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9324B -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9324B
CN101589324B CN2008800028809A CN200880002880A CN101589324B CN 101589324 B CN101589324 B CN 101589324B CN 2008800028809 A CN2008800028809 A CN 2008800028809A CN 200880002880 A CN200880002880 A CN 200880002880A CN 101589324 B CN101589324 B CN 101589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guid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2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9324A (zh
Inventor
是枝雄一
大津亘
小田三纪雄
高桥久弥
大塚隆
古宇田光
小野秀之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89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9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93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其具有:光元件(320);安装该光元件的安装基板(310)以及连接在该安装基板上的、与光元件光学性地耦合的光连接器(400),其中,光连接器(400)设置在安装基板(310)上的、光元件的与安装面(310b)相反的一侧的面(310a)上,并露出光元件(320)。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具有母基板(210)和电连接器,所述母基板(210)具有主面(210a),所述电连接器是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的电连接器(220)。电连接器(220)能够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连接安装基板(310)。

Description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各种进行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同时将传送光信号的光学部件和传送电信号的电部件互相连接起来的装置。在这里将这种装置称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作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一例,例如公知一种减少光模块的零件数量、小型且低成本的“光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光模块具有光元件以及搭载该光元件的副载体(副基板),其中光元件对激光二极管(LD)等发光元件或光敏二极管(PD)等受光元件进行光电转换。在副载体(副基板)的光元件的搭载面侧设有保护光传送介质即光纤的套圈(ferrule)(光连接器)。在套圈(光连接器)一方的侧壁面(端面)上形成有尽可能收纳光元件的凹部(光元件收纳凹部)。在该凹部内填充透明树脂。光纤和光元件被光学性地结合。在套圈(光连接器)上形成电配线(端子),通过该电配线(端子)而连接在Pt板(母基板)上。在Pt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光元件的驱动电路等。而且,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另一例,即代替副载体,而在套圈上设置电配线,并用密封树脂密封光元件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在光元件和套圈的间隙内填充透明树脂。
作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其它例子,公知有一种改良使光半导体元件和光连接器直接接触的形式的光模块,可实现薄型化和可靠性的提高的“连接器型光模块”(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器型光模块具有:光半导体元件(光元件);安装该光半导体元件的安装基板;以及在该安装基板的光半导体元件的安装面侧设置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对光纤进行定位保持,机械性地将光纤定位安装在安装基板上。在安装基板上形成导向孔,在光连接器上设有导向销。
作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另外其它例子,公开了一种费用效率性高、结构简单、且在大量生产体制中也能够匹配的“光电接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该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光电接口具有:包括光学元件(光元件)和安装该光学元件的相互结合基板(安装基板)的光电元件;以及在该光电元件的光学元件的安装面侧设置的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包括光纤,且具有多个突起状的匹配(整合)装置。光电元件具有与多个突起状的匹配装置卡合的凹部状的匹配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78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772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7235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模块中,在套圈(光连接器)的端面直接安装有安装了光元件的副载体(光元件安装基板)。另外,在套圈(光连接器)的端面,直接用树脂密封光元件。因此,光元件被封闭在套圈(光连接器)的端面和副载体或密封树脂之间。其结果是,使用(动作)中很难应对光元件的散热。另外,在光元件或套圈(光连接器)老化的情况下,也不能更换光元件或套圈(光连接器)。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器型光模块由于具有安装了光元件的安装基板和光连接器可分开的结构,所以即使在两者都老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更换这两者。但是,与专利文献1相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连接器型光模块中,由于在安装基板的光元件的安装面侧设有光连接器,所以在使用(动作)中,光元件被封闭,从而难以获得使用(动作)中的光元件的散热对策。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光电接口,与专利文献2相同,由于具有能够使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和光电元件互相分开的结构,所以可以更换这两者。但是,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相同,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光电接口中,由于在相互结合基板(安装基板)的光元件的安装面侧设有光连接器(光连接器),所以在使用(动作)中,光元件被封闭,从而难以获得使用(动作)中的光元件的散热对策。
