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9165B -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9165B
CN101539165B CN2009101284349A CN200910128434A CN101539165B CN 101539165 B CN101539165 B CN 101539165B CN 2009101284349 A CN2009101284349 A CN 2009101284349A CN 200910128434 A CN200910128434 A CN 200910128434A CN 101539165 B CN101539165 B CN 101539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shaft component
arm portion
cam member
biaxial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84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9165A (zh
Inventor
远藤功
高桥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ai Putelake Co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539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9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双轴铰链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形成第一旋转轴;第一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一壳体的固定部分,并被设置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第一轴构件;第二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二壳体的固定部分,并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形成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旋转轴;以及第二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将第一旋转轴机构连接到第二旋转轴机构,使得第一旋转轴机构可围绕第二旋转轴机构的第二旋转轴旋转。

Description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轴铰链及移动终端装置,例如适用于包含能够使得壳体可以开合的铰链部分的移动电话、PHS(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装置、移动游戏装置、笔记本个人电脑装置等。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两个旋转轴的双轴铰链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对用于限制各个旋转轴的旋转的凸轮构件进行偏置(bias)的偏置构件所占据的空间被减小以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并且其中,用于容纳电连接设置到上壳体的电部件与设置到下壳体的电部件的束线(harness)或柔性板的空间可以被省略以减小铰链装置的尺寸。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05-198062(专利文献1,第8-9页,图5)公开了一种折叠型移动电话,其具有三种功能,即上壳体的沿纵向的开/合功能、上壳体的沿侧向的开/合功能以及上壳体在从内向外翻转情况下折叠的功能。
该折叠型移动电话具有由单独的第一铰链单元和第二铰链单元构造的铰链单元。第一铰链单元具有用于以可相对于下壳体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一铰链单元的第一旋转轴和用于以可相对于第一铰链单元旋转的方式支撑第二铰链单元的第二旋转轴。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以相互垂直的方式布置。第二铰链单元具有第三旋转轴,该第三旋转轴用于以可相对于第二铰链单元旋转的方式支撑上壳体。第三旋转轴垂直于第二旋转轴布置。利用这样的结构,上壳体可以围绕三个旋转轴(即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和第三旋转轴)的各个方向旋转。
发明内容
然而,在诸如设置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折叠型移动电话的上述铰链单元之类的具有多个相互垂直的旋转轴的铰链装置中,沿各个旋转轴设置了多个弹簧,用于对旋转限制凸轮施压。换句话说,在允许壳体的侧向打开和纵向打开的双轴铰链装置中,沿用于纵向打开的旋转轴设置了用于限制纵向打开的弹簧,以对限制纵向打开的凸轮施压。此外,沿用于侧向打开的旋转轴设置了用于限制侧向打开的弹簧,以对限制纵向打开的凸轮施压。
这自然意味着在铰链装置中包含用于安装多个弹簧的空间,并且该空间增大了铰链装置的尺寸。结果,阻碍了设置有该铰链装置的装置的尺寸减小。
此外,在折叠型移动电话中,设置在上壳体中的诸如液晶显示单元之类的电部件和设置在下壳体中的诸如电路板之类的电部件被电连接。因此,用于连接两个壳体的电部件的束线或柔性板被穿过铰链装置设置。这意味着用于容纳束线或柔性板的空间被包含在铰链装置中,而包含该空间导致铰链装置尺寸增大的问题。铰链装置尺寸增大导致铰链装置从壳体明显突出。结果,铰链装置可能导致无线电干扰。
考虑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期望提供一种具有分别用于纵向旋转和侧向旋转的两个轴的双轴铰链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对用于限制各个旋转轴的旋转的凸轮构件进行偏置的偏置构件所占据的空间被减小以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并且其中,用于容纳电连接设置到上壳体的电部件与设置到下壳体的电部件的束线或柔性板的空间可以被省略以减小铰链装置的尺寸,由此防止由铰链装置的尺寸增大导致的无线电干扰等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轴铰链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形成第一旋转轴;第一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一壳体的固定部分,并被设置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第一轴构件;第二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二壳体的固定部分,并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形成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第二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将第一旋转轴机构连接到第二旋转轴机构,使得第一旋转轴机构可围绕第二旋转轴机构的第二旋转轴旋转。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装置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经由双轴铰链装置彼此连接以能够纵向和侧向打开。