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7692B -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57692B
CN101557692B CN2009101437541A CN200910143754A CN101557692B CN 101557692 B CN101557692 B CN 101557692B CN 2009101437541 A CN2009101437541 A CN 2009101437541A CN 200910143754 A CN200910143754 A CN 200910143754A CN 101557692 B CN101557692 B CN 1015576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nner
screw rod
slide block
handle bar
access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437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57692A (zh
Inventor
李运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437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57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57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7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57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57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ip Switch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包括拉手条本体和扳手,还包括:螺杆和滑块,所述螺杆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运动,以固定所述扳手。本发明通过螺杆作用于滑块,使滑块对扳手进行固定,在无法安装松不脱螺钉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扳手的固定,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产品的机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机箱配套使用的拉手条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讯产品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通过多模块电路板设计可同时实现多种功能。目前通用的模块化设计中,通讯产品的机箱支持一个或多个拉手条,以提高产品集成度。拉手条是一种用于固定模块电路板的托盘结构,各模块电路板与拉手条结合,通过拉手条上的扳手以推拉形式与机箱内的电路主板构成可拔插的活动连接结构,以实现模块电路板在机箱内的快速更换,达到大幅度扩展通讯产品功能的目的。通讯产品中的拉手条组件结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使模块电路板之间的电器连接可靠和稳固,提供良好的电连接环境,操作快捷、省力,便于安装和维护。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包括拉手条本体110、松不脱螺钉120和扳手130。其中,拉手条本体110用于支撑模块电路板,高度一般为1.6inch或1.8inch。松不脱螺钉120安装在拉手条本体110的前板111上,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活动螺杆实现与机箱的固定,使拉手条本体110能够与机箱紧密接触,避免由于振动而松动的可能。扳手130与拉手条本体110连接,用于辅助拉手条本体110插入和拔出机箱,并实现助力的目的。
具体地,扳手130也安装在拉手条本体110的前板111上,位于松不脱螺钉120的下方,扳手130一端向前板111的两侧伸出,该端具有卡扣或者卡爪。机箱上与前板111两侧相应的侧边框位置具有缺口或柱销,分别与卡扣或卡爪相配合。安装拉手条本体110时,沿滑道将安装模块电路板后的拉手条本体110推入机箱一定距离后,扳手130上的卡扣或卡爪扣入机箱上对应的缺口或柱销,然后以缺口或柱销为支点,旋转扳手130,将拉手条本体110插入机箱;拆卸拉手条本体110时,反方向旋转扳手130,使卡扣与缺口(或卡爪与柱销)脱开连接,再拉动扳手130即可将拉手条本体110拖出机箱。
现有技术的拉手条组件结构中,松不脱螺钉直接安装在拉手条本体110上,当拉手条本体110高度降低后,拉手条本体110的前板111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松不脱螺钉,拉手条本体110插入机箱后处于非固定状态,拉手条组件与机箱之间相对活动,严重影响到通讯产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在不安装松不脱螺钉的情况下实现对扳手的固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包括拉手条本体和扳手,还包括:螺杆和滑块,所述螺杆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滑块包括螺孔,所述螺杆包括螺纹,所述螺杆的螺纹与所述滑块的螺孔配合,带动所述滑块平滑移动以固定所述扳手。
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扳手包括第二卡接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所述滑块的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扳手的第二卡接部接触,对所述扳手施加压力,并固定所述扳手;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所述滑块的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扳手的第二卡接部脱离接触,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使所述扳手脱离固定。
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腰形槽,所述腰形槽用于控制所述滑块的行程。
优选地,所述腰形槽包括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腰形槽与所述机箱滑道上的销钉配合,使所述滑块与所述机箱滑道连接,所述滑块将所述扳手完全固定时,所述销钉的圆柱面与所述第一圆弧相切;所述滑块完全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时,所述销钉的圆柱面与所述第二圆弧相切。
优选地,所述扳手包括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同时与所述机箱滑道的前板卡接,使所述扳手与所述机箱滑道固定。
优选地,所述螺杆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机箱滑道的U形槽配合,使所述螺杆只能旋转,不能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包括拉手条本体和扳手,还包括:螺杆和杠杆,所述螺杆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与所述杠杆连接;
