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0358A -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0358A
CN101150358A CNA2006101132817A CN200610113281A CN101150358A CN 101150358 A CN101150358 A CN 101150358A CN A2006101132817 A CNA2006101132817 A CN A2006101132817A CN 200610113281 A CN200610113281 A CN 200610113281A CN 101150358 A CN101150358 A CN 101150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cch
puch
dch
adopt
data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32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0358B (zh
Inventor
周海军
胡金玲
邢艳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132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03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0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03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03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03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应用于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中,包括步骤:对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采用统一的方式处理;确定所述E-UCCH的个数;将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与所确定的个数的且经过处理的E-UCCH一同复用在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利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发送所有需要的E-UCCH的目的,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E-UCCH的个数与E-DCH相关,节省了资源,从另一方面保证了E-UCCH的质量。

Description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为进行上行数据的高速传输所开发的技术,它能提供完整的IMT2000所要求的多媒体、视频流和其它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业务。
为了支持HSUPA技术,新增了一些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
新增的传输信道包括: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
新增的物理信道包括: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绝对确认信道(E-AGCH)。
其中,E-DCH用来承载上行业务数据;E-UCCH承载的信息包括关于E-DCH的控制信息;E-PUCH用于承载用户数据及相关信息;E-AGCH为下行信道,主要用于承载资源、功率配置、E-PUCH同步和功率控制等信息。
HSUPA中,由于E-UCCH承载E-DCH的控制信息,而E-UCCH的传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基站才能接收到正确的E-UCCH,进而得到关于E-DCH的控制信息,之后基站才能对E-DCH进行译码,从中获得正确的业务数据,因此,E-UCCH的传输质量要求很高。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E-UCCH的处理和复用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在E-DCH的一个传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E-DCH被填充到一个或多个E-PUCH内,同时该E-DCH的控制信息E-UCCH被填充到所述的一个或多个E-PUCH中的至少一个E-PUCH上,这样,E-UCCH和EDCH一起复用在E-PUCH信道上,之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E-PUCH在一子帧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时隙内以一定的功率发送出去。其中,发送的E-UCCH的个数由高层决定,并且每个E-PUCH只能承载一个E-UCCH。一个所述时隙的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符号部分填充E-DCH,一个E-UCCH分为部分1和部分2,并且每个部分又分成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两边,该时隙结构中还包括保护间隔(GP),还可能包括传输功率控制消息(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TPC)。
图2示出了该方法的一种情况,一个子帧中,时隙1和时隙2是上行时隙,E-DCH的一个TTI内,E-DCH被填充到两个E-PUCH上,高层决定的发送E-UCCH的个数为两个,这两个E-UCCH也分别被填充到所述两个E-PUCH上,这两个E-PUCH在时隙1和时隙2上发送出去。
但是,由于发送的E-UCCH的个数是由高层决定的,同时,基站根据信道传播的环境对应一个E-UCCH的实际需要个数,这样,如果实际需要的E-UCCH个数大于高层决定的个数,则只能发送高层决定的个数,不能发送实际需要的个数,而且,如果一个E-PUCH承载E-UCCH的话只能承载一个E-UCCH,因此该E-UCCH的个数不可能超过E-PUCH个数,而一个E-PUCH在一个上行时隙发送,从而,E-UCCH个数不可能超过时隙数,即E-UCCH个数还受时隙数的限制,这样,由于发送实际需要的个数才能保证E-UCCH的质量,因此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不能保证E-UCCH的质量。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E-PUCH的功率控制是根据其承载的E-DCH上数据的质量进行的,由于该E-PUCH上还同时承载E-UCCH,则该E-UCCH的功率与复用在同一E-PUCH上的E-DCH的功率一致,而E-UCCH的功率与保护等级相关,该保护等级对应于实际传输E-UCCH的个数,且保护等级越高占用的系统资源越多,则E-UCCH与E-DCH保持功率相同的同时为了保证E-UCCH的传输质量,必须使E-UCCH的保护等级与E-DCH相关,即E-UCCH的个数与E-DCH的相关。
但是,现有技术中E-DCH的保护等级是可变的,而现有技术中E-UCCH的保护等级为一固定值,如果E-UCCH的保护等级一直处于最高级,会出现E-UCCH的过保护,则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如果E-UCCH的保护等级固定的与E-DCH的其它情况相对应,则会出现E-UCCH得不能得到足够保护,这样,E-UCCH的保护等级无法做到与E-DCH相关,即E-UCCH传输的个数无法做到与E-DCH相关,导致E-UCCH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E-UCCH的实际需要的个数小于发送的个数时产生的E-UCCH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缺点,还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E-UCCH的个数无法做到与E-DCH相关而产生的资源浪费或E-UCCH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包括步骤:
