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5297B - 媒体数据的传送 - Google Patents

媒体数据的传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5297B
CN101605297B CN2009101464252A CN200910146425A CN101605297B CN 101605297 B CN101605297 B CN 101605297B CN 2009101464252 A CN2009101464252 A CN 2009101464252A CN 200910146425 A CN200910146425 A CN 200910146425A CN 101605297 B CN101605297 B CN 101605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data
address
destination apparatus
group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64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5297A (zh
Inventor
皮尔斯·丹尼尔·芬利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05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5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5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management of multicast group membersh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5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for short real-time information, e.g. alarms, notifications, alerts, upd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43Gateway controllers, e.g.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MGCP] cont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61Push-to services, e.g. push-to-talk or push-to-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multicast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控制在接入网中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被存储并且响应于来自源装置的包含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被访问。适当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被检索并被传输到标识网络地址的源装置,其中,该源装置可以向该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该网络地址可以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例如多播机制相关联,这样可以提供向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而不需媒体数据流出或流回到目标网络。因此,本发明避免了耗尽目标网络和接入网之间珍贵的带宽资源。

Description

媒体数据的传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通信业务中媒体数据的传送。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组通信系统允许从网络中的一个点向网络中的一个以上的其他点传送媒体数据。这种组通信系统的一个实例是组寻呼业务,在组寻呼业务中源装置的用户向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这种组寻呼业务的应用的实例可以包括从系统的一个用户向系统的多个其它用户传送谈话。
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组寻呼”描述通信系统功能,由此具有寻呼装置的寻呼方可以向一组目标装置传输谈话。可以使用多种机制实现组寻呼业务。例如,寻呼方可以按寻呼装置上的按钮并向麦克风讲话。可选择地,在寻呼装置为电话的情况下,寻呼方可以拿起电话、拨打分机号,然后向电话听筒中的麦克风讲话。在任何情况下,可以建立系统以便通过寻呼系统驻地周围的多个目标装置扩音器输出寻呼方的声音。典型地,目标装置包括电话装置,音频输出扩音器构成电话装置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取决于组寻呼系统的混合,可以支持多个“区域”。区域表示诸如组寻呼的组通信业务中的预定目标装置组。区域可以重叠(所以目标装置可以位于一个以上的区域中)。当使用区域时,寻呼方可以通过拨打的分机号指定区域,或者在拨打组寻呼业务的初始分机号后寻呼装置可以随后提示输入区域代码。
传统电话系统中,通常由连接到用户驻地电话交换网络中的专用分组交换机(PBX)的专用组寻呼装置或对等系统提供组寻呼。然后,拨打组寻呼业务的分机号使得寻呼方连接到传统寻呼装置。
将传统组寻呼装置连接到基于托管包(hosted packet-based)的中央交换机(“Centrex”)或PBX系统是已知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在驻地的PBX连接到传统寻呼装置。试图通过包括基于驻地的和基于宿主(host)的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驻地的方法需要使用诸如网关适配器实体的另外的装置,其配置在用户驻地以连接至传统寻呼装置。网关适配器实体连接至寻呼装置,并且可以与其进行通信,例如经由外部交换局(FXO)和外部交换站(FXS)界面对使用简易老式电话业务(POTS),或者使用基于包的通信和诸如会话发起协议(SIP)的信令协议。正如在PBX的情况下,寻呼方拨打寻呼业务的分机号,并通过输入发起寻呼的区域代码的选择被连接至寻呼装置。基于驻地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该方法再利用现存的传统寻呼装置,以及使用到用户驻地和发自用户驻地的相对低的带宽。然而,基于驻地的方法具有需要位于用户驻地的附加装置(网关适配器实体)的缺点,该方法还在以下方面受到损害:必须在多个位置对多个装置进行管理和维护上,无任何公用的视觉和感觉。
基于宿主的方法可以使用位于诸如因特网的远程接入网内的软交换机电话系统来实现。软交换机电话系统远程托管(host)寻呼功能,可以与SIP电话听筒和扩音器协力工作以提供寻呼业务。例如,当寻呼方拨打接入寻呼业务的分机号时,它们的寻呼装置连接到软交换机电话系统并提示寻呼方输入区域代码。为了传送寻呼媒体数据,软交换机电话系统向区域内的诸如被配置在该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SIP电话扬声器和/或能SIP(SIP-enabled)扩音器的每个目标装置建立通话。
基于宿主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寻呼智能连同其它基于托管(hosted)包的Centrex和PBX功能在软交换机上托管(hosted)因此,寻呼业务功能的管理可以与其他特征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对用户端意味着一致性,在很多中情况下,在已经存在的SIP装置的正上方和上方不需要额外的用户驻地设备。然而,基于宿主的方法具有以下缺点:寻呼业务会占用到用户驻地和自用户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特别是由于用户驻地和远程接入网之间的通信链路上的带宽限制,可能限制带宽。
因此,希望提供至少没有在先技术的某些缺点的媒体数据传送业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在通信控制系统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该目标网络中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
接收来自源装置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该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基于包含在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该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检索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以及
向该源装置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该响应包括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该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该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向该目标网络中的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的存储器,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基于包含在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指示项可检索,在该目标网络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该通信控制系统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该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接收来自该通信控制系统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该响应包括基于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该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以及
从该源装置向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从源装置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控制可以对目标网络远程实现,而不需媒体数据经由接入网流出或流回到目标网络。
在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包括包括这样的地址,当该源装置向该地址传输媒体数据时,媒体数据经由该目标网络而不经由该接入网被传送到该目标装置。因此,可以避免耗尽在目标网络和接入网之间珍贵的带宽资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多个目标装置被配置为将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与编址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联系起来,当将媒体数据被传送到所配置的目标装置时。因此,当媒体数据被传送到配置的目标装置时,其可以根据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采取动作,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扩音器立刻且无用户干涉地按照音频输出的接收到的媒体数据。在目标装置为电话装置的情况下,优选地,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为非标准输出模式,例如,该模式可以在输出音频前等待用户将装置摘机。使用这种类型的功能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组寻呼业务。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向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之前,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其中,响应于第一多个目标装置对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的接收,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该配置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警报消息通知目标装置期待来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并据此配置其自身,例如,切换到一个特定的媒体数据输出模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包括包含SIPAlert-Info头的SIP INVITE消息。因此,已知的SIP功能可以被用于实现本发明的警报消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包括与该源装置相关联的源装置标识符。因此,源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对从不同源装置接收到的媒体数据采取不同的动作,例如,如果从警报消息中标识的源装置接收到媒体数据则仅作为音频输出该媒体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会话描述协议在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中标识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因此,可以采用SDP协议的已知功能传送与媒体数据传送相关联的网络地址。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与该一个网络地址相关联,该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能够向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送编址到该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因此,源装置可以向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并且然后,该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会便于向组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广播机制、多播机制、显式多路单一广播机制、对等机制、同步会议协议(PSYC)的机制、以及因特网中继聊天(IRC)机制。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各种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以实现到目标装置组的媒体数据的传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一个网络地址在目标网络中的节点处具有相关联的多个端口,并且组数据传送机制经由该相关联的端口提供媒体数据的传送。因此,向网络地址传输的媒体数据可以经由多个端口被传送到多个目标装置,例如,媒体数据可以经由与网络地址相关联的所有端口被广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向与该一个网络地址相关联的该目标网络中的节点注册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该节点被配置为提供该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因此,目标网络中的节点可以负责执行向多个目标装置提供传输媒体数据的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例如,负责执行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的节点可以具有用作多播IP地址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地址。目标装置可以向目标网络中的节点注册,以便支持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并因此使得传输到该节点上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传送到这些目标装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传输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之前注册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该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因此,目标装置向负责执行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的目标网络中的节点的在先注册可以发生,以便目标装置准备好接收媒体数据的传送,有助于减少传送延迟。