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5057A -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和带有一个滚轮的脚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和带有一个滚轮的脚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5057A
CN101535057A CN200780041414.7A CN200780041414A CN101535057A CN 101535057 A CN101535057 A CN 101535057A CN 200780041414 A CN200780041414 A CN 200780041414A CN 101535057 A CN101535057 A CN 101535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eafter
roller
foot wheel
multinomial
contro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14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5057B (zh
Inventor
沃尔夫冈·布洛克
尤维·哈克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t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Tent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70392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7039208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t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Tent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535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5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50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脚轮(1),带有两个滚轮(2)的以及一支承壳体(3),其中,在支承壳体(3)上设计有装配轴颈(6),在该装配轴颈(6)内,一操纵推杆(15)可克服弹簧力移位并为固定方向和/或完全固定而与一固定配对部件(65)相互作用,并且,还设有带有接合部件(37,38)的滚轮制动件(25),所述滚轮制动件同样由操纵推杆(15)操纵且接收所述操纵推杆(15)的壳体部分(4)此外在上侧具有球轴承(8)并向下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操纵推杆(15)。为了以有利的方式改进所述及类型的双脚轮,建议在球轴承(9)下方在仅向内部开口的壳体部分(4)内置入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

Description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和带有一个滚轮的脚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带有两个滚轮和一个支承壳体的双脚轮,其中,在该支承壳体上构造有装配轴颈,在该装配轴颈中,一操纵推杆可克服弹力移位并且为在方向上固定和/或完全固定而与固定配对部件相互作用,并且,其中还设有带有接合部件的滚轮制动件,以便锁定滚轮的旋转,所述滚轮制动件同样由操纵推杆操纵,且此外接纳所述操纵推杆的壳体部分在上侧具有球轴承并在下方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操纵推杆。
背景技术
所述及类型的双脚轮是公知的。这种双脚轮例如用于病床、家具等,其中,通过支承壳体侧的装配轴颈实现了双脚轮和例如病床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通过调节工具或类似物在装配轴颈的范围内作用在置入的操纵推杆上,从而使操纵推杆沿轴向移位。通过操纵推杆可以从双脚轮起转向脚轮作用的中间位置到达一个固定脚轮位置,在该固定脚轮位置处,双脚轮方向绑定地固定在一枢转位置内。滚轮在此位置可更自由地旋转。在操纵推杆的另一操纵位置可以获得与所获得的双脚轮枢转位置无关地实现的完全固定,其中,所述完全固定同时在旋转方向上锁定了滚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一种易于装配的构造中以有利的方式改进所述及类型的双脚轮。
这一技术问题首先并基本上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加以解决,其中规定,在球轴承的下方在仅向内部开口的壳体部分内插入所述固定配对部件。固定配对部件相应地并不是操纵推杆的组成部分或者与操纵推杆运动相连。相反,固定配对部件则优选围绕操纵推杆布置在壳体内部开口中,以便与推杆相互作用,这进一步优选地至少在轴向上阻止了离开基本位置的运动。这种固定配对部件也用于在方向上固定双脚轮以及完全固定双脚轮。由于这种构造使得围绕操纵推杆的支承壳体部分的结构高度得以降低。此外,通过仅在内部朝下开口的壳体部分方便了双脚轮装置的部件(例如操纵推杆、固定配对部件或滚轮制动件以及预设的弹簧)的安装、尤其是首次安装。这样就提供了将装置部件仅从一侧、即从下方置入支承壳体的可能性。
此外还描述了若干特征,所述特征优选与权利要求1的特征组合而具有意义,不过原则上仅仅权利要求1的一些特征或者上述特征本身也是具有意义的。
因此在本发明主题的一种扩展中规定,固定配对部件在上方与枢转锁定位置无关地由壳体凸肩支撑。固定配对部件优选相应地是一种可沿轴向移位的插入部件,该插入部件在基本位置在轴向上方止挡限位地置入壳体部分内,这允许了从基本位置向下的轴向运动。
而且建议,仅借助滚轮制动件将操纵推杆在壳体内沿径向支撑在固定配对部件的下方。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操纵推杆减小到沿轴向看的有效最小值。与滚轮制动件相接合的操纵推杆段同时通过滚轮制动件径向地支撑。相应地不需要壳体部分对操纵推杆的其它径向支撑,尤其是不需要还处在滚轮制动件下方的壳体部分的支撑。这也对结构高度降低做出贡献。滚轮制动件本身优选被导引、即被径向地支撑在仅向内部开口的壳体部分内。
