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6209B -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6209B
CN101536209B CN2007800427058A CN200780042705A CN101536209B CN 101536209 B CN101536209 B CN 101536209B CN 2007800427058 A CN2007800427058 A CN 2007800427058A CN 200780042705 A CN200780042705 A CN 200780042705A CN 101536209 B CN101536209 B CN 1015362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light emission
emission module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27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6209A (zh
Inventor
唐纳德·F·福斯特
拉里·G·特纳
欧内斯特·W·鲍尔奇
庞海飞
威廉·F·尼伦
刘杰
塔米·J·费尔克洛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01536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6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62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6Series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multiple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相互串联连接的有机发光模块组件,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组件。各有机发光模块的阴极在互连区与相邻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各模块的阴极的一部分在互连区域处邻近相邻模块的活性区延伸。本发明还提供采用连续材料层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

Description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关于联邦政府资助研究和开发的声明
依据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授予的合同号70NANB3H3030美国政府可享有本发明中的一定权利。
发明背景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大面积照明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串联的大面积有机发光器件。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显示应用、指示应用和普通照明应用。OLED器件包括设置于两个电极(例如阴极和形成于透光基底上的透光阳极)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发光层(“活性层”)。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一个或多个活性层发光。更具体地,当电压源施加电压时,电子从阴极直接注入活性有机层,空穴从阳极直接注入有机层。电子和空穴迁移通过活性有机层直至在发光中心处复合。这种复合过程引起光子即光的发射。
大面积OLED器件通常将多个独立的OLED器件组合在单个基底上或基底组合上(各基底上具有多个独立的OLED器件)。多组OLED器件通常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以形成可用于例如显示、指示或照明应用的OLED器件阵列。对于这些大面积应用,期望在阵列中形成大的发光面积,同时减小不发光的面积。制造技术的限制以及与阵列中OLED器件互连有关的问题对设计提出了大量挑战。
期望获得能够制造低成本、高效大面积器件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提供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seriesgroup)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第一电极层。该方法还包括图案化第一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物层。该方法还包括蚀刻穿过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该方法还包括在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第二电极层经由接触开口与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该方法还包括图案化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cut line),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其中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经由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一定的图案设置第一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以一定的图案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物层,以形成穿过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该方法还包括在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第二电极层经由接触开口与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其中以一定的图案设置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该方法还包括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其中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经由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模块,该第一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第一阳极、第一阴极以及设置于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该串联组件还包括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该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第二阳极、第二阴极以及设置于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其中第一有机发光模块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直接相邻并相隔小于50微米的距离,并且其中第一阴极与第二阳极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提供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