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5390A -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5390A
CN101605390A CNA2009101465753A CN200910146575A CN101605390A CN 101605390 A CN101605390 A CN 101605390A CN A2009101465753 A CNA2009101465753 A CN A2009101465753A CN 200910146575 A CN200910146575 A CN 200910146575A CN 101605390 A CN101605390 A CN 101605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ntrol signal
uplink control
pow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465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5390B (zh
Inventor
竹内敬亮
藤岛坚三郎
片山伦太郎
上野幸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05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5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3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目的是抑制来自其他基站的下行信号的干扰导致的接收品质恶化。具备:参照信息保存部,其保存为接收从终端装置发送的控制信号所需要的参照信息;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本基站通知下行信号接收状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内容,对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控制;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相邻基站通知下行信号接收状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参照由参照信息保存部保存的参照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内容,对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控制,根据来自第一以及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功率控制请求,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小规模基站(例如,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基站)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电话等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一个基站覆盖广大区域的宏小区(macro cell)方式。宏小区方式具有因为切换次数少适于高速移动,以及可以通过少量的基站扩大区域等特征。宏小区方式的缺点在于难以应对屋内等的局部产生的死区。
对此,考虑在来自宏小区基站的电波难以到达的场所设置提供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基站,来消除死区的方法。
特别是,在最近,在各个家庭中设置可以覆盖一栋住宅的程度的小型基站的毫微微小区方式受到关注,出现在WiMAX或EV-DO等中导入毫微微小区方式的动向。
在毫微微小区方式中,在各个家庭中设置具有与无线LAN相同程度的电波到达范围的小型基站(毫微微小区基站),经由因特网将毫微微小区基站与蜂窝通信网络连接。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目的在于消除死区,所以通过在局部毫微微小区与宏小区重叠的方式来运用。此外,由毫微微小区基站使用的频带与宏小区基站使用的频带相同。
在由使用相同频率的两个基站提供的小区重叠的地点,当从与一方的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来看时,来自不是该终端装置的连接目的地的基站的下行信号,对于来自连接目的地的基站的下行信号来说就成为干扰。当猝发性地产生该干扰时,终端装置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恶化。在专利文献1中指出了该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2940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2】3GPP2C.S0084-002-0Ver.2.0
【非专利文献2】3GPP2C.S0084-006-0Ver.2.0
发明内容
在为宏小区方式时,作为应对该问题的对策,以小区尽可能不重叠的方式设置基站,或者进行下行信号的发送调度以使干扰的产生变为随机。即,通过降低猝发性的干扰的产生概率,来抑制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的恶化。
另一方面,在为毫微微小区方式时,以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重叠为前提。此外,与宏小区方式相比基站数量非常多,难以使下行信号的发送调度最佳化。
由于这样的理由,在毫微微小区方式中,难以应用宏小区方式那样的降低猝发性干扰的产生概率的方法。因此,希望控制进行干扰的信号的功率,即使在产生了干扰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降低其影响,来抑制接收品质的恶化。
为了控制干扰的下行信号的功率,需要以下的机制:受到干扰的终端装置向成为干扰源的基站通知干扰的状况,根据该信息基站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具体地说,在终端装置中,需要测定干扰功率的功能和确定干扰源的基站的功能。此外,在无线接口中,需要终端装置通知为了确定干扰源的基站所需要的信息的无线信道以及终端装置向干扰源的基站通知干扰状况的无线信道。
但是,在EV-DO或UMB等目前正在研究导入毫微微小区方式的既有的蜂窝无线通信规格中,存在在无线接口中,不具备下行发送功率控制所需要的无线信道的规格。此时,无法进行下行功率控制,来抑制干扰导致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恶化。
此外,EV-DO(Evolution Data Optimized)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方式CDMA2000中包含的数据通信的技术标准,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是作成了第三代移动电话标准的标准化组织3GPP2发表的、面向移动体的下一代通信方式。
以下为本发明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即,本发明的无线基站的特征为,具备:功率控制部,其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参照信息取得部,其从相邻的基站取得为了接收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所需要的参照信息;参照信息保存部,其保存所述参照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参照信息;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本基站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的内容,对所述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的控制;以及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所述相邻的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所述相邻的基站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参照由所述参照信息保存部保存的参照信息,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的内容,对所述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功率控制请求以及来自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功率控制请求,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可以不改变终端装置的结构以及系统的无线接口来控制来自相邻基站的干扰。因此,即使在既有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追加导入毫微微小区方式,也可以降低由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干扰导致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1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2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之间的通信步骤的顺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符号说明