鉴于上述问题,移动终端装置包括双轴铰链装置,所述双轴铰链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形成第一旋转轴;第一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一壳体的固定部分,并被设置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第一轴构件;第二旋转轴机构,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二壳体的固定部分,并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形成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第二臂部分,其被构造成将第一旋转轴机构连接到第二旋转轴机构,使得第一旋转轴机构可围绕第二旋转轴机构的第二旋转轴旋转。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第一轴构件和设置到第二旋转轴机构的第二轴构件都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因此,线缆、柔性板等可以穿过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各自的内孔来设置。因此,不必在双轴铰链装置中设置用于布线线缆等的空间。因此,可以消除布线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双轴铰链装置可以还包括:第一凸轮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第二臂部分接触,以限制第一臂部分的旋转位置;第一偏置装置,用于对第一凸轮构件进行偏置,使得第一凸轮构件与第二臂部分接触;第二凸轮构件,其被构造成与第二臂部分接触,以限制第二臂部分的旋转位置;以及第二偏置装置,用于对第二凸轮构件进行偏置,使得第二凸轮构件与第二臂部分接触。此外,至少第二偏置装置包括盘簧。这样的构造解决了上述问题。
与利用弹簧作为偏置构件的构造比较,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以显著减小偏置构件占据的空间。因此,由于该空间的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第一轴构件和设置到第二旋转轴机构的第二轴构件都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因此,线缆、柔性板等可以穿过第一轴构件和第二轴构件各自的内孔来设置。因此,不必在双轴铰链装置中设置用于布线线缆等的空间。因此,可以消除布线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使用盘簧作为对用于限制旋转位置的凸轮构件进行偏置的偏置装置。因此,与利用弹簧作为偏置构件的构造比较,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显著减小偏置构件占据的空间。因此,由于该空间的减小,双轴铰链装置的尺寸可以被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纵向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侧向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是设置到根据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双轴铰链单元的透视图;
图4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一轴构件的透视图;
图5是双轴铰链单元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6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一凸轮构件的透视图;
图7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二轴构件的透视图;
图8是形成用于双轴铰链单元的侧向打开的旋转轴的各个构件的透视图;
图9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三轴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二凸轮构件的透视图;
图11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二臂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设置到双轴铰链单元的第二臂部分的另一透视图;以及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双轴铰链单元的纵向打开中执行的旋转角度的限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折叠型移动电话,其能够允许壳体的纵向打开和侧向打开。
移动电话的构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纵向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在侧向打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如图1和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双轴铰链单元3。上壳体1设置有诸如液晶显示单元和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单元的显示单元。下壳体2设置有包括旋转操作键和数字键等的操作单元。双轴铰链单元3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能够围绕彼此大致垂直的各旋转轴沿纵向(即纵向打开状态)以及沿侧向(即侧向打开状态)开/合。
双轴铰链单元的构造:
如图3所示,双轴铰链单元3具有纵向打开机构5和侧向打开机构6,纵向打开机构5可以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能够纵向打开,侧向打开机构6可以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能够侧向打开。纵向打开机构5和侧向打开机构6被连接使得其各自的旋转轴彼此大致垂直(连接形成大致T形形状)。
纵向打开机构的构造:
纵向打开机构5包括:第一轴构件11,其在使得移动电话处于图1所示的纵向打开状态时用作旋转轴(纵向旋转轴);盘状第一凸轮构件12;弹簧13,用于对盘状第一凸轮构件12进行偏置;以及第一臂部分14,其通过螺钉等固定到上壳体1。
如图4所示,第一轴构件11被形成为使得轴体19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状,并且使得旋转限制构件20被设置在第一轴构件11的一个端部,以对处于侧向打开操作中的上壳体1限制纵向打开操作中的旋转角度和限制沿纵向打开方向的旋转。轴体19和旋转限制构件20设置有穿过其中的线缆插入孔21。如后面所述,线缆、柔性板等可以穿过线缆插入孔21而设置在第一轴构件11中。
轴体19中设置了后面所述的第一凸轮构件12和第一臂部分14的各个部分被进行所谓的D形削切(或形成多边形),使得通过沿着径向削切轴体19而得到的各个部分的横截面具有大致D形形状。
