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0127B - 一种运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0127B
CN101580127B CN2008100672253A CN200810067225A CN101580127B CN 101580127 B CN101580127 B CN 101580127B CN 2008100672253 A CN2008100672253 A CN 2008100672253A CN 200810067225 A CN200810067225 A CN 200810067225A CN 101580127 B CN101580127 B CN 1015801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running gear
shell
ejiction opening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672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0127A (zh
Inventor
朱晓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0672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801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0101 priority patent/WO20091006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580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0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0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0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内部流体通道,内部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和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并在流体吸入口处设置吹气发动机,在流体喷出口处设置负压发生器,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吹气发动机将流体从流体吸入口吹向壳体表面和内部流体通道,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流体喷出口喷出。本发明在壳体前、后端分别设有吹气发动机和负压发生器,运动时,在壳体的外表面和内部流体通道中形成两层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其流体运动速度已快过运动体的运动速度,使得运动装置的壳体上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产生极大气压差,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升力和动力来源,只用很少动力就能推动运动装置快速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装置,具体是涉及到大气中的飞行器、地面交通工具,水体中的船舶、潜艇。
背景技术
自从由动力推动在流体中运动的各种运动体出现以来,火车、汽车、船舶、飞行器已有100~200年历史,百年来运动理论没有根本性变化和突破,单靠改进百年来的理论和方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在流体中的各种运动结构及方法,寻找一种新的升力来源和动力来源,提高运动体在流体中的运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在流体中快速运动的运动装置,改变运动装置表面的流体运动状态,减少流体阻力,从而具有更大的升力来源和动力来源及更高的推进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这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
这种运动装置的特点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吹气发动机和负压发生器,所述吹气发动机将运动装置运动前方的流体吸入并吹向壳体表面,所述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运动装置运动后方喷出。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和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所述吹气发动机设置在流体吸入口处,所述负压发生器设置在流体喷出口处,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吹气发动机还将流体从流体吸入口吸入内部流体通道,负压发生器还将内部流体通道内流体从流体喷出口喷出。