可选择地,响应于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接收,注册可以发生。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目标网络包括以太网交换机,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在该交换机处接收编址到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从该交换机向该第一多个装置复制该媒体数据。因此,可以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执行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例如,从所有端口广播媒体数据,或者可选择地,向一个或多个注册的目标装置传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信控制系统包括与接入网接口连接的网关,该网关被配置为修改向源装置传输的响应中的网络地址,其中,当从该通信控制系统传输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时,在该网关中触发异常,以便该网关不修改该响应中标识的该网络地址。因此,诸如会话边界控制器的网关可以被配置为处理组媒体数据传送响应不同于处理其他消息,以便该网关不替换在组媒体数据传送响应中标识的网络地址中的其自身的网络地址和/或端口。在网关处的这种非标准行为便于向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而不需要媒体数据流出和流回到目标网络。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包括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该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该目标网络中的多组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其中,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包括与该多组中的给定的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以及其中,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与该多组中的该给定的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是基于包含在该请求中的该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该存储中选择的。因此,可以支持多个不同组目标装置,例如,用户驻地中不同寻呼区域的不同组目标装置。用户可以通过拨打分机号或者其它与组相关联的这种代码请求向特定组传送媒体数据。然后,例如,通信控制系统将通过咨询数据库从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选择合适的组控制数据,并通知源装置如何实现向这样一组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数据包括该多组中每组的关联端口和网络地址,以及,该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能够向给定组中的目标装置传送编址到与该多组中的该给定组相关联的端口和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因此,不同目标装置组可以与不同的网络地址和端口对相关联,这样允许向不同目标装置组传送媒体数据,例如,在不同的寻呼区域内等。组可以重叠,以便目标装置可以为一个以上组的一部分,以便目标装置可以位于多个寻呼区域内。
在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中,包含在该响应中的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可以标识该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多个网络地址。因此,代替采用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源装置可以直接向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适于执行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计算机软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系统,该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用于存储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的功能模块,该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该目标网络中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
用于从源装置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功能模块,该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用于在该通信控制系统中接收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功能模块;
用于基于包含在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该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检索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的功能模块;以及
用于从该通信控制系统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的功能模块,该响应包括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该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
用于在该源装置处接收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的功能模块;以及
用于从该源装置向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的功能模块,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该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的会话边界控制器处的消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送往源装置的多个消息,该消息均标识该源装置向其传送媒体数据的目的地址;
修改该多个所接收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消息中的该目的地址,以标识该会话边界控制器的网络地址作为修改后目的地址;以及
向源装置传输带有该修改后目的地址的该一个或多个消息;以及
传输带有未修改的该目的地址的该多个所接收的消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消息。
因此,会话边界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对其接收的某些消息采取非标准方式的行为而对其接收的其他消息采取标准方式的行为,以便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址可以被会话边界控制器不修改的传递,而不包括会话边界控制器的普通功能。可以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采用这样配置的会话边界控制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接收的未修改其目的地址的消息为所接收的标识该源装置向其传送媒体数据的目的地址在预定目的地址域和/或一个或多个预定的单个目的地址内的消息。因此会话边界控制器可以为非标准处理保留一个或多个地址。一旦接收到包含这种保留地址的消息,就可以触发会话边界控制器的非标准行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执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方法的会话边界控制器。
由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作为实例,参照附图,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
图3为示出根据在先技术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
图7A和图7B为示出根据在先技术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以及
图9A和图9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数据传送业务通过连接至接入网(access network)102的网络实体100来托管(host)。将媒体数据传送业务提供给也连接至接入网102的多个装置104、106和108。网络实体100与接入网102相连接。
接入网102可以包括因特网、公共开关电话网络(PSTN)、一个或多个移动电话网络、或者一个或多个专用无线电信网络等等(未示出)。装置104、106和108中的任何一个均可为源装置或者为目标装置,其中,源装置的用户希望将媒体数据传送至多个目标装置。装置104、106和108可以为能够输出媒体数据的SIP电话或SIP扩音器。在寻呼业务(paging service)的情况下,可以以音频输出的形式输出媒体数据。
装置104、106和108位于连接至接入网的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可以为位于覆盖诸如办公室、建筑群等的预定地理区域的用户驻地(customer premises)上的诸如局域网(LAN)的局部数据通信网络。目标网络包括用户驻地交换机112和用户驻地路由器114。用户驻地装置104、106、和108经由交换机112和路由器114连接到接入网102。交换机112为目标网络中的数据流提供交换功能。路由器114是为目标网络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接入路由器或边缘路由器(access or edge router),例如对出网包和进网包出入目标网络的路由选择、对出入目标网络的包的过滤、连接到外部网络的连接选择和比特率、以及根据一个或多个路由协议保存(keeping)可达目的IP地址的路径。路由器114还可以提供网络地址翻译功能,用于将目标网络外侧使用的公有网际协议(IP)地址翻译为目标网络内使用的私有IP地址。
目标装置可以为一组或多组目标装置的一部分,以便可以将媒体数据传送到一组目标装置而不是单个目标装置。例如,一组目标装置可以例如由用户驻地中特定区域内的多个装置构成,例如图1中的装置104、106和108。目标装置组可以重叠以便一个目标装置可以构成多于一个组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图2示出了软交换机216的呼叫处理(call processing)功能,根据本发明软交换机216也可以用于提供对媒体数据的控制,如图1中的每个网络实体100。
图2中,软交换机216位于经由媒体网关214和信令网关212连接至PSTN 200的包交换网络202内。在PSTN 200内,媒体网关214和信令网关212与市话交换台交换机(local telephoneexchange switch)210相连接,市话交换台交换机210提供到或来自电话装置204、206和208的电话业务。媒体网关214在在包交换网络202和PSTN 200之间传递的媒体数据的不同协议间进行转换,例如将包化(packetised)由IP网络传送的话音(VoIP)数据转换为时分复用(TDM)话音数据,反之亦然。信令网关212在在包交换网络202和PSTN 200之间传递的信令信息的不同协议间进行转换,例如将SIP信令信息转换为信令系统7(SS7)信令信息,反之亦然。
在包交换网络202内,软交换机216控制媒体网关214和信令网关212。软交换机216还经由媒体网关218向电话装置220、222和224提供电话业务的控制。媒体网关218提供装置220、222和224可能需要的媒体数据的任何转换,尽管其功能可以被合并到媒体网关214。媒体网关218也在软交换机216的控制下工作。
软交换机216还可以被称为媒体网关控制器或呼叫代理(callagent)。这种软交换机通常既可以提供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能够在媒体数据的协议之间和信令的协议之间转换的结构,通常又可以提供用于可以应用于呼叫的处理的选择的呼叫处理智能(call processing intelligence)、基于信令和用户数据库信息的网络内的呼叫的路由选择、向另一个网元(network element)传递呼叫的控制的能力,以及诸如供应、故障检验和开账单的管理功能。
媒体网关214和信令网关212在图2中分别被示为两个分离的实体,一个位于PSTN 200内,另一个位于包交换网络202内。然而,实际上,媒体网关214可以为位于PSTN 200和包交换网络202之间的边界上的单个实体。相似地,实际上,信令网关212可以为位于PSTN 200和包交换网络202之间的边界上的单个实体。媒体网关214和信令网关212的功能可以合并到单个实体中。此外,媒体网关214和218和信令网关212的功能可以通过软交换机216本身实现。尽管实际上软交换机216可以包括一组分散的实体,但为了便于解释,下文中将假设软交换机216为一个网络实体。
图3为示出根据在先技术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本图将使用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体布置相似的实体布置。图3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3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304位于例如在客户驻地上的目标网络中。这里,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并通过远离目标网络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300控制媒体数据传送。
当用户通过诸如按适当的按钮或拨打分机号等在源装置3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发起向目标装置304的媒体数据传送时,处理从步骤310开始。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302向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300输入SIP邀请消息(Invite message)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3a)。步骤3a SIP邀请消息包含标识目标装置304的数据。步骤3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即,指示软交换机300向IP地址SP1处的源装置302发送RTP媒体数据。在步骤312中,软交换机300确定目标装置304的IP地址SP2。
然后,软交换机300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304发送SIP邀请消息(参见步骤3b)。步骤3b SIP邀请消息包含带有IP地址SW1的SDP数据,即,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IP地址SW1处的软交换机300。作为响应,目标装置304向软交换机300传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Ringing message)(参见步骤3c)。在步骤3d中,软交换机300向源装置302发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在步骤314中应答目标装置304,目标装置304向软交换机300发送包含带有IP地址SP2的SDP数据的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3e),即,标识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的目标装置304。在步骤3f中软交换机300通过向目标装置304发送SIP ACK消息确认收到步骤3e SIP响应200 OK消息。
现在软交换机300向源装置302发送包含标识软交换机300的IP地址SW1的SDP数据的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3g),即,指示源装置302向IP地址SW1处的软交换机300发送RTP媒体数据。在步骤3h中源装置302通过向软交换机300发送SIPACK消息确认接收到步骤3g SIP响应200 OK消息。对于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的每个附加目标装置,可以重复上述过程,其中,每个附加目标装置的消息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晰的。
