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1868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1868A
CN101621868A CN200910146572A CN200910146572A CN101621868A CN 101621868 A CN101621868 A CN 101621868A CN 200910146572 A CN200910146572 A CN 200910146572A CN 200910146572 A CN200910146572 A CN 200910146572A CN 101621868 A CN101621868 A CN 1016218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king
mentioned
ectosome
storehouse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尾胜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Electronics Holdings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1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8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吸气口或排气口被堵塞或者风扇装置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烘烤仓的外体的异常温度上升的加热烹调器。控制装置102,根据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温度,对烘烤仓8或风扇装置6进行控制,防止烘烤仓8的外体的温度异常上升,防止顶板框5等使用者容易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上升。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烹调器主体内除了对载置于顶板上的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之外,还具备烘烤仓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这样的装置:在具有对载置于顶板上的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的加热烹调器(IH烹调加热器)中,在烹调器主体内,设置有在内部具有加热器的烘烤仓,且设置有从烹调器主体的吸气口吸入外气并将之在对烘烤仓的外体进行了冷却之后从排气口排出的风扇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存在这样的装置:设置有支撑顶板的顶板框(外框)(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许第3051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165169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因为由于烘烤仓的加热器一般配置在仓内上部,所以烘烤仓的外体的上表面的温度会上升到高温度,所以烘烤仓的外体要由来自风扇装置的冷却风进行冷却。但是,在烹调器主体的吸气口或排气口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从而冷却风量减少的情况下,或者在风扇装置发生故障从而没有冷却风的情况下,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变得散热不良,从而因烘烤仓的外体上表面的热,使得顶板框等使用者容易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会异常地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吸气口或排气口被堵塞或者风扇装置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烘烤仓的外体的异常温度上升的加热烹调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包括:烹调器主体;顶板组件,其安装在该烹调器主体的上面,并具备顶板及支撑该顶板的顶板框;加热单元,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并对载置于上述顶板组件的顶板上的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烘烤仓,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风扇装置,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且从吸气口吸入外气,并将之在对上述烘烤仓的外体进行了冷却之后从排气口排出到外部;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上;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上述烘烤仓的外体的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其对上述加热单元、风扇装置及烘烤仓进行控制;其中,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上述烘烤仓或风扇装置进行再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由于控制装置根据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烘烤仓或风扇装置进行再控制,所以能够防止烘烤仓的外体的温度异常上升,能够防止顶板框等使用者容易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在拆下了顶板组件以及操作面板单元的状态下表示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X1-X1线的纵剖正面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X2-X2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X3-X3线的纵剖侧面图;