模块,该第一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相互电绝缘的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该串联组件还包括第二有机发光模块,该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具有相互电绝缘的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其中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第一和第二阳极以及第一和第二阴极各自均包括活性发光区和互连区,其中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对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并且其中第一阴极的互连区相对于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详细说明时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势,附图中,相同的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部分,其中:
图1是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的方框示意图;
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发光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A-4C示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的发光器件各层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在沉积各层之后发光器件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发光器件的分解透视图;和
图7是沿图5的切割线7-7截取的发光器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案制造的示范性发光器件的示意图。发光器件1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模块12,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12。图1示出了两个OLED模块12。可供选择地,如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可具有不止两个OLED模块12。OLED模块12经布置以相互串联电连接。此外,应认识到,尽管按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12对本说明书所述的有机发光模块12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有机发光模块12还可表示其它类型的非二极管发光模块。例如,发光模块12可包括发光电化学电池。应认识到,两种类型的器件在施加偏压时产生光。所述器件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各自的电流-电压(IV)曲线的形状以及工作模式。发光二极管表现出整流IV曲线,因为正向偏压下的电流明显大于反向偏压下的电流,因而二极管类器件在直流模式下工作。与之相对,发光电化学电池没有整流效应并可在直流和交流两种模式下工作。出于简化的目的并作为非限制性实例,在本说明书中始终按照OLED模块12对发光模块12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独立的OLED模块12各自具有阳极14和阴极16。如图1所示,OLED模块12按照阳极14连接阴极16的串联布置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阳极和阴极通常经由互连接线18电连接。
发光器件10还包括向OLED模块12提供电压的电源20。电源20经由第一导线22和第二导线24向多个OLED模块12提供电力。导线22和24与多个OLED模块12的相应端阳极14和相应端阴极16电连接。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源20为直流电源。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源20为交流电源。
在该示范性实施方案中,至少两个OLED模块12串联连接以形成OLED模块12组件。该串联组件每一端上的OLED模块12仅与一个其它的OLED模块12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导线22和24分别与设置于串联组件端部的相应OLED模块的阳极14和阴极16连接。因而,电源20向多个OLED模块12中的每个OLED模块12提供电压。
在图1中示出了布置在基底26上的电源20和多个OLED模块12。然而,多个OLED模块12和电源20不必布置于单个基底上。事实上,多个OLED模块12或电源20均不必布置于基底26上。
尽管图1示出了仅具有单个OLED模块12组件(按照串联结构布置)的发光器件10,但发光器件10还可包括多个OLED模块12组件。每个组件中的各OLED模块12按照串联结构布置,以使组件中的相邻模块串联电连接。此外,如下所述,各组件可按照并联结构与其它组件电连接。
图2示出了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发光器件30的示范性实施方案。图2所示实施方案的发光器件30与电源32连接。发光器件30包括基底34和设置于基底34上的整体由标记35表示的多个OLED串联组件36。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发光器件30包括三个串联组件3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基底34由透明玻璃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源32为直流电源。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电源32为交流电源。
各OLED串联组件36均包括多个独立的OLED模块38。当电源32向OLED模块38提供电压时,OLED模块38发光。
如同图1所示的示范性实施方案一样,该示范性实施方案中的各OLED模块38均包括阳极42和阴极44。特定串联组件的OLED模块38串联电连接,即一个OLED模块38的阳极42连接相邻OLED模块38的阴极44。如同图1所示的实施方案一样,在该实施方案中,串联电连接的OLED模块38的相应阳极42和阴极44通常经由互连接线46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电源32经由第一导线48和第二导线50向串联组件36并进而向独立的OLED模块38提供电力。第一导线48电连接于各OLED串联组件36的第一端。第二导线50电连接于各OLED串联组件36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各OLED串联组件3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就具有相反极性而言彼此相对,即一端与阴极44电连接,另一端与阳极42电连接。第一端和第二端就空间而言不必彼此相对,即第一端和第二端不必对应于物理上相隔最远的OLED模块38。