现在,源装置302向IP地址SW1处的软交换机300发送RTP媒体数据(参见步骤3i)。软交换机300复制该RTP媒体数据(参见步骤316)并在步骤3j以多流(steam)、流(flow)等形式中发送至每个目标装置。
在寻呼环境的情况下,因为寻呼通常为单向操作,所以从目标装置304向软交换机300传输的媒体数据(参见图3k)将不被转送到源装置302。
可以看到图3的在先技术系统包括以数据流(data flow)或数据流(data steam)的形式流出源装置和目标装置所在的用户驻地的目标网络的RTP媒体数据。图3的在先技术系统还包括流回到用户驻地的多个RTP媒体流,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的每个目标装置一个流。流入和流出用户驻地的这种RTP数据会耗尽珍贵的带宽资源,因此是不希望有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控制从源装置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在先技术的上述缺点。使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各种实体来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
通过经由网络102连接到目标网络的通信控制系统来控制媒体数据传送。通信控制系统包括软交换机100或其它这样的的计算装置和数据库110。软交换机100具有到数据库110的入口,数据库110用于存储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的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通信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
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可以包括:目标装置表单(其中每个目标装置在一组或多组内),以及每个组一个或多个在媒体数据将被传输到的目标网络内的网络地址,以便将媒体数据传送到每个组中的目标装置。
当源装置的用户需要将媒体数据传送到多个目标装置时,当用户诸如按适当的按纽组合等向源装置进行适当的输入时,通过该通信控制系统的媒体数据的传送的控制开始。这使得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将由源装置传输到软交换机100,优选地,经由交换机112、路由器114和网络102。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形式的标识用户希望将媒体数据传送到的目标装置组的数据。这可以包括数字或其它这样的与目标装置组相关的代码,例如“目标装置组1”或“寻呼信道1”等。
然后,软交换机100接收并处理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软交换机100访问在数据库110中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并基于包含在媒体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检索目标装置组数据。软交换机100将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跨网络102传输回源装置,优选地,经由路由器114和交换机112。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包括将由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然后,源装置可以向目标网络中的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从而实现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而无需任何媒体数据流出用户驻地或多个媒体数据流流回到用户驻地。由于媒体数据的传送的发生仅仅经由目标网络而不经由接入网,所以进出用户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不象在在先技术系统中那样被利用。
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可以具有关联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该机制允许将编址(addressed)到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传送到多个目标装置。该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可以为目标网络中的地址,例如,诸如交换机112的目标网络中的节点的地址、或者由节点托管(hosted by)的地址、或者节点上关联端口的地址,等等。例如,节点可以为以太网交换机等。在节点上可能存在多于一个的地址,节点可以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地运行。
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可以包括广播机制,在广播机制中被传送到交换机上的地址的媒体数据被复制并被传输到目标网络上的所有目标装置或者目标网络的子网中的所有目标装置。然后,接收媒体数据的目标装置可以选择是否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作为音频经由一个或多个整体(integral)或外部扩音器输出,或者将媒体数据丢弃而无输出发生。
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还可以选择地包括多播机制(multicastmechanism),例如,将传输到多播IP地址的媒体数据经由多播IP协议传送到多个目标装置。
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也可以选择地包括显式多路单一广播(XCAST)机制,在该机制中,利用多个目标装置的单播地址而不是指定的多播地址。
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也可以选择地包括对等机制(peer-to-peermechanism),在该机制中,媒体数据经由节点的对等网络传送媒体数据。还可以选择地,可以采用因特网中继聊天(IRC)机制。
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可以包括同步会议协议(PSYC),同步会议可以采用用于传送媒体数据的单播或多播的混合。
用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的网络地址可以在目标网络中的交换机上具有关联端口,以便将媒体数据实际上传送到网络地址和交换机上的关联端口对。可选择地,可以存在多于一个与交换机上的网络地址相关联的端口或者甚至多个交换机上的多个端口。然后,组数据传送机制可以经由关联端口连同交换机上的网络地址提供媒体数据的传送。在广播机制的情况下,目标网络中的交换机可以在交换机上的所有端口上广播媒体数据。
结合组数据传送机制可以采用交换机上的多个网络地址和端口,例如,每组目标装置的不同网络地址,或每组目标装置的不同组和关联端口。
可以利用SDP协议在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标识媒体数据将由源装置传送到的目标网络中的网络地址。
为了经由组数据传送机制接收媒体数据,目标装置可以在目标网络中的交换机上与网络地址关联地注册。这样,目标装置可以通知交换机该目标装置希望接收媒体数据的传送,该媒体数据经由组数据传送机制传输到交换机。从而,交换机可以被配置或据此自身配置,以便可以完成到每个注册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
在将媒体数据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之前,可以对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完成目标装置的注册和交换机的配置。可选择地,当新的目标装置添加到网络时,或者后台运行时(“on-the-fly”as)以及当需要向特定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时,可以完成这种注册和配置。
可以配置目标装置以将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与媒体数据关联起来,该媒体数据编址到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使用的网络地址。这样,当目标装置经由组数据传送机制接收媒体数据时,目标装置可以根据相关的输出模式对媒体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这种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可以包括组寻呼输出模式、或一键通输出模式等。
组寻呼输出模式可以具有“自动播放”功能,在该功能中,经由目标装置上或目标装置可访问的一个或多个扩音器自动输出媒体数据作为音频,而无需在目标装置处的人为干涉(诸如提起接收器或按按钮)。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用户不希望被任何这种音频输出所打扰,例如如果他们在开会或者在通电话,用户可以停用这种自动播放输出模式。
响应于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的接收,目标装置上的输出模式的配置可以发生。这种警报消息可以通过软交换机100传输到目标装置以警告该目标装置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媒体数据的传送。这允许目标装置一旦经由组数据传送机制接收到媒体数据便立即作为音频输出媒体数据。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可以包括包含具有指示目标装置的适当数据内容的SIP Alter-Info头域的SIP INVITE消息。
媒体警报消息可以包括诸如与源装置相关联的呼叫线路标识符(CLI)的源装置标识符。目标装置上的媒体数据输出模式可以包括目标装置,该目标装置被配置为不同地响应由不同的源装置传输的源装置标识符标识的媒体数据,例如,自动播放标识为来源于一个源装置的媒体数据,而不自动播放来自其他源装置的媒体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存储用于控制到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组的媒体数据的传输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这种数据可以存储在数据库110内并可以通过软交换机100存取。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可以包括与多个组中给定目标装置组相关联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然后,软交换机可以基于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选择从数据库中检索哪个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即,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与给定组相关联。多组目标装置中的每一组均可以具有关联端口和网络地址,可以向该关联端口和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并且该关联端口和网络地址通过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用于向组中的每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可以使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各种实体完成传送过程。
图4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4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404在目标网络中,例如位于客户驻地上。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将被传送的媒体数据,通过远离目标网络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400来控制媒体数据的传送。
在步骤410中,目标装置404被配置为检测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上的媒体数据。这种配置可以包括目标装置404向目标网络中的交换机(诸如图1中的交换机112)注册,以便将传输到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上的交换机的媒体数据传送到目标装置404。
在步骤412中,用户通过在源装置4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向目标装置404发起媒体数据的传送。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402向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400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输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4a)。在标识目标装置404(或者目标装置404为其一部分的一组目标装置)的情况下,步骤4a SIP邀请消息包含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步骤4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即,指示软交换机400向IP地址SP1处的源装置402发送RTP媒体数据。在步骤414中,软交换机400通过对与包含在步骤4a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相对应的一组目标装置进行数据库搜索,咨询数据库(参见图1中软交换机100和数据库110)以检查向目标装置404传送媒体数据的请求有效。当找到数据库中的对应入口时,软交换机400为该组目标装置检索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将该组目标装置示为图4中的单个目标装置404)。
然后,软交换机400向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402发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4b)。
软交换机400还以SIP响应200 OK消息的形式向源装置402发送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参见步骤4c),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包含标识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网络地址M1的数据,即,带有与组媒体数据传递机制关联的IP地址M1(例如,由交换机112提供和支持的多播IP地址)的SDP数据。在步骤4d中,源装置402通过向软交换机400发送SIP 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步骤4c SIP响应200 OK消息。
由于目标装置404被配置为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现在,源装置向的IP地址M1传输媒体数据。然后,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402经由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404发送例如与源装置402的用户拾取的语音(picked-up speech)相关联的RTP数据的媒体数据。如果目标装置404被配置为允许“自动播放”的媒体输出模式,则目标装置404在接收到RTP媒体数据时可以近似实时地以音频播放RTP媒体数据。配置为经由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的其他目标装置将同样地接收RTP媒体数据。
可以看到,图4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包括任何流出或流回用户驻地的RTP媒体数据。因此,所有的RTP媒体数据保持在目标网络本身内,所以,通过采用本发明,有利地,出入目标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不被占用。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可以使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各种实体完成传送过程。
与图4相似,图5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5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504在目标网络中,例如位于客户驻地上。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将被传送的媒体数据,通过远离用户驻地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500来控制媒体数据的传送。然而,对于图5的实施例,不需要先前配置目标装置使其能够检测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上的媒体数据。