总而言之,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任一项都具有以下结构,即:在安装基板(副基板)的光元件的安装面侧设有光连接器,且光元件被封闭。一般而言,基板是由陶瓷或树脂材料制成的,但是陶瓷或树脂两者的导热率都不好。因此,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中,存在不能充分应对因驱动而发热的光元件的散热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有必要在套圈(光连接器)的侧面设置用于与Pt板(母基板)电连接的端子,且光元件安装基板(副基板)不能相对于Pt板(母基板)插拔。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获得光元件的散热对策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基板相对于母基板的插拔容易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具有光元件、安装该光元件的安装基板以及连接于该安装基板并与所述光元件光学性地耦合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上的、与所述光元件的安装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并且所述光元件露出。所述安装基板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并具有在所述安装基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孔,所述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具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通过一端部而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第一面上,且能够从另一端部侧与所述光连接器连接,该导向件具有在所述安装基板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所述导向件内置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贯通孔内的导向件侧光纤,该导向件侧光纤具有从所述一端部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突出长度与所述安装基板的厚度实质上相等,该突出部被插入到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孔内,所述光元件在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上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孔的位置,使得其能够与所述导向件侧光纤进行光耦合。
在上述光电转换连接装置中,优选具有母基板以及电连接器,所述母基板具有主面,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并能够装拆自如地连接所述安装基板。
发明效果
由于光连接器设置在安装基板上的、与光元件的安装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并且光元件露出,所以能够充分获得光元件的散热对策。由于安装在母基板的主面上的电连接器能够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连接安装基板,所以能够使安装基板相对于母基板容易插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分解为各结构要素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装配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中使用的导向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导向件的立体剖面图;
图6是表示将导向件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光元件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光元件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上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中使用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光连接器的装配立体图;
图11是将相对于副基板(安装基板)安装了导向件之后的状态与光连接器一起表示的立体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将光连接器连接在导向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光连接器连接在导向件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光连接器连接在导向件上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立体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0、100A-光电转换连接装置;200、200A-母基板组装体;210-母基板;210a-主面;220、220A-电连接器;221-壳体;221a-嵌合槽;222-触点(contact);300-副基板组装体;310-副基板(安装基板);310a-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b-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c-孔;312-电极;320-光元件;330-导向件;330a-一端部;330b-另一端部;330c-两侧面;331-贯通孔;331a-一端部侧的孔;331b-另一端部侧的孔(调芯部);332-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a-突出部;333-端子;334-突起部;340-驱动器;350-电容器;400-光连接器;410-光连接器主体;410a-底部;411-导向件收容部;412-卡合爪;420-光缆;421-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将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分解为各结构要素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的装配立体图。
在图示例中,坐标系具有在左右即横向上延伸的第一或X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或Y方向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三或Z方向。第一至第三方向X、Y及Z互相正交。第一或X方向又称为横向或宽度方向,第二或Y方向又称为前后方向。第三或Z方向又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2所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由三个构成要素(构成部件)构成,即由母基板组装体200、副基板组装体300及光连接器400构成。
母基板组装体200由母基板210和电连接器220构成。母基板210具有平板状的形状,与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XY平面平行延伸。母基板210在其主面210a上,搭载后述的电连接器220且还形成有电路(未图示)或图案(未图示)。
电连接器220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的表面上。电连接器220是插座(socket)连接器。电连接器2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21。壳体221呈在X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壳体221具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嵌合槽221a。该嵌合槽221a是用于在其中插入后述的副基板组装体300的副基板310的端部的槽。
