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5839A - 电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5839A
CN101615839A CN200910146230A CN200910146230A CN101615839A CN 101615839 A CN101615839 A CN 101615839A CN 200910146230 A CN200910146230 A CN 200910146230A CN 200910146230 A CN200910146230 A CN 200910146230A CN 101615839 A CN101615839 A CN 101615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il
rotor
electromagnetic clutch
arm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星野伸明
川口真广
太田雅树
木本良夫
大西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15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58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基于其中流过的电流方向而产生第一磁通量或第二磁通量的线圈;在其中容纳所述线圈的固定芯;提供与第一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的固定磁体;能与可转动轴同心地转动的转子;固定于转子上的活动芯;提供与第二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的活动磁体;固定于可转动轴上的中心齿轮;固定于转子上的内部齿轮;与中心齿轮和内部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支撑行星齿轮的臂;能与转动轴同心地转动的滑轮;能与固定芯耦接的第一电枢以及能与活动芯耦接的第二电枢。

Description

电磁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案第57-174829号中公开了一种常规的电磁离合器。所述电磁离合器安装于电动机上,所述电动机具有壳和从壳中伸出的可转动的驱动轴。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第一固定芯、第二固定芯和磁屏蔽。第一固定芯由磁性材料制成,固定于电动机壳的前表面。第一固定芯中具有第一线圈,其前端是暴露的。磁屏蔽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固定于第一固定芯和第一线圈的前端。第二固定芯由磁性材料制成,固定于磁屏蔽的前表面。第二固定芯中具有第二线圈,其前端是暴露的。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中心齿轮、臂和滑轮。所述中心齿轮与驱动轴同心地固定于驱动轴的前端,且形成有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向后方延伸的圆柱状凸起(boss)。所述臂是可转动的,且由所述凸起通过轴承同心地支撑。
所述滑轮由中心齿轮和轮毂(hub)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和同心地支撑。所述轮毂位于中心齿轮的前方,且由螺栓固定于驱动轴的前端。滑轮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具有包围第一固定芯的外围的圆柱形状。所述轮毂通过板簧耦接到面对滑轮前表面的第一电枢。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述臂上的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与中心齿轮啮合。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及内部齿轮啮合,所述内部齿轮形成在滑轮的内周面上。所述臂通过板簧耦接到面对第二固定芯前端的第二电枢。
在上述具有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电磁离合器中,当只有第一线圈被激励时,由第一固定芯、滑轮和中心齿轮形成磁路。在此情况下,第一电枢与滑轮耦接,则驱动轴的转动通过螺栓、轮毂和第一电枢被传送至滑轮。
另一方面,当只有第二线圈被激励时,由第二固定芯和第二电枢形成磁路。在此情况下,第二电枢被耦接至第二固定芯,相应地,所述臂被耦接至壳。所述驱动轴的转动通过中心齿轮、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被传送至滑轮。
当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未被被激励时,第一电枢不与滑轮耦接,第二电枢也不与第二固定芯耦接。因此,驱动轴的转动不被传送至滑轮。
这样,便实现了在驱动轴和滑轮之间的双速动力传输和动力中断。