在步骤510中,用户通过在源装置5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向目标装置504发起媒体数据的传送。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502向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500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输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5a)。在标识目标装置504(或者目标装置504为其一部分的一组目标装置)的情况下,步骤5a SIP邀请消息包含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步骤5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在步骤512中,软交换机500通过对与包含在步骤5a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相对应的一组目标装置进行数据库搜索,来咨询数据库(参见图1中软交换机100和数据库110)以检查向目标装置504传送媒体数据的请求有效。当找到数据库中的对应入口时,软交换机500为该组目标装置检索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并检索该组中目标装置的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将该组目标装置示为图5中的单个目标装置504)。
软交换机500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504发送包含标识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的网络地址M1的数据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信息(参见步骤5b)。步骤5b SIP邀请消息包含带有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的SDP数据,即,指示目标装置504检测IP地址M1处的RTP媒体数据。例如,M1可以为由交换机112提供并支持的多播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传输到多播IP地址M1的媒体数据传送到目标装置504,目标装置504可以向交换机112注册。
然后,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504向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500发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5c)。在步骤5d中,软交换机500向源装置502发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
在步骤514中,应答目标装置504,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应答目标装置504发生的步骤。
一旦目标装置504已经被应答,目标装置504向软交换机500发送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5e)。因为目标装置504仅接收RTP媒体数据,所以步骤5e SIP响应200 OK消息不包含任何标识IP地址的SDP数据。在步骤5f中,软交换机500通过向目标装置504发送SIP 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5e SIP响应200 OK消息。
现在,软交换机500以SIP响应200 OK消息的形式向源装置502发送包含标识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的网络地址M1的数据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参见步骤5g)。步骤5g SIP响应200 OK消息包含带有与组媒体数据传递机制关联的IP地址M1的SDP数据,即,指示源装置502向IP地址M1发送RTP媒体数据。例如,M1可以为由交换机112提供并支持的多播IP地址。在步骤5h中,源装置502通过向软交换机500发送SIP ACK消息来确认收到了步骤5g SIP响应200 OK消息。
由于目标装置504期望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现在,源装置502可以向IP地址M1传输媒体数据,参见步骤516。然后,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502经由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504发送媒体数据,例如与源装置502的用户听到的谈话相关联的RTP数据。
如果步骤5a SIP邀请消息包含与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在该标识组中的其他目标装置可以相似地经由地址M1及其相关联的组媒体数据传递机制从源装置502接收媒体数据。尽管所有的这种RTP流将仅在目标网络内传播,但是这种媒体数据将包括多个RTP媒体流。
在步骤514中应答目标装置504的方式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来实现。一种这样的实施例包括步骤5b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该警报消息可以为包含SIP Alter-Info头的SIP邀请消息形式。当目标装置504接收步骤5b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时,目标装置504确信媒体数据将被传输到IP地址M1处,从而可以对自身进行配置。
在M1为多播IP地址的情况下,目标装置504可以向例如图1的交换机112注册以接收被传输到IP地址M1的数据。目标装置504可以被配置为“自动播放”媒体数据输出模式,在该模式下经由一个或多个扩音器自动输出从多播IP地址M1传送的媒体数据。
在M1为广播地址的情况下,目标装置504将接收传输到广播地址M1的媒体数据(连同目标网络或其子网中所有其它目标装置一起)而无需进行任何注册。目标装置504可以被配置为相对(vis-à-vis)广播地址M1的“自动播放”媒体数据输出模式。
步骤5b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也可以包括与源装置502相关联的源标识符,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装置504可以被配置为“自动播放”媒体数据输出模式,在该模式下,如果从与源标识符中标识的源装置对应的源装置传送媒体数据,则仅经由一个或多个扩音器输出从IP地址M1传送的媒体数据。
应当注意,在上述关于目标装置504的应答的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步骤5c和步骤5d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
可以看到,图5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包括任何流出或流回用户驻地的RTP媒体数据。从而,所有的RTP媒体数据保持在目标网络本身内,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有利地,出入目标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不被占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示图。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通信控制系统来托管(hosted)媒体数据传送业务,该通信控制系统包括诸如软交换机600、数据库610、经由核心网620连接到诸如会话边界控制器的网关618的网络实体。将软交换机600连接到网关618的核心网620可以位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网络上,诸如托管(hosting)媒体数据传送业务。
网关618连接到接入网616,接入网616又连接到目标网络,媒体数据传送业务被提供给位于目标网络中的多个装置604、606和608。网关618担当核心网620和接入网616之间的接口,便于两个网络之间的媒体数据和信令信息的传递。接入网616可以包括因特网、公共开关电话网络(PSTN)、一个或多个移动电话网络等(未示出)。
装置604、606和608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为源装置或目标装置,其中,源装置的用户希望向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装置604、606和608可以为能够例如以音频输出的形式输出媒体数据的SIP电话或SIP扩音器。
目标网络可以为位于覆盖诸如办公室、建筑群等的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的用户驻地的诸如局域网(LAN)的局部数据通信网络。目标网络包括用户驻地交换机612和路由器614。装置604、606和608经由交换机612和路由器614连接到接入网616。交换机612为目标网络中的数据流提供交换功能。路由器614提供出入目标网络的路由选择功能,诸如网络地址翻译(NAT)功能。与图1相似,目标装置可以由可以重叠的多个目标装置组组成,以便一个目标装置可以构成多于一个组的一部分。
图7A和图7B为示出根据在先技术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可以使用与图6中所示的实体的布置相似的各种实体的布置来完成传送过程。
图7A和图7B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7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704位于目标网络中,例如位于客户驻地上。这里,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并通过远离目标网络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700来控制媒体数据传送。数据经由会话边界控制器706和NAT路由器708在软交换机700和目标网络之间传递。会话边界控制器便于核心网与公共接入网之间数据的传递,其中,软交换机700位于核心网内,公共接入网连接到目标网络。
图7A和图7B中(也在下面的图8、图9A和图9B中),软交换机、源装置和目标装置每个均仅具有一个IP地址。然而,SBC和NAT路由器均具有两个IP地址。就SBC来说,其在软交换机侧上具有一个IP地址,即内部IP地址,在面向公共接入网侧的一侧上具有一个IP地址,即外部IP地址。就NAT路由器来说,其在目标网络侧上具有一个IP地址,即内部IP地址,在面向公共接入网侧的一侧上具有一个IP地址,即外部IP地址。
当用户通过诸如按适当的按钮或拨打分机号等在源装置7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向目标装置704发起媒体数据的传送时,处理从步骤710开始。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702向SBC 706的外部IP地址SBC01(SBC 706的外侧为与公共接入网接口连接侧)输入SIP邀请消息(Invite message)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7a)。步骤7a SIP邀请消息包含标识目标装置704的数据。步骤7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即,指示软交换机700向IP地址SP1处的源装置702发送RTP媒体数据。
步骤7a SIP邀请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SBC 7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702的地址)(参见步骤7b)。IP发送者地址(“由”范围)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7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为NAT01(NAT路由器708的外侧为与公共接入网接口连接侧)。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步骤7b SIP邀请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700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7c)。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SBC 706的内部IP地址为SBCSW1(SBC 706的内侧为与核心网服务提供商网接口连接侧)。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为SW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而不是源装置702的IP地址SP1。
在步骤71 2中,软交换机700确定目标装置704的IP地址SP2。
然后,软交换机700发送编址到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邀请消息(参见步骤7d)。步骤7d SIP邀请消息包含带有IP地址SW1的SDP数据,即,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IP地址SW1处的软交换机700。
步骤7d SIP邀请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708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7e)。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0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而不是软交换机的IP地址SW1。
步骤7e SIP邀请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目标装置704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f)。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内部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NAT路由器708的内部IP地址为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目标装置704的IP地址SP2。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作为响应,目标装置704传输编址到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7g)。步骤7g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不包含任何SDP数据。
步骤7g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SBC 7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参见步骤7h)。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704的地址即SP2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7h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700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i)。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
然后,软交换机700发送编址到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7j)。
步骤7j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7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k)。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7k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源装置7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1)。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702的IP地址SP1。
在步骤714中应答目标装置704,并且目标装置704发送编址到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的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7m)。步骤7m SIP响应200 OK消息包含带有IP地址SP2的SDP数据,即标识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的目标装置704。