旋转限制构件20为大致炸面圈形的(doughnut-shaped),其中心设置有线缆插入孔21,所述线缆插入孔21的直径与设置在轴体19中的孔的直径大致相等。此外,旋转限制构件20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被沿厚度方向切除,并且通过切除获得的各个表面部分形成第一接触表面部分22和第二接触表面部分23。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第一接触表面部分22与图3中所示的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接触。此外,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第二接触表面部分23与图3中所示的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接触。
就是说,旋转限制构件20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被沿厚度方向切除,使得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旋转限制构件20的宽度大致等于图3中所示的间隙60的宽度,所述间隙60形成在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和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之间。
此外,如图4所示,旋转限制构件20设置有突出部分24,突出部分24沿大致垂直于第一轴构件1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从第一接触表面部分22的一个端部突出。在移动电话的纵向打开状态中,突出部分24与设置到图13中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31接触,由此将在移动电话的纵向打开状态中形成的角度限制到预定角度。
如图3和图5所示,上述第一轴构件11设置有轴体19,所述轴体19插入第二臂部分30的轴插入孔32中,使得旋转限制构件20位于第二臂部分30一侧。
利用这样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第一轴构件11,纵向打开机构5被形成为使得第一轴构件11的轴体19穿过第一凸轮构件12、弹簧13以及第一臂部分14插入,并且使得第一轴构件11的另一端部(即,与设置有旋转限制构件20的一端相反的端部)设置有垫圈止挡件。由此,防止了第一凸轮构件12、弹簧13以及第一臂部分14从轴体19脱落。
图6是第一凸轮构件12的透视图,第一轴构件11穿过第一凸轮构件12插入。从图6可见,第一凸轮构件12的整体形状为炸面圈形,第一凸轮构件12具有轴插入孔70,第一轴构件11的轴体19穿过所述轴插入孔70插入。轴插入孔70形成大致D形形状的孔。因此,当轴体19被插入轴插入孔70中时,轴体19的D形削切部分配合到轴插入孔70中。因此,第一凸轮构件12随着第一轴构件11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第一凸轮构件12的表面设置有处于轴插入孔70两侧的两个凹部73和74。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凹部73与设置到图3中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凸部33配合。此外,当纵向打开操作中移动电话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的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70度)时,凹部74与设置到图3中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凸部33配合。此外,凹部73和74的周向上的各个端部形成锥度,以形成从凹部73和74到凸轮面72的渐变斜坡。弹簧13将这样构造的第一凸轮构件12沿第二臂部分30的方向偏置。
第一臂部分14包括臂固定部分16和壳体固定部分18,其中,臂固定部分16设置有轴插入孔15,第一轴构件11穿过轴插入孔15插入,壳体固定部分18设置有螺孔17,第一臂部分14通过螺孔17用螺钉固定到上壳体1。轴插入孔15形成大致D形形状的孔。因此,当轴体19被插入轴插入孔15中时,轴体19的D形削切部分配合到轴插入孔15中。因此,当上壳体1旋转时,固定到上壳体1的第一臂部分14旋转,第一轴构件11随着第一臂部分14的旋转而旋转。就是说,当使用者执行上壳体1的旋转操作时,由使用者在旋转操作中施加到上壳体1的力经由第一臂部分14被传递到第一轴构件11。由此,第一臂部分14和第一轴构件11随着上壳体1的旋转操作而旋转。
侧向打开机构的构造:
如图3所示,侧向打开机构6包括第二轴构件40和第三轴构件50、外壳80以及第二臂部分30。第二轴构件40和第三轴构件50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见图2)用作旋转轴(侧向旋转轴)。外壳80包括通过螺钉等固定到移动电话的下壳体2的固定部分81,外壳80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第二轴构件40和第三轴构件50,使得第二轴构件40和第三轴构件50形成侧向旋转轴。第二臂部分30由第二轴构件40和第三轴构件50以及外壳80支撑,以围绕侧向旋转轴旋转。
如图3和5所示,侧向打开机构6还包括第二凸轮构件36和盘簧37,其中,第二凸轮构件36与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接触,盘簧37将第二凸轮构件36朝向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偏置。图5仅仅示出了一个盘簧37。然而,可以理解,实际设置了多个(例如三个)盘簧37。
如图7所示,第二轴构件40具有大体上圆柱形形状,其设置有沿其纵向延伸的线缆插入孔41。如后所述,线缆、柔性板等可以穿过线缆插入孔41而设置在第二轴构件40中。
第二轴构件40的外周部分包括第一外周部分40b、第二外周部分40c以及第三外周部分40d,其中,第二臂部分30的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位于第一外周部分40b上,侧向打开机构6的第二凸轮构件36位于第二外周部分40c上,第三外周部分40d被插入到外壳80中。
第一外周部分40b被形成为具有沿周向没有凹入和凸起的外周表面。因此,位于第一外周部分40b上的第二臂部分30被沿第二轴构件40的周向可旋转地支撑。
同时,第二凸轮构件36位于其上的第二外周部分40c和插入外壳80中的第三外周部分40d这二者中的每一个都被形成为多边形,即,外周部分40c和40d的多个部分被沿第二轴构件40的纵向切除,使得通过沿径向剖切第二轴构件40所得到的外周部分40c和40d的径向剖面的外周具有多边形形状(或D形形状)。
如后所述,设置到第二轴构件40的第二凸轮构件36的轴插入孔(图10中的标号90)被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以配合第二外周部分40c的形状。因此,第二凸轮构件36被固定地设置到第二轴构件40。
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轴构件40被设置到外壳80,其中第三外周部分40d被插入到外壳80的轴插入孔82中。外壳80的轴插入孔82被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以配合第二轴构件40的第三外周部分40d的形状。因此,第二轴构件40被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设置到外壳80。
