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0396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20396A
CN101620396A CN200910151888A CN200910151888A CN101620396A CN 101620396 A CN101620396 A CN 101620396A CN 200910151888 A CN200910151888 A CN 200910151888A CN 200910151888 A CN200910151888 A CN 200910151888A CN 101620396 A CN101620396 A CN 101620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aper
folding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1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20396B (zh
Inventor
西村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20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0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20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20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77Fold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32Security cop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器;图像形成部,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处理器输出的所述图像数据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折叠机构,用于当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对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所述记录纸张进行折叠;以及装订机构,用于当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在端部装订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当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编辑保密图像的布局,输出用于要形成在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的相对页上的折页装订图像的折页装订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被控制以基于电子照相执行图像输出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诸如复印机和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来自诸如PC终端等的外部装置的远程控制来容易地进行图像输出。通常可以将从图像形成设备输出的原稿堆叠在纸张输出托盘上,并以简单的方式来收集这些原稿。
然而,纸张输出托盘上的原稿被暴露于任何人可以容易地拾取原稿或者任何人可以容易地看到原稿的记录内容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地,已经提出了一种具有用于防止非法复制以便原始复本和输出复本不会被复制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公开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当指定保密打印时,在记录薄片的内面执行打印,并且通过装订来骑马装订该记录薄片,以使得不能容易地看到在记录纸张的内面上所打印的内容(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2342号公报)。
尽管如上所述的传统技术可以通过对保密打印薄片进行装订来防止非法复制,然而即使当打印文档保持被装订时,仍可以了解打印文档的内容。结果,上述结构仍存在不能防止信息泄露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而设计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可以通过使得难以看到记录在来自该图像形成设备的输出纸张上的特定信息而防止信息泄露。
根据本发明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为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器,用于将输入图像信息以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形式输出;图像形成部,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处理器输出的所述图像数据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折叠机构,用于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对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所形成的图像的所述记录纸张进行折叠;以及装订机构,用于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在端部装订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其中,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编辑保密图像的布局,输出用于要形成在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的相对页上的折页装订图像的折页装订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通过相对于折叠部交换所述保密图像的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位置来给出所述折页装订图像。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要通过沿着折叠部裁开折叠后的记录纸张而显露在折叠后的记录纸张的所述相对页上的图像完成所述保密图像。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在所述记录纸张要通过所述装订机构被装订时,所述图像形成部根据所述记录纸张中的装订位置改变所述记录纸张中没有形成所述折页装订图像的页边空白区域。