图2示出了独立于发光器件30的电源3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电源32包括在发光器件30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发光器件30还包括多个电路元件52。各电路元件52与相应的OLED模块38并联电连接。出于示例性目的,图2示出了与单个OLED模块38并联的各电路元件52。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特定电路元件52与多个OLED模块38并联。此外,电路元件52可包括或不包括在发光器件30中。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电路元件52可包括电阻、二极管、变阻器及其组合。电路元件52的作用在于调整其相应OLED模块38上的电压。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电路元件52降低其相应OLED模块38上的电压,以向OLED模块38提供合适的工作电压。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电路元件52的作用在于向其相应的OLED模块38提供容错。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发光器件30的串联组件36经布置使得连接于第一导线48的串联组件36的端部具有交变的极性。在该实施方案中,第一导线48经由一个串联组件36的OLED模块38的阴极44与该串联组件电连接,下一串联组件36经由其OLED模块38的阳极42与第一导线48电连接。类似地,第二导线50与具有交变极性的串联组件36的端部连接。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向电源32输送直流电,第一导线48与电源32的正极侧连接,第二导线50与电源32的负极侧连接,因而设置于其它OLED串联组件36之间的OLED串联组件36不发光。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向电源32输送直流电,第一导线48与电源32的负极侧连接,第二导线50与电源32的正极侧连接,因而设置于居中的OLED串联组件36之上和之下的OLED串联组件36不发光。
当向发光器件30提供交流电并且串联组件36布置为与交变极性连接时,与一种极性连接的部分串联组件36在交流波形的一个半循环中发光。在另一个半循环中,与相反极性连接的其余串联组件36发光。因而,在交流波形的两个半循环中发出的光具有瞬时均匀性。
当使用交流电并且期望在两个半循环中发出的光具有相同的总强度时,串联组件36的一半OLED模块38与一种极性连接并且串联组件36的一半OLED模块38与另一种极性连接。在不要求交变半循环中发出的光具有均匀瞬时强度的应用中使用交流电时,连接于一种极性的部分OLED模块38不必与连接于相反极性的部分OLED模块38相同。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OLED模块38与相同的极性连接。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彼此直接相邻的串联组件36相连而具有相反的极性。如此布置的发光器件发射具有均匀空间强度的光。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串联组件36经布置使得直接相邻的串联组件具有相同的极性。
图2示出了包括一列OLED模块38的各串联组件36,其中组件中的OLED模块以直线排列。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串联组件36包括布置成除直线以外的其它构造的OLED模块38组件。在该实施方案中,相应于特定串联组件36的OLED模块38组件布置成OLED模块38的多条直线排列。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图2未示出),相应于特定串联组件36的OLED模块38组件经布置使得仅部分OLED模块38排列成一条特定的直线。
图2示出了具有四个OLED模块38的各串联组件36。然而,OLED模块38的数量不限于四个,OLED模块38的实际数量可根据应用而变化。OLED模块38的数量取决于OLED模块38所需的最大电压以及电源32在达到工作中采用的交流电压波形的峰值时提供的最大电压。例如,当使用120V的电源32并且所需最大电压为10V的各OLED模块38具有相同的电流/电压特性时,串联连接十二个OLED模块38。可供选择地,如果使用电路元件52使作用于相应OLED模块38的电压减小三分之一,则在各串联组件36中使用八个OLED模块38。在这种情况下,将电路元件52与OLED模块38串联设置。
现在参考图3,给出了示例制造串联组件36的示范性方法的流程图,整体由标记54表示。应当认识到,工艺性通常是决定采用何种方法制造器件的因素。应当认识到,鉴于工艺性的考虑,耐用器件的制造价格越低廉、越容易越好。本发明所述的方法54提供发光器件30,更具体地,具有串联连接形成串联组件36的多个OLED模块38的发光器件的制造技术。通过参考图4-7可更好地理解图3所示的方法54,图4-7示出了图3中描述的步骤。因而,利用对图4-7的一并讨论,对图3步骤的下述讨论进行补充。
在转向图3中方法54所述的具体步骤之前,应当理解在该流程图中按照采用非选择性沉积方法对OLED模块38各层的沉积和图案化步骤进行了示例。即,将各层(例如阳极、活性聚合物和阴极)沉积为连续层,随后通过选择性去除方法对连续层进行图案化。因而,各层的沉积和图案化由各自的方框表示。然而,应当认识到,还可采用选择性沉积方法,其中沉积一个或多个层以形成图案,从而无需单独的后续图案化步骤。
首先参考图3,在方法54的第一步中,如方框56所示,将第一电极层(此处为阳极层)设置在基底上。应当认识到,阳极层可包含任意适当的透明材料,以使从电极之间的活性层发出的光可从OLED模块38中传播出来而提供光照。更具体地,阳极层可包含任意适当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例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锡,或者可包含任意适当的透明金属例如镍或金。可通过常规的气相沉积法例如蒸镀或溅射,或者采用辊涂法例如微凹版式涂布、正向或逆向辊涂、直接正向凹版胶印、照相凹版胶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设置形成阳极层的材料。应当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阳极层设置在作为单个连续层的基底或制造表面上,而与用于设置阳极层的方法无关。
如方框58所示,在设置连续阳极层之后,即对该层进行图案化,以限定各列阳极元件。在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可对所限定的各列进行图案化,以限定串联组件36中各OLED模块38的相应阳极。作为实例,简单参考图2,可在基底或制造表面上同时制造三个串联组件36。根据图3的方框56,可将连续阳极层设置在基底上。最终将对阳极层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各OLED模块38的独立阳极。在图3的步骤58中,对阳极层进行图案化,以使各串联组件36(图2)的阳极元件列相互隔开。
图4A示出了阳极层的图案化以限定串联组件36的各列阳极元件70(如方框58(图3)所述)。具体地,图4A示出了两列阳极元件70,所述阳极元件70可最终形成串联组件36的OLED模块38的独立阳极。如图4A所示,可对阳极材料(例如ITO)构成的连续层进行图案化以提供阳极元件70,其中从下伏基底或制造表面上除去多余的阳极材料。可供选择地,可采用激光烧蚀、划线或压花简单地使各列阳极元件70与连续层隔离。如图4A所示,各阳极元件70经配置以提供互连区72。如以下进一步的描述,互连区72沿OLED器件的一侧形成并提供串联组件36中相邻元件之间的串联连接。如参考图5-7的描述,互连区72中各层(例如阳极层)的独特图案化有利于相邻元件的串联互连。各列阳极元件70的互连区72布置在串联组件36中最终将形成各相应OLED模块38的OLED模块38的活性区之上。如以下进一步的描述,各OLED模块38的互连区与同一OLED模块的活性区直接连接并相邻布置。即,OLED模块38完全设置并图案化之后,各OLED模块38的互连区72与同一OLED模块38的活性区相邻。将参考图5-7更充分地描述和示例这种结构。
