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6410A -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6410A
CN101416410A CNA2007800125630A CN200780012563A CN101416410A CN 101416410 A CN101416410 A CN 101416410A CN A2007800125630 A CNA2007800125630 A CN A2007800125630A CN 200780012563 A CN200780012563 A CN 200780012563A CN 101416410 A CN101416410 A CN 101416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crambling code
pilot channel
sub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25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6410B (zh
Inventor
岸山祥久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1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64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3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 H04L25/0232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with extension to other symbols by interpolation between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66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scramb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featuring pilot assisted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生成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单播信道、MBMS信道及导频信道。导频信道根据需要被复制。单播信道及MBMS信道被时间复用。对于单位传输帧中的数据,相同的频率分量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将组播广播信道发送的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主要进行视频通信和数据通信的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寻求远远地超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能力,需要充分地实现大容量化、高速化、宽带化等。因此,在室内和室外的各种各样的通信环境被考虑。在下行方向的数据传输中,不仅进行单播方式,而且还进行组播方式和广播方式。特别地,传输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信道,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MBMS信道包含对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多个用户广播分发的多媒体信息,还可以包含话音、字符、静止图像、活动图像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内容(关于将来的通信系统的发展动向,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宽带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多路径环境造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变得显著。因此,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有望成为下一代的通信方式。在OFDM方式,通过在包含要传输的信息的有效码元(effective symbol)部分附加保护间隔部分形成一个码元,在规定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之间发送多个码元。保护间隔部分由有效码元部分所包含的信息的一部分生成。保护间隔部分也被称为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或开销(overhead)。
另外,MBMS信道与单播信道不同,同一内容的MBMS信道从多个小区被发送。作为原则,单播信道从一个小区被发送到特定的用户。图1所示的‘区域1’包含三个基站BS1、BS2、BS3,在该区域内相同的MBMS信道被传输。这样的区域也可以被称为MBMS区域。同样地,‘区域2’包含三个基站BS11、BS12、BS13,在该区域内相同的MBMS信道被传输。区域1和区域2中所传输的MBMS信道一般是不同的,但也可以有意地或偶然地相同。移动终端(更一般地包含移动终端及固定终端的通信终端较好,但为了简化说明,举例说明移动终端)接收从多个小区发送的相同内容的MBMS信道。所接收的MBMS信道根据无线传播路径的长短形成许多到达波(comingwaves)或路径。基于OFDM方式的码元的性质,如果到达波的延迟差(delaydifference)落在保护间隔的范畴(range)中,则这些多个到达波可以没有码元间干扰地合成(软组合),基于路径分集效应,可以提高接收质量。因此,用于MBMS信道的保护间隔长度被设定得大于用于单播信道的保护间隔长度。
可是,在单播信道被传输到某个移动终端时,导频信道、控制信道及单播信道被乘以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cell-specific scrambling code),它们被传输。移动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导频信道进行信道估计等其他处理,进行与控制信道及单播信道有关的信道补偿,进行以后的解调处理。由于扰频码对每个小区不同,所以使用它,可以区分期望信号和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信号。但是,在该方式中如果单播信道被简单地置换为MBMS信道(如果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被用于MBMS信道的传输),则移动终端需要区分处理来自周围的基站的信号(具体地为导频信道),而这是困难的。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提出了在用于MBMS时另外准备MBMS区域所包含的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公用(common)扰频码)。
图2示意地表示在传输MBMS信道时使用公用扰频码时的情况。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小区1内,在某个子帧(由规定数的一串码元组成的单位传输帧)发送单播信道,在另一个子帧传输MBMS信道。在第2小区2内,单播信道及MBMS信道都被传输。这种情况中,对于单播信道,在小区1和小区2使用相互不同的扰频码。该扰频码对每个码元不同。对于MBMS信道,在小区1和小区2使用相同的扰频码(公用扰频码)。公用扰频码对每个码元也不相同。