图6是电结构图;
图7是作用说明用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与图1相当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与图5相当的图;以及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的、与图5相当的图。
符号说明
附图中,1表示烹调器主体,2表示主体壳体,3表示顶板组件,4表示顶板,5表示顶板框,5b表示排气口,6表示风扇装置,7表示电路单元,8表示烘烤仓,10表示区划板,11表示烘烤用外壳(外体),11a表示凹部,12a及12b表示上及下加热器,16表示间隔体(加热部间隔部),16b表示间隔部,21及22表示加热线圈(加热单元),40表示电路基板,42表示操作面板单元(操作部),45表示基板壳体,46表示电路基板,49表示第1吸气口(吸气口),53表示冷却风扇,55表示风扇外壳,64表示第2吸气口(吸气口),74表示间隔板(操作部间隔部),75表示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80及81表示IGBT(开关元件),102表示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至图7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固定类型的加热烹调器(IH烹调加热器)的第1实施例。
首先,在图1中,烹调器主体(以下简称为主体)1,具备上表面形成了开口的矩形箱状的主体壳体2和安装在该主体壳体2的上面的顶板组件3。顶板组件3具备例如玻璃制的顶板4和支撑该顶板4的金属、例如铝制的顶板框5。并且,在顶板4的上表面上,载置烹调容器W(参照图6)。
在主体壳体2内的一侧、即从前方看右侧,配置有后面描述的风扇装置6及电路单元7(参照图3至图5),在成为另一侧的左侧,配置有烘烤仓8。在主体壳体2内,在右侧的风扇装置6及电路单元7与左侧的烘烤仓8之间,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区划板10,利用该区划板10左右地区划主体壳体2内部。
烘烤仓8,在作为外体的、前面形成了开口的烘烤用外壳11内配置有烘烤用的上、下加热器12a、12b(参照图3及图5),并且设置为具有门13的抽屉单元14能够进出,且在该抽屉单元14上,安装有承接器皿14a(参照图3)及烧烤网9(参照图5)。在烘烤用外壳11的后部,朝上地设置有烘烤用排气口部15。
在上述顶板框5的后部,设置有连通到烘烤用排气口部15的烘烤用排气口5a(参照图1及图5),从而烘烤用外壳11内的空气通过烘烤用排气口部15及烘烤用排气口5a排出。此外,在顶板框5的后部,位于烘烤用排气口5a的左侧地形成有主体排气口5b(图1中用虚线所示)。烘烤用排气口5a及主体排气口5b由具有多个通气孔的排气口盖5c所覆盖。
在主体壳体2内的上部,位于顶板4的下方地配置有作为加热部间隔部的间隔体16。该间隔体16,以横跨上述右侧的风扇装置6及电路单元7与左侧的烘烤仓8的状态配置(参照图3)。间隔体16,由非磁性导电材料、例如铝形成,且形成框状地具有在外周部竖立的侧壁16a的浅底的矩形容器状,从而经由绕侧壁16a的上端部的全周设置的密封圈17(参照图3及图4)贴紧在顶板4的下表面上。
在此,间隔体16,以将顶板4的下方的空间间隔为上部空间18和下部空间19的方式设置。并且,在顶板4与间隔体16之间形成的上部空间18,被形成为顶板4与间隔体16之间经由密封圈17被密封而成的那样的空间。
在间隔体16内的上部空间18内,配置有多个、在此情况下是2个的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21、22。这些加热线圈21、22构成对载置于顶板4上的烹调容器W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这些加热线圈21、22,分别以被线圈基座23支撑的状态,被弹簧24(参照图3及图4)压向位于上方的顶板4侧,从而在加热线圈21、22与间隔体16的上表面之间以通风的方式形成有间隙。在各加热线圈21、22的线圈基座23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由热敏电阻构成的温度传感器25a、25b。温度传感器25a、25b用于检测载置于顶板4上的烹调容器W的温度。
在图1及图2中,在间隔体16的右前部,位于右侧的线圈22的前方地形成有2个由开口部构成的连通部26。此外,在间隔体16的左后部,位于左侧的加热线圈21的后方地形成有由开口部构成的排气口27,并且位于间隔体16的中央部分的后部、即右侧的加热线圈22的左后方地形成有排气口28。
在间隔体16的中央部分,位于左右的加热线圈21、22之间地形成有端子板用开口部29。在该端子板用开口部29中,插入有处于上述区划板10的上端部并位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的中继端子板30。中继端子板30,如图3所示,具有第1连接部32和第2连接部34,从而具有将电路单元7与加热线圈21、22之间电连接起来的功能,其中第1连接部32连接电路单元7侧的中继连接线31,第2连接部34连接加热线圈21、22的引线33。
在处于间隔体16的内部的上表面上,在左右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21、22之间并且位于前部的连通部26与后部的排气口27、28之间地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1间隔部36,并且在该第1间隔部36的后部侧,设置有将左右的排气口27、28之间间隔开的第2间隔部37。进而,在间隔体16的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将左侧的加热线圈21的线圈基座23的外周部与左侧的侧壁16a之间连接起来以及将右侧的加热线圈22的线圈基座23的外周部与右侧的侧壁16a之间连接起来的第3间隔部38。
