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8437B -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8437B
CN101568437B CN2007800481688A CN200780048168A CN101568437B CN 101568437 B CN101568437 B CN 101568437B CN 2007800481688 A CN2007800481688 A CN 2007800481688A CN 200780048168 A CN200780048168 A CN 200780048168A CN 101568437 B CN101568437 B CN 101568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ng unit
container body
liquid
container
surp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81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8437A (zh
Inventor
野泽泉
木村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750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8084699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568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8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8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84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Beverage Vending Machines With Cups, And Gas Or Electricity Vend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能够将余量检测单元简单地连结到容器主体上并能够抑制容器主体尺寸变大的液体容纳容器。向墨盒1的容器主体5安装的余量检测单元11具有与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可相对旋转地嵌合的容器嵌合部35,通过这些嵌合部23、35构成的嵌合单元简单地进行连结。

Description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喷出微量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液体消耗装置供应预定的液体的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装置、微喷射器、以及要求超高质量的印刷的商用喷模式记录装置等的液体喷射头从液体容纳容器接受被喷射液的供应,但如果在没有供应液体的状态下工作就会导致所谓的空喷,从而喷射头受损,因此防止上述情况需要监视容器的液体余量。
因此,就记录装置来说,提出了在作为贮存墨水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墨盒本身中安装了检测墨水余量的余量检测单元的各种记录装置。
然而,搭载在记录装置上的墨盒可大致分为大气开放式墨盒和密闭式墨盒。
大气开放式墨盒是使大气开放孔与在墨盒内隔出的墨水容纳部相连通的墨盒,其随着贮存在墨水容纳部中的墨水的消耗,向墨水容纳部导入外部气体,由此能够将大气压利用于从墨盒向记录装置侧供应墨水,因此能够简化容器结构,适于容量较小的墨盒。
另一方面,密闭式墨盒是用密闭构造的挠性袋体等形成墨水容纳部以抑制由于与大气接触而导致墨水劣化的墨盒,因而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所贮存的墨水的质量,适于大容量的墨盒,但有时需要配置从外部对作为墨水容纳部的挠性袋体加压的加压单元,这与大气开放式墨盒相比,盒体以及记录装置的尺寸容易变大。
在上述墨盒配置有余量检测装置的情况下,从简化墨盒的组装过程并提高生产率的角度来说,重要的问题是使余量检测单元容易安装在墨盒壳体(容器主体)上。
作为能够容易地安装余量检测单元的大气开放式墨盒,目前已开发出了在具有墨水容纳部的容器主体上形成贯穿所述墨水容纳部的安装孔并将余量检测单元拧入安装到该安装孔中的墨盒。
在该情况下,余量检测单元被构成为包括:圆柱部,所述圆柱部拧入安装孔中并与其嵌合;卡止片,所述卡止片从所述圆柱部的外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设置,在拧入圆柱部后所述卡止片与设置在容器主体上的卡止部卡合,从而起到向容器主体固定的作用;以及压电装置,所述压电装置被植入圆柱部内。上述余量检测单元基于针对通过压电装置在墨水容纳部内振荡而得的振动的残余残余振动来检测墨水容纳部内的墨水余量(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墨盒中,仅通过将余量检测单元拧入形成在容器主体上的安装孔内,就可将余量检测单元安装到容器主体上,因此能够简化盒体的组装步骤,提高生产率。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2001-328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密闭式墨盒的情况下,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大气开放式墨盒所采用的拧入式余量检测单元。
在大气开放式墨盒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墨水被消耗而导入到墨水容纳室内的外部气体,墨水容纳室内的振动特性与墨水消耗相应地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通过利用压电装置的简单的残余振动测定,能够颇为正确地检测墨水余量,还能够使压电装置紧凑化。
但是,在密闭式墨盒的情况下,即使墨水被消耗,外部气体也不会被导入墨水容纳室内,因此通过在大气开放式墨盒中采用的简单的残余振动测定是无法高精度地检测墨水余量的。因此提出了对根据墨水余量而变化的压力(流量)进行测定的余量检测单元,但此时由于采用配置供剩余墨水流入的流道、以及用于检测流入该流道内的墨水量的变动等的传感器等的结构,会导致残量检测单元本身的尺寸变大。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例如在应用于密闭式墨盒等时能够防止墨盒尺寸变大的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1)本发明通过下述的液体容纳容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容器主体,贮存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被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以及余量检测单元,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余量状态,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的部位具有嵌合单元,所述嵌合单元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能够相对旋转来装卸。