第三轴构件50的整体形状由分别具有大直径、中直径、小直径的三个盘状构件形成,所述三个盘状构件为大致盘状的并且被同轴地层叠。大直径盘状构件形成第三轴构件50的止挡件构件51,其包括沿垂直于旋转轴方向的方向突出的止挡件突出部分54。因此,只有止挡件构件51具有泪滴形状。如后所述,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操作中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旋转角度达到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时,止挡件构件51的止挡件突出部分54与图3和图5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凸起部分38接触。由此,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到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
同时,中直径盘状构件形成旋转支撑部分52,第二臂部分30的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位于旋转支撑部分52上,并且中直径盘状构件被形成为具有沿周向没有凹入和凸起的外周表面。因此,位于旋转支撑部分52上的第二臂部分30被沿第三轴构件50的周向以可旋转方式支撑。
此外,如图3(图5)所示,小直径盘状构件形成插入到外壳80的轴插入孔83中的插入部分53。在插入部分53中,两个相互面对的外周部分被沿旋转轴方向切除,使得插入部分53的径向剖面具有多边形形状。如后所述,外壳80的轴插入孔83(插入部分53被插入其中)具有配合插入部分53的多边形形状。因此,在第三轴构件50的插入部分53被插入到外壳80的轴插入孔83的情况下,第三轴构件50被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设置到外壳80。
如图3和图5所示与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接触的第二凸轮构件36具有如图10所示的炸面圈形状,并且包括轴插入孔90和凸起部分91,第二轴构件40穿过轴插入孔90插入,所述凸起部分91被设置到凸轮表面92。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凸起部分91配合在设置在图11中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中的第一凹入部分45中。此外,当侧向打开操作中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的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时,凸起部分91配合到设置在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中的第二凹入部分46中。
此外,凸起部分91的沿轴向的各个端部形成锥度,以形成从凸轮表面92到凸起部分91的各个端部的渐变斜坡。如图5所示的盘簧37将上述的第二凸轮构件36沿第二臂部分30的方向偏置。
随后,图11示出了从轴插入孔32那侧观察时的第二臂部分30的透视图,图12示出了从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那侧观察时的第二臂部分30的透视图。如从图11和图12可见的,第二臂部分30具有的形状中,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和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被连接到大体上圆柱形的轴支撑部分55的另一端部55a附近的外周部分以彼此面对。
第二臂部分30的轴支撑部分55包括轴插入孔32,轴插入孔32沿轴支撑部分55的纵向延伸以与轴支撑部分55同轴,并且可旋转地支撑插入到轴插入孔32中的第一轴构件11。
此外,轴支撑部分55的与另一端部55a相反的一个端部形成凸轮表面56,其与参考图6所述的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凸轮表面72接触。轴支撑部分55的凸轮表面56设置有凸起部分33。如上所述,凸起部分33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配合在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凹入部分73中,而在纵向打开操作中移动电话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的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70度)时配合在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凹入部分74中。
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包括轴插入孔57,轴插入孔57沿垂直于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的径向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同轴。在第二轴构件40插入轴插入孔57的情况下,第二臂部分30由第二轴构件40支撑,以可沿第二轴构件40的外周方向旋转。
此外,第一受旋转支撑部分75的凸轮表面35设置有第一凹入部分45和第二凹入部分46。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第一凹入部分45与已经参考图10进行了描述的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起部分91配合。当侧向打开操作中的移动电话的旋转角度达到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时,第二凹入部分46与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起部分91配合。
同时,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包括轴插入孔58,轴插入孔58沿垂直于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的径向的方向延伸,以与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同轴。在第三轴构件50插入轴插入孔58的情况下,第二臂部分30由第三轴构件50支撑,以可沿第三轴构件50的外周方向旋转。
此外,第二臂部分30设置有位于紧邻第二受旋转支撑部分76的位置处的止挡件凸起部分38。止挡件凸起部分38由轴支撑部分55的另一端部55a的突出部分形成。当侧向打开操作中的移动电话的旋转角度达到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时,止挡件凸起部分38与图3和图9所示的第三轴构件50的止挡件突出部分54接触。由此,侧向打开操作中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到预定旋转角度(例如130度)。
移动电话的打开/闭合操作:
接着将描述基于上述的双轴铰链单元3的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打开和闭合操作。
纵向打开操作:
首先将描述被执行来使得移动电话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彼此基本叠置的闭合状态成为图1所示的纵向打开状态的双轴铰链单元3的操作。在此情况下,例如,使用者用右手抓握上壳体1并且用左手抓握下壳体2,并通过向上移动右手向上壳体1施力。由此,在利用双轴铰链单元3充当旋转轴的情况下将上壳体1沿纵向(即,壳体1和2的纵长方向)旋转,并且使得移动电话成为图1所示的纵向打开方向。
在此,如图1所示,双轴铰链单元3的第一臂部分14用螺钉固定到上壳体1。因此,如果以上述方式旋转上壳体1,则第一臂部分14沿图3所示的纵向打开方向旋转。如上所述,第一臂部分14被固定到第一轴构件11。因此,第一轴构件11跟随第一臂部分14的旋转而沿纵向打开方向旋转。