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执行图像形成,以使得在沿着折叠部裁开折叠后的记录纸张时,所述保密图像将被布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适当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在要折叠的一张记录纸张上分配两页图像信息的功能或者以所谓的2合1布局形成图像的功能,其中在所述2合1布局中,每次在一张纸上形成两页原稿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由于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已通过编辑保密图像的布局而创建的折页装订用图像,因此在装订了记录薄片的状态下或者薄片保持未装订的状态下,可以隐藏或掩盖保密图像,由此防止保密信息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在需要时容易地显露保密图像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在最佳位置配置图像信息而不使保密图像信息被装订或隐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防止保密图像信息的部分被装订或隐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连续分配多个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的部分详细图;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纸张输送器装置的分支给纸路径和用于连接这些路径的分支导杆的结构的部分详细图;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子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5是示出装配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折叠机和整理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通过图像形成设备对纸张进行中央折叠(折页装订(pouch-bound))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将中央折叠纸张与其它纸张进行折页装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已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被折页装订的纸张沿着其折叠部被裁开的状态下的图像数据的布置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通过图像形成设备将图像以2合1布局(2 in 1 layout)形成在A3薄片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折叠纸张中的图像形成区域和页边空白(margin)的布置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当折叠纸张被沿着其折叠部而裁开时的图像形成区域和页边空白的布置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用于包括图7所示的折页装订纸张的纸束的图像的布置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出要装订的各薄片的前面上的页分配的说明图;
图13B是示出要装订的各薄片的背面的页分配的说明图;
图14A是示出要折页装订的纸张上的图像布局的说明图;以及
图14B是示出折页装订的纸张已被裁开时的图像布局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相同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的结构的部分详细图。
首先,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的整体结构。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以电子拍摄的方式将从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的单色图像形成并输出在作为记录介质的预定的薄片状记录纸张(下文中称之为纸张)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A包括设备主体1A1和自动原稿处理器1A2。
设备主体1A1主要由曝光单元1、显影装置2、感光鼓3、充电器4、清洁单元5、定影单元6、纸张输送器装置7、给纸托盘8、纸张输出托盘9和转印装置10等构成。
由透明玻璃(原稿放置于其上)制成的原稿放置台21被布置在设备主体1A1的上表面上。自动原稿处理器1A2被布置在该原稿放置台21的上部,从而在作为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原稿读取器的扫描器部22被布置在该原稿放置台21下时可以向上枢轴地打开该自动原稿处理器1A2。
曝光单元1、显影装置2、感光鼓3、充电器4、清洁单元5、定影单元6、纸张输送器装置7、纸张输出托盘9和转印装置10布置在扫描器部22的下面。此外,容纳纸张的给纸托盘8布置在这些元件的下面。
曝光单元1提供如下功能:根据从未示出的图像处理器输出的图像数据(打印图像信息)发射激光束,以照射已由充电器4均匀地充电的感光鼓3的表面,从而将与该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写入并形成在感光鼓3表面上。该曝光单元1被布置为直接在扫描器部22之下和感光鼓3之上,并且包括均具有激光发射器11和反射镜12的激光扫描单元(LSU)13a和13b。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高速打印操作,采用用于通过使用多个激光束来降低照射定时高峰(rush)的方法,即两束法。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将激光扫描单元(LSU)13a和13b用于曝光单元1,但是还可以使用例如EL或LED写入头的发光元件的阵列。
如图2所示,感光鼓3具有近似圆柱体的形状,其被布置在曝光单元1的下面,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器和控制器被控制,以在预定方向上(图中的箭头W的方向上)转动。沿着感光鼓3的外围表面,从图像转印结束的位置开始向下游沿着感光鼓3的转动方向将纸张分离爪(记录介质分离器)31、清洁单元5、作为电场生成器的充电器4和显影单元2以在此提到的该顺序进行布置。
对纸张分离爪31进行布置,以使得利用螺线管(分离器驱动器)32将该纸张分离爪31移动得与感光鼓3的外围表面接触或不接触。当该纸张分离爪31与感光鼓3的外围表面相邻接时,该纸张分离爪31用于将在感光鼓3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期间已附着于感光鼓3表面的纸张剥离。这里,作为用于纸张分离爪31的驱动部件,可以使用驱动马达来代替螺线管32,或者还可以选择任意其它的驱动器。
显影单元2利用黑色调色剂来可视化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并且被布置在相对于感光鼓的转动方向(图中的箭头W的方向)在充电器4的下游的感光鼓3的一侧(图中的右侧)处的大约相同的水平处。定位辊15被布置在相对于记录介质进给方向的上游侧上的该显影单元2的下面。
