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1599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1599A
CN101621599A CN200910146393A CN200910146393A CN101621599A CN 101621599 A CN101621599 A CN 101621599A CN 200910146393 A CN200910146393 A CN 200910146393A CN 200910146393 A CN200910146393 A CN 200910146393A CN 101621599 A CN101621599 A CN 101621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image
view data
processing system
lea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1599B (zh
Inventor
小川数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1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1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15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0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 H04N2201/320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 user, sender, addressee, machine or electronic recording medium of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g. name or ID 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4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processing required or performed, e.g. for reproduction or before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8Transmiss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当被输入由其他图像形成装置实施到前段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时,判断在该图像数据中是否附加了可确定作为图像数据的发送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内容的、发送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名等关联信息,在附加了的情况下,根据该关联信息实施用于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图像转换处理,然后,将其保存到硬盘中。由此,即使在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之间分开进行用于画质调整的图像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良好的图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中进行保存的图像文件归档(filing)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字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不仅具有将使用扫描功能读取的图像打印输出到记录纸上的复印功能,而且还具有将读取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硬盘等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
通过利用这样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能够实现将读取的图像通过发送而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添加到电子邮件中进行发送(扫描至电子邮件功能)、或进行FAX发送(扫描至FAX功能)等各种功能。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用于接收来自通信便携终端、数码相机、数字式录像机等图像输入装置的图像数据的通信接口,可以将通过该通信接口而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硬盘等存储装置中。
不过,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能够打印输出良好的图像,会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在只具有复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不对这样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地陆续进行。与之相对,在具备上述图像文件归档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这2个阶段进行。在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硬盘等存储装置中,存储被实施了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数据。
前段图像处理包含阴影修正和γ修正等图像处理。在前段图像处理中,根据图像数据的各种使用方法,实施使图像数据成为容易与各种使用方法对应的状态的图像处理。
另一方面,后段图像处理(后段的图像处理)包含色修正、黑生成/底色除去处理等图像处理。能够由自身所具有的图像形成部良好地进行打印输出的处理,被作为后段图像处理来实施。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实施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对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进行打印输入。
例如,在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44970号”中记载有一种可消除因发送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接收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能力的组合而产生的打印设定的限制的技术。
根据该技术,当发送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具备图像编辑功能和电子排序功能时,在发送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了图像编辑和页序变更之后,输出图像数据。由此,即使发送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具备2合1(2in1)功能,也能够输出2合1图像。并且,即使发送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具备电子排序的功能,也能够输出排序处理后的打印物。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即,在将利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保存到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数据(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输出(移动)到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输出、或进行FAX发送的情况下,由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前段图像处理、与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的后段图像处理不匹配,因而发生图像质量劣化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通过使前段图像处理标准化,在所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同样的图像处理来解决。但是,如果在高性能机型和低价格机型中具备同等的前段图像处理部,则从成本方面考虑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的状况是,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差异而不同。