101宏小区基站装置;102毫微微小区基站装置;103网络;104宏小区;105毫微微小区;106终端装置;107终端装置;200宏小区基站的天线;210宏小区基站的RF处理部;211宏小区基站的双工器;212宏小区基站的调制电路;213宏小区基站的解调电路;214宏小区基站的功率放大器;220宏小区基站的物理层处理部;221宏小区基站的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222宏小区基站的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3宏小区基站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230宏小区基站的上位层处理部;231宏小区基站的数据组生成处理部;232宏小区基站的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233宏小区基站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234宏小区基站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40宏小区基站的网络接口;241宏小区基站的用户数据接收部;242宏小区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30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天线;31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RF处理部;311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双工器;312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调制电路;313毫微微小区基站的解调电路;314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功率放大器;32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物理层处理部;321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322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3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3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位层处理部;331毫微微小区基站的数据组生成处理部;332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3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4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335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40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网络接口;341毫微微小区基站的用户数据接收部;342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343毫微微小区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接收部;401基站从相邻基站取得Pilot ID以及SHOG ID的步骤;402终端装置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步骤;404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MAC ID的步骤;405基站向相邻基站通知已向终端装置通知的MAC ID的步骤;406基站向终端装置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步骤;407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和频率的步骤;408基站向相邻基站通知已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和频率的步骤;409基站向终端装置通知Pilot ID以及SHOG ID的步骤;410基站向终端装置发送下行导频信号的步骤;411终端装置测定下行导频信号的接收品质的步骤;412终端装置向基站通知CQI的步骤;500A判定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的步骤;500B判定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的步骤;501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提取已向终端装置通知的上行控制信号用频率的信号的步骤;502对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输入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提取出的信号的步骤;503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504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对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输入解码结果以及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的步骤;505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提取从相邻的基站取得的上行控制信号用频率的信号的步骤;506向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输入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提取出的信号的步骤;507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508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对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输入解码结果以及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的步骤;509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进行上行控制信号以外的上行信号的接收处理的步骤;601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参照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结果的头部的步骤;601A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判定在头部中是否包含CQI信息的步骤;602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参照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的识别信息的步骤;602A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判定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源是否为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的步骤;603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比较CQI的值和阈值A的步骤;604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对发送功率决定部输出正的请求值C的步骤;605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比较CQI的值和阈值B的步骤;606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对发送功率决定部输出负的请求值D的步骤;607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进行与CQI以外的上行控制信息有关的处理的步骤;701毫微微小区基站装置;702毫微微小区基站装置;704毫微微小区;705毫微微小区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第一实施方式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基站装置构成,在各个基站装置上连接1个以上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101以及102具备公共的无线接口,使用同一频带。此外,基站装置101以及102通过有线通信线路(或无线通信线路)与网络103连接。基站装置101为宏小区基站,是具有半径数百米~数千米的通话区域(宏小区)的蜂窝基站。基站装置102是毫微微小区基站,是具有半径数十米的通话区域(毫微微小区)的、电波输出较弱的小型蜂窝基站。即,毫微微小区基站在基站装置101形成的宏小区104的内部,形成了比宏小区狭小的区域的毫微微小区105。