这样,通过对单播及MBMS信道的各个信道分别准备扰频码,也许能够直接地避免MBMS信道的小区间干扰。但是,这样的话,单播信道中随路的(associated)导频信道、MBMS信道中随路的导频信道采用各自的扰频码。因此,在有关单播信道的信道估计中,不能利用在MBMS信道中随路的导频信道。因此,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不好。在单播信道和MBMS信道被时间复用时,如果MBMS信道的期间(duration)变长,也许这样的不合适变得越发严重。
关于这方面,非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提出,不导入上述公用扰频码,而如图3所示,对于MBMS信道,与单播信道同样地使用小区固有的扰频码。但是,MBMS信道所采用的扰频码在各个副载波中公用多个码元。即,对于相同的频率分量,使用相同的扰频码。例如,在第1小区1中,对映射到某个频率分量f的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采用相同的扰频码A1,在第2小区2中,对映射到频率分量f的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采用与A1不同的扰频码A2。这些扰频码从基站发送,由移动终端接收时,具有该频率分量f的所有数据(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A1+A2)。因此,对于频率分量f,移动终端可以将它们同相地合成,可以将MBMS信道一边进行软组合一边进行合成。
非专利文献1:大津:“Systems beyond IMT-2000ヘのチヤレンジ~ワイヤレスからのアプロ—チ~”ITUジヤ—ナル,Vol.33,No.3,pp.26-30,Mar.2003
非专利文献2:R1-060182,3GPP TSG RAN WG1 AdHoc Meeting,Helsinki,Finland,23-25 January,2006
发明内容
可是,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来看,导频信道没有被映射到所有的频率分量。如图2、图3所示,导频信道仅被映射到特定的副载波。在非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某个副载波f1所采用的扰频码和另一副载波f2所采用的扰频码不同。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不能直接进行对于有关未被插入导频信道的副载波的信道估计等。
本发明的课题是,对于包含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的单位传输帧,在相同的频率分量乘以相同的扰频码的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中,提供用于使未被插入导频信道的频率分量有关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的基站及发送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用于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基站。基站生成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specific)的扰频码的单播信道、组播广播信道及导频信道。导频信道根据需要被复制。基站将导频信道、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进行复用,生成发送码元,并将其发送。单播信道和组播广播信道被时间复用。包含组播广播信道的单位传输帧包含比包含单播信道的单位传输帧所包含的导频信道多的导频信道。对于单位传输帧中的至少组播广播信道,相同的频率分量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于包含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的单位传输帧,相同的频率分量乘以相同的扰频码的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中,可以提高与未被插入导频信道的频率分量有关的信道估计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小区及MBMS区域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单播信道及MBMS信道所使用的扰频码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单播信道及MBMS信道所使用的扰频码的图。
图4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概略方框图。
图5是表示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单播信道及MBMS信道被时间复用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以往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多天线系统中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11  MBMS处理单元
111 特播编码器(turbo encoder)
112 数据调制器
113 交织器
114 扰频码乘法单元
12  单播信道处理单元
121 特播编码器
122 数据调制器
123 交织器
124 扰频码乘法单元
19  控制数据处理单元
191 编码器
192 数据调制器
193 交织器
194 扰频码乘法单元
13  MCS设定单元
14  第1复用单元
15  串并行变换单元(S/P)
16  第2复用单元(MUX)
17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
19  数字模拟变换单元(D/A)
20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
21、22  扰频码乘法单元
23、24  重复单元(repetition unit)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概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作用效果,但该说明没有限定本发明的含义,只不过是有助于理解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导频信道、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被乘以小区固有的扰频码。至少对于组播广播信道,相同的频率分量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
在该方式中,准备多个已乘以了相同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这些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通过将由这些导频信道产生的信道估计值进行插补(interpolate),能够估计未被插入导频信道的副载波分量的信道估计值,能够提高信道估计精度。这方面与只准备一个乘以了某个扰频码的导频信道的非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不相同。