第一轴构件11设置有固定到其上的第一凸轮构件12,已经参考图6对其进行了描述。第一凸轮构件12由弹簧13偏置,使得凸轮表面72与第一轴构件11所插入到的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56接触。
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设置在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凸轮表面72中的凹入部分73与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56的凸起部分33配合。如果上壳体1沿纵向打开方向旋转,则第一轴构件11经由第一臂部分14沿纵向打开方向旋转。跟随该旋转,第一凸轮构件12沿纵向打开方向旋转,并且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凹入部分73和第二臂部分30的凸起部分33之间的配合啮合被解脱。
于是,如果处于上述状态的上壳体1沿纵向打开方向进一步旋转,并且如果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例如大约170度,则形成在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凸轮表面72中的凹入部分74与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56的凸起部分33配合。由此,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被限制到例如大致170度,并且移动电话成为图1所示的纵向打开状态。
弹簧13向第一凸轮构件12施加偏置力。因此,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大约170度并且凹入部分74与凸起部分33再次彼此配合时,产生所谓的咔嗒声。利用该咔嗒声,使得使用者意识到移动电话已经成为纵向打开状态。
如果旋转上壳体1使得移动电话从纵向打开状态回到闭合状态,在纵向打开状态中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凹入部分74与第二臂部分30的凸起部分33之间的配合啮合被解脱。于是,当移动电话成为闭合状态时,第一凸轮构件12的凹入部分73与第二臂部分30的凸起部分33再次彼此配合。
在此,如果在纵向打开操作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例如大约170度,则设置到第一轴构件11的旋转限制构件20的突出部分24移动到与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31基本邻接的位置。于是,如果使用者试图执行打开操作以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纵向角度超过170度,则设置到旋转限制构件20的突出部分24与图13中所示的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31接触,由此限制由使用者执行的纵向打开操作。因此,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纵向角度可以被限制到大约170度加上1-3度。因此,可以防止由使用者所执行的强行纵向打开操作导致移动电话损坏的麻烦。
侧向打开操作:
接着将描述被执行来使得移动电话从上壳体1和下壳体2彼此基本叠置的闭合状态成为图2所示的侧向打开状态的双轴铰链单元3的操作。在此情况下,例如,使用者用右手抓握上壳体1并且用左手抓握下壳体2,并以翻书的方式向上壳体1和下壳体2施力。由此,在利用双轴铰链单元3充当旋转轴的情况下将上壳体1沿侧向打开方向(即,壳体1和2的短边方向)旋转,并且使得移动电话成为图2所示的侧向打开方向。
在此,如图2所示,第二臂部分30经由外壳80用螺钉固定到下壳体2。此外,设置有固定到上壳体1的第一臂部分14的第一轴构件11被插入第二臂部分30的轴插入孔32中。因此,如果以上述方式沿侧向打开方向旋转上壳体1,则第二臂部分30沿图3所示的侧向打开方向旋转。如参考图11所述的,由于如图5所示的盘簧37的偏置作用,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与固定地设置到第二轴构件40的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轮表面92接触。
在移动电话的闭合状态中,设置到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轮表面92的凸起部分91配合在设置在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中的第一凹入部分45中。如果上壳体1沿侧向打开方向旋转并且第二臂部分30由此沿侧向打开方向旋转,则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起部分91与第二臂部分30的第一凹入部分45之间的配合啮合被解脱。
于是,如果处于上述状态的上壳体1沿侧向打开方向进一步旋转,并且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例如大约130度,则设置到第二凸轮构件36的凸轮表面92的凸起部分91配合在设置在第二臂部分30的凸轮表面35中的第二凹入部分46中。由此,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被限制到例如大致130度,并且移动电话成为图2所示的侧向打开状态。
盘簧37向第二凸轮构件36施加偏置力。因此,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大约130度并且凸起部分91配合在第二凹入部分46中时,产生所谓的咔嗒声。利用该咔嗒声,使用者意识到移动电话已经成为侧向打开状态。
如果旋转上壳体1使得移动电话从侧向打开状态回到闭合状态,则在侧向打开状态中凸起部分91与第二凹入部分46之间的配合啮合被解脱。于是,当移动电话成为闭合状态时,凸起部分91与第一凹入部分45再次彼此配合。
在此,当在侧向打开操作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角度达到例如大约130度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凸起部分38移动到与如图3、图5和图9所示的第三轴构件50的止挡件突出部分54基本邻接的位置。于是,如果使用者试图执行打开操作以使得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侧向角度超过130度,则设置到第二臂部分30的止挡件凸起部分38与第三轴构件50的止挡件突出部分54接触,由此限制由使用者执行的打开操作。因此,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侧向角度可以被限制到大约130度加上1-3度。因此,可以防止由使用者所执行的强行侧向打开操作导致移动电话损坏的麻烦。
在侧向打开状态中对纵向打开操作的限制:
同时,如果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侧向角度已经达到大约130度,并且移动电话已经成为上述的侧向打开状态,则第一轴构件11的旋转限制构件20进入图3和图5中所示的间隙60中,所述间隙60形成在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和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之间。由此,侧向打开状态中的纵向打开操作被限制。
具体地,如参考图4所述的,旋转限制构件20的右端部和左端部被沿厚度方向切除。就是说,旋转限制构件20的右端部和左端部被沿厚度方向切除,使得旋转限制构件20的宽度基本等于图3和图5中所示的间隙60的宽度,所述间隙60形成在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和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之间。