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器和控制器来操作和控制定位辊15,从而将从给纸托盘8递送的纸张输送进感光鼓3和转印带103之间,同时使所述纸张的前端与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配准。
充电器4是用于对感光鼓3表面以预定电位进行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并被布置在感光鼓3的上方且靠近感光鼓3的外围表面。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放电型充电器4,但是,代替地可以使用接触辊型或刷型。
清洁单元5去除并收集在显影和图像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并且清洁单元5被布置在跨过感光鼓3与显影单元2大约相对的侧上、感光鼓3的一侧(图中的左侧上)的大约相同的水平处。
如上所述,在纸张被输送且从转印装置10被施加具有与静电图像的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场时,感光鼓3上的可视化后的静电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纸张上。
例如,当静电图像带有负(-)电荷时,转印装置10的所施加的极性应当为正(+)。
如图2所示,提供转印带单元形式的转印装置10,其中具有预定阻抗(本实施例中范围为1×109~1×1013Ω·cm)的转印带103在驱动辊101、从动辊102和其它辊上被缠绕和拉紧,并且被布置在感光鼓3的下方,其中使转印带103的表面与感光鼓3的外围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该转印带103在将纸张压在感光鼓3上时输送该纸张。
具有与驱动辊101和从动辊102的导电性不同的导电性且能够施加转印电场的弹性导电辊105被布置在转印带103与感光鼓3相接触的接触点104处。弹性导电辊105由诸如弹性橡胶和泡沫树脂的柔软材料构成。由于该弹性导电辊105的弹性允许感光鼓3和传送带103以预定宽度(称为转印隙(transfer nip))彼此进行面接触而非线接触,因而可以提高向正被输送的纸张进行转印的效率。
此外,电荷擦除辊106被布置在转印带103的内侧,位于转印带103的转印区域的相对于纸张输送的方向的下游侧上,所述电荷擦除辊106用于擦除已施加到正被输送通过转印区域的纸张的电场以实现纸张向随后阶段的平滑输送。
转印装置10还包括用于去除由于转印带103上的残留调色剂而导致的污垢的清洁单元107和用于擦除转印带103上的电的多个电荷擦除装置108。可以通过经由设备接地或正向地施加极性与转印场的极性相反的电荷来进行利用擦除装置108的电荷擦除。
其上具有通过转印装置10而转印的静电图像(未定影的调色剂)的纸张被输送到定影单元6,在定影单元6中,施压并加热纸张,以便将未定影调色剂熔化和定影到纸张。定影单元6包括如图2所示的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并且其通过转动加热辊6a以将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所保持的纸张输送通过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的辊隙来熔化和定影被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用于输送纸张的输送辊16布置在定影单元6相对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加热辊6a具有薄片分离爪611、辊表面温度检测器(热敏电阻器)612和辊表面清洁构件613,所有这些都布置在加热辊6a的外围,并且在加热辊6a的内部加热辊6a还包括用于将加热辊表面加热到预定温度(所设置的定影温度:大约160~200℃)的热源614。
加压辊6b在其每一端设置有能够以针对加热辊6a的预定压力邻接加压辊6b的加压元件621。另外,在加压辊6b的外周面上设置薄片分离爪622和辊表面清洁元件623,与加热辊6a的外周面类似。
在该定影单元6中,如图2所示,在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之间的压力接触部(所谓的定影隙部)600处,通过加热辊6a加热和熔化正被输送的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以使得未定影调色剂通过由于来自加热辊6a和加压辊6b的压力对纸张产生的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而被定影到纸张上。
给纸托盘8堆叠图像信息将被输出(打印)到其上的多个薄片(纸张),并被布置在由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充电器4、清洁单元5和定影单元6等组成的图像形成部14的下面。未示出的纸张拾取辊被布置在该给纸托盘8的纸张递送侧的上方。
该纸张拾取辊每次从存储在给纸托盘8中的一叠纸的最上面拾取一张纸张,并且将该纸张向下游(为方便起见,将纸张递送侧(盒侧)称为上游,将纸张输出侧称为下游)输送到纸张输送器装置7上的定位辊(也被称为“空转辊(idle roller)”)15侧。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以执行高速打印任务为目标,因而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下面布置均能够堆叠500~1500张标准尺寸的纸张的多个给纸托盘8。此外,在设备侧面处设置能够大量储存多种类型的纸张的大容量给纸盒81。主要用于支持针对不规则尺寸的纸张的打印等的手动进给托盘82被布置在大容量给纸盒81上方。
纸张输出托盘9被布置在从手动进给托盘82的侧面穿过设备的相对侧上。还可以配置这样的系统:代替纸张输出托盘9,可以选择性地布置输出纸张用的整理器(用于装订,打孔等的设备)和/或多仓纸张输出托盘等。
纸张输送器装置7被布置在前述感光鼓3和给纸托盘8之间,并且将从给纸托盘8供应的纸张逐张输送到转印装置10,在转印装置10处,调色剂图像被从感光鼓3转印到纸张上。纸张输送器装置还将纸张输送到定影单元6(在定影单元6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纸张上),然后根据所指定的纸张输出处理模式按照纸张正被给纸路径和分支导杆所引导的那样来引导纸张。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纸张输送器装置7。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纸张输送器装置的分支给纸路径和用于连接这些路径的分支导杆的结构的部分详细图。
纸张输送器装置7主要包括从给纸托盘8延伸到定位辊15的第一给纸路径以及图3所示的第二到第八给纸路径7a2到7a8。
第二给纸路径7a2从定位辊15穿过转印装置10和定影单元6而延伸到下游侧的输送辊16。第三给纸路径7a3从输送辊16延伸到用于将纸张排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的排纸辊17。第四给纸路径7a4反转来自输送辊16的纸张P。第五给纸路径7a5连接至第四给纸路径7a4,并延伸至用于将纸张P重新给送到定位辊15的反转输送辊18。第六给纸路径7a6反向输送来自排纸辊17的纸张P。第七给纸路径7a7连接至第六给纸路径,以避免进入第五给纸路径7a5。第八给纸路径7a8连接至第七给纸路径7a7且延伸到复位辊(switchback roller)19。