也可以至少两个所复制的(replicated)导频信道被映射到相同的码元。由此,对于位于这两个导频码元之间的频率位置的数据,可以高精度地进行信道补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上述方法适用于多天线系统。这种情况下,从某个发送天线发送的导频信道和从另一发送天线发送的导频信道也可以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
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也可以在时间轴方向上被乘以包含MBMS信道的单位传输帧。除了同一频率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以外,由于还可以使用时间方向任意的公用扰频码,所以可以增大干扰抑制效果。此外,时间方向上乘法运算的任意的公用扰频码也可以在OFDM方式的所有副载波中相同。
在发送码元中也可以包含被乘以了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所得的导频信道(公用导频)。这种情况下,被乘以了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和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中固有的扰频码所得的导频信道(固有导频)也可以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原来在控制信道的解调中使用固有导频,但在本方式中,将公用导频和固有导频进行插补,并可以将其用于控制信道的解调。
被乘以了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和被乘以了特定小区中固有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也可以被映射到不同的时间。由此,无线帧的最初部分在单播信道和MBMS信道公用,可以尽量统一信号处理方法。
实施例1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在下行链路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的系统,但在其他的多载波方式的系统中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图4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概略方框图。该发送机一般如本实施例那样被设置在基站中,但也可以被设置在其他装置中。基站具有:MBMS处理单元11;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MCS设定单元13;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第1复用单元14;串并行变换单元(S/P)15;第2复用单元(MUX)16;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17;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8;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扰频码乘法单元21、22;以及重复单元23、24。MBMS处理单元11具有:编码器111;数据调制器112;交织器11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14。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具有:编码器121;数据调制器122;交织器12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24。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具有:编码器191;数据调制器192;交织器193;以及扰频码乘法单元194。
MBMS处理单元11进行有关组播广播多媒体服务(MBMS)信道的处理。MBMS信道包含对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多个用户广播分发的多媒体信息,也可以包含话音、字符、静止图像、活动图像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内容。
编码器111进行用于提高MBMS信道的容错性(error tolerance)的信道编码。编码可以按卷积编码或特播(Turbo)编码等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信道编码率可以被固定,也可以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而被变更。
数据调制器112以QPSK、16QAM、64QAM等任何适当的调制方式进行MBMS信道的数据调制。调制方式可以被固定,也可以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而被变更。
交织器113将MBMS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根据规定的模式(pattern)更换排列。
扰频码乘法单元114乘以扰频码。在本实施例中,扰频码是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与单播信道所使用的扰频码是相同的。
单播信道处理单元12进行与发往特定的用户(一般为一用户)的信道有关的处理。
编码器121进行用于提高单播信道的容错性的编码。编码可以按卷积编码或特播编码等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播信道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控制,信道编码率可以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而被自适应地变更。
数据调制器122以QPSK、16QAM、64QAM等任何适当的调制方式进行单播信道的数据调制。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单播信道进行AMC控制,调制方式根据来自MCS设定单元13的指示而被自适应地变更。
交织器123将单播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根据规定的模式更换排列。
扰频码乘法单元114乘以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
控制信道处理单元19进行与发往特定的用户(一般为一用户)的控制信道有关的处理。
编码器191进行用于提高控制信道的容错性的编码。编码可以按卷积编码或特播编码等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
数据调制器192以QPSK、16QAM、64QAM等任何适当的调制方式进行控制信道的数据调制。但是,由于控制信道的高速传输的要求不高,而可靠性的要求较强,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AMC控制。
交织器193将控制信道中包含的数据的排列顺序根据规定的模式更换排列。
扰频码乘法单元194乘以每个小区不同的扰频码。
