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3324B -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3324B
CN101613324B CN2008101114907A CN200810111490A CN101613324B CN 101613324 B CN101613324 B CN 101613324B CN 2008101114907 A CN2008101114907 A CN 2008101114907A CN 200810111490 A CN200810111490 A CN 200810111490A CN 101613324 B CN101613324 B CN 101613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mical formula
polymkeric substance
separately
pyrrolotriazine derivatives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14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3324A (zh
Inventor
赖荣豊
曾俊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114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33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33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三嗪衍生物,其具有如下式(IV)所示的化学式:
Figure B2008101114907A00011
,其中,D1、D2、A1及A2是如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中所定义者,此外,本发明也提供用以制备该三嗪衍生物的一种前驱物与一种中间产物及一种使用该三嗪衍生物制得的聚合物,以及此等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嗪衍生物(triazine derivative),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制备一聚合物的三嗪衍生物,及用以制备该三嗪衍生物的一种前驱物与一种中间产物和一种使用该三嗪衍生物制得的聚合物。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自从问世以来,因其具有良好的物性、化性及加工性等特点,因而从日常生活用品至高科技的电子产业领域都被大量的使用。目前全世界高分子材料的年产量已达2.0亿吨以上,根据美国在2002年的统计显示塑料废弃量达2500万顿,占固体废弃物总重量的11wt%、总体积的20vol%,而在2004年的塑料废弃物已达固体废弃总重量的16wt%、总体积的30vol%,如此成长迅速的塑料废弃物,势必会带给环境很大的压力。以台湾来看,目前每年垃圾清运量约1000万吨,高分子固体废弃量约占总清运量的8wt%,即约有80万吨的高分子材料产生,若扣除其中资源回收再利用的40万吨后,仍有40万吨的废弃高分子材料需被送入垃圾场做处理,且40万吨的废弃高分子材料中约有70wt%被燃烧,约30wt%被掩埋,因此如何减少废弃的高分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是目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聚脲(polyurea)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韧性(toughness)、耐刮性(resistance to abrasion)、耐化学性(resistance to chemicals)及可挠性(flexibility),且又能良好地黏着于各种底材上,因而常以薄膜的型态被涂布于一物质上来达到防水及绝缘等保护物质的功能,最常见的使用就是喷涂聚脲弹性体(Spray Polyurea Elastomer;SPUA)技术,此技术是在高固体组份涂料、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及粉末涂料等低(无)污染涂装技术之后,为适应环保需求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无溶剂且无污染的技术。另外,近年来也有人致力于将聚脲使用在微胶囊上,或是利用聚脲薄膜的疏水性来进行透析蒸发以获得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质。 
但是,与其它高分子材料一样,现有以聚脲所制得的各种型态的材料也有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问题,因此为因应环保趋势,仍有需要发展出可被分解的聚脲。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仍有需要发展出可被分解的聚脲,发明人思及使用自制的以三聚氯化氰(cyanuric chloride)作为反应物而制得的三嗪衍生物来制备出本发明聚脲,此外,发明人更进一步以相同的制备方式制得本发明聚硫脲(polythiourea)。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化学式(I-0)的化合物(以下简称前驱物(I-0)):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21
,其中,D1是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31
或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32
且R1、R2、R3与R4各自分别是H或甲基,R5与R6各自分别是H或C1~C10的烷基,及X1是1,3-伸环己基(1,3-cyclohexylene)、1,4-伸环己基(1,4-cyclohexylene)、间-伸苯基(meta-phenylene)、对-伸苯基(para-phenylene)或C1~C20的伸烷基(alkylene)。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前驱物(I-0)的方法,其是令二个三聚氯化氰与一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1’,以制得该前驱物(I-0): 
H-D1-H  (III-1) 
,其中,D1的定义与前述式(I-0)中的D1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化学式(I-1)的化合物(以下简称中间产物(I-1)):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33
,其中,D1的定义与前述式(I-0)中的D1的定义相同,而A1及A2 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分别是-NR7R8或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34
且R7与R8 各自分别是H、C1~C20的烷基、-X2-R11或-X3-OR12,且X2与X3各自分别是对-伸苯基或间-伸苯基,R11与R12各自分别是H或C1~C20 的烷基;R9是H或C1~C10的烷基,及R10是H、C1~C20的烷基、-OR13、-X4-R14或-X5-OR15,且X4与X5各自分别是对-伸苯基,R13、R14 与R15各自分别是H或C1~C20的烷基。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间产物(I-1)的方法(一),其是令上述前驱物(I-0)与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1,以制得该中间产物(I-1),其中的A1及A2的定义与前述式(I-1)中的A1及A2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即在提供另一种制备上述中间产物(I-1)的方法(二),其是令二分别具有下面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一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2,使得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上各自只有一个氯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代,以制得该中间产物(I-1):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41
,其中,A1、A2及D1的定义分别与前述式(I-1)中的A1、A2及D1 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具有下面化学式(IV)的三嗪衍生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51
,其中,D1、A1及A2的定义分别与前述式(I-1)中的D1、A1及A2 的定义相同,而D2的定义与式(I-1)中的D1的定义相同,且D1及D2是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三嗪衍生物的方法,其是令上述中间产物(I-1)与一具有化学式(III-2)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3,以制得该三嗪衍生物: 
H-D2-H(III-2) 