在上述的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44970号”中,只记载了当对完成了画质调整用的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编辑和页序变更等进一步的处理时,在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开进行处理,而对于在不同的装置之间分开进行画质调整用的图像处理这一点没有记载,因此,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之间分开进行画质调整用的图像处理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良好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上述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取入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的输入部;和对由上述输入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按照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的图像转换机构;上述图像转换机构根据被附加在由上述输入部取得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上述图像数据中的、能够由输入了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该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上述图像转换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图像转换机构对由输入部输入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根据被附加在该图像数据的、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上述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其对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入了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成为输出该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该图像形成装置本身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对存储部中保存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内容的关联信息。即,被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与可确定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一同被保存到存储部中。
因此,只要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是上述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则可根据被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关联信息,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被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按照与在后段图像处理部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3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上述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图像转换机构,其对由上述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被输入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该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根据上述结构,图像转换机构对由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按照与在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并且,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上述各机构,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机构动作的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参照以下的记载可充分理解。而且,关于本发明的有益点,根据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可清楚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图像文件归档后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图1(b)是表示取入在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被图像文件归档的图像数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入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3是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彩色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由彩色CCD读取的图像数据保存到硬盘中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JPEG压缩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被保存在硬盘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后段图像处理,并打印输出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向外部输出的图像文件归档后的图像数据的报头(head)信息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2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对图像数据进行归档到打印输出为止的处理步骤、和在2台图像形成装置之间使文件归档后的图像数据移动时的处理步骤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从外部输入的、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的报头信息中被附加的机型名,选择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从外部接收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将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输出的输出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结合图2,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像形成装置A是数字彩色复合机。在作为打印机发挥功能的情况下,根据从外部(例如个人计算机等终端装置)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片材(记录纸)上形成多色(全彩色)图像或单色(黑白)图像。另外,虽然在图2的剖面图中省略了图示,但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3线(line)的彩色CCD39,用于读取黑白原稿或彩色原稿图像,根据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片材(记录纸)上形成多色(全彩色)图像或单色(黑白)图像。此外,如图3所示,具有第2输入接口部47,能够受理通过FAX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或将由彩色CCD39读取的图像数据借助收发部50进行FAX发送,或向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并且,图像形成装置A不仅具有将使用扫描功能读取的图像打印到记录纸上的复印功能,而且还具有将读取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硬盘等存储装置中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
如图所示,图像形成装置A具有:曝光单元1、显像装置2(2a~2d)、作为像担承体的感光鼓3(3a~3d)、带电器5(5a~5d)、清扫单元4(4a~4d)、中间转印带单元8、定影装置12、用纸搬送路S、给纸盒10和排纸托盘15等。
在图像形成装置A中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K)、青(C)、洋红(M)、黄(Y)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的数据。因此,显像装置2(2a~2d)、感光鼓3(3a~3d)、带电器5(5a~5d)、清扫单元4(4a~4d)分别设置有4个,以便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像。在图2中,分别将a设定为黑、将b设定为青、将c设定为洋红、将d设定为黄,构成了4个图像工作站(图像形成部)。
感光鼓3被配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上部,基于来自曝光单元1的激光照射,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感光体层)均匀地带规定电位的电的带电机构,如图2所示,除了使用接触型的辊型和刷型的带电器之外,也可以使用充电型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1通过根据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感光鼓3进行曝光,在感光鼓3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单元1按每种颜色设置。在图2中,表示了激光照射部和由多枚反射镜形成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所构成的曝光单元1的示例,但也存在使用将发光元件以阵列状排列的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方法。
显像装置2用于利用各色(K、C、M、Y)的调色剂(显像剂)对各个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像。清扫单元4用于除去/回收显像、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配置在感光鼓3的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8具有: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73、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作为1次转印辊的中间转印辊6(6a~6d)、和中间转印带清扫单元9。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张紧机构73、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上架设着中间转印带7,伴随着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的旋转驱动,使中间转印带7向箭头B方向行进。
