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5446A -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5446A
CN101535446A CNA200780041747XA CN200780041747A CN101535446A CN 101535446 A CN101535446 A CN 101535446A CN A200780041747X A CNA200780041747X A CN A200780041747XA CN 200780041747 A CN200780041747 A CN 200780041747A CN 101535446 A CN101535446 A CN 101535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ck
horizontal
vertical
combustion chamber
horizontal br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17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5446B (zh
Inventor
横沟正彦
山村和人
植松宏志
中岛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5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5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BDESTRUCTIVE DISTILLATION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GAS, COKE, TAR, OR SIMILAR MATERIALS
    • C10B29/00Other details of coke ovens
    • C10B29/02Brickwork, e.g. casings, linings, 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00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 F27D1/04Casings; Linings; Walls; Roof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shape of the bricks or blocks us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在具备横砖部(4)的砖以及纵砖部(5)的砖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中,横砖(A)砖(11)是将横砖部(4)的一部分和纵砖部(5)的一部分一体化了的“L”字型的砖,横砖(B)砖(12)是形成横砖部(4)的一部分的砖,在横砖(A)砖(11)的“L”字型的角部上具有肩部(14),2个横砖(A)砖(11)的横砖端部(15)彼此之间连接,从而构成隔开燃烧室烟道(3a)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2个横砖(A)砖(11)的肩部(14)分别承受横砖(B)砖(12)的两端部,从而构成隔开燃烧室烟道(3b)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

Description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是室炉式炼焦炉的砖砌体结构中的具备作为碳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隔壁的横砖(laufer)部的砖以及作为燃烧室烟道彼此之间的隔壁的纵砖(binder)部的砖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室炉式炼焦炉中,碳化室和燃烧室交替配置,碳化室和燃烧室之间的隔壁以及燃烧室烟道彼此之间的隔壁全部是砖砌体结构。如图9(a)所示,将隔开碳化室1和燃烧室烟道3列的隔壁部分称为横砖部4,将隔开燃烧室烟道3彼此的隔壁部分称为纵砖部5。对于横砖部4,进一步如图9(b)所示,能够分为与烟道3和碳化室1相对置的部分(以下称为“烟道对面部6”),和纵砖部的延长线范围8内的部分(以下称为“交叉部7”)。
对于炼焦炉的炉壁,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应对因建设时的不均匀的加热及作业时的表面温度差等引起的热应力、以及因煤干馏过程中的煤膨胀压、推出焦炭时的侧压等产生的压力,并且要求能够充分地应对压曲。此外,炼焦炉隔着一个壁间接加热而进行干馏,燃烧室烟道和碳化室之间自不必说,相邻的燃烧室烟道彼此之间的气密性也非常重要。因此,构成炼焦炉壁的单个砖是抵抗这些热变形、外力的较强形状,并且需要具备组合该砖而形成的气密性,和良好的热传递性。
在图10(a)、图10(b)、图10(c)、图10(d)以及图10(e)中示出了典型的炉壁的砖砌体结构。该砖砌体结构是以交叉部7为中心,由锤式(hammer)砖41、横砖(laufer)的砖42和纵砖(binder)的砖43这3种砖构成的,其中,所述锤式砖41跨及横砖部4的一部分和纵砖部5的一部分,所述横砖的砖42位于横砖部4,所述纵砖的砖43位于纵砖部5。对于面向一侧的碳化室的横砖部,每隔1个纵砖部排列配置锤式砖41。关于上下方向的堆层,如图10(b)所示,锤式砖41交错排列。
砖与砖的接合面称为接缝44,如图10(c)、图10(d)所示,在各接缝上具备凹凸嵌合部45,所述凹凸嵌合部45提高砖砌体结构强度,并且提高密封性。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在上下方向的堆层中使锤式砖41交错排列的结果是,各层纵接缝不连续,交替错开配置。对于水平方向的铺层接缝,使其水平连续而层叠是一般的方法。