日本未经审查实用新型申请公开案第57-46135和第57-44937号公开了其他电磁离合器。每一种所述电磁离合器均具有两个不同直径的滑轮、一个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其中具有线圈的固定芯以及面对相应的滑轮的两个电枢。所述滑轮由驱动轴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和同心地支撑。任一电枢都可通过切换线圈中电流的方向被可选择地吸引到固定芯,使得其相应的滑轮与驱动轴耦接。
在这样的电磁离合器中,当驱动轴被大滑轮驱动时,驱动轴以低速转动。当驱动轴被小滑轮驱动时,驱动轴以高速转动。由此实现了在驱动轴和滑轮之间的双速动力传输和动力中断。
然而,参考文献第57-174829号中的电磁离合器使用两种行星齿轮,而参考文献第57-46135号和第57-44937号中的电磁离合器分别使用两个滑轮,从而造成复杂的结构。因此,需要更加实用的电磁离合器。
本发明旨在提供更实用的电磁离合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安装于壳以及从所述壳伸出的可转动轴上的电磁离合器包括:能够根据其中流过的电流方向而产生第一磁通量或第二磁通量的线圈;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固定芯,所述固定芯固定于壳上且在其中容纳所述线圈使得线圈的一端被暴露;固定于固定芯上以便面对线圈的另一端的固定磁体,所述固定磁体提供与第一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能与可转动轴同心地相对于壳转动的转子;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固定于转子上以便在线圈的所述一端面对固定芯的活动芯;固定于活动芯上以便面对线圈的所述一端的活动磁体,所述活动磁体提供与第二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与可转动轴同心地固定于可转动轴上的中心齿轮;固定于转子上的内部齿轮,与中心齿轮和内部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支撑行星齿轮以便允许行星齿轮围绕可转动轴的轴线相对于壳转动的臂;能和行星齿轮及臂一起与可转动轴同心地转动的滑轮;在转子上设置的能与固定芯耦接的第一电枢以及在滑轮上设置的能与活动芯耦接的第二电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安装于壳和从所述壳伸出的可转动轴上的电磁离合器包括:第一线圈;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芯,所述第一固定芯固定于壳上且在其中容纳所述第一线圈;离开第一线圈设置的第二线圈;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芯,所述第二固定芯固定于壳上且在其中容纳第二线圈使得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被暴露;能与可转动轴同心地相对于壳转动的转子;固定于转子上以便在第二线圈的所述一端面对第二固定芯的活动芯,所述活动芯与第二固定芯一起形成磁路;与可转动轴同心地固定于可转动轴上的中心齿轮;固定于转子上的内部齿轮;与中心齿轮和内部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支撑行星齿轮以便允许行星齿轮围绕可转动轴的轴线相对于壳转动的臂;能和行星齿轮及臂一起与可转动轴同心地转动的滑轮;在转子上设置的能与第一固定芯耦接的第一电枢以及在滑轮上设置的能与活动芯耦接的第二电枢。
通过下文中参考附图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原理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将提出具有所附权利要求中的特性的本发明的特征,这些特征被认为是新颖的。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将得到最好的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图1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电磁离合器的部件分解图;
图4是显示电磁离合器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电磁离合器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是显示电磁离合器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纵向截面图;
图9是图8的电磁离合器的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12是图11的电磁离合器的部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
参考图1,电磁离合器被安装于涡旋式压缩机3上。应注意,如图1中所看到的左手侧是电磁离合器(涡旋式压缩机3)的前侧,右手侧是电磁离合器的后侧。
涡旋式压缩机3用在例如车载空调机中。涡旋式压缩机3具有前壳5和后壳7,彼此通过螺栓9连接以形成其中容纳有固定涡旋盘11和活动涡旋盘13的壳组件。固定涡旋盘11被固定地安装于前壳5上,且包括圆形基板11A和从基板11A向前突出的涡旋盘壁11B。活动涡旋盘13也包括圆形基板13A和从基板13A向后突出的涡旋盘壁13B。固定涡旋盘11和活动涡旋盘13彼此接合,以在其间形成多个压缩室,所述压缩室的容积向着如沿涡旋盘11和13的径向方向所见的中心逐渐减小。