步骤7m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SBC 7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704)(参见步骤7n)。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704的地址即SP2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步骤7n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700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7o)。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而不是目标装置704的IP地址SP2。
软交换机700通过发送编址到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 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7o 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7p)。步骤7p SIP ACK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706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7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q)。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步骤7q SIP ACK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目标装置704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r。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目标装置704的IP地址SP2。
现在,软交换机700发送编址到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7s)。步骤7s SIP响应200 OK消息包含带有IP地址SW1的SDP数据,即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IP地址SW1处的软交换机700。
步骤7s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7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7t)。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而不是软交换机的IP地址SW1。
步骤7t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源装置7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u)。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702的IP地址SP1。
源装置702通过发送编址为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的SIP 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7u 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7v)。步骤7v SIP ACK消息被NAT路由器708接收,NAT路由器708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SBC 7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702的地址)(参见步骤7w)。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7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7w SIP ACK消息被SBC 706接收,SBC 706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700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7x。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7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7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7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700的IP地址即SW1。
对于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的每个附加目标装置,可以重复上述过程,其中,用于每个附加目标装置的消息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晰的。
现在,源装置702经由NAT路由器708和SBC 706向软交换机700发送RTP数据(参见步骤7y)(从SP1到NATSP1)、步骤7z(从NAT01到SBC01)和步骤7aa(从SBCSW1到SW1),相应的IP地址修改由NAT路由器708和SBC 706相应地进行。
软交换机700复制RTP数据,参见步骤716,并经由NAT SBC706和路由器708传输到每个目标装置,参照步骤7bb(从SW1到SBCSW1)、步骤7cc(从SBC01到NAT01)和步骤7dd(从NATSP1到SP2),相应的发送者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修改由SBC 706和NAT路由器708相应地进行。
在寻呼环境的情况下,由于寻呼通常为单向操作,所以从目标装置704向软交换机700传输的媒体数据(参见步骤7ee、7ff和7gg)将不被发送到源装置702。
可以看出,图7A和图7B的在先技术系统包括流出用户驻地上的目标网络的RTP媒体数据,在目标网络中,源装置和目标装置以数据流(data flow)或数据流(data stream)的形式设置。图7A和图7B的在先技术系统还包括流回到用户驻地的多个RTP媒体流,媒体数据被传送到的每个目标装置一个流。这种流入和流出用户驻地的RTP数据会占用珍贵的带宽资源,因此是不希望有的。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可以使用图6中所示的各种实体完成传送过程。
图8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8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804位于目标网络中,例如位于客户驻地上。这里,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并通过远离目标网络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800控制媒体数据传送。数据经由会话边界控制器806和NAT路由器808在软交换机800和目标网络之间传递。
在步骤810中,目标装置804被配置为检测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上的媒体数据。这种配置可以包括目标装置804向目标网络中的交换机(诸如图5中的交换机512)注册,以便传输到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上的交换机的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目标装置804。
在步骤812中,用户通过在源装置8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向目标装置804发起媒体数据的传输。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802向SBC 806的外部IP地址SBC01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输入媒体数据传送发请请求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8a)。在标识目标装置804(或者目标装置804为其一部分的一组目标装置)情况下,步骤8a SIP邀请消息包含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步骤8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
步骤8a SIP邀请消息被NAT路由器808接收,NAT路由器808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SBC 8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802的地址)(参见步骤8b)。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8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步骤8b SIP邀请消息被SBC 806接收,SBC 8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800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8c)。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800的IP地址即SW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而不是源装置802的IP地址SP1。
在步骤814中,软交换机800通过对与包含在步骤8a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相对应的一组目标装置进行数据库搜索,来咨询数据库(参见图6中软交换机600和数据库610)以检查向目标装置804传送媒体数据的请求有效。当找到数据库中的对应入口时,软交换机800为该组目标装置检索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目标装置示为图8中的单个目标装置804)。
然后,软交换机800发送编址到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8d)。步骤8d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SBC 806接收,SBC 806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8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8e)。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8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8e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NAT路由器808接收,NAT路由器808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源装置8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8f)。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802的IP地址SP1。
软交换机800还以SIP响应200 OK消息的形式向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发送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参见步骤8g)。步骤8g SIP响应200 OK消息包含标识与组媒体数据传递机制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网络地址M1的数据,即,带有与组媒体数据传递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的SDP数据,例如,由交换机512提供并支持的多播IP地址。
应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SBC不修改SDP数据。这意味着包含在步骤8g SIP响应200 OK消息中的SDP数据与包含在步骤8h SIP响应200 OK消息中的SDP数据相同,即,SD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多播IP地址M1。
这与图6A和6B的在先技术处理形成对比,在图6A和6B的在先技术处理中,SDP数据被修改以指示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这种在先技术行为为SBC的传统行为,即,SBC将修改通过其传递的消息的SDP数据中的IP地址,以其自身的IP地址取代SDP数据。如果发生这种传统行为,这将导致RTP媒体数据退出目标网络的循环(looped out of),随后再返回,这是不希望有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修改此传统行为,以便RTP媒体数据可以保持在目标网络中,而不从源装置传递出目标网络到交换机然后再以多个RTP媒体数据流返回到目标网络中。这是通过配置SBC对某些预定单个IP地址或某个预定的IP地址域(range of IP addresses)不修改SDP数据来实现的,使得对于这种预定的IP地址的SDP数据可以不修改的通过SBC。
SBC的配置可以以当接收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时触发SBC中的异常的形式开始,即,当接收到诸如步骤8g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时,触发异常以便SBC的传统行为被省略(over-ridden)并且SDP数据可以带有不修改的网络地址被发送(forward),即,保持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M1不变。
步骤8g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SBC 806接收,SBC 806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8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8h)。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8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如上所述,这里,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步骤8h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NAT路由器808接收,NAT路由器808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源装置8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8i)。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802的IP地址SP1。
源装置802通过向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发送SIP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8i 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8j)。步骤8j SIP ACK消息被NAT路由器808接收,NAT路由器808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SBC 8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802的地址)(参见步骤8k)。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8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8k SIP ACK消息被SBC 806接收,SBC 806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800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81)。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8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8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8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800的IP地址即SW1。
对于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的每个附加目标装置,可以重复上述过程,其中,用于每个附加目标装置的消息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清晰的。