此外,用于通过根据所选择的处理模式而选择纸张P的给纸路径来切换纸张输送的路径的多个分支导杆被布置在纸张输送器装置7内部的分支点处。
分支导杆20a被枢轴地布置在输送辊16的下游侧的点处,所述分支导杆20a选择到第三给纸路径7a3或第四给纸路径7a4的连接。通过未示出的螺线管来操作该分支导杆20a。
分支导杆20b被枢轴地布置在第四给纸路径7a4的下游侧,以便第四给纸路径7a4与第五给纸路径7a5相连接或者第五给纸路径7a5与第六给纸路径7a6相连接。通过未示出的弹性构件的弹力和纸张P的刚度来操作该分支导杆20b。
分支导杆20c被枢轴地布置在第六给纸路径7a6的下游侧,以便选择到第五给纸路径7a5或第七给纸路径7a7的连接。通过未示出的螺线管来操作该分支导杆20c。
分支导杆20d被枢轴地布置在第七给纸路径7a7的下游侧,以便连接第七给纸路径7a7与第八给纸路径7a8或者连接第五给纸路径7a5与第八给纸路径7a8。通过未示出的螺线管来操作该分支导杆20d。
用于保证从第四给纸路径7a4或第八给纸路径7a8到第五给纸路径7a5的平滑连接的分支导杆20e被枢轴地布置在第五给纸路径7a5的上游侧。
利用这样配置的纸张输送器装置7,根据所请求的处理模式来操作分支导杆20a~20e,从而可以选择与所选择的处理模式相对应的纸张P的输送路径。
接着,将参考附图说明与图像形成设备1A的不同处理模式相对应的纸张输送操作。
从多个给纸托盘8中选择与打印请求相对应的纸张P,并且通过纸张输送器装置7中的输送辊将该纸张P输送到定位辊15(图2)。
已到达定位辊15并被暂时停止的纸张P通过定位辊15在该纸张P的前端与感光鼓3上的图像信息配准的定时处的重新开始转动,而被传送到转印装置10,从而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图像信息)被从感光鼓3转印到纸张P,然后通过定影单元6将该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并将该纸张排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
利用该纸张输送器装置7,根据图像形成设备1A的功能模式(复制模式、打印机模式、传真模式)和打印处理模式(单面打印、双面打印),在定影单元6之后直到纸张输出托盘9采取不同的输送路径。
在复印机模式中,用户通常现场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A,因此通常使纸张“面朝上”被输出,即在纸张的被打印面朝上的情况下排出该纸张。
相反,在打印机和传真模式中,用户不在图像形成设备1A附近,因此通常使纸张“面朝下”被输出,即以页面一致的顺序(collated order)排出多页纸张P。
因此,对图像形成设备1A进行配置,以使得以面向功能的方式通过多个分支导杆沿着多个输送路径输送已通过定影单元6的纸张P,并将其输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
(单面打印的面朝上输出)
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在纸张P在其一面上被打印且面朝上被排出的输出模式中,紧挨在已通过定影单元6的纸张P进入输送辊16之前,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螺线管等)启动分支导杆20a(图3),以打开第三给纸路径7a3并关闭第四给纸路径7a4。
正被输送的纸张P从被分支导杆20a导向的纸张P的前端部开始前进,通过第三给纸路径7a3,并借助于排纸辊17被排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图2)。
(单面打印的面朝下输出)
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在纸张P在其一面上被打印且面朝下被排出的输出模式中,紧挨在已通过定影单元6的纸张P进入输送辊16之前,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螺线管等)启动分支导杆20a(图3),以打开第四给纸路径7a4并关闭第三给纸路径7a3。此外,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启动分支导杆20c,以打开第五给纸路径7a5并关闭第七给纸路径7a7。
正被输送的纸张P从被分支导杆20a导向的纸张P的前端部开始前进,通过第四给纸路径7a4,并通过纸张P的前端的刚度(材料的强度)和输送力来推开分支导杆20b,从而打开第五给纸路径7a5,然后,通过分支导杆20c将纸张P导向到第五给纸路径7a5中。
当纸张P的后端到达分支导杆20e的位置时,纸张P的输送被暂时停止。
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启动分支导杆20c,以打开第六给纸路径7a6并关闭第七给纸路径7a7。此时,分支导杆20b通过设置在未示出的分支导杆支承轴上的弹性构件(弹簧等)而自动移动,并且分支导杆20b被设置以关闭第四给纸路径7a4。
然后,反转输送辊18反向转动以重新开始纸张P的输送。正被输送的纸张P首先从滞留在分支导杆20e的位置处的纸张P的后端开始前进,通过第六给纸路径7a6,并借助于排纸辊17而被输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
(双面打印模式下的输出)
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执行双面打印时,紧挨在已被打印了第一打印面(前面打印)并已通过定影单元6(图2)的纸张P进入输送辊16之前,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螺线管等)启动分支导杆20a(图3)以打开第四给纸路径7a4并关闭第三给纸路径7a3。
此外,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启动分支导杆20c以打开第七给纸路径7a7并关闭第五给纸路径7a5。还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启动分支导杆20d以打开第八给纸路径7a8。
正被输送的纸张P从被分支导杆20a导向的纸张P的前端部开始前进,通过第四给纸路径7a4,并通过纸张P的前端的刚度(材料的强度)和输送力来推开分支导杆20b,然后,通过分支导杆20c而被引导到第七给纸路径7a7并进一步被引导到第八给纸路径7a8。
当纸张P的后端到达第八给纸路径7a8时,暂时停止纸张P的输送(第一页复位(switchback)的完成)。之后,当通过未示出的导杆位置切换部件启动分支导杆20d以关闭第七给纸路径7a7并打开到分支导杆20e的输送路径时,复位辊19反向转动以重新开始纸张P的输送。
正被输送的纸张P从滞留在第八给纸路径7a8中的位置处的纸张P的后端开始前进,通过分支导杆20e和第五给纸路径7a5,被输送到恰在打印阶段(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步骤)之前而被定位的定位辊15(图5)。
之后,进行纸张P的第二页打印(背面打印)。然后纸张P通过定影单元6,以与在上述“单面打印的面朝上输出”中所述的相同方式被输送,并被排出到纸张输出托盘9。
接着,将参考图4详细地说明表征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的控制系统。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子控制器配置的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通过中央处理单元(CPU)54使用诸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56等的临时存储装置来执行诸如图像读取、图像处理、图像形成和纸张P的输送等的处理,所述CPU 54根据预先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55中的程序来执行控制。