MCS设定单元13对各个处理元素(element)发出指示,以根据需要变更MBMS信道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的组合和单播信道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的组合。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的组合,由表示组合内容的号码(MCS号码)确定。
图5表示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还表示相对的信息率(relative information rate),MCS号码以信息率从小到大的顺序被依次分配。AMC控制通过按照信道状态的好坏而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双方或一方,意图达到在接收端的所需质量。信道状态的好坏,也可以用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接收SIR等)来评价。通过进行AMC控制,可以对于信道状态差的用户,通过提高可靠性而达到所需质量,对于信道状态好的用户,维持所需质量并提高吞吐量。
图4的第1复用单元14将MBMS信道和单播信道在相同的频带进行时间复用。
串并行变换单元(S/P)15将串行的信号序列(流)变换为并行的信号序列。并行的信号序列数(number)也可以根据副载波数决定。
第2复用单元(MUX)16将表示来自第1复用单元14的输出信号的多个数据序列与导频信道和/或广播信道进行复用。复用也可以以时间复用、频率复用或时间及频率复用的任何方式进行。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IFFT)17将输入到其内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
保护间隔插入单元18通过在OFDM方式调制后的码元中附加保护间隔(部分),生成发送码元。众所周知,通过复制包含了要传输的码元的开头数据的一连串数据而生成保护间隔,通过将它附加在末尾而生成发送码元。或者,也可以通过复制包含了要传输的码元的末尾数据的一连串数据而生成保护间隔,通过将其附加在开头而生成发送码元。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设定在通信中所使用的无线参数。无线参数(组(group))包含规定了OFDM方式的码元的格式的信息,也可以包含保护间隔部分的期间TGI、有效码元部分的期间、一码元中的保护间隔部分所占的比例、确定副载波间隔Δf等的值的一组信息。再有,有效码元部分的期间等于副载波间隔的倒数1/Δf。
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根据通信状况或根据来自其他装置的指示,设定合适的无线参数组。例如,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也可以根据发送对象是单播信道还是MBMS信道,将使用的无线参数组分别使用。例如,可以在单播信道上,使用规定了更短期间的保护间隔部分的无线参数组,在MBMS信道上,使用规定了更长期间的保护间隔部分的无线参数组。无线参数设定单元20可以每次计算并导出合适的无线参数组,或者也可以将多组的无线参数组预先存储在存储器中,根据需要,选择其内的一组。
扰频码乘法单元21对输入其内的导频信道乘以扰频码。扰频码是使每个小区不同所准备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固有扰频码)。
扰频码乘法单元22也对输入其内的导频信道乘以扰频码。该扰频码是多个小区公用地准备的扰频码(公用扰频码)。输入到扰频码乘法单元21、22的导频信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重复单元23复制并输出被输入到其内的数据。复制数根据需要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复制数为2。
重复单元24也复制并输出被输入到其内的数据。复制数根据需要而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复制数为2。
图4的被输入到MBMS处理单元的MBMS信道和被输入到单播信道处理单元的单播信道,按各自的MCS号码指定的合适的编码率及调制方式被信道编码和数据调制,分别在交织后被时间复用。时间复用可以按各种各样的时间单位进行,例如以无线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按构成无线帧的子帧为单位进行。图6表示以子帧为单位进行时间复用的例子。作为一例,子帧例如等于0.5ms的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或者,也可以不以子帧为单位,而例如以10ms的无线帧为单位进行时间复用。这些数值例只不过是一例,可以按各种各样的期间为单位进行时间复用。再有,子帧或无线帧的名称只不过是便利的名称,只不过表示任何时间单位的量。
在时间复用后的信道与导频信道复用后,被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在调制后的码元中被附加保护间隔,基带的OFDM码元被输出,其被变换为模拟信号,经由发送天线被无线发送。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的图。因此,这样的无线帧被从某个基站发送到移动台。为了比较,图8表示在非专利文献2中所使用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在两图中虚线框围住的部分表示适用了相同的扰频码的区域。对于其他部分,同样的论述成立,但为了简化图示,仅表示一个虚线框。为了便于说明,在图示的整个频率范围中构成一个资源块或组块(chunk),但这样的假设不是必需的。在图8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中,在一个虚线框之中仅包含一个导频信道。因此,对于虚线框中所包含的所有数据(MBMS信道及控制信道等),可以仅使用一个导频信道产生的信道估计结果。具体地说,使用副载波f2中所插入的导频信道,导出信道估计值,使用该信道估计值进行有关所有的副载波f1、f2、f3的信道补偿。如上所述,由于对于没有被插入导频信道的副载波不能进行良好的信道估计,所以估计对于具有副载波f1、f3那样的频率分量的数据的信道补偿不充分。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例,在虚线框之中被插入两个导频信道。它们为同一内容,由图4的重复单元23重复,由复用单元16映射到单位传输帧的第1码元。为了简明,由重复单元重复后的导频信道被称为重复导频信道。在小区1中,将副载波f1、f2所使用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设为A1、A2。这种情况下,对于副载波f1的分量(component),在导频信道及后续的MBMS信道中使用相同的扰频码A1。对于副载波f2的分量,使用扰频码A2。在本实施例中,在副载波f3的第1码元中被插入与副载波f1的(扩频完毕)导频信道相同的内容。因此,扰频码A3的分量成为以下结构:扰频码A1被用于导频信道,与其不同的扰频码A3被用于后续的MBMS信道。在这方面,与副载波f3的第1码元及在以后全部相同的扰频码A3被使用的图8的例子不同。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在其他小区中也设为相同。即,假设在小区1及小区2中以与图示的插入模式相同的模式使用导频信道及其复制物。