前壳5形成有圆柱状凸起5B,其中设置有密封件17和轴承19。前壳5中具有分隔壁15,其中提供有轴承21和密封件23。前壳5和分隔壁15通过轴承19和21以及密封件17和23可转动地支撑驱动轴25(可转动轴)。驱动轴25具有从前壳5的凸起5B伸出的前端25A。分隔壁15和活动涡旋盘13之间形成背压室15A,所述背压室15A与在后壳7中形成的排放室7A连通。
驱动轴25在其后端具有与驱动轴25的轴线不同心的销25B。销25B可转动地连接到形成有配重27A的衬套27。活动涡旋盘13的基板13A形成有凸起13C,其通过轴承31与衬套27耦接。涡旋式压缩机3在分隔壁15和活动涡旋盘13的基板13A之间具有机构33,用以允许活动涡旋盘13的轨道运动以及限制活动涡旋盘13沿其自身轴线的转动。
在前壳5和分隔壁15之间形成有吸入室5A,其通过入口(未示出)和管道(未示出)连接到空调机的蒸发器(未示出)。根据活动涡旋盘13的轨道运动,在固定涡旋盘11和活动涡旋盘13之间的最外侧压缩室可通过在分隔壁15中形成的入口通道(未示出)与吸入室5A连通。
固定涡旋盘11的基板11A形成有排出口11C,通过所述排出口11C,最内侧的压缩室与在后壳7中的排放室7A连通。排出口11C由装在基板11A上的排出阀35关闭,排出阀35的打开受安装于基板11A上的保持器37的限制。后壳7形成有出口7B,其与排放室7A连通并通过管道(未示出)连接到空调机的压缩机(未示出)。
参考图2,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支架51通过螺栓53安装于前壳5的前表面。电磁离合器具有固定芯55、线圈57和多个固定磁体59(见图1)。固定芯55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固定于支架51的前端。固定芯55具有前开口,线圈57通过所述前开口被接纳于固定芯55中。
每个固定磁体59由永久磁体提供,被安装于固定芯55上,以便面对线圈的后端。如图4中所示,每个固定磁体59具有在靠近驱动轴25的一侧的北极,和在相对侧的南极。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第一轴承61、圆柱状臂63、第二轴承65和圆柱状转子67。第一轴承61被安装于前壳5的凸起5B的外周面且由簧环5C保持。臂63被安装于第一轴承61的外周面上且可围绕驱动轴25的轴线转动。
第二轴承65被安装于臂63的外周面。转子67由非磁性材料制成,被安装于第二轴承65的外周面上。第二轴承65通过簧环67B固定于转子67上。转子67也可围绕驱动轴25的轴线转动。第二轴承65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轴承61的外侧。
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具有活动芯69和多个活动磁体71(图1)。活动芯69由磁性材料制成,且被固定于转子67上。活动芯69具有后开口,用于在其中接纳固定芯55的前部和线圈57。
每个活动磁体71由永久磁体提供,且被安装于活动芯69上,以便面对线圈57的前端。如图4中所示,每个活动磁体71具有在靠近驱动轴25的一侧的北极,和在相对侧的南极。
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具有中心齿轮73、内部齿轮75和多个行星齿轮77。中心齿轮73被固定于驱动轴25的前端25A,并可与其一起围绕驱动轴25的轴线转动。内部齿轮75被固定于转子67的内周面。中心齿轮73和内部齿轮75与行星齿轮77啮合。
每个行星齿轮77被销77A可转动地支撑,所述销77A的后端固定于臂63上。与中心齿轮73和内部齿轮75啮合的行星齿轮77可围绕销77A,且还可围绕驱动轴25的轴线相对于涡旋式压缩机3的前壳转动。
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具有滑轮79、第一电枢81和第二电枢83。滑轮79通过垫片77B和簧环77C被固定地安装于销77A的前端。滑轮79可与行星齿轮77和臂63一起围绕驱动轴25的轴线相对于涡旋式压缩机3的前壳5转动。
转子67在其后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分67A。第一电枢81通过板簧81A与凸缘部分67A的前表面连接。第一电枢81被定位为通过第一气隙81B面对固定芯55的后端(见图4)。第一电枢81可克服所述板簧81A的弹力在第一气隙81B的范围内移动,以便与固定芯55接触。尽管固定芯59的磁通量总是穿过第一气隙81B和第一电枢81,从而影响对第一电枢的引力,但板簧81A的弹力支持第一电枢克服该引力。
第二电枢83通过板簧83A与滑轮79的凸缘部分79A的后表面连接。第二电枢83被定位为通过第二气隙83B面对活动芯69的前端(见图4)。第二电枢83可克服板簧83A的弹力在第二气隙83B的范围内移动,以便与活动芯69接触。尽管活动磁体71的磁通量总是穿过第二气隙83B和第二电枢83,从而影响对第二电枢的引力,但板簧83A的弹力支持第二电枢克服该引力。
下面将参考图3描述组装所述电磁离合器的步骤。
首先,将中心齿轮73固定于事先组装的涡旋式压缩机3的驱动轴25的前端25A,通过螺栓53将支架51固定于前壳5。