这里,还可以使用诸如HDD(硬盘驱动器)等的其它存储装置来代替ROM 55和RAM 56。
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利用通信处理器58将由扫描器部(原稿读取部)22获取的原稿的图像信息(原稿图像数据)或发送自连接到未示出的通信网络上的其它终端装置的原稿图像信息输入到图像处理器57。
图像处理器57根据前述程序使存储在诸如RAM 56等的存储装置中的原稿图像信息形成为适合于打印(图像形成到记录纸张上)的打印图像。将从图像处理器57输出的打印图像信息输入到图像形成部14。
图像形成部14、纸张输送部(执行在纸张输送器配置7等中的对纸张的各种检测和控制)59、定影单元6和排纸处理器(执行在排纸路径17中的对纸张的各种检测和控制)60与驱动控制器62的各组件连接。
图像形成设备1A还具有操作条件设置器77。
该操作条件设置器77根据用户通过控制开关76指定的诸如记录介质(纸张)的类型等的图像形成条件和图像形成请求,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为图像形成和输送的条件等设置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设置器77还可以根据包括在通过来自诸如PC终端和传真机等的外部装置的远程控制所接收到的图像输出指令(图像数据、控制数据)中的图像形成条件,来设置操作条件。
因此,诸如对具有保密性的图像(保密图像)进行打印和复制等的保密图像打印指令或者可以直接地由用户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A的操作条件设置器77来输入,或者可以间接地由用户输入到其它设备而非图像形成设备1A中,并且所述指令可以从该设备传送到图像形成设备1A的操作条件设置器77。
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基于所设置的操作条件,驱动控制器62控制读取部(扫描器部22)、纸张输送部59、图像形成部14、定影单元6和排纸处理器60等的驱动致动器,即,原稿读取驱动器64、记录纸张输送驱动器66、打印处理驱动器68、定影驱动器70和排纸驱动器72。即,驱动控制器62按照来自CPU 54的指令根据存储在ROM 55中的程序来控制上述驱动器,以使得它们同步地运行。
此外,可以使用具有可选配置74的图像形成设备1A,所述可选配置74包括:折叠机1B、整理器(订书器、打孔器、多仓纸张输出托盘、搬移器(shifter))1C、自动原稿读取器(自动原稿处理器1A2等)、大容量给纸盒81等。这些可选配置74包含独立于图像形成设备1A的控制器的单独的控制器74a,并对可选配置74进行构建,以使得通过执行经由前述通信处理器58的定时调节,每个单元可以与主设备同步地运行。
折叠机1B包括用于将纸张折叠成2折或3折(所谓的z-折叠)的折叠机构1B1。整理器1C包括用于沿着折叠薄片的边缘装订折叠薄片的装订机构1C1。
图像处理器57具有图像设置功能,当图像数据被打印在装订后的折页装订薄片的一对内部页(interior page)上时,所述图像设置功能通过预先编辑待示出图像数据的布局来创建用于折页装订薄片的所述内部页的图像数据,从而使得当沿着折叠部(在装订侧的相对侧上)裁开折页装订薄片时会如所期望的那样显露所述内部页上的图像。
即,图像处理器57具有如下的图像设置功能57a:当指定折页装订薄片打印时,图像设置功能57a根据用于折叠形成图像的薄片的折叠信息91,通过对要形成在当薄片被折叠时被布置在内部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上或者当薄片被折叠时彼此面对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上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位置进行交换,来编辑布局。
例如,可以利用通过操作条件设置器77中的控制开关76的输入来设置该折叠信息91,或者可以从外部装置输入该折叠信息91。折叠信息的具体示例可以包括用于将图像形成之后的纸张折叠成二折或三折(所谓的z-折叠)的折叠信息。
当接收到用于保密图像打印的命令时,图像形成设备1A将与该命令相关的特定图像信息的布局编辑和重新布置成用于内部图像的图像数据,并执行用于折页装订纸张的打印操作。此时,由于在纸张被折叠时位于内部的页根据该纸张被折叠的方式而改变,因此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器57根据有关该纸张的折叠信息来建立图像布局以使得在输入到图像处理器57的图像信息中基于该特定图像信息的图像将被布置在该纸张的内面上,并将打印图像信息(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4。与保密图像打印命令有关的特定图像信息的示例可以包括:与通常形成的图像相比重要的信息、诸如机构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和个人信息等的具有保密性的信息(保密信息)。
结果,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处理器57,要在折页装订纸张的内面上打印的图像已经过了上述布局编辑,在纸张处于被折页装订时或者在纸张保持未装订时难以从折页装订的内部图像了解保密信息的内容,因此可以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给出保密图像打印命令的用户可以通过沿着位于被装订侧的相对侧的折叠部裁开折页装订打印输出页,以在正确布局下查看保密信息。
图像形成部14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用于改变折叠纸张P中没有形成图像的页边空白区域的功能(页边空白改变功能)14a。
接着,将参考附图说明在将折叠机1B和整理器1C装配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A时的排纸处理。
图5是示出装配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折叠机和整理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折叠机1B和整理器1C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A的侧面(在纸张输出侧),其中折叠机1B和整理器1C以在此提到的顺序从相对于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开始被串联连接。
折叠机1B是用于将纸张折叠成二折(用于折页装订)和三折(所谓的z-折叠)的折叠机。折叠机1B如图5所示利用入口辊1B11将从图像形成设备1A排出的纸张引导到折叠机1B中,并根据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使纸张通过折叠机1B而没有折叠纸张或在折叠机1B内折叠该纸张。
在折叠机1B中,当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没有指示z-折叠或折页装订时,通过未示出的螺线管设置分支导杆1B21,以使得沿着第一进给路径1B31引导纸张,并通过排出辊1B12将该纸张直线地排出到折叠机1B之外。
(z-折叠)