A.对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采用统一的方式处理;
B确定所述E-UCCH的个数;
C.将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与所确定的个数的且经过处理的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
A1.对E-UCCH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编码率进行编码;
A2.对编码后的E-UCCH采用统一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A3.对调制后的E-UCCH采用统一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1:
对E-UCCH统一采用里德-米勒Reed Muller编码或卷积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编码率进行编码。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2:
对编码后的E-UCCH统一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方式进行调制。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3:
对调制后的E-UCCH统一采用由E-AGCH信道的码道资源指示(CRRI,Code Resource Related Information)消息确定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C:
C11.将所确定个数的E-UCCH首尾串行相连,在此之后紧跟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或者
C12.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分布,或者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远离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两边向中间依次分布,之后与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D.为数据符号部分的每个字段增加一个指示该字段是E-UCCH或E-DCH的标识,接收端根据该标识接收E-UCCH和E-DCH。
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
所述标识与E-UCCH采用相同的扩频因子扩频后,与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上。
所述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
在E-AGCH上新增一个指示终端发送的E-UCCH个数的标识。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传输功率控制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用两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由E-UCCH的个数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E-PUCH占用的时隙数的最小值决定带有TPC消息的时隙数。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传输功率控制TPC消息位时,在每个E-UCCH消息后放置一个TPC消息。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为每个E-UCCH消息增加指示该E-UCCH的循环冗余CRC校验码,接收端根据该CRC校验码计算得到结果后判断所述E-UCCH是否正确接收。
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包括步骤:
a.一个TTI内对E-UCCH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和编码率进行编码,采用统一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采用统一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b.终端根据所述的E-DCH确定所述E-UCCH的个数;
c.将E-DCH与确定个数的且经过编码、调制和扩频的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
对E-UCCH采用Reed Muller编码或卷积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的编码率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E-UCCH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对调制后的E-UCCH采用由E-AGCH信道的CRRI消息确定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c:
c11.将所确定个数的E-UCCH首尾串行相连,在此之后紧跟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或者
c12.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分布,或者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远离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两边向中间分布,之后与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在E-AGCH上新增一个指示终端发送的E-UCCH个数的数据位,
或者
为数据符号部分的每个字段增加一个指示该字段是E-UCCH或E-DCH的标识,所述标识进一步包括可以采用与E-UCCH相同的扩频因子扩频后与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上。
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用两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带有TPC消息的时隙数由E-UCCH的个数和一个TTI内E-PUCH占用的时隙数的最小值决定。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为每个E-UCCH消息增加指示该E-UCCH的CRC校验码,接收端根据该CRC校验码计算得到结果后判断所述E-UCCH是否正确接收。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将实际需要的所有E-UCCH和E-DCH一起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实现了发送所有需要的E-UCCH的目的,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E-DCH的每个TTI内,根据E-DCH来确定E-UCCH的个数,这样实现了E-UCCH的个数与E-DCH相关,节省了资源,并从另一方面保证了E-UCCH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E-UCCH的处理和复用方法的时隙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帧结构图;
