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4174B -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4174B
CN101534174B CN2008100077900A CN200810007790A CN101534174B CN 101534174 B CN101534174 B CN 101534174B CN 2008100077900 A CN2008100077900 A CN 2008100077900A CN 200810007790 A CN200810007790 A CN 200810007790A CN 101534174 B CN101534174 B CN 101534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mbling
data
scrambler
descrambling
hash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7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4174A (zh
Inventor
李鹏
夏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7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技术领域中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方法,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所述第二加扰方法为:在第一加扰方法生成扰码种子使用的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值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产生扰码,使用该扰码对数据进行加扰;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为数据加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装置。本发明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加扰方法,接收端在物理层通过解扰成功采用的方法的不同即可获知数据类型,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

Description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超移动宽带(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中,数据加扰操作是以物理帧为单位,使用公共实加扰算法产生的扰码根数据进行加扰操作。其中公共实加扰算法用一个20比特的扰码种子产生一个扰码序列。扰码种子通过一个公共Hash函数产生,该函数用一个小于264的整数输入值产生一个20比特序列作为扰码种子,即y=fPHY-HASH(x)。这里不同的整数x值产生不同的y值,且x是一个小于264的整数,y即为Hash函数产生的20比特的扰码种子。在UMB中,整数x值是随具体的物理信道而变化的,但x值里一般都包含了扇区导频PN(伪噪声)和目标用户的媒体接入控制标识(MAC ID,Media AccessControl ID)这两个参数。
以前向数据信道(F-DCH,Forward Data Channel)为例,该信道主要是用于基站向目标用户发送数据包,其扰码种子生成方法为:y=fPHY-HASH(SectorSeed+m×2^20),其中SectorSeed为扇区种子,长度为20比特,其中包含服务扇区的导频PN(长度为9个比特),m为目标用户的MAC ID(长度为9-11比特)(在初始接入时为接入序列ID)。基站给目标用户发数据包时,使用本身的扇区导频PN和目标用户的MAC ID产生的扰码种子生成扰码来加扰数据包,接收端即目标用户解调该数据包时,使用基站扇区导频PN和本终端的MAC ID产生的扰码种子生成和基站加扰该数据时一样的扰码,从而可以成功解扰数据。而其他用户因为无法生成和基站加扰该数据时一样的扰码而无法解扰该数据包。
对于前向共享控制信道(F-SCCH,Forward Shared ControlChannel),主要用于基站向用户发送指配前反向资源和数据包调制编码格式等信息,但关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itple Output)的指配消息只包括基站发给用户的前向MIMO的指配信息,不包括用户发给基站的反向MIMO指配信息。其扰码种子生成方法为:y=fPHY-HASH(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其中x=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所述α在m为接入序列ID时为0,在m为MAC ID时为1。
在未来的4G系统中,中继站(RS,Relay Station)和用户协作式的通信将会引入。由于RS的引入,系统需要一些新的指配消息、指示信息等引入,这些指配消息或指示信息需要区别于现有系统。这样可以通过该新的指配消息或指示信息来区分数据类型。现有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都是在MAC层或以上层处理的,例如,在MAC包里定义新的类型或定义新格式,或者将现有系统的消息跟需要区分的新消息在时频资源上进行完全区分。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解决方案至少存在如下缺点:需要对MAC层等上层进行改进,增加了额外开销,不能保证后向兼容性;且所述在时频资源上进行区分的方案可能导致资源调度不灵活,频率利用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方法,包括:
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解扰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解扰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若解扰失败,则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
根据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并发送该判断结果,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
加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解扰装置,包括:
解扰单元,设置于物理层,用于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其首先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若解扰失败,再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解扰单元的解扰结果,根据所述解扰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加扰方法,在数据接收端物理层采用对应的解扰方法进行解扰,通过解扰成功采用的方法的不同即可获知所接收的数据的类型,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物理信道加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物理信道解扰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方法,所述物理信道加扰方法与第一加扰方法(即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的方法称为第一解扰方法)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加扰方法中,生成物理信道扰码种子使用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的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使用该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数据包括数据包和指配消息)进行加扰,本发明实施例称该物理信道加扰方法为第二加扰方法,对应的解扰方法称为第二解扰方法;
由于在引入RS及协作式终端后,基站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有可能由RS或协作式终端转发,因此对于RS或协作式终端来说需要区分是发送给本端的还是需要本端转发的;另外,对于MIMO指配消息,在引入RS及协作式终端后,有可能出现RS或协作式终端与基站反向MIMO通信,因此对于RS及协作式终端,需要区分接收到的MIMO指配消息是用于前向MIMO指配的还是用户反向MIMO指配的。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可以在发送端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上述不同的加扰方法,例如,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最终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前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