通过如上构成,在通过配置在相互连结的部位上的嵌合单元使相互的连结部嵌合之后,通过使彼此相对旋转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完成余量检测单元向容器主体上的安装。
(2)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所述嵌合单元包括:在所述容器主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壁或凹槽的检测单元嵌合部;以及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形成有与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相嵌合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壁或凹槽的容器嵌合部。
通过如上构成,在将余量检测单元的容器嵌合部嵌合在容器主体的检测单元检测部上之后,当绕着容器主体的检测单元嵌合部旋转了余量检测单元时,作为余量检测单元的容器嵌合部的凸壁或凹槽与作为容器主体侧的检测单元嵌合部的凸壁或凹槽卡合,从而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并固定在容器主体上。
(3)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为环形的凸壁,所述容器嵌合部为能够旋转地嵌合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上的环形的凸壁。
通过如上构成,通过在使一侧的凸壁的内周面与另一侧的凸壁的外周面抵接的状态下对余量检测单元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将余量检测单元卡合到容器主体的检测单元嵌合部上。
(4)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凹状的卡止槽;以及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并与所述卡止槽卡合的卡止片。
通过如上构成,通过余量检测单元的旋转操作,设置在余量检测单元上的卡止片与容器主体侧的卡止槽卡合,从而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并固定在容器主体上。
(5)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在所述嵌合单元中,相对于为了连接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导出所述液体的连接口和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的连接针而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具有:成为从所述开口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的偏心状态位置;以及成为所述开口的中心的中心状态位置。
通过如上构成,连接针相对于设置在容器主体上的开口的位置通过余量检测单元的旋转操作而在从开口的中心偏离了的偏心状态位置和开口的中心的中心状态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能够将余量检测单元的旋转轨迹抑制得较小。
(6)另外,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与所述容器嵌合部相嵌合的状态下成为所述偏心状态,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与所述容器嵌合部相结合的状态下成为所述中心状态。
通过如上构成,在通过旋转操作将余量检测单元固定在容器主体上后,向容器主体的袋体容纳部内放置液体容纳部,由此能够使液体容纳部的连接口与余量检测单元的连接针简单地对准。
(7)本发明通过下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其中,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容器主体,贮存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被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以及余量检测单元,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余量状态,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嵌合单元来嵌合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的嵌合步骤,其中所述嵌合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的部位,并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能够相对旋转来装卸;在所述嵌合步骤之后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相对旋转来结合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的结合步骤;以及在所述结合步骤之后连接所述余量检测单元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连接步骤。
通过如上构成,在通过配置在相互连结的部位上的嵌合单元使相互的连结部嵌合之后使彼此相对旋转。之后,将安装在容器主体上的余量检测单元与液体容纳部连接,由此完成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
(8)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7)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嵌合步骤中,相对于为了连接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导出所述液体的连接口和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的连接针而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成为从所述开口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即偏心状态位置,在所述结合步骤中,相对于所述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成为中心位置、即中心状态位置。
通过如上构成,能够在余量检测单元的旋转轨迹抑制得较小的状态下,将余量检测单元安装在容器主体上。而且,能够将液体容纳部的连接口连接到安装在容器主体的开口的中心位置上的余量检测单元的连接针的状态下,将液体容纳体容纳在容器主体内。