图3为FRC1的仿真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中一种E-UCCH的处理和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有n个E-UCCH的E-PUCH时隙中数据符号部分的复用结构图;
图6为有3个E-UCCH的E-PUCH时隙中数据符号部分的复用结构图;
图7为有3个E-UCCH和3个UI的E-PUCH时隙中数据符号部分的复用结构图;
图8为有UI时的E-PUCH处理方案图;
图9为没有UI时的E-PUCH处理方案图;
图10为一种E-UCCH在训练序列两边分布复用的E-PUCH时隙结构图;
图11为一种E-PUCH上TPC复用方式的时隙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将实际需要的所有E-UCCH与E-DCH一起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每次发送E-DCH时,E-UCCH的个数可以与E-DCH相关。具体实施时,将实际需要的所有E-UCCH与E-DCH复用在该数据符号上;每次发送E-PUCH时,可以采用由终端根据E-DCH确定E-UCCH的个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前面所述的当一个TTI内分配给E-PUCH的个数较少,低于实际需要的E-UCCH发送的个数时,将按照分配的个数发送,这样,E-UCCH受到限制,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E-UCCH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情况可以由仿真图和下面的表格来说明。
  Fixed RefChannel 块长 时隙数   扩频因子   突发类型 编码率 调制方式   E-UCCH的个数
  FRC1   347   6   16   1   0.312   QPSK   4
  FRC2   10831   6   2   1   0.488   16QAM   2
  FRC3   20737   4   1   1   0.716   16QAM   2
表1.信道格式与E-UCCH个数的关系
表1中第一列为固定参考信道,分为若干类型,这里只列出3种。每一种对应的扩频因子、编码率、调制方式等如表格中所示,由这些因素,可以得到一个对应的E-UCCH的个数,该个数为实际需要的个数。
图3为FRC1的仿真结果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当系统吞吐量为最高值的50%时,采用实际的E-UCCH相对于理想的E-UCCH带来的吞吐量损失小于5%是可以接受的。以此为准则,参考图3,其中的虚线e表示吞吐量达到最高值的50%,当采用FRC1时,当E-UCCH的个数为4时,即为图中的折线a时,其对应的吞吐量损失小于5%,但是当E-UCCH的个数为2(折线b)或1(折线c)时,均大于5%。则该仿真结果说明,当采用编码率为0.3左右时,采用4个E-UCCH是合理的,但是采用2个或1个都会使E-UCCH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即应当实际发送的E-UCCH个数为4个。
同理,还有可能在实际需要的E-UCCH个数为2时,高层分配了4个E-UCCH,则这种情况使得资源产生浪费。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步骤:
步骤401:E-UCCH采用统一的编码率、调制方式和扩频因子进行编码、调制和扩频。
前面提到,现有技术中,E-UCCH分为部分1和部分2,并且每个部分又分为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部分1和部分2的长度都为32比特,但其编码、调制及扩频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E-UCCH部分1采用固定为16的扩频因子,调制方式为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
E-UCCH部分2的扩频因子与数据部分的扩频因子相同,采用调制方式与数据部分的也相同。
本发明中,可以不再将E-UCCH分为两个部分,也不再将其分成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两侧,那么,1个E-UCCH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统一编码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里德-米勒码(Reed Muller)编码或是卷积编码等,并且其编码率也相同。
这样,E-UCCH作为一个整体,避免了部分1被正确译码而部分2被错误译码导致的整个数据块不能被正确译码的问题。
E-UCCH的调制方式可以采用QPSK调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调制方式。
对E-UCCH进行扩频,扩频因子可以由E-AGCH信道的CRRI消息确定。
步骤402:确定发送的E-UCCH的个数。
确定E-UCCH的个数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A:E-UCCH的个数可以由基站根据具体的信道环境决定,以尽可能的保证E-UCCH质量为前提来决定。
方式B:E-UCCH的个数也可以由终端根据与其相关的E-DCH确定。具体的,E-DCH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与E-UCCH的个数存在一个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仿真来得到,则,根据E-DCH的一个TTI内该E-DCH的编码率和调制方式由对应关系可以得到需要传输的E-UCCH的个数。
得到E-UCCH的个数后,可以在E-AGCH上增加一个TI消息,通知终端要发送的E-UCCH的个数。
步骤403:将E-UCCH与E-DCH共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将所有实际需要发送的E-UCCH和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这样,可以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即保证E-UCCH的质量,进而可以保证E-UCCH在接收端被正确译码,由于E-UCCH承载关于E-DCH的控制信息,则保证了E-DCH被正确接收。
实现本步骤可以有多种方式,核心是将所有需要的E-UCCH都复用在E-PUCH上,下面列举两种实现本步骤的方式。
方式1:将实际需要发送的所有E-UCCH首尾串行相连,在此之后紧跟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图5示出了有n个E-UCCH的E-PUCH时隙数据符号部分的复用结构图。图6是有3个E-UCCH的情况。
如图6所示的情况,设E-UCCH的长度为M个比特,当基站接收到E-PUCH信道的数据后,首先将这3个E-UCCH进行合并译码,并根据E-UCCH上的控制消息对从第3*M+1比特开始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该情况对应的是步骤402中E-AGCH上新增的TI消息通知终端要发送的E-UCCH的个数的情况。
如果步骤402中没有在E-AGCH上新增TI消息,则可由以下的方式1A和方式1B得到E-PUCH上E-UCCH的个数。
方式1A:第一种方式为在数据符号部分的每个字段增加一个指示该字段是E-UCCH或E-DCH的标识。例如,可以在每个E-UCCH之后增加一个UI消息,该UI消息为1比特,则可以设定0表示随后的数据为E-DCH,1表示随后的数据仍为E-UCCH。以上UI的设置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当然也可以设置UI消息为多比特位,不同的代码组合分别表示该UI消息之前或之后的消息内容。
图7示出了多个(N个)UI消息的一种情况。