中间转印带7被设置成能够与各个感光鼓3接触。而且,通过将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的合成像)。
调色剂像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由与中间转印带7的背侧(内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进行。即,为了转印调色剂像,对中间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除了图2所示的辊形状的部件以外,也可以使用电刷等。
如上所述,在各感光鼓3a~3d上根据各色相而被显像的调色剂像叠层在中间转印带7上,成为与被输入到装置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这样,被叠层的图像(多色调色剂的合成像)通过中间转印带7的行进,由被配置在后述的用纸与中间转印带7的接触位置的构成转印单元的转印辊11转印到用纸上。
另外,通过与感光鼓3的接触而附着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或未被转印辊11转印到用纸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会在下一步骤中成为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利用中间转印带清扫单元9进行除去、回收。
给纸盒10是用于预先收纳图像形成中所使用的片材(记录纸)的盒,其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最下部,即曝光单元1的下侧。设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上部的排纸托盘15,是用于以面朝下的状态收纳打印完毕的片材的托盘。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体上突出设置的部件是手动托盘20。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A中设有用于将给纸盒10或手动托盘20的片材,经由转印辊11和定影装置12送到排纸托盘15的用纸搬送路S。该用纸搬送路S从给纸盒10的排纸部向排纸托盘15沿大致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在从给纸盒10到排纸托盘15的用纸搬送路S上,配置有拾取辊16(16-1)、套准调节辊14、转印辊11、定影装置12、和搬送片材的搬送辊25(25-1、25-2、25-3)等。
搬送辊25是用于促进、辅助片材的搬送的小型辊,沿着用纸搬送路S设有多个。拾取辊16被设在给纸盒10的端部,是用于从给纸盒10将片材逐一向用纸搬送路S供给的取入辊。
另外,套准调节辊14用于暂时保持在用纸搬送路S上被搬送的片材。而且,具有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片材的前端吻合的时刻,将片材搬送到转印部(转印辊11与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之间的夹合(nip)部)的功能。
定影装置12具有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等,这些加热辊31及加压辊32构成为夹持片材旋转。而且,加热辊31被控制部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设定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具有通过与加压辊32一同热压接片材,将被转印在片材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对片材进行热定影的功能。
另外,完成了多色调色剂的定影的片材,被搬送辊25...在用纸搬送路S上搬送,以多色调色剂像向下侧的状态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5上。
下面,结合图3,对图像形成装置A中搭载的彩色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行说明。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A中包含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上述图像处理系统由彩色CCD39、前段图像处理部40、后段图像处理部41、由硬盘装置或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形成的图像存储器43、图像数据输出部42、中央处理装置(CPU)44、图像编辑部45、第1及第2输入接口部46、47、JPEG压缩部48、JPEG解压缩部49、收发部50、硬盘51、和USB设备连接部52等构成。
彩色CCD39是3线的彩色CCD,其读取黑白原稿或彩色原稿图像,输出将其色分解成RGB色成分的线数据(line data)。
前段图像处理部40由阴影修正部40b、线调整部40c、传感器色修正部40d、MTF修正部40e、和γ修正部40f等构成。
阴影修正部40b对由彩色CCD39读取的线数据的线图像电平进行修正。线调整部40c由线缓冲器等构成,对由3线的彩色CCD39读取的图像线数据的偏差进行修正。传感器色修正部40d对从彩色CCD39输出的各色的线数据的色数据进行修正。MTF修正部40e按照使各像素的信号的变化具有高低的方式进行修正。γ修正部40f通过修正图像的明暗,来进行视感度的修正。
另外,虽然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但在中央处理装置(CPU)44借助收发部50接收被其他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并保存(图像文件归档)到自身所具备的硬盘51的情况下,使用该前段图像处理部40执行图像转换处理(文件转换处理)。
后段图像处理部41由黑白数据生成部41a、输入处理部41、区域分离部41c、黑生成部41d、色修正电路41e、变倍(zoom)处理电路41f、空间滤波器41g和中间调处理部41h等构成。
黑白数据生成部41a根据从前段图像处理部40输入的彩色图像信号,即RGB信号生成黑白数据。输入处理部41b将RGB信号转换为与Y、M、C的各图像工作站(图像形成部)对应的YMC信号,而且进行时钟转换。区域分离部41c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分别分离成文字部分、网点照片、和相纸照片。黑生成部41d根据从输入处理部41a输出的YMC信号进行底色除去处理,生成与K的图像工作站(图像形成部)对应的K信号(黑生成)。
色修正电路41e根据各色转换表,调整彩色图像信号的各色。变倍处理电路41f及空间滤波器41g根据设定的倍率,对被输入的图像信息进行倍率转换。中间调处理部41h表现多值误差扩散和多值抖动等灰度性。
由后段图像处理部41的中间调处理部41h输出的被进行了中间调处理的各色图像数据,在被送到图像数据输出部42之前,暂时保存在图像存储器43中。
图像存储器43由依次接收从后段图像处理部41串行输出的8位4色(32位)的图像数据,一边将其暂时存储到缓冲器中,一边将32位的数据转换成8位4色的图像数据,并作为每个色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的4个硬盘(旋转存储介质)43a、43b、43c、43d构成。
并且,具有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的延迟缓冲存储器43e,其暂时保存各色图像数据,并错开时间向各LSU发送图像数据。由此,通过发送的时刻的调整,可防止因各图像工作站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色偏差。并且,在图像存储器43中,还包含有用于进行多个图像的合成的图像合成存储器(未图示)。
图像数据输出部42由根据来自中间调处理部41h的各色图像数据,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激光控制单元42a;和根据与从激光控制单元42a输出的各色图像信号对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激光记录的各色的LSU42b、42c、42d、42e构成。
中央处理装置(CPU)44根据规定的时序,对彩色CCD39、前段图像处理部40、后段图像处理部41、图像存储器43、图像数据输出部42、图像编辑部45、第1及第2输入接口部46、47、JPEG压缩部48、JPEG解压缩部49、收发部50、硬盘51和USB设备连接部52等进行控制。
并且,对于暂时保存在图像存储器43中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编辑,图像数据的编辑作业使用图像合成用存储器来进行。
第1输入接口部46是用于接收由通信便携终端、数码相机、数字式摄像机等图像输入装置拍摄的图像数据(RGB信号)的通信接口机构。
第2输入接口部47是输入由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生成的图像数据的打印机接口,且是用于取入基于FAX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黑白或彩色FAX接口。
从第2输入接口部47输入的图像数据由于已经是CMYK信号,所以,在由中间调处理41h实施了处理后,暂时保存在图像存储器43的硬盘43b、43c、43d、43e中进行管理。
另一方面,从第1输入接口部46输入的图像数据由于是RGB信号,所以,通过输入到后段图像处理部41,进行色空间修正等,被转换成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工作站中进行处理的数据电平,然后,被保存到硬盘43b、43c、43d、43e中进行管理。
另外,在本图像形成装置A中,对于从第1输入接口部46输入的图像数据,也能够在由后述的JPEG压缩部48压缩后,将其保存到硬盘51中(图像文件归档)。
JPEG压缩部48用于将从前段图像处理部40输出的RGB信号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进行JPEG压缩,转换成JPEG编码,JPEG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硬盘51中。
硬盘51是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使用的文件保存用的存储部,用于存储被JPEG压缩后的图像数据。
收发部(输出部)50能够通过网络将文件保存用的硬盘51中存储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而且,收发部50能够通过网络接收由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并保存到硬盘51中。