在小区2中,假设副载波f1、f2所使用的扰频码为B1、B2。这种情况下,对于副载波f1的分量,相同的扰频码B1用于导频信道及后续的MBMS信道。对于副载波f2的分量,使用扰频码B2。在副载波f3的第1码元中被插入与副载波f1的(扩频完毕)导频信道相同的内容。因此,副载波f3的分量成为以下结构:扰频码B1被用于导频信道,与其不同的扰频码B3被用于后续的MBMS信道。
假设这样的发送码元从小区1及小区2分别被发送,在移动终端被同时接收。所接收的信号,对于副载波f1,导频信道及MBMS信道相等地乘以扰频码(A1+B1),可以同相地合成MBMS信道。对于副载波f3,导频信道乘以扰频码(A1+B1),MBMS信道乘以(A3+B3)。因此,对于副载波f3,也可以同相地合成MBMS信道。此外,对于副载波f1、f3,乘以相同的扰频码(A1+B1)。因此,可以使用副载波f1、f3的导频信道,对其他副载波f2的信道估计值进行插补。这样,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同相地合成MBMS信道,同时通过插补而更正确地求得与未被插入导频信道的副载波有关的信道估计值。扩频完毕的多个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不仅是同一码元内的不同的副载波的位置,也可以是它们插入的码元不同。总之,可以在所有的小区相同的插入位置中插入导频信道,同一扰频码用于MBMS信道的同一频率分量。
实施例2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位置的图。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具有多个发送天线,使用多天线系统或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复用方式或MIMO分集方式。在图示的例子中,基站中设置两个发送天线,不同的扰频码用于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的信号。在同一扰频码用于同一频率分量的方面、不同的扰频码用于以不同的传播路径传输的信号等方面,与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从某个发送天线1发送的导频信道和从另一个发送天线2发送的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由此,在移动台中不仅频率方向上,而且时间方向上也可以进行插补,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信道估计。
实施例3
如上所述,对于相同的频率分量,乘以相同的扰频码。但是,应注意的方面是,没有禁止在时间方向上乘以扰频码。例如,如图3所示,假设在时间方向上包含6个码元的无线帧(或子帧)。假设在小区1中,具有某个频率分量f的所有数据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A。假设在小区2中,具有该频率分量f的所有数据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B。然后,假设对于小区1和小区2的子帧,乘以在时间方向上以(S1、S2、...、S6)表现的扰频码。这种情况下,移动台对于频率分量f,接收S1(A+B)、S2(A+B)、...、S6(A+B)=(S1、S2、...、S6)(A+B)那样的6个码元,所以仍然可以同相地合成。在小区1、2的双方只要乘以相同的扰频码,这种性质就被维持。于是,不仅在频率方向上使用相同的扰频码(小区固有的扰频码),而且还可以使用在多个小区中公用的任何的扰频码,可以进一步强化干扰抑制效果。此外,时间方向上乘法运算的扰频码也可以在OFDM方式的所有副载波中相同。
实施例4
图10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用小区固有的扰频码扩频后的控制信道和MBMS信道一般被时分复用。控制信道和导频信道被频分复用。该导频信道包含用多个小区中公用的扰频码扩频后的导频信道(公用导频信道)及用小区中固有的扰频码扩频后的导频信道(固有(specific)导频信道)。公用导频信道用于MBMS信道的信道补偿及解调。固有导频信道用于控制信道的信道补偿及解调,或者用于CQI测量。如图所示,公用导频信道被映射,以使其尽量分散在子帧的整体中。因而,公用导频信道和固有导频信道在频率轴上被交替地映射。通过这样配置公用或固有的导频信道,在控制信道的信道补偿等中,不仅可以使用固有导频信道,而且可以使用公用导频信道(具体地说,可以对这些信道进行插补),可以使控制信道的解调精度提高。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导频信道的插入例子。图中的记号或情形所示的含义与图10的情况相同。在图11中,公用导频信道和固有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子帧的第1码元的结构在MBMS信道和单播信道中相同。因此,从尽量统一与双方的信道有关的信号处理方法的观点来看,优选这样的方法。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2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31746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9)

1.一种基站,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单播信道的装置;
生成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组播广播信道的装置;
生成并复制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的小区固有扰频码的导频信道的装置;
将导频信道、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复用并生成发送码元的装置;以及
将发送码元发送的装置,
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被时间复用,
对于单位传输帧中的至少组播广播信道,相同的频率分量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单位传输帧包含多个具有规定的期间的码元,
至少两个复制出的导频信道被映射到相同的码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发送天线,
从各个发送天线发送导频信道、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的已被复用的发送码元,
从某个发送天线发送的导频信道和从其他发送天线发送的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多个小区公用的扰频码,在时间轴方向上被乘以包含MBMS信道的单位传输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多个小区公用的扰频码,在OFDM方式的所有副载波中是相同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码元中还包含被乘以了对多个小区公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乘以了对多个小区公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和乘以了对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副载波频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乘以了对多个小区公用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和乘以了对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导频信道被映射到不同的时间。