,其中,D2的定义与式(IV)中的D2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的第八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备具有前述化学式(IV)且其中的D2与D1相同的三嗪衍生物的方法,其是令二分别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一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4,使得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上的两个氯皆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代,以制得该三嗪衍生物。 
本发明的第九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酸分解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为一聚脲或一聚硫脲,且其具有一种如下化学式(VI)所示的重复单元且其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5,000至125,000之间: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61
,其中,在每一重复单元中,D1、D2、A1及A2的定义与前述式(IV)中的D1、D2、A1及A2的定义相同,而B独立地为借由将一二异氰酸酯(diisocyanate)上的二个异氰酸基或一二硫代异氰酸酯(dithioisocyanate)上的二个硫代异氰酸基移除而得的二价残基,以及Y独立地为O或S。 
本发明的第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制备上述聚合物的方法,其是借由令该具有前述式(IV)的三嗪衍生物与一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来制得该聚合物,该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为一二异氰酸酯或一二硫代异氰酸酯: 
Y=C=N-B-N=C=Y    (VII) 
,其中,B及Y的定义与前述式(VI)中的B及Y的定义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在酸性环境(pH≤3)下会分解,而以其制得的薄膜的绕曲性佳、吸水性低,且该薄膜在350nm以上的可见光范围能有好的穿透度,因而可使用于如平面显示器等领域,此外,本发明聚合物也可使用于制备沙发皮、鞋底接着剂及记忆枕头等,所以本发明聚合物兼具有实用性及环保性,因此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功效。 
【附图说明】
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新颖的前驱物(I-0)、中间产物(I-1)、三嗪衍生物及聚合物的各别化学式中的D1的定义是相同的,且该中间产物(I-1)、该三嗪衍生物及该聚合物的各别化学式中的A1及A2的定义也是相同的,而该三嗪衍生物及该聚合物的各别化学式中的D2的定义也是相同的。有关D1、D2、A1、A2、B及Y的优选态样是如下所述。 
优选地,D1与D2是相同。 
优选地,D1及D2各自分别是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71
选择性地,A1及A2各自分别是-NR7R8,且R7及R8各自分别是H或C1~C20的烷基。优选地,R7及R8各自分别是C1~C10的烷基,更优选地,R7及R8各自分别是C4~C8的烷基。 
选择性地,A1及A2各自分别是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72
且R9是H。 
优选地,R10是H、C1~C10的烷基或-OR13,R13是C1~C20的烷基,更优选地,R10是C4~C8的烷基或-OR13,R13是C1~C20的烷基。在本申请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中,R10是己基。 
在本发明聚合物的化学式(VI)中,当Y为O时,该聚合物为聚脲;当Y为S时,该聚合物为聚硫脲。优选地,该式(VI)中的B为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73
或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81
且R21及R22各自分别是C1~C4的伸烷基、O、S、OSO、CO或C(CF3)2,R23、R24、R25及R26各自分别是C(CH3)2或一单键。更优选地,该式(VI)中的B为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82
或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83
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式(VI)中的B为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84
及伸苯基,且Y为O,意即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MDI)及对苯二异氰酸酯(Para-phenylene diisocyanate;PDI)。但是,适用于本申请的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并不以上述为限,例如:在US 5,013,770、US6,503,998及US 7,378,483专利案中所述的二异氰酸酯皆适用于本申请。 
以下分别说明如何制备本发明的前驱物(I-0)、中间产物(I-1)、三嗪衍生物及聚合物。 
前驱物(I-0)的制备
本发明前驱物(I-0)的制备方法是令二个三聚氯化氰与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1’,以制得该前驱物: 
H-D1-H  (III-1) 
,其中,D1的定义与前述式(I-0)中的D1的定义相同。 
在上述取代反应1’中,该取代反应的操作温度是为了控制使两个三聚氯化氰上各自只有一个氯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 代,即令一个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桥接在该二个三聚氯化氰中间,因此该操作温度也会因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 
中间产物(I-1)的制备
<方法一> 
本发明制备中间产物(I-1)的方法(一)是令上述的前驱物(I-0)与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进行一取代反应1,以制得该中间产物,其中,A1及A2是相同或不同,并且该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各自是择自于下式(IIA)或(IIB)的化合物: 
HNR7R8            (IIA)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091
,其中,R7、R8、R9与R10的定义与前述式(I-1)中的A1及A2的R7、R8、R9与R10的定义相同。 
优选地,上述A1及A2是相同的,且该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皆为具有化学式(IIA)的化合物,譬如二辛胺、二己胺或二丁胺。 
优选地,上述A1及A2是相同的,且该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皆为具有化学式(IIB)的化合物,譬如对己基苯胺。 
<方法二> 
本发明制备中间产物(I-1)的方法(二)可分为二大部分: 
1.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制备 
在制备本发明中间产物(I-1)之前,先预备上述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制备方法为已知的。优选地,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是借由下面方法来制备:令三聚氯化氰与二分别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在一预定温度下进行一取代反应2’,以制得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其中,A1及A2的定义与方法(一)中所提及的A1及A2 的定义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在上述取代反应2’中,该预定温度是为了控制三聚氯化氰上的三个氯只有一个被该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取代,以利剩下的二个氯后续能与上述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反应来生成中间产物(I-1)或三嗪衍生物,因此该预定温度会因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以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例,优选地,该预定温度是介于-10℃至10℃间,更优选地,是介于-5℃至5℃间。另外,为了控制单取代并提高产率,进行取代反应2’时,优选地,[三聚氯化氰]及[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的总和]二者的化学剂量比是控制在1∶0.7至1∶1.1间,最佳地是1∶0.95。 
2.中间产物(I-1)的制备(二)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11
本发明制备该中间产物(I-1)的方法是令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在一预定温度下进行一取代反应2,即可制得该中间产物(I-1)。 