USB设备连接部(输出部)52能够实现USB存储器与硬盘51的连接。由此,可将以文件方式保存的硬盘51内的图像数据,通过USB存储器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或通过USB存储器将在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存储到自身的硬盘51中。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对于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而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可以进行图像转换处理,则在由前段图像处理部40按照适合后段图像处理的方式进行了图像转换处理后,将其存储到硬盘51中。
JPEG解压缩部49用于对被JPEG压缩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转换成RGB信号。
另外,当通过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入、并被保存在硬盘51中的图像数据,也由图像数据输出部42进行图像输出时,在由JPEG解压缩部49将其转换成RGB信号后,通过暂时输入到后段图像处理部41中进行色空间修正等,转换成可由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工作站处理的数据电平,并存储到硬盘43b、43c、43d、43e中进行管理。
下面,结合图4,对将由彩色CCD39读取的图像数据保存到硬盘51中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的步骤进行说明。
图4简化表示了前段图像处理部40中的到对RGB信号进行JPEG压缩为止的各步骤。如图4所示,从彩色CCD39输出的RGB信号经过前段图像处理部40被送到JPEG压缩部48。
前段图像处理部40具有: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模拟/数字)转换部40a(在图3中被省略)、阴影修正部40b、以及上述的由线调整部40c、传感器色修正部40d、MTF修正部40e和γ修正部40f等构成的输入处理部40g。
在彩色CCD39中,将从原稿反射来的光转换成被色分解为RGB的电信号(RGB模拟信号),并输出。由彩色CCD39输出的彩色图像信号(RGB模拟信号)在A/D转换部40a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在被阴影修正部40b除去由彩色CCD39的照明系统、成像系统、摄影系统产生的各种失真之后,由输入处理部40g对RGB信号的各个实施线调整、传感器色修正、MTF修正、γ修正等处理。将在前段图像处理部40中实施的这些图像处理称为前段图像处理。
JPEG压缩部48使用预先设定的量子化表、和采样比,对由前段图像处理部4送来的被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RGB图像数据进行编码。JPEG压缩部48以页单位生成报头信息,将RGB图像数据与编码数据对应,作为JPEG编码输出。
图5表示JPEG压缩部48的结构。结合图5,说明JPEG压缩部48的动作。其中,这里实施的处理全都是基于标准化确定的JPEG压缩算法的处理。
从前段图像处理部40送来的RGB信号,被RGB to YCbCr转换部48a转换成表示亮度信息的Y信号和表示色相信息的Cb、Cr信号。然后,YCbCr信号被送到采样部48b,根据规定的采样比(例如4∶4∶4)实施对色相信号的像素信息进行剔除的处理。
从采样部48b输出的YCbCr信号,被输入到DCT(Discrete CosineTransform)转换部48c,以块单位实施DCT转换,被分解为64级的频率成分。其中,块左上角的数据是DC成分,其余63个数据是AC成分。
分解为频率成分的YCbCr信号被输入到量子化部48d,使用规定的量子化表,按块单位被实施量子化处理。其中,量子化表可以指定亮度信号用和色相信号用的2种表,各表可用64个整数值表示。
量子化后的YCbCr信号被输入到哈夫曼编码部48e,在重新排列成一列后,根据规定的哈夫曼编码表被实施编码处理。其中,编码表的值没有特殊的限制,可采用一般广泛使用的值。
从哈夫曼编码部输出的编码数据被输入到报头信息生成部48f。这里以页单位生成报头信息,通过在编码数据的开头附加报头信息,可输出遵照JPEG图像的标准的形式的JPEG编码。其中,在报头信息中利用规定的标记记号区分图像的宽度、高度、压缩时所使用的量子化表、哈夫曼编码表、采样比等信息来进行记述。
另外,这里的编码处理中使用标准制定的JPEG压缩算法,被附加的报头信息是标准制定的数据形式的信息(标准的报头信息是利用规定的标记记号区分图像的宽度、高度、量子化表、哈夫曼编码表、采样比等信息,依次对其进行记述的信息)。
通过如此进行压缩处理而得到的JPEG编码,借助第1接口部46被转送到个人计算机等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数据的压缩方法,虽然使用了JPEG方式,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压缩方法。
在图4中,举例说明了由彩色CCD39读取的图像数据经过JPEG压缩部48,被存储到硬盘51的步骤,但也可以在硬盘51中经过JPEG压缩部48存储通过第1输入接口部46而输入的由图像输入装置拍摄的图像数据(RGB信号)、和从个人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文件的图像数据(RGB信号)(图像文件归档)。
下面,结合图6,对读出硬盘51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由后段图像处理部41实施后段图像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在图6中,省略了后段图像处理部41所包含的黑白数据生成部41a、输入处理部41b、变倍处理41f等的图示。
从JPEG压缩部48输出的JPEG编码被转交给硬盘51。并且,被暂时保存在硬盘51中,作为文件保存图像数据进行管理。
在指示了由图像形成装置A自身所具备的图像数据输出部42进行图像输出的动作的情况下,从硬盘51读出JPEG编码,转送给JPEG解压缩部49。
在JPEG解压缩部49中,解读JPEG编码的报头信息,实施对编码进行解码的处理,将其解压成RGB信号的图像数据。其中,这里所实施的处理都是基于标准制定的JPEG解压缩算法的处理。
解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送到后段图像处理部41中的色修正部41e和区域分离部41c。在色修正部41e中,生成作为RGB信号的补色的CMY(C:青、M:洋红、Y:黄)信号,并且实施提高色再现性的处理。然后,在被黑生成/底色除去部41d转换成CMYK(K:黑)四色信号后,由空间滤波部41g对CMYK信号实施强调处理和平滑化处理,由中间调处理部41h实施用于输出图像的灰度再现处理。
另一方面,在区域分离处理部41c中实施判定处理,判定输入图像数据的各像素属于哪种区域,例如,是属于黑文字/彩色文字/网点等哪个区域的像素。由区域分离处理部41c输出的区域分离信号,被分别送到黑生成/底色除去部41d、空间滤波部41g、中间调处理部41h,进行与各种区域对应的恰当的处理的切换。
而且,从中间调处理部41h输出的CMYK信号被暂时保存在图像存储器43中之后,以适当的定时被转送到由上述4个图像形成工作站(图像形成部)构成的图像数据输出部42,形成最终的输出图像。其中,形成最终的输出图像的装置是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和喷墨方式打印机等再现图像的装置。
这样,通过在同一图像形成装置A中实施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能够使前段图像处理与后段图像处理相匹配,从而可实现良好的画质调整。
但是,如在背景技术章节所说明那样,利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可以将硬盘51中存储的图像数据通过收发部50发送输出(或FAX发送)到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相反地由收发部50接收其他图像形成装置的硬盘中存储的图像数据,利用图像数据输出部42打印输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实施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所以,存在着前段图像处理与后段图像处理不匹配,导致画质劣化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对于从第1输入接口部46输入的图像数据也同样,当被后述的JPEG压缩部48压缩、存储到硬盘51中时,不一定限定成为与由后段图像处理部41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相匹配的形式。该情况下,也会产生已经实施的图像处理与后段图像处理不匹配,导致画质劣化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A中,鉴于这样的问题,构成了以下的结构。
图1(a)表示利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将由彩色CCD39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到硬盘51中的处理部的结构。
如图1(a)所示,在前段图像处理部40与JPEG压缩部48之间,设置有关联信息附加部63。关联信息附加部63用于附加可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该图像形成装置A具有的前段图像处理部40所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作为关联信息附加部63所附加的关联信息,例如是图像形成装置A的机型名、或构成前段图像处理部40的ASIC的模块信息等。如图7所示,关联信息附加部63在图像数据的上部附带的报头信息内附加关联信息。在图7的例子中,与动作任务、原稿台选择、彩色模式、...等用户设定信息一同,附加有机型信息:机型名作为关联信息。
在JPEG压缩部48中,对被附加了这样的关联信息的图像数据进行JPEG压缩,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到硬盘51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A在选择了图像文件归档功能的情况下,对由彩色CCD39读取、经过前段图像处理部40并被JPEG压缩而存储到硬盘51中的图像数据,附加关联信息(例如图像形成装置A的机型名),以使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确定前段图像处理部40所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
