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989B -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989B
CN101154989B CN2006101134263A CN200610113426A CN101154989B CN 101154989 B CN101154989 B CN 101154989B CN 2006101134263 A CN2006101134263 A CN 2006101134263A CN 200610113426 A CN200610113426 A CN 200610113426A CN 101154989 B CN101154989 B CN 101154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cch
pucch
control channel
channel
ascend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13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4989A (zh
Inventor
周海军
胡金玲
白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6101134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4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4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应用于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中,该方法中引入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包括步骤:将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进行处理;将经过处理的E-UCCH映射到E-PUCCH上发送。其中对E-UCCH的处理过程包括信道编码,速率匹配,比特加扰和交织,另外,还可以在此处理过程之前增加冗余循环校验码。利用本发明,由于引入了E-PUCCH,将E-UCCH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比特加扰和交织后映射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发送,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CRC校验码使接收端能够判断E-UCCH是否被正确接收。

Description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HSUPA)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为进行上行数据的高速传输所开发的技术,它能提供完整的IMT2000所要求的多媒体、视频流和其它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业务。
为了支持HSUPA技术,新增了一些传输信道和控制信道。
新增的传输信道包括:增强专用传输信道(E-DCH),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
新增的物理信道包括:增强上行物理信道(E-PUCH),绝对确认信道(E-AGCH)。
其中,E-DCH用来承载上行业务数据;E-UCCH承载的信息包括关于E-DCH的控制信息;E-PUCH用于承载用户数据及相关信息;E-AGCH为下行信道,主要用于承载资源、功率配置、E-PUCH同步和功率控制等信息。
HSUPA中,由于E-UCCH承载E-DCH的控制信息,而E-UCCH的传输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基站才能接收到正确的E-UCCH,进而得到关于E-DCH的控制信息,之后基站才能对E-DCH进行译码,从中获得正确的业务数据,因此,E-UCCH的传输质量要求很高。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E-UCCH的发送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在E-DCH的一个传送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内,E-DCH被填充到一个或多个E-PUCH内,同时该E-DCH的控制信息E-UCCH被填充到所述的一个或多个E-PUCH中的至少一个E-PUCH上,这样,E-UCCH和E-DCH一起复用在E-PUCH信道上,之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E-PUCH在一子帧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时隙内以一定的功率发送出去。其中,发送的E-UCCH的个数由高层决定,并且每个E-PUCH只能承载一个E-UCCH。一个所述时隙的结构如图1所示,数据符号部分填充E-DCH,一个E-UCCH分为部分1和部分2,并且每个部分又分成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两边,该时隙结构中还包括保护间隔(GP),还可能包括传输功率控制消息(TransmissionPower Control,TPC)。
图2示出了该方法的一种情况,一个子帧中,时隙1和时隙2是上行时隙,E-DCH的一个TTI内,E-DCH被填充到两个E-PUCH上,高层决定的发送E-UCCH的个数为两个,这两个E-UCCH也分别被填充到所述两个E-PUCH上,这两个E-PUCH在时隙1和时隙2上发送出去。
但是,由于发送的E-UCCH的个数是由高层决定的,同时,基站根据信道传播的环境对应一个E-UCCH的实际需要个数,这样,如果实际需要的E-UCCH个数大于高层决定的个数,则只能发送高层决定的个数,不能发送实际需要的个数,而且,如果一个E-PUCH承载E-UCCH的话只能承载一个E-UCCH,因此该E-UCCH的个数不可能超过E-PUCH个数,而一个E-PUCH在一个上行时隙发送,从而,E-UCCH个数不可能超过时隙数,即E-UCCH个数还受时隙数的限制,这样,由于发送实际需要的个数才能保证E-UCCH的质量,因此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不能保证E-UCCH的质量。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E-PUCH的功率控制是根据其承载的E-DCH上数据的质量进行的,由于该E-PUCH上还同时承载E-UCCH,则该E-UCCH的功率与复用在同一E-PUCH上的E-DCH的功率一致,则不能对该E-UCCH进行单独的功率控制,因此,E-UCCH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E-UCCH的实际需要的个数小于高层决定发送的个数时,只能发送高层决定的个数而产生的E-UCCH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引入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包括步骤:
A.将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进行处理;
B.将经过处理的E-UCCH映射到E-PUCCH上发送出去。
所述步骤A包括:
将E-UCCH进行信道编码;
将经过信道编码的E-UCCH进行速率匹配;
将经过速率匹配的E-UCCH进行比特加扰;
将经过比特加扰后的E-UCCH进行交织。
所述将E-UCCH进行信道编码包括:
将E-UCCH进行卷积编码。
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
增加循环冗余校验码。
E-PUCCH内进一步放置传输功率控制消息。