这样,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采用对应的解扰方法进行解扰,通过区分所述数据解扰成功时采用的解扰方法(第一解扰方法或第二解扰方法)的不同,即可知道接收到的数据类型。即根据该解扰方法的不同可以确定所接收的数据是发送给本端的还是需要本端转发的,或者根据该解扰方法的不同可以确定所接收的MIMO指配消息是用于前向MIMO指配还是用于反向MIMO指配。例如,可以定义通过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是发送给本端的数据;通过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是需要本端转发的数据;或者在处理MIMO指配消息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可确定该接收到的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消息,通过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成功,表明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
下面的实施例仅以上述加扰及解扰的定义方式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加扰及解扰的定义方式只是一种实施例,也可以将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的方法定义为第二加扰方法,对应的解扰方法定义为第二解扰方法;而上述的第二加扰方法定义为第一加扰方法,对应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加扰及解扰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发送端在物理信道上发送数据前,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并根据判断结果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在为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加扰前,需要判断是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还是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其判断方法可以为:对于待发送的数据包判断是最终发给接收端的还是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若是最终发给该接收端的,则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扰码种子生成公式为y=fPHY-HASH(x),若是需要接收端收到后转发的,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另外,对于待发送的MIMO指配消息,则判断该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还是用于反向MIMO指配。若用于前向MIMO指配,则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若用于反向MIMO指配,则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
所述第二加扰方法中扰码种子生成公式为:y’=fPHY-HAsH(x’);其中y’为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后得到的扰码种子,所述x’为现有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引入了变量p后的变量。该p值为在x与p结合后得到的x’与x不冲突的值,即x’的值不会与其他目标用户的x值相同。且所述变量p对于数据的收发双方是已知的。利用所述第二加扰方法的扰码种子生成公式生成扰码种子后,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序列,使用该扰码序列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数据使用的加扰方法的定义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也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对于待发送的数据包是最终发给接收端的,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而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则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另外,对于待发送的MIMO指配消息,若用于前向MIMO指配,则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若用于反向MIMO指配,则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所述数据使用的加扰方法对于数据的收发双方是已知的。
步骤2:发送端发送所述加扰后的数据;
步骤3: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加扰后的数据后,可以首先尝试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进行解扰;
若解扰成功,则后续可以按照现有的处理方法处理该数据;
若解扰失败,则执行步骤4;
步骤4:接收端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进行解扰;
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根据所述y’产生的扰码对数据进行解扰。由于该接收端已知所述p值,按照前面所述的扰码种子生成公式y’=fPHY-HASH(x’)生成扰码种子,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如果解扰成功,则之后执行后续的数据处理操作;
若解扰失败,则结束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解扰方法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先尝试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若解扰失败,再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端可以通过解扰采用的方法不同来确认数据还类型,判断该接收到的数据是发送给本端的还是需要转发的,例如,根据前面加扰方法的定义,可以定义通过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是发送给本端的;通过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是需要本端转发的;或者在处理MIMO指配消息的情况下,可定义通过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该接收到的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消息,通过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成功,则表明是反向MIMO指配消息。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上述加扰及解扰方法并不局限于应用在所列举的区分场景中,所有需要区分的数据都可以通过该方案来实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接收端在物理层即可获知所接收的数据的类型,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且资源调度灵活,不影响频率利用率。
下面以具体实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扰方法中生成扰码种子采用的公式为:y’=fPHY-HASH(x’);其中y’为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后得到的扰码种子,x’=x+p,其中x为现有扰码种子计算公式中的Hash函数输入变量,p=k*2(20+MAC ID长度),其中k为正整数,默认取值为1,该p值随MAC ID长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当MAC ID长度为9比特时,p=k*(229),MAC ID长度为11比特时,p=k*(231),该p的取值为在x+p后得到的x’与x相比产生量级变化(所述量级变化,即x’至少为x的2的整数倍),且x’不与x冲突的值,即x’的值不会与其他目标用户的x值相同。且所述变量p对于数据的收发双方是已知的。利用所述第二扰码种子生成公式生成扰码种子后,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序列,使用该扰码序列为待发送的数据。