因此,在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根据该关联信息,确定对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按照与由自身所具备的后段图像处理部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相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从而可输出被进行了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其中,图1(a)中在将从前段图像处理部40输出的图像数据存储到硬盘51之前,附加关联信息,但也可以在将硬盘51中存储的图像数据通过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输出时,附加关联信息。
另一方面,图1(b)表示图像形成装置A通过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接收被JPEG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利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将其存储到硬盘51中的处理部的结构。
如图1(b)所示,设置有关联信息检测部64,用于检测对由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接收到的被压缩的图像数据是否附加了关联信息。在被附加了关联信息的情况下,关联信息检测部64将关联信息发送给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并且将图像数据发送到JPEG解压缩部49。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根据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前段图像处理部的处理内容,选择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
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所选择的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是对输出方的前段图像处理部的前段图像处理、与作为输出目的地(输入侧)的该图像形成装置A所具备的后段图像处理部41的后段图像处理之间的过度或不足进行弥补的处理,是能够使由输出方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等同于由该图像形成装置A自身所具备的前段图像处理部41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A中,在中央处理装置44的控制下,利用前段图像处理部40实施由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选择的图像转换处理。当利用前段图像处理部40实施图像转换处理时,由JPEG解压缩部49进行解压缩,在实施了图像转换处理之后,再次由JPEG压缩部48进行压缩,将其存储到硬盘51中。
由此,当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与该图像形成装置A的后段图像处理不匹配,直接只实施后段图像处理并输出时,即使在画质劣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打印输出切实可靠地进行了画质调整的良好的图像。
另外,在未附加关联信息的情况,或即使附加了关联信息,也无法由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选择出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情况下,即虽然可确认机型名,但未设定对应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情况下,关联信息检测部64如以往那样,将图像数据直接送到硬盘51进行存储。
图8表示针对从图像形成装置A(机型A)向机型B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转换处理。机型B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具有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A同样的功能,即、检测是否附加有关联信息,在附加有关联信息的情况下,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选择图像转换处理,并由前段图像处理部实施。
如附图的左右所示,在机型A、机型B中,针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前段图像处理,对其进行JPEG压缩,然后存储到硬盘中。在将硬盘中存储的图像数据打印输出时,从硬盘读出图像文件,在进行JPEG解压缩后,实施后段图像处理。
而且,如附图的中央部所示,针对从机型A的图像形成装置向机型B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图像文件,在向硬盘存储之前,实施图像转换处理。即,在机型B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JPEG解压缩,由机型B的前段图像处理部实施图像转换处理,然后进行JPEG压缩,并存储到硬盘中。
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A所具备的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根据从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图像数据的报头中所附加的机型名,选择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方法。
如图9所示,对于机型B、C、D三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A根据动作任务(复印、PUSH、FAX)、原稿台选择(OC、SPF)、彩色模式(全彩色、灰色、黑白)的3个用户设定信息的组合,从表中选择恰当的图像转换处理。
例如,如果根据图像数据的报头信息,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机型B,用户设定信息是动作任务“复印”、原稿台选择“SPF”、彩色模式“全彩色”,则在前段图像处理部中实施表编号为“4”的图像转换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关联信息附加部63作为附加关联信息的机构,但如果可根据图像数据的报头信息中之前包含的任意信息,确定由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则也可以直接利用该信息。
下面,结合图10,对图像形成装置A中的利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对图像数据进行存储、输出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利用扫描仪(彩色CCD39)读取原稿图像,通过文件归档功能将其作为图像数据存储到硬盘51中,然后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时的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当利用者选择了基于图像文件归档功能对原稿图像的保存(文件保存)时(S1),利用扫描仪读取被载置在原稿台(OC)、或原稿自动搬送装置(SPF)上的读取原稿(S2),进行图3所示的阴影修正、伽玛处理等前段图像处理(S3)。然后,使进行了前段图像处理的该图像形成装置A的机型名或在前段图像处理中使用的ASIC等信息,作为关联信息附加到图像数据中、或与之建立对应关系(S4),在对图像数据进行了压缩(S5)后,将其保存到硬盘51中(S6)。
然后,当基于利用者的操作指定了硬盘51中存储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时(S7),所选择的图像数据与关联信息一同,由收发部50通过网络输出到其他图像形成装置,或通过USB设备连接部52输出到USB存储器等存储介质中(S8)。
这样,在输出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时,通过附加可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即使在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移动到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前段图像处理的处理内容,按照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即使是分辨率高的图像数据,也能够实现再现性良好的图像输出。
下面,结合图11,对将在图10中输出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进行输入一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输出目的地(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从收发部或USB设备连接部输入了由其他图像形成装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时(S10),检测在该图像文件的图像数据中是否附加有关联信息(S11)。在附加了关联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信息,确定对该图像数据实施了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选择使其适合于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转换处理(S12)。然后,在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S13)之后,使用前段图像处理部进行图像数据的图像转换处理(S14)。
被转换成适合于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在被压缩之后(S15)保存到硬盘中。
然后,当利用者在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打印指示时,在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之后,进行打印处理。
