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7626A -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7626A
CN101567626A CNA2009101349502A CN200910134950A CN101567626A CN 101567626 A CN101567626 A CN 101567626A CN A2009101349502 A CNA2009101349502 A CN A2009101349502A CN 200910134950 A CN200910134950 A CN 200910134950A CN 101567626 A CN101567626 A CN 101567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signal
switch
voltage
electric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1349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7626B (zh
Inventor
法拉·米海尔·丹·坡贝斯库-斯塔内斯缇
拉兹洛·利普赛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O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O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7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7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7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7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0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 H02M3/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e.g. potential divider using capacitors charged and discharged alternately by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e.g. charge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传输系统、电子系统及方法,其包括通过开关将电能从第一端传输到第二端;根据所述第一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的状态;以及利用所述开关来防止所述第二端的电平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采用本发明的电能传输系统、电子系统及方法能在对电路传输电能的同时,防止电平高于所述电路最大工作电平的信号出现在所述电路中。

Description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传统的机动应用中,呈现高电压尖峰(例如36V)的电压源可能被用来对机动系统供电。机动系统可能包括一些正常工作电压值(例如14.4V)低于高电压尖峰值(例如36V)的集成电路。高电压尖峰(例如36V)不适宜出现在额定电压值较低的集成电路中。因此,集成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值需要不低于该高电压尖峰值(例如36V),以实现电路的保护。这种集成电路可能成本较高。这样的机动系统的电能损耗相对比较高,且其功能效率相对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以在给电路传输电能的同时,防止高电压尖峰出现在所述电路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系统,其包括开关,用于将电能从第一端传输到第二端,并且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端的电平超过预定工作电平限值,其中所述开关的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被控制;以及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包括通过开关将电能从第一端传输到第二端;根据所述第一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的状态;以及利用所述开关来防止所述第二端的电平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其包括连接至被保护端的电路;以及对所述电路提供电能的电能传输电路。所述电能传输电路包括:开关,用于将所述电能从供电端传输到所述被保护端,并且用于防止所述被保护端的电平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其中所述开关的状态根据所述供电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被控制;以及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被保护端上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能传输系统利用开关将电能从供电端传输给电路,并根据供电端上的信号来控制开关的状态,以防止高于所述电路最大工作电平的电压尖峰出现在所述电路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特性和优点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系统的示例性方框图。
图1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系统的示例性电路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示例性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给出详细的说明。虽然本发明将结合实施例进行阐述,但应理解这并非意指将本发明限定于这些实施例。相反,本发明意在涵盖由后附权利要求项所界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所定义的各种可选项、可修改项和等同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将电能(例如供给电流、供给电压)传输给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的电能传输系统。电能传输系统可以接收来自供电端的供给信号,并输出一个已调整的信号给连接在被保护端上的集成电路。如果供给信号在该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上,那么已调整信号的电平可以约等于该供给信号的电平。因此,集成电路可以在其正常工作电平上正常工作。如果供给信号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电平上(即高于集成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平),该已调整信号可被调整至一个低于所述最大工作电平的预设电平上。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系统100的示例性方框图。电能传输系统100连接在第一端102和第二端106之间。第一端102与电源(未显示在图1A中)连接,并接收来自该电源的供给信号(例如供给电压VSP)。第二端106与一个或多个电路(比如说集成电路,未显示在图1A中)连接,并提供一个被调节信号VPT给所述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可以有一个最大工作电平VMAX。有利的是,电能传输系统100可以提供电压VPT以供电给所述集成电路,而同时可以防止高电压尖峰(例如,电平高于最大工作电平VMAX的电压尖峰)出现在第二端106上以保护所述集成电路。