图示的电连接器220以纵置的方式被设置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
壳体221在嵌合槽221a内保持多个触点222。这些触点222在X方向上等间距配置。触点222的与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相对的一侧的端子部,如图1所示,弯曲90°。
通过将这些触点222的端子部与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形成的焊盘(pad)(未图示)进行软钎焊连接,而将电连接器220固定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即,电连接器220被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表面上,构成母基板组装体200。而且,这种电连接器220在本技术领域是公知技术,被称为直接插入式连接器。
副基板组装体300具有副基板(安装基板)310、光元件320及导向件330。副基板310呈平板状的形状,并与由X方向和Z方向规定的XZ平面平行地延伸。副基板310在X方向上延伸。
副基板31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Y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和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在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如后所述,安装导向件330,在第二面上(第二搭载面)310b上,如后所述,安装光元件320。
副基板310在与Z方向的电连接器220对置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的端部具有多个电极312。这些电极312在X方向上等间距配置。在图1至图3中,虽然只图示了六个电极312,但是实际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电极312设置在与上述触点222对应的位置上。换而言之,电极312的个数与触点222的个数相同。
因此,在将副基板310的端部插入(嵌合)到电连接器220的嵌合槽221a内时,副基板310的多个电极312分别与电连接器220的对应的触点222电连接。因此,副基板310通过电连接器220的触点222而与母基板210电连接。
副基板31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Y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孔310c。在图1中,虽然只图示了一个孔310c,但是在本例中,副基板310实际具有四个孔310c。
导向件330具有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Y方向)上相互对置的一端部330a和另一端部330b。导向件330通过其一端部330a而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
图4表示导向件330的立体图,图5表示导向件330的立体剖面图。在图4和图5中,省略了后述的一对突起部的图示。导向件330具有四个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331。各贯通孔331分为一端部侧的孔331a及另一端部侧的孔331b。导向件330将固定安装在这些贯通孔331的一端部侧的孔331a内的第一光纤332收纳在其内部。
在图4和图5中,虽只图示了一根第一光纤332,但是实际上,导向件330内置有四根第一光纤332。第一光纤332又称为导向件侧光纤。各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具有从一端部330a突出的突出部332a,并且该突出部332a的突出长度与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厚度实质上相等。
贯穿设置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上的孔310c的直径比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22的外径稍大。
在所述突出部332a插入到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孔310c内的状态下,导向件330被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
详细说来,导向件330在导向件330的横向(X方向)的两侧面330c上的一端部330a侧安装有L字形的一对端子333。通过将该导向件330的一对端子333软钎焊在形成于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的一对焊盘(未图示)上,而将导向件330固定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即,通过一对端子333将导向件330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表面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导向件330在导向件330的横向(X方向)的两侧面330c的另一端部330b侧具有一对突起部334。这一对突起部334是用于锁定后述的光连接器400的部件。
如图5所示,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的另一端部332b只延伸到导向件330的中央部。固定安装在后述的光连接器400上的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被插入到贯通孔331的另一端部侧的孔331b内。贯通孔331的直径比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的外径稍大。因此,贯通孔331的另一端部侧的孔331b作为调芯部起作用,即其用于对固定安装在导向件330上的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及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400上的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进行调芯。在这里,所谓调芯是指使两个光部件(在该情况下为两根光纤)的光轴实质性地互相一致。
光元件320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为了能够与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光耦合,而被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孔310c的位置上。
参照图6至图8,对以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将固定安装在导向件330上的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的突出部332a插入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孔310c内,在将导向件330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之后,再将光元件320一边调芯一边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的情况。图6是表示将导向件330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光元件320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光元件320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光元件320可以是激光二极管(LD)等发光元件,也可以是光敏二极管(PD)等受光元件。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光元件320的驱动器340、电容器350等。