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至少部分内部流体通道由内壳和外壳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入口和/或环形窗与外界流体相通,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负压发生器还将壳体表面的流体经导入口和/或环形窗吸入内部流体通道,再从流体喷出口喷出,且流体在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的路径长度等于或长于在对应外壳表面上的路径长度。
所述吹气发动机为离心机、螺旋桨、风扇、涡扇发动机或吸水马达。
所述负压发生器为风扇、涡扇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或吸水马达。
所述环形窗为进气角度和进气量可以调节的环形窗。
有复数个流体吸入口分布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吸入口与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相通,有复数个流体喷出口分布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复数个流体喷出口与所述内部流体通道相通。
所述流体喷出口为多个,并分别朝向各个方向。
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内装有由流体驱动的发电机。
所述运动装置为飞碟,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碟壳体的顶部,所述负压发生器位于飞碟壳体的底部。
所述运动装置为球形飞机,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球形飞机壳体的顶部,所述负压发生器位于球形飞机壳体的底部。
所述运动装置为飞行服,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行服壳体的前部,所述负压发生器位于飞行服壳体后部的套筒内。
所述运动装置为船舶,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包括内部气流通道和内部水流通道,所述内部气流通道的流体喷出口处设有发动机,所述内部水流通道的流体吸入口处和流体喷出口处各设有吸水马达。
所述运动装置为飞行车,所述吹气发动机位于飞行车壳体的前部,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飞行车壳体的底部和尾部。
所述运动装置为汽车,所述汽车的底部外壳上设有导入口与内部流体通道连通。
本发明中,将运动装置在流体中运动时迎面撞上的正向压力最大的流体阻力通过前后相通的内部流体通道把正向流体阻力引向后端以及通过内部流体通道四周与外壳相通的各个导入口将四周流体阻力引向后端,再作为正向的动力从后端流体喷出口以大于运动装置的运动速度强烈喷出,反作用力帮助推动运动装置前进,这样就实现了阻力变动力的结构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用动力来吸进前面阻力,然后再从喷出口强烈喷出。进一步,使运动装置壳体表面上至少有一层高速流动的紧贴外壳运动的流体层,其运动速度大于运动体的运动速度,此时等同于运动装置产生的一切阻力,就不重要了。动力部分不需要推动整个运动装置,只要加快壳体上和流体通道内流体快速运动,从而通过各导入口形成流体通道内和外壳上快速流动的又彼此连通的流体层,或在外壳上至少有一层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其运动速度超过运动体的运动速度,从而在外壳上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形成极大气压差,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从而以极小的能量来推动运动装置运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在运动装置的运动方向的前方装设有吸气和吹气功能的吹气发动机,如涡扇发动机或喷气发动机等,在运动装置运动的后端也有吸气和吹气的负压发生器,后端马达功率大于前端,由于前端吹气发动机把运动方向前的流体阻力吸入后使得前方形成相对负压区,便于运动体运动,再把吸入的流体以快过运动体速度喷在运动体壳体表面上,由于壳体上有不少于一个导入口或环形窗和内部流体通道相通,由此形成在壳体内、外至少一层紧贴壳体表面上的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它的运动速度已快过运动体的运动速度,此时再通过后端负压发生器巨大的吸力再次加快了运动体壳体表面流体的流速,并把前方马达喷向壳体上的流体,及四周壳体上高速流动的流体及壳体外周围流体阻力统统吸入。由于在内部流体通道内吸气产生的流速远快于吹气产生的流体流速,并在壳体上形成至少一层远快于运动体的流体层,在壳体上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形成极大气压差,由此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使运动体在阻力很小的状态中运动。