终端装置106以及107通过无线通信线路与基站装置101或102连接,与网络103进行通信。
图2是表示基站装置101的结构的方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宏小区基站装置101具备:天线200;RF处理部210;物理层处理部220;上位层处理部230以及网络接口(I/F)240。
RF处理部210是进行无线等级(level)的信号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双工器211、调制电路212、解调电路213以及功率放大器(PA)214。
物理层处理部220是在物理层进行基带信号处理的处理部,具备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221以及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2。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2具备对发送给本基站的信号进行解码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223。
上位层处理部230是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以上的层进行信号处理的处理部,具备数据组生成处理部231;决定本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功率的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232;从上行控制信号的头部提取预定的信息的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223;以及保存为了对发送给本基站的信号进行解调而使用的信息(PilotID、SHOG ID、MAC ID等)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34。
此外,Pilot ID1是用于识别扇区(sector)的信息。SHOG ID(Softer HandoffGroup ID)是用于对为了同一基站内的扇区之间的切换而分组的扇区组进行识别的信息。MAC ID是用于基站装置唯一地识别与该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的信息。
网络接口240具备从网络103接收数据的用户数据接收部241以及向网络103发送为了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而使用的信息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242。
图3是表示基站装置102的结构的方框图。
基站装置102具备天线300、RF处理部310、物理层处理部320、上位层处理部330以及网络接口(I/F)340。
RF处理部310具备双工器311、调制电路312、解调电路313以及功率放大器(PA)314。RF处理部310以及各个构成要素具有与图2的RF处理部210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相同的功能。
物理层处理部320具备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321以及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321具备与图2中的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221相同的功能。
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具备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3以及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
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3具备与图2中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223相同的功能。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是对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信号进行解码的处理部。
上位层处理部330具备数据组生成处理部331、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道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334以及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数据组生成处理部331、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以及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道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334,各自具备与图2中的数据组生成处理部231、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232、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233以及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34相同的功能。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具有以下的功能:亦即,保存为了对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信号进行解调而使用的信息(Pilot ID、SHOGID、MAC ID等)的功能。
网络接口340具备用户数据接收部341、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接收部343。用户数据接收部341具备与图2中的用户数据接收部241相同的功能。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接收部343是从网络103接收为了对发送给相邻基站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信息的处理部。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无线接口遵照UMB标准。
图4是表示各个装置之间的通信步骤的顺序图。
另外,在图4中表示在基站装置101正在运转的状态下,追加基站装置102的处理。终端装置106与基站装置101连接。
说明基站装置102取得由基站装置101形成的小区的Pilot ID等的步骤。
当基站装置102启动,向网络103连接时,参照在装置内保存的相邻基站的列表。然后,基站装置102经由网络103,从相邻基站(在此为基站装置101)取得由基站装置101形成的小区104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1)。基站装置101将小区104的Pilot ID以及SHOG ID保存在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234中。基站装置102将取得的小区104的PilotID以及SHOG ID存储在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中。
此外,基站装置102还从基站装置101以外的相邻基站装置取得由该相邻基站形成的小区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1),将其存储在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中。
然后,说明终端装置106与基站装置101连接时的步骤。
终端装置106对希望连接的基站装置101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步骤402)。接收到随机接入信号的基站装置101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34发布MAC ID(步骤403)。通过Access Grant消息向终端装置106通知所发布的MAC ID(步骤404)。
在非专利文献1的5.5.4.1.1.3.1章中规定了Access Grant消息。
然后,基站装置101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242经由网络103还向基站装置102通知分配给终端装置106的MAC ID(步骤405)。基站装置102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接收部343接收通知的MAC ID,并将接收到的MAC ID存储在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中。