回到图3,如方框60所示,在沉积并图案化阳极层之后,将一个或多个活性聚合物层设置在经图案化的阳极元件70之上。可认识到,对于OLED器件,活性聚合物层可包括数个有机发光聚合物层,如通常来自二甲苯溶液的聚亚苯基亚乙烯基或聚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所设置的有机聚合物的层数和种类根据应用而改变。可设置厚度为例如约500-2500埃的有机层。然而,可认识到,有机层的厚度可根据应用而改变。在OLED器件的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中,有机层可包括导电聚合物例如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和发射蓝光的聚合物例如聚芴。为将蓝光转化为白光以用于面照明,可包括含有有机分子如苝橙和苝红以及无机发光粒子如[Y(Gd)Ag:Ce)]的一个或多个转化层。可认识到,蓝光-白光转化层可设置在OLED器件之外作为独立的层,而不是包含在活性聚合物层中。可在活性聚合物层中或在OLED器件之外实现各层以提供具有所需颜色的光。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基于可获得的材料和设置材料的方法,可较容易和/或较廉价地在活性聚合物层中产生一些颜色。
活性聚合物层可以是通过如下方法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层:气相沉积法例如蒸镀或溅射,或者辊涂法例如微凹版式涂布、正向或逆向辊涂、直接正向凹版胶印、照相凹版胶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应当理解的是形成活性聚合物层的各有机层直接设置在作为单个连续层的图案化阳极元件70之上,而与设置有机层所采用的方法无关。
如图3的方框62所示,在沉积活性聚合物层之后,在活性聚合物层中形成接触开口。图4B示出了互连区72中形成有接触开口76的活性聚合物层74。如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和示例,接触开口76直接形成在下伏各列阳极元件70的互连区72之上。在随后沉积阴极材料之后,开口76提供通孔区以便于相邻器件的电连接。可通过例如激光烧蚀或溶剂辅助擦拭法(solventassisted wiping)(SAW)在活性聚合物层74中形成接触开口76。图4B所示的两个接触开口76相应于图4A所示的两个串联组件36。应认识到,可形成每个串联组件36各自的接触开口76,使得所述接触开口对准各列阳极元件70的下伏互连区72(图4A)。
如图3的方框64所示,在沉积活性聚合物层74并形成穿过活性聚合物层74的接触开口76之后,可将阴极层直接设置在活性聚合物层74上。阴极层可包括任意适当的导电电极材料,例如铝。如同阳极层和活性聚合物层一样,将阴极层设置为单一的连续层。可通过常规的气相沉积法例如蒸镀或溅射,或者可采用辊涂法例如微凹版式涂布、正向或逆向辊涂、直接正向凹版胶印、照相凹版胶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或喷墨印刷,设置阴极层。
如图3的方框66所示并如图4C所示,在设置阴极层之后,即对阴极层进行图案化,以限定各列阴极元件78。出于示例性目的,图4C仅示出了阴极元件78层。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并如图5所示,阴极层直接设置在活性聚合物层74上。然而,为了清楚起见,在图4C中略去了下伏各层。如图4C所示,在将阴极材料沉积为连续层之后,对阴极材料进行图案化,从而形成相应于各串联组件36的各列阴极元件78。对阴极材料进行图案化,以使各列阴极元件78包括沿阴极元件78的串联组件一侧的互连区72。可采用激光烧蚀或划线对阴极材料进行图案化,以形成所示的阴极元件78。如图4C所示,并如以下针对图5-7进一步的描述,将最终形成独立OLED模块38的OLED模块38的互连区72布置成与相邻OLED模块38的活性区直接相邻,而不是与同一OLED模块38的活性区相邻。应当理解的是,这种结构允许串联组件36中的相邻OLED模块38之间串联互连。
OLED模块38中的一个附加层(未示出)为阴极活化剂。应认识到,阴极活化剂使电子能够有效地注入OLED模块38。通常,这些材料为活性金属(Li、Na、K、Ca、Ba)或活性金属的前体(LiF、NaF等)。如同阳极、活性聚合物层和阴极一样,阴极活化剂的沉积可以是选择性的或非选择性的。在沉积并图案化活性聚合物层(方框60和62)之后并在沉积阴极层(方框64)之前,沉积阴极活化剂。可对阴极活化剂进行图案化,以使阴极活化剂与随后沉积和图案化的阴极层的图案相匹配。根据一种实施方案,可通过掩模进行蒸镀来沉积阴极活化剂和阴极层。阴极活化剂和阴极层两者的沉积可采用相同的掩模,但也可采用不同的掩模。尽管使用与阴极层所用掩模相同的掩模图案化阴极活化剂可能较为简便,但还可设置/图案化阴极活化剂,使得互连区72中不存在阴极活化剂。应认识到,阴极活化剂可仅用于OLED模块的活性发光区,而不用于各层之间、相邻器件之间、和/或与外部元件电连接的区域。
如图3的方框68所示,在设置和图案化阴极材料之后,可通过例如激光烧蚀、机械划线或压花分离串联组件36中独立的OLED模块38的活性区。如本文所用,OLED模块的“活性区”是指器件的未表示为“互连区72”的部分。即,活性区用于产生光,而互连区用于提供相邻OLED模块之间的串联互连。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制造的串联组件36的局部分解图。此外,参考图6示出了串联组件36各层的分解图。如图5和图6所示,各OLED模块38A-38E的活性区经由相应的切割线80与串联组件36中各相邻OLED模块38A-38E的活性区分离。在设置并图案化各层之后形成切割线80。有利的是,通过采用例如激光烧蚀使各相邻OLED模块38A-38E的活性区相互电绝缘,相邻器件38A-38E之间的不发光区域相对较小。根据一种示范性实施方案,通过切割线80形成的各OLED模块38A-38E之间的不发光区域的宽度例如小于50微米。应认识到,提供不发光区域极小的串联组件对大面积OLED应用如普通面照明和指示应用而言是有利的。
如前所述,各串联组件36包括大量相互串联连接的OLED模块38A-38E。更具体地,一个OLED模块的阴极经由互连区72中的接触开口76与相邻OLED模块的阳极电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在穿过各层形成切割线80之后,各OLED模块38A-38E的活性区与任意相邻模块38A-38E的活性区电隔离。然而,互连区72提供从各OLED模块的阴极至相邻OLED模块的相应阳极的电通路。例如,如最好地示于图6中的那样,OLED模块38A的阴极78A经由接触开口76与相邻OLED模块38B的阳极70B电连接。如图6的分解图所示,各阴极(例如78A)具有延伸到各器件活性区之上互连区72中的相邻阴极(例如78B)之上的部分。各阴极的延伸部分经由活性聚合物层74中的接触开口76与相邻元件的下伏阳极电连接。例如,阴极78A的延伸到互连区72中阴极78B的活性区之上的部分与下伏阳极70B电连接。因而,OLED器件38A与OLED器件38B串联电连接。
为了清楚起见,并如本文所用,按照图5和图6提供的取向标,各阴极(例如78A)的延伸到相邻OLED模块活性区的阳极(例如70B)之上的部分是指沿y方向设置于相邻OLED模块活性区之上的部分。按照指定的取向,“x方向”是指相邻模块形成的方向。“z方向”是指制造方向(即各层沉积于彼此之上的方向)。因而,称为彼此相邻的模块制成彼此直接相邻并称为相对于彼此沿x方向设置。阴极的延伸到相邻模块活性区之上的部分相对于相邻模块的活性区沿y方向设置。应认识到,阴极的延伸到相邻模块活性区之上(沿y方向)的部分沿z方向对准该相邻模块的下伏阳极。与阳极区的互连区72(图4A中描述和示例的)不同,其中阳极的互连区72与同一OLED模块的活性区连接并设置为直接相邻(沿y方向),阴极的互连区72形成在相邻OLED模块的活性区之上(沿y方向)。因而,有利于相邻模块之间的串联连接。
现在参考图7,示出了沿图5的切割线7-7截取的OLED模块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互连区72提供第一OLED模块36A的阴极78A和相邻OLED模块36B的阳极70B之间的串联连接。阴极78A和阳极70B的电连接经由活性聚合物层74B中的接触开口76实现。应认识到,OLED模块36B的活性区82包括阴极78B、活性聚合物层74B和阳极70B。