2.紧贴壳体上薄薄一层高速运动的流体层,当它的运动速度快于运动体速度时,使得等同运动体速度产生的各种厚厚的流体阻力瞬间撞到薄薄的流体层时自然避开,只能围绕运动体周围而形不成阻力,壳体上流体层速度越快,运动体产生的流体阻力就越小,最后运动体后端的流体喷出口把前端及壳体四周的流体层的各种流体阻力统统作为动力来源,以大于运动体速度高速喷出,来推动运动体行驶,这种正向的高速流动的推动力的直接来源,却是前端正向的流体阻力,和四周侧向的流体阻力,通过内部流体通道使运动体获得足够多的动力来推动运动体运动,所以这是一种把阻力变为动力的装置,为流体中运动的运动体找到一种全新的方法。
3.以上所述的运动装置的主体结构和方法,适合各种流体中、在各种动力推动下的运动体,如用于飞行器,就可制造不用机翼的各种飞行器,改变了百年来的飞行器机翼上面为抛物曲面,下面为平面而产生升力的结构,并可制造飞碟及各种新一代的飞机;用于潜艇和轮船,改变了百年来用螺旋桨推动在水中运动的各种船艇;用于汽车可改变汽车产生百年来升力阻力只能依靠增加底盘重量(底盘重量约占车体重量40%左右),来保持行驶中的稳定性,以及靠极大的能耗来推动汽车行驶的状态,从而产生新一代消除升力和尾后负压力阻力,以及把运动阻力转化和部分转化为动力的节能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飞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流体喷出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飞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球形飞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飞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种飞行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种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仰视图;
图10是图8的后视图;
图11是一种飞行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飞碟,如图1、图2所示,飞碟壳体1的整体形状为上下两个盘面相扣的形状,包括外壳2和内壳3,在外壳2和内壳3之间一定距离的空间形成内部流体通道4,内部流体通道4分为设置在上壳体5内的上部流体通道401和设置在下壳体6内的下部流体通道402,上、下部流体通道401、402通过连通口704连接相通。上部流体通道401在飞碟的顶面上设有流体吸入口7。在流体吸入口7处的内壳3上设有电机703带动的离心机705,离心机705上有转筒706,转筒706上设有排气口708。离心机705的吸气一端与流体吸入口7相通,工作时在飞碟顶部形成负压区,便于飞碟上升和飞行,离心机705的吹气一端与上部流体通道401相通,使得离心机705抛出大量高速流动的流体均匀分布在上部流体通道401内高速流动。
外壳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不少于一个导入孔702和不少于环形窗701。环形窗701为进气角度和进气量可调节的条形百叶状环形窗7,可以调节进气口方向及进气量大小。导入孔702和环形窗701把外壳2外表面的流体导入流体通道401内,从而在外壳2外表面上形成均匀的紧贴外壳2高速流动的流体层。
下部流体通道402在飞碟的底部设有流体喷出口805,在流体喷出口805处的壳体处设有导筒8,导筒8内设有涡扇发动机801a,其功率大于电机703的功率。流体喷出口805位于导筒8的下部。还在导筒8底部前、后、左、右方向设有流体喷出口802、803、804、806,每个流体喷出口都可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并与流体通道402相通,方便把上、下部流体通道401、402、导入孔702、环形窗701以及离心机705吹出的流体吸入后从流体喷出口高速喷出,推动飞碟运动。
在流体通道4内设有不少于一个风力器503,由流体通道内流动的流体驱动叶轮501带动发电机502工作,从而为飞碟提供辅助能源。
当离心机705工作时,极强的吸力把流体从导入口7吸入转筒706内,再从排出口708强烈抛出,排出口708喷向流体通道401,使流体沿着壳体表面流动。由于离心机705的抽吸使得流体导入口7附近形成真空状,便于飞碟上升。