例如,对于F-DCH信道,扰码种子生成方法为:y’=fPHY-HASH(SectorSeed+m×2^20+p),其中p=k*2(20+MAC ID长度)
对于,F-SCCH信道,其扰码生成方法为:y’=fPHY-HASH(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p)。其中p=k*2(20+MAC ID长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解扰方法为,根据上述y’(y’=fPHY-HASH(x’),其中x’=x+p,p=k*2(20+MAC ID长度),其中k为正整数)产生的扰码对数据进行解扰。由于该接收端已知所述p值,按照前面所述的扰码种子生成公式y’=fPHY-HASH(x’)计算扰码种子,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具体的加扰及解扰流程如图1所示的操作流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将p与x相加作为第二加扰方法中Hash函数的输入变量,接收端通过两种解扰方法的区别可以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即可以确认该接收到的数据是发送给本端的还是需要本端转发的,或者在处理MIMO指配消息的情况下,可确定该接收到的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消息还是反向MIMO指配消息。这样,在物理层即可获知所接收的数据的类型,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且资源调度灵活,不影响频率利用率。
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及解扰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扰方法中生成扰码种子采用的公式为:y’=fPHY-HASH(x’);其中y’为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后得到的扰码种子,x’为现有扰码种子计算公式中的Hash函数变量x中结合p后的变量,其结合方法为:将所述变量x中表示MAC ID长度的变量m乘以p,所述p为用户的新标识,可由基站为用户分配,该p的取值为p乘以m后的值不会与其他用户(包括引入RS前的接收端)的MAC ID值冲突的值,且分配p值时各用户的p乘以m的值不冲突。且所述变量p对于数据的收发双方是已知的。利用所述第二扰码种子生成公式生成扰码种子后,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序列,使用该扰码序列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例如,对于F-DCH信道,扰码种子生成方法为:y’=fPHY-HASH(SectorSeed+m×2^20×p)
对于,F-SCCH信道,其扰码生成方法为:y’=fPHY-HASH(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p)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加扰方法为,根据所述y’(y’=fPHY-HASH(x’),其中x’为现有扰码种子计算公式中的Hash函数变量x中结合p后的变量,其结合方法为:将所述变量x中表示MAC ID长度的变量m乘以p,所述p为用户的新标识,可由基站为用户分配,该p的取值为p乘以m后的值不会与其他用户(包括引入RS前的接收端)的MAC ID值冲突的值,且分配p值时保证各用户的p乘以m的值不冲突)产生的扰码对数据进行解扰。由于该接收端已知所述p值,按照前面所述的扰码种子生成公式y’=fPHY-HASH(x’)计算扰码种子,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具体的加扰及解扰流程如图1所示的操作流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将p与x结合作为第二加扰方法中公共Hash函数的输入变量,接收端通过两种解扰方法的区别可以区分不同的数据类型。即确认该接收到的数据是发送给本端的还是需要本端转发的,或者在处理MIMO指配消息的情况下,可确定该接收到的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消息还是反向MIMO指配消息。这样,在物理层即可获知所接收的数据的类型,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且资源调度灵活,不影响频率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装置,如图2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20,用于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并发送该判断结果,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此判断单元20即判断是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还是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其一种实施例判断方法可以为:对于待发送的数据包判断是最终发给接收端的还是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若是最终发给该接收端的,则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扰码种子生成公式为y=fPHY-HASH(x),若是需要接收端收到后转发的,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对于待发送的MIMO指配消息,则判断该MIMO指配消息是前向MIMO指配还是用于反向MIMO指配。若用于前向MIMO指配,则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若用于反向MIMO指配,则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该MIMO指配消息。
加扰单元21,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20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采用对应的加扰方法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所述第二加扰方法中扰码种子生成公式为:y’=fPHY-HASH(x’);其中y’为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后得到的扰码种子,所述x’为现有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引入了额外信息p后的变量。该p值为在x与p结合后得到的x’与x不冲突的值,即x’的值不会与其他目标用户的x值相同。且所述变量p对于数据的收发双方是已知的。利用所述第二加扰方法生成扰码种子后,根据该扰码种子生成扰码序列,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设置有:
分配单元22,用于为各数据的接收端分配p值,并通知给加扰单元21;
本实施例所述物理信道加扰装置通过区分不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加扰方法,实现简便,且为接收端物理层区分数据类型提供了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物理信道解扰装置,如图3所示为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解扰单元30,设置于物理层,用于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其首先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若解扰失败,再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或者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而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为完成该功能该解扰单元30进一步包括:
第一解扰子单元301,用于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
第二解扰子单元302,与所述第一解扰子单元301相连,用于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
实际操作中,可以由第一解扰子单元301先进行解扰,发送解扰结果,在解扰失败情况下,第二解扰子单元302再进行解扰;或者由第二解扰子单元302先进行解扰,发送解扰结果,在解扰失败情况下,第一解扰子单元301再解扰。