9.一种发送方法,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式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被乘以了特定的小区固有的扰频码的单播信道、组播广播信道及导频信道的步骤;
复制所生成的导频信道的步骤;
将导频信道、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复用,生成发送码元的步骤;以及
将发送码元发送的步骤,
单播信道及组播广播信道被时间复用,
包含组播广播信道的单位传输帧包含比在包含单播信道的单位传输帧中所包含的导频信道多的导频信道,
对于单位传输帧中的至少组播广播信道,相同的频率分量被乘以相同的扰频码。
CN2007800125630A 2006-02-08 2007-02-07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6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1746/2006 2006-02-08
JP2006031746A JP4675251B2 (ja) 2006-02-08 2006-02-08 基地局及び送信方法
PCT/JP2007/052142 WO2007091607A1 (ja) 2006-02-08 2007-02-07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6410A true CN101416410A (zh) 2009-04-22
CN101416410B CN101416410B (zh) 2013-01-16

Family

ID=3834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25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6410B (zh) 2006-02-08 2007-02-07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442220B2 (zh)
EP (1) EP1983792A4 (zh)
JP (1) JP4675251B2 (zh)
KR (1) KR20080102377A (zh)
CN (1) CN101416410B (zh)
TW (1) TW200737804A (zh)
WO (1) WO20070916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5275A1 (zh) * 2009-06-19 2010-1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WO2016106489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7575B2 (ja) * 2006-05-01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1098159B (zh) * 2006-06-27 2010-11-1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演进的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KR100970003B1 (ko) * 2007-05-02 2010-07-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498232B2 (en) 2007-12-27 2013-07-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08455B2 (ja) * 2008-02-01 2013-10-0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空間多重化に基づいた複数アンテナによる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送信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5658658B2 (ja) * 2008-04-30 2015-01-2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無線局にリソースを通知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無線局
EP2293635A4 (en) 2008-06-24 2012-12-19 Sharp Kk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RECEIVING METHOD
JP5089504B2 (ja) * 2008-07-01 2012-12-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方法
JP5163351B2 (ja) * 2008-08-04 2013-03-13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Ofdm信号の送信方法、ofdm送信機、およびofdm受信機
US20100290449A1 (en) * 2008-08-20 2010-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extensions
JP5223606B2 (ja) * 2008-11-07 2013-06-26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処理システム、ofdm信号送信方法、ofdm送信機、ofdm受信機、および制御局
US8767843B2 (en) * 2008-11-10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Employing cell-specific and user entity-specific reference symbol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US8711672B2 (en) * 2008-12-30 2014-04-29 Acer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ilot allocation, method and pilot pattern thereof
EP2427014A4 (en) * 2009-04-28 2016-05-04 Alcatel Lucent METHOD, MCE AND BASE STATION FOR THE DYNAMIC TRANSFER OF WIRELESS AGENTS FOR MBSFN TRANSMISSION
EP3169007B1 (en) 2009-06-15 2018-03-28 Fujitsu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17992B (zh) * 2009-06-15 2018-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1042066A1 (en) * 2009-10-09 2011-04-14 Nokia Corporation Symbol index identification employing scrambling sequences