还优选通过推杆弹簧将操纵推杆预张紧在它的最上端位置,其中,操纵推杆优选在背对推杆弹簧的上端的区域内与控制凸轮相互作用,以便调整操纵推杆的不同轴向位置。操纵推杆的最上端位置在此相应于接合部件(即,尤其是用于锁定滚轮的旋转的接合部件但也优选是用于锁定枢转的部件)的接合位置,因此操纵推杆的最上端位置与双脚轮的完全固定位置相对应。结果,构成为调节弹簧的推杆弹簧总是迫使操纵推杆向完全固定位置移动。此推杆弹簧在一种优选的构造中一方面支撑在壳体上而另一方面则支撑在滚轮制动件上,而弹簧力通过所述滚轮制动件作用在操纵推杆上。推杆弹簧总是相应于推杆位置调节滚轮制动件。推杆弹簧相应地通过直接加载总是将滚轮制动件向锁定滚轮的旋转的方向挤压。仅克服推杆弹簧的力就可以取消这种对旋转的锁定。
通过设置两个上下叠置的球轴承提高操纵推杆的倾翻稳定性,这两个球轴承定位于固定配对部件上方,这进一步优选地是在接收操纵推杆的支承壳体部分的上端的区域内,而这一(上)端与所述装配轴颈相连。两个球轴承大体以沿轴向观察的轴承厚度相互轴向间隔,其中,这两个球轴承具有不同的外径。因此,例如轴向内侧的球轴承就相对于轴向外侧的球轴承减小了外径。
为了完全固定,固定配对部件与枢转锁定部件相互作用,其中固定配对部件和枢转锁定部件可相互无关地沿轴向运动。枢转锁定部件由操纵推杆移动,以便与固定配对部件相互作用,其中,枢转锁定部件还可相对于操纵推杆轴向移位。这通过作用在枢转锁定部件上的弹簧实现,该弹簧的作用方向与推杆弹簧相同。因此还规定,固定配对部件和枢转锁定部件各由一个自有的弹簧(即第一预紧弹簧和第二预紧弹簧)加载,这两个预紧弹簧同向地沿推杆弹簧的方向作用,即关于操纵推杆方向向上,其中,通过第一预紧弹簧相对于壳体凸肩预张紧固定配对部件,并且通过第二预紧弹簧将枢转锁定部件止挡限位地靠在操纵推杆上。第一和第二预紧弹簧为进一步降低结构高度而相互同心地布置,其分别包围一个操纵推杆下方的分部段。两个预紧弹簧在此背对固定配对部件或枢转锁定部件,尤其是在滚轮制动件背对操纵推杆的一侧抵靠在滚轮制动件上。在此,作用在枢转锁定部件上的第二预紧弹簧优选具有与操纵推杆相对应的直径。第一预紧弹簧相反则具有更大的直径。
固定配对部件进一步为在方向上固定(固定的脚轮位置)而与方向固定件相互作用,其中,固定配对部件和方向固定件可相互无关地沿轴向运动。在固定配对部件和方向固定件的相互作用位置,双脚轮实现固定的脚轮的功能。方向固定件在此构造在操纵推杆上,进一步地与操纵推杆运动系留,其中,在本发明的主题的一种扩展中,方向固定件同时为枢转锁定部件在轴向上提供止挡限位。相应地,枢转锁定部件在操纵推杆克服弹簧作用下降时通过方向固定件带动,这时枢转锁定部件和方向固定件仍能相互无关地沿轴向运动。
而且,滚轮制动件优选在操纵推杆的中心具有调节螺栓。可通过调节螺栓沿轴向相对于操纵推杆调整滚轮制动件。调节螺栓还优选可从下方、从双脚轮的上述装配侧起接近,为此壳体具有相应的进入孔。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双脚轮,该双脚轮带有两个滚轮以及一个在所述滚轮之间延伸的、在上方封闭的支承壳体,该支承壳体由滚轮轴线贯穿,其中,还在支承壳体上构造有装配轴颈,在该装配轴颈内操纵推杆可以克服弹簧力移位。
如上所述,这种双脚轮是公知的。
针对公知的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装配技术上改进上述类型的双脚轮的设计。
这一技术问题首先并基本上通过权利要求17的主题加以解决,其中规定,支承壳体被水平地分开,其中所述分开构造在滚轮轴线的下方。这样就形成了支承壳体下部和支承壳体上部,其中,优选在支承壳体上部内置入所有的工作部件,例如操纵推杆和可能的、另外设置的锁定件。在置入所述工作部件后壳体通过安装支承壳体下部而封闭,所述支承壳体下部最终必要时也被紧固。与之相应地,下部和上部之间的卡锁连接是优选的。工作部件在支承壳体上部内的安装可以由于所建议的壳体划分而仅从下方通过最终由所述下部覆盖的安装孔实现。
此外地描述了若干特征,所述特征优选与权利要求17的特征组合而具有意义,不过原则上仅仅权利要求17的一些特征或者上述特征本身也是具有意义的。
因此在本发明主题的一种扩展中规定,所述壳体下部和上部在滚轮轴线的区域内嵌套地接合。因此规定,每个壳体部分构成滚轮毂的一部分。通过两个滚轮的轴体可实现所述壳体部分之间的形状配合的插接连接。
在一种优选构造中,上壳体部分在朝向滚轮的侧向封闭,除了一个用于从壳体内部加载的旋转锁定接合部件的通孔,所述旋转锁定接合部件作用在布置在壳体上部两侧的滚轮上。壳体上部进一步地被构造为腔室状,相应地形成一个或多个中空腔室,以接收操纵推杆以及必要时接收其它工作部件,这尤其是接收对旋转锁定接合部件进行加载的部件。这些部件由于壳体上部在侧面很大程度地封闭而在壳体上部内处于一个受保护的位置。壳体上部的两个壳体侧面部分构造成盘片段状,并关于滚轮轴线相互间隔,其中,壳体上部也被构造成进一步沿周长将两个侧面部分相连地闭合。
相反,壳体下部则除了通孔外都构造成无腔室的,相应地在滚轮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看居中地形成圆盘片段状的支座,在该支座上沿周向定位外壁,该外壁的在滚轮轴线延伸方向上测得的宽度对应于壳体上部的周面的宽度。圆盘片段状支座朝向壳体上部支承有在分隔面内延伸的底板以封闭壳体上部腔室。
壳体下部优选具有两个通孔,它们横向于滚轮轴线地从壳体下部底面起向下延伸,其中一个通孔与为操纵推杆配设的调整螺栓相对齐,相应地是与操纵推杆的轴线对齐。因此,可以通过通孔从轮下侧对调整螺栓进行调节。
优选将操纵推杆和必要时将滚轮制动件和/或方向固定件或完全固定件仅构造在壳体上部内。相应地方便了这些部件的装配,因为这些调整部件可以在壳体上部和下部分隔开的情况下以简单的方式从下方置入壳体上部的所属腔室内,之后,通过安装壳体下部而封闭所述腔室。与之相应地进一步规定,操纵推杆通过推杆弹簧在其最上端位置预张紧,并且推杆弹簧抵靠在形成于壳体下部上的底面上。该壳体部优选针对于固定/锁定元件仅以推杆弹簧加载。相应地,壳体下部不仅形成对壳体上部侧面腔室的封闭,而且同时也支撑功能所需的推杆弹簧。
本发明的主题还在于一种带有两个滚轮和一个支承壳体的双脚轮,其中,在支承壳体上构造有装配轴颈,在该装配轴颈中操纵推杆可克服弹簧力移位并为固定方向和/或完全固定而与一固定配对部件相互作用,并且还设有带有接合部件的滚轮制动件,以锁定滚轮的转动,而滚轮制动件则同样通过操纵推杆操纵。
这种双脚轮是公知的。
为了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双脚轮而建议,滚轮制动件仅通过由调节弹簧提供的弹簧力相对操纵推杆压紧,并且将调节弹簧布置为最下端的弹簧。相应地将滚轮制动件与操纵推杆运动耦合但并不刚性地结合。尤其在操纵推杆沿弹簧卸载方向移位时弹簧相应于操纵推杆行程调节滚轮制动件。还可能设置的脚轮工作部件的弹簧设在调节弹簧的上方,从而可以总体上降低了脚轮的结构高度,尤其是降低了支承壳体的结构高度。
此外描述了若干特征,所述特征优选与权利要求27的特征组合而具有意义,不过原则上仅仅权利要求27的一些特征或者上述特征本身也是具有意义的。
如果调节弹簧支撑在固定于壳体的、相应地并不能在轴向上发生改变的底板上,也被证明是有利的。该底板更优选地构造在滚轮轴线的下方,而在所述主题的一种实施形式中,操纵推杆的下方自由端的自由端面则在任何运行的轴向位置处都在滚轮轴线上方延伸。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带有一个滚轮、一个滚轮轴体以及一个滚轮毂的脚轮,其中滚轮轴体与一从外部可见的覆盖件相连。