在间隔体16的前方,设置有作为操作部的操作面板单元42。操作面板单元42,在电路基板40上具备触摸开关41a、显示通知部41b等而构成。并且,操作面板单元42由被设置在顶板框5的前部的盖部42a所覆盖。
接着,对于电路单元7及风扇装置6侧的结构,还参照图3及图4进行说明。电路单元7和风扇装置6,设置在基板壳体45上。基板壳体45,配置在主体壳体2中的下部空间19中的区划板10的右侧。在该基板壳体45内的底部,收纳配置有由一块印刷基板构成的电路基板46。在该电路基板46上,通过安装后面描述的电气部件,来构成电路单元7。
在主体壳体2内的基板壳体45的后侧,设置有第1吸气管道47。该第1吸气管道47的上部被形成为吸气口48,该吸气口48连通到设置在上述顶板框5的后部的右部的第1吸气口49(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第1吸气口49也相当于主体吸气口。
第1吸气口49被具有多个通气孔的吸气口盖49a所覆盖。在第1吸气管道47上,在前部形成有通气口50,并且在内部的上部设置有下伸壁51,从而以从第1吸气口49及吸气口48吸入的外部空气(外气)通过下伸壁51的下方而流向通气口50侧的方式,成为U字状地迂回的结构。下伸壁51,具有以下的作用:在水等从第1吸气口49及吸气口48进入到第1吸气管道47内时,防止该水向通气口50侧浸入。
处于基板壳体45的后部的上部,并位于上述电路基板46的上方地安装有风扇装置6。该风扇装置6具备:由纵轴型的离心式风扇构成的冷却风扇53、旋转驱动该冷却风扇53的风扇电动机54和围绕冷却风扇53的风扇外壳55。风扇电动机54利用螺丝钉55a安装在风扇外壳55的上部,并且其旋转轴54a朝向下方。
风扇外壳55的上表面与上述间隔体16的下表面之间间隔开。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朝向前方,该吐出口56的上部的前端部56a朝向上方,从而与间隔体16的下表面接触。冷却风扇53的成为其旋转轴的风扇电动机54的旋转轴54a与上述第1吸气口49相比位于前方,且构成为临近到右侧的加热线圈22的下方的大小。
在风扇外壳55的上部,形成有比风扇电动机54大的形状的上部吸入口57。该上部吸入口57位于冷却风扇53与间隔体16进而右侧的加热线圈22之间,与上述第1吸气管道47的通气口50连通。在此,将在冷却风扇53被风扇电动机54旋转驱动时,从第1吸气口49通过第1吸气管道47向上部吸入口57吸入的外气(冷却风)所通过的路径设定为第1吸气路径58(参照图4的箭头A1)。
在上述风扇外壳55的下部,位于与上述上部吸入口57的下方对应的部位地形成有下部吸入口59。在此情况下,风扇装置6,以其下端部6a相对于基板壳体45的底部45a在上方隔离开的状态安装在基板壳体45上,从而成为在风扇装置6的下端部6a与基板壳体45的底部45a之间配置电路基板46的状态。
在基板壳体45的前下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1送风管道60(参照图4),在基板壳体45的前部的上部,位于第1送风管道60的上方地设置有第2送风管道61(参照图1及图4)。其中,第1送风管道60的后部连通到上述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的下部,而前部被形成了开口。
在第1送风管道60的后部的下部,设置有引导板62。该引导板62的上部的后端部,连到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的前端部下部,引导板62的前部的下端部,与电路基板46的上表面接触。在此情况下,从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吐出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第1送风管道60流向前方(参照图4的箭头B1)。
上述第2送风管道61的后部连通到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的上部,而前部则连通到上述间隔体16的连通部26。第2送风管道61的底面61a,为从后部朝向连通部26变高那样的倾斜面。在此情况下,从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吐出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第2送风管道61被引导向连通部26(参照图4的箭头B2)。
第1送风管道60与第2送风管道61之间的后部的间隔部分形成为分流板部63,利用该分流板部63,将从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吐出的冷却风分流到第1送风管道60侧和第2送风管道61侧。
在主体壳体2的前部的底壁部,如图4所示,形成有第2吸气口64,该吸气口64连通到基板壳体45内的下部。在此,在冷却风扇53被风扇电动机54所旋转驱动时,来自吸气口64的外气(冷却风)通过电路基板46上方而被吸入到风扇外壳55的下部吸入口59(参照图4的箭头A2)。此外,在冷却风扇53被风扇电动机54所旋转驱动时,从第1吸气口49吸入到第1吸气管道47的外气(冷却风)的一部分经由未图示的连通口通过基板壳体45内的下部而被吸入到风扇外壳55的下部吸入口59(参照图4的箭头A3)。
在基板壳体45的前部与主体壳体2的前部的背面之间,设置有如图1所示、从上方看成L字形的辅助板70,由该辅助板70、基板壳体45的前部、主体壳体2的前壁和上述区划板10的前部形成辅助管道71。辅助管道71的下部与上述第1送风管道60的前面开口部连通,从而通过了第1送风管道60的冷却风被排出到该辅助管道71中。在区划板10的前部,如图4所示,形成有多个、例如2个由矩形形状的孔构成的通气口72,从而通过了辅助管道71内的冷却风被引导向左侧的烘烤仓8侧(参照图2及图4的箭头B3)。此外,在主体壳体2的前表面的右部,安装有装饰盖73。
如图5所示,在烘烤仓8中,在形成外体的烘烤用外壳1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部、即与操作面板单元42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比其他部位低地构成的凹部11a。在主体壳体2中的间隔体16的前方部位,配置有间隔板74,间隔板74形成将上述操作面板单元42与烘烤仓8间隔开的操作部间隔部。