由于目标装置804被配置为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现在,源装置802能够向IP地址M1传输媒体数据(参见步骤816)。然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802经由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804发送媒体数据(参见步骤8m),例如与源装置802的用户听到的谈话相关联的RTP数据。如果目标装置804被配置为允许“自动播放”的媒体输出模式,则目标装置804在接收到RTP媒体数据时可以近似实时地以音频播放RTP媒体数据。配置为经由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的其他目标装置将同样地接收RTP媒体数据。
可以看到,图8的本发明地实施例不包括任何流出或流回用户驻地的RTP媒体数据。从而,所有的RTP媒体数据保持在目标网络本身内,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有利地,出入目标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不被占用。
图9A和图9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媒体数据传送的流程图。可以使用图6中所示的各种实体完成传送过程。
图9A和图9B示出了会话发起协议(SIP)环境,其中,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902和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904位于目标网络中,例如位于客户驻地上。这里,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并通过远离目标网络的具有IP地址SW1的软交换机900来控制媒体数据传送。数据经由会话边界控制器906和NAT路由器908在软交换机900和目标网络之间传递。
在步骤910中,用户通过在源装置902上进行适当的输入,向目标装置904发起媒体数据的传送。用户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902向SBC 906的外部IP地址SBC01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输入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触发传输(参见步骤9a)。在标识目标装置904(或者目标装置904为其一部分的一组目标装置)的情况下,步骤9a SIP邀请消息包含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步骤9a SIP邀请消息还包含带有IP地址SP1的会话描述协议(SDP)数据。
步骤9a SIP邀请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SBC 9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902的地址)(参见步骤9b)。IP发送者地址的该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9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不对SDP数据进行修改。
步骤9b SIP邀请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900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9c)。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而不是源装置902的IP地址SP1。
在步骤912中,软交换机900通过对与包含在步骤9a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相对应的一组目标装置进行数据库搜索,咨询数据库(参见图6中软交换机600和数据库610)以检查向目标装置904传送媒体数据的请求有效。当找到数据库中的对应入口时,软交换机900为该组目标装置检索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网络地址、和组中的目标装置的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目标装置示为图9中的单个目标装置904)。
然后,软交换机900以SIP邀请消息的形式向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发送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参见步骤9d)。步骤9d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包含标识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的网络地址M1的数据,即,包含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的SDP数据。例如,M1可以为由交换机512提供并支持的多播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传输到多播IP地址M1的媒体数据传送到目标装置904,目标装置904可以向交换机512注册。
步骤9d SIP邀请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9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e)。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以与上述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相似的方式,这里,SBC不修改SDP数据。这意味着包含在媒体数据发送警报消息即步骤9d SIP邀请消息中的SDP数据与包含在步骤9e SIP邀请消息中的SDP数据相同。
步骤9e SIP邀请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目标装置904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f)。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目标装置904的IP地址SP2。
然后,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904向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发送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9g)。步骤9gSIP响应180响铃消息不包含任何SDP数据。
步骤9g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SBC 9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参见步骤9h)。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904的地址即SP2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9h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900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i)。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
然后,软交换机900发送编址到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参见步骤9j)。
步骤9j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9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k)。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9k 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响应180响铃消息转送到源装置9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1)。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902的IP地址SP1。
在步骤914中应答目标装置904,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应答目标装置904发生的步骤。
一旦目标装置904已经被应答,目标装置904向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发送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9m)。因为目标装置904仅接收RTP媒体数据,所以步骤9m SIP响应200OK消息不包含SDP数据。
步骤9m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SBC 9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904)(参见步骤9n)。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目标装置904的地址即SP2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9n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900之前修改包含在该消息中的IP发送者地址、IP目的地址和SDP数据(参见步骤9o)。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SDP数据的修改包括改变SDP数据以标识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而不是目标装置704的IP地址SP2。
软交换机900通过发送编址到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SIP 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9o 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9p)。步骤9p SIP ACK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906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9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q)。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步骤9q SIP ACK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目标装置904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r)。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目标装置904的IP地址SP2。
现在,软交换机900以SIP响应200 OK消息的形式向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的发送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参见步骤9s)。步骤9s SIP响应200 OK消息包含识别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目标网络中的网络地址M1的数据,即,与带有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的SDP数据指示RTP媒体数据应当被发送到IP地址M1。
步骤9s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邀请消息转送到NAT路由器908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t)。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修改为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如以前,对于媒体数据警报消息,这里,SBC不修改SDP数据。这意味着包含在媒体数据发送响应消息即步骤9s SIP响应200OK消息中的SDP数据与包含在步骤9t SIP响应200 OK消息中的SDP数据相同。
步骤9t SIP响应200 OK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响应200 OK消息转送到源装置902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u)。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内部IP地址即NATSP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源装置902的IP地址SP1。
源装置902通过向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的发送SIPACK消息来确认接收到了步骤9u SIP响应200 OK消息(参见步骤9v)。步骤9v SIP ACK消息被NAT路由器908接收,NAT路由器908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SBC 906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902的地址)(参见步骤9w)。IP发送者地址的这种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源装置902的地址即SP1修改为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
步骤9w SIP ACK消息被SBC 906接收,SBC 906在以SIP ACK消息转送到软交换机900之前修改IP发送者地址和IP目的地址(参见步骤9x)。IP发送者地址的修改包括将发送者地址由NAT路由器908的外部IP地址即NAT01修改为SBC 906的内部IP地址即SBCSW1。IP目的地址的修改包括将目的地址由SBC 906的外部IP地址即SBC01修改为软交换机900的IP地址即SW1。
对于媒体数据将被传送到的每个附加目标装置,可以重复上述过程,其中,用于每个附加目标装置的消息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清晰的。
由于目标装置904期望从IP地址M1接收媒体数据,现在,源装置902可以向IP地址M1传输媒体数据(参见步骤916)。然后,从具有IP地址SP1的源装置902经由与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相关联的IP地址M1向具有IP地址SP2的目标装置904发送媒体数据(参见步骤9y),例如与源装置902的用户听到的谈话(picked-upspeech)相关联的RTP数据。
如果步骤9a SIP邀请消息包含与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则在标识组中的其他目标装置可以相似地经由地址M1及其相关的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从源装置902接收媒体数据。尽管所有这些RTP媒体流将仅在目标网络中传播,但是这种媒体数据将包括多个RTP媒体流。
在步骤914中目标装置904被应答的方式可以使用与以上对图5所描述的相似的方式的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来实现。例如,可以以与以上对图5所描述的和步骤5b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相似的方式使用图9A中步骤9d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
此外,图9A中步骤9d的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还可以包括与源装置902相关联的源标识符。相似地,应当注意,在涉及目标装置904的应答的以上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步骤9g和9j的SIP响应180响铃消息。
可以看到,图9A和9B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涉及任何流出或流回用户驻地的RTP媒体数据。从而,所有的RTP媒体数据保持在目标网络本身内,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有利地,出入目标驻地的珍贵的带宽资源不被占用。
注意,在图8的实施例中,SBC仅对媒体数据传送响应消息保持不修改SDP数据,然而在图9A和9B的实施例中,SBC对媒体数据传送响应消息和媒体数据警报消息都保持不修改SDP数据。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会话边界控制器和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的会话边界控制器处的消息的方法。当送往源装置的消息被诸如会话边界控制器的网关实体接收到时,该消息可以包含标识源装置向其传送媒体数据的目的地址的数据。会话边界控制器的标准或传统行为可以包括修改某些消息的目的地址为标识会话边界控制器的网络地址,并向源装置传输这些包含修改后目的地址的这些消息。然而,根据本发明,会话边界可以被配置为对某些消息不考虑这些标准或传统行为,并向源装置传输这些包含未修改目的地址的这些消息。