上述类型的脚轮是公知的,其中,与滚轮轴体相连的覆盖件例如用作纤维或丝线防护件(Fadenschutz)。
为了进一步改进上述类型的脚轮而建议,覆盖件与滚轮轴体至少摩擦接合地连接,并在使用时滚轮毂相对于覆盖件转动。由于这种结构,在使用脚轮时在环绕的覆盖件边缘以及滚轮所直接配属于的部分之间产生相对较高的速度,从而进一步使纤维或丝线等难于侵入。与滚轮轴体相连的覆盖件相对于旋转的滚轮和滚轮毂保持不动,这也进一步方便了从外部识别设置在覆盖件上的信息或标志。
此外描述了若干特征,所述特征优选与权利要求30的特征组合而具有意义,不过原则上仅仅权利要求30的一些特征或者上述特征本身也是具有意义的。
因此进一步规定,覆盖件上罩有透明的保护件。此透明的保护件允许进一步看到覆盖件。因此例如可以发现侵入到覆盖件和保护件之间的纤维或丝线及类似物。根据一定的污染程度可以为去除纤维而取下保护件。而且通过此透明的保护件例如可以看到相对于滚轮保持不动的覆盖件上的标志或类似物。
保护件与滚轮毂一起旋转地布置,因此在覆盖件和保护件之间也获得相对较高的圆周速度。
覆盖件的直径这样选择,使得覆盖件从径向内侧局部地搭接轮毂并因此至少为布置在滚轮轴线和滚轮毂之间的球轴承或类似物提供保护。保护件卡锁地保持在滚轮毂上,这尤其是在保护件周向的范围内,其中为了防流体地密封滚轮毂和滚轮轴线,保护件可以进一步在周向沿边缘例如与一密封元件相互作用。
所建议的设置覆盖件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应用在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双脚轮中,正如本发明的针对于双脚轮的特征也可以使用于单脚轮一样。
而且,无关权利要求1、17、27和30的特征以及各自所属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组合都是可能的并因此是本发明的主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一种实施形式。图中:
图1以透视图示出了双脚轮;
图2是沿着图1中箭头II的视图;
图3是双脚轮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线IV-IV的剖面,涉及基本位置、即双脚轮完全释放的位置;
图5是相应于图4的剖面图,不过涉及完全固定位置;
图6是双脚轮的滚轮从内侧看的详细透视图以及用于与滚轮共同作用的设有接合部件的滚轮制动件;
图7以详细透视图示出了带有接合部件的滚轮制动件;
图8以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带有接合部件的滚轮制动件;
图9是一剖视图,涉及滚轮制动件或者说接合部件与所属滚轮的齿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中进一步省去了双脚轮的其它壳体部件和工作部件;
图10是另一个与图4相对应的剖面视图,不过涉及的是方向固定位置;
图11是图10中区域XI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对应于图9的视图,不过涉及图10所示的运行位置;
图13是图2中线XIII-XIII的剖面,涉及图5所示的完全固定位置;
图14以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双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结合图1表示和说明一种带有两个滚轮2和一个支承壳体3的双脚轮1。
支承壳体3首先具有一个圆筒部段状区域,在该区域的两个侧面分别布置一个滚轮2。滚轮轴线x从中心相应地穿过支承壳体3的圆筒形部段。
支承壳体部分4大致沿切向从此支承壳体3的圆柱部段向外延伸出。该支承壳体部分形成为空心圆筒,该空心圆筒具有方向垂直于滚轮轴线x的圆筒轴线。支承壳体部分4的外径大致相应于支承壳体3的圆筒形部分在滚轮轴线方向测得的宽度。
空心圆筒形支承壳体部分4的自由端面与一个假想平行延伸的、与滚轮表面在顶点相切的面以较小间距地延伸,这在所示实施例中为1-4mm。
同样设计为基本上空心圆筒的装配轴颈6被构造为突伸出支承壳体部分4的自由端面5。该装配轴颈与支承壳体部分4同轴地定向,并以一个相对于可见区域直径缩小的部分7插入支承壳体部分4内。装配轴颈6被两个球轴承8、9沿径向支撑在支承壳体部分4的内壁上。所述球轴承在支承壳体部分4的轴向上看仅通过借助中间环10形成的间隔近似紧邻地上下叠置。
中间环10的轴向高度大致对应于球轴承8、9中的一个的轴向高度。
轴向外侧、即直接朝向自由端面5的上部球轴承8相对于球轴承9直径增大,也相应地具有直径增大的轴承滚珠。下部球轴承9配属于装配轴颈6的部段7的自由端部区域。
由于这种布置,装配轴颈6可以自由地围绕一条从中心贯穿支承壳体部分4的轴线y相对于支承壳体3枢转。
控制凸轮11保持在装配轴颈6内。该控制凸轮可以围绕一条方向垂直于脚轮枢转轴线y的轴线z枢转,其中,轴线z从中心贯穿控制凸轮11的六边形凹槽11。围绕控制凸轮11的装配轴颈6在此六边形凹槽12的两侧延伸部具有若干通孔13,以接合作用在控制凸轮11上的工具14或类似物。
控制凸轮11作用在居中地具有枢转轴线y的操纵推杆15上。操纵推杆被构造成细长延伸的杆状,并在与装配轴颈6的颈状部分7相互作用区域装配轴颈形成有四边形横截面。操纵推杆15在此与装配轴颈6形状配合地、抗扭地但却可以在轴向上相对移位地相连。
控制凸轮11通过关于旋转轴线z布置在不同直径线上的控制面17,17’,17”一起作用在操纵推杆15的上部自由端面16上,以使操纵推杆15实现不同的轴向取向。
根据在周向上观察的控制面17,17’,17”的间距,基本上与这些控制面相对地在控制凸轮11上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位于一条公共的半径线上的卡锁凸起18,18’,18”。所述卡锁凸起与在操纵推杆15旋转时接合到卡锁凸起在控制凸轮11上方的运动路线内的板式弹簧19相互作用,所述板式弹簧保持在装配轴颈6的顶端。板式弹簧19在中心具有与卡锁凸轮18,18’,18”的构型相匹配的凹部20。
操纵推杆15在由装配轴颈的部段7和球轴承8、9构成的操纵推杆防倾翻装置的下方形成方向锁定件21。所述方向锁定件在所示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关于枢转轴线y沿直径对置的、从推杆杆体径向向外延伸的翼形部分22形成,所述翼形部分的径向延伸与设计为空心的支承壳体部分4在上部(即,尤其是配属于滚珠轴承9的区域)的开口内部尺寸相匹配。
操纵推杆15向下延伸到方向固定件21之外,其中,操纵推杆15的与之相关的、朝下且因而背对控制凸轮11的一端与通过控制凸轮11选择的轴向位置无关地布置在运动轴线x上方的一个平面内。