涡扇发动机801a工作后,由于涡扇发动机801a的功率大于离心机705,涡扇发动机801a强大的吸力通过流体通道4与离心机705相通,由于在通道内流体用吸的方式远比用吹的方式快的多,环绕量也大的多,且经过的路径比飞碟外壳上路径长数倍,流体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有不少于一个导入孔702、环形窗701合理的均匀分布在外壳2上与上部流体通道401相通,使得外壳2外表面上的流体被引入上部流体通道401内,由于各导入孔702、环形窗701在外壳2上合理的均匀分布,从而形成紧贴外壳2外表面的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包括粘性流体,其运动速度大约等于或略小于流体通道4内的流体运动速度,但比飞碟的运动速度快很多。此时,在外壳2的外表面上除流体喷出口外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的流体形成极大的压力差,产生巨大的升力来源,使飞碟获得理想动力,飞碟运动方向上产生的等同于其运动速度的一切流体阻力只能对飞碟的运动产生极小影响,飞碟在最小阻力的理想状态中行驶。
气流通过涡扇发动机801a从流体喷出口805强烈喷出,飞碟在强大的气流推动下,可垂直上升,由于升力非常大,所以上升速度也很快,在空中可关闭或部分关闭流体喷出口805,关闭流体喷出口802、803、804,开启流体喷出口806,巨大的流体从流体喷出口806喷出,推动飞碟前进;关闭流体喷出口806,开启流体喷出口803,飞碟向后飞行,同理,飞碟前、后、左、右可自由行驶。由于飞碟外形为飞碟形,流体经过时阻力很少,路径长,环流量大,是性能很好的飞行器。
环形窗701如百叶窗类似,可任意调节控制进气口角度和进气量,在飞碟飞行时把飞碟周身的流体导入内部流体通道4,可减少大部分流体阻力。另外还通过角度调节,如同飞机机翼上的控制调节一样,配合飞碟飞行中的各种功能需要。飞碟在飞行中上部有两层流体层,分别为外壳2外表面一层、内部流通通道内一层,两层相互分开,通过流体吸入口7和环形窗701又相互相通,就如鸟类翅膀的羽毛是一层羽毛覆压着下一层羽毛,从翅膀前端层层覆盖逐步到鸟身体部分,在低速飞行和仰角飞行时羽毛张开,每层羽毛之间有空气经过,多层羽毛上、下多层流体间相互渗透,形成湍流产生的空气升力使飞鸟可灵活的自由飞翔。从而使得飞碟在空中飞行时,很容易在飞碟上部形成离体旋,在飞碟低速或仰角为60°~70°时不会失速。
下壳体6的外壳上也可设有导入孔702和环形窗701,但数量要少于飞碟上部5与外壳2上的数量,否则会影响涡扇发动机801a的吸力。
实施例2
另一种飞碟,如图2、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飞碟底部的发动机为喷气发动机801a。当喷气发动机801a工作时,用矢量发动机技术可按需要分别使流体从流体喷出口802、803、804、806喷出,飞碟在空中可前后左右任意飞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壳体5只有一层外壳2,没有内壳3,外壳2上也没有导气口701、702,离心机705把高速流动的流体高速抛向上部外壳2的外表面上。下部6设有外壳2、内壳3、流体通道4,喷气发动机从下部6的各导入孔702和环形窗701把流体吸入后从流体喷出口强烈喷出,推动飞碟运动。
实施例3
一种球形飞机,如图4、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球形飞机壳体1的整体形状为球形。在壳体1上设有门201,门201为双层中空,关上门后中空部分与内部流体通道4相通。飞机顶部为电机703带动的螺旋桨705,把螺旋桨705强大的气流吹向外壳2的球面上,高速流动的流体及粘性流体均匀的紧贴在外壳2的球面上高速运动,环量可达到180°。由于飞机机身为球形,扇叶704不用太大,在空中时可关闭电机703。
当涡扇发动机801工作时,由于涡扇发动机801强大的吸力,可以把螺旋桨705吸入的流体喷向外壳2上,高速流动的流体从环形窗701、导入口702通过内部流体通道4吸入涡扇发动机801内。从而大大加快外壳2上流体层的流速,其速度远超过飞机的速度,当涡扇发动机801把巨大的流体从流体喷出口805喷出,撞在地面上,此时球形飞机上部和下部气压差极大,球形飞机就可以垂直起飞。
由于球形飞机通过环形窗701、导入孔702将外界流体与内部流体通道4相通,如果把球面看作机翼,那么外壳2上和内壳3上的两层机翼上的以极快速度流动着流体层,环流量达180°,且路径长,在外壳2表面上除喷出口外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形成极大的气压差,产生远远大过普通飞机的升力,由此球形飞机获得理想动力,可以作为大型运输机,且结构很简单。球体内部也可充气,当然驾驶室要隔开,在下部可吊各种重物,不用时把气放掉,存放不占地方。充气飞球飞机既有飞机功能,也有充气飞船的功能,制造成本低廉。
在另一实施例中,球形飞机只有一层外壳2,不设环形窗701、导入孔702,螺旋桨704把高速流动流体喷向圆形壳体时,环量可达180°,到达底部再通过涡扇发动机801巨大的吸力加快了外壳2上流体的流速,然后把吸入的流体从喷出口805喷出,反作用力推动飞机运动。
实施例4
一种直升飞机,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直升飞机的壳体1外形为现有的直升飞机状,螺旋桨705较长,螺旋桨705和涡扇发动机801a工作时,升力及上升速度大大提高,同时载重量相应也提高,涡扇发动机801a按需要分别从流体喷出口802a、803a、804a、806a、805a把流体高速喷出,直升机在空中转向方便和灵活,同时飞行速度也大大提高。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去掉底部涡扇发动机801a或直升机尾翼部分,在直升机尾后安装喷气发动机或涡扇发动机801b,并安装在套筒8b内,设有流体喷出口805b、改变流体喷出方向的活动套807b。使发动机801b的吸气面与流体通道4相通,是一种新型的多用途且飞行速度很快的直升机。