需注意的是,当前述A1及A2是相同时(即(II-1)与(II-2)相同),该取代反应2中只会产生一种中间产物(I-1)。但是当A1及A2是不同时,该取代反应2中会产生三种由化学式(I-1)表示的不同的中间产物,即有二种呈对称结构的中间产物及一种呈不对称结构的中间产物。 
优选地,该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是哌嗪(piperazine)。 
在上述取代反应2中,该预定温度是为了控制使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上各自只有一个氯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代,即令一个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桥接在该二个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中间,因此该预定温度也会因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以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例,优选地,该预定温度是介于20℃至40℃间,更优选地,该预定温度是介于25℃至35℃间。另外,为了提高产率,优选地,在进行取代反应2时,[该等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总和]与[该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二者的化学剂量比是控制在1∶0.3至1∶0.9间,最佳地是控制在1∶0.5至1∶0.6间。 
选择性地,在该取代反应2进行时,还可以添加三乙基胺(triethylamine),借此降低该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氮被质子化的机率,进而提高产率。 
优选地,该取代反应2’及该取代反应2是在一有机溶剂中进行。该有机溶剂可以是二氯甲烷(CH2Cl2),也可以是四氢呋喃(THF)、乙醇(EtOH)、丙酮或乙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21
,但是不以此为限,只要是能使三聚氯化氰与该等由化学式HA1与HA2表示的化合物溶解于其中并进行反应者,皆可作为进行该取代反应2’时的有机溶剂;只要是能使该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该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溶解于其中并进行反应者皆可作为进行该取代反应2时的有机溶剂。 
优选地,该等方法还分别进一步在该取代反应2’及该取代反应2完成后,依序进行萃取、除水、分离及收集步骤,进而得到经纯化的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及经纯化的中间产物(I-1)。 
三嗪衍生物的制备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22
本发明制备上述式(IV)所示的三嗪衍生物的方法是令上述中间产物(I-1)与上述具有化学式(III-2)的化合物在一预定温度下进行一取代反应3,以制得该三嗪衍生物。 
在取代反应3中,该预定温度是为了使该中间产物(I-1)上的二个氯被具有化学式(III-2)的化合物取代来生成三嗪衍生物,因此该预定温度也会因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优选地,该预定温度是介于50℃至100℃间,更优选地,是介于55℃至70℃间。另外,为了提高产率,优选地,在进行取代反应3时,该中间产物(I-1)与该具有化学式(III-2)的化合物的化学剂量是控制在1∶5至1∶7间,最佳地是1∶6。 
优选地,该取代反应3是在一有机溶剂中进行。该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氢呋喃(THF),也可以是二氯甲烷、乙醇、丙酮或乙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31
,但是不以此为限,只要是能使该中间产物(I-1)与具有化学式(III-2)的化合物溶解于其中并进行反应者皆可。 
优选地,该方法还进一步在该取代反应3完成后,进行一第一保护基纯化处理,且该第一保护基纯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i)令该三嗪衍生物与一具有化学式(VA)的保护基化合物反应,以得到一具有化学式(V)的化合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32
,其中,D1、D2、A1及A2的定义与前述式(IV)中的D1、D2、A1及A2的定义相同,及E是CF3或OR16,且R16是C1~C4的烷基;以及(ii)令该具有化学式(V)的化合物与强碱在介于20℃至60℃之间的温度下进行去保护基反应,以得到经保护基纯化的三嗪衍生物。 
优选地,该步骤(i)的保护基化合物为三氟乙酸酐。 
优选地,该步骤(ii)的强碱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优选地,该步骤(ii)的去保护基反应是在介于25℃至35℃之间的温度下进行。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具有化学式(IV)且其中的D2与D1相同的三嗪衍生物的方法,其是令上述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上述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在一预定温度下进行一取代反应4,以制得该三嗪衍生物。 
在上述取代反应4中,该预定温度也是为了使该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上分别的二个氯都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代,即令一个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桥接在该二个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中间,并使该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上的另一氯皆被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取代来生成三嗪衍生物,因此该预定温度也会因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反应物而有所不同。优选地,该预定温度是介于50℃至100℃间,更优选地,是介于55℃至75℃间。另外,为了提高产率,优选地,在进行取代反应4时,[该等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总和]与[该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二者的化学剂量比是控制在1∶4至1∶6间,最佳地是1∶6。 
优选地,该取代反应4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该机溶剂可以是乙醇,也可以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丙酮或乙 ,但是不以此为限,只要是能使具有化学式(II-1)及(II-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与具有化学式(III-1)的化合物溶解于其中并进行反应者皆可。 
优选地,该方法还进一步在该取代反应4完成后,进行第二保 护基纯化处理,且该第二保护基纯化处理包括以下步骤:(i)令该三嗪衍生物与具有化学式(VA)的保护基化合物反应,以得到具有化学式(V-1)的化合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51
,其中,D1、A1、A2及E的定义与前述式(V)与(VA)中的D1、A1、A2及E的定义相同;以及(ii)令该具有化学式(V-1)的化合物与强碱在介于20℃至60℃之间的温度下进行去保护基反应,以得到经保护基纯化的三嗪衍生物。 
该步骤(i)及(ii)中的各项较佳条件皆与前述的第一保护基化合物反应所述相同,所以不再赘述。需特别说明的是,经由上述的第一及第二保护基纯化处理过的产物中的三嗪衍生物的纯度会提高,进而使得使用其制备出的薄膜的穿透度更佳,特别适用于作为光学薄膜。 
优选地,该等制备三嗪衍生物的方法还进一步在该取代反应3及该取代反应4完成后,分别依序进行萃取、除水、分离及收集步骤,进而得到经纯化的三嗪衍生物。 
聚合物的制备
本发明制备上述式(VI)所示的聚合物的方法是令上述三嗪衍生物与上述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而制得的。 
优选地,该聚合反应是在含有N-甲基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62
咯酮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液中进行的,但是不以此为限,只要是能使该三嗪衍生物与该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溶解于其中并进行反应者皆可。 
优选地,是令该三嗪衍生物在介于25℃至45℃之间的温度下溶解于该混合液中,再将适量的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加入该混合液中进行聚合反应。该聚合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即可。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中是将该混合液加热至40℃以使该三嗪衍生物溶解于其中。 
优选地,该三嗪衍生物与该具有化学式(VII)的化合物的化学剂量是控制在1∶0.8至1∶1.2间,最佳地是1∶1。 
优选地,该方法还进一步在该聚合反应完成后,依序进行清洗杂质、过滤及收集步骤,进而得到经去杂质的聚合物。 