所述杠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螺孔结构,所述螺杆包括螺纹,所述螺杆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孔结构的配合作用于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杠杆旋转,使得所述第二端作用于所述扳手以固定所述扳手。
优选地,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螺杆对所述第一端施加压力,使所述杠杆逆时针旋转,并使所述第二端对所述扳手施加压力,并固定所述扳手;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螺杆消除对所述第一端的压力,使所述杠杆顺时针旋转,并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扳手脱离接触,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使所述扳手脱离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螺杆作用于滑块或杠杆,使滑块或杠杆对扳手进行固定,在无法安装松不脱螺钉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扳手的固定,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销钉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扳手的第二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进入机箱孔时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拉手条组件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拉手条组件拆卸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其核心思想为通过螺杆作用于滑块,使滑块对扳手进行固定,该滑块的第一卡接部与扳手的第二卡接部配合,实现固定扳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螺杆作用于杠杆,使杠杆对扳手进行固定,该杠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螺杆作用于杠杆的第一端,使该第一端带动第二端对扳手进行固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包括拉手条本体210、扳手220、螺杆230、滑块240和销钉260,其中,滑块240包括第一卡接部241,扳手220包括第二卡接部221。
拉手条本体210和滑块240分别位于机箱滑道250的两侧,当拉手条本体210在扳手220的助力下插入到机箱的特定位置后,扳手220处于转动状态,当扳手220旋转到位后,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进入机箱孔270中,与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相对应。
螺杆230穿过机箱滑道250的前板251与滑块240连接,滑块240在螺杆230的作用下运动,使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和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相配合,以固定扳手220。
另外,滑块240通过位于机箱滑道250上的销钉260与机箱滑道250连接,螺杆230与机箱滑道250的U形槽252配合。
如图3为本发明中的滑块240的结构示意图,滑块240包括第一卡接部241、螺孔242和腰形槽243,其中,腰形槽243包括第一圆弧244和第二圆弧245,用于控制滑块240的行程。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的螺杆230的结构示意图,螺杆230包括螺杆头231、定位槽232和螺纹233。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的销钉260的结构示意图,销钉260包括帽檐平面261、圆柱面262和轴263。
滑块240的腰形槽243与销钉260配合,使滑块240与机箱滑道250连接。滑块240将扳手220完全固定时,与滑块240连接的销钉260的圆柱面262与第一圆弧244相切;滑块240完全消除对扳手220的压力时,滑块240处于初始位置,销钉260的圆柱面与第二圆弧245相切。
螺杆230通过定位槽232与机箱滑道250的U形槽252配合,螺杆230的结构设计使得它与U形槽252配合后不能前后移动,从而保证滑块240能够前后移动。具体地,旋转螺杆头231时,螺杆230的螺纹233与滑块240的螺孔242配合,带动滑块240平滑移动,从而实现对扳手220的压紧和松开。
销钉260通过轴263铆接在机箱滑道250上,不会移动;销钉260的帽檐平面261与滑块240表面接触,避免滑块240出现翘曲的现象。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扳手220的结构示意图,扳手220包括第二卡接部221、转轴222、第三卡接部223和第四卡接部224。其中,第二卡接部221、转轴222和第四卡接部224处于可旋转状态。
当拉手条本体210在扳手220的助力下插入到机箱的特定位置、扳手的第三卡接部223与机箱滑道250的前板251紧贴后,可以继续推动扳手220,使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和第四卡接部224进入机箱孔270中。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和第四卡接部224进入机箱孔270时的俯视图,第二卡接部221进入机箱孔270后,与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相对应。通过旋转螺杆230的头部,可以使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与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紧贴,将第二卡接部221和第四卡接部224固定在机箱孔270中,并使转轴222无法旋转;同时,第三卡接部223和第四卡接部224同时与机箱滑道250的前板251卡接,使扳手220与机箱滑道250固定,从而实现固定扳手220的目的。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拉手条组件安装过程示意图。当拉手条本体210在扳手220的助力下插入到特定位置后,扳手220处于转动状态,当扳手220旋转到位,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进入机箱孔270中,与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相对应。在机箱滑道250的前方沿第一方向旋转螺杆230的头部,可以使滑块240在螺杆230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与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接触,对第二卡接部221施加压力,将第二卡接部221固定在机箱孔270中,实现固定扳手220的目的,从而使整个拉手条组件无法在机箱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230旋转的第一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该第一方向决定于螺孔242和螺杆230的螺纹233的方向。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中的拉手条组件拆卸过程示意图。将拉手条组件完全固定后,在机箱滑道250的前方沿第二方向旋转螺杆230的头部,可以使滑块240在螺杆230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滑块240的第一卡接部241与扳手220的第二卡接部221脱离接触,消除第一卡接部241对第二卡接部221的压力,使第二卡接部221可以从机箱孔270中脱离,使扳手220脱离固定,从而使整个拉手条组件可以在机箱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230旋转的第二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该第二方向决定于螺孔242和螺杆230的螺纹233的方向。