当光元件320为发光元件时,如后所述,在与导向件330连接的光连接器400的光缆的端部连接有光功率计(power meter)。一方面,当光元件320为受光元件时,在与导向件330连接的光连接器400的光缆的端部上连接有光源。
若光元件320为发光元件。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发光元件320发光,从该发光元件320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导向件330的第一光纤322(导向件侧光纤)及光连接器400的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并利用光功率计测定光量。在由该光功率计所测定的光量最大的位置,将光元件(发光元件)320通过焊锡、粘着剂等固定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
若光元件320为受光元件。在该情况下,从上述光源射出的激光束通过光连接器400的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及导向件330的第一光纤322(导向件侧光纤),并由受光元件320受光。通过检测装置(未图示)检测出在该受光元件320的受光量的耦合损失等,在损失少的位置上,利用粘着剂等将光元件(受光元件)320固定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
这样,光元件320一边调芯一边被安装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上。即,能够使光元件320的光轴和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的光轴实质上一致。
参照图9及图10,对光连接器4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光连接器400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光连接器400的装配立体图。
光连接器400由光连接器主体410和光缆420构成。光连接器主体410的外形呈大致长方体。光连接器主体410具有用来收容导向件330的导向件收容部411。另外,光连接器主体410在X方向的两侧壁上具有一对卡合爪412,一对卡合爪412用于与导向件330的一对突起部334卡合。总而言之,光连接器主体410是插座型连接器。
在光连接器主体410的底部410a设有用于插入光缆420的贯通孔(未图示)。光缆420在Y方向上延伸,且包括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421。在图9中,虽只图示了一根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421,但是在本例中,实际上,光缆420包括四根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
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421突出光缆410的突出量与形成于导向件330上的贯通孔331的另一端部侧的孔(即调芯部)331b(参照图5)的长度实质上相等。
参照图11至图15,对将光连接器400连接在导向件330上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是将相对于副基板(安装基板)310安装了导向件330之后的状态与光连接器一起来表示的立体剖面图。图12是表示将光连接器400连接在导向件330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将光连接器400连接在导向件330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将光连接器400连接在导向件330上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立体剖面图。在图13至图15中,省略了安装在导向件330的两侧面330c上的一对端子333(图4)的图示。
如图11所示,第二光纤421通过光缆420而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400上。另一方面,第一光纤332被固定安装在导向件330上。在将第二光纤421插入到导向件330的调芯部331b的状态下,光连接器400被连接在导向件330上。此时,第二光纤(连接器侧光纤)421的前端421a(图9)与第一光纤(导向件侧光纤)332的另一端部332b(图5)抵接。
另外,此时,如图15所示,光连接器主体410的一对卡合爪412与导向件330的一对突起部334卡合,从而将光连接器400锁定在导向件33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纤421通过将光缆420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主体410上,而将第二光纤421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400上,但是也可以将第二光纤421直接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主体410上,而将第二光纤421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400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中,如图3所示,由于光元件320露出,所以能够将由光元件320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部。另外,如图3的粗箭头所示,由于可以在光元件320上直接安装导热率优良的部件(例如铝),所以可以改善光元件320的散热性。因为光元件320可以直接相对于介质(第一光纤332)进行调芯,所以还具有即使各个部件的精度下降,也可以制造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的优点。并且,如图2所示,因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是由母基板组装体200、副基板组装体300及光连接器400这三个构成要素(构成部件)构成的,所以当在每个构成要素(构成部件)上产生问题(故障、障碍、老化)时,也易于更换。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的电连接器220由于可以自由装拆地连接于副基板(安装基板)310,因而也可以使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相对于母基板210容易插拔。
参照图1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的概略侧视图。
在图示的例子中,坐标系也具有在左右即横向上延伸的第一或X方向、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或Y方向以及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三或Z方向。
图示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除了如后所述母基板组装体的结构发生改变之外,其具有与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母基板组装体标注参照符号200A。另外,在与上述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的构成要素具有同样作用的构成要素上,也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母基板组装体200A,除了如后所述电连接器发生改变这一点之外,其具有与母基板组装体20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于电连接器标注参照符号220A。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20在垂直方向(上下方向)Z上以纵形的方式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220A在水平方向上以放倒形状(伏ㄝ形)的方式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换而言之,电连接器220以纵向放置的方式设置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相对于此,电连接器220A以横向放置的方式设置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