本发明聚合物薄膜是将如上所述的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之后利用喷雾或涂布等方式来形成一湿膜,然后再经烘干而制得的,该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氢呋喃,也可以是乙醇、二氯甲烷、丙酮或乙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63
,但是不以此为限,只要是能将聚合物溶解于其中且不改变其性 质者皆可。 
实施例
本发明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应了解的是,该等实施例只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 
<仪器设备> 
1.核磁共振光谱仪(NMR):购自于BRUKER;型号为AMX300Solution-NMR。 
2.质谱仪(MASS):购自于日本JEOL;型号为JMS-700;分为一般及高解析模式,以下以MASS代表一般模式;MASS(高解析)代表高解析模式。 
3.元素分析仪(EA):购自于Elementar;型号为Vario EL III。 
4.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FT-IR):购自于Perkin Elmer;型号为Spectrum RX。 
5.热重损失仪(TGA):购自于Perkin Elmer;型号为Pyris 1TGA。 
6.热机械分析仪(TMA):购自于Perkin Elmer;型号为DiamondTMA。 
7.减压浓缩机:购自于Heidolph;型号为Laborota 4001。 
8.气相层析仪(GPC):购自于Analab Corporation;型号为EC2000。 
9.紫外光-可见光光谱仪(UV-Visible Spectroscopy):购自Varian;型号为Cary 50 Bio。 
制备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 
<制备例1>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1.82g(10mmol)的三聚氯化氰(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08-77-0)溶于20ml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第一溶液。 
(2)将2.17g(9mmol)的二辛胺(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120-48-5)溶于10ml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第二溶液。 
(3)将该步骤(2)的第二溶液缓缓地倒入冰浴中的第一溶液内,以形成第三溶液并使其中的三聚氯化氰与二辛胺进行反应,且在反应进行中,每隔10分钟以薄层层析片测试反应是否完全,待反应完全后(即反应0.5小时后),将反应后的第三溶液倒入萃取瓶中,并借由添加当量数为2的碳酸钾水溶液进行萃取(二次),再将其静置至分层。 
(4)取下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再过滤出硫酸镁固体,而后使用减压浓缩机抽干溶剂,进而得到重量为3.35g的白色固体(即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产率为96%。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EA对制备例1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t,6H,J=6.3,2×CH3),1.29(Sbroad,20H,10×CH2),1.56(Sbroad,4H,2×CH2),3.53(t,4H,J=7.5,2×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19H35C12N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389.2;测量值为389.1。(3)EA的鉴定结果为C19H34C12N4,理论值为C:58.60%、H:8.80%、N:14.39%;测量值为C:58.65%、H:8.84%、N:14.36%,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1)所示的化学式的经单取代的三聚 氯化氰: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91
<制备例2>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2)的2.17g的二辛胺是以1.66g的二己胺(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43-16-8)取代,进而得到2.75g的白色固体,产率为92%。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EA对制备例2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9(t,6H,J=6.6,2×CH3),1.30(Sbroad,12H,6×CH2),1.58(Sbroad,4H,2×CH2),3.53(t,4H,J=7.2,2×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15H27C12N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333.0;测量值为333.0。(3)EA的鉴定结果为C15H26C12N4,理论值为C:54.05%、H:7.86%、N:16.81%;测量值为C:53.79%、H:7.79%、N:16.87%,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2)所示的化学式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192
<制备例3>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2)的2.17g的二辛胺是以1.16g的二丁胺(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11-92-2)取代,进而得到2.28g的白色固体,产率为93%。 
2.结构鉴定: 
以NMR及MASS对制备例3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t,6H,J=6.6,2×CH3),1.21-1.33(m,4H,2×CH2),1.47-1.58(m,4H,2×CH2),3.50(t,4H,J=7.5,2×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11H19C12N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277;测量值为277,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3)所示的化学式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 
<制备例4>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1)是将0.91g(5mmol)的三聚氯化氰溶于15ml的二氯甲烷中;该步骤(2)的2.17g(9mmol)的二辛胺是以0.79g(4.5mmol)的对己基苯胺(4-Hexylaniline;购自于YAKURI;型号为CAS:33228-45-4)取代,进而得到1.57g的白色固体,产率为97%。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EA对制备例4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t,3H,J=6.6,1×CH3),1.30(Sbroad,6H,3×CH2),1.57-1.62(m,2H,1×CH2),2.60(t,2H,J=7.5,1×CH2),7.21(d,2H,J=8.4,2×CH),7.43(d,2H,J=8.4,2×CH)。(2)MASS的鉴定结果为C15H19C12N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325;测量值为325。(3)EA的鉴定结果为C15H18C12N4,理论值为C:55.39%、H:5.58%、N:17.23%;测量值为C:55.48%、H:5.60%、N:17.13%,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4)所示的化学式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11
制备中间产物(I-1) 
<制备例5>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3.88g(10mmol)的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溶于20ml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含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二氯甲烷溶液。 
(2)将0.43g(5mmol)的哌嗪(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10-85-0)溶于10ml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含有哌嗪的二氯甲烷 溶液。 