电能传输系统100还包括将电能(例如供给电流ISP)从第一端102(此后称为供电端102)传输到第二端106(此后称为被保护端106)的开关104。通过根据供电端102上的供给信号VSP来控制开关104状态,开关104还可用于防止被保护端106出现电平超过/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例如最大工作电平VMAX)的现象。此外,电能传输系统100还包括连接至开关104的调节器110,用于根据供给信号VSP来调节被保护端106上的被调节信号VPT
开关104可以是但不限于一种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104的栅极104G通过调节器110连接至电荷泵120,漏极104D连接至供电端102,以及源极104S连接至被保护端106。如果供给电压VSP在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VNOR<VMAX),则开关104的栅-源(gate-source)电压V104GS以及栅-漏(gate-drain)电压V104GD可以设计成大于开关104的开启电压VT。栅-源电压V104GS和栅-漏电压V104GD可以设计成大于开关104的全导通电压VF。因此,开关104可被全导通,即电压VPT可以约等于供给电压VSP
如果供给电压电平VSP高于一预设电平VPRE2,则栅-源电压V104GS可以大于开启电压VT,而栅-漏电压V104GD则可以小于开启电压VT。这样,开关104可以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同时,调节器110可以调节电压VPT至一预设电平VPRE1(以后将详细说明)。因此,开关104的漏-源电压V104DS则等于供给电压电平VSP减去预设电平VPRE1(即,V104DS=VSP-VPRE1)。因此,开关104可以用于防止相对比较高的电平信号出现在被保护端106上。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电平VPRE1等于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因此,由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平VNOR供电的集成电路可正常工作。所述预设电平VPRE2可以设计成等于所述集成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平VMAX
当供给电压VSP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VPRE2时(例如等于正常工作电平VNOR时),开关104被全导通,因此电压VPT的电平约等于供给电压VSP的电平。此外,当供给电压VSP的电平高于预设电平VPRE2时,开关104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而调节器110可以调节电压VPT至一个不高于最大工作电平VMAX的电平上。比如说,调节器110可以调节电压VPT至所述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上。
有利的是,如果高于集成电路最大工作电平(例如16V、20V)的电压尖峰出现在供电端102上,集成电路也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一些最大工作电平(例如16V、20V)低于电压尖峰电平(例如36V)的集成电路运用于如机动应用等应用中,以减少成本和电能损耗,并且增加功能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能传输系统100还包括连接至被保护端106的电荷泵120。电荷泵120可以根据被保护端106上的信号VPT来产生驱动信号140,以控制开关104。举例说明,电荷泵120可以接收信号VPT、输入信号132和脉冲信号134(包括多个脉冲),然后产生驱动信号140,其中驱动信号140的电平VDR高于电平VPT加上开关104的开启电平VT(即,VDR>VPT+VT)。因此,开关104的栅-源电压V104GS可以大于其开启电压VT,并且开关104可被导通。
图1B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系统100’的示例性电路图。在图1B与图1A中标记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在此对这些元件不复赘述。
如图1B所示,调节器110可包括稳压管116。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给电压的电平VSP高于一预设电平VPRE2时,稳压管116可用于调节信号VPT至一个几乎恒定的电平。所述恒定电平小于最大工作电平VMAX。在一个实施例中,稳压管116经由晶体管114(例如NPN三极管)连接在地与被保护端106之间。晶体管114的集电极可以经由二极管138和电阻器136连接至供电端102。晶体管114的基极可以连接至被保护端106。晶体管114的发射极可以经由稳压管116连接至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开关104被导通时,供给电流ISP可对连接在被保护端106和地之间的电容器108进行充电。如果供给电压VSP不大于晶体管114的基极-发射极正向电压VBE(例如0.7V)加上稳压管116的反向击穿电压V116(即,VSP≤VBE+V116),并且开关104被全导通,那么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VPT可以约等于供给电压VSP。在这个实施例中,稳压管116处于截止状态。根据稳压管116和晶体管114的特性,如果供给电压VSP大于基极-发射极正向电压VBE加上反向击穿电压V116(即,VSP>VBE+V116),并且开关104被导通了,那么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VPT可保持在一个电平上,该电平等于基极-发射极正向电压VBE加上反向击穿电压V116(即,VPT=VBE+V116)。在这个实施例中,稳压管116被反向导通。
有利的是,可以调节稳压管116的反向击穿电压V116,使得电压电平VBE+V116不高于集成电路最大工作电平VMAX(例如16V、20V)。换句话说,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VPT可保持在(被调节在)所述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例如14.4V、15V)上。此外,当稳压管116被导通时,晶体管114和稳压管116可形成一个负反馈电路,从而增加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稳定性。举例来说,如果被保护端106上出现一个小的正向电压干扰ΔVPT(ΔVPT>0),那么晶体管114的集电极电流IC可以增加一个电流量ΔIC,所以栅极104G上的栅极电压V104G可以减少一个电压量ΔV104G。结果,电压VPT可以减小。因此,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波动ΔVPT可被减小。
电荷泵120包括接收输入信号132(例如,电平为V132的电压信号)的二极管126、接收脉冲信号134(包括多个脉冲)的反向器128,以及连接在二极管126的输出端142与反向器128的输出端146之间的电容器124。当脉冲信号134为高电平时,反向器128可在端点146上输出低(地)电平信号。因此,电容器124可由电平等于输入信号132的电平V132减去二极管126正向导通电压电平V126的电压VCHG充电(VCHG=V132-V126)。如图1B所示,反向器128可由电压VPT供电。因此,当脉冲信号134为低电平时,反向器128可在端点146输出电平为VPT的信号。此刻,端点142的电压电平就等于电容器124上的电压值加上端点146上的电平值VPT。二极管126此时被截止。