然后,基站装置101分配终端装置106为了发送CQI信息而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步骤406)。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是终端装置测定出的接收品质的指标。
基站装置101的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34在分配完成后,生成用于唯一确定该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的信息,经由无线通信线路将其通知给终端装置106(步骤407)。
在非专利文献2的7.5.7章中规定了在步骤407中使用的消息。
此外,基站装置101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242,经由网络103向基站装置102通知与分配给终端装置106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有关的信息(步骤408)。基站装置102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接收部343接收通知的该信息,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存储接收到的信息。
并且,基站装置101对终端装置106通知小区104的Polit ID以及SHOGID(步骤409)。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2的4.5.4章中规定了在步骤409中使用的消息。
以后,在每次对基站装置101连接新的终端装置时,在基站装置101和该终端装置之间执行步骤402、403、404、406、407以及409的一连串的步骤。此外,还在基站装置101和除了基站装置102以外其他新启动的毫微微小区基站之间执行步骤401、405以及408的一连串的步骤。
在基站装置102上连接终端装置(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107)时的连接步骤与在基站装置101上连接终端装置106时的步骤相同。因此,在图4的顺序中,可以将基站101替换为基站102,将终端装置106替换为终端装置107。即,基站装置102对终端装置107分配MAC ID(步骤402、403、404),然后,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6、407)。然后,通知由基站装置102形成的小区105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9)。
然后,说明终端装置对基站装置通知CQI的步骤。
当终端装置106和基站装置101的连接完成,对终端装置106分配了上行控制信道时,终端装置106接收从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定期发送的下行导频信号(步骤410)。终端装置106根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测定接收品质(步骤411),将接收品质的测定结果作为CQI信息,定期地发送给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101(步骤412)。CQI信息包含在上行控制信号中,使用预先通知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7)发送上行控制信号。
然后,对作为毫微微小区基站的基站装置102接收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106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
终端装置106向基站装置101发送上行控制信号,该上行控制信号包含通过对基站装置101发送的下行导频信号进行测定来求出的CQI信息。此外,终端装置107向基站装置102发送上行控制信号,该上行控制信号包含通过对基站装置102发送的下行导频信号进行测定来求出的CQI信息。
此时,如果终端装置106处于小区105的附近,则从终端装置106以基站装置101为目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可能会到达基站装置102。
并且,基站装置102因为被预先通知了终端装置106的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定时和频率(步骤408),所以在接收发送给本站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同时,可能从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106接收到以相邻基站为目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
在此,说明终端装置为了对控制信号进行解码所需要的信息。
在终端装置中,按顺序对CQI信息进行纠错编码、信道交织(channelinterleave)、重复(repetition)、扰频、调制的处理。在调制后的CQI信息被映射到规定的物理资源后,进行逆傅立叶变换运算,成为OFDM信号,然后从终端装置发送。
此外,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为正交频分复用方式,是利用中心频率不同的多个载波并行发送符号的FDM(频分复用)方式的一种。为了即使载波的频带接近也不会产生干扰,使其相互垂直地进行发送,由此,就提高了频率利用效率。
在基站装置中,对于接收到的CQI信息进行与终端装置一侧执行的处理相反的处理,取出CQI信息。关于针对接收到的CQI信息的处理中的扰频处理,将MAC ID、SHOG ID、Pilot ID、帧号码以及Superframe号码作为运算处理的参数来使用。
在终端装置中,SHOG ID以及Pilot ID使用从连接目的地的基站装置通知的值(步骤409)。帧号码为Superframe中的帧的号码,在全部的扇区中取相同的值。Superframe号码是从系统时刻的开始时刻开始时计数的Superframe的连续号码,在全部的扇区中取相同的值。
因此,基站装置为了对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进行解码,需要在基站装置一侧已知对终端装置分配的MAC ID、SHOG ID以及Pilot ID。
在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是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时,即,在基站装置101从终端装置106接收到上行控制信号时,MAC ID、SHOG ID以及Pilot ID是本基站通知给该终端装置(步骤404、407)的信息,所以理所当然在本基站内保存了这些信息。
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是与相邻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时,即,基站装置102从终端装置106接收到上行控制信号时,基站装置102使用该相邻基站装置以该终端装置为目标通知的MAC ID、SHOG ID以及Pilot ID,对该上行控制信号进行解码。
此时,基站装置102无需新取得MAC ID、SHOG ID以及Pilot ID。
原因在于,按照图4所示的基站装置102的动作那样,在完成到步骤408时,基站装置102从基站装置101取得SHOG ID、Pilot ID以及MAC ID信息(步骤401、405),并保存在本基站的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
因此,即便是与相邻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CQI信息,基站装置也可以参照该CQI信息。
然后,说明基站装置102对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号进行解码的步骤。
图5是表示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基站装置102中,接收到的上行信号在通过RF处理部310的解调电路313,从载波频带的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后,被输入给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
在此,根据输入的信号是否为在本基站通知的定时接收到的信号,成为不同的处理。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把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与本基站预先对终端装置通知的定时(步骤407)进行比较,判定是否一致(步骤500A)。
在判定为发送定时一致时,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判断为终端装置与本基站连接,取出本基站预先对终端装置通知的频率的信号(步骤501),然后输入到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3(步骤502)。
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3使用在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道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334中保存的SHOG ID、Pilot ID、以及MACID,尝试输入信号的解码(步骤503)。