通过切除获得的各个表面部分形成第一接触面部分22和第二接触面部分23。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第一接触面部分22与图5所示的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接触。此外,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第二接触面部分23与图5所示的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接触。
就是说,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中,第一轴构件11的旋转限制构件20被夹在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和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之间,并且由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和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夹持。因此,即使在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下试图进行移动电话的纵向打开操作,第一轴构件11的旋转也被旋转限制构件20限制了,其中,第二轴构件40的端部40a或者第三轴构件50的端部50a充当了壁。因此,可以限制移动电话的侧向打开状态下的纵向打开操作。
用于插入线缆的构造:
在上述的可以允许壳体1和2的纵向打开和侧向打开的双轴铰链单元3中,线缆100、柔性板等可以穿过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11的线缆插入孔21和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40的线缆插入孔41来布线,如图3所示。
具体地,如参考图4所述的,第一轴构件11包括沿其延伸方向穿通其的线缆插入孔21。类似地,第二轴构件4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穿通其的线缆插入孔41。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中,例如,设置到上壳体1的诸如显示单元的电部件和设置到下壳体2的诸如电路板的电部件由线缆100彼此电连接,其中,所述线缆100穿过设置在第一轴构件11中的线缆插入孔21和设置在第二轴构件40中的线缆插入孔41而布线。因此,在使用者执行的纵向打开操作和侧向打开操作中,可以防止线缆10扭结的不便,由此可以防止诸如由各个操作导致的扭结所引起的线缆100的切断之类的麻烦。
此外,由于线缆100穿过设置在第一轴构件11中的线缆插入孔21和设置在第二轴构件40中的线缆插入孔41而布线,所以双轴铰链单元3可以不留线缆布线空间。由于消除了线缆布线空间,可以减小双轴铰链单元3的尺寸。
实施例的效果:
从前面的描述可清楚看到,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中,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40被固定地设置到固定到下壳体2的外壳80,由此形成用于侧向打开操作的旋转轴。此外,第二臂部分30具有轴插入孔32,轴插入孔32被形成为沿垂直于由第二轴构件40形成的用于侧向打开操作的旋转轴的方向延伸,该第二臂部分30设置到第二轴构件40,以可沿第二轴构件40的外周方向旋转。
此外,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11被可旋转地插入第二臂部分30的轴插入孔32中,由此形成用于纵向打开操作的旋转轴。此外,固定到上壳体1的第一臂部分14被固定地设置到第一轴构件11。
此外,用于将上壳体1的电部件和下壳体2的电部件电连接的线缆100(或柔性板等)穿过线缆插入孔21和线缆插入孔41而布线,线缆插入孔21沿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11的纵长方向设置以与第一轴构件11同轴,线缆插入孔41沿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40的纵长方向设置以与第二轴构件40同轴。
利用上述构造,在使用者执行的纵向打开操作和侧向打开操作中,都可以防止线缆100扭结的不便,由此可以防止诸如由各个操作导致的扭结所引起的线缆100的切断之类的麻烦。
此外,由于线缆100穿过设置在第一轴构件11中的线缆插入孔21和设置在第二轴构件40中的线缆插入孔41而布线,所以双轴铰链单元3可以不留线缆布线空间。因此,由于消除了线缆布线空间,可以减小双轴铰链单元3的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移动电话中,盘簧37被用于对第二凸轮构件36进行偏置,以限制在侧向打开操作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旋转角度(参见图5)。因此,与利用弹簧作为偏置构件的构造相比,本实施例可以显著减小偏置构件所占据的空间。因此,由于偏置构件所占据的空间的显著减小,可以减小双轴铰链单元3的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中,弹簧13被用于对第一凸轮构件12进行偏置,以限制在纵向打开操作中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的旋转角度。或者,也可以使用多个叠置的盘簧来代替弹簧13。利用此构造,也可以显著减小弹簧13所占据的空间。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双轴铰链单元3的尺寸。
此外,由于上述的双轴铰链单元3的尺寸的减小,可以防止由明显从壳体突出的大尺寸铰链装置导致的无线电干扰的麻烦。
修改例:
在上面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被应用于移动电话。可选地,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诸如PHS(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装置、移动游戏装置、数字相机装置、笔记本个人电脑装置的其它装置。在上述任何情形中,可以有与上述效果相似的效果。
最后,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因此,无需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因此可以根据落入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的设计等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2008年3月1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8-072322相关的主题,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双轴铰链装置(3),包括:
第一旋转轴机构(5),其被构造成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11)形成第一旋转轴;
第一臂部分(14),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一壳体(1)的固定部分(18),并被设置到所述第一旋转轴机构的所述第一轴构件;