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31,用于接收所述解扰单元30的解扰结果,根据所述解扰结果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处理。所述解扰结果即对数据的解扰是否成功,若解扰成功,是采用第一解扰方法还是采用第二解扰方法进行解扰的。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则处理单元31确定该数据为发送给本端的数据;否则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则处理单元确定该数据为本端需要转发的数据。
或者在处理MIMO指配消息时,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处理单元31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前向MIMO指配消息;否则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MIMO指配消息,则处理单元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
本实施例所述装置通过解扰数据成功所采用的方法即可判断数据的类型,在物理层即可实现该区分功能,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加扰方法,这样接收端在物理层采用对应的解扰方法进行解扰,通过解扰成功采用的方法的不同,即可获知所接收的数据的类型,从而知道如何处理MAC层的数据,无需在MAC层增加额外的开销,对系统改动小,可以保证后向兼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收”一词可以理解为主动从其他模块获取也可以是接收其他模块发送来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权利要求的内容记载的方案也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处理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物理信道加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
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所述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的方法包括:
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最终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前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
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所述第二加扰方法为:在第一加扰方法生成扰码种子使用的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值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使用此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与x不冲突包括:
所述p值与x结合后得到的x’的值不与其他目标用户的x值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的方法包括:
x’=x+p,其中p=k*2(20+MAC ID长度),其中k为正整数,所述MAC ID长度为用户的媒体接入控制标识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前向数据信道F-DCH,
x=SectorSeed+m×2^20,
x’=SectorSeed+m×2^20+p,
其中p=k*2(20+MAC ID长度),SectorSeed为扇区种子,m为接入序列ID或MAC ID。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前向共享控制信道F-SCCH,
x=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
x’=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p,
其中p=k*2(20+MAC ID长度),SectorSeed为扇区种子,m为接入序列ID或MAC ID,所述MAC ID长度为用户的媒体接入控制标识的长度,α在所述m为接入序列ID时为0,在m为MAC ID时为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的方法包括:
将所述变量x中表示MAC ID或接入序列ID长度的变量m乘以p,所述p为用户的新标识,p的取值为p乘以m后不与其他用户的MAC ID或接入序列ID值冲突的值,所述MAC ID长度为用户的媒体接入控制标识的长度,且各用户的p乘以m的值不冲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F-DCH信道,
x=SectorSeed+m×2^20,
x’=SectorSeed+m×2^20×p;
其中SectorSeed为扇区种子,m为接入序列ID或MAC ID。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F-SCCH信道,
x=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
x’=231×α+2048×SectorSeed+m mod 2048×p;
其中SectorSeed为扇区种子,m为接入序列ID或MAC ID,α在所述m为接入序列ID时为0,在m为MAC ID时为1。
10.一种物理信道解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第一解扰方法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若解扰失败,则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
根据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的类型;
所述根据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式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的类型的步骤包括: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则确定该数据为发送给本端的数据;否则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则确定该数据为本端需要转发的数据;
或者,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前向MIMO指配消息;否则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MIMO指配消息,则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13.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待发送的数据类型判断待发送的数据需要采用的加扰方法并发送该判断结果,所述加扰方法包括第一加扰方法和第二加扰方法;
加扰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为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所述判断单元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最终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前向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确定采用第一加扰方法加扰;若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需要接收端接收后转发的数据包,或确定待发送的数据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则采用第二加扰方法加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所述第二加扰方法为:在第一加扰方法生成扰码种子使用的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值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使用此扰码对待发送的数据加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为数据的接收端分配p值,并通知给加扰单元。
16.一种物理信道解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扰单元,设置于物理层,用于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其首先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若解扰失败,再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