(3)将该步骤(2)的含有哌嗪的二氯甲烷溶液缓缓地倒入该步骤(1)的含有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二氯甲烷溶液内,以形成含有氯化氢盐类沉淀物的前驱反应液,并将该前驱反应液加热至40℃进行反应,同时加入1.01g的三乙基胺(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121-44-8)以降低该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氮被氯化氢质子化的机率,且在反应进行中,以薄层层析片测试反应是否完全,待反应完全后(即在40℃下反应12小时后),将反应后的前驱反应液倒入萃取瓶中,并借由添加当量数为3的碳酸钾水溶液进行萃取(二次),再将其静置至分层。 
(4)取下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再过滤出硫酸镁固体,而后使用减压浓缩机浓缩,进而得到粉红色溶液。 
(5)用管柱层析法分离步骤(4)的粉红色溶液中的杂质与产物,管柱填充物为硅粉末,进而得到去杂质的产物溶液,再使用减压浓缩机浓缩,进而得到重量为3.08g的透明无色液体,其产率为78%。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MASS(高解析)对制备例5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t,12H,J=6.6,4×CH3),1.29(Sbroad,40H,20×CH2),1.57(Sbroad,8H,4×CH2),3.42-3.52(m,8H,4×CH3),3.82(Sbroad,8H,4×CH3)。(2)MASS的鉴定结果为C42H77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791.6;测量值为791.4。(3)MASS(高解析)的鉴定结果为C42H77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791.5718;测量值为 791.5710,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5)所示的化学式的中间产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31
<制备例6>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中间产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1)的3.88g(10mmol)的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是以3.32g(10mmol)的制备例2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取代,及该步骤(3)的前驱反应液是被加热至40℃,且其所添加的碳酸钾水溶液的当量数为5,进而得到2.65g的透明无色液体,其产率为80%。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MASS(高解析)对制备例6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m,12H,J=6.6,4×CH3),1.29(Sbroad,24H,6×CH2),1.55(Sbroad,8H,4×CH2),3.42-3.53(m,8H,4×CH2),3.81(Sbroad,8H,4×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36H61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679.4;测量值为679.3。(3)MASS(高解析)的鉴定结果为 C36H61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679.4473;测量值为679.4458,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6)所示的化学式的中间产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41
<制备例7>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中间产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1)的3.88g(10mmol)的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是以2.08g(10mmol)的制备例3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取代;该步骤(3)是将该步骤(2)的含有哌嗪的二氯甲烷溶液在室温下缓缓地倒入该含有制备例3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二氯甲烷溶液内,以形成该前驱反应液并在反应进行中,以薄层层析片测试反应是否完全,待反应完全后,再借由添加当量数为5的碳酸钾水溶液进行萃取(重复二次),及该步骤(4)经减压浓缩机浓缩后得到的是淡黄色固体,而最终产物为2.26g的白色固体,其产率为80%。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EA对制备例7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94(t, 12H,J=6.6,4×CH3),1.36-1.39(m,8H,4×CH2),1.51-1.62(m,8H,4×CH2),3.44-3.54(m,8H,4×CH2),3.81(Sbroad,8H,4×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26H45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567;测量值为567。(3)EA的鉴定结果为C26H44C12N10,理论值为C:55.02%、H:7.81%、N:24.68%;测量值为C:55.02%、H:7.81%、N:24.60%,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7)所示的化学式的中间产物: 
<制备例8> 
1.制备步骤: 
本制备例是以与制备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中间产物,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步骤(1)的3.88g(10mmol)的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是以1.62g(5mmol)的制备例4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取代,并将其溶于15ml的二氯甲烷中;该步骤(2)是将0.215g(2.5mmol)的哌嗪溶于10ml的二氯甲烷中;该步骤(3)的反应是在室温下进行,且该步骤(4)经减压浓缩机浓缩后得到的是黄色固体,而最终产物为1.98g的白色固体,其产率为60%。 
2.结构鉴定: 
以NMR及MASS对制备例8制得的白色固体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8(t,6H,J=6.3,2×CH3),1.31(Sbroad,12H,6×CH2),1.43(Sbroad,4H,2×CH2),2.59(t,4H,J=7.5,2×CH2),3.85~3.97(mix of triplet,8H,4×CH2),7.17(d,4H,J=8.1,4×CH),7.42(d,4H,J=8.1,4×CH)。(2)MASS的鉴定结果为C34H45C12N10(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663.3;测量值为663.2,所以可以得知其为具有如下式(e8)所示的化学式的中间产物: 
利用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来制备本发明三嗪衍生物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要制备具有下式(p1)的三嗪衍生物: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71
,其中,A1及A2各自分别是N(C8H17)2。 
1.制备步骤: 
本实施例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4.3g(50mmol)的哌嗪溶于80ml的乙醇中,以得到含有哌嗪的乙醇溶液。 
(2)将3.88g(10mmol)的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溶于20ml的乙醇中,以得到含有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乙醇溶液,并将该含有制备例1的经单取代的三聚氯化氰的乙醇溶液缓缓地倒入该步骤(1)的含有哌嗪的乙醇溶液内,以形成第一反应液。 
(3)将该第一反应液加热至50℃,进行反应5小时后,加入大量的水并于静置后过滤,以得到淡黄色固体再将该淡黄色固体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并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再过滤出硫酸镁固体,而后使用减压浓缩机抽干溶剂,进而得到粗制产物,并将其溶于40ml的经干燥过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含有粗制产物的二氯甲烷溶液。 
(4)将4.2g(20mmol)的三氟乙酸酐(购自于ACROS;型号为CAS:407-25-0)溶于15ml的经干燥过的二氯甲烷中,以得到含有三氟乙酸酐的二氯甲烷溶液,并在冰浴下,将该含有三氟乙酸酐的二氯甲烷溶液缓缓地倒入该步骤(3)的含有粗制产物的二氯甲烷溶 液,以形成第二反应液进行反应,并于反应进行30分钟后,将冰浴移除并继续反应9.5小时。 
(5)添加当量数为5的碳酸钾水溶液至该第二反应液中进行萃取(二次),再将其静置至分层,再取下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再过滤出硫酸镁固体,而后使用减压浓缩机抽干溶剂,进而得到淡黄色固体。 