对于图10(a)、图10(b)、图10(c)、图10(d)以及图10(e)示出的炉壁砖砌体,横砖部4中的位于烟道对面部6的接缝对于各烟道纵向存在2列。纵向的接缝不连续,接缝部和横砖的砖在纵向交替排列。在炼焦炉炉壁砖砌体结构产生损伤的状态中,在该烟道对面部的接缝与接缝夹着的横砖的砖上产生裂缝51,在与裂缝连接的烟道对面部的接缝上产生接缝裂口52,由于这些砖裂缝和接缝裂口连续,所以如图10(e)所示,多产生横砖部炉高度方向的纵贯通裂缝53。若产生纵贯通裂缝53,则在碳化室炉壁上施加垂直负载时不能够承受负载,裂缝砖陷入横砖内。
在日本特开2005—307003号公报中记载的是“コ”字形的砖,其面向碳化室,夹着燃烧室烟道,使炉长度方向的两纵砖部以及横砖部构成为一体。在一侧的横砖部上,每隔1个燃烧室烟道配置该“コ”字形砖,用长方体的横砖的砖连接相邻的“コ”字形砖,从而形成横砖部的炉壁。由此,在横砖部上不具有接缝,从而能够避免因接缝裂口而引起的热裂缝。此外,纵砖部与横砖部构成为一体,因此也起到对于侧壁或其一部分的集中负载具有非常高的刚性的效果。
在日本特开2005—307003号公报中记载的砖砌体结构中,使用两纵砖部以及横砖部构成为一体的“コ”字形砖,从而产生该砖的重量变重的问题。通常为了减轻筑炉时的搬运(handing)负载,要求控制单个砖的重量在25kg以下。关于日本特开2005—307003号公报中记载的“コ”字形砖,为了将重量控制在25kg以内,需要将砖的高度降低至通常的2/3左右。但是,砖的高度降低到2/3,就需要将碳化室高度方向的砖砌体层数增加1.5倍,反而使砖砌体的建造繁琐。此外,由于变薄,所以在砖制造过程中的搬运或烧成阶段中引起变形,从而存在砖结构不成直角,结果可能难于筑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壁砖砌体结构,室炉式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具备作为碳化室和燃烧室的隔壁的横砖部的砖以及作为燃烧室烟道彼此之间的隔壁的纵砖部的砖,不产生因横砖部砖的纵贯通裂缝而引起的陷入,而且容易建造。
即,本发明的宗旨如下。
(1)一种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具备作为碳化室1和燃烧室2的隔壁的横砖部4的砖以及作为燃烧室烟道3彼此之间的隔壁的纵砖部5的砖,其特征在于,
横砖A砖11是将横砖部4的一部分和纵砖部5的一部分一体化了的“L”字型的砖,横砖B砖12是形成横砖部4的一部分的砖,在横砖A砖11的“L”字型的角部的与横砖部相当的位置上,具备能够承受横砖B砖12的肩部14,横砖A砖11的与肩部相反侧的横砖部端部称为横砖端部15,此时,2个横砖A砖11的横砖端部15彼此连接,从而构成隔开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2个横砖A砖11的肩部14彼此相对置,2个横砖A砖11的肩部14分别承受横砖B砖12的两端部,从而构成隔开第二燃烧室烟道3b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第二燃烧室烟道3b交替排列。
(2)根据(1)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纵砖部5由2个横砖A砖11以及配置在该2个横砖A砖11之间的纵砖的砖13形成。
(3)根据(1)或(2)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横砖部4的砖砌体中,隔开烟道3和碳化室1的砖砌体结构是交替堆积横砖A砖11彼此之间连接而成的结构和由横砖B砖12形成的结构而成的。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室烟道3的纵砖之间的距离为L0,横砖A砖11的横砖端部15彼此之间的接合部16在从烟道3的中心开始±0.05L0的范围内,在横砖A砖11的横砖部厚度为W,横砖A砖11的高度为H,从横砖A砖11的肩部14至与肩部14相反的纵砖部表面(以下称为“纵砖表面S”)的距离为B,从纵砖表面S至横砖端部15的距离为横砖长度L时,满足
3P/σb≤H×W2/L≤13000       <1>
3P/σb≤H×B2/(L+B/2)≤13000 <2>。
其中,P是在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上施加的集中负载,设P=2000kg~5000kg,σb表示横砖A砖的热许用弯曲应力。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燃烧室横砖11的纵砖之间的距离L为200~500mm,横砖A砖的横砖部厚度W为90~130mm,横砖A砖的高度H为100~150mm,从横砖A砖的肩部至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纵砖表面1)的距离B为100~250mm。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横砖A砖11的与燃烧室烟道3相对的连接横砖部5和纵砖部5的角部18上具有R部。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横砖A砖11的纵砖部分和纵砖的砖13中一方或双方具有贯通孔19,贯通孔19形成纵砖部的通道。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构成砖的俯视图。
图1(c)是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构成砖的俯视图。
图1(d)是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构成砖的俯视图。