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解扰单元的解扰结果,根据所述解扰结果对所述数据进行相应处理;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则处理单元确定该数据为发送给本端的数据;否则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则处理单元确定该数据为本端需要转发的数据;
或者,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一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指配消息,则处理单元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前向MIMO指配消息;否则
若数据解扰成功采用的解扰方法为第二解扰方法,且所述接收的数据为MIMO指配消息,则处理单元确定该MIMO指配消息为反向MIMO指配消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
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扰方法为:以x为输入变量,利用公共哈希Hash函数生成扰码种子,根据所述扰码种子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解扰;
所述第一解扰方法为:
在所述公共哈希Hash函数输入变量x中添加额外信息p,产生新的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x’,其中x’与x不冲突,以所述x’作为公共Hash函数输入变量生成扰码种子,并产生扰码,利用该扰码进行解扰。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扰单元进一步包括:
第一解扰子单元,用于使用第一解扰方法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
第二解扰子单元,与所述第一解扰子单元相连,用于使用第二解扰方法解扰接收到的数据,并发送解扰结果。
CN2008100077900A 2008-03-12 2008-03-12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534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77900A CN101534174B (zh) 2008-03-12 2008-03-12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77900A CN101534174B (zh) 2008-03-12 2008-03-12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4174A CN101534174A (zh) 2009-09-16
CN101534174B true CN101534174B (zh) 2012-07-25

Family

ID=41104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7900A Active CN101534174B (zh) 2008-03-12 2008-03-12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4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056B (zh) * 2011-06-17 2015-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信道处理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3010305A1 (en) * 2011-07-15 2013-01-24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of scrambling signals, transmission point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method
WO2017143489A1 (zh) * 2016-02-22 2017-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扰码生成器初始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14992B (zh) * 2016-07-14 2022-05-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群组通信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4174A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9149B (zh) 在多载波系统中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1779504B (zh) 基站装置和移动台装置以及同步信道发送方法
CN104506289B (zh) 多分量载波ofdma通信系统
US10735228B2 (en) Uplink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187254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digital broadcas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CN101395830A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EP215657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16410A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A2568569A1 (en) Method, apparatuses and signal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information compri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ssages in a same transmission
US818955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common physical channel
CN101534174B (zh) 一种物理信道加扰、解扰方法及装置
CN101371604B (zh) 在无线网络的前向链路上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
JP4698733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
AU2008362215C1 (en)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8515968A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1150358A (zh)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WO2010027198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ramb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16061B (zh) 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的传输方法
CN101374270A (zh) 时分双工模式通信系统的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的传输方法
KR20110021673A (ko) 스테이션의 프리앰블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데이터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Liu et al. Towards 5G new radio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A versatile link-level simulator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P6559844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アクセス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2291685B (zh) 一种传输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JP6218438B2 (ja) 端局装置
WO2008018710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