在该间隔板74上,形成有通孔74a,在该通孔74a部分处配置有由热敏电阻构成的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该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端子部安装在操作面板单元42中的电路基板40的背面。在此情况下,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虽然配置在间隔板74的附近,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直接安装在间隔板74上。
对图4中安装在电路单元7中的电路基板46上的电气部件的概略的配置进行说明。在电路基板46上,在前部的对应于第1送风管道60内部的部分,前后并列地配置有作为开关元件的2个IGBT 80、81,在前侧的IGBT80的上表面上,安装有散热部件82,在后侧的IGBT 81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前后的长度比散热部件82长的散热部件83。在后侧的散热部件83的下表面上,位于IGBT 81的后侧地配置有整流器(全波整流电路)84。
配置在第1送风管道60中的这些IGBT 80、81、散热部件82、83及整流器84,对应于上述2个加热线圈21、22中左侧的加热线圈21。各散热部件82、83,分别具有多个散热风扇82a、83a。各散热风扇82a、83a,以与在第1送风管道60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动平行的方式配置。
在图4所示的电路基板46上,在对应于第1送风管道60内部的部分,虽然未图示,但是与右侧的加热线圈22对应地,配置有与IGBT 80、81、散热部件82、83及整流器84同样的IGBT、散热部件、整流器。在图6中,示出了对应于右侧的加热线圈22的IGBT 80、81、整流器84。
在图6冲,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结构,以下,对其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操作面板单元42侧的电结构。
首先,对于左侧的加热线圈21用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整流器84的交流输入端子,经由电源开关85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86。整流器84的直流输出端子,经由电抗器87连接到平滑电容器88的两个端子。
在平滑电容器88的两个端子上,经由直流总线89、90连接有由IGBT80及81构成的臂作为正侧及负侧的开关元件,由此,构成半桥形的反相器(インバ一タ)电路91。在IGBT 80、81的各集电极、发射极之间,分别连接有续流二极管(フリ一ホイ一ルダイオ一ド)。在反相器电路91的输出端子上,连接着加热线圈21的一个端子,在加热线圈21的另一个端子与直流总线89、90之间,连接有谐振电容器92、93。反相器电路91构成对加热线圈21提供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流供给单元。
在整流器84的交流输入侧,插入有电流互感器(カレントトランス)94,该电流互感器94的检测信号被提供给电流检测电路95。此外,在反相器电路91的输出侧,插入有电流互感器96,该电流互感器96的检测信号被提供给高频电流检测电路97。
温度传感器25a,经由顶板4检测烹调容器W的温度,其检测信号被提供给温度检测电路98。由热敏电阻构成的温度传感器99检测表示IGBT81的温度的散热部件83的温度,其检测信号被提供给温度检测电路98。
右侧的加热线圈22用的电结构,由于与上述左侧的加热线圈21用的电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但是,在此情况下,代替温度传感器25a,使用温度传感器25b。并且,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00,籍由变压器101检测对整流器84的输入电压。
控制装置102,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并且其被提供来自上述操作面板单元42、电流检测电路95、高频电流检测电路97、温度检测电路98及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00的信号。并且,控制装置102根据被提供的信号,籍由光电耦合器(フオトカプラ)103及反相器驱动电路104控制反相器电路91,籍由驱动电路105驱动风扇电动机54,并在操作面板单元42的显示通知部41b上进行各种显示、通知。
下面,对与烘烤仓8有关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烘烤用的交流电源线106、107,其一方上经由电源开关108连接到商用交流电源86。在该交流电源线106、107之间,连接有继电器109的继电器开关109a与上加热器12a的串联电路以及继电器110的继电器开关110a与下加热器12b的串联电路。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温度检测信号,被提供给温度检测电路111。
进而,在该温度检测电路111中,被提供由热敏电阻构成的烘烤内温度传感器112的检测信号。该烘烤内温度传感器112,检测烘烤仓8内的温度。温度检测电路111的检测信号,被提供给控制装置102,控制装置102,据此籍由驱动电路113、114对继电器109、110的励磁线圈109C、110C进行通断电控制。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在此,特别地以风扇装置6所形成的冷却风的流动为中心进行说明。在使用加热线圈21、22中的一方或双方进行加热烹调的情况下,在将烹调容器W载置在了顶板4上的预定的位置上的状态下,使用者操作操作面板单元42的触摸开关41a。然后,控制装置102根据该操作及预先准备的控制程序,控制反相器电路91的IGBT 80、81从而控制加热线圈21、22,并且控制风扇装置6的风扇电动机54。
其中,基于对IGBT 80、81进行控制的情况,在加热线圈21、22上提供高频电流从而生成高频磁场,从而在烹调容器W上感应生成电流,从而采用其焦耳热进行加热烹调。此时,由于所使用的加热线圈21、22发热,并且电路单元7中的电路基板46的电气部件也发热,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冷却,为此,采用风扇装置6进行冷却。