对于一些消息被修改和对于其他消息未修改的目的地址可以包含在SDP数据中。目的地址可以包含IP地址和相关端口,对于一些消息两者可以被修改,对于其他消息两者可以不被修改。IP地址可以为多播IP地址和相关端口对。因此,可以防止SBC将其自身的外部IP地址和端口置为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消息的SDP数据。
接收到的不修改其目的地址的消息可以为包含预定目的地址域中和/或一个或多个预定的单个目的地址中的目的地址(和端口)的消息。在配置的会话边界控制器处包含预定目的地址域中和/或一个或多个预定的单个目的地址中的目的地址的消息的接收可以触发引起会话边界控制器不以标准或传统方式工作的异常。关于向目标网络中的多个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的控制的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这种非传统行为,例如如上所述的组寻呼业务中。
应当注意,图特别是流程图,示出了向单个目标装置的媒体数据的传送,但是应当理解,存在多个目标装置,每个目标装置均接收媒体数据的传送。此外,应当注意,响应于SIP请求邀请消息的接收,一般发送SIP响应100 Trying消息,但为可了简洁,贯穿说明书的附图中省略了SIP响应100 Trying消息。
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例。可以设想本发明的更多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源装置和目的装置位于相同的地理区域内,该区域被限定为局域网。然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源装置和目标装置可以位于彼此远离的多个局域网内,优选地,彼此远离的多个局域网经由高带宽链路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局域网为有线以太网LAN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局域网可以采用诸如无线LAN(WLAN)的其他形式。
在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中,从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检索并且包含在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中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可以标识多个网络地址。一旦在源装置处接收到响应,源装置就可以经由每个网络地址向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源装置能够在多个数据流(stream)、流(flow)或信道(channel)上传送媒体数据。
上述实施例包括向源装置发送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该响应包括检索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该控制数据包含由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可选择地,该控制数据可以不包含该(些)网络地址。其可以仅包括该(些)网络地址的一部分,剩余部分存储在源装置可以访问的位置中。可选择地,该控制数据可以不包括该(些)网络地址的任何部分,但包括数据,例如可以唯一标识存储在源装置可以访问的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网络地址的代码(coad)。此外可选择地,该控制数据可以标识网络位置,源装置可以从该网络位置检索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在任何情况下,该网络地址或每个网络地址可以为插入地址字段的完整或部分地址或代码。
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主要就SIP信令协议(SIP signalingprotocol)描述本发明,但使用诸如国际电信联盟(ITU)H.323协议、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协议等其他基于包的协议本发明同样适用。
上述媒体数据传送实施例涉及组寻呼。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它包括电话会议的组通信系统和组能一键通(PTT)系统。在电话会议实施例中,组的一个以上的成员可以同时传输语音信号,并且源装置或目标装置可以覆盖来自组的一个以上的成员的音频信号,以便同时在音频输出中倾听一个以上的参与者的语音。音频输出可以通过目标装置的电话听筒发送出。组一键通与组寻呼相似,但是当按下PTT按钮时源方只连接到目标方,并且组的任何成员可以通过占有会话(seizing the session)响应组中所有成员。
应当理解,任何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所描述的其他特征组合使用,也可以与任何其他实施例或任何其他实施例的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组合使用。此外,可以采用以上没有描述的等价物或修改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所述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在所述通信控制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存储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述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所述目标网络中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
接收来自源装置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所述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基于包含在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所述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检索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以及
向所述源装置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所述响应包括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通过所述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2.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方法,所述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所述通信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向所述目标网络中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存储器,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基于包含在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指示项可检索,在所述目标网络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通信控制系统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所述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接收来自所述通信控制系统的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所述响应包括基于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所述目标装置组指示项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以及
从源装置向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包括这样的地址,当所述源装置向所述地址传输媒体数据时,媒体数据经由所述目标网络而不经由所述接入网被传送到所述目标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包括:配置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以将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与编址到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联系起来,当所述媒体数据被传送到所配置的目标装置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媒体数据输出模式为组寻呼输出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向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所述媒体数据之前,向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
其中,响应于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对所述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的接收,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的所述配置发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包括包含SIPAlert-Info头的SIP INVITE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媒体数据传送警报消息包括与所述源装置相关联的源装置标识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会话描述协议在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中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与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相关联,所述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能够向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送编址到所述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广播机制;
多播机制;
显式多路单一广播机制;
对等机制;
同步会议协议(PSYC)机制;以及
因特网中继聊天(IRC)机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网络地址在所述目标网络中的节点处具有相关联的多个端口,以及
其中,所述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经由所述相关联的端口提供媒体数据的传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包括:向与所述一个网络地址相关联的所述目标网络中的节点注册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所述节点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包括:在传输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之前注册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目标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网络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在所述交换机处接收编址到所述一个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从所述交换机向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复制所述媒体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控制系统包括与所述接入网接口连接的网关,所述网关被配置为修改向源装置传输的响应中的网络地址,
其中,当从所述通信控制系统传输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时,在所述网关中触发异常,使得所述网关不修改所述响应中标识的所述网络地址。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包括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述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所述目标网络中的多组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
其中,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包括与所述多组中给定的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的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以及
其中,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与所述多组中所述给定的一组目标装置相关联,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是基于包含在所述请求中的所述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所述存储器中选择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包括所述多组中每组的关联端口和网络地址,以及
其中,组媒体数据传送机制能够向给定组中的目标装置传送编址到与所述多组中所述给定组相关联的端口和网络地址的媒体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包含在所述响应中的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所述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多个网络地址。
20.一种用于控制向目标网络中多个目标装置传送媒体数据的系统,所述目标网络经由接入网连接到通信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用于存储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的功能模块,所述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用于控制向所述目标网络中至少第一多个目标装置传输媒体数据;
用于从源装置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功能模块,所述请求包括目标装置组指示项;
用于在所述通信控制系统中接收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的功能模块;
用于基于包含在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请求中的所述目标装置组指示项,从所存储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中检索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的功能模块;以及
用于从所述通信控制系统传输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的功能模块,所述响应包括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所检索到的目标装置组控制数据标识所述源装置向其传输媒体数据的至少一个网络地址;
用于在所述源装置处接收所述媒体数据传送发起响应的功能模块;以及
用于从所述源装置向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地址传输媒体数据的功能模块,由此将媒体数据传送到所述第一多个目标装置。
CN2009101464252A 2008-06-03 2009-06-03 媒体数据的传送 Active CN1016052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810093.5 2008-06-03
GB0810093.5A GB2460651B (en) 2008-06-03 2008-06-03 Delivery of media data