图1(e)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的俯视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9(a)是表示砖砌体的各位置的名称的图。
图9(b)是表示砖砌体的各位置的名称的图。
图10(a)是表示现有的砖砌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现有的砖砌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0(c)是现有的砖砌体结构的砖的俯视图。
图10(d)是从图10(c)的D—D箭头观察的剖面图。
图10(e)是表示现有的砖砌体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如图9(a)、图9(b)所示,隔开碳化室1和燃烧室2列的隔壁部分称为横砖部4,隔开燃烧室烟道3彼此的隔壁部分称为纵砖部5。对于横砖部4,进一步能够分为与烟道3和碳化室1相对的部分(烟道对面部6),和纵砖部的延长线范围8内的部分(交叉部7)。
本发明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需要横砖A砖11和横砖B砖12。如图1(b)所示,横砖A砖11是横砖部4的一部分与纵砖部5的一部分成为一体化的“L”字型砖。横砖A砖11包括交叉部7,还包括与交叉部7连接的一侧的横砖部的一部分,和同样与交叉部连接的纵砖部的一部分。在横砖A砖11的“L”字型角部的与横砖部相当的位置(与交叉部7相当)上,具备能够承受横砖B砖12的肩部14。以下,还将横砖A砖11的与肩部相反侧的横砖部端部称为横砖端部15。横砖B砖12是形成横砖部的一部分的砖,如图1(c)所示,呈大致长方体形状。
以下为了方便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假设存在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第二燃烧室烟道3b。在与碳化室并列配置的1列燃烧室列中,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第二燃烧室烟道3b交替排列。在隔开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中,2个横砖A砖(11a,11b)的横砖端部15彼此之间连接。另一方面,在隔开第二燃烧室烟道3b和碳化室1的横砖部中,2个横砖A砖(11a,11c)的肩部14彼此相对置,2个横砖A砖(11a,11c)的肩部14分别承受横砖B砖12的两端部。
如图1(b)所示,横砖A砖11的肩部14形成为交叉部7。因此,对于横砖A砖11的肩部14和横砖B砖12的端部之间的接合面(接合部17)而言,交叉部7即是横砖部,并且配置在纵砖部的延长线范围8内。
对于1列燃烧室列而言,在与碳化室连接的两侧形成有横砖部。并且两侧都形成如上所述的由横砖A砖和横砖B砖构成的砖砌体结构。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可以使横砖A砖11的纵砖部端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纵砖部5,但如图1(a)、图1(b)、图1(c)、图1(d)以及图1(e)所示,可以在两侧的横砖A砖11之间配置其他的纵砖的砖13。优选通过配置其他的纵砖的砖13,减轻横砖A单个砖的重量。在这种情况下,纵砖部由2个横砖A砖以及配置在该2个横砖A砖之间的纵砖的砖形成。
在砌上下方向的一层砖,在其上砌接下来一层的砖时,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假设调换上述假设的第一燃烧室烟道3a和第二燃烧室烟道3b。即,对于燃烧室烟道,在第一层(第3(a))接合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形成第一燃烧室烟道3a,在第二层(图3(b))配置横砖B砖形成第二燃烧室烟道3b。即,如图3(c)所示,对于横砖部的砖砌体而言,隔开烟道和碳化室的砖砌体结构是将横砖A砖11彼此连接的结构和由横砖B砖12形成的结构交替堆积而成的。由此,能够防止上下方向上的接缝连续。
如图4所示,对于同一层的砖砌体上的燃烧室烟道两侧的横砖部,也可以是,在一侧假设为第一燃烧室烟道3a进行砌砖,在另一侧将相同的燃烧室烟道假设为第二燃烧室烟道3b进行砌砖。
对于本发明的砖砌体结构,如图5所示,“L”字型的横砖A砖11与在其横砖端部15相邻的横砖A砖11连接,此外还被组装入纵砖部5中。因此,即使从碳化室侧向横砖端部15施加垂直负载P,也不需要依赖相邻的其他层的刚性,仅通过1层砖砌体就能够承受该垂直负载。在横砖端部15的接缝的位置上,连接有相邻的层的横砖B砖12。“L”字形横砖A砖11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接合,因此在向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16施加推压负载P时,便施加了接合部16闭合的方向的力。因此不向相邻的层的横砖B砖12施加产生裂缝的方向的力。因此,在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16所相邻的横砖B砖12上不易产生砖裂缝。即使该横砖B砖12上产生裂缝,并且通过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接合的接缝(接合部16)增长成纵贯通裂缝,也由于横砖A砖本身存在承担的刚性,所以砖砌体不陷入燃烧室烟道内。
此外,如上所述,在从碳化室侧向该横砖端部15施加垂直负载P时,横砖端部的接缝(接合部16)受到闭合方向的力,因此不会在横砖端部的接缝上形成接缝裂口。因此,具有如下特征,即,即使形成纵贯通裂缝,也由于作用阻止该裂缝扩大的力,从而裂缝难以扩大。