在利用风扇装置6的风扇电动机54旋转驱动冷却风扇53时,利用该冷却风扇53的送风作用,主体1外的空气(外气)从主体1的后上部的第1吸气口49被向第1吸气管道47内吸入,并且从主体壳体2的前部的底壁部的第2吸气口64被向主体壳体2内吸入。
其中,从第1吸气口49向第1吸气管道47内吸入的外气(冷却风),主要如图4的箭头A1所示那样通过第1吸气路径58,从风扇外壳55的上部吸入口57被吸入到风扇外壳55内。
另一方面,从第2吸气口64被向主体壳体2内吸入的外气(冷却风)部分,如图4中箭头A2所示,通过基板壳体45内的下部,从风扇外壳55的下部吸入口59被向风扇外壳55内吸入。此外,从第1吸气口49被向第1吸气管道47内吸入的外气(冷却风)的一部分,如图4中箭头A3所示,通过基板壳体45内的下部,从风扇外壳55的下部吸入口59被向风扇外壳55内吸入。此时,如箭头A2、A3所示,利用通过基板壳体45内的下部的冷却风,对安装在电路基板46上的电气部件进行冷却。
并且,被吸入到风扇外壳55内的空气,被从吐出口56向前方吐出。从吐出口56吐出的冷却风,被分流板部63分流到下部侧的第1送风管道60侧和上部侧的第2送风管道61侧。其中,被送到第1送风管道60侧的冷却风,如图4及图5中箭头B1所示,在第1送风管道60内向前方流动。利用在该第1送风管道60内流动的冷却风,对IGBT 80、81及其散热部件82、83以及整流器84进行冷却。
通过了第1送风管道60的冷却风,向辅助管道71侧流出。向辅助管道71流出的冷却风,从区划板10的前部的通气口72向左侧的烘烤仓8侧流动(参照图2及图4的箭头B3)。烘烤用外壳11的上表面前部为比其他部分低的凹部11a,向烘烤仓8侧流动的冷却风,如图2中箭头B4所示,在烘烤用外壳11的上表面前部与操作面板单元42的下方的间隔板74之间的冷却风路中从右向左流动后,在烘烤用外壳11的左侧面与主体壳体2的左侧壁的内面之间的冷却风路中向后方流动,最终,从顶板框5的后部的主体排气口5b被向设备外排出(参照图2的箭头B5)。
此外,从区划板10的前部的通气口72向左侧的烘烤仓8侧流动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在烘烤用外壳11的右侧面与区划板10之间的冷却风路中向后方流动,由箭头B4表示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在烘烤用外壳11的上表面与间隔体16之间的冷却风路中向后方流动。
这样,由于冷却风在烘烤用外壳11的周围流动,能够冷却该烘烤用外壳11。此外,由于冷却风通过操作面板单元42的下方的间隔板74与烘烤用外壳11之间,能够极力防止烘烤用外壳11的热对操作面板单元42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此外,从上述风扇外壳55的吐出口56向第2送风管道61侧吐出的冷却风,如图4的箭头B2所示那样向上方的连通部26流动,并从该连通部26,进入到间隔体16与顶板4之间的上部空间18内。进入到了上部空间18内的冷却风,在顶板4的下表面上碰撞从而在上部空间18内扩散。
此时,在间隔体16的上表面上,位于左右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21、22之间,并且前部的连通部26与后部的排气口27、28之间地,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1间隔部36,并且在该第1间隔部36的后部侧,设置有将左右的排气口27、28之间间隔开的第2间隔部37,进而,分别设置有将左侧的加热线圈21的线圈基座23的外周部与左侧的侧壁16a之间以及将右侧的加热线圈22的线圈基座23的外周部与右侧的侧壁16a之间连接起来的第3间隔部38。
由于这些第1间隔部36、第2间隔部37及第3间隔部38分别与顶板4和间隔体16接触,所以风被这些第1、第2、第3间隔部36、37、38所阻挡,从而在顶板4的下表面上碰撞从而在上部空间18内扩散的冷却风中,向左侧流动的冷却风,如图2中箭头B6所示,当在左侧的加热线圈21部分(特别地,由弹簧24间隔开的线圈基座23与间隔体16之间的冷却风路)上集中地流过之后,从左后部的排气口27被向间隔体16的下侧排出。
此外,在顶板4的下表面上碰撞从而在上部空间18内扩散的冷却风中,向右侧流动的冷却风,如图2中箭头B7所示,当在右侧的加热线圈22部分(在此情况下,也是特别地,由弹簧24间隔开的线圈基座23与间隔体16之间的冷却风路)上集中地流过之后,从中央部分的后部的排气口28被向间隔体16的下侧排出。由此,左侧的加热线圈21和右侧的加热线圈22都被高效地冷却。
此时,由于收纳着加热线圈21、22的上部空间18,被构成为顶板4与间隔体16之间被密封而成的那样的空间,所以能够极力防止应该冷却加热线圈21、22的、进入到上部空间18内的冷却风的泄漏,能够使该冷却风有效地作用于加热线圈21、22的冷却。并且,从间隔体16的后部的排气口27、28被向间隔体16的下侧排出的冷却风,与对电路单元7的电气部件进行了冷却的冷却风一起,从主体1后部的主体排气口5b被向外部排出(参照箭头B5)。
控制装置102,根据由输入电流检测电路95检测的、对整流器84的输入电流即对反相器电路91的输入电流,由高频电流检测电路97检测的、流到加热线圈21或22的高频电流,和由输入电压检测电路100检测的、对整流器84的输入电压,进行输入电能与烹调容器W的材质检测,并且根据其结果控制反相器电路91,从而进行适合于烹调容器W的材质的加热。控制装置102,在主例程中执行以上的工作。
温度传感器25a或25b,检测由加热线圈21或22进行感应加热的烹调容器W的温度,其检测信号经由温度检测电路98被提供给控制装置102。控制装置102,以使该温度成为设定温度的方式控制反相器电路91。控制装置102,也在主例程中执行以上的工作。
温度传感器99检测IGBT 81及整流器84的散热用的散热部件83的温度,其检测信号经由温度检测电路98被提供给控制装置102。在此情况下,在主体1的第1吸气口49、第2吸气口64或主体排气口5b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时、在风扇装置6发生了故障时等,由于图4的箭头B1所示的冷却风会减少或消失,所以散热部件83的温度会异常地上升。
控制装置102,利用定期的中断监视温度传感器99的检测温度,在该温度成为异常设定温度时,以减小加热线圈21或22的火力的方式控制反相器电路91,或者使反相器电路91停止,并且将该情况通知给操作面板单元42的显示通知器41b(中断例程)。