US12/326,838 US8788624B2 (en) 2008-06-03 2008-12-02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of media data to target devices
US12/326,838 2008-12-0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1124XA Division CN103297253A (zh) 2008-06-03 2009-06-03 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会话边界控制器处的消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5297A CN101605297A (zh) 2009-12-16
CN101605297B true CN101605297B (zh) 2013-09-18

Family

ID=3963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64252A Active CN101605297B (zh) 2008-06-03 2009-06-03 媒体数据的传送
CN201310181124XA Pending CN103297253A (zh) 2008-06-03 2009-06-03 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会话边界控制器处的消息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1124XA Pending CN103297253A (zh) 2008-06-03 2009-06-03 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会话边界控制器处的消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88624B2 (zh)
EP (2) EP2363997B1 (zh)
CN (2) CN101605297B (zh)
GB (1) GB2460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78422A1 (en) * 2000-04-11 2001-10-18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Intelligent delivery agent for short message distribution center
KR100921554B1 (ko) * 2005-08-30 2009-10-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음성통화중에 다양한 콘텐츠를 공유 및 제어할 수 있는콘텐츠공유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9219637B2 (en) * 2010-01-30 2015-12-22 Oleg Boulanov Facilitating rapid establishment of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private SIP-based IP networks using pre-distributed static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maps
WO2013004309A2 (en) * 2011-07-07 2013-0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dia stream grouping in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773065B1 (en) * 2011-11-23 2017-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enabling 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 (sbc) pool and sbc
US9191796B2 (en) * 2012-02-27 2015-11-17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9998396B2 (en) * 2012-07-03 2018-06-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dynamic admission control
CN103248544B (zh) * 2013-05-15 2016-12-28 赵梓权 用于大规模密集人群的无线局域网信息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3997553A (zh) * 2014-05-29 2014-08-20 杭州通宽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一键通
US10931720B2 (en) * 2017-06-08 2021-02-23 Avaya Inc. IP tolerance and signaling interworking
CN107864147A (zh) * 2017-11-23 2018-03-30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基于物联网通信中间件的高速公路紧急电话互联互通系统
EP3591926A1 (en) * 2018-07-03 2020-01-08 Assa Abloy AB Providing connectivity for a plurality of iot devices
US10986555B1 (en) * 2019-09-25 2021-04-20 Dsbm, Llc Analog and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nterfacing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devices with a network
CN111510663B (zh) * 2020-05-29 2021-04-0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一种实现手机接入云视讯会议系统的方法
CN113438220B (zh) * 2021-06-22 2024-03-15 上海翰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软交换通信系统中转换ip地址的方法及软交换通信系统
CN114375024A (zh) * 2021-12-15 2022-04-19 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由组网的音频播放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2955B1 (en) * 1998-01-22 2004-11-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xy server for TCP/IP network address portability
JP3884851B2 (ja) * 1998-01-28 2007-02-21 ユニデ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US6331984B1 (en) * 1998-08-21 2001-12-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ables using the server cach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US6937574B1 (en) * 1999-03-16 2005-08-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and methods for their operation
KR20020022317A (ko) * 2000-09-19 2002-03-27 윤종용 홈 게이트웨이 및 그 운용방법
US6973667B2 (en) * 2001-03-01 2005-12-06 Minerva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ime-shifted delivery of live media programs
US7068646B2 (en) * 2001-04-03 2006-06-27 Voxpath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IP telephony inclu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ll sessions
US7738407B2 (en) 2001-08-03 2010-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IPP2T (IP-push-to-talk) wireless LAN mobile radio service
JP2004096343A (ja) * 2002-08-30 2004-03-25 Nec Engineering Ltd Ip電話交換システム
GB2414320B (en) * 2003-02-24 2007-08-22 Listen Com Media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providing conditional access to media content from various client devices
US7257837B2 (en) * 2003-07-26 2007-08-14 Innomedia Pte Firewall pene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time media communications
SE0302920D0 (sv) * 2003-11-03 2003-11-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group calls
EP1613105A1 (en) * 2004-06-29 2006-01-04 France Telecom Transmission of content in a push-to-talk system
US7359731B2 (en) * 2004-09-09 2008-04-15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tecture to facilitate interoperability and inter-working of push to talk technologies
CN100341294C (zh) * 2004-09-28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网关及其分配业务流ip地址的方法
DE102005040280A1 (de) * 2005-03-17 2006-09-28 T-Mobile International Ag & Co. Kg Data Group Call Service
US8072966B2 (en) * 2005-09-16 2011-12-06 Acme Packet,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partitioning a signaling protocol
US20070105600A1 (en) * 2005-11-08 2007-05-10 Shantidev Mohanty Techniques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between foreign agents and paging controllers
US20070140299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Hofmann Markus A Method and network for providing service blending to a subscriber
WO2007140162A2 (en) * 2006-05-26 2007-12-06 Whaleback Systems Corporation Sending a page
CN1946062A (zh) * 2006-10-10 2007-04-11 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保活nat设备中会话表项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59721B (zh) * 2007-11-12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通网关系统、设备和业务代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5297A (zh) 2009-12-16
US8788624B2 (en) 2014-07-22
GB0810093D0 (en) 2008-07-09
EP2363997B1 (en) 2016-01-13
EP2363997A1 (en) 2011-09-07
US20090298521A1 (en) 2009-12-03
CN103297253A (zh) 2013-09-11
EP2187591A3 (en) 2011-04-20
EP2187591A2 (en) 2010-05-19
GB2460651B (en) 2012-09-12
EP2187591B1 (en) 2015-09-16
GB2460651A (en)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5297B (zh) 媒体数据的传送
JP4690460B2 (ja) Ipアドレスを通信して、ポイント対ポイントのテキスト、ボイス、ビデオ又はデータ通信を行なうためのpstnの使用
CN1330140C (zh) 用于多参与者通信会话中的发言者仲裁的方法与设备
CN103634490B (zh) 一种用于使得使用sip的企业网络能够存活的网关
CN1965564B (zh) 在运营设备、服务和位置可移植的不同系统间远程服务转发的方法
CN1879357A (zh) 无服务器和无交换机因特网协议电话系统和方法
KR100602638B1 (ko) 음성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그 접속 방법
EP1895741B1 (en) Providing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an extended protocol header
CN101453524A (zh) 一种多媒体业务的实现方法
JP4940335B2 (ja) 電話交換装置及び電話端末及び電話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制御方法
WO2010069176A1 (zh) 实现pc客户端绑定硬终端时召开会议的方法、登录服务器、会议服务器及pc客户端
US20070030849A1 (en)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CN101848283A (zh) 呼叫拒接转移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和终端
US8565224B2 (en) Telephone system, telephone exchange apparatus,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used in telephone exchange apparatus
JP2008529323A (ja) メディアの複数ユニキャスト配送の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CN101778363B (zh) 同组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9067658B (zh) 接入设备呼叫业务堆叠与转发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装置
KR100941802B1 (ko) 사설 교환 시스템 및 그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250017C (zh) 把分布式防火墙用于分载因特网协议语音业务的软交换器
KR101530219B1 (ko) 음성 패킷망에서 음성 페이징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그룹캐스팅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040046A1 (en) Voip data process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he Middlesex County

Applicant after: Data Connection Ltd.

Address before: The Middlesex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Data Connection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DATA CONNECTION LTD. TO: MATAS WISE NETWORK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