这样,即使是从其他机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由其他机型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由于通过图像转换处理的补足,使适合输入侧的机型的前段图像处理能够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所以可实现再现性良好的图像输出。
另外,在本图像形成装置A中,当对于从第1输入接口输入的来自图像输入装置的图像数据、和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图像文件的图像数据,存储到硬盘51中时、或直接打印输出时,也根据被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机型信息等确定对该图像数据已经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并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使其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然后将其存储到硬盘51中,或打印输出。
[实施方式2]
下面,结合图12、图13,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1的说明中,输入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装置,按照适合自身所具备的后段图像处理部的后段图像处理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输出目的地(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名等相关信息,在输出图像数据之前进行转换图像处理。
如图12所示,当指示了以文件方式保存在硬盘51内的图像数据的输出时,输出目的地信息取得部66取得输出目的地的机型信息等、可确定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信息。然后,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按照适合输出目的地所具备的后段图像处理部的后段图像处理的方式,选择图像转换处理,在由自身所具备的前段图像处理部40实施了图像转换处理之后,从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输出。
输出目的地信息取得部66例如在利用收发部50输出的情况下,通过对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地址信息预先与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信息建立关联,可以根据输出目的地的地址信息,确定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
另外,在利用USB设备连接部52输出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用户使用画面等,输入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名等、可使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选择图像转换处理的任意信息。
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与实施方式1同样,按照与输出目的地(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即,按照与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前段图像处理部所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情况,成为相同的处理状态的方式,选择必要的图像转换处理。
另外,该情况下,在不能确定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的情况下、或不存在可选择的图像转换处理的情况(不能对应的情况)下,从硬盘51读出的图像数据不通过JPEG解压缩部49、前段图像处理部40、JPEG压缩部48,而被直接送到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将基于文件归档功能存储在硬盘51中的图像数据,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时的动作步骤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该动作步骤的流程图。
在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指示了通过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以文件方式保存的图像数据时(S31),尝试取得输出目的地的机型信息等(S32),在能够取得的情况下,根据该信息,选择适合于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转换处理(S33)。接着,在将从硬盘51读出的图像数据解压缩(S34)后,使用前段图像处理部40进行图像数据的图像转换处理(S35)。
由此,被转换为适合于输入侧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在被压缩后(S36),从收发部50或USB设备连接部52输出(S37)。
这样,在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向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出时,通过预先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使其适合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段图像处理,则即使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画质被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最后,上述的第1、第2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模块,尤其是关联信息附加部63、关联信息检测部64、图像转换处理选择部65可以由硬件逻辑电路构成,也可以如下述那样使用CPU,通过软件来实现。
即,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执行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程序指令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保存了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memory)、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存储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而且,通过将记录了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即图像形成装置A、图像形成装置B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提供给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使该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代码,也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磁带或盒式磁带等磁带类、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和包含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掩模ROM/EPROM/EEPROM/闪存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使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与通信网络连接,通过通信网络来提供上述程序代码。作为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内部网、外部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而且,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IEEE1394、USB、电力线传送、有线TV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方式、或IrDA和遥控器那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表波数字网等无线方式。另外,本发明也能够以将上述程序代码通过电子传送而实现的被嵌入到载波中的计算机数据信号的形态来实现。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取得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的输入部;和图像转换机构,其对由上述输入部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被附加在该图像数据中的、能够在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内容的关联信息,按照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根据上述结构,图像转换机构对由输入部输入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根据被附加在该图像数据中的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后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作为上述关联信息,例如可举出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信息、或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进行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模块信息。