将第一轴承61安装于具有销77A的臂63上,这些销77A事先已被固定于臂63上,将第二轴承65安装于臂63上,将其上事先固定有内部齿轮75的转子67安装于第二轴承65上并由簧环67B保持。将板簧81A的一端铆接在转子67的凸缘部分67A上,将第一电枢81铆接在板簧81A的另一端。通过使用簧环5C将第一轴承61固定到前壳5的凸起5B上而将由臂63、转子67、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5构成的这样的子组件安装于涡旋式压缩机3上。
在其上事先固定有固定磁体59的固定芯55中提供线圈57,将固定芯55固定地安装于支架51上。然后,将其上事先固定有活动磁体71的活动芯69固定地安装于转子67上,以覆盖线圈67和固定芯55的前部。
将板簧83A的一端铆接在滑轮79的凸缘部分79A上,将第二电枢83铆接在板簧83A的另一端。将行星齿轮77装配到相应的销77A上,然后使用垫片77B和簧环77C将滑轮79安装于销77A上。这样,便完成了电磁离合器的组装。
涡旋式压缩机3是车载空调机的除了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之外的部件之一。发动机功率通过带85传送到电磁离合器1的滑轮79。线圈57连接到电池(未示出),线圈57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由控制器(未示出)进行切换。即线圈57产生第一磁通量或第二磁通量,这取决于线圈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
在上述电磁离合器中,当线圈57中的电流沿一个方向流动时,固定芯55、活动芯69和第一电枢81形成磁路A,如图5中所示。具体地,由于线圈57的磁通量(第一磁通量)与固定磁体59的磁通量相反,所得到的磁通量穿过第一电枢81和第一气隙81B,其中固定磁体59的磁通量穿过该相同方向。此外,由于线圈57的磁通量与活动磁体71的磁通量重叠,所得到的磁通量穿过活动磁体71。在第二电枢83和第二气隙83B中的线圈57和活动磁体71的磁通量相反,彼此抵消。在此情况下,由于支架51和转子67(见图1和图2)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地,在磁路A中的磁通量既不会泄露到支架51也不会泄露到转子67,由此它们防止了在固定芯55和活动芯69中的磁通量的弱化。
这样,由于固定芯55、活动芯69、第一气隙81B和第一电枢81形成磁路A,作用于第一电枢81的磁力变得大于板簧81A的弹力,于是第一电枢81被吸引到固定芯55并与之耦接,如图5中所示。第二电枢83未被吸引到活动芯69,保持第二气隙83B。这种现象已被磁场分析所证实。
在第一电枢81与固定芯55耦接的情况下(如图5中所示),转子67与前壳5耦接,滑轮79的转动通过行星齿轮77和中心齿轮73被以增加的速度传递给驱动轴25。这样,涡旋式压缩机3以高速运转,造成有效制冷。
另一方面,当电流在线圈57中沿另一方向流过时,固定芯55、活动芯69和第二电枢83形成磁路B,如图6中所示。具体地,由于线圈57的磁通量(第二磁通量)与活动磁体71的磁通量相反,所得到的磁通量穿过第二电枢83和第二气隙83B,其中,活动磁体71的磁通量穿过该相同方向。此外,由于线圈57的磁通量与固定磁体59的磁通量重叠,所得到的磁通量穿过固定磁体59。在第一电枢81和第一气隙81B中的线圈57和固定磁体59的磁通量相反,彼此抵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架51和转子67(见图1和图2)是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在磁路B中的磁通量既不会泄露到支架51也不会泄露到转子67,所以它们防止了在固定芯55和活动芯69中的磁通量的弱化。
这样,由于固定芯55、活动芯69、第二气隙83B和第二电枢83形成磁路B,作用于第二电枢83的磁力变得大于板簧83A的弹力,于是第二电枢83被吸引到活动芯69并与之耦接,如图6中所示。第一电枢81未被吸引到固定芯55,保持第一气隙81B。这种现象已被磁场分析所证实。
在第二电枢83与活动芯69耦接的情况下(如图6中所示),转子67与滑轮79耦接,滑轮79的转动通过转子67、内部齿轮75、行星齿轮77和中心齿轮73被以恒定的速度传递给驱动轴25。所以,涡旋式压缩机3以慢速运转,防止了过度制冷。
当线圈57未被激励时,如图4所示,第一电枢81不与固定芯55耦接,第二电枢83也不与活动芯69耦接。滑轮79的转动未被传递给驱动轴25,于是不进行制冷。
在上述电磁离合器中,实现了滑轮79和驱动轴25之间的双速功率传输和功率中断。由于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仅一种行星齿轮77和仅一个滑轮79和带85,所以该电磁离合器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得到了更加实用的电磁离合器。
此外,行星齿轮77被臂63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臂63与滑轮79一体地转动。在臂63和前壳5之间提供有第一轴承61,在转子67和臂63之间提供有第二轴承65。其中臂63支撑行星齿轮77和滑轮79的这种设置有助于减少电磁离合器中的部件的数量。
