起片的端部中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条部沿着所述传热翅片的级间距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上端或者下端的线条部避开供所述传热管贯穿插入的翅片套环而倾斜地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排水用肋,所述排水用肋沿着所述传热翅片的前缘或者后缘设置,并且与所述切出立起片的下端的线条部接近或者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条部是线状的切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条部是线状的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出立起片是通气窗。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空调机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56648/2007 | 2007-03-07 | ||
JP2007056648 | 2007-03-07 | ||
JP2008050600A JP5417718B2 (ja) | 2007-03-07 | 2008-02-29 | 熱交換器 |
JP050600/2008 | 2008-02-29 | ||
PCT/JP2008/054072 WO2008108437A1 (ja) | 2007-03-07 | 2008-03-06 | 熱交換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2512A true CN101622512A (zh) | 2010-01-06 |
CN101622512B CN101622512B (zh) | 2013-03-13 |
Family
ID=39738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70721A Active CN101622512B (zh) | 2007-03-07 | 2008-03-06 | 热交换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089562A1 (zh) |
EP (1) | EP2119995B1 (zh) |
JP (1) | JP5417718B2 (zh) |
KR (1) | KR20090122229A (zh) |
CN (1) | CN101622512B (zh) |
AU (1) | AU2008221874B2 (zh) |
WO (1) | WO200810843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6175A (zh) * | 2013-09-04 | 2015-09-3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和使用其的冷却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69409B2 (ja) * | 2011-01-21 | 2014-08-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CN103857974B (zh) * | 2012-04-23 | 2018-03-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翅片管热交换器和其制造方法 |
EP2725311B1 (en) * | 2012-10-29 | 2018-05-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eat exchanger |
SE538217C2 (sv) * | 2012-11-07 | 2016-04-05 | Andri Engineering Ab | Värmeväxlare och ventilationsaggregat innefattande denna |
WO2015173938A1 (ja) * | 2014-05-15 | 2015-11-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DE102017120124A1 (de) * | 2017-09-01 | 2019-03-07 | Miele & Cie. Kg | Lamellenrohrwärmeübertrager |
US11774187B2 (en) * | 2018-04-19 | 2023-10-03 |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 Heat transfer fin of fin-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
DE102018131026A1 (de) | 2018-12-05 | 2020-06-10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Wärmeübertrager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 Elektrofahrzeug |
US11236951B2 (en) * | 2018-12-06 | 2022-02-01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eat exchanger fin surface enhancement |
JP7159975B2 (ja) * | 2019-05-24 | 2022-10-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交換器 |
JP7263970B2 (ja) * | 2019-08-06 | 2023-04-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交換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2302A (en) * | 1978-07-07 | 1980-01-28 | Hitachi Ltd | Heat exchanger |
JPH05322470A (ja) * | 1992-05-28 | 1993-12-07 | Hitachi Ltd | 熱交換器 |
KR100197718B1 (ko) * | 1996-12-30 | 1999-06-15 | 윤종용 |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
KR100220724B1 (ko) * | 1996-12-30 | 1999-09-15 | 윤종용 |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
JPH10332291A (ja) * | 1997-05-30 | 1998-12-15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
KR100347944B1 (ko) * | 1999-06-03 | 2002-08-09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용 증발기의 핀 |
JP2001116488A (ja) * | 1999-10-15 | 2001-04-27 | Toyo Radiator Co Ltd | 空調用熱交換器のプレートフィン |
JP2001296095A (ja) * | 2000-04-13 | 2001-10-26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及び該熱交換器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装置 |
JP3838136B2 (ja) * | 2002-03-29 | 2006-10-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ン付き熱交換器 |
JP2004353914A (ja) | 2003-05-28 | 2004-12-16 | Daikin Ind Ltd | 空気吹出口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用室内ユニット |
US7021370B2 (en) * | 2003-07-24 | 2006-04-0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Fin-and-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
JP2006038311A (ja) * | 2004-07-26 | 2006-02-09 | Daikin Ind Ltd | フィン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 |
JP2006153327A (ja) * | 2004-11-26 | 2006-06-15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器 |
-
2008
- 2008-02-29 JP JP2008050600A patent/JP5417718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3-06 KR KR1020097018926A patent/KR2009012222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3-06 CN CN2008800070721A patent/CN101622512B/zh active Active
- 2008-03-06 EP EP08721492.0A patent/EP211999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3-06 US US12/527,364 patent/US201000895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8-03-06 WO PCT/JP2008/054072 patent/WO200810843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3-06 AU AU2008221874A patent/AU200822187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56175A (zh) * | 2013-09-04 | 2015-09-30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和使用其的冷却装置 |
CN104956175B (zh) * | 2013-09-04 | 2017-12-22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和使用其的冷却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90122229A (ko) | 2009-11-26 |
EP2119995B1 (en) | 2018-05-02 |
JP2008249320A (ja) | 2008-10-16 |
EP2119995A4 (en) | 2014-05-14 |
AU2008221874A1 (en) | 2008-09-12 |
AU2008221874B2 (en) | 2011-01-20 |
CN101622512B (zh) | 2013-03-13 |
JP5417718B2 (ja) | 2014-02-19 |
EP2119995A1 (en) | 2009-11-18 |
WO2008108437A1 (ja) | 2008-09-12 |
US20100089562A1 (en) | 2010-04-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2512B (zh) | 热交换器 | |
US5211219A (en) | Air conditioner | |
EP2048465B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 |
US20080035317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0518854B1 (ko) | 열교환기 | |
US20070204977A1 (en) | Heat exchanger for station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water condensate drainage | |
JP5522150B2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 |
US6435268B1 (en) | Evaporator with improved condensate drainage | |
JP2016200338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172772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 |
JP2009275967A (ja) | 熱交換器 | |
CN208750990U (zh) |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空调装置 | |
JP5506821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5180772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2012026587A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 |
KR101079364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CN211451340U (zh) | 一种风道壳体和空调器 | |
JP2020180752A (ja) |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JP7401802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室内機 | |
JP2008215757A (ja) | 熱交換器 | |
JP2008224200A (ja) | 熱交換器 | |
CN219693469U (zh) | 除湿机 | |
JP3863034B2 (ja) | 熱交換器 | |
CN206001668U (zh) | 室内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5571241B (zh) | 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