操纵推杆15的此自由端23通过所设置的滚轮制动件25中间的空心圆筒部分24内的凹槽沿径向支撑,该自由端通常在方向固定件21下方在横截面上构造为圆盘形,并且直径大致相应于支承壳体4的开口直径的一半。空心圆筒部分24通过大致居中地布置在空心圆筒部分24的轴向延伸上的径向轴环26与径向外侧的圆筒环27相连。所述圆筒环具有与支承壳体部分4的开口直径相匹配的外径,且被相应地在支承壳体部分4内导引。
此外,在滚轮制动件25的中心空心圆筒部分24内还以可螺旋调整的方式接收一个调节螺栓28,该调节螺栓在中心具有枢转轴线y、并通过其朝上方的自由端作用在操纵推杆15的自由端23的端面上。螺栓工具开口29指向下方。
通过调节螺栓28可以改变滚轮制动件25与操纵推杆15之间的轴向相对距离。
在中心空心圆筒部分24和径向外侧的圆筒环27之间通过径向轴环26沿轴向隔开地形成环形腔室30、31,其中,环形腔室30向下开口而环形腔室31则向上开口。
圆筒形推杆弹簧32嵌合在下侧环形腔室30内。推杆弹簧31一端支撑在滚轮制动件25的径向轴环26的底侧上,而另一端则支撑在与径向轴环26面平行,并因此垂直于枢转轴线y延伸的、支承壳体3的底面33上。
底面33在旋转轴线y的延伸部分内设有通孔34。该通孔相应地与调节螺栓28对齐,从而可以借助工具从外部接近调节螺栓。
操纵推杆15通过推杆弹簧32间接地通过滚轮制动件25以及调节螺栓28向上朝向控制凸轮11的方向预张紧。
在滚轮制动件25、尤其在圆筒环27外侧形成有朝向脚轮内部的悬臂35。该悬臂在其一端沿常规的脚轮驱动方向在滚轮轴线x上方支承一个向上开口的、横截面为U形的支架36,以接收两个适用于作用在滚轮2上的接合部件37、38。所述接合部件37、38在支架36内可以关于滚轮轴线x沿径向移位,其中,所述移位路线径向向外地、即背离支架底面38地受到止挡限位。接合部件37、38在此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分别通过一个支撑在支架底面38上的压力弹簧40、41加载。所述径向方向被选择为平行于枢转轴线y的方向。
每个接合部件37、38还在伸出支架36的区域内的上部区域具有一根方向平行于滚轮轴线x的边腿42、43。两根边腿42、43从双脚轮1的方向垂直于滚轮轴线x的中间平面起,在支架36的两侧朝相反的方向延伸,其中,在自由端边缘还成型有进一步向上突伸的接合齿44。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接合部件37和38带有两个这种接合齿44。所述接合齿被构造用于与各一个设在滚轮内侧的环绕的齿部45相互作用。进一步地这样选择所述布置,使得接合齿44和滚轮齿部45的相互作用关于滚轮轴线x在常规的脚轮使用方向在有关滚轮2的顶点进行。滚轮侧的齿部45设在边缘附近,相应地具有与滚轮直径相匹配的齿部环直径。
悬臂35在相应地设置并允许滚轮制动件25轴向移位的缺口46的范围内贯穿空心圆筒形支承壳体部分4。悬臂35在贯穿缺口46之后插入支承壳体3的一个中间腔室47中,该中间腔室47在滚轮轴线x的延伸方向上看,总体居中,并构造得比支承壳体部分4更窄,且也比与该支承壳体部分4对置的另一腔室48窄。
中间腔室47具有为尤其使接合部件37、38的边腿42、43穿过而相应地成型并朝向侧面的窗形开口49。
另外,支承壳体3基本上被构造成两部分,即,具有壳体上部50和壳体下部51,其中,壳体上部50构成支承壳体部分4、中间腔室47以及另一腔室48。支承壳体3为隔开壳体上部50和壳体下部51而水平分隔,其中,将分隔面T选择在滚轮轴线x的下方。
支承壳体部分4以及壳体上部5的腔室47和48被构造为向下、即朝向分隔面开口。所述腔室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由一圆周壁52覆盖,该圆周壁由支承壳体部分4以及分隔所述腔室的桥接件一体制成。
壳体下部51具有一个沿滚轮轴线x方向看居中地布置的壁桥接件53。该壁桥接件在图4所示横截面内填满壳体4的整个下部并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支承有一个圆周壁部分54,所述圆周壁部分在壳体3的组装状态下沿壳体上部50的圆周壁52的延伸段延伸。
底面33构造在壳体下部51上,相应地设置在方向垂直于滚轮轴线的壁桥接件53上,这进一步使得整个壳体下部51一体地形成。穿过底面33的通孔34直线向外被导引通过壁部分54。另一通孔55同样直线地连接另一腔室48和外界环境。
壳体下部51通过未详细示出的卡锁装置56固定在壳体上部50上。
此外,壳体上部50和壳体下部51之间设有插接-形状配合连接,为此,壳体下部51具有伸入中间腔室47内且垂直地从底面33伸出的轮毂部分57。此轮毂部分57具有轴通孔58。在壳体3处于组装位置时,该孔在中心容纳滚轮轴线x。限定腔室47边界的壳体壁还具有与轴通孔58同轴的、直径匹配的通孔59。围绕轴通孔58和壳体上部50和壳体下部51的通孔59的壳体部分各形成了轴体安装座60的一部分。
轴体61按照空心轴的形式构造。轴体61通过摩擦接合保持在壳体3的轴体安装座60内。形状配合的固定也是可能的。轴体61沿滚轮轴向延伸方向从壳体3的轴体安装座60的两侧突伸出,并在各端侧支承有一个球轴承62,在所述球轴承62上各设置一个滚轮62的滚轮毂63。每个滚轮2的滚动面64沿径向突伸出壳体3的圆周壁52。
滚轮2由于上述布置而可以相互无关旋转地支承在轴体61上。
轴体61分别在轴向外侧设有覆盖件78。覆盖件首先设计为盘状,并具有朝内的、摩擦接合地接合在轴体凹腔内的中心轴颈79。
这样地选择覆盖件78的直径,使得覆盖件与有关滚轮2的轮毂区域相重叠,因此更尤其是与球轴承的区域相重叠。覆盖件边缘没入设置在滚轮毂侧的环形沟槽区域80中。
由于轴体61摩擦接合地保持在支承壳体侧的轮毂区域内,以及覆盖件78另外地摩擦接合地保持在轴体61上,因而覆盖件78在滚轮2通过球轴承自由地旋转运动时优选保持静止,并不相应地旋转。
覆盖件78上镶有透明的保护件81。保护件盘状凸起地弯曲,并卡锁保持在沟槽区域80径向外侧的环形边缘的区域内,在卡锁区域内为实现结构相对于流体的密封而设有密封件82。相应地,能够使流体无法到达轮毂区域内,并因而无法到达球轴承62的区域内。所示双脚轮1由于这种结构而是耐冲洗的。
在控制凸轮11的一个位置处,可以克服推杆弹簧32的作用沿轴向向下移位操纵推杆15以其方向固定件21与容纳在支承壳体部分4内的固定配对部件65相互作用。固定配对部件以可轴向移位的方式,但不能旋转地固定在由操纵推杆15贯穿的壳体开口内,这进一步是在支承壳体部分4的相对于方向固定件21的外径直径增大的开口区域内。固定配对部件65具有与上述直径差相匹配的外壁66,沿轴向看,由操纵推杆贯穿的固定底面66从所述外壁径向向内居中地延伸。朝向方向固定件21的方向上,此固定底面66具有两个轮廓与翼形部分22相匹配的沟槽67。
固定底面66在下侧设有环形齿部68,用于与基本上在固定配对部件65下方的、并与固定配对部件65同轴地布置的枢转锁定部件69相互作用。枢转锁定部件69在朝向固定配对部件65方向具有一个带有配对齿部70的表面。
枢转锁定部件69具有围绕接收操纵推杆15的中心开口轴环71。轴环71从枢转锁定部件69出发向上延伸,以支撑在方向固定件21的翼形部分22的下侧,轴环71还穿过固定配对部件65的固定底面。