因此,在电连接器220中,其嵌合槽221a沿上下方向Z而在上部开口,而在电连接器220A中,其嵌合槽(未图示)沿前后方向Y而在背部(后部)开口。
在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中,副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铅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电连接器220上,相对于此,在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中,副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电连接器220A上。
在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中,副基板310的第一面(第一搭载面)310a为下表面,第二面(第二搭载面)310b为上表面。因此,如图16所示,光元件320安装在副基板310的上表面即第二面310b上。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中,由于光元件320露出,所以由光元件320产生的热能够释放到外部。另外,由于可以在光元件320上直接安装导热率良好的部件(例如铝),所以可以改善光元件320的散热性。光元件320由于能够相对于介质(第一光纤332)直接调芯,所以具有即使各个部件的精度降低也能够制造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的优点。并且,由于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由母基板组装体200A、副基板组装体300及光连接器400这三个构成要素(构成部件)构成,所以当在每个构成要素(构成部件)上产生问题(故障、障碍、老化)时,可以容易进行更换。因为安装在母基板210的主面210a上的电连接器220A可以以自由装拆的方式连接副基板(安装基板)310,所以能够使副基板(安装基板)310相对于母基板210容易插拔。
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100A中,安装基板310优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面310a和第二面310b,还可以具有在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孔310c。在该情况下,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100A优选具有导向件330,导向件330能够以一端部330a而被安装在安装基板310的第一面310a上,并从另一端部330b与光连接器400连接。该导向件330具有在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331。导向件330将固定安装在贯通孔331内的导向件侧光纤332收纳在其内部。该导向件侧光纤332具有从一端部330a突出的突出部332a,突出部332a的突出长度与安装基板310的厚度实质上相等。该突出部332a被插入到安装基板310的孔310c内。而且,光元件320在安装基板310的第二面310b上,为了可以与导向件侧光纤332进行光耦合而安装在安装基板310的孔310c的位置上。光连接器400为了能够与导向件侧光纤332进行光学耦合,可以包括固定安装在光连接器400上的连接器侧光纤421。导向件330优选在另一端部330b侧具有调芯部331b,调芯部331b用于连接导向件侧光纤332和连接器侧光纤421。连接器侧光纤421被插入到导向件330的贯通孔331内,调芯部331b可以是导向件330的贯通孔331。
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100A中,还优选具有:母基板210,其具有主面210a;电连接器220、220A,其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可以以自由装拆的方式连接安装基板310。在该情况下,安装基板310可以以在相对于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连接于电连接器220,或者,也可以以在相对于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连接于电连接器220A。
以上,参照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申请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发明的结构或详细内容可以在本申请发明的范围内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副基板(安装基板)310上贯穿设有四个孔310c,但是该孔310c的个数不限于四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就行。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导向件330上形成有四个贯通孔331,但是该贯通孔331的个数也不限于四个,只要是一个以上就行。

Claims (11)

1.一种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100A),其具有光元件(320)、安装该光元件的安装基板(310)以及连接于该安装基板并与所述光元件光学性地耦合的光连接器(4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连接器(400)设置在所述安装基板(310)上的、与所述光元件的安装面(310b)相反一侧的面(310a)上,并且所述光元件(320)露出,
所述安装基板(31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第一面(310a)和第二面(310b),并具有在所述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孔(310c),
所述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具有导向件(330),所述导向件(330)通过一端部(330a)而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的所述第一面(310a)上,且能够从另一端部(330b)侧与所述光连接器(400)连接,该导向件(330)具有在所述安装基板(31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331),所述导向件(330)内置被固定安装在所述贯通孔(331)内的导向件侧光纤(332),该导向件侧光纤(332)具有从所述一端部(330a)突出的突出部(332a),该突出部(332a)的突出长度与所述安装基板(310)的厚度实质上相等,该突出部(332a)被插入到所述安装基板(310)的所述孔(310c)内,