实施例5
一种飞行服,如图6、图7所示,飞行服本体1包括内层服3和外层服2,在内层服3和外层服2的间隔空间为内部流体通道4,把内层服3和外层服2完全分开。内层服3为柔软的材料制成,穿上舒适,且不能透气为全密闭,避免外界流体接触身体。在外层服2上设有至少一个条形窗701和至少一个导气孔702与内部流体通道4相通。
外层服2前面有发动机套筒8b,内装有能吸和吹的发动机801b。外界的流体经过流体吸入口7进入发动机801b,通过若干导管704在内部流体通道4内围绕全身,导管704上有若干导气口709与流体通道4相通,方便使发动机801b喷出的高速流动的流体通向全身。
外层服2背部设有发动机套筒8a,其内装有喷气或涡扇发动机801a,其功率大于发动机801b,在喷气发动机801a的一端内部流体通道4相通,从发动机801b喷入的及从条形窗701或导气口702吸入内部流体通道4内的高速流体经过喷气发动机801a,帮助燃料充分燃烧后,从流体喷出口803a喷出,推动飞行服飞行。
发动机801b工作时,从流体吸入口7吸入大量高速流动的流体,进入内部流体通道4内高速流动。喷气发动机801a工作时产生巨大吸力,通过条形窗701和导气孔702将周身的外界空气吸入内部流体通道4内。外层服2有一定硬度和柔度,且与内层服3之间设有不影响流体在流体通道4内间隔物,防止在吸力作用下内层3和外层2合在一起阻塞内部流体通道4。当发动机801a产生极强的吸力足够大时,流体在内部流体通道4内围绕身体四周以极快的速度流动,从而通过各个流体吸入口7、条形窗701和导气孔702在外层服2的外表面也形成紧贴外层服2高速流动的流体,由此形成内外两层高速流动的流体层,在身体四周形成相对真空状,与周围流体产生极大的压力差,产生了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从而获得理想动力。再通过喷气发动机801a从流体喷出口803a喷出灼热流体产生反作用力的推力,使身体上升,在空中可开启喷出口807a则向前飞行,如开启喷出口805a则向右飞行,开启不同的流体喷出口则可向不同的方向飞行,即前左右飞行。飞行服可配备氧气瓶,以供呼吸使用。
如果使用涡扇发动机801a,流体喷出口还包括位于腰部的腰带808,在腰带808上设有多个流体喷出口,且各流体喷出口可关闭或开启,实现各个方向的飞行。发动机801a功率选择小一些或去掉发动机801b,可将本具体实施方式制作成安防产品或保健产品,穿上飞行服后在动力推动下会跳得远跑得很快,但不能飞行。发动机功率再小一些,可不用头套,成为健身及保健产品帮助锻炼身体。如发动机为吸水发动机,就可为有动力推动的潜水服,如发动机可为吸水或吸气两用的发动机,飞行服即可在空中飞行,也可作为在水中有动力推动的潜水服。
实施例6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的一种高速的、节能的船体。船体四周壳体1包括由外壳2和内壳3之间围绕四周的一定距离间隔的流体通道4组成。内部流体通道4与设置在外壳2上的条形窗701和导入孔702相通。船体分为水下部分、水上部分和船上部分三部分,相应地,通过隔板5把内部流体通道4分为水下流体通道401、水上流体通道402和船上流体通道403。
另外在水下还有环形通道404,由内壳3和外壳2之间一定距离形成的内部通道,围绕主通道405四周一圈与水下流体通道401相通,它的导入口708与环形通道404与导出口805前后相通。水下导入口7与主通道405水下导出口802前后相通,水下导入口708与水下流体通道401环形通道404和水下导出口803a水下导出口805前后相通,水上导入口706与水上流体通道402和水上导出口803b前后相通;船上导入口707与船上流体通道403和导出口803c前后相通。
水下导筒8a内有吸水马达801a,其吸水口与水下流体通道401相通,喷水口与导出口803a相通;水上导筒8b内有吸气马达801b,其吸气口与水上流体通道402相通,喷气口与导出口803b相通;船上导筒8c内设有吸气马达801c,其吸气口与船上流体通道403相通,喷气口与导出口803c相通。
在水下通道405内至少有一个由转轴602带动、由流体驱动的叶轮603的水力器,转轴602两端各带一个发电机601为轮船提供备用能源。在导入口7中间有导筒8d,其吸水面与导入口7相通,它的喷水口通过上下左右四条导管802d把流体导入环形通道404内。由于吸水马达801a高速的转动产生强大的吸水力,吸入马达801d喷入环形通道404内的流体,同时通过水下导入口708,及条形窗701和导入孔702吸水。由于流体层之间并不宽,流体在吸水马达801a强大吸力下,在通道内流速变快,所以流体在流体通道401及环形通道404内的流速很快,各导入口周围紧贴壳体上的流体加快流速,整个水下部分紧贴的壳体表面上的流体也加快流速,形成相对负压区,紧贴壳体上的流速大约等于略小于流体通道401及环形通道404内的流速,船体及船底外壳2与外界水面阻力降到最小,同时环形通道404内壳3上的流体高速运动,带动从导入口7为接受正向最大流体阻力压力的主通道405内的流体高速运动,使通道405内流体阻力和摩擦力降到最小,主通道405内高速流动的流体,以快过轮船的运动速度从导出口802和805喷出,与吸水马达801a吸入的流体,经过环形通道404后强烈的从导出口803a喷出,喷出的流体一起瞬间填充船后部的负压区,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船行驶。