固定配对部件65和枢转锁定部件69朝方向固定件21的方向预张紧,为此它们分别具有一个圆柱形弹簧。因此,枢转锁定部件69就借助第二预紧弹簧72相对于方向固定件21加载。此第二预紧弹簧72支撑在枢转锁定部件69背对配对齿部70的下侧上。第二预紧弹簧72的另一端则进入滚轮制动件25的环形腔室31内,以支撑在径向轴环26上。此第二预紧弹簧72与推杆弹簧32作用在同一方向上。
与第二预紧弹簧72同心地设有第一预紧弹簧73。第一预紧弹簧支撑在滚轮制动件25的圆筒环27的、朝向该预紧弹簧的上端面上,并在下侧加载固定配对部件65的壁,以使固定配对部件65沿控制凸轮11的方向预张紧,其中,固定配对部件65在壳体凸肩74的范围内由壳体3或壳体部分4支撑。
可以通过可绕轴线z旋转的控制凸轮11将双脚轮1置于不同的功能位置,即,图4所示中间位置(转向脚轮位置)、图5所示完全固定位置以及图10所示固定脚轮位置(Bockrollenstellung)。
在图4所示中间位置或者转向脚轮位置,滚轮2可围绕其滚轮轴线x自由地旋转,并可以围绕枢转轴线y自由地枢转整个脚轮。这通过将控制凸轮11移动到一个关于控制凸轮11的可枢转性看的中间位置而实现,在该中间位置处,中间的卡锁凸轮18接合在板式弹簧19配属的凹部20内。相对置的所属控制面17作用在操纵推杆15的端面16上,在双脚轮1的此中间位置,所述操纵推杆的方向固定件21以轴向间距保持在固定配对部件65的沟槽67上方。相应地,固定配对部件65和方向固定件21并不相接合。
枢转锁定部件69也通过操纵推杆15的方向固定件21被带到一个与固定配对部件65轴向隔开的位置内,因此,在这些部件之间不实现形状配合。因此,脚轮实现绕轴线y的自由枢转运动。
通过操纵推杆15,进一步克服推杆弹簧32的力通过调节螺栓28,也将滚轮制动件25移动到这样一个轴向位置,在该轴向位置处,接合部件37、38的接合齿44到达一个与滚轮侧的齿部45相间隔的位置,从而实现滚轮2的自由旋转运动。
从中间位置起,通过控制凸轮11朝一个或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即,在图4、图5和图10上观察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要么到达完全固定位置,要么到达固定脚轮位置。
在图5中示出了双脚轮1的完全固定位置。控制凸轮11关于该图沿顺时针方向绕轴线z从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起旋转。如图11所示,对应配设的卡锁凸轮18’在板簧19此时的弹性偏置作用下移动到对应配设的凹部20中。此控制凸轮旋转终止位置受到止挡限位。在此,相应地成型的止挡面75顶在板式弹簧19的支撑于装配轴颈6内的端部下侧上。
由于控制凸轮11的枢转,控制凸轮11的控制面17’移动到工作位置,该工作位置允许操纵推杆15的向上的、即朝向控制凸轮11的方向的轴向移动。相应地,在构造为调节弹簧76的推杆弹簧32的辅助下,操纵推杆15沿轴向向上止动限位地移动,其中,所述止动限位这样地形成,即,使成型的方向固定件21在球轴承装置下方顶在装配轴颈6的伸入到支承壳体部分4内的自由颈部部分7上。操纵推杆的从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到图5所示的完全固定位置的轴向移位路程在所示实施例中为约4毫米。
由操纵推杆15的轴向向上位移使得又在控制凸轮11的方向上通过第二预紧弹簧72加载的枢转锁定部件69与成型的配对齿部70一起进入到固定配对部件65的齿部68内。通过设置多个针对于齿部68以及配对齿部70的单个齿,双脚轮1几乎可以枢转锁定在每个脚轮枢转位置上。为此,枢转锁定部件21在所示实施例中具有均匀地在整个圆周分布的三十二个齿,以便与固定配对部件65内相应数目的齿隙相互作用,由此可以实现脚轮1在三十二个枢转位置上的枢转固定。
如果这种锁定要发生在双脚轮1的这样的枢转位置,即,在此枢转位置枢转锁定部件69的配对齿部70顶在固定配对部件65的齿部68上,那么操纵推杆15可以由于第二预紧弹簧72的布置沿轴向向上移动到其受到止挡限位的位置。第二预紧弹簧72在此用作补偿弹簧,用于在双脚轮1略微枢转后将枢转锁定部件69随后轴向移动而使其与固定配对部件65形状配合,由此使所述齿部自动地由于第二预紧弹簧72相接合。
由于控制凸轮11移动到图5所示位置,形成调节弹簧76的推杆弹簧32卸载,这使滚轮制动件25沿轴向向上移动,并通过螺纹固定在该滚轮制动件中的调节螺栓28使操纵推杆15沿轴向向上移动。此外,通过滚轮制动件25也将两个预紧弹簧72、73一起移动。在与固定配对部件65相互作用的第一预紧弹簧由于滚轮制动件25向上移动而受到压缩时,第二预紧弹簧72在枢转锁定部件69的配对齿部70与固定配对部件65的齿部68有间隙的前提下,不受进一步的挤压应力地仅沿轴向运动。
而且,也通过滚轮制动件25使移动接合部件37、38这样地平行于操纵推杆15的方向移动,使得接合齿44关于滚轮轴线x径向向外运动,以便与至滚轮2的滚动面的径向间距较小的、指向内部的内侧齿部45相接合。相应地,防止了滚轮2绕滚轮轴线x的旋转。接合部件37、38通过压力弹簧40、41以可相互无关地沿径向向内偏置的方式保持。因此,接合部件37或38的接合齿44如图13所示地接合到滚轮2的对应配设的齿部45内,而另一接合部件的接合齿44则对接在为其对应配设的滚轮2的齿部45上,并因此并未到达接合位置。这在双脚轮1被稍稍向回移动后才自动实现,方式是使还自由的滚轮2略微旋转移动,由此使接合齿44在弹簧的辅助下落入下一齿隙内。
由于控制凸轮11的向回旋转,枢转锁定部件69和固定配对部件65的接合通过操纵推杆15取消,并且接合齿44和滚轮2的齿部45之间的形状配合接合间接地通过调节螺栓28和滚轮制动件25取消。
还从图4所示中间位置起通过控制凸轮11逆时针的旋转达到固定脚轮位置。在此位置,卡锁凸轮18"接合在板式弹簧19的对应配设的凹部20内。此控制凸轮位置也受到止挡限位,为此,在控制凸轮上邻近于卡锁凸轮18"成型有止挡面77,该止挡面在此位置顶在板式弹簧19被支撑的边缘部分上。
为卡锁凸轮18"配设位置相对的端面17",它们关于旋转轴线z有最大的径向间距。通过此控制面17",操纵推杆15在轴向最下方的位置克服推杆弹簧或调节弹簧32、76的弹簧力而移动,并使滚轮制动件25一同移动。接合部件37、38相应地占据一个相比于中间位置距滚轮齿部45更大的径向间距的位置。
通过操纵推杆15垂直向下的移动,枢转锁定部件69也随同运动。加载在枢转锁定部件下侧的第二预紧弹簧72在此不受压缩。
形成在操纵推杆15上的方向固定件21以其翼形部分22移动到与固定配对部件65的沟槽67的接合位置,以实现双脚轮1的旋转锁定。相应地由仅两个对置的翼形部分22和仅两个相应地形成在固定配对部件65内的对置的沟槽67实现了将双脚轮1仅旋转锁定在两个枢转位置内,即锁定在两个180度的位置内。只要不在这两个位置,翼形部分22就在周向在沟槽67的外侧对接在固定配对部件65的表面上,由于操纵推杆15被驱使向下移动,导致固定配对部件65克服第一预紧弹簧73的复位力沿轴向向下移动沟槽67的深度大小。由此使脚轮1枢转到下一个180度位置,由于固定配对部件65的向上移动而实现了自动卡锁,由此方向固定件21的翼形部分22形状配合地置入所述沟槽67内。
在此位置处,双脚轮1在滚轮2可以自由旋转的情况下被枢转锁定。