该E-PUCH内有3个E-UCCH,假设E-UCCH消息编码后的长度为M个比特,UI的消息编码后的长度是N个比特。当基站接收到E-PUCH信道的数据后首先接收第一个长为M的E-UCCH消息,根据第M+1到M+N个比特解出第一个UI等于1,由预先设定的规则得知之后仍为E-UCCH消息,然后根据第2*M+N+1到2*(M+N)比特解出第2个UI等于1,同样由预先设定的规则得知之后仍为E-UCCH消息,再根据第3*M+N+1到3*(M+N)比特解出第3个UI等于0,由预先设定的规则得知之后为E-DCH消息,此时,基站将3个E-UCCH进行合并译码,并根据E-UCCH上的控制消息对从第3*(M+N)+1比特开始的E-DCH数据进行译码。这样,就接收到所有的E-UCCH,并根据E-UCCH接收到E-DCH的消息。
图8示出了该方式下E-PUCH的处理方案,具体如下:
E-DCH经过增加循环冗余校验码,码块分割,信道编码,Physical LayerHybrid-ARQ functionality(物理层HARQ功能块),比特加扰,交织,星座重排,E-UCCH经过信道编码,UI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经过处理的UI、E-DCH与E-UCCH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即复用在E-PUCH上。
该方式中UI的扩频因子可以与E-UCCH一样由E-AGCH信道的CRRI确定,也可以采用与E-UCCH不同的扩频因子。
方式1B:这种方式的结构与图5所示相同,该方式为根据前后两个数据块的相关性判断E-UCCH的个数。设E-UCCH长度为M比特,则接收端接收到前M个比特后得到第一个E-UCCH消息,对该E-UCCH进行译码,根据译码后的比特调制得到E-UCCH消息的符号序列,与自身采用做相关(即对应位采用逻辑乘),得到相关系数为a1;接着接收M+1到2M的消息并得到符号序列,并与第一个E-UCCH的符号序列做相关,得到相关系数a2,如果a2大于a1,则可判断M+1到2M为E-UCCH,否则为E-DCH;同理,接收(N-1)*M+1到N*M个符号,并与第一个E-UCCH的符号序列作相关,得到相关系数aN,如果aN大于a1则可判断该(N-1)*M+1到N*M个符号为E-UCCH消息,反之为E-DCH消息。
这样,通过相关性检测,可以得到所有的E-UCCH消息和E-DCH消息。
图9示出了该方式下E-PUCH的处理方案:
E-DCH经过增加循环冗余校验码,码块分割,信道编码,物理层混合自动重复请求(Physical Layer Hybrid-ARQ functionality),比特加扰,交织,星座重排,E-UCCH经过信道编码,之后,经过处理的E-DCH与经过处理的E-UCCH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即复用在E-PUCH上。
方式2:将实际需要发送的所有E-UCCH中的每一个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分布,或者将需要发送的所有E-UCCH中的每一个都分出两块,在数据符号内远离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两边向中间依次分布,之后将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以下以将实际需要发送的所有E-UCCH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分布,之后将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这一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该方式可以将E-UCCH仍然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分为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两边。
图10示出了按照该方式复用后的E-PUCH时隙结构图。
可以看出,第一个E-UCCH分为两块填充于训练序列两边,第二个E-UCCH也分为两块紧跟第一个E-UCCH向两边填充,依次类推,填充完所有的E-UCCH后,将E-DCH也分为两部分填充在最外侧。图中的E-UCCH1的两块中的一块承载整个E-UCCH1的M个比特的一半,即(1-M/2)比特,E-UCCH1的两块中的另一块承载整个E-UCCH1的M个比特的另一半,即另外的(1-M/2)比特。
该方式只是E-UCCH在数据符号部分的复用位置发生了改变,其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扩频因子与前述相同。
其它方式只是E-UCCH复用在E-DCH上时的排列顺序不同,其它与本方式都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E-PUCH的训练序列两侧根据功率控制要求可能会存在TPC消息位。当存在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可用两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带有TPC消息的时隙数由E-UCCH的个数和一个TTI内E-PUCH占用的时隙数决定,取两者的最小值。
当E-PUCH存在TPC消息位时也可以在每个E-UCCH消息后放置一个TPC消息,如图11所示。
应该注意的是,不论以上哪种方式,都是将所有需要发送的E-UCCH都与E-DCH复用在一个E-PUCH上。
另外,还可以在E-UCCH处理和复用过程中加入CRC校验码,这样接收端可以根据CRC校验码得到每个E-UCCH是否正确接收的信息,如果一个E-UCCH的CRC校验码表明该E-UCCH接收错误,则在将E-UCCH合并的过程中,不将该错误接收的E-UCCH合并,即只将CRC校验码正确的E-UCCH进行合并,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的E-UCCH造成的合并后的E-UCCH质量下降,不能被正确译码的情况。
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发明将实际需要的所有E-UCCH和E-DCH一起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实现了发送所有需要的E-UCCH的目的,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E-DCH的每个TTI内,都根据E-DCH来确定E-UCCH的个数,这样实现了E-UCCH的个数与E-DCH相关,节省了资源,并从另一方面保证了E-UCCH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对E-UCCH增加CRC校验码确保合并时只合并正确接收的E-UCCH消息,从而保证E-UCCH的质量。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8)

1.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对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采用统一的方式处理;
B确定所述E-UCCH的个数;
C.将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与所确定的个数的且经过处理的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
A1.对E-UCCH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编码率进行编码;
A2.对编码后的E-UCCH采用统一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A3.对调制后的E-UCCH采用统一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1:
对E-UCCH统一采用里德-米勒Reed Muller编码或卷积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编码率进行编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2:
对编码后的E-UCCH统一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方式进行调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3:
对调制后的E-UCCH统一采用由E-AGCH信道的码道资源指示消息(CRRI,Code Resource Related Information)确定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C:
C11.将所确定个数的E-UCCH首尾串行相连,在此之后紧跟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或者
C12.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分布,或者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远离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两边向中间依次分布,之后与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D.为数据符号部分的每个字段增加一个指示该字段是E-UCCH或E-DCH的标识,接收端根据该标识接收E-UCCH和E-DCH。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
所述标识与E-UCCH采用相同的扩频因子扩频后,与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之前进一步包括:
在E-AGCH上新增一个指示终端发送的E-UCCH个数的标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传输功率控制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用两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由E-UCCH的个数和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E-PUCH占用的时隙数的最小值决定带有TPC消息的时隙数。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传输功率控制TPC消息位时,在每个E-UCCH消息后放置一个TPC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为每个E-UCCH消息增加指示该E-UCCH的循环冗余CRC校验码,接收端根据该CRC校验码计算得到结果后判断所述E-UCCH是否正确接收。
13.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对E-UCCH采用统一的编码方式和编码率进行编码,采用统一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采用统一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b.终端根据所述的E-DCH确定所述一个TTI内E-UCCH的个数;
c.将E-DCH与确定个数的且经过编码、调制和扩频的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a:
对E-UCCH采用Reed Muller编码或卷积编码方式,并采用统一的编码率进行编码,对编码后的E-UCCH采用QPSK方式进行调制,对调制后的E-UCCH采用由E-AGCH信道的CRRI消息确定的扩频因子进行扩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完成所述步骤c:
c11.将所确定个数的E-UCCH首尾串行相连,在此之后紧跟E-DCH,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或者
c12.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靠近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分布,或者将所确定个数的每个E-UCCH都分成两块,在数据符号内远离训练序列的部分从两边向中间分布,之后与E-DCH一同复用在E-PUCH的数据符号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在E-AGCH上新增一个指示终端发送的E-UCCH个数的数据位,
或者
为数据符号部分的每个字段增加一个指示该字段是E-UCCH或E-DCH的标识,所述标识进一步包括可以采用与E-UCCH相同的扩频因子扩频后与E-UCCH一同复用在E-PUCH上。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当E-PUCH存在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用两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带有TPC消息的时隙数由E-UCCH的个数和一个TTI内E-PUCH占用的时隙数的最小值决定。
18.如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为每个E-UCCH消息增加指示该E-UCCH的CRC校验码,接收端根据该CRC校验码计算得到结果后判断所述E-UCCH是否正确接收。
CN2006101132817A 2006-09-21 2006-09-21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Active CN1011503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32817A CN101150358B (zh) 2006-09-21 2006-09-21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32817A CN101150358B (zh) 2006-09-21 2006-09-21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0358A true CN101150358A (zh) 2008-03-26
CN101150358B CN101150358B (zh) 2012-04-18

Family

ID=3925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32817A Active CN101150358B (zh) 2006-09-21 2006-09-21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035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335A (zh) * 2009-06-29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训练序列码字的方法
CN102013937A (zh) * 2009-09-07 2011-04-1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e-ucch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传输方法
CN10244815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hsupa增强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769521A (zh) * 2012-07-24 2012-11-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e-puch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299626B (zh) * 2008-06-23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自适应发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07476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访存设备、计算设备和应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运算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5098A (ko) * 2004-09-15 2006-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강화 전용 채널에 대한 채널화 코드 할당 방법