当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选择z-折叠时,对分支导杆1B21进行设置,以使得纸张被引导朝向具有用于实现对纸张的z-折叠的z-折叠布置的第二进给路径1B32,并输送该纸张,直到该纸张的前端邻接第一制动器1B41为止。结果,该纸张在纸张的中间相对于纸张的输送方向而弯曲。通过转动第一折叠辊1B51和第二折叠辊1B52来牵引这样弯曲的中间部,并将其引导到第一折叠辊1B51和第二折叠辊1B52之间的辊隙中,以在纸张中形成第一折叠。
之后,类似地,折叠后的纸张的前端邻接第二制动器1B42,并且该纸张的弯曲部分的中间被引导朝向第二折叠辊1B52和第三折叠辊1B53之间的辊隙,以在该纸张中形成第二折叠。即,第一折叠辊1B51~第三折叠辊1B53构成了折叠机构1B1。
然后,纸张通过位于第二折叠辊1B52和第三折叠辊1B53下游的第三进给路径1B33,并通过排纸辊1B 12被排出到折叠机1B之外,并被给送到在纸张输出侧相接的整理器1C的一侧。
(折页装订)
当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选择折页装订时,类似于z-折叠的情况,为要进行折页装订的每一薄片切换分支导杆1B21,以使得纸张被引导到第二进给路径1B32,以便使该纸张经受折页装订处理(二折叠处理),并且纸张的前端邻接第一制动器1B41。此时,移动并调节邻接的位置或第一制动器1B41的位置,以使得相对于纸张的输送方向要被折叠的纸张的中央被正确地引导到第一折叠辊1B51和第二折叠辊1B52。结果,该纸张相对于纸张的输送方向在该纸张的中央而弯曲,并且这样弯曲的中央被引导到第一折叠辊1B51和第二折叠辊1B52之间的辊隙中,以在纸张中形成第一折叠。
从折叠辊排出的纸张从该纸张的折叠部的前端开始前进。用于改变输送的方向的门1B54被设置在第一折叠辊1B51和第二折叠辊1B52的输出侧,以使得前端处的前述折叠部被引导到第二折叠辊1B52和第三折叠辊1B53之间的辊隙。被该门1B54所引导的折叠部从第二折叠辊1B52和第三折叠辊1B53之间的辊隙向着下游前进,通过第三进给路径1B33,并且通过排出辊1B12被排出折叠机1B,并被给送到在纸张输出侧被接合的整理器1C。由于按照上述来输送纸张,折叠纸张首先从其折叠部开始前进,而后端位于装订侧。因此,当在位于下游的装订机构1C1处装订纸张时,可以生成折页。
整理器1C利用入口辊1C11将从折叠机1B排出的纸张导入整理器1C中,并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使纸张通过而不处理该纸张,或者执行用于利用其中的订书钉来装订纸张的装订处理。
在整理器1C中,当通过来自图像形成设备1A的命令选择了非装订模式时,纸张通过入口辊1C11被引入到机器中,从而通过分支导杆1C21和1C22(通常,沿着非装订进给路径1C31的方向布置分支导杆1C21和1C22),并且通过排纸辊1C12被排出,并被堆叠到可垂直移动的纸张输出托盘1C41上。此时,纸张输出引导板1C51处于关闭状态。
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A的控制部选择接入式托盘输出模式时,分支导杆1C21转动预定角度以使得纸张被输送到接入式托盘进给路径1C32,并且通过排纸辊1C13被排出并堆叠到接入式托盘1C42上。
当在图像形成设备1A的控制部选择装订模式时,启动分支导杆1C22,以使得纸张被给送到装订进给路径1C33中,并通过装订托盘排出辊1C14进一步被排出,并堆叠到装订托盘1C61上。
通过下落卷(tapping roll)1C51使排出在装订托盘1C61上的纸张逐张向下掉落,从而使得纸张的后端与纸张后端基准栏1C62邻接并对齐。
通过装订机构1C1的端面装订订书器1C63,在纸束的后端处的一个或两个预定位置处装订这样对齐的薄片。通过与排出带(未示出)相结合的排出爪(未示出),将这样装订的纸束升高,直到排纸辊1C12。然后,纸束通过纸张输出引导板1C51被压到排纸辊1C52上,并通过该排纸辊1C12被排出并堆叠到纸张输出托盘1C41上。
对纸张输出托盘1C41进行布置,以使其可以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器向上和向下移动,并且该纸张输出托盘1C41可以根据排出纸张的堆叠量向上和向下移动,以使得要排出的纸张在最佳位置被排出。
接着,将参考附图说明在给出保密图像打印命令时要执行的前述布局编辑处理。
首先,将说明图像形成设备1A按照对纸张P的中间折叠(折页装订)命令执行图像输出的情况。
图6是示出通过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对纸张进行中央折叠(折页装订)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示出在相同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将中央折叠后的纸张与其它纸张进行折页装订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在图像形成设备1A中,诸如保密信息等的重要信息被记录在如图6所示的折叠后的纸张P的内面P1上。然后,通过整理器1C装钉(装订)纸张P的一端P11,由此可以防止记录在纸张P的内面P1上的信息被泄漏。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看到记录在折页装订纸张P的内面P1上的图像信息,可以通过沿着纸张P的折叠部(脊)P12裁开折页装订纸张P来查看该图像信息。例如,如图7所示,当折页装订的纸张P与未折叠的纸张P0装订在一起时,如果A4大小的纸张用作纸张P0,则应该对折页装订纸张P使用A3大小的纸张。由于在A3大小的纸张P被折页装订时折叠后的纸张P的大小变成A4,因此其大小与其它A4大小的纸张P0相一致,从而可以使用该纸张P而没有不适的感觉。
现在,将说明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A的针对要进行折页装订的纸张P的图像形成。
图8是示出已由图像形成设备进行了折页装订的纸张沿着折叠部被裁开的状态下的图像的布局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通过相同的图像形成设备将图像以2合1布局形成在A3薄片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对要形成在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A对其进行折页装订的纸张P的内面P1上的折页装订用图像进行编辑,以使得,作为一个示例,如图8所示,在沿着折叠部P12裁开已在其边缘P11和P11处进行了折页装订的纸张P时期望的保密图像[A]被完成。即,通过将沿着相对于折叠方向的中心线二等分的保密图像[A]的第一半和第二半布置到当被折叠时彼此面对的相对页,来构成用以形成期望的保密图像[A]的折页装订用图像(图14)。
作为其它示例,对要形成在被折页装订的纸张P的内面P1上的折页装订用图像进行编辑,以使得如图9所示在沿着折叠部线P12裁开已在其边缘P11和P11处进行了折页装订的纸张P时,两页期望的保密图像(A B]以所谓的2合1布局被形成。即,用以形成期望的保密图像[A B]的折页装订用图像以[B A]的形式被给出,所述[B A]是通过将沿着相对于折叠方向的中心线二等分的保密图像[A B]的两半布置到当被折叠时彼此面对的相对页而形成的。
根据具有该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1A,例如,由于对前述保密图像[AB]的布局进行编辑,并在折页装订的内面P1上将该[A B]给出为[B A],因此在薄片被折页装订的状态下或者在薄片保持未装订的状态下难以从布局编辑后的图像[B A]了解保密图像[A B]。因此,可以提高安全性,并且还通过在需要时裁开折叠部P12而以简单的方式显露保密图像。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A中的图像形成部14具有页边空白改变功能14a(图4),该功能用于根据要装订的纸张P中的装订位置SP(图10),改变其两半彼此面对的折叠纸张P的内面P1中没有形成图像的页边空白区域。