以上,虽然是对使用加热线圈21、22的一方或双方进行感应加热烹调的情况进行的描述,但是在单独使用烘烤仓8的情况或与加热线圈21、22中的一方或双方同时并用的情况下,风扇装置6也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样被进行驱动。以下,对于烘烤仓8的作用,还参照图7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2,在操作面板单元42的触摸开关41a被操作从而烘烤烹调被选择并且烹调条件被设定了时,对继电器109、110的励磁线圈109C、110C的一方或双方进行通电从而使继电器109、110的一方或双方工作,从而使继电器开关109a、110a的一方或双方接通从而使上、下加热器12a、12b的一方或双方发热。并且,由于控制装置102使风扇装置6的风扇电动机54驱动,所以如前所述形成烘烤仓8的外体的烘烤用外壳11被冷却风所冷却。
在此情况下,控制装置102,将烘烤仓8内的温度控制为设定温度。即,参照烘烤内温度传感器112的检测温度,使继电器109、110的励磁线圈109C、110C的一方或双方通断电从而使继电器109、110的一方或双方断断续续地工作,从而使继电器开关109a、110a的一方或双方接通断开从而使上、下加热器12a、12b的一方或双方断断续续地发热,由此,将烘烤仓8内的温度控制为设定温度。控制装置102,在主例程中执行以上的工作。
控制装置102,利用定期的中断执行图7中所示的“烘烤外体传感器控制”的中断例程。即,控制装置102,首先,籍由温度检测电路98检测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检测的温度(处理步骤S1),判断该检测温度是否大于等于异常设定温度(在单独使用烘烤仓8的情况下为第1异常设定温度、例如50℃,在与加热线圈21、22的一方或双方同时并用的情况下为比第1异常设定温度高的第2异常设定温度、例如60℃)(判断步骤S2)。
如上所述,在主体1的第1吸气口49、第2吸气口64或主体排气口5b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时或者在风扇装置6发生了故障时,由于图4的箭头B1所示的冷却风会减少或消失,所以烘烤用外壳11的温度会异常地上升。但是,在未产生这样的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2判断为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温度小于异常设定温度(在判断步骤S2中为“否”),并返回到主例程。
控制装置102,在判断为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温度大于等于异常设定温度(在判断步骤S2中为“是”)的情况下,切断烘烤仓8内的被进行通断电控制的上、下加热器12a、12b的通电(处理步骤S3),进而,在操作面板单元42的操作显示器41b上通知该情况(处理步骤S4),并返回。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控制装置102,在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温度大于等于异常设定温度时,将上、下加热器12a、12b断电(关断加热器),所以在主体1的第1吸气口49、第2吸气口64或主体排气口5b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或者风扇装置6发生了故障时,形成烘烤仓8的外体的烘烤用外壳11的温度不会异常地上升,从而,能够防止易于传导烘烤用外壳11的上表面的温度的操作面板单元42及顶板组件3的顶板框5的温度上升。
此外,由于将烘烤仓8的烘烤用外壳11的、操作面板单元42处的前侧上表面部分形成为比其他部位低的凹部11a,并且在该烘烤用外壳11的前侧上表面与操作面板单元42之间设置间隔板74,所以在烘烤用外壳11的前侧上表面与间隔板74之间形成冷却风路且冷却风通过该冷却风路,从而来自烘烤用外壳11的热不会到达操作面板单元42。
反过来,由于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位于间隔板74的通孔74a中并与烘烤用外壳11的凹部11a对应,所以能够虽然间接但能可靠地检测烘烤用外壳11的凹部11a的温度。
(第2实施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参照图6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2,在“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控制”的中断例程中,当在判断步骤S2判断为“是”时,降低烘烤内温度传感器112的设定温度(处理步骤S5),接着,判断是否是自动烹调(判断步骤S6)。
控制装置102,在判断为不是自动烹调(在判断步骤S6中为“否”)时,返回,但是在判断为是自动烹调(在判断步骤S7中为“是”)时,进行烹调时间的改变(处理步骤S7)。即,在主体1的第1吸气口49、第2吸气口64或主体排气口5b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从而冷却风减少时,降低烘烤仓8内的设定温度,从而抑制烘烤用外壳11的温度上升。并且,在烘烤仓8所进行的烹调被设定为自动烹调的情况下,由于烹调时间是被自动地设定的,所以在降低设定温度时,以与设定相比增长相应的量的烹调时间的方式进行改变。
(第3实施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参照图6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2,在“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控制”的中断例程中,当在判断步骤S2判断为“是”时,接着,判断标志F是否为“1”(判断步骤S8)。控制装置102,在判断为标志F不为“1”(在判断步骤S8中为“否”)时,使风扇装置6的风扇电动机54的旋转数增加(处理步骤S9),并将标志F设定为“1”(处理步骤S10),并返回。
即,在主体1的第1吸气口49、第2吸气口64或主体排气口5b被尘土、塑料袋等异物所堵塞从而冷却风减少时,通过使冷却风扇53所产生的冷却风量增加,来抑制烘烤用外壳11的温度上升。