由以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引入E-PUCCH,将E-UCCH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比特加扰和交织后映射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发送出去,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CRC校验使终端能够知道E-UCCH是否被正确接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E-UCCH的复用方法的时隙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帧结构图;
图3为FRC1的仿真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中E-PUCCH的时隙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有TPC时的E-PUCCH的时隙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增加CRC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将E-UCCH映射到E-PUCCH上发送。具体实施时,引入E-PUCCH信道,将经过信道编码,速率匹配,比特加扰和交织的E-UCCH映射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发送。还可以增加CRC校验码以保证接收端只接收正确的E-UCCH消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前面所述的当一个TTI内分配给E-PUCH的个数较少,低于实际需要的E-UCCH发送的个数时,将按照分配的个数发送,这样,E-UCCH发送的个数受到限制,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E-UCCH质量下降的问题。该情况可以由仿真图和下面的表格来说明。
  Fixed RefChannel 块长 时隙数   扩频因子   突发类型 编码率 调制方式   E-UCCH的个数
  FRC1   347   6   16   1   0.312   QPSK   4
  FRC2   10831   6   2   1   0.488   16QAM   2
  FRC3   20737   4   1   1   0.716   16QAM   2
表1.信道格式与E-UCCH个数的关系
表1中第一列为固定参考信道,分为若干类型,这里只列出3种。每一种对应的扩频因子、编码率、调制方式等如表格中所示,由这些因素,可以得到一个对应的E-UCCH的个数,该个数为实际需要的个数。
图3为FRC1的仿真结果图。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当系统吞吐量为最高值的50%时,采用实际的E-UCCH相对于理想的E-UCCH带来的吞吐量损失小于5%是可以接受的。以此为准则,参考图3,其中的虚线e表示吞吐量达到最高值的50%,当采用FRC1时,当E-UCCH的个数为4时,即为图中的折线a时,其对应的吞吐量损失小于5%,但是当E-UCCH的个数为2(折线b)或1(折线c)时,均大于5%。则该仿真结果说明,当采用编码率为0.3左右时,采用4个E-UCCH是合理的,但是采用2个或1个都会使E-UCCH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即应当实际发送的E-UCCH个数为4个。
同理,还有可能在实际需要的E-UCCH个数为2时,高层分配了4个E-UCCH,则这种情况使得资源产生浪费。
那么,本发明中,首先引入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E-PUCCH)。
该物理信道的格式与一般的时隙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包括训练序列、数据符号和保护间隔(GP)部分。
引入该物理信道的目的在于可以有一个单独的物理信道承载所需要传送的增强上行控制信道。
之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流程:
步骤501:对E-UCCH进行信道编码。
前面提到,现有技术中,E-UCCH分为部分1和部分2,并且每个部分又分为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部分1和部分2的长度都为32比特,但其编码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具体为:
E-UCCH部分1采用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E-UCCH部分2采用调制方式与数据部分的相同。
本发明中,可以不再将E-UCCH分为两个部分,也不再将其分成两块分别填充于训练序列两侧,那么,1个E-UCCH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统一编码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卷积编码(如1/3卷积编码)等。
这样,E-UCCH作为一个整体,避免了部分1被正确译码而部分2被错误译码导致的整个数据块不能被正确译码的问题。
现有技术方案是对E-UCCH采用Reed Muller编码,而本发明采用卷积编码可以使编码后的消息占用相对较少的物理资源。例如,一种情况下,采用Reed Muller编码后的E-UCCH消息为32比特,而经过1/3Turbo编码后为24比特,则采用后者编码后的消息比前者节约1/2的物理资源。
步骤502:对编码后的E-UCCH进行速率匹配。
将编码后的E-UCCH进行速率匹配后,该消息长度适合填充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
步骤503:对速率匹配后的E-UCCH进行比特加扰。
步骤504:对比特加扰后的E-UCCH进行交织。
步骤505:将经过交织的E-UCCH映射到E-PUCCH上发送出去。
将经过交织的E-UCCH映射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而不再将E-UCCH和E-DCH一起复用在E-PUCH上,这样,由于E-UCCH单独的映射到E-PUCCH上,并且经过单独的编码,速率匹配,比特加扰和交织,这样,可以对该E-UCCH进行功率控制,因此可以保证E-UCCH的接收质量,即满足本发明的目的,进而可以保证E-UCCH在接收端被正确译码。
E-PUCCH的训练序列两侧根据功率控制要求可能会存在TPC消息位。当存在TPC消息位时,一个TPC消息可用一个QPSK调制符号表示,如图6所示。
另外,还可以在E-UCCH处理过程中加入CRC校验码,该CRC校验码例如可以为8比特,这样接收端可以根据CRC校验码得到E-UCCH是否正确接收的信息。如果一个E-UCCH的CRC校验码表明该E-UCCH接收错误,则在接收E-UCCH的过程中,不接收错误的E-UCCH,即只接收CRC校验码正确的E-UCCH,这样可以使终端能够知道接收的E-UCCH消息是否正确,避免了错误的E-UCCH造成的控制错误的情况。另外,如果接收了错误的E-UCCH,在后续处理过程中这些E-UCCH还会占用一定的物理资源,加入CRC校验码后可以节省这些物理资源。
图7示出了所述加入CRC校验码时对E-UCCH进行处理的流程。可见,该方案即在前述处理方案之前增加了添加CRC过程。
由以上实施例可见,本发明引入E-PUCCH,将E-UCCH经过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够处理后映射到E-PUCCH的数据符号部分发送出去,保证了E-UCCH的质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CRC校验码保证E-UCCH的质量。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4)