当在步骤503中解码成功时,发送给本基站的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3向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输入解码的结果、以及表示上行控制信号是从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的识别信息(步骤504)。
当在步骤503中解码失败时,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比较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和本基站预先对终端通知的定时(步骤407),在判定为不一致时,然后比较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和从相邻的基站接收到的定时(步骤408),判定是否一致(步骤500B)。
在判定为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和从相邻的基站取得的定时一致时,基站装置102的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判断为在相邻的基站上连接了终端装置,取出从基站装置101取得的频率的信号(步骤505),并将其输入给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步骤506)。
基站装置102的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保存有从终端装置101通知的Piot ID、SHOG ID以及MAC ID信息(步骤401、405)。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使用保存的信息尝试输入信号的解码(步骤507)。
当在步骤507中解码成功时,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324对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输入解码的结果、以及表示上行控制信号是从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的识别信息(步骤508)。当在步骤507中解码失败时,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结束处理。
在对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输入的信号不是在基站装置102自身对终端装置通知的定时接收到的信号(步骤500A),并且也不是在从相邻的基站装置取得的定时接收到的信号时(步骤500B),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322判断为接收到的信号不是上行控制信号,进行上行控制信号以外的上行信号的接收处理(步骤509)。
此外,在基站装置102对与基站装置101以外的相邻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在已经从该相邻基站装置已经取得了对与该相邻基站装置连接的终端装置通知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时,通过与基站装置102在从基站装置101取得的定时接收到上行控制信号的情况相同的步骤进行处理(步骤500B、505、506、507、508)。
然后,说明基站装置102中的下行发送功率控制。
图6是表示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的动作的流程图。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参照输入的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结果的头部(步骤601),判定是否包含有CQI信息(步骤601A)。
在步骤601中判定为在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结果中包含有CQI信息时,参照与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结果一同输入的识别信息(步骤504或508)(步骤602)。在判定为在解码结果中没有包含CQI信息时,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进行与CQI以外的上行控制信息有关的处理(步骤607)。
然后,参照识别信息的内容(步骤602),判定上行控制信号是否为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步骤602A)。
在为表示接收到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是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时,比较CQI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A(步骤603)。
当在步骤603中CQI的值未达到阈值A时,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判断为本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不足,对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输入请求提高发送功率的正的请求值C(步骤604),并结束处理。在CQI的值为阈值A以上时,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立即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602A中,为表示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源是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识别信息时,比较CQI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B(步骤605)。
在步骤605中,如果CQI的值未达到阈值B,则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判断为本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有可能对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造成了干扰,对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输入请求降低发送功率的负的请求值D(步骤606),并结束处理。当在步骤605中CQI的值为阈值B以上时,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立即结束处理。此外,步骤603中的阈值A和步骤605中的阈值B可以设定不同的值。
然后,说明根据由上述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333输入的请求值C以及D,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决定下行发送功率的处理。
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按照一定的周期监视请求值C以及D的输入,求在所述周期内输入的值的总和。在该总和值为正的值时,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作出增加下行发送功率的决定。另一方面,在所述总和值为负的值时,决定减少下行发送功率。
在此,可以对在步骤604中向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输入的请求值C、和在606中向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输入的请求值D设定不同的绝对值。
因此,基站装置102的使用者可以反映出以下的方针:以何种程度重视来自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请求、以及来自与相邻的另一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的请求中的哪一个请求。
例如,在优先降低干扰时,为了使减少发送功率的请求强于增加发送功率的请求,与请求值C相比可以对请求值D乘以较大的系数来进行加权。
对功率放大器314通知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332作出的功率增减的决定结果。在功率放大器314中,根据通知的决定结果,进行当前设定的发送功率的增减。
通过以上的步骤,设定的发送功率被用于发送下行用户数据话务。具体地说,用户数据接收部314经由网络103接收用户数据。将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被输入给数据组生成处理部331,生成用于通过无线信道进行传输的数据组。
然后,将生成的数据组输入给基带信号生成处理部321,并将其转换为OFDM的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在调制电路312中被调制成载波频带的信号,并在功率放大器314中放大为通过上述步骤设定的发送功率,然后从天线300进行发送。