(6)用管柱层析法分离步骤(5)的淡黄色固体中的杂质与产物,管柱填充物为硅粉末,进而得到去杂质的产物溶液,再使用减压浓缩机浓缩,进而得到重量为3.02g的前置产物,且经NMR、MASS及EA进行结构鉴定后得知其具有如下式(p2)所示的化学式: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81
,其中,A1及A2各自分别是N(C8H17)2。 
(7)重复步骤(1)至(6),以得到足够量的前置产物。 
(8)取5.41g的步骤(7)制得的中间产物并使其溶解于第一混合液中,且该第一混合液中含有20ml的乙醇、2.5ml的二氯甲烷及2.5ml的水,再添加1.95g(30mmol)的氢氧化钾并进行反应1小时,而后以减压浓缩机将溶剂抽干后,加入大量的水并搅拌1小时,再静置并过滤,进而得到重量为4.13g的呈白色固体的最终产物,此步骤(即中间产物反应成最终产物)的产率为93%。 
2.结构鉴定: 
以NMR、MASS及EA对实施例1制得的产物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7(t,12H,J=6.6,4×CH3),1.28(Sbroad,40H,20×CH2),1.55(Sbroad,8H,4×CH2),2.88(Sbroad,8H,4×CH2),3.46(Sbroad,8H,4×CH2),3.76(Sbroad,16H,8×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50H95N1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891.8;测量值为891.7。(3)EA的鉴定结果为C50H94N14,理论值为C:67.37%、H:10.63%、N:22.00%;测量值为C:67.30%、H:10.68%、N:21.97%,所以可以得知其确实为具有如前述式(p1)所示的化学式的三嗪衍生物。 
<实施例2至4> 
1.制备步骤: 
实施例2至4所要制备的三嗪衍生物皆具有与前述式(p1)所示的化学式相似的化学式,不同的地方在于:A1及A2依序各自分别是N(C6H13)2、N(C4H9)2及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291
且 
实施例2至4是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本发明三嗪衍生物,只是其中部分步骤中的操作参数及该步骤(8)制得的最终产物的重量与产率不完全相同,而该等不同的参数及结果列于下表1中。 
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实施例4的步骤(8)与实施例1的步骤(8)的操作流程不尽相同,其是在以减压浓缩机将溶剂抽干后,借由添加二氯甲烷溶解有机物,并加入当量数为5的碳酸钾水溶液进行萃取(二次),待萃取完毕后静至分层,取下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并于过滤出硫酸镁固体后,再次以减压浓缩机浓抽干溶剂进而得到该最终产物。 
2.结构鉴定: 
实施例2 
以NMR、MASS及EA分别对实施例2制得的最终产物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4(t,12H,J=6.6,4×CH3),1.25(Sbroad,24H,12×CH2),1.52(Sbroad,8H,4×CH2),2.83(t,8H,J=5.1,4×CH2),3.42(t,8H,J=7.2,4×CH2),3.69(t,16H,J=5.1,8×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42H79N1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779.7;测量值为779.6。(3)EA的鉴定结果为C42H78N14,理论值为C:64.74%、H:10.09%、N:25.17%;测量值为C:66.46%、H:10.05%、N:25.07%,所以可以得知其确实为具有与前述式(p1)所示的化学式相似的化学式,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实施例2的A1及A2各自分别是N(C6H13)2。 
实施例3 
以NMR及MASS分别对实施例3制得的最终产物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9(t,12H,J=6.6,4×CH3),1.23-1.35(m,8H,4×CH2),1.48-1.59(m,8H,4×CH2),2.83(t,8H,J=5.1,4×CH2),3.44(t,8H,J=7.2,4×CH2),3.72(t,16H,J=5.1,8×CH2)。(2)MASS的鉴定结果为C36H63N1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667.5;测量值为667.5,所以可以得知其确实为具有与前述式(p1)所示的化学式相似的化学式,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实施例3的A1及A2各自分别是N(C4H9)2。 
实施例4 
以NMR及MASS分别对实施例4制得的最终产物进行结构鉴定:(1)NMR的鉴定结果为1H-NMR(AMX 300δ(D-CDCl3)):0.87(t, 6H,J=6.6,2×CH3),1.29(Sbroad,12H,6×CH2),1.53-1.60(m,4H,2×CH2),2.55(t,4H,J=7.2,2×CH2),2.89(t,8H,J=5.1,4×CH2),3.77(t,16H,J=5.1,8×CH2),6.70(s,2H,2×NH),7.11(d,4H,J=8.4,4×CH),7.46(d,4H,J=8.4,4×CH)。(2)MASS的鉴定结果为C42H63N14(M+H)+,分子量的理论值为763.5;测量值为763.5,所以可以得知其确实为具有与前述式(p1)所示的化学式相似的化学式,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实施例4的A1及A2各自分别是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311
表1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312
利用中间产物(I-1)来制备本发明三嗪衍生物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要制备具有上式(p1)的三嗪衍生物(意即与实施例1相同的三嗪衍生物),其制备步骤如下: 
(1)将3.95g(5mmol)的制备例5的中间产物溶于15ml的四氢呋喃中,以得到含有制备例5的中间产物的四氢呋喃溶液。 
(2)将2.58g(30mmol)的哌嗪溶于30ml的四氢呋喃中,以得到含有哌嗪的四氢呋喃溶液,并将该含有哌嗪的四氢呋喃溶液缓缓地倒入该步骤(1)的含有制备例5的中间产物的四氢呋喃溶液内,以形成第三反应液。 
(3)将该第三反应液加热至50℃,进行反应,且在反应进行中,以薄层层析片测试反应是否完全,待反应完全后(即在50℃下总共反应3小时),将反应后的第三反应液倒入萃取瓶中,并以当量数为5的碳酸钾水溶液进行萃取(二次),再将其静置至分层,再取下层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镁除水,再过滤出硫酸镁固体,而后使用减压浓缩机抽干溶剂,进而得到重量为4.23g的最终产物(产率为95%),且其NMR的结构鉴定与实施例1的最终产物相同。 
<实施例6至8> 
1.制备步骤: 
实施例6至8所要制备的三嗪衍生物依序分别是与实施例2至4制得的三嗪衍生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且实施例6至8是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步骤制备本发明三嗪衍生物,只是其中部分步骤中的操作参数、该步骤(1)的中间产物的种类及该步骤(3)制得的最终产物的重量与产率不完全相同,而该等不同的参数及结果列于下表2中。 
2.结构鉴定: 
实施例6至8的最终产物的NMR的结构鉴定依序分别与实施例2至4的最终产物相同。 
表2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341
FT-IR结构鉴定
发明人分别将上述实施例1至4的粗制产物及实施例1至8的最终产物以FT-IR进行结构鉴定时,该等粗制产物及最终产物的图谱上皆有位于3100~3400cm-1处的N-H吸收峰,而实施例1至8的最终产物的图谱上尚有位于1430~1545cm-1处的C=N吸收峰,实施例4及8的最终产物的图谱上则还有位于1610cm-1处的C=C吸收峰,此等结果也左证本申请实施例的产物的结构。 
制备本发明聚合物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0.89g(1mmol)的实施例1的三嗪衍生物添加至第二混合液中,并将其加热至40℃使其中的三嗪衍生物溶解,该第二混合液为1ml的无水N-甲基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342
咯酮和4ml的无水二氯甲烷的混合液。 
(2)待完全溶解后,将0.25g(1mmol)的MDI固体(购自于 ACROS;型号为CAS:101-68-8)加入该第二混合液中,并于室温下进行反应12小时,以形成反应液。 
(3)将步骤(2)的反应液缓慢地倒入甲醇中,并在50℃下以磁石搅拌24小时。 
(4)清洗杂质并过滤出产物,再将该产物放置一个晚上以使其中的甲醇挥发,进而得到重量为1.0842g的产物,其产率为95%。 
<实施例10至16> 
实施例10至16是以与实施例9相同的步骤制备本发明聚合物,只是其中部分步骤中的操作参数及该步骤(4)制得的产物的重量与产率不完全相同,而该等不同的参数及结果列于下表3中。 
表3 
Figure S2008101114907D00351
【注:PDI是购自于ALDRICH;型号为CAS:104-49-4】 
FT-IR结构鉴定
发明人分别将上述实施例9及16以FT-IR进行结构鉴定时,发现在该等图谱上,已经看不到位于2270cm-1处的异氰酸基(N=C=O) 特征吸收峰,但是可以看到位于1650cm-1处的尿素基团的C=O特征吸收峰以及位于3450cm-1处的N-H特征吸收峰,证明实施例9及16的三嗪衍生物确实与二异氰酸酯进行了聚合反应,进而生成了本发明聚合物。 