(9)本发明通过下述的液体容纳容器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容器主体,贮存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被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被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用于导出液体;以及液体导出部,所述液体导出部被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用于将从所述连接口导出的液体导出至所述容器主体的外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出部被设置在相对于所述连接口的开口的中心线偏离了的位置上。
通过如上构成,在连接口和液体导出部之间形成沿容器主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流道。因此,能够使容器主体的长度方向(向内的方向)上扩大的尺寸最小,同时还能够在所述流道的一部分上附加功能部。因此,能够构成具有余量检测单元或气泡捕获室等附加功能部的紧凑的液体容纳容器。
(10)优选如下结构:在上述(9)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所述液体导出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口的开口的中心线被设置在容器被使用时的高度方向的上侧。
根据上述机构,当使用容器时容器主体的液体导出部比液体容纳部的连接口位于更靠上的位置,因此直接施加到液体导出部的压力被降低其水位差的量,能够防止墨水从液体导出部溢漏。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墨盒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a是在袋体容纳部中安装了墨水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图3a的A部放大图;
图4是余量检测单元的从其背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5是将余量检测单元嵌合安装在检测单元嵌合部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B箭头视图;
图7是图6的C-C线剖面图;
图8是示出容器主体的组装步骤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D箭头视图;
图10是图9的E-E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8所示的组装步骤完成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墨盒的要部放大剖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墨盒(液体容纳容器);3袋体容纳部;5容器主体;7墨水包(液体容纳部);7a挠性袋体;9液体导出部;11余量检测单元;11a连接针;23检测单元嵌合部(嵌合单元);23a、23b凸臂、24卡止槽;35容器嵌合部(嵌合单元);35a、35b凸壁;38卡止片;O1容器嵌合部的旋转中心;O2连接针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墨盒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a是在图1所示的容器主体的袋体容纳部中安装了作为液体容纳部的墨水包和填充该墨水包周围的空隙的衬垫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余量检测单元的从其背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墨盒1被可拆装地安装在商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并向配置在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头(液体喷射头)供应墨水。
该墨盒1包括:容器主体5,在容器主体5上划分形成了通过加压单元被加压的袋体容纳部3;作为液体容纳部的墨水包7,墨水包7贮存墨水并被容纳在袋体容纳部3内,并且通过袋体容纳部3被加压而将贮存的墨水从连接口7a排出;以及余量检测单元11,余量检测单元11具有用于向作为外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液体导出部9,并可拆装地安装在容器主体5上。
容器主体5是通过将树脂成形而形成的壳体,该容器主体5被划分形成为上部被敞开的大致箱形的袋体容纳部3、以及位于该袋体容纳部3的前面侧用于容纳余量检测单元11的检测单元容纳部13。
在容纳墨水包7之后,袋体容纳部3的敞开面被密封膜15密封。由此,袋体容纳部3形成密封室。
在隔开袋体容纳部3和检测单元容纳部13的间隔壁5a上配置有加压口17,该加压口17是用于向形成在密封室中的袋体容纳部3内输送加压空气的连通路。当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时,盒安装部侧的加压空气供应单元与加压口17连接,从而可通过供应给袋体容纳部3内的加压空气对墨水包7进行加压。
墨水包7是在挠性袋体7b的一端侧接合筒形的连接口7a而形成的,挠性袋体7b由通过在树脂膜层上层压铝层而形成的铝层压多层膜形成,余量检测单元11的连接针11a(参考图4)将插入连接至连接口7a。通过使用铝层压多层膜确保了高阻气性。
液体容纳部的具体构造不限于上述墨水包7。例如,可以不是使用挠性袋体的包,而采用将墨水填充在容器中并通过膜等来覆盖墨水的结构。
墨水包7的连接口7a气密地插通间隔壁5a上所形成的连接口插通用的开口18,并如图3所示,其前端突出到检测单元容纳部13内。墨水包7在与余量检测单元11连接之前预先填充被调整为高脱气度的状态的墨水。
当在袋体容纳部3中安装了墨水包7时,在挠性袋体7b前后的倾斜部7c、7d上安装树脂制的衬垫19。当袋体容纳部3的上面被密封膜15覆盖从而袋体容纳部3形成为密封室时,树脂制的衬垫19防止墨水包7在该密封室内晃动,同时防止在掉落时由于墨水包7内的墨水移动而导致压力集中在墨水包7的熔接部上。
在密封了袋体容纳部3以及检测单元容纳部13的敞开面的密封膜15上安装树脂制的盖21。当将树脂制的盖21覆盖到容器主体5上时,图中没有示出的卡合单元与容器主体5侧的卡合部卡合,从而盖21被固定在容器主体5上。
如图3b所示,在形成于间隔壁5a上的开口18的周围安装有作为连结部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余量检测单元11将可相对旋转地嵌合安装在检测单元嵌合部23。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嵌合部23具有两个弯曲的凸壁23a、23b,从而形成了由这些凸壁23a、23b来规定余量检测单元11的旋转中心的环状构造。
另外,如图3b所示,在靠近检测单元嵌合部23的位置上诸如与间隔壁5a垂直地竖直设置于检测单元容纳部13的间隔壁5b上,配置有用于防止嵌合在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上的余量检测单元11脱落的卡止槽24。