船以9.2米/秒的速度在水面行驶,吸水马达801d把流体从前端吸入后,前方形成相对负压区,便于船行驶,再通过导管802把吸入的流体喷入环形通道404内,加快了流体通道401、404内流体运动速度,并带动了主通道405内流体快速运动,其流体运动速度已快于9.2米/秒。当吸水马达801a工作时,因为马达转速可控制,如水流速度控制为32.8米/秒,即以32.8米/秒速度从导入口708、703、701把流体吸入环形通道404及流体通道401内,使得紧贴船体外壳2及环形通道404内的流体也以大约32.8米/秒速度流动,从而在外壳上除喷出口外形成相对负压区,与周围流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使轮船获得理想动力,此时,轮船以9.2米/秒行驶时产生的等同的一切流体阻力,根本不能阻挡以32.8米/秒速度在外壳上形成的高速流体,各种流体阻力对运动体形不成太大阻力,只能把流体阻力降到最小,同时也促使了船的快速运动。
从理论上讲,运动体运动速度就有多快,运动体紧贴壳体上的流体流动有多快,所以当吸水马达801a功率增大,流体通道401和外壳2上的流体速度为32.8米/秒时,马达801a通过导出口803a以32.8米/秒速度强烈喷出,产生的推力足够大时,同样道理,水上导入口706和流体通道402、船上导入口707和流体通道403以及与之相通的流体导入口701、703,分别通过涡扇发动机801b和801c把流体吸入并喷出,在水下用水流推动,水面用气流推动,促使轮船1行驶速度大大提高,轮船就应该以32.8米/秒速度行驶,即时速为72海里。在具体使用中根据情况只用1个吸水马达801,如需再加速,可3个马达同时工作,也可只用其一或其二。传统螺旋桨可去掉,也可保留起辅助作用。也可不要通道405及环形通道404,因为与流体接触面为与外界相通的双层中空而形成的两层流体层,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对各种平底船或尖底船或游艇,船外壳分为水上和水下部分,与流体接触面或部分接触面为内外中空的两层壳体,其他与上述一样,对现有船改造,只需在水下部分有与外界相通的双层壳体或在船底部有船头与船尾相通的通道或在通道四周与外界相通的导入口,就可提高速度,节约能源,在此基础上,动力部分可为水流推动或空气推动或螺旋桨推动。对非动力的船也一样,与外界相通的双层中空壳体可把流体阻力降到最小,或在船底部有船头与船尾相通的通道或在通道四周与外界相通的导入口。
实施例7
一种飞行车,如图11、12所示,飞行车壳体1包括内壳3和外壳2,外壳2和内壳3之间为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设有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7和流体喷出口803b,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与流体吸入口7、流体喷出口803b相通。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在前、后、左、右四周让流体自由畅通流动,在顶部流体吸入口7处设有电机703带动的离心机705,当电机703带动转筒706高速转动时,在车顶部形成相对负压区,便于飞行车上升,同时把高速流动的流体通过排气口708抛向环形流体通道4内,流体急速的经过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再通向流体喷出口803b。在外壳2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导入空702和环形窗701,在车底部设有不少于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条形窗704,环形窗701和条形窗704与内部流体通道4相通。
在飞行车底部中间设有导筒8b,其上端与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相通,中间固定有涡扇发动机801b,其功率大于电机703。涡扇发动机801b的吸气方向与飞行车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相通,吹气方向与下端流体喷出口803b相通,喷出口803b通过圆筒导管808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流体喷出口804、流体喷出口805、流体喷出口806、流体喷出口807相通,每个流体喷出口通过控制后都可以开启或封闭。
在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内装有由流体带动不少于的风力器6,风力器6内有转轴601,转轴601外有叶轮602,转轴601两端分别带动发电机603,发电机603发电为燃料电池604充电,为飞行车提供辅助电源。