本发明通过螺杆230作用于滑块240,使滑块240固定扳手220,在无法安装松不脱螺钉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拉手条组件的固定,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示意图,包括拉手条本体360、扳手310、螺杆320和杠杆330,其中,杠杆330包括第一端331、支点332和第二端333,扳手310包括第一卡接部311、第二卡接部312和第三卡接部313。
拉手条本体360和杠杆330分别位于机箱滑道340的两侧,当拉手条本体360在扳手310的助力下插入到机箱的特定位置后,扳手310处于可转动状态,将扳手310旋转到位后,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进入机箱孔350中,与杠杆330的第二端333相对应。
螺杆320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341与杠杆330连接,该杠杆330在螺杆320的作用下旋转,使杠杆330的第二端333和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相配合,以固定扳手310。
具体地,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上设置有与螺杆320配合的螺孔结构334,螺杆320通过与螺孔结构334的配合,作用于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使第一端331带动第二端333运动,将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和第三卡接部313固定在机箱孔350中;同时,第二卡接部312和第三卡接部313同时与机箱滑道340的前板341卡接,使扳手310与机箱滑道340固定,从而实现固定扳手310的目的。
另外,螺杆320与机箱滑道340的U形槽342配合,螺杆320的结构设计使得它与U形槽342配合后不能前后移动,从而保证螺孔结构334和杠杆330的第一端331能够前后移动。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拉手条组件安装过程示意图。当拉手条本体360在扳手310的助力下插入到特定位置后,扳手310处于转动状态,当扳手310旋转到位,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进入机箱孔350中,与杠杆330的第一端331相对应。沿第一方向旋转螺杆320的头部,可以使螺杆320带动螺孔结构334向远离螺杆320的方向上移动,由于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与螺孔结构334连为一体,因此,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也随螺孔结构334向远离螺杆320的方向上移动,杠杆330逆时针旋转,杠杆330的第二端333对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施加压力,将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固定在机箱孔350中,从而实现固定扳手310的目的,从而使整个拉手条组件无法在机箱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320旋转的第一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该第一方向决定于螺孔334和螺杆320的螺纹的方向。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种拉手条组件拆卸过程示意图。将拉手条组件完全固定后,沿第二方向旋转螺杆320的头部,可以使螺杆320带动螺孔结构334向靠近螺杆320的方向上移动,由于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与螺孔结构334连为一体,因此,杠杆330的第一端331也随螺孔结构334向靠近螺杆320的方向上移动,杠杆330顺时针旋转,杠杆330的第二端333与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脱离接触,消除第二端333对扳手310的第一卡接部311的压力,使第一卡接部311可以从机箱孔350中脱离,使扳手310脱离固定,从而使整个拉手条组件可以在机箱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螺杆320旋转的第二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该第二方向决定于螺孔334和螺杆320的螺纹的方向。
本发明通过螺杆作用于杠杆330,使杠杆330固定扳手310,在无法安装松不脱螺钉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拉手条组件的固定,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包括拉手条本体和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和滑块,所述螺杆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与所述滑块连接;
所述滑块包括螺孔,所述螺杆包括螺纹,所述螺杆的螺纹与所述滑块的螺孔配合,带动所述滑块平滑移动以固定所述扳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扳手包括第二卡接部,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所述滑块的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扳手的第二卡接部接触,对所述扳手施加压力,并固定所述扳手;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螺杆的作用下平滑移动,使所述滑块的第一卡接部与所述扳手的第二卡接部脱离接触,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使所述扳手脱离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腰形槽,所述腰形槽用于控制所述滑块的行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槽包括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腰形槽与所述机箱滑道上的销钉配合,使所述滑块与所述机箱滑道连接,所述滑块将所述扳手完全固定时,所述销钉的圆柱面与所述第一圆弧相切;所述滑块完全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时,所述销钉的圆柱面与所述第二圆弧相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包括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和所述第四卡接部同时与所述机箱滑道的前板卡接,使所述扳手与所述机箱滑道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机箱滑道的U形槽配合,使所述螺杆只能旋转,不能移动。