第二旋转轴机构(6),其被构造成包括固定到第二壳体(2)的固定部分(81),并用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40)形成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
第二臂部分(30),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旋转轴机构连接到所述第二旋转轴机构,使得所述第一旋转轴机构可围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机构的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
第一凸轮构件(12),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臂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臂部分的旋转位置;
第一偏置装置(13),用于对所述第一凸轮构件进行偏置,使得所述第一凸轮构件与所述第二臂部分接触;
第二凸轮构件(36),其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臂部分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二臂部分的旋转位置;以及
第二偏置装置(37),用于对所述第二凸轮构件进行偏置,使得所述第二凸轮构件与所述第二臂部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
其中,电缆或柔性板(100)可被穿过所述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一轴构件的孔(21)和所述大体上圆柱形的第二轴构件的孔(41)而布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
其中,至少所述第二偏置装置包括盘簧。
4.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经由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铰链装置彼此连接以能够纵向和侧向打开。
CN2009101284349A 2008-03-19 2009-03-17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2322A JP2009228713A (ja) 2008-03-19 2008-03-19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08-072322 2008-03-19
JP2008072322 2008-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165A CN101539165A (zh) 2009-09-23
CN101539165B true CN101539165B (zh) 2011-09-07

Family

ID=4078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84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165B (zh) 2008-03-19 2009-03-17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36205B2 (zh)
EP (1) EP2104321A1 (zh)
JP (1) JP2009228713A (zh)
KR (1) KR20090100286A (zh)
CN (1) CN1015391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6315A (ja) * 2008-03-07 2009-10-15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US8434198B2 (en) * 2008-12-26 2013-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PC fixing structure for two-axis hinge mechanism
CN102356208A (zh) * 2009-02-20 2012-02-15 葛芬益普斯有限公司 可调节铰链
JP5975173B2 (ja) * 2013-04-30 2016-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分割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N106931288B (zh) * 2017-05-10 2023-11-28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支架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302513B (zh) * 2018-11-28 2021-03-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1720425B (zh) * 2020-06-30 2021-07-27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转轴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7616A1 (en) * 2005-08-09 2007-02-15 Kuo-Wei Hung Hinge and mobile phone with the hinge
EP1764672A1 (en) * 2005-09-15 2007-03-21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Dual-Axis Hinge
CN1976363A (zh) * 2005-11-28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轴线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1981139A (zh) * 2004-06-29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具备该双轴铰链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0718B2 (ja) * 2000-02-18 2003-03-31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二軸ヒンジ装置
JP2003110673A (ja) * 2001-09-28 2003-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折畳式携帯電話装置
JP2003120653A (ja) * 2001-10-17 2003-04-23 Ohashi Technica Inc ヒンジ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機
JP2005198062A (ja) * 2004-01-08 2005-07-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装置
KR100594106B1 (ko) * 2004-01-27 2006-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로터리형 힌지 장치