作为在横砖部上形成的纵接缝,除了上述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接合的接缝(接合部16)之外,还形成有横砖B砖12的端部和横砖A砖11的肩部14连接的接缝(接合部17)。该接缝配置在交叉部7即纵砖部的延长线范围8内(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并且这样配置的接缝具有难于形成纵贯通裂缝的特征。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炉壁砖砌体结构中,对于横砖A砖11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缝(接合部15)(形成在烟道对面部6),即使形成有纵贯通裂缝,裂缝也难以增长,此外,炉壁也不陷入。此外横砖A砖11和横砖B砖12形成的接缝(接合部17)(形成在交叉部7)原本就难以形成纵贯通裂缝。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炉壁砖砌体结构,能够防止纵贯通裂缝所引起的裂缝砖的陷入。
利用图6说明在横砖端部连接的2个横砖A砖11的横砖部的尺寸。横砖A砖11a的横砖部的长度La(从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纵砖表面S)至横砖端部的距离)可以与横砖A砖11b的横砖部长度Lb相同,也可以不同。若2个横砖A砖的横砖部长度La和Lb相同,则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16位于横砖的中心C。另一方面,若La和Lb不同,则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偏离横砖的中心。
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16偏离横砖的中心C是指,一个的横砖部长度La变小,另一个横砖部长度Lb变大,但是若某个横砖部长度过长,则横砖A砖的横砖部的耐力降低。在本发明中,设燃烧室横砖的纵砖之间的距离为L0,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在从横砖的中心开始的±0.05L0的范围内,则能够充分地保持横砖A砖的耐力,从而优选上述条件。
进一步,如图5所示,设横砖A砖11的横砖部厚度为W(mm),横砖A砖11的高度为H(mm),从横砖A砖11的肩部14至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纵砖表面S)的距离为B(mm),从纵砖表面S至横砖端部的距离为横砖长度L。在本发明中,
3P/σb≤H×W2/L≤13000       <1>
3P/σb≤H×B2/(L+B/2)≤13000 <2>,
<1>算式、<2>算式的中部的算式的形式能够从横砖A砖的交叉部附近上的宽度最窄的部位的弯矩逻辑算式导出。
在此,P(kg)是施加在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上的集中负载,σb(kg/mm2)是横砖A砖的许用弯曲应力。作为集中加重P采用2000kg。若使P值在2000kg以上到5000kg的范围内增大,则能够作为耐久力更好的砖。此外,在通常的硅砖中,σb在0.6~1.0kg/mm2左右。
在横砖端部上施加集中负载P时,在横砖A砖中的横砖部的根部和肩部的根部附近受到最大的拉伸应力。若是满足上述<1>算式、<2>算式的左边这样的尺寸形状,则能够保证施加集中负载时的最大拉伸应力在许用应力以内,从而能够抑制贯通裂缝,并且能够确保抵抗横砖A砖的弯曲应力的强度、刚性。此外,通过协调H、W、B的值,能够成为尽量降低单个砖的重量的协调后的结构。在较低地保持重量的同时增大砖高度H,由此能够减少堆层数,从而能够提高砖砌体的施工性。此外,能够提高砖的加工(制造)性(不发生热变形的厚度及高度),并且能够确保通过抑制产生贯通裂缝(确保需要的厚度)来防止气体泄漏等的安全性。进一步,能够确保用于保证传热效率所需要的烟道横截面积,从而能够改善砖砌体施工性(降低堆层数)。
上述<1>算式、<2>算式的右边为13000(mm2)以下的原因在于,通过使砖的宽度、深度、高度尽可能接近,能够避免不需要的刚性降低,或者应力的产生、因形状而带来的制造上不便。
在本发明中,若燃烧室横砖的纵砖之间的距离L0过小,则不能够形成燃烧室的空间而妨碍燃烧功能,若过大则横砖部长度变长,使横砖的砖的刚性,进而炉壁的刚性降低。若纵砖之间的距离L0在200~500mm的范围内,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此外,若横砖A砖的横砖部厚度W过薄,则仍然使横砖的砖的刚性,进而炉壁的刚性降低,若过厚则从燃烧室的传热能力降低,从而使炼焦炉的效率降低。若横砖部厚度W在90~130mm的范围内,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此外,若横砖A砖的高度H过低,则需要增加碳化室高度方向的砖砌体层数,从而砖砌体建造的耗工增大,此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由于变薄,在砖制造过程中的搬运或者烧成阶段产生变形,从而在砖结构上不产生直角,结果使筑炉变得困难。若过高则砖的单个重量增加,从而阻碍进行搬运。若高度H在100~150mm的范围内,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此外,若从横砖A砖的肩部至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纵砖表面1)的距离B过小,则抗横砖的砖的旋转的刚性降低,若过大则从燃烧室的传热能力降低,从而使炼焦炉的效率降低。若距离B在100~250mm的范围内,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