尽管本文仅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征进行了示例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改进和改变。因而,应当理解的是,所附权利要求意图覆盖所有这些落在本发明真正构思内的改进和改变。

Claims (25)

1.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包括:
设置第一电极层;
图案化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所述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
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物层;
蚀刻穿过所述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所述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
在所述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所述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层经由所述接触开口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
图案化所述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以及
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
其中所述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经由所述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设置阳极层并且其中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设置阴极层。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设置透明导电层。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包括设置一个或多个有机发光聚合物层。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层包括设置连续的第一电极层和设置连续的第二电极层。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设置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包括设置连续的活性聚合物层。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切割线包括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所述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各自包括互连区和活性区,并且其中所述各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与该第一电极元件的活性区直接相邻。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切割线包括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所述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各自包括互连区和活性区,并且其中所述各相应的第二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的第一电极元件的活性区直接相邻。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切割线包括经由激光烧蚀、机械划线或压花形成所述切割线。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在所述活性聚合物层上设置激活剂层,其中所述激活剂层经配置以活化所述第二电极层。
11.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的方法,包括:
以一定的图案设置第一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沿所述活性区一侧形成的互连区;
以一定的图案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上设置活性聚合物层,以形成穿过所述活性聚合物层的接触开口,以使所述接触开口将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露出;
在所述活性聚合物层上并穿过所述接触开口设置第二电极层,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层经由所述接触开口与所述第一电极元件列连接,其中以一定的图案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以形成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包括活性区和在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互连区之上形成的互连区;以及
形成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所述活性聚合物层和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以限定多个有机发光模块,其中所述多个有机发光模块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一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并且还包括借助穿过所述至少一列第二电极元件的切割线形成的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
其中所述独立的第一电极元件经由所述接触开口与相邻有机发光模块相应独立的第二电极元件电连接。
12.一种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串联组件由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该串联组件包括:
具有第一阳极、第一阴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一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的第一有机发光模块;
具有第二阳极、第二阴极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极和所述第二阴极之间的活性聚合物层的第二有机发光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直接相邻并相隔小于50微米的距离,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
13.权利要求12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各自包括经配置以发光的第一活性区和经配置以提供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串联互连的第一互连区。
14.权利要求13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阳极的互连区与所述第一阳极的活性区相邻。
15.权利要求13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各自包括经配置以发光的第二活性区和经配置以提供与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串联互连的第二互连区。