在此,说明基站装置101中的上行控制信号的接收处理以及下行发送功率控制。
基站装置101的动作与基站装置102在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之间进行的动作(图5以及图6)相同。
在基站装置101中,接收到的上行控制信号在通过RF处理部210的解调电路213,从载波频带的信号被转换为基带信号之后,被输入到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2。在对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2输入的信号,是在通过步骤407,基站装置101自身向终端装置通知的定时接收到的信号时,基带信号解码处理部222取出通过步骤407基站装置101自身向终端装置通知的频率的信号,并将其输入给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223。
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处理部223,使用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生成保存部234保存的Piot ID、SHOG ID以及MAC ID,尝试进行输入信号的解码,在解码成功时,将解码结果输入给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233。
上行控制信息处理部233参照输入的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结果的头部,判定是否包含有CQI信息。
当在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处理结果中包含有CQI信息时,进行CQI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比较,如果CQI的值未达到阈值,则判断为自身发送的下行信号的功率不足,向发送功率决定处理部232请求提高发送功率,并结束处理。
根据本发明,在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以小区重叠的形式配置了使用同一频率的多个基站时,可以抑制这些基站之间的干扰引起的下行信号的接收品质的恶化。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7以及图8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毫微微小区基站装置构成,在各个基站装置上连接了一个以上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701以及702具备公用的无线接口,使用同一频带。
此外,对具有与图1相同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基站装置701以及702具有公用的无线接口,使用同一频带。此外,基站装置701以及702通过有线通信线路(或无线通信线路)与网络103连接。基站装置701和702是毫微微基站,基站装置701形成的毫微微小区704与基站装置702形成的毫微微小区705部分重叠。终端装置706以及707通过无线通信线路与基站装置701或702连接,进行与网络103的通信。
图8是表示基站装置701或702的结构的方框图。
对于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图2或图3)相同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2的结构(图3),追加了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342的结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发送部342向网络103发送为了对发送给本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进行解调而使用的信息。
以下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无线接口遵照UMB标准。
在基站装置701正在运转的状态下,当基站装置702启动并确立了向网络103的连接时,基站装置702从基站装置701取得该基站形成的小区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1),并将其存储在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中。
相反,在基站装置702正在运转的状态下,当基站装置701启动并确立了向网络103的连接时,基站装置701从基站装置702取得该基站形成的小区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1),并将其存储在发送给相邻基站的上行控制信号解码用信息保存部335中。
在向基站装置701连接终端装置时,基站装置701对终端装置通知MACID(步骤402、403、404),然后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6、407),并通知小区105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9)。
此外,基站装置701对基站装置702通知连接的终端装置的MAC ID(步骤405),并且通知对终端装置分配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8)。
另一方面,在向基站装置702连接终端装置时,基站装置702对终端装置通知MAC ID(步骤402、403、404),然后分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6、407),并通知小区105的Pilot ID以及SHOG ID(步骤409)。
此外,基站装置702对基站装置701通知连接的终端装置的MAC ID(步骤405),并且通知对终端装置分配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定时以及频率(步骤408)。
并且,有时基站装置701以及702都接收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对本基站发送的通知CQI的上行控制信号、和与相邻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对该相邻基站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
此时,终端装置701以及702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102相同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小区相互重叠的两个基站相互从对方基站取得上行控制信号的解码所需要的信息,并接收对双方的基站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由此,双方的基站都可以进行依据与自身以及对方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的接收品质的下行发送功率控制。

Claims (9)

1.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具备:
功率控制部,其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参照信息取得部,其从相邻的基站取得为了接收与该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所需要的参照信息;
参照信息保存部,其保存由所述参照信息取得部取得的参照信息;
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本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本基站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的内容,对所述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的控制;以及
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所述相邻的基站连接的终端装置向所述相邻的基站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参照由所述参照信息保存部保存的参照信息,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的内容,对所述功率控制部请求功率控制,
所述功率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功率控制请求以及来自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功率控制请求,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在通过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接收状态比第一基准差时,请求所述功率控制部增加发送功率,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在通过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接收状态比第二基准差时,请求所述功率控制部减少发送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部,