本发明的横砖A砖为大致“L”字型,存在与燃烧室烟道面对的横砖部和纵砖部相连接的角部(图7(a))。在本发明中,如图7(b)所示,优选在该角部18上具有R部。由于具有R部,能够缓和应力集中,并且还能够提高用于抗弯曲的刚性。R部的曲率半径优选在横砖的砖厚度W的1/3~1/2左右(约50mm左右)以上即可。
在燃烧室的纵砖部上,有时设置用于使空气通过的通道,所述空气在用于防范NOX的多级燃烧中使用。在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横砖A砖11的纵砖部分和纵砖的砖13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贯通孔19,若贯通孔19形成纵砖部的通道,则优选原样用作多级燃烧用的通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横砖部上形成接缝的砖是横砖A砖,横砖A砖呈跨及横砖部和纵砖部的“L”型形状,因此能够承受施加在横砖部上的垂直应力。因此,即使沿着横砖部的接缝形成纵贯通裂缝,砖也不会陷入烟道内。此外,即使是最大的砖也仅是占据横砖部的一部分和纵砖部的一部分的横砖A砖,因此与日本特开2005—307003号公报的记载相比,能够减轻单个砖的重量,不降低砖的高度,能够进行作业负荷小的建造。

Claims (7)

1.一种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具备作为碳化室和燃烧室的隔壁的横砖部的砖以及作为燃烧室烟道彼此之间的隔壁的纵砖部的砖,其特征在于,
横砖A砖是将横砖部的一部分和纵砖部的一部分一体化了的“L”字型的砖,横砖B砖是形成横砖部的一部分的砖,在横砖A砖的“L”字型的角部的与横砖部相当的位置上,具备能够承受横砖B砖的肩部,将横砖A砖的与上述肩部相反侧的横砖部端部称为横砖端部,此时,2个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连接,从而构成隔开第一燃烧室烟道和碳化室的横砖部,2个横砖A砖的上述肩部彼此相对置,2个横砖A砖的肩部分别承受横砖B砖的两端部,从而构成隔开第二燃烧室烟道和碳化室的横砖部,上述第一燃烧室烟道和第二燃烧室烟道交替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纵砖部由2个横砖A砖以及配置在该2个横砖A砖之间的纵砖的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横砖部的砖砌体中,隔开烟道和碳化室的砖砌体结构是将横砖A砖彼此之间连接而成的结构和由横砖B砖形成的结构交替堆积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燃烧室烟道的纵砖之间的距离设为L0,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在从烟道的中心开始±0.05L0的范围内,
在横砖A砖的横砖部厚度为W,横砖A砖的高度为H,从横砖A砖的肩部至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以下称为“纵砖表面S”)的距离为B,从纵砖表面S至横砖端部的距离为横砖长度L时,满足
3P/σb≤H×W2/L≤13000                    <1>
3P/σb≤H×B2/(L+B/2)≤13000              <2>,
其中,P是在横砖A砖的横砖端部彼此之间的接合部上施加的集中负载,P=2000kg~5000kg,σb表示横砖A砖的热许用弯曲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燃烧室横砖的纵砖之间的距离L为200~500mm,横砖A砖的横砖部厚度W为90~130mm,横砖A砖的高度H为100~150mm,从横砖A砖的肩部至与肩部相反侧的纵砖部表面(纵砖表面1)的距离B为100~2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横砖A砖的与燃烧室烟道相面对的横砖部和纵砖部所连接的角部上具有R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横砖A砖的纵砖部分和纵砖的砖中的一方或双方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形成纵砖部的通道。
CN200780041747XA 2006-11-21 2007-11-21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Active CN101535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4239/2006 2006-11-21
JP2006314239A JP4926667B2 (ja) 2006-11-21 2006-11-21 コークス炉の炉壁煉瓦積み構造
PCT/JP2007/072993 WO2008062899A1 (en) 2006-11-21 2007-11-21 Coke oven wall brickwork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446A true CN101535446A (zh) 2009-09-16
CN101535446B CN101535446B (zh) 2012-10-31

Family

ID=3942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747XA Active CN101535446B (zh) 2006-11-21 2007-11-21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2085455B1 (zh)
JP (1) JP4926667B2 (zh)
KR (1) KR101066790B1 (zh)
CN (1) CN101535446B (zh)