控制装置102,在下一次中断转移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控制”的中断例程时,当在判断步骤S2判断为“是”时,在接着的判断步骤S8判断为“是”,并切断上、下加热器12a、12b的通电(处理步骤S3)。即,在即使增大冷却风扇53的送风量、烘烤用外壳11的温度也上升的情况下,判断为例如风扇装置6的故障,从而切断上、下加热器12a、12b的通电。
(第4实施例)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与图7相当的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还参照图6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102,在“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控制”的中断例程中,在经由处理步骤S3转移到判断步骤S11时,判断加热线圈21、22中的一方或双方是否在使用中,并在“否”的情况下,返回。但是,控制装置102,当在判断步骤S11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感应加热烹调中),控制反相器电路91,以便减小使用中的加热线圈21、22中的一方或双方的输出即火力(处理步骤S12)。
此外,在上述第1至第4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的检测温度设定为多个等级,按各等级组合地执行上述第1至第4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处理。
(第5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对于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表示。
在该第5实施例中,将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配置在烘烤仓8的烘烤用外壳11的上表面上或其附近。
(第6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对于与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表示。
在该第6实施例中,在将加热线圈21、22与烘烤仓8间隔开的间隔体16上或其附近,与操作面板单元4接近地配置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75。
(第7实施例)
图12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对于与图5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表示。
在该第7实施例中,将间隔体16的一部分延伸设置为从下方与间隔板74相对,从而形成间隔部16b。
在以上的第2至第7实施例中,也能够产生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而能够如以下那样变形或扩展。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固定类型的加热烹调器的情况,但是,也能够应用于被组入到厨房中的组入类型的加热烹调器。

Claims (7)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烹调器主体;
顶板组件,其安装在该烹调器主体的上面,并具备顶板及支撑该顶板的顶板框;
加热单元,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并对载置于上述顶板组件的顶板上的烹调容器进行加热;
烘烤仓,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
风扇装置,其配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内,且从吸气口吸入外气,并将之在对上述烘烤仓的外体进行了冷却之后从排气口排出到外部;
操作部,其设置在上述烹调器主体上;
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上述烘烤仓的外体的温度;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上述加热单元、风扇装置及烘烤仓进行控制;
其中,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上述烘烤仓或风扇装置进行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配置在烹调器主体的上部前侧并且配置在位于烘烤仓的上方的部位;
在上述操作部与烘烤仓之间,设置有操作部间隔部;
在该操作部间隔部与烘烤仓之间,形成有冷却风路;
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上述操作部间隔部上或其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烘烤仓的、与操作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述操作部中的电路基板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热单元与烘烤仓之间设置有加热部间隔部;
设置有对上述加热单元和烘烤仓的外体进行冷却的冷却风路;
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上述烘烤仓的外体上或其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加热单元与烘烤仓之间设置有加热部间隔部;
设置有对上述加热单元和烘烤仓的外体进行冷却的冷却风路;
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配置在上述加热部间隔部上或其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烘烤外体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烘烤仓的加热器的发热量。
CN200910146572A 2008-07-02 2009-06-08 加热烹调器 Pending CN1016218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3346/2008 2008-07-02