当离心机705工作时,大量高速流体从排出口708抛向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内,其速度已快过飞行车的运动速度,在内部流体通道4内形成高速流动的流体层,此时外壳2上的导入孔702、环形窗701将外界大量流体吸入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内快速流动,从而形成在外壳2外表面上和内部流体通道4内的两层流体层,围绕飞行车壳体表面快速运动。当涡扇发动机801b工作时,产生非常强大的吸力,在通道内吸力产生的流体运动速度比用吹的方式快得多,瞬间整个车体上部形成负压区,如果把整个车身看作机翼,那么飞行车远比普通飞机机翼上产生更大的环流量,更长的路径,更快的流速,此时飞行车上部和下部以及与周围流体形成极大的气压力差,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动力来源,使飞行车获得理想动力。当流体喷出口803把强大的流体喷出,在反作用力推动下飞行车垂直上升,且升力很大。在空中可关闭或部分关闭流体喷出口803b,只开启喷出口804,飞行车向前。同理飞行车在空中可前后左右飞行。
也可以去掉或关闭底部发动机801b,在后部固定导筒8a与内部流体通道4连通,其内设有涡扇发动机801a,并设有流通喷出口803a,当飞行车在地面经过一定距离的起跑线后就可起飞。
当飞行车在地面快速行驶时,开启至少一个条形窗704,底部流体经过条形窗704引入内部环形流体通道4后加快底部流体的运动速度,大大减少了升力。如把涡扇发动机换为水气两用发动机,飞行车就为陆上、水中、空中三用的飞行车。如去掉上述的动力,用原有的汽车动力,双层与外界相通的流体通道4可把流体阻力和升力大大减少,就是一辆节能汽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动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在运动装置运动方向的前方设有吹气发动机和在运动装置运动方向的后方负压发生器,所述吹气发动机将运动装置运动前方的流体吸入并以快过运动体的速度吹向壳体表面,所述负压发生器将吹气发动机吹出的流体吸入并从运动装置运动后方喷出。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吸入口和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口,所述吹气发动机设置在流体吸入口处,所述负压发生器设置在流体喷出口处,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吹气发动机还将流体从流体吸入口吸入内部流体通道,负压发生器还将内部流体通道内流体从流体喷出口喷出。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至少部分内部流体通道由内壳和外壳间的间隔形成,所述外壳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导入口和/或至少一个环形窗与外界流体相通,使得运动装置工作时,负压发生器还将壳体表面的流体经导入口和/或环形窗吸入内部流体通道,再从流体喷出口喷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发动机为离心机、螺旋桨、风扇、涡扇发动机或吸水马达。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器为风扇、涡扇发动机、喷气发动机或吸水马达。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窗为进气角度和进气量可以调节的环形窗。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流体通道内装有由流体驱动的发电机。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出口为多个,并分别朝向各个方向。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为船舶,所述船舶的内部流体通道包括内部气流通道,所述内部气流通道的流体喷出口处设有喷气发动机;或,所述船舶的内部流体通道包括内部水流通道,所述内部水流通道的流体吸入口处和流体喷出口处各设有吸水马达。
10.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装置为汽车,所述汽车的底部外壳上设有导入口与内部流体通道连通。
CN2008100672253A 2008-01-25 2008-05-14 一种运动装置 Active CN101580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72253A CN101580127B (zh)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运动装置