US8837612B2 (en) * 2011-06-17 2014-09-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ple independent narrow channels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605471B2 (ja) * 2013-07-22 2014-10-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212749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of multiple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s in a 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
WO2016136491A1 (ja) * 2015-02-23 2016-09-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10505772B2 (en) 2016-10-26 2019-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staggered reference signals and repeated pilot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US10686490B2 (en) * 2017-09-28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sprea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4479B2 (ja) * 2001-12-07 2005-09-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受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JP2003319005A (ja) * 2002-02-20 2003-1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ンボルタイミング補正回路、受信機、シンボルタイミング補正方法、及び復調処理方法
EP1467586B1 (en) * 2003-04-09 2010-05-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ell reselection in an MBM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50373B2 (ja) * 2004-04-28 2011-08-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06031746A (ja) 2004-07-12 2006-02-02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4181093B2 (ja) * 2004-07-16 2008-11-1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5275A1 (zh) * 2009-06-19 2010-1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2804889A (zh) * 2009-06-19 2012-1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解调参考信号设置方法及装置
US8649347B2 (en) 2009-06-19 2014-02-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06489A1 (zh) * 2014-12-29 2016-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6464709A (zh) * 2014-12-29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
CN106464709B (zh) * 2014-12-29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帧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102377A (ko) 2008-11-25
EP1983792A1 (en) 2008-10-22
US8442220B2 (en) 2013-05-14
TWI335737B (zh) 2011-01-01
JP2007214822A (ja) 2007-08-23
US20090296925A1 (en) 2009-12-03
WO2007091607A1 (ja) 2007-08-16
EP1983792A4 (en) 2014-02-19
CN101416410B (zh) 2013-01-16
JP4675251B2 (ja) 2011-04-20
TW200737804A (en) 2007-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6410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479978B (zh)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1573999B (zh) 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CN101406077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AU2010202417B2 (en) Synchronized 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
CN102143119B (zh)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符号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EP165787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rranging pilot ton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77174B (zh) 生成无线参数组的装置、发送机和接收机
KR20080016958A (ko) 셀룰러 단일 주파수 네트워크들을 위한 전송 공간다이버시티
US200801813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ime-frequency diversity in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980209A (zh) 随机循环时延分集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法
EP1658688B1 (en) Synchronized broadcast/multicast communication
JP2009239960A (ja)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