JP2008173346A JP2010015763A (ja) 2008-07-02 2008-07-02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868A true CN101621868A (zh) 2010-01-06

Family

ID=4151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572A Pending CN101621868A (zh) 2008-07-02 2009-06-08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15763A (zh)
CN (1) CN10162186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1343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北京格物创道科技发明有限公司 一种神农延年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97184A (zh) * 2018-12-12 2020-06-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检测气泵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1720864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1863B2 (ja) * 2017-05-16 2021-10-20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7223416B2 (ja) * 2019-05-29 2023-02-16 株式会社パロマ 加熱調理器
JP7223417B2 (ja) * 2019-05-29 2023-02-16 株式会社パロマ 加熱調理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1343A (zh) * 2010-04-12 2011-10-12 北京格物创道科技发明有限公司 一种神农延年复合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97184A (zh) * 2018-12-12 2020-06-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检测气泵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1297184B (zh) * 2018-12-12 2022-08-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检测气泵的方法、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11720864A (zh) * 2019-03-20 2020-09-29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15763A (ja) 201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1868A (zh) 加热烹调器
KR100930445B1 (ko) 가열 조리기
JP2006202624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3075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76655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CN101594712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552692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7895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122218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8267642A (ja) 加熱調理器
JP426322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3114028A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JP201124340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21141023A (ja) 加熱調理器
JP5425171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459354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201912154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29270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5454563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579074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29271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2012102996A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5454562B2 (ja) 加熱調理装置
JP20141430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7755135A (zh) 一种充电设备功率输出的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