在覆盖检测单元容纳部13的前面侧的间隔壁、即容器主体5的前面壁5c上的与检测单元嵌合部23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由切口形成的开口26,以供余量检测单元11的安装操作使用。
如图2所示,在前面壁5c的两侧部上配置有定位孔27、28,当将墨盒1安装在盒安装部时,配置在盒安装部侧的定位销将插入所述定位孔27、28内。
一个定位孔27被设定成圆孔,另一个定位孔28被设定成沿容器主体5的宽度方向(图2的箭头X方向)细长的长孔。如此,通过将一个定位孔28形成为长孔,在确保定位精度的同时易于接受尺寸公差等。
在容器主体5的与圆孔的定位孔27接近的侧壁上的靠近前面的位置处配置有电路基板31,当将墨盒1安装在盒安装部上时,电路基板31与配置在盒安装部侧的连接端子接触来实现电连接。
该电路基板31将配置于其背面上的存储器元件和安装在余量检测单元11上的压电元件电连接到喷墨式记录装置侧的控制电路上,使得可从记录装置侧控制这些存储器元件和压电元件的动作。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余量检测单元11包括:作为被连结的部位的容器嵌合部35,该容器嵌合部35可相对旋转地与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参考图3)嵌合;固定单元37,该固定单元37在将容器嵌合部35嵌合至检测单元嵌合部23的状态下旋转余量检测单元11时起到向容器主体5上固定的作用;图中没有示出的内部流道,该内部流道经由与连接7a连接的连接针11a将挠性袋体7b内的墨水引至液体导出部9;以及图中没有示出的传感器,该传感器根据墨水向该内部流道内流入的状态(压力变动)来检测墨水余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嵌合部35具有两个弯曲的凸壁35a、35b,所述凸壁35a、35b相对于检测单元嵌合部23的凸壁23a、23b可拆装地形成,并可旋转地与所述凸壁23a、23b相嵌合,从而容器嵌合部35形成了通过上述的凸壁35a、35b来规定余量检测单元11的旋转中心的环状构造。
在以上的结构中,形成在间隔壁5a上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设置在液体余量检测单元11上的容器嵌合部35构成了将容器主体5和液体余量检测单元11以彼此可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的嵌合单元。
固定单元37包括突出设置在容器嵌合部35的外周上的卡止片38和设置在旋转移动的前端侧的卡合部39。
当如图5所示那样从将容器嵌合部35嵌套在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上的状态下如箭头(F)所示旋转了余量检测单元11时,卡止片38卡合在容器主体5侧的卡止槽24(参考图3)中,从而如图8和图10所示起到防止嵌合部向盒安装部侧脱离的作用。另一方面,当如图5所示那样从将容器嵌合部35嵌套在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上的状态下如箭头(F)所示旋转了余量检测单元11时,卡合部39与配置在容器主体5侧的卡合部卡合来限制旋转。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嵌合部35的旋转中心O1从连接针1a的中心O2向容器主体5的敞开面一侧偏离距离L而设定。
而且,设定旋转中心O1和中心O2的偏心量,以使得在将余量检测单元11的容器嵌合部35嵌套到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上并如图9和图10所示那样通过旋转余量检测单元11而完成了卡止片38向卡止槽24中的卡合时,连接针11a被定位于容纳在容器主体5的袋体容纳部3中的墨水袋7的连接口7a的大致中心处。
换句话说,通过设定,使得在余量检测单元11与容器主体5相嵌合的状态下,连接针11a处于作为从设置在间隔壁5a上的开口18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的偏心状态位置,并在余量检测单元11被结合在容器主体5上的状态下,连接针11a处于作为开口18的中心的中心状态位置,并且余量检测单元被形成为通过其旋转操作而在偏心状态位置与中心状态位置之间移动,以减小旋转轨迹。
根据以上说明的墨盒1,如图5~图7所示,在使余量检测单元11的容器嵌合部35嵌合在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中之后,当使余量检测单元11绕着嵌合部向图5所示的箭头(F)方向旋转时,突出设置在容器嵌合部35的外周上的卡止片38与容器主体5侧的卡止槽24卡合,并且卡合部39与容器主体5侧的卡合部卡合,从而余量检测单元11被固定在容器主体5上。
即,在使配置在相互连结的部位上的作为嵌合单元的彼此的嵌合部35、23嵌合之后,通过旋转余量检测单元11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够完成将余量检测单元11安装到容纳墨水包7的容器主体5上的作业,因此组装性能良好,并且通过提高组装性能,能够提高墨盒1的生产率。
而且,由于从连接针11a的中心O2处偏离设定了容器嵌合部35的旋转中心O1,因此能够将通过旋转操作卡合到容器主体5上的余量检测单元11的卡止片38的旋转轨迹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将配置在容器主体5侧的卡止槽24的位置更靠近余量检测单元11的旋转中心而配置,或者能够减少卡止槽24的深度,因此能够紧凑地形成容器主体5来防止墨盒1的尺寸变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中,当使余量检测单元11的容器嵌合部35嵌合在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中并通过旋转余量检测单元11来完成卡止片38向卡止槽24的卡合时,如图10所示,连接针11a被定位到容纳在容纳主体5的袋体容纳部3中的墨水包7的连接口7a的大致中心处。
因此,如图8所示,通过采用在通过旋转操作将余量检测单元11固定在容器主体5上之后将墨水包7放置到容器主体5的袋体容纳部3中的制造方法,能够将墨水包7的连接口7a与余量检测单元11的连接针11a简单地对准,从而容易连接余量检测单元11和墨水包7,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中,容器主体5的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余量检测单元11的容器嵌合部35均形成为通过一个以上的凸壁可相对旋转地嵌合到对方的环状构造中的结构,并且由于凸壁不连续地配置,因此,与构成将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容器嵌合部35相互嵌合的圆筒构造的时候相比,能够提高成型时的脱模性,容易制造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容器嵌合部35。
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容器嵌合部35的具体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嵌合部23和容器嵌合部35是通过两个凸壁形成的,但也可以通过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凸壁来形成限制旋转中心的环状构造。此外,代替凸壁,也可以通过一个以上的凹槽来形成限制对方的旋转中心的环状构造。