所述光元件(320)在所述安装基板(310)的所述第二面(310b)上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基板(301)的所述孔(310c)的位置,使得其能够与所述导向件侧光纤(332)进行光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光连接器(400)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光连接器(400)上的连接器侧光纤(421),使得其能够与所述导向件侧光纤(332)进行光学性耦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件(330)在所述另一端部(330b)侧具有调芯部(331b),该调芯部(331b)用于连接所述导向件侧光纤(332)和所述连接器侧光纤(4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侧光纤(421)被插入到所述导向件(330)的所述贯通孔(331)中,所述调芯部(331b)是所述导向件(330)的所述贯通孔(331)。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光电转换连接装置还具有母基板(210)和电连接器,
所述母基板(210)具有主面(210a),
所述电连接器是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的电连接器(220、220A),能够以装拆自如的方式连接所述安装基板(31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其中,
所述安装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所述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X、Y)正交的方向(Z)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220)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其中,
所述安装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所述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X、Y)平行的方向(X、Y)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220A)上。
8.一种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母基板(210),该母基板(210)具有主面(210a);
电连接器(220),该电连接器(220)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
副基板(310),该副基板(310)相对于该电连接器能够自由装拆地连接,该副基板(31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Y)上相互对置的第一搭载面(310a)及第二搭载面(310b),而且还具有在其厚度方向(Y)上贯穿设置的孔(310c),该副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所述母基板(210)的延伸方向(X、Y)正交的方向(Z)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220)上;
导向件(330),该导向件(330)安装在所述副基板(310)的所述第一搭载面(310a)上,并内置在所述副基板(310)的厚度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光纤(332),该第一光纤(332)具有从所述导向件(330)的一端部(330a)突出的突出部(332a),该突出部(332a)的突出长度与所述副基板(310)的厚度实质相等,该第一光纤(332)的突出部(332a)被插入到所述副基板(310)的所述孔(310c)内;
光元件(320),该光元件(320)在所述副基板(310)的所述第二搭载面(310b)上被安装在所述副基板(310)的所述孔(310c)的位置,使得其能够与所述第一光纤(332)进行光耦合;以及
光连接器(400),该光连接器(400)能够从该导向件的另一端部(330b)连接于所述导向件(330),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光连接器上的第二光纤(421),使得其能够与所述第一光纤(332)进行光学性耦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其中,
所述导向件(330)在所述另一端部(330b)侧具有调芯部(331b),该调芯部(331b)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纤(332)和所述第二光纤(421)。
10.一种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母基板(210),该母基板(210)具有主面(210a);
电连接器(220A),该电连接器(220A)安装在该母基板的主面上;
副基板(310),该副基板(310)相对于该电连接器能够自由装拆地连接,该副基板(310)具有在其厚度方向(Z)上相互对置的第一搭载面(310a)及第二搭载面(310b),而且还具有在其厚度方向(Z)上贯穿设置的孔(310c),该副基板(310)以在相对于所述母基板(201)的延伸方向(X、Y)平行的方向(X、Y)上延伸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电连接器(220A)上;
导向件(330),该导向件(330)安装在所述副基板的所述第一搭载面(310a)上,并内置在所述副基板的厚度方向(Z)上延伸的第一光纤(332),该第一光纤(332)具有从所述导向件的一端部(330a)突出的突出部(332a),该突出部(332a)的突出长度与所述副基板的厚度实质相等,该第一光纤的突出部被插入到所述副基板的所述孔(310c)内;
光元件(320),该光元件(320)在所述副基板的所述第二搭载面(310b)上被安装在所述副基板(310)的所述孔(310c)的位置,使得其能够与所述第一光纤(332)进行光耦合;以及
光连接器(400),该光连接器(400)能够从该导向件的另一端部(330b)连接于所述导向件(330),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光连接器上的第二光纤(421),使得其能够与所述第一光纤(332)进行光学性耦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电转换连接装置(100A),其中,
所述导向件(330)在所述另一端部(330b)侧具有调芯部(331b),该调芯部(331b)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光纤(332)和所述第二光纤(421)。
CN2008800028809A 2007-01-26 2008-01-21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6599/2007 2007-01-26
JP2007016599 2007-01-26
PCT/JP2008/050677 WO2008090833A1 (ja) 2007-01-26 2008-01-21 光電変換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9324A CN101589324A (zh) 2009-11-25
CN101589324B true CN101589324B (zh) 2011-09-28

Family

ID=3964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88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9324B (zh) 2007-01-26 2008-01-21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295B2 (zh)
JP (1) JP5269613B2 (zh)
CN (1) CN101589324B (zh)
CA (1) CA2676381C (zh)
WO (1) WO2008090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6818A1 (en) * 2010-04-30 2011-1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vice for converting signal
CN103814313B (zh) * 2011-09-29 2016-08-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模块