本发明的第2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被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其对上述存储部中保存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在上述结构中,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对存储部中保存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内容的关联信息。即,被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与可确定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一同被保存在存储部中。
因此,只要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是上述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则可根据被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关联信息,确定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实施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按照与在后段图像处理部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的方式,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本发明的第3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存储部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将被存储在上述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图像转换机构,其对由上述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使与在该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根据上述结构,图像转换机构对由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由此,即使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实施了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同,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1、第3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转换机构还可以使用实施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为了实施图像转换处理,虽然可以另外设置图像处理部,但另外设置图像处理部会增加成本。而且,虽然也可以使用实施后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来进行,但相比于使用实施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情况,会增加必要的数据量,还会增加开发成本。通过使用实施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可最高效率地实施处理。
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在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来自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存储部中,上述图像转换机构对于从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根据被附加在该图像数据中的可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在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中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根据上述结构,除了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之外,在将来自通信移动终端、数码相机、数字式摄像机等图像输入装置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图像转换机构也根据被附加在图像数据中的表示对该图像数据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补足的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因此,除了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之外,对从图像输入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也能够输出被画质调整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输入装置在对读入的图像实施图像处理之后,通过输出部将其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其对由上述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被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在图像输入装置中,也由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对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因此,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第1图像形成装置作为输出目的地,可输出被画质调整后的良好的输出图像。
并且,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上述各机构,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机构动作的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章节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完全是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列举的示例,不应被狭义理解为只限于这些具体例,在本发明的宗旨和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实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所述存储部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取入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的输入部;和
对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相匹配的图像转换机构;
所述图像转换机构根据被附加在由所述输入部取入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所述图像数据中的、可由被输入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输出该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所述图像转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转换机构使用实施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联信息是所述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型信息,或所述输出方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进行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模块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来自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的图像数据也能够保存到所述存储部中,
所述图像转换机构对于从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也根据被附加在该图像数据中的、可由被输入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在图像输入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中实施的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实施所述图像转换处理。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所述存储部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
关联信息附加机构,其对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附加能够由被输入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确定成为输出该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该图像形成装置自身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的关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联信息是成为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该图像形成装置自身的机型信息,或成为图像数据的输出方的该图像形成装置自身所具备的进行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的模块信息。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为了以恰当的画质输出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进行的一系列图像处理,划分成前段图像处理和后段图像处理来进行,并将被输入的图像数据保存到自身具备的存储部的图像文件归档功能中,将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保存到所述存储部中,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被实施到前段图像处理为止的图像数据向外部输出的输出部;和