进一步,由于第二轴承65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轴承61的外侧,因此所述电磁离合器的轴向长度变小。虽然这种小的轴向长度使得电磁离合器的外径增大,但由于涡旋式压缩机3具有相对较小的轴向长度和较大的外径,由电磁离合器和涡旋式压缩机3构成的单元的整体尺寸并未增大。所以,该单元在车内安装方面具有高度灵活性。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截面图。在图7中,对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公共元件或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由此将在第二实施例中略去对这些元件或部件的描述。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转子部件87和凸缘部件89。凸缘部件89被固定于转子部件87的后端。转子部件87和凸缘部件89用作本发明的转子。第一电枢81通过板簧81A与凸缘部件89的前表面连接。在前壳5的凸起5B和臂63之间提供有第一轴承63,在凸起5B和转子部件87之间提供有第二轴承65。第二轴承65位于第一轴承的后方。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5位于前壳5之上,以便沿驱动轴25的轴线方向设置。
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5的设置减小了电磁离合器的外径,使得在安装于车辆时具有高度灵活性。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纵向截面图。图9是图8的电磁离合器的截面图。参考图8,支架2被安装于前壳4的前表面。该电磁离合器具有固定芯6、线圈10和多个固定磁体12。固定芯6被固定于支架2的前端。固定芯6具有前开口,线圈10通过所述前开口被接纳于固定芯6中。每个固定磁体12被安装于固定芯6上以面对线圈10的后端。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第一轴承14、臂部件16、第二轴承20和转子18。第一轴承14通过簧环4C安装于前壳4的凸起4B的外周面。臂部件16具有圆柱状,被安装于第一轴承14的外周面。臂部件16形成有3个切口16A,如图9所示。臂部件16在任何两个相邻切口16A之间的部分沿着驱动轴8的轴线方向向前延伸,并通过铆钉34固定到滑轮39上。
转子18在径向上位于前壳4的凸起4B的外侧。转子18包括圆柱状转子部件18A和固定于转子部件18A后端的凸缘部件18B。在前壳4的凸起4B和转子18的凸缘部件18B之间提供有第二轴承20,所述第二轴承20通过使用簧环18C固定于凸缘部件18B。第二轴承20位于第一轴承14的后方。第一轴承14和第二轴承20位于前壳4上,以便沿驱动轴8的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活动芯22和多个活动磁体24。活动芯22与转子18的转子部件18A一体地形成。活动芯22位于线圈19的前方,具有后开口用于在其中接纳线圈10和固定芯6的前部。每个活动磁体24被安装在活动芯22上以面对线圈10的前端。
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中心齿轮26、内部齿轮28和3个行星齿轮30(见图9)。中心齿轮26被固定于驱动轴8的前端8A。内部齿轮28被固定于转子部件18A的内周面上。中心齿轮26和内部齿轮28与行星齿轮30啮合。行星齿轮30位于臂部件16的相应切口16A中。
每个行星齿轮30被销32可转动地支撑,所述销的前端固定于滑轮39。行星齿轮30通过螺帽36而被防止从销32脱落。臂部件16和销32用作本发明的臂。
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具有第一电枢38和第二电枢40。第一电枢38通过板簧38A与凸缘部件18B的前表面连接,且可克服板簧38A的弹力而移动以实现与固定芯6的接触。
第二电枢40通过板簧40A与滑轮39的后表面连接,且可克服板簧40A的弹力而移动以实现与活动芯22的接触。
在第三实施例中,作用于滑轮39的负载被传递到臂部件16,然后通过第一轴承14传递到前壳4。因此,防止了作用于滑轮39上的负载通过销32作用于行星齿轮30,于是行星齿轮30可平稳地转动。此外,销32和行星齿轮30不需要为改善耐用性而在尺寸上放大,从而减小了电磁离合器的整体尺寸。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截面图。在图10中,对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使用的公共元件或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由此在第四实施例将略去对这些元件或部件的描述。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轴承14A被安装于前壳4的凸起4B的外周面,臂部件16被安装于第一轴承14A的外周面。第二轴承20A被安装于臂部件16的外周面。凸缘部件18B被安装于第二轴承20A的外周面。第二轴承20A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轴承14A的外侧。
在第四实施例中的第一轴承14A和第二轴承20A的设置减小了电磁离合器的长度,使得在安装于车辆时具有高度灵活性。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磁离合器的局部截面图。在图11中,对第一和第五实施例中使用的共同元件或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由此在第五实施例中将略去对这些元件或部件的描述。参考图11,由非磁性材料制造的第一支架91A通过螺栓53被安装于前壳5的前表面。第一支架91A具有环形形状。所述电磁离合器具有第一芯部件93A、盖部件97和第一线圈95A。第一芯部件93A由磁性材料制成,被固定于第一支架91A的前表面。第一芯部件93A具有前开口,通过所述前开口将第一线圈95A接纳于第一芯部件93A中。第一芯部件93A的前开口由盖部件97关闭。盖部件97具有穿过其中的孔,以形成第一固定芯的磁路。第一芯部件93A和盖部件97用作本发明的第一固定芯。