1.一种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增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E-PUCCH,包括步骤:
A.对增强上行控制信道E-UCCH进行处理;
B.将经过处理的E-UCCH映射到E-PUCCH上发送; 
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
将E-UCCH进行信道编码;
将经过信道编码的E-UCCH进行速率匹配;
将经过速率匹配的E-UCCH进行比特加扰;
将经过比特加扰后的E-UCCH进行交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E-UCCH进行信道编码包括:
将E-UCCH进行卷积编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对E-UCCH增加循环冗余校验码;
所述步骤A具体为:对增加循环冗余校验码的E-UCCH进行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E-PUCCH内进一步放置传输功率控制消息。 
CN2006101134263A 2006-09-27 2006-09-27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Active CN101154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34263A CN101154989B (zh) 2006-09-27 2006-09-27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134263A CN101154989B (zh) 2006-09-27 2006-09-27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989A CN101154989A (zh) 2008-04-02
CN101154989B true CN101154989B (zh) 2011-06-15

Family

ID=39256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34263A Active CN101154989B (zh) 2006-09-27 2006-09-27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49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523B (zh) * 2008-06-20 2011-06-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上报信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15928B (zh) * 2008-06-25 2016-05-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te系统中传输srs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0915A (zh) * 2009-04-10 2010-10-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484878B (zh) * 2009-07-03 2015-06-17 苹果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信号设计
CN101998611B (zh) * 2009-08-11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载波的功控信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055552B (zh) * 2009-11-05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2571287B (zh) * 2012-02-08 2015-02-2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E-pdcch的加扰方法和ack/nack的传输方法
CN103326809B (zh) * 2012-03-22 201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功率控制信令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WO2014067074A1 (zh) 2012-10-30 2014-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578A (zh) * 2005-02-07 2006-08-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supa的传输格式组合配置策略
CN1819696A (zh) * 2005-02-07 2006-08-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supa的业务接纳控制算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578A (zh) * 2005-02-07 2006-08-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supa的传输格式组合配置策略
CN1819696A (zh) * 2005-02-07 2006-08-16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hsupa的业务接纳控制算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989A (zh)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4989B (zh)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
CN101605356B (zh) 一种指示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08169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HSDPA traffic transmission channel coding
JP4885499B2 (ja) マルチユーザ/マルチサービスを処理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395879B (zh) 用于在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中传送/接收上行链路信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56746B (zh) 具有共享信道化码的mimo控制信道
CN101569224B (zh) 用于共享无线系统中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84568B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01438499B (zh) 用于执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CA2365641A1 (e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on multiplexed cdma channels enabling high performance coding
CN101453309B (zh) 支持双流传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311965A (zh) 测试无线电设备中数据信道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24689A (zh) 用于支持多小区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数据接入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质量指示符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017429B (zh) 具有时间分集的turbo编码数据的无线通信
CN102904673B (zh) 使用crc和相等长度分组进行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99644A (zh) 实现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反馈机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150358B (zh) 增强上行控制信道的处理和复用方法
CN101370164A (zh) 一种在高速分组接入信道上传输信令无线承载的方法
CN101568153B (zh) 一种实时小分组业务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598830B (zh) 扩展usf寻址空间
CN104796987A (zh)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37297A (zh) 一种传输增强上行专用信道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132230B (zh) 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数据及信令传输方法
CN101198080B (zh) 一种时分码分多址系统高速上行分组接入信令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27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aft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Effective date: 20150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HAIDIAN, BEIJING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8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No.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floor 13

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