接合部件37、38的齿44和滚轮齿部45的齿优选具有不同的齿面角,因此,在齿接合时不会发生全齿面的贴靠,而相反却是线性的、甚至球形地贴靠。因此,例如滚轮齿部间隙的开口角度大于限定一个齿44的边界的两个齿面构成的角。
在所示实施例中,从如图4所示的中间位置起,操纵推杆15沿轴向向下至固定脚轮位置的移动达到约2.5毫米。
所有公开的特征(本身)对于发明而言都是重要的。在本申请的公开中,由此也引入了所属的/所附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文件副本)的公开内容,也为此目的,将此优先权文件的特征结合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

Claims (34)

1.一种双脚轮(1),带有两个滚轮(2)和一支承壳体(3),其中,在所述支承壳体(3)上构造有装配轴颈(6),在所述装配轴颈内,一操纵推杆(15)可克服弹簧力移位并为固定方向和/或完全固定而与一固定配对部件(65)相互作用,并且,其中,还设有带有接合部件(37、38)的滚轮制动件(25),用于锁定所述滚轮(2)的旋转,所述滚轮制动件(25)同样通过所述操纵推杆(15)操纵,并且此外,接纳所述操纵推杆(15)的壳体部分(4)在上侧具有一球轴承(8)且在下方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操纵推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在所述球轴承(8)的下方插入仅向内部开口的所述壳体部分(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在上方与枢转锁定位置无关地由一壳体凸肩(74)支撑。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推杆(15)在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的下方仅借助所述滚轮制动件(25)沿径向支撑在所述壳体(3)内。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推杆(15)通过一推杆弹簧(32)预张紧到其最上端位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推杆(15)的所述最上端位置对应于所述接合部件(37、38)的接合位置。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弹簧(32)一端支撑在所述壳体(3)上,而另一端则支撑在所述滚轮制动件(25)上。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两个球轴承(8,9)上下叠置地设置,并布置在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的上方。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为完全固定而与一枢转锁定部件(69)相互作用,并且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和所述枢转锁定部件(69)可相互无关地在轴向运动。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和所述枢转锁定部件(69)分别通过一个专用的弹簧加载、即通过第一预紧弹簧(73)和第二预紧弹簧(74)加载。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紧弹簧(73)和第二预紧弹簧(72)相互同心地布置。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紧弹簧(73)和所述第二预紧弹簧(72)两个都支撑在所述滚轮制动件(25)上。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为固定方向而与一方向固定件(21)相互作用,并且所述固定配对部件(65)和所述方向固定件(21)可相互无关地在轴向运动。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固定件(21)构造在所述操纵推杆(15)上。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固定件(21)和所述旋转锁定部件(69)可相互无关地在轴向运动。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制动件(25)在关于所述操纵推杆(15)的中心具有一调节螺栓(28)。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28)可从下方接近。
17.一种双脚轮(1),带有两个滚轮(2)和一在所述滚轮(2)之间延伸的、在上方封闭的支承壳体(3),所述支撑壳体由滚轮轴线(x)贯穿,其中,在所述支承壳体(3)上还构造有一装配轴颈(6),在所述装配轴颈内,操纵推杆(15)可克服弹力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壳体(3)被水平地分开,其中,这种分开设计在所述滚轮轴线(x)的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壳体部分(50,51)在所述滚轮轴线(x)的范围内嵌套地接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7至18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每个壳体部分(50,51)构成滚轮毂的一部分。
2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19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壳体上部(50)在朝向所述滚轮(2)的侧面封闭,除了一个用于从壳体内部加载的旋转锁定-接合部件(37,38)的缺口(49)。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0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部(50)被构造成腔室状。
2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1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51)除通孔(34、55)之外被设计成无腔室的。
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2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一通孔(34)与为所述操纵推杆(15)配设的调节螺栓(28)相对齐。