PCT/CN2009/000101 WO2009100643A1 (zh) 2008-01-25 2009-01-23 运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672253A CN101580127B (zh) 2008-05-14 2008-05-14 一种运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0127A CN101580127A (zh) 2009-11-18
CN101580127B true CN101580127B (zh) 2013-12-25

Family

ID=4136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672253A Active CN101580127B (zh) 2008-01-25 2008-05-14 一种运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801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0432B (zh) * 2013-02-06 2016-04-20 朱晓义 一种结构改进的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03600844B (zh) * 2013-12-02 2016-06-29 朱晓义 产生更大升力的组合飞行器
WO2017075861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朱晓义 悬浮汽车
CN106585959A (zh) * 2016-09-30 2017-04-26 朱晓义 一种产生更大升力的高速飞行器
CN114763194A (zh) * 2020-03-07 2022-07-19 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头喷气尾喷水水上飞船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3682A1 (fr) * 1987-04-10 1988-10-14 Faux Guy Dispositif permettant aux vehicules d'ameliorer la penetration dans l'air (correction du cx)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9004A (zh) * 1997-01-29 1998-11-18 任俊超 飞行物升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13682A1 (fr) * 1987-04-10 1988-10-14 Faux Guy Dispositif permettant aux vehicules d'ameliorer la penetration dans l'air (correction du cx)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0127A (zh) 2009-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822B (zh) 一种运动装置
US8448892B2 (en) Aircraft generating a lift from an interior thereof
CN101786414B (zh) 瞬间阻挡流体洞封口来产生升力和动力的运动体
CN101224790B (zh) 具有气流通道的飞行器
CN101580127B (zh) 一种运动装置
CN102556345A (zh) 飞机动力装置
CN107089316A (zh) 飞翼式双涵道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6628120B (zh) 一种高效气动涵道体
US20170320558A1 (en) Flight vehicle generating a lift from an interior thereof
CN101708742A (zh) 一种流体运动装置
CN110667838A (zh) 太阳能伸缩翼水空两用无人机
CN110588969A (zh) 一种三维可变推进飞碟
CN106672231A (zh) 无人驾驶飞行器
CN102120491A (zh) 上翼面循环射流固定翼直升飞机
CN106167096A (zh) 改进型近似水平转动推进器襟翼增升连接翼飞机
CN102837819A (zh) 翼面增流短程起降舰载机
CN103419935A (zh) 基于新型增升装置的碟形布局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01638112A (zh) 一种可瞬间减缓流体洞阻力的运动装置
CN103321991A (zh) 一种降低汽车、火车、飞机空气阻力的方法
CN218751390U (zh) 可巡航救援投放机构、利用地面效应的可巡航救援飞行器
JP2007203008A (ja) 垂直離着陸機
CN107618647A (zh) 飞艇
CN2827873Y (zh) 翼面射流固定翼直升飞机
WO2009100643A1 (zh) 运动装置
CN114644112A (zh) 一种水空两用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