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第二支架91B被固定于第一支架91A的外周端部。第一支架91A和第二支架91B用作本发明的支架。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芯93B被固定于第二支架91B的前端。第二固定芯93B具有前开口,用于在其中接纳第二线圈95B。
转子67在其中部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部分67C。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具有第一电枢99A,所述第一电枢99A通过板簧98A、活动芯96和第二电枢99B与凸缘部分67C的后表面连接。第一电枢99A被定位为通过气隙面对盖部件97的前表面,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第一电枢99A可在气隙的范围内克服板簧98A的弹力而移动,以达到与盖部件97接触。
活动芯96由磁性材料制成,且被固定于转子67。活动芯96位于第二线圈95B的前方,且具有后开口,用于在其中接纳第二线圈95B和第二固定芯93B的前部。活动芯96具有穿过其中的孔,以形成磁路。
第二电枢99B通过板簧98B与滑轮79的凸缘部分79A的后表面连接。第二电枢99B被定位为通过气隙面对活动芯96的前端,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第二电枢99B可在气隙的范围内克服板簧98B的弹力而移动,以达到与活动芯96接触。
下面将参考图12描述组装该电磁离合器的步骤。
首先,将中心齿轮73固定于涡旋式压缩机3的驱动轴25的前端25A。在第一芯部件93A中提供第一线圈95A,第一芯部件93A的前开口由盖部件97关闭。将如此形成的第一固定芯固定于第一支架91A。然后,通过螺栓53将第一支架91A固定于前壳5。
将板簧98A的一端铆接在转子67的凸缘部分67C,以及将第一电枢99A铆接在板簧98A的另一端。通过使用簧环5C将第一轴承61固定于前壳的凸起5B,将由臂63、转子67、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5形成的子组件安装于涡旋式压缩机3,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
在第二固定芯93B中提供第二线圈95B,将第二固定芯93B固定于第二支架91B,而将第二支架91B又固定于第一支架91A。然后,将活动芯69固定于转子67,以便覆盖第二线圈95B和第二固定芯93B的前部。
将板簧98B的一端铆接在滑轮79的凸缘部分79A,以及将第二电枢99B铆接在板簧98B的另一端。将行星齿轮77装配在相应的销77A上,然后将滑轮79安装于销77A上,如在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中那样。由此,便完成了电磁离合器的组装。
第一和第二线圈95A和95B与电池(未示出)相连并被控制器(未示出)有选择地激励。
在第五实施例中,当只有第一线圈95A被激励时,由第一芯部件93A、盖部件97和第一电枢99A形成磁路,并且第一电枢99A与盖部件97耦接。
在这种情况下,转子97与前壳5耦接,由此,滑轮79的转动通过行星齿轮77和中心齿轮73被以增加的速度传递给驱动轴25。
另一方面,当只有第二线圈95B被激励时,由第二固定芯93B和活动芯96构成磁路,第二电枢99B与活动芯96耦接。在此情况下,转子67与滑轮79耦接,滑轮79的转动通过转子67、内部齿轮75、行星齿轮77和中心齿轮73被以恒定的速度传递给驱动轴25。
当第一线圈95A和第二线圈95B均未被激励时,第一电枢99A不与盖部件97耦接,第二电枢99B也不与活动芯96耦接。于是,滑轮79的转动不被传递给驱动轴25。
由此,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优点。
在前述每个实施例中,电磁离合器用于压缩机,当然它也可应用于其它装置,如电动机或泵。此外,所述压缩机可以是旋转斜盘型或叶片型的。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安装于壳(5)和从所述壳(5)伸出的可转动轴(25)上的电磁离合器,包括:
能基于其中流过的电流的方向而产生第一磁通量或第二磁通量的线圈(57);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固定芯(55),用于固定于所述壳(5)上且在其中容纳线圈(57)使得所述线圈(57)的一端暴露;
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固定于所述可转动轴(25)上的中心齿轮(73);
与中心齿轮(73)啮合的行星齿轮(77);
与行星齿轮(77)啮合的内部齿轮(75);
支撑行星齿轮(77)以允许所述行星齿轮(77)围绕可转动轴(25)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壳(5)转动的臂(63);以及