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3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推杆(15)和必要时的滚轮制动件(25)和/或方向固定件或完全固定件仅构造在所述壳体上部(50)内。
2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4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推杆(15)通过推杆弹簧(32)预张紧到该操纵推杆的最上端位置,并且所述推杆弹簧(32)抵靠在一个构造在所述壳体下部(51)上的底面(33)上。
2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7至25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部(51)关于固定/锁定元件仅以所述推杆弹簧(32)加载。
27.一种双脚轮(1),带有两个滚轮(2)和一支承壳体(3),其中,在所述支承壳体(3)上构造有装配轴颈(6),在所述装配轴颈内,一操纵推杆(15)可克服弹力移位并为固定方向和/或完全固定而与一固定配对部件(65)相互作用,并且,其中还设有带有接合部件(37、38)的滚轮制动件(25),用于锁定所述滚轮(2)的旋转,所述滚轮制动件(25)同样通过所述操纵推杆(15)操纵,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制动件(25)仅通过由调节弹簧(76)施加的弹簧力相对所述操纵推杆(15)压紧,并且所述调节弹簧(76)被布置为最下方的弹簧。
28.根据权利要求27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弹簧(76)支撑在一固定在壳体上的底面(33)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7至28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双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在壳体上的底面(33)被构造在所述滚轮轴线(x)的下方。
30.一种脚轮,带有一个滚轮(2)、一个滚轮轴体(61)以及一个滚轮毂(63),其中,一从外部可见的覆盖件(78)与所述滚轮轴体(6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78)与所述滚轮轴体(61)至少摩擦结合地连接,并在使用时所述滚轮毂(63)相对于所述覆盖件(78)旋转。
31.根据权利要求30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78)镶有透明的保护部件(81)。
32.根据权利要求30至31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81)布置成与所述滚轮毂(63)一起旋转。
33.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78)从径向内部起与所述滚轮毂(63)部分地重叠。
3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3中一项或多项或尤其是如其后所述的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81)卡锁固定在所述滚轮毂(63)上。
CN200780041414.7A 2006-11-07 2007-10-31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 Active CN1015350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52680.5 2006-11-07
DE102006052680 2006-11-07
DE102007039208.9 2007-08-20
DE102007039208A DE102007039208A1 (de) 2006-11-07 2007-08-20 Doppelrolle mit zwei Laufrädern sowie Rolle mit einem Laufrad
PCT/EP2007/061742 WO2008055831A1 (de) 2006-11-07 2007-10-31 Doppelrolle mit zwei laufrädern sowie rolle mit einem laufr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057A true CN101535057A (zh) 2009-09-16
CN101535057B CN101535057B (zh) 2012-12-26

Family

ID=4110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1414.7A Active CN101535057B (zh) 2006-11-07 2007-10-31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5057B (zh)
ES (1) ES2352527T3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130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宁波奇亚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脚轮锁定机构
CN104275981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康贝株式会社 小脚轮及婴儿车
CN107284134A (zh) * 2017-06-21 2017-10-24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刹车装置的万向脚轮
CN109340283A (zh) * 2018-10-30 2019-02-15 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刹脚轮
CN109968903A (zh) * 2019-03-30 2019-07-05 刘玉婷 一种万向脚轮
CN109982859A (zh) * 2016-12-09 2019-07-05 佩尔莫比尔公司 脚轮组件和包括该脚轮组件的轮椅