CN100461935C (zh) * 2004-11-12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控制信道信令编码的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626B (zh) * 2008-06-23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道自适应发射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38335A (zh) * 2009-06-29 2011-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训练序列码字的方法
CN101938335B (zh) * 2009-06-29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训练序列码字的方法
CN102013937A (zh) * 2009-09-07 2011-04-1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e-ucch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传输方法
CN102013937B (zh) * 2009-09-07 2013-01-0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e-ucch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传输方法
CN102448156A (zh) * 2010-09-3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hsupa增强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448156B (zh) * 2010-09-30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hsupa增强上行物理信道发送方法和系统
CN102769521A (zh) * 2012-07-24 2012-11-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e-puch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769521B (zh) * 2012-07-24 2015-06-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e-puch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8107476A1 (zh) * 2016-12-16 2018-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访存设备、计算设备和应用于卷积神经网络运算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0358B (zh)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4989B (zh)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US1034847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signaling information in a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
CN101416410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2523084B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32596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和方法
CN10139032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分组调度的资源块候选选择技术
CN10773467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95879B (zh) 用于在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传送/接收上行链路信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56746B (zh) 具有共享信道化码的mimo控制信道
CN102273300B (zh) 多分量载波ofdma通信系统
US200502200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using a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 in Node B controlled scheduling of an uplink packet transmission
CN101150358B (zh)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07003127A1 (fr) Procede de codage de canal de transmission de trafic hsdpa a porteuses multiples et appareil de codage associe
CN101175309A (zh)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284321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904673B (zh) 使用crc和相等长度分组进行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96987B (zh)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0164A (zh) 一种在高速分组接入信道上传输信令无线承载的方法
CN101668336B (zh) 高速分组接入演进系统mimo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1237297A (zh) 一种传输增强上行专用信道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98080B (zh) 一种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信令传输方法
CN101631381B (zh) 在多用户通信系统中增强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AU2008362215B9 (en)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50279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de combin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7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Effective date: 201501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HAIDIAN, BEIJING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30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No.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floor 13

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