能和行星齿轮(77)及臂(63)一起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转动的滑轮(79),
其特征在于:
固定磁体(59),固定于固定芯(99)上以便面对线圈(57)的另一端,且提供与第一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
转子(67),固定于内部齿轮(75)上且能够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相对于所述壳(5)转动;
活动芯(69),由磁性材料制成,且固定于转子(67)上以便在线圈(57)的所述一端面对固定芯(55);
活动磁体(71),固定于活动芯(69)上以便面对线圈(57)的所述一端,且提供与第二磁通量相反的磁通量;
设置在转子(67)上的第一电枢(81),能与固定芯(55)耦接;以及
设置在滑轮(79)上的第二电枢(83),能与活动芯(69)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离合器,其中所述臂(63)可转动地支撑行星齿轮(77),且可与滑轮(79)一体地转动,在所述臂(63)和所述壳(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61),在转子(67)和臂(63)之间或在转子(67)和壳(5)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65)。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离合器,进一步包括固定于滑轮(39)上且可转动地支撑行星齿轮(30)的销(32),其中所述臂包括固定于滑轮(39)上且可与滑轮(39)一体地转动的臂部件(16),在所述臂部件(16)和所述壳(4)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14),在转子(18)和臂部件(16)之间或在转子(18)和壳(4)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0)。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磁离合器,其中第二轴承(65)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轴承(6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磁离合器,其中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5)沿可转动轴(25)的轴线方向被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离合器,其中所述转子(18,67)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离合器,进一步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支架(51),以由此将固定芯(55)安装于壳(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磁离合器,其中第一电枢(81)在固定磁体(59)之上面对固定芯(55),在第一电枢(81)和固定芯(55)之间具有气隙(81B),第二电枢(83)在活动磁体(71)之上面对活动芯(69),在第二电枢(83)和活动芯(69)之间具有气隙(83B),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枢(81,83)分别由转子(67)和滑轮(79)弹性地支撑。
9.一种用于安装于壳(5)和从所述壳(5)伸出的可转动轴(25)上的电磁离合器,包括:
第一线圈(95A);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固定芯(93A,97),用于固定于壳(5)上且在其中容纳第一线圈(95A);
离开第一线圈设置的第二线圈(95B);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固定芯(93B),用于固定于壳(5)上且在其中容纳第二线圈(95B)使得第二线圈的一端暴露;
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固定于可转动轴(25)上的中心齿轮(73);
与中心齿轮(73)啮合的行星齿轮(77);
与行星齿轮(77)啮合的内部齿轮(75);
支撑行星齿轮(77)以允许行星齿轮(77)围绕可转动轴(25)的轴线相对于壳(5)转动的臂(63);以及
能和行星齿轮(77)及臂(63)一起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转动的滑轮(79),
其特点在于
固定于内部齿轮(75)上的转子(67),能与可转动轴(25)同心地相对于壳(5)转动;
活动芯(96),固定于转子(67)上以便在第二线圈(95B)的所述一端面对第二固定芯(93B),且与第二固定芯(93B)一起形成磁路;
设置在转子(67)上的第一电枢(99A),能与第一固定芯(93A,97)耦接;以及