另外,通过图8可知,连接口7a的位置与液体导出部9的位置在图中的上下方向(图中箭头D的方向)上偏离,液体导出部9设置在作为相对于连接口7a偏离了的位置的偏置位置上。
而且,当实际将墨盒1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上来使用容器时是将图8的墨盒顺时针旋转90°的状态。所谓中心线S是指经过连接口7a的开口的中心,并在相对于连接口7a的开口面(或者,在容器主体5中安装连接口7a的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线。
由此,当使用容器时液体导出部9比墨水包7的连接口7a位于更靠上的位置,因而能够将直接施加到液体导出部9的压力降低其水位差的量,并防止墨水从液体导出部9溢漏。即,从连接口7a流出墨水的流道是从连接口7a朝着液体导出部9沿竖直方向上升的流道,在该上升的流道中,要从墨水的压力中减去墨水的重力,因此降低了施加在液体导出部9上的墨水的压力。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中,说明了将余量检测单元11的内部流道构成为形成在连接口7a和液体导出部9之间并沿着容器主体5的宽度方向(图2的箭头X方向)延伸的流道,并且作为设置在该流道的一部分上的附加功能部而设置了余量检测单元11的例子,但本发明的附加功能部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2所示的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墨盒100是如下的液体容器:在连接口7a和液体导出部9之间设置作为附加功能部的气泡捕获单元111,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中的余量检测单元11。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在墨盒100中,将内部流道121a、121b以及捕获室131构成为形成在连接口7a和液体导出部9之间并沿容器主体5的宽度方向(图12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流道,并且作为设置于该流道的一部分上的附加功能部而设置了气泡捕获单元111。
由此,墨水包7内以及内部流道121a内的墨水中的气泡不会随着墨水从液体导出部9供应到记录头,能够很好地维持记录头的印刷质量。即,即使由于浸入墨水包7的挠性袋体7b中的外部气体或从液体导出部9倒流的脱气度下降了的墨水等而在墨水包7内和内部流道121a内的墨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况下,流道内的气泡也会被捕获室131捕获,不会从内部流道121流向液体导出部9。
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墨盒1、100中,由于通过将液体导出部9设置在相对于连接口7a的中心线S偏离了的位置上而在连接口7a与液体导出部9之间形成向容器主体5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流道,因此能够使容器主体5的长度方向上扩大的尺寸最小,同时还能够在所述流道上紧凑地设置余量检测单元11、气泡捕获单元111等附加功能部。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容器的用途不限于喷墨式记录装置的墨盒,能够转用于具有液体喷射头的各种液体消耗装置上。
另外,作为具有液体喷射头的液体消耗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例举出: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色料喷射头的装置、在有机EL显示器和场致发光显示器(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具有电极材料(导电浆液)喷射头的装置、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具有试料喷射头的装置、印染装置、以及微喷射器等。

Claims (8)

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贮存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被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以及
余量检测单元,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余量状态,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的部位具有嵌合单元,所述嵌合单元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能够相对旋转来装卸,
所述余量检测单元具有液体导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单元包括:
在所述容器主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壁或凹槽的检测单元嵌合部;以及
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形成有与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相嵌合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凸壁或凹槽的容器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为环形的凸壁,所述容器嵌合部为能够旋转地嵌合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上的环形的凸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凹状的卡止槽;以及
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并与所述卡止槽卡合的卡止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单元中,
相对于为了连接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导出所述液体的连接口和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的连接针而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具有:
成为从所述开口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的偏心状态位置;以及成为所述开口的中心的中心状态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与所述容器嵌合部相嵌合的状态下成为所述偏心状态,
在所述检测单元嵌合部与所述容器嵌合部相结合的状态下成为所述中心状态。
7.一种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贮存液体的液体容纳部被容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以及