CN111051082A (zh) * 2017-09-13 2020-04-21 坦特两合公司 用于轮子的形状配合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113460A1 (de) * 2014-09-18 2016-03-24 Tente Gmbh & Co. Kg Schwenk- und/oder drehblockierbar ausgebildete Rolle sowie Verfahr-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Rol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0889A1 (de) * 1989-01-13 1990-07-19 Arnolf Schulte Feststellbare lenkrolle
DE8915173U1 (zh) * 1989-12-23 1991-04-18 Tente-Rollen Gmbh & Co, 5632 Wermelskirchen, De
GB9002555D0 (en) * 1990-02-06 1990-04-04 Colson Castors Europ Ltd Castor with brake mechanism
DE4222728A1 (de) * 1992-07-10 1994-01-13 Gross & Froelich Gmbh & Co Kg Lenkrolle
DE20016429U1 (de) * 2000-09-22 2000-12-21 Steinco Paul Vom Stein Gmbh Lenkrolle für Apparate, Möbel, Krankenbetten od.dgl.
CN2552742Y (zh) * 2002-06-06 2003-05-28 姚衍宗 一种万向脚轮的锁紧装置
GB2407488B (en) * 2003-10-28 2007-05-30 Colson Castors Ltd Castor with swivel lock and brake
CN2825330Y (zh) * 2004-11-26 2006-10-11 马英华 病床的脚轮刹车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1302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宁波奇亚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脚轮锁定机构
CN103181302B (zh) * 2011-12-27 2014-08-13 宁波奇亚园林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脚轮锁定机构
CN104275981A (zh) * 2013-07-05 2015-01-14 康贝株式会社 小脚轮及婴儿车
CN104275981B (zh) * 2013-07-05 2018-04-17 康贝株式会社 小脚轮及婴儿车
CN109982859A (zh) * 2016-12-09 2019-07-05 佩尔莫比尔公司 脚轮组件和包括该脚轮组件的轮椅
US11318786B2 (en) 2016-12-09 2022-05-03 Permobil Ab Caster wheel assembly and a wheelchair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7284134A (zh) * 2017-06-21 2017-10-24 上海鸿研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刹车装置的万向脚轮
CN111051082A (zh) * 2017-09-13 2020-04-21 坦特两合公司 用于轮子的形状配合固定装置
CN109340283A (zh) * 2018-10-30 2019-02-15 厚福医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刹脚轮
CN109968903A (zh) * 2019-03-30 2019-07-05 刘玉婷 一种万向脚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5057B (zh) 2012-12-26
ES2352527T3 (es) 2011-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057B (zh) 带有两个滚轮的双脚轮
CN1926007B (zh) 用于车座的配件
CN101516642B (zh) 家具的自定向脚轮
US6592112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trut mount assembly with integral bearing and multiple load paths
RU2344942C2 (ru) Самоориентирующееся колесико для различ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мебели
CN102481867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驱动单元
US7607737B2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CN207711710U (zh) 一种万向轮
US8757228B2 (en) Interlocking compressible, paired spoke wheel system
CN104854358B (zh) 径向滚子滚动轴承
CN105121870B (zh) 合成树脂制滑动轴承
CN101285511A (zh) 制动压力缸装置及制动钳装置
CN102057167A (zh) 旋转驱动装置
CN102853045A (zh) 传动装置
KR20140016398A (ko) 댐퍼가 형성된 힌지 장치
EP1627750A1 (en) Eccentric thrust bearing and suspension-incorporating wheel using the same
US4628567A (en) Door hinge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s enabling dismounting and remounting of the door during assembly
CN102245427B (zh) 用于锁止两个车辆部件的止动配件
CN1215124A (zh) 同可卸下的门折页在结构上组合的门定位器
US20190162229A1 (en) Vehicle thrust bearing
KR102497768B1 (ko) 섀시 동력계 장치
CN110206888A (zh) 用于轴向周密封件的保持器装置
CN1077950C (zh) 同可卸下的门折页在结构上组合的门定位器
US7494440B2 (en) Steering wheel mounting assembly
CN103339335A (zh) 单动门操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