监视预定期间内的、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增加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以及来自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减少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
根据所述增加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以及减少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决定增加或者减少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控制部,根据对来自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接收部的请求数量进行加权后的值以及对来自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接收部的请求数量进行加权后的值,决定增加或者减少发送功率。
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第一基站,其发送针对移动站的下行信号;以及
第二基站,其发送与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为同一频率的下行信号,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站的下行信号的发送范围重复,
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具备:
控制信号接收部,其接收与所述第一基站连接的第一终端装置向所述第一基站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一上行控制信号、和与所述第二基站连接的第二终端装置向所述第二终端通知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以及
功率控制部,其参照通过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所述第一基站装置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和通过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所述第二基站装置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状态,决定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通知为了参照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号所需要的信息,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控制部,使用从所述第一基站取得的信息,参照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的控制信号接收部,
在通过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接收状态比第一基准差时,请求所述功率控制部减少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通过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号通知的接收状态比第二基准差时,请求所述功率控制部增加所述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控制部,
监视预定期间内的、来自所述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增加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以及减少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
根据来自所述控制信号接收部的增加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以及减少发送功率的请求数量,决定增加或者减少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站的功率控制部,根据对来自所述控制信号接收部的请求数量进行加权后的值,决定增加或者减少发送功率。
CN2009101465753A 2008-06-10 2009-06-08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5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1465A JP4990226B2 (ja) 2008-06-10 2008-06-10 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151465 2008-06-10
JP2008151465 2008-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5390A true CN101605390A (zh) 2009-12-16
CN101605390B CN101605390B (zh) 2012-06-13

Family

ID=4105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57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5390B (zh) 2008-06-10 2009-06-08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50445B2 (zh)
EP (1) EP2146543B1 (zh)
JP (1) JP4990226B2 (zh)
CN (1) CN1016053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32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小区协调发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278A (zh) * 2007-01-30 2008-08-06 西门子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中继站及基站
US9265049B2 (en) * 2008-07-11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inter-cell decoding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2239734B (zh) * 2008-12-03 2014-07-0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控制无线电基站的传输功率的方法以及用于控制无线电基站的传输功率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02484841B (zh) * 2009-06-26 2015-07-08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移动无线接入网络的蜂窝中信道修正的方法和程序
US20110086651A1 (en) * 2009-08-26 2011-04-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chnique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ulti-t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512191B1 (en) * 2009-12-08 2018-12-26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control devic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for a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NZ601291A (en) 2010-01-18 2014-10-3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therein
US9363038B2 (en) * 2010-04-13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node B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process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GB2480689B (en) 2010-05-28 2013-05-08 Toshiba Res Europ Lt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femtocells