JP2005337301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7055218B2 (en) * 2004-06-01 2006-06-06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US7532459B2 (en) * 2005-04-22 2009-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inge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4546888B2 (ja) * 2005-07-08 2010-09-22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7113686A (ja) * 2005-10-20 2007-05-10 Fujitsu Ltd 携帯端末およびヒンジ機構
US20070174997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Shin Zu Shing Co., Ltd. Suspension hinge
TWM304715U (en) * 2006-06-23 2007-01-11 Quanta Comp Inc Hinge device with auto-lock function
TWM304879U (en) * 2006-08-09 2007-01-11 Jarllytec Co Ltd Multi-tasking spindle structure
JP4444250B2 (ja) * 2006-08-11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開閉式の通信端末
US7526835B2 (en) * 2006-09-07 2009-05-05 Shin Zu Shing Co. Ltd. Stable hinge
US7533449B2 (en) * 2006-10-16 2009-05-19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to improve panel stability
TWM309324U (en) * 2006-10-31 2007-04-01 Jarllytec Co Ltd Spindle structure preventing sway
KR100842529B1 (ko) * 2007-02-22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1139A (zh) * 2004-06-29 2007-06-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双轴铰链及具备该双轴铰链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US20070037616A1 (en) * 2005-08-09 2007-02-15 Kuo-Wei Hung Hinge and mobile phone with the hinge
EP1764672A1 (en) * 2005-09-15 2007-03-21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Dual-Axis Hinge
CN1976363A (zh) * 2005-11-28 2007-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双轴线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EP1791330B1 (en) * 2005-11-28 2011-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with hinge device including two axes of rot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4321A1 (en) 2009-09-23
CN101539165A (zh) 2009-09-23
US8136205B2 (en) 2012-03-20
KR20090100286A (ko) 2009-09-23
US20090235487A1 (en) 2009-09-24
JP2009228713A (ja) 200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165B (zh) 双轴铰链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
JP5015871B2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CN101527743B (zh) 双轴铰链装置和便携式终端装置
JP5112121B2 (ja) 2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1566189B (zh) 两轴铰链装置以及移动式终端设备
CN100361483C (zh) 照相机镜头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组件的便携式无线终端
JP2009225193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2153832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JP2009030733A (ja)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CN101321199B (zh) 便携式设备的铰链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KR20050045926A (ko) 스위치를 가지는 힌지 장치 및 이 힌지 장치를 포함한전자 기기
US20060285681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4576568B2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WO2008007464A1 (fr) Mécanisme de charnière et appareil électronique pliable en étant doté
KR100721152B1 (ko) 폴더형 개인휴대단말기
JP2005286425A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ヒンジ部
KR101113711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프리스탑 힌지모듈
JP2000151140A (ja) 電線ガイド付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JP4199721B2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4670652B2 (ja) 電子機器
KR20100042858A (ko)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의 힌지 조립체
KR100797103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090112583A (ko) 이축 힌지 기구 및 휴대 단말 장치
JP2004289209A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2012010564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거치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japan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Sinai Putelak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