图像转换机构,其对由所述输出部输出的图像数据,根据被输入该图像数据的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前段图像处理的内容,实施图像转换处理,以便与在该输出目的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实施的后段图像处理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转换机构使用实施前段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实施图像转换处理。
CN2009101463936A 2008-06-30 2009-06-2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1218 2008-06-30
JP2008171218 2008-06-30
JP2008171218A JP4659858B2 (ja) 2008-06-30 2008-06-30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1599A true CN101621599A (zh) 2010-01-06
CN101621599B CN101621599B (zh) 2011-11-30

Family

ID=4144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3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1599B (zh) 2008-06-30 2009-06-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23114A1 (zh)
JP (1) JP4659858B2 (zh)
CN (1) CN1016215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12A (zh) * 2010-01-13 2011-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2736876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0696B1 (en) 2010-01-21 2011-07-19 Nidek Co., Ltd. Ophthalmic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5447297B2 (ja) * 2010-08-25 2014-03-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画像印刷システム、表示画像印刷方法、及びその印刷方法を制御装置に読み込んで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36934A3 (en) * 1997-08-29 2004-08-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3874905B2 (ja) * 1997-09-30 2007-01-31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情報のファイリング方法
JP2000013718A (ja) * 1998-06-18 2000-01-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画像印刷装置
JP3738807B2 (ja) * 1999-03-24 2006-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7428074B2 (en) * 2000-12-28 2008-09-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ogo data generating apparatus, logo data generating method, and data storage medium
JP2003338943A (ja) * 2002-03-11 2003-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装置
JP4336569B2 (ja) * 2003-11-18 2009-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JP2006033320A (ja) * 2004-07-15 2006-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US7884958B2 (en) * 2005-04-15 2011-02-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er system, printer, and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JP4689453B2 (ja) * 2005-12-02 2011-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102006008768A1 (de) * 2006-02-24 2007-08-30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arbeiten eines Druckdatenstroms zum Erzeugen mehrfarbiger Druckbilder mit Hilfe eines Hochleistungsdrucksyst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12A (zh) * 2010-01-13 2011-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2137212B (zh) * 2010-01-13 2013-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装置、光学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存储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02736876A (zh) * 2011-03-30 2012-10-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11355A (ja) 2010-01-14
JP4659858B2 (ja) 2011-03-30
CN101621599B (zh) 2011-11-30
US20090323114A1 (en) 200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04104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and computer product
US7289663B2 (en) Producing an extended color gamut luminance-chrominance digital image from a captured image
CN10164074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预览显示方法
US7170552B2 (en) Digital imaging system and file format for storage and selective transmission of processed and unprocessed image data
US7653217B2 (en) Image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ttribute information
CN101938650B (zh) 图像压缩方法和装置、图像解压方法和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1623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662559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186767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7924462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EP1339216A1 (en) Digital still camera having image feature analyzing function
CN103491374B (zh) 基于单元的数字图像压缩的方法及计算设备
JP486577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1662558A (zh) 显示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223464A (zh) 图像压缩装置、图像输出装置和图像压缩方法
CN101640744A (zh) 成像装置以及预览显示方法
CN101626443A (zh) 图像发送装置
US20080273792A1 (en) Image file processing method including color conversion and corresponding image fil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6215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363271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ecuting error diffusion when the obtained image data is read by a scanner
EP0991019B1 (en) Method of applying manipulations to a color digital image
JP2007082211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JP2004032672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6256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243768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