因此,端点142上的电压信号V142可以根据脉冲信号134的状态,交替地处在两个电平V142’和V142”上。更具体地说,当脉冲信号134为高电平时,电压电平V142’可以等于VCHG(即,V142’=VCHG=V132-V126)。当脉冲信号134为低电平时,电压电平V142”可以等于电压电平VPT加上VCHG(即,V142”=VPT+VCHG=VPT+V132-V126)。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104的栅极104G可以经由电阻器112和二极管118连接至端点142,因而开关104可以由电荷泵120产生的驱动信号140控制。在正常操作中,电压电平V142’可以低于栅极104G的电压电平V104G,而电压电平V142”可以高于供给电压电平VSP。如果端点142上的电压信号V142在电压电平V142”上(V142”=VPT+V132-V126),那么电压V142”可经由二极管118和电阻器112对栅极104G的栅电容充电。如果电压信号V142在电压电平V142’上(V142’=V132-V126),则栅极电压V104G可以保持恒定。这是因为,在正常操作中,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电平VPT可以低于电压电平VBE+V116,那么稳压管116可被截止。此外,栅极电压V104G可以大于供给电压VSP,那么二极管138可被截止。再者,栅极电压V104G可以大于电压V142’,那么二极管118可被截止。因此,电压V142”可周期性地对栅极104G的栅电容进行充电。
更具体地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开关104被导通时,供给电流ISP可对电容器108进行充电,并且被保护端106上的电压VPT可随之增加,而电压V142”(V142”=VPT+V132-V126)也可随之增加。如果电压V142”小于供给电压VSP,并且栅极电压V104G也小于供给电压VSP,那么栅极104G的栅电容可以只被供给电压VSP充电。如果电压V142”增加至一个大于供给电压VSP的值时,而栅极电压V104G仍小于供给电压VSP,那么根据脉冲信号134的状态,电压V142”和供给电压VSP可以交替地对栅极104G的栅电容进行充电。当栅极电压V104G增加至一个大于供给电压VSP的值时,栅极104G的栅电容可以只被电压V142”充电。
因此,在正常操作中,栅极电压V104G可以约等于电压电平V142”减去二极管118的正向导通电压V118(V104G=VPT+V132-V126-V118)。由于流经电阻器112的电流基本为零,电阻器112上的电压可忽略不计。
有利的是,可以调节输入信号132的电压电平,使得栅-源电压V104GS(V104GS=V104G-VPT=V132-V126-V118)大于开关104的开启电压VT(V132-V126-V118>VT)。栅-源电压V104GS还可大于开关104的全导通电压VF。换句话说,电荷泵120可以根据信号VPT来产生驱动信号140,以将开关104(全)导通。
在操作中,当电能传输系统100’上电时,被保护端106上的信号VPT可为低电平(例如0V)。在一个实施例中,来自供电端102的供给电压VSP可以等于正常工作电压VNOR(例如14.4V),那么经由电阻器136和二极管138,开关104可以被供给电压VSP打开,并且可以工作在放大区。因此,供给电压VSP可以经由开关104对电容器108进行充电,并且电压电平VPT可以增加。
同时,端点142上的电压电平V142”(V142”=VPT+V132-V126)也在增加,直到电压VPT增加至供给电压电平VSP时停止。此刻,开关104可工作在欧姆区(可变电阻区)并且被电荷泵120全导通。因此,电压电平VPT可约等于供给电压VSP。那么,前面所述的集成电路可工作在正常工作电平上VNOR(例如14.4V)。在正常操作中,电压电平VPT可低于电压电平VBE+V116,即稳压管116可被截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电压尖锋(例如36V)出现在供电端102,比如说供给电压VSP在相对比较高的电平上,稳压管116可被反向导通,并且电压电平VPT可保持在电压电平VBE+V116上。同时,开关104可工作在放大区。因此,落在开关104上的电压可以等于供给电压VSP减去电压VPT,并且电压尖锋可被防止出现在被保护端106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压电平VBE+V116可被设计成等于正常工作电压VNOR(例如14.4V),或者高于正常工作电压VNOR(例如14.4V)且小于预设电平VPRE2(例如16V)。由于电压VPT可以保持在电平VBE+V116上,前面所述的集成电路可以不暴露在高电压尖锋(例如36V)中并且可以正常工作。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能传输的示例性方法流程图200。以下将结合图1A和图1B对图2进行描述。
在步骤202中,开关104可用于将电能(例如供给电流ISP或供给电压VSP)从供电端102传输到被保护端106。因此,连接至被保护端106的集成电路可由被保护端106上的信号VPT供电。
在步骤204中,调节器110可用于根据供电端102上的供给信号VSP来调节被保护端106上的信号VPT。举例说明,如果电平高于所述集成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平VMAX的电压尖锋出现在供电端102,调节器110可以将信号VPT保持在所述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上。
在步骤206中,可根据供给信号VSP来控制开关104的状态。举例说明,如果供给信号VSP处在所述集成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平VNOR上,开关104可被全导通。如果供给信号VSP处在相对比较高的电平上(例如36V),开关104可工作在放大区(饱和区)。因此,如步骤208所述,开关102可用于防止被保护端106出现高于最大工作电平VMAX的电平。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带有电能传输系统100(100’)的电子系统300的示例性方框图。在图3、图1A以及图1B中标记相同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在此对这些元件不复赘述。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302可以连接至被保护端106,并且可以经由电压转换器306和电能传输系统100接收来自电源304(例如电池、适配器)的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源304可能提供高电压(例如36V、42V、48V)。电压转换器306可以接收来自电源304的高电压,并产生集成电路302正常工作电平VNOR(例如14.4V)的电压给电能传输系统100。同时,开关104可被电荷泵120全导通,那么信号VPT可处在正常工作电平VNOR上。因此,由信号VPT供电的集成电路302可以正常工作。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当电子系统300刚被启动时),电能传输系统100可能会接收到来自供电端102的电压尖锋(例如36V、42V、48V)。如果电能传输系统100接收到来自供电端102的电压尖锋(例如36V、42V、48V),开关104可以工作在放大区。结果,调节器110可以将信号VPT保持在一个低于预设电平VPRE2的电平上,并且落在开关104上的电压可以等于电压尖峰的电平(例如36V、42V、48V)减去电压VPT的电平。因此,可以防止所述电压尖峰出现在集成电路302中。
除此之外,电子系统300可以包括由电源304直接供电的一个或多个机动元件308。举例说明,机动元件308可以是但不限于一种引擎、电动交通工具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成电路302可用于控制机动元件308。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系统,可以将电能传输给集成电路,同时可以防止电压尖峰出现在这些集成电路中。所述电能传输系统可被使用在很多应用中,例如,电动脚踏车、电动轿车(电动交通工具)等等。所述电能传输系统可应用在一些电子/电力系统中。这些电子/电力系统可以由高电压供电,并且包括一些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的最大工作电压电平可以低于所述高电压的电平,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功能损耗,并且增加功能效率。
虽然之前的说明和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后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和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增补、修改和替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工作要求在不背离发明准则的前提下在形式、结构、布局、比例、材料、元素、组件及其它方面有所变化。因此,在此披露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之范围由后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界定,而不限于此前之描述。