7.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包括拉手条本体和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杆和杠杆,所述螺杆穿过机箱滑道的前板与所述杠杆连接;
所述杠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螺孔结构,所述螺杆包括螺纹,所述螺杆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螺孔结构的配合作用于所述第一端,带动所述杠杆旋转,使得所述第二端作用于所述扳手以固定所述扳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拉手条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螺杆对所述第一端施加压力,使所述杠杆逆时针旋转,并使所述第二端对所述扳手施加压力,并固定所述扳手;沿第二方向旋转所述螺杆的头部时,所述螺杆消除对所述第一端的压力,使所述杠杆顺时针旋转,并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扳手脱离接触,消除对所述扳手的压力,使所述扳手脱离固定。
CN2009101437541A 2009-05-26 2009-05-26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Active CN101557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37541A CN101557692B (zh) 2009-05-26 2009-05-26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437541A CN101557692B (zh) 2009-05-26 2009-05-26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7692A CN101557692A (zh) 2009-10-14
CN101557692B true CN101557692B (zh) 2012-02-08

Family

ID=41175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37541A Active CN101557692B (zh) 2009-05-26 2009-05-26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57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4000A (zh) * 2011-12-23 2012-06-13 苏州工业园区新凯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卡槽式自锁螺母
CN107666810A (zh) * 2017-11-09 2018-02-06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带助拔功能的印制板快速拆装锁紧机构
CN113271745B (zh) * 2019-10-28 2023-09-12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助力器模组、电源模块和电气变换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324A (zh) * 2004-07-20 2006-02-15 株式会社优伯 基板组件
CN200947193Y (zh) * 2006-06-14 2007-09-12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电信运算架构板卡的把手结构
CN201229531Y (zh) * 2008-06-17 2009-04-2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换式电子模块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5324A (zh) * 2004-07-20 2006-02-15 株式会社优伯 基板组件
CN200947193Y (zh) * 2006-06-14 2007-09-12 凌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电信运算架构板卡的把手结构
CN201229531Y (zh) * 2008-06-17 2009-04-29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抽换式电子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57692A (zh) 2009-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4299B2 (en) Component quick release
EP2110906B1 (en) Racking mechanism for a circuit breaker
CN101556489B (zh) 锁扣装置
CN101557692B (zh) 一种拉手条组件结构
US9583877B1 (en) Insertion-extraction device for circuit card assemblies resident to the circuit receiving side
CN101522007A (zh) 滑轨固定装置
US20110100935A1 (en) Rail device and server
US10172254B2 (en) Handle lock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2984911B (zh) 电子设备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01515191A (zh) 功能模组固定装置
US9261230B2 (en) Connection system for connec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n aircraft, to a test unit
CN204028764U (zh) 固定机构及具有固定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1842864A (zh) 模块式电气断路器
CN104124635A (zh) 低压配电柜抽屉操作联锁机构
US20080117603A1 (en) Installation mechanism
KR101555553B1 (ko) 인출형 기중차단기의 인출 방지장치
CN102833977B (zh) 一种可拔插模块及服务器
CN208970916U (zh) 一种进料穿胶壳集成及端子机
CN204361017U (zh) 一种轴加工用定位工装
CN210272992U (zh) 线束翻编织层机构
CN217544486U (zh) 一种断路器拆卸工具
CN219980016U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加工工装
CN213242417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扭簧式安装机构
KR20190065596A (ko) 차단기용 인출입 장치
CN216561345U (zh) 一种具有补光功能摄像头安装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