接着,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纸张P中的图像形成区域和页边空白。
图10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纸张中的图像形成区域和页边空白的布置的说明图。图11是示出在沿着折叠纸张的折叠部裁开折叠纸张时的图像形成区域和页边空白的布置的说明图。
当在纸张P上形成如图8所示的两个相对页中的双联页图像(spreadimage)[A]时,如果图像向着边缘P11侧延伸超过装订位置SP(图10)(装订区域),则当沿着折叠部P12裁开纸张P时(图11)不能在图像形成区域内显露整个图像[A]。
另一方面,当边缘P11中的页边空白宽度S1(图10)大于从边缘P11到装订位置SP的距离时,由于装订位置SP与页边空白S1的偏离而导致沿着两个相对页之间的接合处Ps(图11)在所形成的图像中出现间隙,由此导致不合适的图像。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部14设置有页边空白改变功能14a,以使得可以调节距离折叠边缘P12的页边空白宽度S2(图10和图11)的范围,从而使装订位置SP与页边空白宽度S1一致并且接合处Ps与图像形成区域的边缘一致,由此创建好看的双联页图像。
接着,将说明要针对由图像形成设备1A装订的包括折页装订纸张P的纸束PP(图12)而形成的图像的布置。
图12是示出用于包括图7所示的折页装订纸张的纸束的图像的布置的说明图。图13A是示出要装订的各薄片的前面的页分配的说明图。图13B是示出要装订的各薄片的背面的页分配的说明图。图14A是示出要折页装订的纸张上的图像布局的说明图。图14B是示出当已裁开折页装订纸张时的图像布局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由图像形成设备1A生成的包括折页装订纸张P的装订后的纸束PP由装订后的纸张P和P0构成。添加到纸张P和P0的附图标记1P~8P表示相关页的页编号。
当以2合1布局将图像布置在折页装订纸张P中时,如图13A和13B所示给出纸束PP中的纸张P和P0的页分配。即,折页装订纸张P被双面打印。要成为折页的外部页的前面被分配有3P和6P,而要成为折页的内部页的背面被分配有4P和5P。利用该分配,应当理解的是,当沿着折叠部(脊)P12裁开折页装订薄片时,图像的布局将改变。
具体地,通过将沿着相对于折叠方向的中心线二等分的期望的双联页图像[A]的第一半和第二半交换到当被折叠时彼此面对的相对页,来构成形成在折页装订纸张P的内面上的折页装订用图像。
结果,图像处理部57生成已在给出保密图像打印命令时如上所述编辑了输入的保密图像[A]的布局的折页装订用图像数据,并将打印图像数据(折页装订用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4。
如图14B所示,当沿着折页的折叠部(脊)P12裁开折页装订纸张P时,在纸张P的边缘P11被装订的情况下期望的保密图像[A]被显露。
由于以上述方式编辑了在折页装订纸张P的内部页(4P,5P)上形成的折页装订用图像的布局,因而在对薄片进行折页装订的状态下或在薄片保持未装订的状态下难以了解保密图像,由此在裁开折叠部P12之前保密图像将不被显露。即,可以防止保密信息的泄漏。
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当给出保密图像打印命令时,尤其当通过远程控制指令执行保密图像打印时,可以防止重要图像信息的泄漏并提高安全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为图像形成部14设置用于改变页边空白区域的页边空白改变功能14a,因而可以调整页边空白,从而使得在沿着进行装订的纸张边缘的页边空白中不形成图像。因此,可以在进行折页装订操作时防止图像信息的部分被装订和隐藏,并在裁开折页装订纸张P时图像信息被布置在最佳位置处。
虽然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应当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即,通过组合由上述实施例模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而获得的任意实施模式也应当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设备,然而,本发明不应当局限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复印机。即,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多功能机、打印机等),只要该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将图像信息转换为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器即可。本正式申请根据35U.S.C.§119(a)要求2008年7月3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第2008-174593号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处理器,用于将输入图像信息以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形式输出;
图像形成部,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处理器输出的所述图像数据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
折叠机构,用于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对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所形成的图像的所述记录纸张进行折叠;以及
装订机构,用于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在端部装订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入图像信息是保密图像信息时,所述图像形成部通过编辑保密图像的布局,输出用于要形成在由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记录纸张的相对页上的折页装订图像的折页装订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通过相对于折叠部交换所述保密图像的左半部和右半部的位置来给出所述折页装订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通过沿着折叠部裁开折叠后的记录纸张而要显露在折叠后的记录纸张的所述相对页上的图像完成所述保密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要通过所述装订机构来装订所述记录纸张时,所述图像形成部根据所述记录纸张中的装订位置来改变所述记录纸张中没有形成所述折页装订图像的页边空白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执行图像形成,以使得当沿着折叠部裁开折叠后的记录纸张时所述保密图像将被布置在所述记录纸张的适当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在要折叠的一张记录纸张上分配两页图像信息。