余量检测单元,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用于检测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余量状态,所述余量检测单元具有液体导出部,
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嵌合单元来嵌合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的嵌合步骤,其中所述嵌合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被连结的部位,并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能够相对旋转来装卸;
在所述嵌合步骤之后使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相对旋转来结合所述容器主体和所述余量检测单元的结合步骤;以及
在所述结合步骤之后连接所述余量检测单元和所述液体容纳部的连接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步骤中,相对于为了连接设置在所述液体容纳部上的导出所述液体的连接口和设置在所述余量检测单元上的连接针而设置在所述容器主体上的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成为从所述开口的中心偏离了的位置、即偏心状态位置,
在所述结合步骤中,相对于所述开口,所述连接针的位置成为中心位置、即中心状态位置。
CN2007800481688A 2006-12-26 2007-12-26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8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0225 2006-12-26
JP350225/2006 2006-12-26
JP2007073390A JP4967736B2 (ja) 2006-12-26 2007-03-20 液体収容容器
JP073390/2007 2007-03-20
PCT/JP2007/075000 WO2008084699A1 (ja) 2006-12-26 2007-12-26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8437A CN101568437A (zh) 2009-10-28
CN101568437B true CN101568437B (zh) 2012-08-22

Family

ID=3972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16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8437B (zh) 2006-12-26 2007-12-26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4967736B2 (zh)
CN (1) CN101568437B (zh)
AR (1) AR064453A1 (zh)
TW (1) TW2008407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53429B1 (ko) * 2012-08-10 2019-02-28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체 수용체, 액체 소비 장치, 액체 공급 시스템 및 액체 수용체 유닛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280A (ja) * 2000-05-18 2001-11-27 Seiko Epson Corp 取付構造体及び液体容器
CN1727188A (zh) * 2004-07-23 2006-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用于检测液体剩余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11383A (ja) * 2001-07-05 2003-01-1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280A (ja) * 2000-05-18 2001-11-27 Seiko Epson Corp 取付構造体及び液体容器
CN1727188A (zh) * 2004-07-23 2006-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和用于检测液体剩余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0718A (en) 2008-10-16
JP2008179119A (ja) 2008-08-07
JP2009298158A (ja) 2009-12-24
CN101568437A (zh) 2009-10-28
JP4967736B2 (ja) 2012-07-04
AR064453A1 (es) 2009-04-01
JP4968304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054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1590736B (zh)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US7997703B2 (en) Liquid container
CN100537244C (zh)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容器和制造液体检测装置的方法
CN101219604B (zh) 液体检测装置、液体储存容器、以及液体再填充方法
TWI402180B (zh) 液體供給系統及用於其之製造方法
CN202623510U (zh)
JP2008230214A (ja) 流体導出部のシール構造体及びシール方法並びに流体収容容器、再充填流体収容容器及びその再充填方法
CN101850660B (zh) 液体容器
US7748819B2 (en) Liquid storage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023247A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製造方法
CN101590733B (zh) 液体容纳体
JP4894506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CN101568437B (zh) 液体容纳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267495B2 (en) Liquid container with residual liquid quantity detecting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119853A (ja) 液体収容容器
RU2414355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жидкости
JP20011800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