EP2642809A4 (en) 2010-11-18 2016-01-20 Fujitsu Ltd BASIS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JP5303538B2 (ja) 2010-11-19 2013-10-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432883B2 (ja) * 2010-11-26 2014-03-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方法
US8761779B2 (en) * 2011-02-04 2014-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EP2557863B1 (en) * 2011-08-10 2013-10-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 mobile transceiver and for a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CN103108011B (zh) * 2011-11-14 2015-05-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基站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ES2900676T3 (es) 2011-12-15 2022-03-1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stación base de radio con interfaz asimétrica entre una unidad de banda base y una unidad de RF
US9232405B2 (en) 2012-07-30 2016-0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6045843B2 (ja) * 2012-07-31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16761C (en) * 1996-11-08 2002-01-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Tdm-based fixed wireless loop system
JP3019061B2 (ja) * 1997-06-27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無線回線制御方法
JP3852724B2 (ja) * 1997-12-18 2006-1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02171221A (ja) * 2000-11-30 2002-06-1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
JP2003037556A (ja) * 2001-07-26 2003-02-07 Nec Corp 無線lan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JP4306275B2 (ja) * 2003-02-19 2009-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送受信電力制御方法
KR100985104B1 (ko) * 2003-09-03 2010-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재전송 패킷의 전력제어방법
JP4458901B2 (ja) * 2004-03-31 2010-04-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元識別方法
US8452316B2 (en) * 2004-06-18 2013-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orthogonal multiplexing
JP4708162B2 (ja) * 2005-11-02 2011-06-22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8369859B2 (en) * 2006-05-22 2013-02-05 Alcatel Lucent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picocell base units
CN101573896B (zh) * 2006-11-08 2013-10-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台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2008151465A (ja) 2006-12-20 2008-07-03 Fujitsu General Ltd 集中管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調機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326A (zh) * 2011-05-02 2014-01-08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小区协调发射
CN103503326B (zh) * 2011-05-02 2016-08-17 谷歌技术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小区协调发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46543A2 (en) 2010-01-20
US8150445B2 (en) 2012-04-03
JP4990226B2 (ja) 2012-08-01
EP2146543B1 (en) 2014-02-26
US20090305741A1 (en) 2009-12-10
EP2146543A3 (en) 2012-06-20
CN101605390B (zh) 2012-06-13
JP2009302614A (ja) 200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390B (zh) 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US114189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cross-link interferenc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12127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37288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CN102754479B (zh) 在通信系统中分配通信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WO2017049909A1 (zh) 非授权载波测量间隙配置及测量方法及相应基站、终端
US867079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ontrolling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15753A1 (en) Inter-system interference control
CN10234214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以及干扰均衡化方法
CN114631380A (zh) 用于基于多dci的多发送接收点的超订
KR2013010922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US20220287088A1 (en) Channel sens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15777219A (zh) 在最大允许暴露(mpe)限值下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天线面板选择
WO2012104970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2004953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레인징 신호를 이용한 상향 링크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856982B (zh) 一种降低下行控制信道干扰的方法
CN115244849A (zh) 用于大规模阵列的数字预失真训练规程
CN114902574A (zh) 用于快速蜂窝小区变更的邻居蜂窝小区层1度量格式
JP201619263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611608B1 (ko) 무선접속망에서의 상향간섭 제어 방법
US20230371059A1 (en)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super-high order modulations
CN105611577A (zh) 在通信系统中分配通信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