分子量的测试
发明人利用气相层析仪并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测量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的数目平均分子量及重量平均分子量,并借由下式(M)计算出的分子量分布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该等结果如下表4所示,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聚合物的数目平均分子量(Mn)是介于32,000至52,000之间,重量平均分子量(Mw)是介于64,000至125,000之间,而分子量分布指数则是介于1.5至2.5之间。 
PDI=Mw/Mn    (M) 
表4 
  实施例编号   Mw   Mn   PDI
  实施例9   105432   51671   2.04
  实施例10   124806   50123   2.49
  实施例11   105463   49747   2.12
  实施例12   93612   41058   2.28
  实施例13   97360   40099   2.42
  实施例14   89885   38911   2.31
  实施例15   64061   32852   1.95
  实施例16   75288   32877   2.29
溶解性的测试
发明人分别将上述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以正甲基砒碇 (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枫(DMSO)及四氢呋喃(THF)溶解时,其溶解情形如下表5所示,由此可见,大部分都有不错的溶解度,且其溶解度会随着侧链官能基的碳链长度增长而增加,再者,以MDI为反应物所制得的聚合物的溶解度比以PDI为反应物所制得的聚合物的溶解度来得好,推测是因为前者的二异氰酸部份存在有一伸甲基,使得该伸甲基两侧的苯环可以旋转,因而大大的增加了此等聚合物的溶解度。 
表5 
  实施例编号   NMP   DMAC   DMF   DMSO   THF
  实施例9   ++   ++   +   +   ++
  实施例10   ++   ++   ++   +   +-
  实施例11   ++   ++   ++   +   ++
  实施例12   ++   ++   +   +-   -
  实施例13   +   ++   ++   +   ++
  实施例14   ++   ++   ++   +-   +-
  实施例15   ++   ++   ++   +-   -
  实施例16   ++   ++   +   +-   -
【注】++:室温下可溶解;+:加热至50-80℃时可溶解; 
+-:部分溶解或澎润;-:不可溶。 
热性质及吸湿性的测试
发明人以热机械分析仪测量聚合物的热软化性质,而该等结果如下表6所示。由此可知,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的软化温度(Ts)是介于115℃至172℃之间,其中,又以含有碳链长度较短的侧链或是侧链上含有芳香族官能基的实施例的软化温度较高,主要原因是碳链长度较短的侧链或是芳香族官能基会使整体结构较具刚性,所 以会增加整个高分子的热稳定性。 
此外,发明人还以热重损失仪测量聚合物的热重损失量及热裂解性质,而该等结果如下表6所示。由此可知,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在温度低于300℃及氮气的环境下时几乎没有任何的热重损失,直到温度到达约350℃(即下表中T10%)左右时,该等实施例才有约占原始重量的10wt%的热重损失。另外,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的裂解温度(Td)皆高于340℃,所以皆有好的热稳定性,且由表6的数据可以发现裂解温度和最后的碳残渣余量(char yield%)的量测结果都是以MDI为反应物所制得的聚合物比以PDI为反应物所制得的聚合物来得高,推测应与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芳香族官能基有关。 
再者,发明人也将摆放半年后的实施例9、10、14及15的聚合物利用热重损失仪进行吸湿性的测试,得知该等聚合物在温度低于150℃及氮气的环境下几乎没有任何的重量损失,由此可推知此等聚合物在此半年的存放期间内不易吸湿。 
表6 
  实施例编号   T10%(℃)   Ts(℃)   Td(℃)   Char yield(%)
  实施例9   361.53   116.76   327   14.26
  实施例10   358.01   158.00   340   15.62
  实施例11   365.72   171.97   340   15.46
  实施例12   357.72   167.69   344   24.57
  实施例13   357.00   131.10   316   7.32
  实施例14   335.29   142.49   319   10.23
  实施例15   345.37   164.54   341   11.32
  实施例16   355.87   170.33   340   11.81
[0247]  酸分解性的测试
发明人分别将2mg的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置于各种pH值(pH=4、pH=3、pH=2及pH=1)的酸液中,并每隔10分钟以硅TLC片观察其分解的情形,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所使用的酸液是借由以四氢呋喃稀释盐酸所制得的。 
由实验可以得知所有的实施例皆是在pH=4的环境下24小时后,就有聚合物被分解;在pH=3的环境下约20分钟后,就有聚合物被分解;在pH=2及1的环境下1至2分钟后,就有聚合物被分解,且其被分解的速度会愈来愈快,由此可知,在pH值愈小的环境下,聚合物会愈快被分解。 
制备本发明薄膜
<使用例1至8> 
使用例1至8的制备步骤分别是将0.5-1g的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溶解于10ml的四氢呋喃中,以形成树脂溶液,再将该树脂溶液置于一直径5.5cm的培养皿中,并将其置于一50℃的烘箱中烘干,进而依序制得厚度分别为0.073mm、0.068mm、0.098mm、0.132mm、0.087mm、0.048mm、0.193mm及0.085mm的本发明薄膜。 
薄膜的穿透性测试
发明人以紫外光-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测量薄膜,本发明的聚合物所制备的薄膜皆具有很好的穿透性质。使用例1至8的薄膜的截止波长(cutoff wavelength)皆在350nm至380nm之间,因此本发明薄膜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皆有好的穿透度,此外,本发明薄膜几乎是没有色泽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9至16的聚合物大部分都能溶解于正甲基砒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枫及四氢呋喃中,且该等聚合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热稳定性,此外,该等聚合物在酸性溶液(pH≤3)中都可被分解,因此本发明聚合物确实兼具有实用性及环保性,再者,本发明薄膜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有好的穿透度,使其在光学薄膜领域中有良好的使用性,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发明的功效。 

Claims (10)

1.一种三嗪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三嗪衍生物具有下面化学式(IV):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11
其中,
D1及D2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分别是 且R1、R2、R3与R4各自分别是H或甲基;以及
A1及A2是相同或不同且各自分别是-NR7R8或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13
且R7与R8各自分别是C1~C20的烷基;R9是H或C1~C10的烷基,及R10是H、C1~C20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嗪衍生物,其特征在于:D1与D2是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嗪衍生物,其特征在于:D1及D2各自分别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嗪衍生物,其特征在于:A1及A2各自分别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15
且R9是H。
5.一种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具有如下化学式(VI)所示的 重复单元且其重量平均分子量是介于5,000至125,000之间: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1
其中,在每一重复单元中,D1及D2独立地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分别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2
且R1、R2、R3与R4各自分别是H或甲基;
A1及A2独立地为相同或不同且各自分别是-NR7R8或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3