CN2009101518888A 2008-07-03 2009-07-03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620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74593 2008-07-03
JP2008-174593 2008-07-03
JP2008174593A JP4610641B2 (ja) 2008-07-03 2008-07-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0396A true CN101620396A (zh) 2010-01-06
CN101620396B CN101620396B (zh) 2012-02-01

Family

ID=4146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18888A Active CN101620396B (zh) 2008-07-03 2009-07-03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1881B2 (zh)
JP (1) JP4610641B2 (zh)
CN (1) CN101620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1111B2 (ja) * 2011-08-16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89432B2 (ja) * 2012-04-12 2017-03-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
US10131107B2 (en) * 2015-07-06 2018-11-20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4326B2 (ja) * 1994-10-19 2004-02-09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94574A (ja) 1997-01-07 1998-07-28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2264425A (ja) * 2001-03-13 2002-09-18 Seiko Epson Corp ページ割付制御プログラム、ページ割付制御装置およびページ割付制御方法
JP200428475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用紙後処理方法、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133543B2 (ja) 2003-04-22 2008-08-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38636A (ja) * 2004-02-26 2005-09-0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プリントサーバ、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0908396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20396B (zh) 2012-02-01
JP4610641B2 (ja) 2011-01-12
US20100001451A1 (en) 2010-01-07
JP2010012685A (ja) 2010-01-21
US8091881B2 (en) 2012-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52324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173232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方法
US2007018015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job control method
JP5538693B2 (ja) シート処理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39706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23012B2 (ja)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135959B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663915B (zh) 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KR20090097128A (ko) 인쇄 제어 장치, 정보 처리 장치, 인쇄 장치 제어 방법, 정보 처리 장치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매체
US20140376982A1 (en) Sheet cur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5908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10194565A (ja) フィニッシャ
CN10162039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20070014611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CN1952798A (zh)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盖件
CN101924852A (zh) 打印系统和打印系统的控制方法
JP5371800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10568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H10194574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1757997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651617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enables easy to observe printing in a manner adaptable to a user's request
CN10158731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080303200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551135B2 (ja) 後処理装置
JP20040512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