Claims (22)

1.一种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用于将电能从第一端传输到第二端,并且用于防止所述第二端的电平超过预定工作电平限值,其中所述开关的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被控制;以及
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与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连接至具有一个预设工作电平限值的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至一个不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的电平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其特征还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预设电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在放大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的电平约等于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所述开关被全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传输系统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第二端的电荷泵,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来产生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稳压管,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至一个不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的电平上。
10.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开关将电能从第一端传输到第二端;
根据所述第一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
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的状态;以及
利用所述开关来防止所述第二端的电平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连接至具有一个工作电平限值的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至一个不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的电平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其特征还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预设电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在放大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调节所述第二端上的信号至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将所述开关全导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被调节的信号来产生驱动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驱动信号来控制所述开关。
17.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至被保护端的电路;以及
对所述电路提供电能的电能传输电路,所述电能传输电路包括:
开关,用于将所述电能从供电端传输到所述被保护端,并且用于防止所述被保护端的电平高于预定工作电平限值,其中所述开关的状态根据所述供电端上的供给信号来被控制;以及
连接至所述开关的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给信号来调节所述被保护端上的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被保护端上信号至一个不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的电平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其特征还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高于预设电平,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工作在放大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供给信号的电平低于预设电平,所述开关被全导通。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系统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被保护端的电荷泵,用于根据所述被保护端上的信号来产生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稳压管,用于调节所述被保护端上的信号至一个不高于所述预定工作电平限值的电平上。
CN2009101349502A 2008-04-16 2009-04-15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Active CN101567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38508P 2008-04-16 2008-04-16
US61/124,385 2008-04-16
US12/418,269 US8098469B2 (en) 2008-04-16 2009-04-03 Electricity delivery system
US12/418,269 2009-04-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7626A true CN101567626A (zh) 2009-10-28
CN101567626B CN101567626B (zh) 2012-10-10

Family

ID=4120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49502A Active CN101567626B (zh) 2008-04-16 2009-04-15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8469B2 (zh)
CN (1) CN101567626B (zh)
TW (1) TWI37061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2296A (zh) * 2013-06-21 2014-12-24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能传输设备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05870903A (zh) * 2010-09-06 2016-08-17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耐受高电压的输出入电路与相关装置
CN110707676A (zh) * 2019-11-12 2020-01-17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荷泵的浪涌抑制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180B (zh) * 2010-07-16 2015-12-09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电荷泵输出电压调节电路