且R7与R8各自分别是C1~C20的烷基;R9是H或C1~C10的烷基,及R10是H、C1~C20的烷基;
B为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4
或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5
且R21与R22各自分别是C1~C4的伸烷基、O、S、OSO、CO或C(CF3)2,R23、R24、R25与R26各自分别是C(CH3)2或一单键;以及
Y独立地为O或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D1及D2各自分别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A1及A2各自分别是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31
且R9是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B为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32
或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509152600033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Y为O。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被制成一薄膜。 
CN2008101114907A 2008-06-26 2008-06-26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33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14907A CN101613324B (zh) 2008-06-26 2008-06-26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114907A CN101613324B (zh) 2008-06-26 2008-06-26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3324A CN101613324A (zh) 2009-12-30
CN101613324B true CN101613324B (zh) 2012-02-22

Family

ID=41493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114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3324B (zh) 2008-06-26 2008-06-26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332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5371A2 (en) * 1989-08-28 1991-03-06 Ministero Dell' Universita' E Della Ricerca Scientifica E Tecnologica Self-extinguishing polymeric compositions
US5359064A (en) * 1990-07-11 1994-10-25 Ministero Dell `Universita` e Della Ricerca Scientifica e Tecnologica Salts of triazine derivatives with oxygenated acids of phosphor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15371A2 (en) * 1989-08-28 1991-03-06 Ministero Dell' Universita' E Della Ricerca Scientifica E Tecnologica Self-extinguishing polymeric compositions
US5359064A (en) * 1990-07-11 1994-10-25 Ministero Dell `Universita` e Della Ricerca Scientifica e Tecnologica Salts of triazine derivatives with oxygenated acids of phosphor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3324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9671B2 (en) Transparent rollable folded polysiloxane film and preparation and self-repai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731553B (zh) 硅酸三(二氯丙基)三溴苯氧基氯丙基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E502006002528D1 (de) Niedrigviskose alkoxysilangruppenaufweisende prepolymere, ei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ihre verwendung
CN110078886B (zh) 一种磷-氮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CN101284768B (zh) 一种除草剂丙草胺中间体氯醚的制备方法
CN112608443B (zh) 一种耐热阻燃型uv固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WO2010076969A2 (ko) 구리 프탈로시아닌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근적외선 흡수 필터
WO2008120688A1 (ja) 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一液型接着剤及び積層体、並びに水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7686547A (zh) 阻燃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US11299504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triazine-based precursor, the precursor prepared thereby,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micro-particulate complex using the precursor, and the micro-particulate complex produced thereby
CN101613324B (zh) 三嗪衍生物及使用其制得的聚合物
CN102753614A (zh) 交联性弹性体用交联剂及其应用
ATE525348T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uorchemischen monoisocyanaten
CN102321231A (zh) 一种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缩二脲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Faghihi et al. New aromatic polyamide with azo and phosphine oxide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CN106518926A (zh) 一种含dopo的水溶性苯并恶嗪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3087312B (zh) 一种p-n型阻燃母粒,阻燃尼龙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382983B (zh) A triazine derivative, a bis-triazine derivative for preparing the triazine derivative, and a polymer obtained by using the triazine derivative
CN108384001B (zh) 伯胺封端改性大分子三嗪成炭剂及其制备方法
US6265599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mixture of amino-containing phosphazenes
CN101712696A (zh) 光引发剂fmt的生产方法
CN102311547B (zh) 聚苯基硫代膦酸丁二醇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6051A (zh) 聚合物型含磷、氮、硼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2512A (zh) 聚乙二醇甲醚磷腈共混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
Tan et al. Phosphorus-containing polymers from THPS. I. Desig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onomer and polyure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