CN103513343B (zh) * 2012-06-25 2015-08-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光电转换连接器和光电转换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TWI560481B (en) * 2012-10-29 2016-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hotoelectric converting module
CN107817564A (zh) * 2012-10-30 2018-03-20 深圳迈辽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转换模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0874Y (zh) * 2003-07-29 2004-08-04 洪祯宏 光结合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8113A (en) * 1979-04-16 1981-05-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ignal coupling element for substrate-mounted optical transducers
JPH05102681A (ja) * 1991-10-07 1993-04-23 Fujitsu Ltd 光・電気両用バツクボード
EP0635741B1 (en) 1993-07-19 2002-11-13 Motorola, Inc. Optoelectronic inte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GB2297007B (en) 1995-01-13 1999-05-05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Removable transceiver module and receptacle
US6771860B2 (en) * 2001-06-29 2004-08-03 Xanoptix, Inc. Module mounted aligning optical connector
WO2004081630A1 (ja) * 2003-03-13 2004-09-23 Fujitsu Limited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94489B2 (ja) * 2003-06-18 2006-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通信装置、電子機器
JP3772163B2 (ja) 2003-07-29 2006-05-10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ネクタ型光モジュール
JP2005257879A (ja) 2004-03-10 2005-09-22 Fujitsu Ltd 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保護部材及び電気配線付き保護部材
JP4715374B2 (ja) * 2005-08-03 2011-07-0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接続部品および光接続部品の接続方法
JP5195087B2 (ja) * 2008-06-30 2013-05-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電気変換デバイス、光電気変換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電気変換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30874Y (zh) * 2003-07-29 2004-08-04 洪祯宏 光结合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8090833A1 (ja) 2010-05-20
US20100098383A1 (en) 2010-04-22
CN101589324A (zh) 2009-11-25
WO2008090833A1 (ja) 2008-07-31
CA2676381C (en) 2013-04-09
US8419295B2 (en) 2013-04-16
CA2676381A1 (en) 2008-07-31
JP5269613B2 (ja) 201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685B (zh) 光电模块
CN103765270B (zh) 光模块
CN211530225U (zh) 电连接器及互连系统、闩锁机构、扩展卡、光收发机和ic封装
CN101589324B (zh) 光电转换连接装置
US8328434B2 (en)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connector having an optical-to-electical/electr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module (OE module) and high-spe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ntegrated therein
US8366325B2 (en) Optica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3576253B (zh) 侧边缘可安装平行光学通信模块、并入有所述模块的光学通信系统及方法
EP2259113A1 (en) Surface mount (smt) connector for VCSEL and photodiode arrays
US8920048B2 (en) Communications module with a shell assembly having thermal mechanical features
TWI487963B (zh) 面層電路互聯系統組件
CN102176564A (zh) 具有电连接和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系统
CN104272156B (zh) 将芯片组光学连接到光学连接器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0388034C (zh) 光学连接组件
CN105334586A (zh) 光学收发器
TWI480614B (zh) 用於光通信系統之透鏡支座及保護
CN101634734A (zh) 光学装置
US20230341640A1 (en) Optical module
US6619999B2 (en) Solderless connector for opto-electric module
CN113359246A (zh) 一种光源模块、光通信单板及光通信系统
CN105093435B (zh) 光传输模块
US7182526B1 (en) Modular system of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for use in such a system
CN211786244U (zh) 一种微插座型开关量控制多路发射模块
JP2009229601A (ja) 光モジュール
US20200400899A1 (en) High density optical transceiver assembly
JP2008275717A (ja) 光電気複合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PPON ELECTRIC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42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NEC Corp.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