16.权利要求14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阳极电连接。
17.权利要求15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阴极的互连区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
18.权利要求12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19.一种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该串联组件由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该串联组件包括:
具有相互电绝缘的第一阳极和第一阴极的第一有机发光模块;
具有相互电绝缘的第二阳极和第二阴极的第二有机发光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第一和第二阳极以及第一和第二阴极各自包括活性发光区和互连区,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对于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阴极的互连区相对于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邻。
20.权利要求19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电连接在一起。
21.权利要求19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阴极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
22.权利要求21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阴极在所述第一阴极的互连区和所述第二阳极的互连区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阳极电连接。
23.权利要求19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与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的活性区相隔小于或等于50微米的距离。
24.权利要求19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25.权利要求19的有机发光模块串联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模块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发光模块包括第二有机发光二极管模块。
CN2007800427058A 2006-11-17 2007-07-31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601,538 2006-11-17
US11/601,538 US8053260B2 (en) 2006-11-17 2006-11-17 Large-area ligh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CT/US2007/074786 WO2008111999A2 (en) 2006-11-17 2007-07-31 Large-area ligh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6209A CN101536209A (zh) 2009-09-16
CN101536209B true CN101536209B (zh) 2012-07-04

Family

ID=39416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270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6209B (zh) 2006-11-17 2007-07-31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53260B2 (zh)
EP (1) EP2102922A2 (zh)
JP (1) JP5123312B2 (zh)
KR (2) KR20140067063A (zh)
CN (1) CN101536209B (zh)
TW (2) TW201603642A (zh)
WO (1) WO200811199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5038B2 (en) 2006-08-24 2019-07-02 Xenogen Corporation Spectral unmixing for in-vivo imaging
US20090284158A1 (en) * 2008-05-16 2009-11-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based lighting for low cost, flexible large area signage
US8022623B2 (en) * 2008-08-15 2011-09-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Ultra-thin multi-substrate color tunable OLED device
EP2473009B1 (en) * 2009-08-27 2017-10-25 Kaneka Corporation Integra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O2011135486A2 (en) * 2010-04-26 2011-11-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X-ray detector with improved spatial gain uniformity and resolutio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uch x-ray detector
TWI407411B (zh) * 2010-10-29 2013-09-01 Au Optronics Corp 光源裝置
JP2012114188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12113916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12113918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12113917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発光装置
DE102011075092B4 (de) * 2010-12-07 2015-11-12 Von Ardenn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Leuchtmittels
KR101872925B1 (ko) * 2010-12-24 2018-06-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조명 장치
JP5709540B2 (ja) * 2011-01-14 2015-04-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656659B2 (ja) * 2011-01-14 2015-01-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CA2876852C (en) 2012-06-29 2020-12-22 Cr Development Ab Quantification of the relative amount of water in the tissue microcapillary network