US8619400B2 (en) * 2011-05-12 2013-12-31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ircuitry to prevent overvoltage of circuit systems
US11770000B2 (en) 2018-12-28 2023-09-2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Input voltage limiter for a microcontrol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2713A (en) * 1970-03-16 1971-06-01 Amp Inc Overcurrent and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 voltage regulator
IT1205095B (it) * 1987-06-25 1989-03-10 Sgs Microelettronica Spa Regolatore di tensione di tipo serie a bassa caduta di tensione,in circuito integrato,con transistore pnp di potenza protetto contro le sovratensioni e le sovracorrenti
US6111737A (en) * 1998-03-31 2000-08-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nternal 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US6201375B1 (en) * 2000-04-28 2001-03-13 Burr-Brown Corporation Overvoltage sensing and correction circuitry and method for low dropout voltage regulator
US6559689B1 (en) * 2000-10-02 2003-05-06 Allegro Microsystems, Inc. Circuit providing a control voltage to a switch and including a capacitor
JP4506303B2 (ja) * 2003-08-29 2010-07-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装置
JP4435597B2 (ja) 2004-02-18 2010-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供給装置
KR20060130310A (ko) * 2005-06-14 2006-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460929B2 (en) * 2006-05-01 2008-12-02 Agere Systems Inc. Integrated current fault controller
JP2008005148A (ja) 2006-06-21 2008-01-10 Nec Electronics Corp スイッチ素子駆動回路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0903A (zh) * 2010-09-06 2016-08-17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耐受高电压的输出入电路与相关装置
CN104242296A (zh) * 2013-06-21 2014-12-24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能传输设备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04242296B (zh) * 2013-06-21 2017-01-11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能传输设备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10707676A (zh) * 2019-11-12 2020-01-17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荷泵的浪涌抑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70616B (en) 2012-08-11
CN101567626B (zh) 2012-10-10
TW201004145A (en) 2010-01-16
US20090262478A1 (en) 2009-10-22
US8098469B2 (en) 2012-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4175B2 (en) Converter topology with adaptive power path architecture
CN101079576B (zh) 用于提供对电源调节器的开关的系统
CN101567626B (zh) 电能传输系统、方法及电子系统
CN101872207B (zh) 电压调节器电路
EP1376836A2 (en) Quick-start DC-DC co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US7696736B2 (en) Buck DC to DC converter and method
CN103296717A (zh) 电池充电系统
CN108173425A (zh) 一种启动电路
US20190207505A1 (en) Multilevel converter using node voltage track and control
CN105186859B (zh) 开关变换器及对其输出端子放电的方法
CN104065251A (zh) 具有受控栅极放电电流的驱动器电路
CN203251283U (zh) 用于对具有漏极和源极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进行放电的电路以及用于驱动器的电路
CN109669504B (zh) 一种tl431应用供电线路结构及稳压方法和应用
EP3208940A1 (en) A driver circuit, correspond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1364797B (zh) 一种有源电压箝制栅极驱动电路
US7830168B2 (en) Temperature variance nullification in an inrush current suppression circuit
US6801063B1 (en) Charge compensated bootstrap driving circuit
WO2022129943A1 (en) Three output dc voltage supply with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CN114244082A (zh) 一种驱动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09524944B (zh) 一种直流风机驱动器的保护电路
CN114792970A (zh) 防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US6924626B2 (en) Bootstrap capacitor charge circuit with limited charge current
CN214474533U (zh) 一种上电控制电路和板卡系统
CN112068629B (zh) 一种稳压电源电路以及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110764563B (zh) 电压调节电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