AU (1) AU2007322602B2 (zh)
BR (1) BRPI0719022B1 (zh)
RU (1) RU2410408C1 (zh)
TW (1) TW200835782A (zh)
WO (1) WO20080628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786A (zh) * 2010-11-03 2012-05-16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玻璃熔窑的多层池壁接缝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28049A (ja) * 2008-07-24 2010-02-04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US8266853B2 (en) * 2009-05-12 2012-09-18 Vanocur Refractories Llc Corbel repairs of coke ovens
JP6524439B2 (ja) * 2015-06-29 2019-06-05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コークス炉燃焼室用耐火物ブロックおよびコークス炉燃焼室の耐火物ブロック積み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82638A (en) * 1926-02-13 1930-11-25 Totzek Fritz Coke-oven-wall structure
DE2416948B2 (de) * 1974-04-08 1976-05-26 Verfahren zum aufbau und zur reparatur einer kokskammerofenwand
DE2430053C2 (de) * 1974-06-22 1982-10-21 Krupp-Koppers Gmbh, 4300 Essen Heizwand für Horizontalkoksofenbatterien
DE4244547A1 (de) * 1992-12-30 1994-07-07 Lichtenberg Feuerfest Formstein für die Zustellung von Koksofenkammern
JPH0987633A (ja) * 1995-09-18 1997-03-31 Sumitomo Metal Ind Ltd コークス炉補修時の異物除去用開口の閉塞方法
JP2005307003A (ja) * 2004-04-21 2005-11-04 Nippon Steel Corp コークス炉炉壁の煉瓦積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2786A (zh) * 2010-11-03 2012-05-16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玻璃熔窑的多层池壁接缝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26667B2 (ja) 2012-05-09
CN101535446B (zh) 2012-10-31
WO2008062899A1 (en) 2008-05-29
JP2008127472A (ja) 2008-06-05
EP2085455A1 (en) 2009-08-05
BRPI0719022B1 (pt) 2018-10-30
KR101066790B1 (ko) 2011-09-21
TW200835782A (en) 2008-09-01
TWI376410B (zh) 2012-11-11
EP2085455B1 (en) 2015-01-14
AU2007322602A1 (en) 2008-05-29
AU2007322602B2 (en) 2010-09-02
RU2410408C1 (ru) 2011-01-27
BRPI0719022A2 (pt) 2013-12-17
EP2085455A4 (en) 2014-04-30
KR20090069196A (ko) 2009-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446B (zh) 炼焦炉的炉壁砖砌体结构
US5687531A (en) Horizontal flue technology for carbon baking furnace
CN103608304A (zh) 大拱顶棚构造
KR101525509B1 (ko) 체커 벽돌
JP4777034B2 (ja) コークス炉炉壁の煉瓦積構造
JP2005307003A (ja) コークス炉炉壁の煉瓦積構造
JP5177169B2 (ja) コークス炉炉壁の煉瓦積構造
JP7190379B2 (ja) チェッカーれんが
JP5993296B2 (ja) チェッカー煉瓦
JP7152334B2 (ja) チェッカーれんが及び一体化ブロック
JP2020033402A (ja) コークス炉構成用煉瓦およびコークス炉の煉瓦積み構造
CN206832056U (zh) 卡接式耐火砖
CN206106515U (zh) 一种防裂耐火砖
CN204665337U (zh) 高强度耐火砖
CN118006858A (zh) 一种热风炉拱顶结构
JP6323223B2 (ja) コークス炉
JP4975772B2 (ja) コークス炉炉壁の煉瓦積構造
JP2573340Y2 (ja) 熱風炉用ギッター煉瓦
JPH0312326A (ja) ガラス溶解窯用レンガ
JPH01275437A (ja) 蓄熱室用格子積レンガ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IN NIPPON STEEL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