设置在滑轮(79)上的第二电枢(99B),能与活动芯(96)耦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磁离合器,其中在臂(63)和壳(5)之间设置第一轴承(65),在转子(67)和臂(63)之间设置第二轴承(65),所述第二轴承(65)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轴承(61)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磁离合器,其中所述转子(67)由非磁性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磁离合器,进一步包括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支架(91A,91B),以由此将第一和第二固定芯(93A,97,93B)安装于壳(5)上。
CN200910146230A 2008-06-25 2009-06-24 电磁离合器 Pending CN1016158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5583 2008-06-25
JP2008165583 2008-06-25
JP2009008571 2009-0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5839A true CN101615839A (zh) 2009-12-30

Family

ID=41495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230A Pending CN101615839A (zh) 2008-06-25 2009-06-24 电磁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58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4833A (zh) * 2012-12-26 2015-09-02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离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4833A (zh) * 2012-12-26 2015-09-02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离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84833B (zh) * 2012-12-26 2017-03-29 株式会社电装 电磁离合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8734A1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100538102C (zh) 动力传送机构
JP462315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20010018025A1 (en) Hybrid type compressor driven by engine and electric motor
JP5550043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CN100529380C (zh) 具有支撑拨叉支点部分的可靠支点支架的起动机
GB2368101A (en) Magnet type fan clutch apparatus
CN102628400A (zh) 带机动车行星传动机构的布置结构、机动车及行星传动机构运行方法
AU755604B2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and a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electromagnetic clutch
CN101117986A (zh) 动力传输机构
JP2002081464A (ja) 電磁クラッチおよび該電磁クラッチを備えた圧縮機
CN101615839A (zh) 电磁离合器
JP2011214415A (ja) 変速機付き圧縮機
JP5482706B2 (ja) 変速機付き圧縮機
JPH11241690A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JP5477113B2 (ja) 変速機付き圧縮機
JP2011085180A (ja) 変速電磁クラッチ
JPS58117376A (ja) スクロ−ル型流体機械
US5249940A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a magnet pressing the moving scroll member axially
EP1396662B1 (en) An integrated pulley-torsional damper assembly
AU745275B2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device for a compressor
JP4612544B2 (ja) 電磁クラッチ
JP2004183859A (ja) 遊星歯車式電磁クラッチ
JP2001020859A (ja) ハイブリッドコンプレッサ
JP2018096524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