US8974077B2 (en) 2012-07-30 2015-03-10 Ultravision Technologies, Llc Heat sink for LED light source
US9195281B2 (en) 2013-12-31 2015-11-24 Ultravision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dular multi-panel display
CN111146352B (zh) * 2014-07-24 2022-10-21 飞利斯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晶体管
DE202015104279U1 (de) 2015-06-08 2016-12-21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Fluidisches Bauteil und Anwendungen des fluidischen Bauteils
JP6790008B2 (ja) * 2018-03-14 2020-11-25 株式会社東芝 検出素子および検出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96676A2 (en) * 2002-08-07 2004-03-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EP1460884A2 (en) * 2003-03-19 2004-09-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es/parallel oled light source
CN1582501A (zh) * 2001-11-08 2005-02-16 查尔摩斯技术转让Ab 光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EP1596446A2 (en) * 2004-05-14 2005-11-16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ctive organic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9026A (ja) * 1985-04-27 1986-11-06 Nippon Kogaku Kk <Nikon> 直列に接続した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群
US7049757B2 (en) * 2002-08-05 2006-05-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2501A (zh) * 2001-11-08 2005-02-16 查尔摩斯技术转让Ab 光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EP1396676A2 (en) * 2002-08-07 2004-03-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EP1460884A2 (en) * 2003-03-19 2004-09-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es/parallel oled light source
EP1596446A2 (en) * 2004-05-14 2005-11-16 Konarka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ctive organic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91134A (ko) 2009-08-26
TW200824495A (en) 2008-06-01
WO2008111999A2 (en) 2008-09-18
TWI535334B (zh) 2016-05-21
WO2008111999A3 (en) 2009-02-12
US8053260B2 (en) 2011-11-08
KR20140067063A (ko) 2014-06-03
US20080116815A1 (en) 2008-05-22
TW201603642A (zh) 2016-01-16
KR101434865B1 (ko) 2014-09-02
JP5123312B2 (ja) 2013-01-23
EP2102922A2 (en) 2009-09-23
JP2010510626A (ja) 2010-04-02
CN101536209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209B (zh) 大面积照明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81558C (zh) 大有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93424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20080143250A1 (en) Organisches Leuchtbauelement
CN103682116A (zh) 一种oled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1194538A (zh) 有机电子器件的全容错结构
CN101606250A (zh) 大面积发光二极管光源
US10164211B2 (en)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KR20080063807A (ko) 유기 전자 장치들의 처리 및 성능을 개선하기 위한중성화된 애노드 버퍼층들
US9219101B2 (en) Organic E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CN103943658A (zh)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0677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WO2005041620A1 (en) Electrod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3596354U (zh)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并联结构型的复合发光器件
CN10468174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CN102064285B (zh) 用于检修电致发光的有机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CN112038460A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4577428U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KR20090045681A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 동작방법
CN203746914U (zh) 一种oled显示器
CN102593109A (zh) 一种堆叠式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3890950A (zh) 用于发光装置图案的改良的掩蔽
CN220023505U (zh) 一种降低电学串扰的oled结构
CN212257439U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101806940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